YLlin

YLlin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6181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4-03 13:50:40 +08:00
10 G 0 S 0 B
YLlin 的最新回复

潘老师利用微课拓展数学史,介绍《九章算术》中面积,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文化意识,而且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师在平时有意识的渗透是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的。

第 5 稿中最后的拓展思考题,使得这节课更具有思考性,巩固新知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潘老师善于顺势而为,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推进教学,比如 “面积” 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在生活中有听过,那么猜一猜的环节中,老师的追问是很巧妙的,“黄色图形大,究竟是什么大?” 自然引出这节课的课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那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我也对吴正宪老师《面积》这一课印象很深刻,她非常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摸平平的面,涂图形中的面,去让学生感知面积的面和面积的积。

潘老师在第 5 稿中梳理摆方块和数方格的方法后,总结:摆方块或数方格都用到了同一个图形 —— 正方形。这个正方形可以当成一把尺子,它可以量出其他图形的面积。在这节课中点拨学生这个小正方形的作用,为下一节课面积单位做铺垫,突出用小面积去度量大面积的意识。值得我学习。

第 4 稿中,潘老师大胆预设学生在比较面积大小时,用到面积公式,潘老师提出不回避,并且顺势引出数学史,是一个好办法,值得我学习!

潘老师借助错误资源突破重难点,辨析周长和面积,发现本质。用学生的语言来说就是周长边边线,面积一大片。

这节课脉络清晰,活动丰富有趣,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潘老师在第 4 稿中体现了一些细节的调整,在动手比一比之前,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这一点值得点赞。虽然只是 30 秒的时间,但是学生能够自己动脑筋想一想,有了自己的一点想法再和同伴交流合作会更有目的,并且同伴之间才有实质性的思想碰撞,进行有价值的学习。

潘老师通过小视频把教错误方法呈现出来,比起教材中的图片呈现更加直观和有吸引力。化静态为动态,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的同时,思考笑笑方法的对错,区分周长和面积,深化对面积的理解。

这是一节充满活力的课堂,不仅有师生互动,还有生生互动,这有赖于潘老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上去启发学习,知识的获得水到渠成,能力的提升各有所长。

在教学中,潘老师很善于利用多媒体展台,让学生的操作在全班面前展示,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发展动手语言表达、思维等多元能力,这样的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能力提升的舞台。

我发现潘老师在练习设计上是从生活出发,解决现实中的数学问题,体现数学源于生活且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为之点赞!提点建议:设计分层练习,由浅入深,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还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水平的能力提升。

在本节课中,我很欣赏潘老师在学生汇报自己的方法以后,组织全班学生对这一种方法进行评价。比如剪的方法不太好,会对材料损坏不利于再利用。这里体现了一种优化的数学思想。同时潘老师引导学生互评,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素养。

本节课学生在各个环节中,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多感官参与学习的活动,对面积形成丰富的表象,在此基础上潘老师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抽象出面积概念,这个过程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面积,对后面学习面积计算做好铺垫。

值得思考的是,如何在这节课中发展学生的量感?具体在什么环节或者什么活动?或者是借助什么载体?

本节课从一稿到三稿,越来越具有趣味性,从猜一猜的活动中走进课堂,在看一看,比一比等游戏中思考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持续上升,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悟何为面积。

潘老师语言精炼,课件画面简洁明了,突出模块和活动要求。一目了然,值得学习。

潘老师的课堂尊重教材的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心理特征,让学生在游戏中和活动中体验什么是面积。

结合本次活动的主题 “发展学生量感” 来说,潘老师注重体验,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积累活动经验,在活动中感悟抽象的 “面积” 概念,在体悟中发展量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18:44 · PVG 02:44 · LAX 11:44 · JFK 14:44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