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15004375755  ›  全部回复
回复总数  8

在数字化的现代社会,数是人们表达、交流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 教师用书中 指出 “数的应用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表示数量,具有大小并可以进行运算;二是表示编码,没有大小和运算功能。本节内容让学生学习运用数字进行编码,用于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属于数的应用的第二种情况,重点应让学生了解数字在编码中所表示的具体含义,体验编码中的一些规则和方法。”

《2022 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 “数学承载着思想和文化,是人类文明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的应用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的发展,数学研究与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编码这一课正应用于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方面培养学生所具备的核心素养,符号意识的有效渗透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基础。这节课从选课思考到教学设计都基于培养当今社会所需人才必备的数学核心素养,并且行之有效地设计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落实三会,很棒!

用软尺去测量不同物体的周长,有规则的物体,有不规则的物体,这一环节的设计非常的巧妙,孩子们在测量的过程中,不但能够巩固学生对周长意义的理解,还能够渗透学生 “化曲为直” 的思想。

《什么是周长》这节课是图形长度量感课的起始课,李老师是以体验为主,对比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的,并在操作体验中发展学生周长量感,如指一指描一描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边线,认一认图形一周的长度为图形的周长,量一量树叶和数学书封面边线的大小等环节,层层深入,由浅入深,环节流畅自然,而且能顺势突出重难点。

首先通过描树叶的边线,得到树叶周长,给了学生一个直观感知的过程。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同时为学生对,周长的认识提供了感性材料。在知识的应用上,教师的设计也别出心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

量感建立需要注意几个层次:一是观察,即看看有多大,这种能力从一年级已经开始培养了;二是触碰,用感觉去感受大小形状,这种触觉记忆更为深刻;三是找相似,生活中什么类似;四是应用,不断地强化已有的认知和活动经验,会慢慢促进量感的形成。

为了激发学生的量感,教师充分利用身边的物体和学过的图形,运用多种感官,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周,什么是长 全方位的体验周长的含义,建立了周长的数学模型体验是理解的基础,是体会量感的重要途径。

李老师在这节课的教学虽没有让学生以严谨的语言把什么是周长说出来,但教学中做到了创设多个教学情境,注重体验,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表象,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实际意义,在充分认识理解的基础上测量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展示了概念课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概念的引入一概念的理解一概念的巩固;即:创设情境、激发思维、引入概念,直观操作、深化思维、理解概念;巧设练习、扩展思维、应用概念。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3ms · UTC 15:54 · PVG 23:54 · LAX 08:54 · JFK 11:54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