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小娟54

蒋小娟54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4890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3-17 13:17:04 +08:00
10 G 0 S 0 B
蒋小娟54 的最新回复

在学生经历直观判断、估测、测量的学习过程中,把体积单位和生活中的常见物体联系起来,感受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加深对体积计量单位的实际感受,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在直观感受和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单位思想。

本节课以学生学情为教学出发点,以学生学为主体,教师巧妙设问,艺术性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建立和内化数学思想和策略,真正做到了以学定教。

本节课课题的引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身边的事物为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对面的初步认识。接下来候老师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动建立面积的表象,引导学生认识并感悟面积。这种方法更适合孩子的量感培养。

通过前测老师发现学生对面积并不陌生,通过课堂的探索让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进一步内化新的知识,通过学生交流,一步一步清晰概念,深化对面积的理解。

教师课堂中始终围绕着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课程理念,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教学效果。整节课从动手探究→方法归纳→方法的应用上环环相扣,通过自己动手摆一摆、算一算的方法来探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

本课通过动手操作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并通过推理对长方形的大小估计和判断以此帮助学生建立量感。本课中在操作中帮助学生建立的量感利于学生今后对知识的迁移,同时促进了知识结构化。

量感就是视觉或触觉对各种物体的规模、程度、速度等方面的感觉,对于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粗细、方圆、厚薄、轻重、快慢、松紧等量态的感性认识。量感的建立与培养,一定要重视操作。周长的教学时概念教学,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在教学中老师设计了指一指、描一描、说一说、量一量、数一数等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和本质。

教师的导入很新颖,结合生活实际情境,有效帮助学生理解 “一周”,为理解周长的意义做了很好的铺垫。第二环节通过不断地对图形进行从断开到拉直的过程,使学生对一周进行了充分感知,学生经过一系列的操作、感知,做到深刻的理解。

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经验,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弄清学生的数学现实,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课程资源,使学生了解常识,用自己同学的生日进行猜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还可以让同学们知道年月日并不遥远,就在自己身边。

年月日是我们经常接触的时间概念,但很少有学生会去翻看日历了解每个月有多少天,对于大小月的认识还是不足的,教师通过设计有趣的生活活动,让学生去体会、记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学生动力十足,课堂效果异常良好。

年月日是我们经常接触的时间概念,但很少有学生会去翻看日历了解每个月有多少天,对于大小月的认识还是不足的,教师通过设计有趣的生活活动,让学生去体会、记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学生动力十足,课堂效果异常良好。

在对小学 “量与计量” 相关知识进行教学时,为了培养学生形成 “量感”,建议秦老师将所有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且搜集一些课外知识,通过数学知识的拓展来完善教学方案,使形成的 “量感” 更加深入。

在长度单位排排序环节中,表面上是在巩固米、分米、厘米、毫米这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实则是为后续学习单位换算,以及小数点搬家这样的课例、练习做好准备。李老师能以 “测量” 为主线,以教材文本为依托,链接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活动。

本节课让学生能真正感知自己在 1 分钟能干多少事情,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多次积累活动经验。并且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多种多样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多种感官参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采取静态呈现,动态演示,动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 “画”“算” 将学生思维显性化,“拨” 钟面表针,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 “看得见、摸得着” 的东西,这样的深度体验助推儿童的量感拔节生长,从而突破时间量感培养的难点。

时间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但时间比较抽象,而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也较为复杂,所以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感知时间的变化。张老师教学设计的层次还是比较清晰的,但是个人认为学生的操作较少,还是停留在师生的问答式教学的过程中,建议增加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充分去体验和感知。

李老师在探究元、角、分的关系时,通过实际购物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种方式自主探究了元、角、分的关系,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又化抽象的货币量为直观的货币量在学生面前演示出来。培养了学生对于货币的量感。

“量感” 的建立重在让学生经历、体验、感悟,形成自己对量的感觉。舒老师的设计理念通过具体量的深度体验、单位量的丰富感知、叠加量的有效感悟完善了学生对多个 1 厘米的长度的估测,引导学生对量的意义进行了知识的建构。

量感的形成具有个体性、随机性等特点,教师应提供可视化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建立量感、精准量感,让量感学习真实可见。舒老师层层递进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量感的建立。

“量感” 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范畴,更是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引向社会生活的直观载体。舒老师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量”,形成 “感”,让学生的量感以鲜活的方式拔节生长。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68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68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16:20 · PVG 00:20 · LAX 09:20 · JFK 12:20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