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67080505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7860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8-29 10:01:10 +08:009 99 85 |
3年前 回复了 李密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李密 3 上《时间表》 |
时间量感的培养是从 “时间感知” 开始的,由于时间是抽象的,因此 “时间量感” 的培养有其特有的培养方式与策略。在李老师的教学设计的第一个环节 ——“创设情境,激发对学习的兴趣” 中可以看到李老师先出示了具象且富有激趣的情境图,并进行一个小系列问题串的对话环节:图中是什么时刻?图中的人物在做什么?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为什么?引发学生思考、想象。课堂伊始就使学生进入到对时间、事件的感知中,在问题对话中激发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意识。
3年前 回复了 李密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李密 3 上《时间表》 |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推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时间的实际问题,在补充时间表的过程中,巩固计算时间的方法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交流总结的过程中,体会惜时守信的重要性;在补充时间表的过程中增加对时间量感的积累。
3年前 回复了 李密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李密 3 上《时间表》 |
时间是人类认识世界最基本的概念,是最重要的概念,通过时间可以分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顺序差异,事物发生与发展具有先后关系这个事实本身是客观存在的,时间是关于过程的度量,如何刻画时间的概念,完全依赖人的想象,既然时间是关于过程的度量,人们必须借助数学的语言来描述这个度量。如果说 “量感” 的培养需要对某一类量进行度量,那么 “时间量感” 的培养就显得最为特殊。一是 “时间量感” 相对而言更为抽象,时间建模的过程历时长且更复杂。对于小学生而言,抽象的东西本身就不容易通过直观的方式来理解。二是时间具有非可视化的特点,导致出现教师重视知识技能的掌握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轻视学生对 “量” 应有的感知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对 “从量建感” 的忽视,使量感的培养成为了教学的盲区,限制了学生量感素养的有效提升。三是时间量感是客观的,更是一种主观感受,比如每次外出,返程的时间似乎总是短一些。
3年前 回复了 李密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李密 3 上《时间表》 |
李老师在《时间表》教学设计中,讲练结合,联系实际拓展延伸,让学生从课本走进生活,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也让学生体会到时刻与经过时间两者的区别,对于本节课的重点有所突破。让时间量感变成实质,这对于学生来说就简单了很多。
3年前 回复了 李密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李密 3 上《时间表》 |
量感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一。数学的本质在于度量,量感来自于度量,它是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以及大小、多少、长短、轻重、快慢等关系的直觉感知。从度量的角度,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数量是度量的结果,所以 “量感” 是对数量进行度量过程或度量结果的感知与感受。在教学中,通过引领学生经历量的意义的建构,将 “量感” 培植于教学之中,让学生体验 “量”,形成对 “量” 的切身感受,建立相关量感,学生才能运用恰当的策略进行估测,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才不会盲目思考,因此建立量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有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有关的问题,有助于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完善学生的核心素养。
3年前 回复了 李密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李密 3 上《时间表》 |
讲课教师基本功扎实,注重对学生量感的培养。量感是无形的,是需要老师带动学生去感受,去想象。通过实际教学总结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反思不断摸索。
3年前 回复了 李密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李密 3 上《时间表》 |
李老师通过 “估一估,想一想,算一算,说一说,填一填” 多种方式感知时间量感,在这些丰富的体验中逐步形成的 “量感” 会更加巩固。
3年前 回复了 李密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李密 3 上《时间表》 |
李老师围绕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量感’” 的活动主题对北师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时间表》一课进行课例研讨,思考探索发展学生 “量感” 的有效策略,促使学生在思考中感悟数学知识的本质,在运用中积累数学思维的经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3年前 回复了 李密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李密 3 上《时间表》 |
这节课知识点明确,条理清晰,板书大方,教师注意归纳总结,能联系书本以外的知识,扩大学生听闻。教学语言形象丰富生动,浅入深出,但与学生互动交流稍显欠缺。 该课语言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着力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引导学生动手动口,注意矫正反馈,注重双基训练。
3年前 回复了 Tia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 长春市小学数学周莹名师工作室 吴铁英 3 上《什么是周长》 |
吴教师重视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从任意(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看、描、量、数等系列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使学生在观察和动手操作中掌握了知识,经历了 “做数学” 的过程,落实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效地促进了学生 “量感” 的建立与培养。“做前思”“做中学”“做后悟” 是师生共同探究课堂中核心问题的三部曲,其目标是在问题驱动的引领下,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展示分享的过程,从而达到个体的思考充分打开,集体的智慧共享共进的目标。教师做到了。
3年前 回复了 Tia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 长春市小学数学周莹名师工作室 吴铁英 3 上《什么是周长》 |
吴教师重视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从任意(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看、描、量、数等系列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使学生在观察和动手操作中掌握了知识,经历了 “做数学” 的过程,落实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效地促进了学生 “量感” 的建立与培养。“做前思”“做中学”“做后悟” 是师生共同探究课堂中核心问题的三部曲,其目标是在问题驱动的引领下,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展示分享的过程,从而达到个体的思考充分打开,集体的智慧共享共进的目标。教师做到了。
3年前 回复了 Tia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 长春市小学数学周莹名师工作室 吴铁英 3 上《什么是周长》 |
吴教师重视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从任意(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看、描、量、数等系列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使学生在观察和动手操作中掌握了知识,经历了 “做数学” 的过程,落实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效地促进了学生 “量感” 的建立与培养。“做前思”“做中学”“做后悟” 是师生共同探究课堂中核心问题的三部曲,其目标是在问题驱动的引领下,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展示分享的过程,从而达到个体的思考充分打开,集体的智慧共享共进的目标。教师做到了。
3年前 回复了 Tia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 长春市小学数学周莹名师工作室 吴铁英 3 上《什么是周长》 |
吴教师重视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从任意(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看、描、量、数等系列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使学生在观察和动手操作中掌握了知识,经历了 “做数学” 的过程,落实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效地促进了学生 “量感” 的建立与培养。“做前思”“做中学”“做后悟” 是师生共同探究课堂中核心问题的三部曲,其目标是在问题驱动的引领下,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展示分享的过程,从而达到个体的思考充分打开,集体的智慧共享共进的目标。教师做到了。
3年前 回复了 Tia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 长春市小学数学周莹名师工作室 吴铁英 3 上《什么是周长》 |
吴教师重视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从任意(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看、描、量、数等系列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使学生在观察和动手操作中掌握了知识,经历了 “做数学” 的过程,落实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效地促进了学生 “量感” 的建立与培养。“做前思”“做中学”“做后悟” 是师生共同探究课堂中核心问题的三部曲,其目标是在问题驱动的引领下,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展示分享的过程,从而达到个体的思考充分打开,集体的智慧共享共进的目标。教师做到了。
3年前 回复了 Tia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 长春市小学数学周莹名师工作室 吴铁英 3 上《什么是周长》 |
吴教师重视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从任意(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看、描、量、数等系列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使学生在观察和动手操作中掌握了知识,经历了 “做数学” 的过程,落实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效地促进了学生 “量感” 的建立与培养。“做前思”“做中学”“做后悟” 是师生共同探究课堂中核心问题的三部曲,其目标是在问题驱动的引领下,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展示分享的过程,从而达到个体的思考充分打开,集体的智慧共享共进的目标。教师做到了。
3年前 回复了 Tia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 长春市小学数学周莹名师工作室 吴铁英 3 上《什么是周长》 |
吴教师重视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从任意(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看、描、量、数等系列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使学生在观察和动手操作中掌握了知识,经历了 “做数学” 的过程,落实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效地促进了学生 “量感” 的建立与培养。“做前思”“做中学”“做后悟” 是师生共同探究课堂中核心问题的三部曲,其目标是在问题驱动的引领下,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展示分享的过程,从而达到个体的思考充分打开,集体的智慧共享共进的目标。教师做到了。
3年前 回复了 Tia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 长春市小学数学周莹名师工作室 吴铁英 3 上《什么是周长》 |
吴教师重视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从任意(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看、描、量、数等系列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使学生在观察和动手操作中掌握了知识,经历了 “做数学” 的过程,落实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效地促进了学生 “量感” 的建立与培养。“做前思”“做中学”“做后悟” 是师生共同探究课堂中核心问题的三部曲,其目标是在问题驱动的引领下,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展示分享的过程,从而达到个体的思考充分打开,集体的智慧共享共进的目标。教师做到了。
3年前 回复了 Tia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 长春市小学数学周莹名师工作室 吴铁英 3 上《什么是周长》 |
吴教师重视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从任意(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看、描、量、数等系列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使学生在观察和动手操作中掌握了知识,经历了 “做数学” 的过程,落实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效地促进了学生 “量感” 的建立与培养。“做前思”“做中学”“做后悟” 是师生共同探究课堂中核心问题的三部曲,其目标是在问题驱动的引领下,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展示分享的过程,从而达到个体的思考充分打开,集体的智慧共享共进的目标。教师做到了。
3年前 回复了 Tia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 长春市小学数学周莹名师工作室 吴铁英 3 上《什么是周长》 |
吴教师重视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从任意(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看、描、量、数等系列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使学生在观察和动手操作中掌握了知识,经历了 “做数学” 的过程,落实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效地促进了学生 “量感” 的建立与培养。“做前思”“做中学”“做后悟” 是师生共同探究课堂中核心问题的三部曲,其目标是在问题驱动的引领下,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展示分享的过程,从而达到个体的思考充分打开,集体的智慧共享共进的目标。教师做到了。
3年前 回复了 Tia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 长春市小学数学周莹名师工作室 吴铁英 3 上《什么是周长》 |
吴教师重视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从任意(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看、描、量、数等系列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使学生在观察和动手操作中掌握了知识,经历了 “做数学” 的过程,落实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效地促进了学生 “量感” 的建立与培养。“做前思”“做中学”“做后悟” 是师生共同探究课堂中核心问题的三部曲,其目标是在问题驱动的引领下,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展示分享的过程,从而达到个体的思考充分打开,集体的智慧共享共进的目标。教师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