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外国语学校滨海小学张筱

南山外国语学校滨海小学张筱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3766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3-07 09:20:33 +08:00
10 G 7 S 60 B
南山外国语学校滨海小学张筱 的最新回复

【活动总结】

在这一个多月的磨课、辩课准备中,我们团队受益匪浅。本次比赛过程,奥运开幕这节课,张筱老师上了 9 次,我们团队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一起改进张筱老师的这节课。对比一开始的课和最后上传的课,有很多的改变。

(1)教学开始的导入情境,从 “龟兔赛跑” 到 “奥运开幕”,从一开始的认识钟面后再引出 “奥运开幕”,到之后的先有 “奥运开幕”,再有学生认读、认识钟面、对比分析的过程,整个过程更行云流水,不仅更贴切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还没有细致认识钟面前先有自己大概的认读,之后有一个对自己认识的推翻过程,制造矛盾冲突,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且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体会学习本节课的必要性。

(2)教法、学法的改动很大。在前几节课的试讲中,教学环节比较碎片化。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一问一答,比较没有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动性。但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的主课堂,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应从 “领导者” 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 “组织者”。所以在后期的课堂,张筱老师改变了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高的参与度,能够真正地变成课堂的主人。

(3)问题设计的改变。问题是数学课堂的心脏,张筱老师在 9 节课中,把问题从碎片化变成了两个大问题:钟面上有几个小格?有几个大格?分针走一圈时针是怎样变化的?你有什么发现?时针分针走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说一说等过程,解决这两个问题,也是学生对量感的初步感知。

在这次的听课过程中,团队注意应用这些理念去观察和把握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方法是否得当,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攻破,知识建构是否合理,训练是否有效,活动的效果是否好,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是否高,各环节的时间安排是否科学,教师的数学功底和教学基本功是否深厚和扎实等等。我们只有从整体上观察,从宏观上把握,才能对一节课的优与劣、高效与低效、成功与失败作出科学、准确的评判。

时间较长度、重量更抽象,学生更不易感知。本节课虽有很多改动,但是每一次的改动都很到位,而且每一节课都紧扣量感的培养,在课堂上将 “量感” 培养融入在动手实践之中,提供真实的钟表给孩子,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去学习、去感知,多方建构、多种体验,经历新知形成的过程,把握度量本质,培养学生量感。量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老师给予更大的空间、更多时间,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建构,多感官体验。把握本质抓细致,丰富感知体验,才能提高对时间单位的认知力,量感才能驻入学生心间。

本次辩课,是我们第一次深入接触 “量感”,学会从 “培养量感” 的角度去看一节课,小学阶段是学生感受数量、形成量感的重要时期,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要注重学生量感的培养。量感的培养是一个较长期的、反复体验、不断矫正的过程,与学生的个体体验有关。辩课环节需要对本课及教材十分熟悉,并且对时间量感的建立有深入研究,这是本次辩课活动中我们团队欠缺的版块,在相关理论研究上的了解尚有不足,因此在辩课比赛中发挥欠佳,今后希望能多在这方面努力,深挖教材、深入研究。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对量的体验和感知,量感是对量的感觉,所以在本节课中,我们特别注意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帮助学生把看不到摸不着的时间变成可感可观的。这也给我之后的教学提供了很不一样的思路。

【教学反思】

本节课包括试讲和正式录课一共 9 次,通过长达一个月的磨课,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思考:

【大问题教学】 本节课知识点较多,比如认识格子、时、分和时分之间的关系。在前几节课的试讲中,教学环节比较碎片化。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一问一答,效果并不好。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且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被学具(闹钟)吸引。所以我们修改了教学设计将之前老师带领学生思考,填一填的部分改成两个大问题教学。

问题一:钟面上有几个小格?有几个大格?(画一画,写一写)

问题二:分针走一圈时针是怎样变化的?你有什么发现?(拨一拨,写一写) 通过两个有挑战性的问题改变之前的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能够思考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

【直观操作拨一拨】 时间较长度、重量更抽象,学生更不易感知。所以本节课有关时间的教学要注重直观操作和感知。学生对于 8:55 和 9:55 容易混淆,这类问题是本节课的易错点也是难点,如果只是口头讲授并不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突破易错点。所以我们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拨一拨,教学中学生一共有三处拨一拨:

1. 体会时分之间的关系,转动分针 1 圈观察时针的变化。

2. 辨析 8:55 和 9:55 时针位置的区别,体会 8:55 时针快到 9 还差一点点,所以是 8:55

3. 我说你拨环节,学生通过看时刻在钟面上拨一拨再次感知,分针转动时时针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制造矛盾冲突】 最开始本节课是通过新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入的,将奥运开幕的情境后置了。但是后面多次试课发现这样并没有发挥北师大教材 “奥运开幕” 这个情境的优势。所以修改为直接奥运开幕视频导入,让学生大胆地认时间,并将学生的结果记录。制造认知冲突,自然就有继续研究学习的必要性。老师也不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通过前面的研究学习,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讨论如何认时刻呢?这个时候再来让学生讨论解决本节课核心问题 --- 如何看时间。

【学生学习单】

问题一:钟面上有几个小格?几个大格呢?(画一画,算一算)

问题二:分针走 1 圈时针是怎样变化的?你有什么发现?(拨一拨,写一写 )

“奥运开幕” 教学设计

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滨海小学 张筱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75-76 页内容。(认识分)

【教材分析】

《奥运开幕》这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认识了钟表并且会认读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分,并为三年级上册继续学习年、月、日,认识 12 时记时法与 24 时记时法打下基础。教科书由 “奥运开幕” 的情境引出对时间单位的认识,渗透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安排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让学生结合已有经验,认识钟面上的内容;第二个问题借助拨钟表的操作活动,实际体验时、分之间的关系;第三个问题认识钟面上的时间。

【学情分析】

通过课前调查,我发现:“1 时为什么等于 60 分”“分的认识” 以及 “快接近整时” 对学生来说有困难。这困难其一在于学生原有的对十进制的认识给六十进制的理解带来负迁移;其二在教材中呈现的都是静态钟面上的时间,而生活中钟表上的时间却无时无刻不在走动,学生对动态钟面进行静态判断有落差。基于以上考虑,我在教学中采取静态呈现,动态演示,动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 “画”“算” 将学生思维显性化,“拨” 钟面表针,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 “看得见、摸得着” 的东西,这样的深度体验助推儿童的量感拔节生长,从而突破时间量感培养的难点。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结合实际情境,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分,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知道 1 时 = 60 分。

2. 过程与方法:借助拨钟表等操作活动,实际体验时、分之间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爱国主义情怀,体会数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知道 1 时 = 60 分。

教学难点 】1 时为什么等于 60 分?怎样认识几时几分?

【教学过程】

一、开幕时间,引起冲突

师:2008 年在北京鸟巢举行了盛大的奥运会,我们一起去开幕式现场看看吧!(视频:倒数 10-1, 烟花播放)

交流问题:钟表帮我们记录了开幕式的时刻,请问是几时几分呢?

预设学生思考:8:08 8:10 8:09......

究竟是几时几分?让我们一起来探究钟面时间。

二、聚焦问题,探究钟面

问题一:观察的钟面,钟面上有什么?

预设学生:

钟面上有数字

钟面上有格子

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

教师板书并讲授:什么是大格、小格?1 大格里有 5 小格。

问题二:那钟面上有几个小格?几个大格呢?(画一画,算一算)

(1) 学习单呈现问题。你的想法记录下来。

(2)展示学生作品,不同的方法

①一个一个地数

②5 个 5 地数

③用乘法计算

1×5=5

2×5=10

......

12×5=60

(3)边动态演示,钟面上有 12 个大格子,60 个小格子。

时针走 1 大格是 1 小时。

分针走 1 小格是 1 分,1 大格是 5 分

分针走 1 圈是 60 分钟。

问题三:分针走 1 圈时针是怎样变化的?你有什么发现?(看一看,拨一拨)

(1)看一看,分针和时针的变化

我们从 8 时整开始,将分针转 1 圈,观察时针的变化。

预设:

①分针走 1 圈,时针走了 1 大格。

②分针走 1 圈是 60 分,时针走 1 大格是 1 小时,所以 1 时 = 60 分。

(2)拨一拨,感受 1 时等于 60 分

(3)填一填,梳理知识

三、几时几分,提升认知

同学们,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再来看看奥运开幕是几时几分,到底黑板上哪个是对的呢?请你和同桌说一说。

(1)怎么认?(让学生充分地说)

(2)教师指导

我们看时间可以先看时针指向数字几,再看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子。

读作八时零八分,写作 8:08。

(3)巩固提升

活动:完成学习单

1. 独立完成后,交流分享

预设学生:

生 1:我觉得 9:11 是对的,分针指向 11 所以是 11 分

生 2:分针指向 11,11 格大格子表示 11 个 5 也就是 55 分。时针指向 9 所以是 9 时 55 分。

生 3:我觉得是 8:55 时针快到 9 还没有到 9 呢,还差一点点。

2. 拨一拨再次感受时针的位置

四、生活运用,珍惜时间

(1)淘气几时几分在做什么?拨一拨

交流时针的位置。

(2)珍惜时间,谈收获

指针滴答滴答,时间悄悄溜走。我们这节课认识了钟表,并学会了如何看时间,那大家看看现在指向了几时几分呢?这也意味着我们这节课要结束了!



【教学设计第三稿】

教学内容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奥运开幕”(认识分)

学情分析

《奥运开幕》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在一年级认识了钟表以及钟面上整时、半时的时刻。本节课是在之前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认识分,知道 1 时 = 60 分。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容易感知,所以要注意运用多样化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结合实际情境,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分,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知道 1 时 = 60 分。

2. 过程与方法:借助拨钟表等操作活动,实际体验时、分之间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爱国主义情怀,体会数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知道 1 时 = 60 分。

教学难点 :知道 1 时 = 60 分,体会分针时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师:2008 年在北京鸟巢举行了盛大的奥运会,我们一起去开幕式现场看看吧!(视频引入)

师:钟表帮我们记录了开幕式的时刻,请问是几时几分呢?

生:发表意见。

师:到底是几时几分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时分。

二、动手探究,观察钟面

师:请观察的钟面,钟面上有什么?

生:

钟面上有数字

钟面上有格子

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

师:介绍大格小格,1 大格里有 5 小格。

问题一:那钟面上有几个小格?几个大格呢?(画一画,算一算,记录你的方法)

师:展示学生作品,不同的方法

师:总结钟面上有 12 个大格子,60 个小格子。

师:介绍时针走 1 大格是 1 小时。

师:分针走 1 小格是 1 分,1 大格是 5 分,分针走 1 圈是 60 分钟。

问题二:分针走 1 圈时针是怎样变化的?你有什么发现?(拨一拨,写一写)

师: 我们从 8 时整开始,将分针转 1 圈,观察时针的变化。

生:分针走 1 圈,时针走了 1 大格。

生:分针走 1 圈是 60 分,时针走 1 大格是 1 小时,所以 1 时 = 60 分。

师:拨一拨感受 1 时等于 60 分。

生:学习单任务一填一填。

三、独立思考,突破难点

师:同学们,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再来看看奥运开幕是几时几分,到底黑板上哪个是对的呢?请你和同桌说一说。

追问:你是怎么认的?(让学生充分地说)

师:我们看时间可以先看时针指向数字几,再看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子(总结)

师:读作八时零八分,写作 8:08。

活动:完成学习单

生:独立写出钟面所表示的时间。

师:学生交流

生 1:我觉得 9:11 是对的,分针指向 11 所以是 11 分

生 2:分针指向 11,11 格大格子表示 11 个 5 也就是 55 分。时针指向 9 所以是 9 时 55 分。

生 3:我觉得是 8:55 时针快到 9 还没有到 9 呢,还差一点点。

拨一拨再次感受时针的位置

四、总结升华,促进理解

活动:拨一拨

师:淘气也像同学们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学习,同学们来拨一拨。

生:交流时针的位置。

师:指针滴答滴答,时间悄悄溜走。我们这节课认识了钟表,并学会了如何看时间,那大家看看现在指向了几时几分呢?!这也意味着我们这节课要结束了!

【教学设计二稿】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师:同学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

师:小白兔失败之后非常后悔,决心不再骄傲,想要再进行一场比赛。比赛规则谁先绕完一圈就获胜。我们一起喊 321,让他们同时开始!

师:同学们!刚刚龟兔赛跑的画面特别像我们生活中的一样常见的东西,你们猜是什么?

生:钟表

师:真聪明!我们今天继续学习有关时、分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探究,观察钟面

师:请观察学习单上的钟面,钟面上有什么?(和同桌说一说)

师:同学们观察地真仔细,接下来我们先来看钟面上的格子。

(1)认识大格、小格

师:我们把这样的一小段叫做小格,12~1 之间的一段叫做大格,1 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

生:1 大格里有 5 小格。

师: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呢?

生:一共有 12 个大格子,因为是 1~12

师:那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子呢?

生:我们可以数一数,一共有 60 个小格子。

(2)认识分

师:我们知道什么是 1 小格,那分针走 1 小格 是几分呢?

生:分针走 1 小格是 1 分钟。

师:那分针从 12 走到 1 又是几分呢?

生:1 大格是 5 小格,所以是 5 分。

师:分针走 1 小格是 1 分,走 1 大格是 5 分。

师:分针继续走,从 12 走到 12 现在是多少分呢?

生:60 分

生:分针走一圈是 60 分。

(3)时和分的关系

师:有没有同学留意到分针走 1 圈,时针的变化?

师:也就是分针走了 1 圈,时针走了 1 大格,时和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生:1 时 = 60 分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时钟拨一拨,看看是不是时针走 1 大格,分针走 1 圈。

三、独立思考,突破难点

师:生活中我们主要用钟表看时间。同学们请看这是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请问开幕式是几时几分开始的?你能运用刚刚所学的知识解决吗?

生:8 点 8 分 追问:你是怎么认的?

活动:完成学习单第二题

生:独立写出钟面所表示的时间。

师:鼓励学生汇报时用不同的方法来确认时间。 (重点突破 8:55 和 9:55 辨析,带领学生拨一拨直观感受)

三、总结升华,促进理解

活动:我说你拨

同桌之间合作,一名学生在钟面上拨出时间,另一名学生认读相应的时间。请一组同桌上台演示。

师:指针滴答滴答,时间悄悄溜走。我们这节课认识了钟表,并学会了如何看时间,那大家看看他现在指向了几时几分呢?!这也意味着我们这节课要结束了,一节课 40 分钟,我们在这 40 分钟里收获了知识。

【教学设计初稿】

《奥运开幕》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在一年级认识了钟表以及钟面上整时、半时的时刻。本节课是在之前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认识分,知道 1 时 = 60 分。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容易感知,所以要注意运用多样化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结合实际情境,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分,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知道 1 时 = 60 分。

2. 过程与方法:借助拨钟表等操作活动,实际体验时、分之间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爱国主义情怀,体会数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知道 1 时 = 60 分。

教学难点: 知道 1 时 = 60 分,体会分针时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师:同学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

师:小白兔失败之后非常后悔,决心不再骄傲,想要再进行一场比赛。比赛规则谁先绕完一圈就获胜。我们一起喊 321,让他们同时开始!

师:同学们!刚刚龟兔赛跑的画面特别像我们生活中的一样常见的东西,你们猜是什么?

生:钟表

师:真聪明!我们今天继续学习有关时、分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探究,观察钟面

师:请观察学习单上的钟面,钟面上有什么?(和同桌说一说)

师:同学们观察地真仔细,接下来我们先来看钟面上的格子。

(1)认识大格、小格

师:我们把这样的一小段叫做小格,12~1 之间的一段叫做大格,1 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

生:1 大格里有 5 小格。

师: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呢?

生:一共有 12 个大格子,因为是 1~12

师:那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子呢?

生:我们可以数一数,一共有 60 个小格子。

生:也可以 5 小格 5 小格地数,一共有 60 个小格子。

(2)认识分

师:我们知道什么是 1 小格,那分针走 1 小格是几分呢?

生:分针走 1 小格是 1 分钟。

师:那分针从 12 走到 1 又是几分呢?

生:1 大格是 5 小格,所以是 5 分。

师:分针走 1 小格是 1 分,走 1 大格是 5 分。

师:分针继续走,从 12 走到 12 现在是多少分呢?

生:60 分 生:分针走一圈是 60 分。

(3)时和分的关系

师:有没有同学留意到分针走 1 圈,时针的变化?

生:时针走了 1 大格。

师:时针走 1 大格是几小时呢?

生:时针走 1 大格是 1 小时。

师:也就是分针走了 1 圈,时针走了 1 大格,时和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生:1 时 = 60 分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时钟拨一拨,看看是不是时针走 1 大格,分针走 1 圈。

三、独立思考,突破难点

师:生活中我们主要用钟表看时间。同学们请看这是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请问开幕式是几时几分开始的?你能运用刚刚所学的知识解决吗?

生:8 点 8 分 追问:你是怎么认的?

活动:完成学习单第二题

生:独立写出钟面所表示的时间。

师:鼓励学生汇报时用不同的方法来确认时间。

四、总结升华,促进理解

活动:我说你拨 同桌之间合作,一名学生在钟面上拨出时间,另一名学生认读相应的时间。请一组同桌上台演示。

师:指针滴答滴答,时间悄悄溜走。我们这节课认识了钟表,并学会了如何看时间,那大家看看他现在指向了几时几分呢?!这也意味着我们这节课要结束了,一节课 40 分钟,我们在这 40 分钟里收获了知识。

【选课思考】

时间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但时间比质量更加抽象,而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也较为复杂,所以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感知时间的变化。以及要运用多样化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杨凌会名师工作室的张筱,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此次活动,同时非常感谢新世纪小数编委会为广大一线教师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接下来我们团队将紧紧围绕 “发展学生量感的学习方式探索” 出发,设计出本次活动的研讨课例 ——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奥运开幕》。衷心希望全国各地的专家给予指导,也希望各位教育同仁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团队将认真阅读,认真思考每一份帖子,不断反思并完善这节课。预祝本次大赛圆满成功!谢谢!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68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68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3ms · UTC 15:11 · PVG 23:11 · LAX 08:11 · JFK 11:11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