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44048818

15844048818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8122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8-31 10:27:20 +08:00
9 G 99 S 45 B
15844048818 的最新回复

繁荣赵璞琢老师: 数学符号作为表达数学对象和进行数学思考的工具,不仅对数学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还影响着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及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能否正确、全面的理解和解释符号将影响着学生问题解决的策略选择,决定着问题解决的难易程度。认真学习顾老师的教学设计,收益很多。一点不成熟的想法,顾老师在注重用符号去表示和抽象数量关系活动中,还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对数学符号和模型做生活中的还原,让学生体会符号模型多样化的现实生活情景。

给喜欢 5 分钟体验活动的设计,通过 5 分钟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的时间量感从主观臆测走向参照推理,学生对时间的感知更加清晰和牢固,在制定时间表的过程中将这种感知逐渐内化,进一步加深对时间的感悟。并在培养时间量感的同时,掌握制定时间表的方法,发展使学生的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合理规划时间的重要性,让学生伴随着对时间的 “感觉” 有意识在未来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合理的安排,形成时间管理的观念。

尹姝萍:好的课堂活动设计让课堂、学生与学习任务融合在一起,三者和谐的相处达到了教有所学。

尹姝萍:在李老师的课上,我们看到了 5 分钟体验环节的设计,这种匠心独运的设计恰巧体现的就是基本量感培养策略。我们更能看到,在 5 分钟体验活动结束后,老师让学生自主设计时间表,其参照和依据一方面是学生已有经验,另一方面更是来自 5 分钟体验活动的推理。此教学设计非常巧妙且完美的完成了量感的培养。

尹姝萍:在这节课的设计中,引入 5 分钟的体验活动,一方面在基本量感和衍生量感培养的策略上做了很好的感悟。另一方面活动的积累更有助于学生从 “量 liáng” 的视角去感知时间,去审视和探索世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与其它 “量感” 学习内容不同,例如,学生可以直观 “看” 到长度、面积、体积;可以在做中获得质量单位的体验感;而时间最抽象,看不见、摸不着,更侧重于让学生内在感觉(关于时间量感培养的特殊性,在前面也有较全面的提到过)。虽然 “时间量感” 的培养要尽量借助想象和语言,但支撑学生想象和语言的更是多元的学习活动。例如李老师教学设计中精心打造的 5 分钟活动体验,小组合作制作时间表,留给学生实践性的长作业等,这不仅是对” 时间量感 “这一主题深挖成果,更是对” 时间量感 “培养策略的实践探索。

赵红:本节课除了关注这 5 分钟,其实我们还经历 8 分钟的制表,一节课 40 分钟的学习。本节课整个学习的过程都是时间量感积累的过程,所以建议李密老师不光关注这 5 分钟的计时,8 分钟也要计时,40 分钟也可以在结尾有所体现。

本课结束环节呈现了暑假时间表、课程进度表、习总书记一天的时间表,能够感受到时间表在生活中应用广泛。阅读楼上的帖子中对时间表作用的阐释,第一,时间表可以帮助我们很好的规划一天的时间。第二,时间表有一定的制约性,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规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具有不可逆性,从这个角度很好的规划我们的时间是如此重要,时间表做为人类规划时间的工具,它产生的意义或必要性不言而喻。在时间表的意义上还可以进一步的突显。

有一点个人建议,本课组织了两次小组学习,第一个环节读表的小组学习模式可否改成个人学习后集体交流,读表的难度并不大,而且小组交流再集体汇报第一环节会用时过长,个人认为小组学习的模式在制表环节非常有必要。第一个环节出示学生日常的课程时间表和新疆课程表时,学生会把更多关注的重点放在时差上,会减弱对时间表特征的关注。时差的学习对于制作时间表是否是必要的?

认真研读学习了李老师的第三稿,本课定位的难点是掌握制作时间表的方法。相比于二稿的设计,第三稿对于难点的突破更具有针对性和梯度性。在课堂引入的环节引入了学生们共同经历的课程时间表和新疆时间表,增加了读表、补表的环节。在此活动中帮助学生明晰时间表的特征,初步感受制定时间表的科学性。学生清楚每个时间段在做什么事,每件事用时多长时间,时间表中上一件事情的结束时刻就是下一件事情的开始时刻,时间表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对于约定俗称的事(课间休息)可以省略。在读表活动中,学生对时间表的特征有着清晰的刻画。在体验 5 分钟后,由个人学习制定时间表模式改成小组学习的模式制作时间表,这个处理给我特别多的惊喜,我特别欣赏。根据个人经验制作是困难的,将其改成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之间能有所辅助,而且设计托管时间表,让 5 分钟的价值更加明显,基于 5 分钟的体验,使得每一项任务时间长短的设计都有了依据,学生进一步体会时间表是可以先体验在制作的学生不仅从浅层上掌握时间表的特征,能够将信息转化成时间表的样式,同时先体验在制作的活动设计,使学生掌握了科学制表的方法。如此有针对性性,有梯度的环环相扣的设计,让本课目标的达成直指素养。感谢李密老师的分享,让我收获甚多,学习了。

我有一个关于时间点的事件衔接的问题,我在下面巡视的时候看,有的小孩比如说这件事他的结束时间是 9 点,那么下一件事情我的起始时间就是 9:01,他觉得我应该过一分钟才能开始下一个时间,‍‍然后有的小孩干脆就跳到 9:30 去了,他这两件事情中间的衔接就对于孩子来讲,‍‍我觉得就在制作时间表中是不是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孩子应该明确的一个想法。学生写法各种各样的,就是相邻事件的时间的衔接,‍‍有的是隔一分钟,有的是半小时,有的他都不考虑我要不要衔接,有的是说他很清楚,他知道上一个是 9 点,下一个也是 9 点,我知道在下一件事件是从这个事件‍‍结束开始的。

教师设计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时差产生的作息时间不同的问题,产生了研究的必要。打破了以往的只关注自己的周围的作息时间问题,开拓了孩子的视野和见识,让数学与生活、社会、世界联结起来。很新颖。 尹姝萍

时间感是主体体验性的,它受人的主观体验(如痛苦、愉悦)的影响,对时间的长短进行比较准确的估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时间度量单位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是实现人类交流与更精细地刻画多样化的现实世界所需要的。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7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7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9ms · UTC 01:36 · PVG 09:36 · LAX 18:36 · JFK 21:36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