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xiaxue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展示大赛-2021

【2021春】吉林省于欣华名师工作室夏雪五下《体积单位的换算》

  •  
  •  
    xiaxue · 4年前 · 371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1315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吉林省于欣华名师工作室的夏雪,很荣幸参加此次活动,非常感谢新世纪小数编委会的各位专家和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数学工作室的各位领导,为广大一线教师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接下来我将与我们团队的杨红梅老师、许晓博老师、岳莹老师一起研究五年级下册《体积单位的换算》这节课。紧紧围绕本次活动主题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量感 ' 的学习方式探索” 来认真钻研、精心设计并实施本节课。希望大家能在活动中相互交流学习,也希望各位专家和同仁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链接目录

    【教材图片】: https://bbs.xsj21.com/t/1798#r_74777

    【选课思考】: https://bbs.xsj21.com/t/1798#r_74778

    【教学设计一稿】:https://bbs.xsj21.com/t/1798#r_74779

    【一稿研讨过程】:https://bbs.xsj21.com/t/1798#r_82581

    【一稿教学反思】:https://bbs.xsj21.com/t/1798#r_82584

    【一稿教师评价】:https://bbs.xsj21.com/t/1798#r_74905

    【教学设计二稿】:https://bbs.xsj21.com/t/1798#r_83375

    【二稿研讨过程】:https://bbs.xsj21.com/t/1798#r_89201

    【二稿教学反思】:https://bbs.xsj21.com/t/1798#r_89205

    【二稿教师评价】:https://bbs.xsj21.com/t/1798#r_83472

    【教学设计三稿】:https://bbs.xsj21.com/t/1798#r_92481

    【三稿研讨过程】:https://bbs.xsj21.com/t/1798#r_95450

    【三稿教学反思】:https://bbs.xsj21.com/t/1798#r_95451

    【教学设计四稿】:https://bbs.xsj21.com/t/1798#r_95720

    【四稿研讨过程】:https://bbs.xsj21.com/t/1798#r_97324

    【四稿教学反思】:https://bbs.xsj21.com/t/1798#r_97347

    【微课资源】:https://bbs.xsj21.com/t/1798#r_97969

    【小组学习任务单一稿】:https://bbs.xsj21.com/t/1798#r_97970

    【小组学习任务单二稿】:https://bbs.xsj21.com/t/1798#r_97971

    【小组学习任务单三稿】:https://bbs.xsj21.com/t/1798#r_97972

    【团队介绍】:https://bbs.xsj21.com/t/1798#r_97973

    【团队合影】:https://bbs.xsj21.com/t/1798#r_97974

    【教学设计终稿】:https://bbs.xsj21.com/t/1798#r_98002

    【终稿教学视频】:https://bbs.xsj21.com/t/1798#r_98012

    【终稿教学视频 (百度网盘链接)】:https://bbs.xsj21.com/t/1798#r_98013

    【板书设计】:https://bbs.xsj21.com/t/1798#r_98014

    【课后访谈 1】:https://bbs.xsj21.com/t/1798#r_98015

    【课后访谈 2】:https://bbs.xsj21.com/t/1798#r_98017

    【课后访谈 3】:https://bbs.xsj21.com/t/1798#r_98018

    371 次点击  ∙  0 人收藏  
      Tweet Weibo 忽略主题 
    349 条回复   2021-09-11 10:22:04 +08:00
    xiaxue
    xiaxue4年前

    【电子教材】

    教材图片1.jpg 教材图片2.jpg

    xiaxue
    xiaxue4年前

    【选课思考】

    在现实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往往由于空间观念的缺失,造成图形与几何领域知识学习的障碍,成为学生们学习中较为薄弱的环节。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体积单位的换算,可以将各个体积单位的换算作为切入点,深入刻画并丰富对于体积量感的认知。不断积累关于量感的活动经验,同时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将工作室成员所在校作为研究实践基地,把各校优秀资源有效融合,希望从量感的角度出发,实现空间观念的大幅度提升。

    xiaxue
    xiaxue4年前

    教学设计一稿:

    【教材分析】

    1. 北师版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课时,在北师版教材中共安排了三个问题串。第一个问题串是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即:利用长度单位的换算和求长方体的体积以及利用拼摆图形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度量找到立方厘米和立方分米这两个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第二个问题串可以通过类比第一个问题串的条件和结论进行合理猜想,也可以通过上述的两种方法进行计算和拼摆图形得出结论,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第三个问题串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三个问题串紧密相连,让学生充分经历体积单位换算的过程,体会各个常见体积单位有多大,以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2. 与其他版本教材对比:

    同一知识内容在人教版教材中的设置却有所不同,第一环节,与北师大版教材恰恰相反,拼摆与切割,通过两种不同的角度解决同一问题。第二环节,通过类比上述方法推算出 1 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第三环节,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以及体积单位换算的归纳与总结。

    3. 归纳不同版本共通点:

    两个版本都是用了很大篇幅和时间进行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无论是拼摆法还是切割法,都充分体现了度量的必要性。这一点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①基于学生动手实践完成知识学习;

    ②借助几何直观,化抽象为具体展开教学。

    ---------------------------------------------------------------------------------------------------------------------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并且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虽然思维能力有所提升,但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在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对于 “物体大小” 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课程设计一定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起点。体积单位是继长度和面积单位之后,再次学习计量单位。学生已经初步具备 “量感” 积累的相关基础,但对于各个单位间的换算不甚清晰,谈及这三者的联系及区别更是愈发混沌,介于时而清晰,时而糊涂的尴尬境地。总体来看,学生们学习本课的基础认知广泛,但学透本课的障碍也同时存在。所以,设计好本课内容,打通各个计量单位间的壁垒尤为重要。

    --------------------------------------------------------------------------------------------------------------------

    【教材目标】

    1. 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 在观察、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

    3. 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动手操作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操作中会进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难点:通过度量等方式推导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建立相应的空间观念。

    xiaxue
    xiaxue4年前

    【教学过程】

    一、实物感知 直观比较 --- 唤醒已有 “量感” 相关经验

    出示动画微课情境:六一儿童节到了,老师送给小朋友们一些小礼物。笑笑收到的礼物是一个棱长是 1 分米的正方体盒子,里面装满了巧克力。淘气收到的礼物是一袋巧克力,里面有许许多多 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巧克力。他们都认为自己得到的礼物是最多的,开始争论不休。一旁的奇思挠了挠头:“他们到底谁说得对,谁的巧克力更多呢?”

    学生通过观察,看法不一,有的认为一盒的多,有的认为一袋的多。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利用实物刺激,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对体积单位量的生活感知,即运用 “已有量感” 的基本经验,对情境中的两个元素进行初步判断。

    xiaxue
    xiaxue4年前

    二、活动载体 多元探究 --- 完成不同体积单位 “量感” 输入

    教师出示学生熟悉的 1 立方厘米正方体 800 块和 1 立方分米正方体盒子学具。

    师:大盒子跟巧克力盒子是一样大的,小正方体和小巧克力是一样大的。你能判断哪个更多吗?

    学生提出问题:有多少块小巧克力?

    课件出示:800 块。

    --------------------------------------------------------------------------------------------------------------------

    活动一: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1. 独立思考,确定比较方法;

    2.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1 立方分米里到底有多少个 1 立方厘米。

    学生小组汇报。

    生 1:将小正方体放入大正方体中,发现一行可以摆 10 个,一层可以摆 10 行,10×10=100 个,可以摆 10 层,10×10×10=1000 个,所以 1 立方分米 = 1000 立方厘米。

    生 2:将 1 立方厘米正方体放入 1 立方分米正方体中,发现一行可以摆 10 个,但是我的正方体不够,不能摆满一层,所以我在剩下的每一行都摆了 1 个,发现一层可以摆 10 行,又在每一层摆了 1 个,发现可以摆 10 层,那么可以摆 10×10×10=1000 个,所以 1 立方分米 = 1000 立方厘米。

    生 3:1 分米就是 10 厘米,那么 1 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也就是棱长是 1 分米的正方形,即棱长是 10 厘米的正方体,由正方体体积公式得到:体积为 10×10×10=1000 立方厘米。

    【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亲身感受 1 立方分米和 1 立方厘米之间的大小关系,得到 1 立方分米 = 1000 立方厘米的结论,并进一步加深对量的感知。通过动手实践,完成学生对 1 立方分米的初步认识;基于数量的不断累加,完成对 1 立方分米的深度构建。

    ---------------------------------------------------------------------------------------------------------------------

    活动二:

    教师在教室前面依次摆放 4 立方分米、50 立方分米、100 立方分米、500 立方分米、1 立方米等的立方体。

    1. 学生先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估测每一个立方体的体积,再明确 1 立方米的立方体。

    2. 把 1 立方米的箱子侧面打开,将不同的物体放入箱子进行比较。

    3. 用不同的物体将 1 立方米空间填满。

    探究:1 立方米里面有多少个 1 立方分米?

    学生小组汇报。

    生 1:把所有立方体的体积相加,再加一些就满了,大约 1000 立方分米。

    生 2:将 1 立方分米正方体放入 1 立方米正方体中,发现一行可以摆 10 个,再在剩下的每一行都摆了 1 个,发现一层可以摆 10 行,又在每一层摆了 1 个,发现可以摆 10 层,那么可以摆 10×10×10=1000 个,所以 1 立方米 = 1000 立方分米。

    生 3:1 米就是 10 分米,那么 1 立方米的正方体也就是棱长是 1 米的正方体,即棱长是 10 分米的正方体,由正方体体积公式得到:体积为 10×10×10=1000 立方分米。

    【设计意图】 此环节激励学生通过类比猜想、估测等动手操作,从三个层面对立方分米和立方米进行无痕过度:及时巩固立方分米相关知识,并将立方分米应用于生活常见的物体,建立直观量感;根据两个不同物体的体积差,感受 1 立方米和所放物体的相对大小;感受 1 立方米的大小的同时,进一步引发 1 立方米和 1 立方分米之间关系的思考。通过不断抽象化的度量方式提升量感,发展空间观念。

    xiaxue
    xiaxue4年前

    三、同构梳理 归纳总结 --- 完善不同计量单位关系框架

    师:同学们刚才用这么多方法探究除了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现在我们将这几个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它们相互之间都有着怎样的关系?

    学生自由发言并讨论,梳理出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如下:

    image.png

    利用知识正向迁移,适当引导学生建立升和毫升的联系。

    image.png

    回顾常见面积单位、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image.png

    【设计意图】 明确各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将长度、面积和体积三种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进行梳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一维到三维计量单位的构建。

    xiaxue
    xiaxue4年前

    四、深化思维 挖掘本质 --- 内化计量单位不同呈现形式的源由

    课后思考:为什么相邻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呈 10 倍递增?

    【设计意图】 课上通过多个教学活动,对于不同计量单位进行了直观呈现,已经完成 “课前量感感知体验 --- 课上量感表象建立” 的多维度衔接,希望借助课后量感的延展进一步内化知识细节,通过不同计量单位之间内在联系的探索,完成不同维度量感表象的不断深化,学生从低阶思维徘徊转向高阶思维输出,从而实现学生由浅表学习向深度学习迈进。

    yulin2forever
    yulin2forever4年前

    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利用实物刺激,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对体积单位量的生活感知,即运用 “已有量感” 的基本经验,对情境中的两个元素进行初步判断。

    TheaGuo89
    TheaGuo894年前

    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认识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在选择单位、单位换算上存在问题,这节课正好在数量上给予学生空间的观念认识让学生经历了换算的全过程。希望能够看到夏老师的这节课。

    岳莹
    岳莹4年前

    夏雪老师用活动贯穿整节课,在哥哥哥活动中不断明晰各个体积单位间的关系,名无额他们的进率,渐渐将量感这样抽象的能力培养变得清晰可视。

    王利超
    王利超4年前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夏老师在这节课增加了很多生活中的素材。为了突破每个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这一难点,夏老师非常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数学。

    S18843169256
    S188431692564年前

    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利用实物刺激,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对体积单位量的生活感知,即运用 “已有量感” 的基本经验,对情境中的两个元素进行初步判断。

    S18843169256
    S188431692564年前

    本节课层层深入,通过不断抽象化的度量方式提升量感,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对我们来说有很优秀的借鉴意义。

    谢天天
    谢天天4年前

    长度、面积和体积都体现了对图形的度量。长度、面积、体积是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进而辨识其性质的量,量是一种性质。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些物体的位置以及位置之间的关系、变化规律,人们构建了度量的方法。

    谢天天
    谢天天4年前

    夏雪老师的这节课中的三个问题串紧密相连,让学生充分经历体积单位换算的过程,体会各个常见体积单位有多大,以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xuewei0.0
    xuewei0.04年前

    教学活动设计的十分巧妙。从三个层面对立方分米和立方米进行无痕过度:及时巩固立方分米相关知识,并将立方分米应用于生活常见的物体,建立直观量感;根据两个不同物体的体积差,感受 1 立方米和所放物体的相对大小;感受 1 立方米的大小的同时,进一步引发 1 立方米和 1 立方分米之间关系的思考。通过不断抽象化的度量方式提升量感,发展空间观念。

    xuewei0.0
    xuewei0.04年前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体积单位的换算,可以将各个体积单位的换算作为切入点,深入刻画并丰富对于体积量感的认知。不断积累关于量感的活动经验,同时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王硕
    王硕4年前

    夏老师的课问题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体积单位具体有多大,在生活情境探索和发现,对于日常教学很有借鉴意义。

    zhanghong2013
    zhanghong20134年前

    夏雪老师的设计中,活动二让学生估计不同立方体的体积,4 立方分米、50 立方分米、100 立方分米、500 立方分米、1 立方米,是学生在头脑中 1 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不断累加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发展关于体积的量感。

    王丽丹
    王丽丹4年前

    夏老师这节课设计了三个问题串紧密相连,让学生充分经历体积单位换算的过程,体会各个常见体积单位有多大,以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许秀平
    许秀平4年前

    本节课在数量上给予学生空间的观念认识,让学生经历了换算的全过程,不断探索,不断感知,培养了学生的量感。

    王丽丹
    王丽丹4年前

    授课过程中明确各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将长度、面积和体积三种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进行梳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一维到三维计量单位的构建。

    gonglina090208
    gonglina0902084年前

    教学设计从度量的角度引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各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gonglina090208
    gonglina0902084年前

    夏雪老师本节课层层深入,通过不断抽象化的度量方式提升量感,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对我们来说有很优秀的借鉴意义。

    lhr0609
    lhr06094年前

    本节课从量感的角度出发,构思巧妙,环环相扣,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整个的过程孩子学的非常有兴趣,学生通过不断的尝试、探索、深入学习,很好的理解了体积单位的换算。

    tjr
    tjr4年前

    本节课最后一个问题的设计非常利于学生的深度思考,给学生提供了纵向的思考视角,” 为什么相邻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呈 10 倍递增?”,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

    tjr
    tjr4年前

    单位换算一直是难点,难也是因为抽象,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降低了空间想象的难度。学生在拼摆边、面到体的过程中,感受了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转换,也建构了长度、面积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李顺溜
    李顺溜4年前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李顺溜
    李顺溜4年前

    数学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学中,教者能够观察孩子们的生活,把数学知识,数学活动与生活紧密联系,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联系生活创设情境,联系生活讲解新知,联系生活举例子,使学生容易明白

    姜洪贺
    姜洪贺4年前

    这节课中夏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环环相扣,不断引导学生增强对体积单位的认知,逐步的建立学生的量感,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王新茹
    王新茹4年前

    “量感” 归根到底是一种 “感受”,它是对物体的大小,重量,规模,快慢等的感受。然而在数学教学中,“量感” 常常被忽略,因为要培养学生真实有意义的 “量感” 需要老师们付出更多的时间。本节课能够在真实的活动中丰富培养学生的 “量感”。

    王新茹
    王新茹4年前

    夏老师用生活常见的物体,利用实物刺激,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对体积单位量的生活感知,即运用 “已有量感” 的基本经验,建立直观量感。

    liwanqi1997
    liwanqi19974年前

    夏雪老师注重知识前后之间的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展开教学,安排关于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间进率及换算单位的复习,以唤起学生关于单位进率间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铺垫。

    白玉
    白玉4年前

    授课过程中明确各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将长度、面积和体积三种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进行梳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一维到三维计量单位的构建。

    白玉
    白玉4年前

    对于长度单位的认识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在选择单位、单位换算上存在问题,这节课正好在数量上给予学生空间的观念认识让学生经历了换算的全过程。希望能够看到夏老师的这节课。

    蔡庆伟
    蔡庆伟4年前

    通过学生对学具的使用以及老师的操作活动等,让学生更加明确进率的多少,单位转换的各种关系,使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融会贯通。总之,个人认为这是一节利用实物研发思考,有趣生动,附有内涵的一节好课。

    wsm@
    wsm@4年前

    教学设计从度量的角度引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各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之间的关系。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杨丽
    杨丽4年前

    夏雪老师从学生的创新意识出发,在观察中大胆猜想,让学生亲自动手验证,让学生经历从感知到理解的过程。最后把长度面积体积联系在一起,给学生一个思考空间,发散学生的思维。

    wangdan1
    wangdan14年前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喜闻乐见的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感受到物体占有空间。这样的导入设计,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愿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的活动开始就处于情绪高昂的学习状态。

    房殊
    房殊4年前

    数学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量感” 归根到底是一种 “感受”,它是对物体的大小,重量,规模,快慢等的感受。然而在数学教学中,“量感” 常常被忽略,因为要培养学生真实有意义的 “量感” 需要老师们付出更多的时间。整个的过程孩子学的非常有兴趣,学生通过不断的尝试、探索、深入学习,很好的理解了体积单位的换算。

    wangdan1
    wangdan14年前

    夏老师这节课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对比、猜测、交流等活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

    fff123
    fff1234年前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体积单位的换算,可以将各个体积单位的换算作为切入点,深入刻画并丰富对于体积量感的认知。不断积累关于量感的活动经验,同时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雷秋月27
    雷秋月274年前

    数学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感受到物体占有空间。这样的导入设计,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愿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的活动开始就处于情绪高昂的学习状态。

    fff123
    fff1234年前

    教学活动设计的十分巧妙。从三个层面对立方分米和立方米进行无痕过度:及时巩固立方分米相关知识,并将立方分米应用于生活常见的物体,建立直观量感;根据两个不同物体的体积差,感受 1 立方米和所放物体的相对大小;感受 1 立方米的大小的同时,进一步引发 1 立方米和 1 立方分米之间关系的思考。通过不断抽象化的度量方式提升量感,发展空间观念。

    房殊
    房殊4年前

    单位换算一直是难点,难也是因为抽象,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降低了空间想象的难度。夏老师用生活常见的物体,利用实物刺激,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对体积单位量的生活感知,即运用 “已有量感” 的基本经验,建立直观量感。

    雷秋月27
    雷秋月274年前

    “量感” 归根到底是一种 “感受”,它是对物体的大小,重量,规模,快慢等的感受。然而在数学教学中,“量感” 常常被忽略,因为要培养学生真实有意义的 “量感” 需要老师们付出更多的时间。本节课能够在真实的活动中丰富培养学生的 “量感”。

    TheaGuo89
    TheaGuo894年前

    夏老师的这节课,内容设计详实,步骤清楚,问题环环相扣,让学生建立了直观的量感,积累活动经验。

    常伟
    常伟4年前

    夏老师通过让学生摆一摆,让学生亲身体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学环节清晰,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让学生充分体验量感,是非常好的一节课。

    jinlan0722
    jinlan07224年前

    本节课引导学生在充分的动手操作活动中,通过摆一摆的方式,感知不同体积度量单位之间的关系,在用较小体积单位度量较大体积单位的过程中,进一步建立了不同体积单位的量感。

    jinlan0722
    jinlan07224年前

    本节课在 “同构梳理,归纳总结” 环节,引导学生建立长度、面积、体积单位的换算的关系,从单元整体设计的角度将体积单位的换算,融入整个知识体系之中,体现了学习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cy1217068258
    cy12170682584年前

    本节课教学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思考并探索,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深入思考。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充分展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整节课为学生的能力发展而教,为学生的生长而教,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引人思考并深受启发!

    孙玉卿
    孙玉卿4年前

    夏老师的学习内容环环相扣,建立了直观的量感,感受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的大小,通过直观的度量方式,建立量感,发展空间观念。

    yulin2forever
    yulin2forever4年前

    夏老师这节课在各个活动设计上帮助学生逐步培养 “量感”,教学设计体现以生为本,符合新课标的课程理念,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吸引学生。

    yulin2forever
    yulin2forever4年前

    夏老师这节课通过不同计量单位之间内在联系的探索,完成不同维度量感表象的不断深化,学生从低阶思维徘徊转向高阶思维输出,实现学生由浅表学习向深度学习迈进。

    joan
    joan4年前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学习中,单位换算是难点更是易错点,本节课夏老师这节课通过不同计量单位之间内在联系的探索难也是因为抽象,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降低了空间想象的难度,感受了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转换,也建构了长度、面积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

    joan
    joan4年前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学习中,单位换算是难点更是易错点,本节课夏老师这节课通过不同计量单位之间内在联系的探索难也是因为抽象,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降低了空间想象的难度,感受了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转换,也建构了长度、面积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

    wangdan1
    wangdan14年前

    夏老师这节课开课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创设与学习相关的教学情境,把情境的创设、旧知的复习和新知的引入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自然朴实,真实有效。

    wangdan1
    wangdan14年前

    课件的演示,学具的观察与摆一摆,数一数紧密的结合,学生在掌握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同时,较好的建立了空间观念,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常伟
    常伟4年前

    本节课夏老师以各个体积单位的换算作为切入点,深入刻画并丰富对于体积量感的认知,不断积累关于量感的活动经验,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jinlan0722
    jinlan07224年前

    体积单位的换算是在长度单位、面积单位换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有了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活动经验,本节课夏雪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现了课堂的生本特点。

    jinlan0722
    jinlan07224年前

    本节课夏老师上课伊始,借助巧克力比大小的情境引入,然后将实物直观模型转化为小方块,再引导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热情。

    岳莹
    岳莹4年前

    借助学生熟悉的巧克力引入,实物直观刺激,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 “量感” 初步感知,对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让学生在已有认知基础上进行学习。

    岳莹
    岳莹4年前

    在第二大环节中,夏老师设计及时巩固立方分米相关知识,并将立方分米应用于生活常见的物体,建立直观量感,通过不断抽象化的度量方式提升量感,发展空间观念。

    蔡庆伟
    蔡庆伟4年前

    教师与学生不断通过操作实验探索立方米、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更好的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同时也很好突破本节难点,只能说通过本节课的讲授,学生能够在玩中很简单的消化本节课内容。

    岳莹
    岳莹4年前

    在第二环节中,教师出示学生熟悉的 1 立方厘米正方体 800 块和 1 立方分米正方体盒子学具来代替巧克力,还进行探究,让学生思考比较的方法,并动手操作,明确想法,实现从初步猜想到知识验证的过程。

    岳莹
    岳莹4年前

    夏老师设计的让学生自己探究 1 立方米和 800 个立方厘米谁大这个环节,特别能体现夏老师开放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 自主学习的意识里成长,这是最好的教学形式。

    wangdan1
    wangdan14年前

    夏老师运用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充分体会到了度量的必要性,理解了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以生为本。

    王丽丹
    王丽丹4年前

    夏老师设计了三个问题串,三个问题串紧密相连,让学生充分经历体积单位换算的过程,体会各个常见体积单位有多大,以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wangdan1
    wangdan14年前

    夏老师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从不同层面理解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大小,通过不断抽象化的度量方式提升量感,发展空间观念。

    王丽丹
    王丽丹4年前

    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利用实物刺激,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对体积单位量的生活感知,即运用 “已有量感” 的基本经验,对情境中的两个元素进行初步判断。

    王丽丹
    王丽丹4年前

    课上通过多个教学活动,对于不同计量单位进行了直观呈现,已经完成 “课前量感感知体验 --- 课上量感表象建立” 的多维度衔接,希望借助课后量感的延展进一步内化知识细节,通过不同计量单位之间内在联系的探索,完成不同维度量感表象的不断深化,学生从低阶思维徘徊转向高阶思维输出,从而实现学生由浅表学习向深度学习迈进。

    wangdan1
    wangdan14年前

    夏老师以生活常见的物体引入,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操作活动对体积单位量直观感知,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sunyuqing
    sunyuqing4年前

    夏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大量的操作,使学生体会了体积单位的换算,发展了空间观念。

    王丽丹
    王丽丹4年前

    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在观察、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

    sunyuqing
    sunyuqing4年前

    本节课注重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在旧知识的复习中趣味引入,在知识和情感态度两个方面,为新的认知结构的建构奠定了基础;在新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在感知中猜想,在观察与计算中验证,在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完成构建,新课标的要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sunyuqing
    sunyuqing4年前

    课堂上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先让学生猜想,再进行探究验证,最后得出 “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1000” 的结论,然后再运用结论进行单位换算。这种教学设计就是在想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并且使教学环节看起来层次清晰,环环相扣。

    sunyuqing
    sunyuqing4年前

    注重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现。无论是前面的探究活动,还是后面的换算练习,以及最后的开放式应用题,教师都能让学生通过交流自己观察,自己验证,自己发现,自己表达,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李顺溜
    李顺溜4年前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体积单位的换算,可以将各个体积单位的换算作为切入点,深入刻画并丰富对于体积量感的认知。不断积累关于量感的活动经验,同时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李顺溜
    李顺溜4年前

    夏老师的这节课,内容设计详实,步骤清楚,问题环环相扣,让学生建立了直观的量感,积累活动经验。

    李顺溜
    李顺溜4年前

    教学设计从度量的角度引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各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之间的关系。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TheaGuo89
    TheaGuo894年前

    单位的换算对学生来说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难点,学生没办法用亲身经历来体验,而夏老师的课,让学生真正地经历了数数,在其过程中建立了量感,给予学生空间,理解和消化换算。

    TheaGuo89
    TheaGuo894年前

    如果夏老师在设计二稿中出现不同层次的练习,加入长度、面积、体积也就是一维、二维、三维的单位换算就更好了。

    wsm@
    wsm@4年前

    “量感” 归根到底是一种 “感受”,它是对物体的大小,重量,规模,快慢等的感受。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大量的操作,使学生体会了体积单位的换算,发展了空间观念。

    谢天天
    谢天天4年前

    本节课夏老师上课伊始,借助巧克力比大小的情境引入,然后将实物直观模型转化为小方块,再引导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热情。

    谢天天
    谢天天4年前

    教学设计从度量的角度引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各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之间的关系。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谢天天
    谢天天4年前

    本节课注重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在旧知识的复习中趣味引入,在知识和情感态度两个方面,为新的认知结构的建构奠定了基础;在新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在感知中猜想,在观察与计算中验证,在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完成构建,新课标的要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xuewei0.0
    xuewei0.04年前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独具特色:①基于学生动手实践完成知识学习;②借助几何直观,化抽象为具体展开教学。

    xuewei0.0
    xuewei0.04年前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学生已经初步具备 “量感” 积累的相关基础,但对于各个单位间的换算不甚清晰,谈及这三者的联系及区别更是愈发混沌,介于时而清晰,时而糊涂的尴尬境地。总体来看,学生们学习本课的基础认知广泛,但学透本课的障碍也同时存在。所以,设计好本课内容,打通各个计量单位间的壁垒尤为重要。

    xuewei0.0
    xuewei0.04年前

    本节课的导入环节,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利用实物刺激,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对体积单位量的生活感知,即运用 “已有量感” 的基本经验,对情境中的两个元素进行初步判断。

    xuewei0.0
    xuewei0.04年前

    教学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有助于培养并发展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形成量感。

    xuewei0.0
    xuewei0.04年前

    本节课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们的动手,操作,亲身经历。

    王新茹
    王新茹4年前

    夏老师的设计,借助多种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量感。实现学生对知识本质的理解。

    王新茹
    王新茹4年前

    夏老师在培养学生量感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经历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从 “朦胧”,到 “清晰”,发现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量”,形成 “感”。

    房殊
    房殊4年前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体积单位的换算,可以将各个体积单位的换算作为切入点,深入刻画并丰富对于体积量感的认知。不断积累关于量感的活动经验,同时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王新茹
    王新茹4年前

    通过帖子可以看出夏老师在课前对教材、对学生做了详尽到位的分析,对如何培养学生的 “量感” 做了大量的思考。量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体验活动中慢慢形成的。在彭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的体验,在剪一剪、摆一摆的活动中发现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房殊
    房殊4年前

    教学设计从度量的角度引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各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之间的关系。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房殊
    房殊4年前

    本节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亲身感受 1 立方分米和 1 立方厘米之间的大小关系,得到 1 立方分米 = 1000 立方厘米的结论,并进一步加深对量的感知。通过动手实践,完成学生对 1 立方分米的初步认识;基于数量的不断累加,完成对 1 立方分米的深度构建。

    房殊
    房殊4年前

    注重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现。无论是前面的探究活动,还是后面的换算练习,以及最后的开放式应用题,教师都能让学生通过交流自己观察,自己验证,自己发现,自己表达,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房殊
    房殊4年前

    本节课能够激励学生通过类比猜想、估测等动手操作,通过不断抽象化的度量方式提升量感,发展空间观念。

    fff123
    fff1234年前

    夏雪老师的这节课中的三个问题串紧密相连,让学生充分经历体积单位换算的过程,体会各个常见体积单位有多大,以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fff123
    fff1234年前

    本节课的导入环节,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利用实物刺激,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对体积单位量的生活感知,即运用 “已有量感” 的基本经验,对情境中的两个元素进行初步判断。

    fff123
    fff1234年前

    注重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现。无论是前面的探究活动,还是后面的换算练习,以及最后的开放式应用题,教师都能让学生通过交流自己观察,自己验证,自己发现,自己表达,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tjr
    tjr4年前

    本节课通过两个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不仅建立了基础单位的量感,还建立叠加单位的量感。建立表象,抽象出体积单位关系,利于学生理解。

    tjr
    tjr4年前

    夏老师课前导入的例子非常巧妙,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tjr
    tjr4年前

    量感的建立不仅依托于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和 1 立方米,还需要感受叠加单位的量感,所以在教室前面摆放 4 立方分米、50 立方分米、100 立方分米、500 立方分米十分有必要,让学生在比较排序的过程中,提升对量的感知。

    姜洪贺
    姜洪贺4年前

    本节课设立丰富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不断感受 1 立方厘米与 1 立方分米之间的大小关系,逐渐加深对量的感知。

    姜洪贺
    姜洪贺4年前

    夏老师先是让学生自己动手了解 1 立方厘米与 1 立方分米,然后激励学生的思维,让其类比猜想,进一步估算出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姜洪贺
    姜洪贺4年前

    本课层层深入,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逐步增强学生对空间大小的理解,并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际操作,进一步加深对体积单位量的感知。

    姜洪贺
    姜洪贺4年前

    本节课在 “同构梳理 归纳总结” 环节中不断引导学生对单位量的认知,梳理了长度、面积、体积三者的相关关系,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lixue926
    lixue9264年前

    长度、面积、体积是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进而辨识其性质的量,量是一种性质。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些物体的位置以及位置之间的关系、变化规律,人们构建了度量的方法。

    lixue926
    lixue9264年前

    注重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现。无论是前面的探究活动,还是后面的换算练习,以及最后的开放式应用题,教师都能让学生通过交流自己观察,自己验证,自己发现,自己表达,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lixue926
    lixue9264年前

    教学设计从度量的角度引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各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之间的关系。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lixue926
    lixue9264年前

    夏雪老师的这节课中的三个问题串紧密相连,让学生充分经历体积单位换算的过程,体会各个常见体积单位有多大,以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lixue926
    lixue9264年前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学生已经初步具备 “量感” 积累的相关基础,但对于各个单位间的换算不甚清晰,谈及这三者的联系及区别更是愈发混沌,介于时而清晰,时而糊涂的尴尬境地。总体来看,学生们学习本课的基础认知广泛,但学透本课的障碍也同时存在。所以,设计好本课内容,打通各个计量单位间的壁垒尤为重要。

    王利超
    王利超4年前

    教师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了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学得自主,学得快乐,并学有所获。不但能做到较好的掌握课本知识,还能做到灵活的运用迁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学习新知,既训练了思维又培养了能力。

    wangdan1
    wangdan14年前

    夏老师注重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亲身感受 1 立方分米和 1 立方厘米之间的大小关系,得到 1 立方分米 = 1000 立方厘米的结论,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量感的感知。

    王利超
    王利超4年前

    本节课教学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出发,在复习中感知,在观察中大胆猜想,在课件的演示和计算活动进行验证,让学生经历了从旧知到新知,从感知到理解的过程

    王利超
    王利超4年前

    本节课注重要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在旧知识的复习中趣味引入,在知识和情感态度两个方面,为新的认知结构的建构奠定了基础

    王利超
    王利超4年前

    在新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在感知中猜想,在观察与计算中验证,在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完成构建,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wangdan1
    wangdan14年前

    学生通过不同计量单位之间内在联系的探索,完成思维的转换,让学生从浅层的学习到达深入的学习,这一点夏老师完成的非常好。

    liwanqi1997
    liwanqi19974年前

    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利用实物刺激,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对体积单位量的生活感知,即运用 “已有量感” 的基本经验,对情境中的两个元素进行初步判断。

    liwanqi1997
    liwanqi19974年前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体积单位的换算,可以将各个体积单位的换算作为切入点,深入刻画并丰富对于体积量感的认知。不断积累关于量感的活动经验,同时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liwanqi1997
    liwanqi19974年前

    “量感” 归根到底是一种 “感受”,它是对物体的大小,重量,规模,快慢等的感受。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大量的操作,使学生体会了体积单位的换算,发展了空间观念

    liwanqi1997
    liwanqi19974年前

    夏老师设计了三个问题串,三个问题串紧密相连,让学生充分经历体积单位换算的过程,体会各个常见体积单位有多大,以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liwanqi1997
    liwanqi19974年前

    本节课教学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思考并探索,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深入思考。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充分展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整节课为学生的能力发展而教,为学生的生长而教,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引人思考并深受启发!

    j y y
    j y y4年前

    导入设计,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愿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在活动开始就处于情意高昂的学习状态。

    j y y
    j y y4年前

    将各个体积单位的换算作为切入点,深入刻画并丰富对于体积量感的认知。不断积累关于量感的活动经验,同时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j y y
    j y y4年前

    内容设计详实,步骤清楚,问题环环相扣,让学生建立了直观的量感,积累活动经验。

    樊娜
    樊娜4年前

    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们能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有了感性的认知。学生量感的提升,就是学生成长最有价值的事情。而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dqzylyg
    dqzylyg4年前

    从三个层面对立方分米和立方米进行无痕过度:及时巩固立方分米相关知识,并将立方分米应用于生活常见的物体,建立直观量感;根据两个不同物体的体积差,感受 1 立方米和所放物体的相对大小;感受 1 立方米的大小的同时,进一步引发 1 立方米和 1 立方分米之间关系的思考。

    dqzylyg
    dqzylyg4年前

    在教学中,教者能够观察孩子们的生活,把数学知识,数学活动与生活紧密联系,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联系生活创设情境,联系生活讲解新知,联系生活举例子,使学生容易明白。

    changwei
    changwei4年前

    本节课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亲身感受 1 立方分米和 1 立方厘米之间的大小关系,得到 1 立方分米 = 1000 立方厘米的结论,并进一步加深对量的感知。通过动手实践,完成学生对 1 立方分米的初步认识;基于数量的不断累加,完成对 1 立方分米的深度构建。

    樊芳芳
    樊芳芳4年前

    在教学前,老师能够与其他教材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教材涉及的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借鉴性。如果老师能够设计更加丰富的练习就更好了。

    吉林 双阳 李玉晶
    吉林 双阳 李玉晶4年前

    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认识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在选择单位、单位换算上存在问题,这节课正好在数量上给予学生空间的观念认识让学生经历了换算的全过程。提升了学生的量感!

    唐喜荣
    唐喜荣4年前

    学生已经初步具备 “量感” 积累的相关基础,但对于各个单位间的换算不甚清晰,谈及这三者的联系及区别更是愈发混沌,介于时而清晰,时而糊涂的尴尬境地。

    lizhongjun
    lizhongjun4年前

    在数学的课堂当中量感的培养常常被老师们忽略,但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却注重了这方面的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够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生活基础,让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联系生活,创设情景,注重知识的迁移,用两个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wjj19801213
    wjj198012134年前

    这节课设计得十分完美,先提出疑问,让学生初步建立量感,哪个多呢?接着亲自动手实践,得出 1 立方分米等于 1000 立方厘米,这个时候量的过程和感受已经在学生心中建立了,最后通过比较长度,面积,体积单位的进率,让学生建立量的区别感知!

    付佳宇
    付佳宇4年前

    这节课详细分析了不同版本下教材有什么区别,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通过不断的神话感知 “量感” 建立多个维度的衔接,从而实现学生由浅到深的学习买进。

    付佳宇
    付佳宇4年前

    这个方面:从三个层面对立方分米和立方米进行无痕过度:及时巩固立方分米相关知识,并将立方分米应用于生活常见的物体,建立直观量感;根据两个不同物体的体积差,感受 1 立方米和所放物体的相对大小;感受 1 立方米的大小的同时,进一步引发 1 立方米和 1 立方分米之间关系的思考。通过不断抽象化的度量方式提升量感,发展空间观念。这一点对于学生建立直观 “量感” 非常有效

    zqy@123
    zqy@1234年前

    夏雪老师的这节课值得我去学习,层次非常分明与严谨,通过四个环节:一、实物感知 直观比较 --- 唤醒已有 “量感” 相关经验,二、活动载体 多元探究 --- 完成不同体积单位 “量感” 输入,三、同构梳理 归纳总结 --- 完善不同计量单位关系框架,四、深化思维 挖掘本质 --- 内化计量单位不同呈现形式的源由,以数学活动为载体,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实现了量感的建立、发展、完善、升华过程!

    吉林德惠张丽丽
    吉林德惠张丽丽4年前

    陆老师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利用实物刺激,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对体积单位量的生活感知。在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亲身感受 1 立方分米和 1 立方厘米之间的大小关系,得到 1 立方分米 = 1000 立方厘米的结论,并进一步加深对量的感知。

    17684720732
    176847207324年前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注重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现。在剪一剪、摆一摆的活动中发现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不断积累关于量感的活动经验,同时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樊娜
    樊娜4年前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亲身感受 1 立方分米和 1 立方厘米之间的大小关系,得到 1 立方分米 = 1000 立方厘米的结论,并进一步加深对量的感知。通过动手实践,完成学生对 1 立方分米的初步认识;基于数量的不断累加,完成对 1 立方分米的深度构建。

    刘立娟
    刘立娟4年前
           

    夏老师的课问题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体积单位具体有多大,在生活情境中探索和发现,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们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有了感性的认知。学生量感的提升,就是学生成长最有价值的事情。而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苗春丽
    @苗春丽4年前
         
       

    夏老师的课问题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体积单位具体有多大,在生活情境中探索和发现,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们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有了感性的认知。学生量感的提升,就是学生成长最有价值的事情。而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不断积累关于量感的活动经验,同时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许丽娟
    许丽娟4年前

    夏老师在教学伊始就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利用实物刺激,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对体积单位量的生活感知,在学生 “已有量感” 的基础上进行,为后面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因为体积单位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夏老师把抽象的体积单位具体化,形象化,方便了学生通过量感的感知,更加轻松地进行学习。

    付佳宇
    付佳宇4年前

    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利用实物刺激,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对体积单位量的生活感知,即运用 “已有量感” 的基本经验,对情境中的两个元素进行初步判断。 导入部分很新颖,与主题 “量感” 紧密相连。在生活中进行感性认知,提升学生量感。

    付佳宇
    付佳宇4年前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亲身感受 1 立方分米和 1 立方厘米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进一步加深对量的感知。通过动手实践,完成学生对 1 立方分米的初步认识;基于数量的不断累加,完成对 1 立方分米的深度构建。 这部分加深学生印象,自己动手记忆更加清晰。

    四川成都叶
    四川成都叶4年前

    教师在设计前对两种版本的教材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两个版本都是用了很大篇幅和时间进行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无论是拼摆法还是切割法,都充分体现了度量的必要性。在教学设计的活动内容上也遵循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了两次活动设计,并进行活动后的分享和辨析,使学生的活动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这种学习的变化对于学生量感的形成很有必要。

    李野
    李野4年前

    本节课环环相扣,步骤清晰,让学生通过活动,从 “朦胧”,到 “清晰”,发现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量”,形成 “感。整个教学活动,学生自主探究,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

    王秀佳
    王秀佳4年前

    数学的课堂当中量感的培养常常被老师们忽略,但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却注重了这方面的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够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生活基础,让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联系生活,创设情景,注重知识的迁移,用两个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吉林九台韩芬
    吉林九台韩芬4年前

    上课伊始,教师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利用实物刺激,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亲身感受 1 立方分米和 1 立方厘米之间的大小关系,激励学生通过类比猜想、估测等动手操作,对立方分米和立方米进行无痕过度,把抽象的体积单位具体化,形象化。

    张慧叶
    张慧叶4年前

    利用长度单位的换算和求长方体的体积以及利用拼摆图形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度量找到立方厘米和立方分米这两个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宋彦飞
    宋彦飞4年前

    夏老师通过类比猜想、估测等活动,从三个层面对立方分米和立方米进行无痕过度,设计的非常巧妙。然后又及时巩固立方分米相关知识,并将立方分米应用于生活常见的物体,帮助学生建立起直观量感。

    宋彦飞
    宋彦飞4年前

    夏老师的课问题环环相扣,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体积单位具体有多大,让学生们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有了感性的认知。而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不断积累关于量感的活动经验,同时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如果再增加两个活动就更好了。

    ljh13364699345
    ljh133646993454年前

    让学生自己动手了解 1 立方厘米与 1 立方分米,然后激励学生的思维,让其类比猜想,进一步估算出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ljh13364699345
    ljh133646993454年前

    老师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利用实物刺激,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对体积单位量的生活感知。

    ljh13364699345
    ljh133646993454年前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

    ljh13364699345
    ljh133646993454年前

    本节课在 “同构梳理 归纳总结” 环节中不断引导学生对单位量的认知,梳理了长度、面积、体积三者的关系,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cgc524320
    cgc5243204年前

    本节课层层深入,通过不断抽象化的度量方式提升量感,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对我们来说有很优秀的借鉴意义。

    cgc524320
    cgc5243204年前

    本节课环环相扣,步骤清晰,让学生通过活动,从 “朦胧”,到 “清晰”,发现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量”,形成 “感。整个教学活动,学生自主探究,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

    cgc524320
    cgc5243204年前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注重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现。在剪一剪、摆一摆的活动中发现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不断积累关于量感的活动经验,同时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shenyanjia
    shenyanjia4年前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体积单位的换算,可以将各个体积单位的换算作为切入点,深入刻画并丰富对于体积量感的认知。不断积累关于量感的活动经验,同时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shenyanjia
    shenyanjia4年前

    夏老师通过类比猜想、估测等活动,从三个层面对立方分米和立方米进行无痕过度,设计的非常巧妙。然后又及时巩固立方分米相关知识,并将立方分米应用于生活常见的物体,帮助学生建立起直观量感。

    shenyanjia
    shenyanjia4年前

    上课伊始,教师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利用实物刺激,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亲身感受 1 立方分米和 1 立方厘米之间的大小关系,激励学生通过类比猜想、估测等动手操作,对立方分米和立方米进行无痕过度,把抽象的体积单位具体化,形象化。

    shenyanjia
    shenyanjia4年前

    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利用实物刺激,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对体积单位量的生活感知,即运用 “已有量感” 的基本经验,对情境中的两个元素进行初步判断。 导入部分很新颖,与主题 “量感” 紧密相连。在生活中进行感性认知,提升学生量感。

    xiaxue
    xiaxue4年前

    一稿研讨过程

    一稿研讨2.jpg

    一稿研讨4.jpg

    一稿研讨5.jpg

    一稿研讨3.jpg

    一稿研讨7.jpg

    xiaxue
    xiaxue4年前

    一稿反思

    大家好,接下来我对《 体积单位的换算》 一课的教学,进行一下我的教学反思。

    在《体积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一稿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引入新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亲身感受各个体积单位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进一步加深对量的感知。通过动手实践,完成学生对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和 1 立方米的初步认识;基于数量的不断累加,完成对 1 立方分米和 1 立方米的深度构建,层层递进,不断深化,通过逐渐抽象化的度量方式提升量感,发展空间观念。将长度、面积和体积三种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进行梳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一维到三维计量单位的构建。最后的课后延展进一步内化知识细节,通过不同计量单位之间内在联系的探索,完成不同维度量感表象的不断深化,学生从低阶思维徘徊转向高阶思维输出,从而实现学生由浅表学习向深度学习迈进。

    但在整个一稿设计中,对于操作活动中不同层次学生可能存在问题的预设不够充分,层次不够分明,导致出现预设以外的探究方式。学具使用有待推敲,对于不同体积的立方体选材不够明确,个别学具不够生活化,学生对其陌生,不便于学生理解。在下一稿教学设计中会着重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及水平,进行充分预设,且合理使用教具学具,使课堂环节更加扎实有效。

    liying888
    liying8884年前

    夏雪老师在这一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引入新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亲身感受各个体积单位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进一步加深对量的感知。通过动手实践,完成学生对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和 1 立方米的初步认识;基于数量的不断累加,完成对 1 立方分米和 1 立方米的深度构建,层层递进,不断深化,通过逐渐抽象化的度量方式提升量感,发展空间观念。

    liying888
    liying8884年前

    吉林省于欣华名师工作室夏雪老师的这一课,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体积单位具体有多大,在生活情境中探索和发现,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们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有了感性的认知。学生量感的提升,就是学生成长最有价值的事情。而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成都龙泉王方
    成都龙泉王方4年前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体积单位的换算,学生已经有了学习其他单位的知识经验和活动经验,本节课教师深入刻画并丰富对于体积量感的认知。不断积累关于量感的活动经验,同时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成都龙泉王方
    成都龙泉王方4年前

    教学环节设计层层深入,让学生通过活动,从 “朦胧” 到 “清晰”,发现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量”,形成 “感”,通过不断抽象化的度量方式提升量感,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ylf123456
    ylf1234564年前

    夏老师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导入引发学生的思考,唤醒学生已有的量感经验。在探究环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接下来梳理长度以及面积容积间的进率,完善学生对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关系的框架。整堂课的设计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值得学习!

    jlj65933
    jlj659334年前

    本节课在探究立方米和立方厘米的关系,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在观察中大胆猜想,在课件的演示和计算活动中进行验证,从而理解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在探究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关系时,并没有直接给学生结论,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Tina
    Tina4年前

    解决问题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但体积单位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实例,激发学生欲望,找出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真正是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下认识体积单位,从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

    yulin2forever
    yulin2forever4年前

    夏老师这节课导入设计,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愿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在活动开始就处于情意高昂的学习状态。

    yulin2forever
    yulin2forever4年前

    这节课,学生在感知中猜想,在观察与计算中验证,在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完成构建,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yulin2forever
    yulin2forever4年前

    夏老师这节课,注重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现。无论是前面的探究活动,还是后面的换算练习,以及最后的开放式应用题,都能让学生通过交流自己观察,自己验证,自己发现,自己表达,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yulin2forever
    yulin2forever4年前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体积单位的换算,可以将各个体积单位的换算作为切入点,深入刻画并丰富对于体积量感的认知。不断积累关于量感的活动经验,同时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刘云丽
    刘云丽4年前

    本节课通过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通过摆满 1 立方分米,1 立方米的两个活动,让学生从填满到半填满,到换算思考,从形象到抽象的思考,发现进率之间的关系,并能从体积拓展到容积,再到面积,长度单位对比从而使学生了解十进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对进率的理解和掌握。

    yulin2forever
    yulin2forever4年前

    夏老师运用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充分体会到了度量的必要性,理解了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以生为本。

    yulin2forever
    yulin2forever4年前

    课件的演示,学具的观察与摆一摆,数一数紧密的结合,学生在掌握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同时,较好的建立了空间观念,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yulin2forever
    yulin2forever4年前

    夏老师这节课通过不同计量单位之间内在联系的探索,完成不同维度量感表象的不断深化,学生从低阶思维徘徊转向高阶思维输出,实现学生由浅表学习向深度学习迈进。

    yulin2forever
    yulin2forever4年前

    夏老师这节课在各个活动设计上帮助学生逐步培养 “量感”,教学设计体现以生为本,符合新课标的课程理念,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吸引学生。

    yulin2forever
    yulin2forever4年前

    本节课在 “同构梳理,归纳总结” 环节,引导学生建立长度、面积、体积单位的换算的关系,从单元整体设计的角度将体积单位的换算,融入整个知识体系之中,体现了学习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yulin2forever
    yulin2forever4年前

    教学活动设计的十分巧妙。从三个层面对立方分米和立方米进行无痕过度:及时巩固立方分米相关知识,并将立方分米应用于生活常见的物体,建立直观量感;根据两个不同物体的体积差,感受 1 立方米和所放物体的相对大小;感受 1 立方米的大小的同时,进一步引发 1 立方米和 1 立方分米之间关系的思考。通过不断抽象化的度量方式提升量感,发展空间观念。

    xinxin_187
    xinxin_1874年前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亲身感受 1 立方分米和 1 立方厘米之间的大小关系,加深对量的感知。通过动手实践,完成学生对 1 立方分米的初步认识;基于数量的不断累加,完成对 1 立方分米的深度构建。层层递进,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

    江小苹
    江小苹4年前

    本节课应围绕新世纪的微课开展,在文中没有体现。两种教材的对比。老师读懂教材,然后读懂学生。教学设计就教学设计偶针对性。学生能力的到锻炼。

    肖海燕
    肖海燕4年前

    教师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利用实物刺激,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对体积单位量的生活感知,即运用 “已有量感” 的基本经验,对情境中的两个元素进行初步判断,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山西孝义张卫芳11
    山西孝义张卫芳114年前

    本节课教师通过类比猜想、估测等动手操作,从三个层面对立方分米和立方米进行过度:及时巩固立方分米相关知识,并将立方分米应用于生活常见的物体,建立直观量感;根据两个不同物体的体积差,感受 1 立方米和所放物体的相对大小;感受 1 立方米的大小的同时,进一步引发 1 立方米和 1 立方分米之间关系的思考。通过不断抽象化的度量方式提升量感,发展空间观念。

    山西孝义张卫芳11
    山西孝义张卫芳114年前

    本节课教师通过类比猜想、估测等动手操作,从三个层面对立方分米和立方米进行过度:及时巩固立方分米相关知识,并将立方分米应用于生活常见的物体,建立直观量感;根据两个不同物体的体积差,感受 1 立方米和所放物体的相对大小;感受 1 立方米的大小的同时,进一步引发 1 立方米和 1 立方分米之间关系的思考。通过不断抽象化的度量方式提升量感,发展空间观念。

    黄老师
    黄老师4年前

    本课从三个层面对立方分米和立方米进行建构,并将立方分米应用于生活常见的物体,建立直观量感;通过不断抽象化的度量方式提升量感,发展空间观念。

    zln20101105
    zln201011054年前

    这节课设计的非常精彩,,寓教于乐,老师采用了多感官并用的方法,让孩子们亲自体验,引导孩子思考,感知量感,对情景中的元素进行初步判断,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非常值得借鉴!

    江小苹
    江小苹4年前

    体积单位是继长度和面积单位之后,再次学习计量单位。学生已经初步具备 “量感” 积累的相关基础,但对于各个单位间的换算不甚清晰,谈及这三者的联系及区别更是愈发混沌,介于时而清晰,时而糊涂的尴尬境地。总体来看,学生们学习本课的基础认知广泛,但学透本课的障碍也同时

    zhanggaohong
    zhanggaohong4年前

    夏雪本节课通过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通过摆满 1 立方分米,1 立方米的两个活动,让学生从填满到半填满,到换算思考,从形象到抽象的思考,发现进率之间的关系,并能从体积拓展到容积,再到面积,长度单位对比从而使学生了解十进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对进率的理解和掌握。

    xiaxue
    xiaxue4年前

    教学设计二稿:

    【教材分析】

    1. 北师版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课时。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习过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以及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与表面积” 的基础之上进行学习的,这一单元的内容也为后续学习 “认识圆柱和圆锥”、“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 等做铺垫。而 “体积单位的换算” 一课是在学习完 “体积单位” 和 “长方体体积” 之后进行的,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之上将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加深,同时将 “长方体体积” 的知识融会贯通于本课。《体积单位的换算》一课在北师版教材中共安排了三个问题串。第一个问题串是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即:利用长度单位的换算和求长方体的体积以及利用拼摆图形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度量找到立方厘米和立方分米这两个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第二个问题串可以通过类比第一个问题串的条件和结论进行合理猜想,也可以通过上述的两种方法进行计算和拼摆图形得出结论,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第三个问题串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三个问题串紧密相连,让学生充分经历体积单位换算的过程,体会各个常见体积单位有多大,以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2. 与其他版本教材对比:

    同一知识内容在人教版教材中的设置却有所不同,第一环节,与北师大版教材恰恰相反,拼摆与切割,通过两种不同的角度解决同一问题。第二环节,通过类比上述方法推算出 1 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第三环节,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以及体积单位换算的归纳与总结。

    3. 归纳不同版本共通点:

    两个版本都是用了很大篇幅和时间进行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无论是拼摆法还是切割法,都充分体现了度量的必要性。这一点给我们很大的启迪:

    ①基于学生动手实践完成知识学习;

    ②借助几何直观,化抽象为具体展开教学。

    xiaxue
    xiaxue4年前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并且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虽然思维能力有所提升,但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在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对于 “物体大小” 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课程设计一定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起点。体积单位是继长度和面积单位之后,再次学习计量单位。学生已经初步具备 “量感” 积累的相关基础,但对于各个单位间的换算不甚清晰,谈及这三者的联系及区别更是愈发混沌,介于时而清晰,时而糊涂的尴尬境地。总体来看,学生们学习本课的基础认知广泛,但学透本课的障碍也同时存在。所以,设计好本课内容,打通各个计量单位间的壁垒尤为重要。

    xiaxue
    xiaxue4年前

    【教学目标】

    1. 结合实践活动,理解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 在观察、操作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同时建立并发展学生的 “量感”。

    3. 探究过程中,积累相关活动经验;渗透归纳和类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操作中会进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难点:通过度量等方式推导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建立相应的空间观念。

    xiaxue
    xiaxue4年前

    【教学过程】

    一、实物感知 直观比较 --- 唤醒已有量感相关经验

    出示动画微课情境:六一儿童节到了,淘气和笑笑要给班级里小朋友们买一些巧克力作为小礼物。笑笑看中了一大盒巧克力,淘气发现了一袋价格相同的袋装巧克力,里面有许许多多小巧克力。他们不知道哪种巧克力更划算,开始争论不休。一旁的奇思挠了挠头:“哪种巧克力更多呢?”

    学生通过视觉感知做出初步判断,看法不一,有的认为一盒的多,有的认为一袋的多。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利用实物刺激,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对体积 “量感” 的生活感知,即运用 “已有量感” 的基本经验,对情境中的两个元素进行初步判断。

    xiaxue
    xiaxue4年前

    二、活动载体 多元探究 --- 完成不同体积单位量感输入

    教师出示学生熟悉的 1 立方厘米正方体 800 块和 1 立方分米正方体盒子学具。

    师:大盒子跟巧克力盒子是一样大的,是 1 立方分米,小正方体和小巧克力是一样大的,是 1 立方厘米。你能判断哪个更多吗?

    预设:

    ①学生将一袋 1 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全部倒入 1 立方分米的盒子里,发现刚好装满,得出一样多的结论。

    ②学生提出质疑,小正方体在盒子中有空隙,没有装满,因此一大盒巧克力更多。

    教师追问:把整个盒子装满需要多少块?

    学生提出问题:袋子里有多少块小巧克力?

    课件出示:800 块。

    xiaxue
    xiaxue4年前

    活动一:

    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已给学具进行自主探究。

    1. 独立思考,确定比较方法;

    2.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1 立方分米里到底有多少个 1 立方厘米。

    学生小组汇报。

    第一层次:(10 片)

    利用由 100 个小正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片和由 10 个小正方体拼成的长方体条,将大正方体填满,发现所用学具相当于 1000 个 1 立方厘米小正方体的大小,所以 1 立方分米 = 1000 立方厘米。

    第二层次:(3 片 + 7 个)

    利用学具将大正方体填满几层,发现每一层都相当于 100 个 1 立方厘米,再用 1 立方厘米小正方体竖着摆满一竖行,发现需要摆 10 层,100×10=1000 个,所以 1 立方分米 = 1000 立方厘米。

    第三层次:(1 片 + 9 个)

    利用学具将大正方体铺满一层,相当于 100 个 1 立方厘米,再用 1 立方厘米小正方体竖着摆满一竖行,发现需要 10 层,100×10=1000 个,所以 1 立方分米 = 1000 立方厘米。

    第四层次:(长宽高各 1 条)

    将 1 立方厘米正方体放入 1 立方分米正方体中,一行可以摆 10 个,剩下的每一行都摆了 1 个,发现一层可以摆 10 行,又在每一层摆了 1 个,发现可以摆 10 层,那么可以摆 10×10×10=1000 个,所以 1 立方分米 = 1000 立方厘米。

    教师利用课件补充: 在长度的方向上可以放 10 块;有 10 行,需要 ×10,在这个面上相当于 10×10=100 块;又有 10 层,需要再 ×10,在这个体上相当于 10×10×10=1000 块。

    第五层次:(算式)

    1 分米就是 10 厘米,那么 1 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也就是棱长是 1 分米的正方形,即棱长是 10 厘米的正方体,由正方体体积公式得到:体积为 10×10×10=1000 立方厘米。

    【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帮助不同层次学生亲身感受 1 立方分米和 1 立方厘米之间的大小关系,得到 1 立方分米 = 1000 立方厘米的结论,并进一步加深对量的感知。通过动手实践,完成学生对 1 立方分米的初步认识;基于数量的不断累加,完成对 1 立方分米的深度构建。

    xiaxue
    xiaxue4年前

    活动二:

    教师在教室前面依次摆放 4 立方分米、50 立方分米、100 立方分米、500 立方分米、1 立方米等的立方体。(确定实物)

    1. 学生先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估测每一个立方体的体积,再明确 1 立方米的立方体。

    2. 把 1 立方米的箱子侧面打开,将不同的物体放入箱子进行比较。

    3. 用不同的物体将 1 立方米空间填满。

    4. 用其他立方体堆出 1 立方米大小。

    探究:1 立方米里面有多少个 1 立方分米?

    学生小组汇报。

    生 1:把所有立方体的体积相加,再加一些就满了,大约 1000 立方分米。

    生 2:将 1 立方分米正方体放入 1 立方米正方体中,发现一行可以摆 10 个,再在剩下的每一行都摆了 1 个,发现一层可以摆 10 行,又在每一层摆了 1 个,发现可以摆 10 层,那么可以摆 10×10×10=1000 个,所以 1 立方米 = 1000 立方分米。

    生 3:1 米就是 10 分米,那么 1 立方米的正方体也就是棱长是 1 米的正方体,即棱长是 10 分米的正方体,由正方体体积公式得到:体积为 10×10×10=1000 立方分米。

    【设计意图】 此环节激励学生通过类比猜想、估测等动手操作,从三个层面对立方分米和立方米进行无痕过度:及时巩固立方分米相关知识,并将立方分米应用于生活常见的物体,建立直观量感;根据两个不同物体的体积差,感受 1 立方米和所放物体的相对大小;感受 1 立方米的大小的同时,进一步引发 1 立方米和 1 立方分米之间关系的思考。通过不断抽象化的度量方式提升量感,发展空间观念。

    xiaxue
    xiaxue4年前

    三、同构梳理 归纳总结 --- 完善不同计量单位关系框架

    师:同学们刚才用这么多方法探究出了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现在我们将这几个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它们相互之间都有着怎样的关系?

    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并完成学习任务单,梳理出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如下:

    image.png

    回顾常见面积单位、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image.png

    利用知识正向迁移,适当引导学生建立升和毫升的联系。

    image.png

    【设计意图】 明确各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将长度、面积和体积三种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进行梳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一维到三维计量单位的构建。

    xiaxue
    xiaxue4年前

    四、深化思维 挖掘本质 --- 内化计量单位不同呈现形式的缘由

    课后思考:为什么相邻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呈 10 倍递增?

    【设计意图】 课上通过多个教学活动,对于不同计量单位进行了直观呈现,已经完成 “课前量感感知体验 --- 课上量感表象建立” 的多维度衔接,希望借助课后量感的延展进一步内化知识细节,通过不同计量单位之间内在联系的探索,完成不同维度量感表象的不断深化,学生从低阶思维徘徊转向高阶思维输出,从而实现学生由浅表学习向深度学习迈进。

    zln20101105
    zln201011054年前

    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并且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虽然思维能力有所提升,但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在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对于 “物体大小” 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课程设计一定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起点。体积单位是继长度和面积单位之后,再次学习计量单位。夏老师恰巧就抓拄了学生的这一点,引导孩子们由浅入深。让孩子们很快进入状态。

    丁敏敏
    丁敏敏4年前

    夏雪老师的这一课,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体积单位具体有多大,在生活情境中探索和发现,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们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有了感性的认知。学生量感的提升,就是学生成长最有价值的事情。而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黑龙江大庆  李佳音
    黑龙江大庆 李佳音4年前

    围绕问题串展开教学,让学生充分经历体积单位换算的过程,体会各个常见体积单位有多大,以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帮助学生构建抽象的数学模型。

    lihong123
    lihong1234年前

    夏老师这课,首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然后引导学生对体积单位量的生活感知;其次,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建构体积单位模型;接着激励学生通过类比猜想、估测等动手操作,建立体积单位的直观量感,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这样的设计值得借鉴。

    zhong456123789
    zhong4561237894年前

    @xiaxue 小雪老师,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在动手之中体会发现概括熟练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通过小东西塞满大盒子,让学生直观的体验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之间的进率,让学生在课堂中不仅能看得到,还能摸得到,并且通过小组的活动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 (https://bbs.xsj21.com/member/xiaxue 小雪老师,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在动手之中体会发现概括熟练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通过小东西塞满大盒子,让学生直观的体验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之间的进率,让学生在课堂中不仅能看得到,还能摸得到,并且通过小组的活动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 )

    菩公英
    菩公英4年前

    导入方式很吸引学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的教学设计环节紧凑,对每一步活动都是如何培养学生量感的阐释十分清晰。本节课的知识是相对枯燥而且很容易出错,但是教师通过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认知不同的体积单位,并进行相互转化,相信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的出错率也会降低

    吉林榆树宋艳华
    吉林榆树宋艳华4年前

    教学设计从度量的角度引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各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之间的关系。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夏雪老师从学生的创新意识出发,在观察中大胆猜想,让学生亲自动手验证,让学生经历从感知到理解的过程。最后把长度面积体积联系在一起,给学生一个思考空间,发散学生的思维。

    pj112358
    pj1123584年前

    本节内容主要是认识体积、容积单位的进率,能根据进率进行相关体积单位的换算。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这部分试试是比较抽象的,学生理解比较困难。为此,结合操作活动,教课书设计了三个问题帮助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

    王琳17839982987
    王琳178399829874年前

    本节课以问题串的形式展开,通过直观感知,活动探究,归纳总结和深化思维展开教学。五年级学生以有一定的思维经验和量感水平,从单位换算入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学生深化知识内容。

    刘欣彤
    刘欣彤4年前

    本课从三个问题串切入点,第一个问题串是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即:利用长度单位的换算和求长方体的体积以及利用拼摆图形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度量找到立方厘米和立方分米这两个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第二个问题串通过类比第一个问题串的条件和结论进行合理猜想。第三个问题串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离崖
    离崖4年前

    教学环节在老师问题的引领下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推算,直观的用教具实物演示,多媒体演示,这里的演示作为对前面理论结论的验证,又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空间表象,这对于培养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是非常有好处的。

    xiaoxia123
    xiaoxia1234年前

    夏老师在研读教材时,进行多版本教材之间的比较来进行研读,归纳出各版本之间的共性,来得出启发,值得学习,在今后我的备课中也要有意识利用各版本教材的资源进行纵横的比较来进行研究,使教学设计更为丰满,课堂更有深度。

    xiaoxia123
    xiaoxia1234年前

    范・希尔几何思维体系将学生几何思维的发展水平分为五个层次:直观化、描述和分析、抽象和关联、形成推理、严密性和元数学。夏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与不同学生的思维水平的不同,加强了实验操作,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操作思考来获得在头脑中的全面的反映,在感知的基础上再进行抽象与概括,这样的学习过程不能互换,这样的学习对孩子们来说才有效。

    四川成都文庆利
    四川成都文庆利4年前

    夏老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通过视觉感官唤醒已有的量感经验,通过估测能力进行初步判断。通过设计活动,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全体学生感受 1 立方分米和 1 立方厘米的大小比较,预设的几种不同层次,把握问题的核心,从而得到 1 立方分米和 1 立方厘米的换算,加深了学生对量的感知。

    四川成都文庆利
    四川成都文庆利4年前

    第二个活动中通过对比、猜想、估测等操作,出示立方分米为量级的实物,通过直观建立量感,通过对比两个物体的体积差,感受 1 立方分米的大小,再引出 1 立方米和 1 立方分米之间关系进行思考,不断抽象度量方式提升量感,发展空间观念。

    四川成都文庆利
    四川成都文庆利4年前

    环节四通过设计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突出知识的本质,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通过不同计量单位之间内在联系的探索,完成不同维度量感表象的不断深化,学生从低阶思维徘徊转向高阶思维输出,从而实现学生深度学习。

    四川成都文庆利
    四川成都文庆利4年前

    情境引入时,重比较,在比较中建立量感;动手操作时重观察,在观察中发展量感;找相邻两个体积单位的进率时重推理,在推理中内化量感,层层递进,很有层次感。

    yulin2forever
    yulin2forever4年前

    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利用实物刺激,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对体积单位量的生活感知,即运用 “已有量感” 的基本经验,对情境中的两个元素进行初步判断。

    yulin2forever
    yulin2forever4年前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们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有了感性的认知。学生量感的提升,就是学生成长最有价值的事情。而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yulin2forever
    yulin2forever4年前

    教师的教学设计环节紧凑,对每一步活动都是如何培养学生量感的阐释十分清晰。本节课的知识是相对枯燥而且很容易出错,但是教师通过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认知不同的体积单位,并进行相互转化,相信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的出错率也会降低

    吉林九台  宋玲玲
    吉林九台 宋玲玲4年前

    本节课注重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导入环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展开教学,安排了关于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间进率及换算单位的复习,以唤起学生关于单位间进率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练习题设计有针对性。在学生易混、易错的地方精心设计,让学生引起注意。

    王忠敏
    王忠敏4年前

    教学设计从度量的角度引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各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前面的探究活动,还是后面的换算练习,以及最后的开放式应用题,教师注重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现,提升对量的感知。

    李秀娟
    李秀娟4年前

    夏雪老师用活动贯穿整节课,让学生充分经历体积单位换算的过程,体会各个常见体积单位有多大,以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帮助学生构建抽象的数学模型。

    dongfang5518
    dongfang55184年前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作用。学生真正是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下理解单位间的进率,并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表象,发展了空间观念。

    山西汾阳栗家庄中心校王凯平
    山西汾阳栗家庄中心校王凯平4年前

    夏雪老师能在课上通过多个教学活动,对于不同计量单位进行了直观呈现,完成 “课前量感感知体验 --- 课上量感表象建立” 的多维度衔接,并将借助课后量感的延展进一步内化知识细节,通过不同计量单位之间内在联系的探索,完成不同维度量感表象的不断深化,学生从低阶思维徘徊转向高阶思维输出,从而实现学生由浅表学习向深度学习迈进。

    姜姜
    姜姜4年前

    夏雪老师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理解了体积单位间的换算进率,充分体验了换算的过程。

    许晓博
    许晓博4年前

    夏雪老师的课从实际生情境入手,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顺理成章引出换算的问题,然后通过动手操作,自己想办法得出结论。整个过程中都是自主探索,一步步尝试,计算等,自己经过努力得出的结论,才会印象深刻,有助于学生形成量感。

    林林
    林林4年前

    激励学生通过类比猜想、估测等动手操作,及时巩固立方分米相关知识,并将立方分米应用于生活常见的物体,建立直观量感;根据两个不同物体的体积差,感受 1 立方米和所放物体的相对大小;感受 1 立方米的大小的同时,进一步引发 1 立方米和 1 立方分米之间关系的思考。通过不断抽象化的度量方式提升量感,发展空间观念。

    任丹
    任丹4年前

    四大环节,引发学生思考,突出知识本意,建立量感,完成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探索,完成不同维度量感表象的不断深化,学生从低阶断思维徘徊转向高阶段输出。

    jialina
    jialina4年前

    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经历了体积单位间换算的全过程,真切的数量关系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体积单位间的关系不只是记忆,背诵,而是理解、推理。同时,整节课还不忘对学生量感的培养,值得我们学习。

    东师三附小张媖婧
    东师三附小张媖婧4年前

    本节课设计对比了其他教材,教师非常认真,从巧克力情景引入,贴近学生生活,引起学生好奇,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用学具,更加直观。

     兰云
    兰云4年前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亲身感受 1 立方分米和 1 立方厘米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进一步加深对量的感知。通过动手实践,完成学生对 1 立方分米的初步认识;基于数量的不断累加,完成对 1 立方分米的深度构建。

     兰云
    兰云4年前

    认识 1 立方米与 1 立方分米之间的关系是亮点,因为不太好操作,很多时候都是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教学,而老师用了实际操作直观展示了 1000 倍关系,便于各种层次的学生理解并掌握。

    庞春明
    庞春明4年前

    本课以活动为载体,多元探究了不同体力单位量感的输入,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真知,实现由浅入深的学习,对学生量感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xiaxue
    xiaxue4年前

    二稿研讨过程

    xiaxue
    xiaxue4年前

    二稿反思

    大家好,首先我反思一下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本节课是基于《体积单位》一课进行开展的,学生已经对体积单位的大小有了初步感知,但对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感知并不强烈,在学前调研中,很多学生都会认为 1 立方分米里有 100 个 1 立方厘米,由此可见学生对于体积量的感知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因此本节课我们通过小视频的情境引出本课,观看完视频,孩子通过直观,利用已有量感进行初步判断,但是判断并不准确,进而利用手中学具,将一袋小巧克力倒进大盒子里,通过是否装满来确定多少。

    紧接着抛出问题:1 立方分米里有多少个 1 立方厘米?学生利用不同学具、不同方法进行实际操作,在不同层次下完成判断,得出 1 立方分米 = 1000 立方厘米的结论,在此环节中学生通过操作深刻感知了立方厘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关系。

    在了解了 1 立方分米有多大的基础之上,估测不同立方体的大小,加强学生对体积的量的感知,进而找到我们接下来要研究的 1 立方米,并通过比较感受体积之间的相对大小,此环节学生积极参与,热情高涨。

    然后学生钻进 1 立方米的空间中,感受 1 立方米的大小,并亲手搭一搭,进而探究 1 立方米里有多少个 1 立方分米。学生在上一个活动的基础之上,顺利开展了此活动,并探究出 1 立方米 = 1000 立方分米。

    最后通过总结梳理出相邻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以及容积单位之间的关系,梳理完成后学生会发现相邻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呈 10 倍递增,并在课后探究其原因。通过不同计量单位之间内在联系的探索,完成不同维度量感表象的不断深化,学生从低阶思维徘徊转向高阶思维输出,从而实现学生由浅表学习向深度学习迈进。

    其次我想反思一下本节课的学习方式的达成情况,由于本节课动手操作活动较多,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对于课堂的把控也成了一种挑战。在第二个活动中用到的学具比较大,没有办法分配到各个小组,因此给学生操作展示的机会不够,无法做到全员动手操作,好在较大的学具可以让坐在下面的学生清楚的看到操作过程,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最后我想反思一下关于课堂生成的处理,其实我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做了很多的预设,但是不同学生的生成,总会有预设不到的惊喜。本节课对于课堂生成的处理也有不恰当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积极改进,给学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对于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请大家能多批评指正!

    小雍豆子姐姐
    小雍豆子姐姐4年前

    对单位换算进行结构化的思考,不再紧紧局限于体积单位的换算,拓展延伸到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容积单位,沟通一维、二维、三维空间之间的联系。

    黑龙江大庆姜丽
    黑龙江大庆姜丽4年前

    夏老师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降低了空间想象的难度。体积单位间的关系不只是记忆,背诵,而是理解、推理并运用。同时,整节课还不忘对学生量感的培养,值得我们学习。

    yyj123456
    yyj1234564年前

    本节课注重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现。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在观察中大胆猜想,在课件的演示和计算活动中进行验证,从而理解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wxx123456
    wxx1234564年前

    《体检单位的换算》这节课贴近生活,激发兴趣,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有利于量感的培养。

    wj810403
    wj8104034年前❤️1

    本节课内容较为直接,但老师却设计了情境,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到单位换算的必要性。在探究进率的环节,基于数量的不断累加,完成对 1 立方分米的深度构建。然后就能进行迁移,逐步培养量感。

    li qiu shuang
    li qiu shuang4年前

    夏雪老师的实物感知 直观比较 --- 唤醒已有 “量感” 以动画微课情境引入设计非常巧妙值得我学习。

    xiaoyuer771188
    xiaoyuer7711884年前

    学生在拼摆边、面到体的过程中,感受了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转换,也建构了长度、面积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xiaoyuer771188
    xiaoyuer7711884年前

    本节课让学生充分经历体积单位换算的过程,体会各个常见体积单位有多大,以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ljj223
    ljj2234年前

    本节课中夏老师创设了情境,帮助学生体验到体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激发探究的兴趣,接着通过摆一摆、猜一猜、算一算等体验活动,建立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发展空间观念,培养量感。

    gufang
    gufang4年前

    量感的持续发展需要思维去内化,通过思维参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建立不同量的清晰概念。教学中应多提供思辨的机会,一方面注重方法策略的总结提升,为后续学习积累经验;另一方面通过对比、思考、辨析同一领域的相近计量单位或不同领域易混淆的计量单位,帮助学生明确计量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深化量感的发展。

    zxy123
    zxy1234年前

    夏老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利用实物刺激,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对体积单位量的生活感知,即运用 “已有量感” 的基本经验,对情境中的两个元素进行初步判断。

    13935857191
    139358571914年前

    通过类比猜想、估测等动手操作,从三个层面对立方分米和立方米进行过度:及时巩固立方分米相关知识,并将立方分米应用于生活常见的物体,建立直观量感;根据两个不同物体的体积差,感受 1 立方米和所放物体的相对大小;感受 1 立方米的大小的同时,进一步引发 1 立方米和 1 立方分米之间关系的思考。

    sgl521
    sgl5214年前

    老师设计了 “思考、操作、交流、提炼” 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参照物进行比较,真实地感受 “量” 的大小,并能够根据自己的量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巧妙且轻松地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参与,逐渐建立起体积单位间换算的量感。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累的丰富的学习体验最终也能够应用于生活,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

    tjr
    tjr4年前

    皮亚杰说,“数学是对结构的构建而建立起来的”。当学生学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后,我们要引导学生对这三类单位形成整体性、结构性的建构,以此深化学生的量感,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一维到三维计量单位的构建。

    tjr
    tjr4年前

    我认为课前的调研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让我们了解学情,比如夏老师这节课通过学前调研,了解到很多学生都会认为 1 立方分米里有 100 个 1 立方厘米,这个可以作为教学的生长点。

    tjr
    tjr4年前

    课上夏老师让学生钻进 1 立方米的空间中,感受 1 立方米的大小,并亲手搭一搭,进而探究 1 立方米里有多少个 1 立方分米。如果能配上一些课上实际教学的图片,可能会更易于我们学习。

    秋乐
    秋乐4年前

    夏老师的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引入新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亲身感受各个体积单位之间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加深对量的感知。 夏老师的课前调研,可以准确了解学情,在课上就有准确的突破点。 在动手操作这一环节,课堂学习气氛高涨,浓厚,可见只有让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才能真的活跃气氛,也让学生充分完成量感表象的深化,迈向深度学习。

    tjr
    tjr4年前

    通过看夏老师的课,给我的启示就是体积的学习学具很大,那么我们选择什么样的学具是适合的,是否有什么学具能让更多的小组操作是一个值得尝试与研究的问题。

    周璇
    周璇4年前

    夏老师在设计的 1 立方分米里到底有多少个 1 立方厘米的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去尝试寻找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到 1 立方分米 = 1000 立方厘米的结论,并在叠加的工程中加深了对体积这一量态的感受,再通过对比估测的活动,认识 1 平方米。最后通过列表明确各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将长度、面积和体积三种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进行梳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一维到三维计量单位的构建。

    mice丽
    mice丽4年前

    夏老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作用。课堂上通过多个教学活动,对于不同计量单位进行了直观呈现,动手操作时重观察,在观察中发展量感;找相邻两个体积单位的进率时重推理,在推理中内化量感,层层递进,很有层次感。这堂课让我受益匪浅,值得学习和借鉴。

    wangmingzhu
    wangmingzhu 4年前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学习中,单位换算是难点更是易错点,本节课夏老师这节课通过不同计量单位之间内在联系的探索难也是因为抽象,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降低了空间想象的难度,感受了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转换,也建构了长度、面积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

    blue16度
    blue16度4年前

    体积本身就很难理解,夏雪老师通过独特的教学方法把体积单位剖析的简单明了,让体积这一概念不再陌生,通过对亲自动手操作,实物展示,使体积单位的量感这一概念在学生的心中扎根,使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更贴近生活!

    李东旭
    李东旭4年前

    夏老师的课问题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体积单位具体有多大,在生活情境探索和发现,对于日常教学很有借鉴意义。

    李东旭
    李东旭4年前

    量感的持续发展需要思维去内化,通过思维参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建立不同量的清晰概念。教学中应多提供思辨的机会,一方面注重方法策略的总结提升,为后续学习积累经验;另一方面通过对比、思考、辨析同一领域的相近计量单位或不同领域易混淆的计量单位,帮助学生明确计量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深化量感的发展。

    畅畅
    畅畅4年前

    老师用活动贯穿整节课,在哥哥哥活动中不断明晰各个体积单位间的关系,名无额他们的进率,渐渐将量感这样抽象的能力培养变得清晰可视

    20041011zyx
    20041011zyx4年前

    本课以 “体积单位的换算” 为要点,让孩子在实践中深入认识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进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充分积累了量感经验,尤其与生活紧密联系,发展了直观的量感、空间观念。

    xiaxue
    xiaxue4年前

    教学设计三稿:

    【教材分析】

    1. 北师版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课时。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习过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以及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与表面积” 的基础之上进行学习的,这一单元的内容也为后续学习 “认识圆柱和圆锥”、“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 等做铺垫。而 “体积单位的换算” 一课是在学习完 “体积单位” 和 “长方体体积” 之后进行的,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之上将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加深,同时将 “长方体体积” 的知识融会贯通于本课。《体积单位的换算》一课在北师版教材中共安排了三个问题串。第一个问题串是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即:利用长度单位的换算和求长方体的体积以及利用拼摆图形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度量找到立方厘米和立方分米这两个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第二个问题串可以通过类比第一个问题串的条件和结论进行合理猜想,也可以通过上述的两种方法进行计算和拼摆图形得出结论,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第三个问题串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三个问题串紧密相连,让学生充分经历体积单位换算的过程,体会各个常见体积单位有多大,以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2. 与其他版本教材对比:

    同一知识内容在人教版教材中的设置却有所不同,第一环节,与北师大版教材恰恰相反,拼摆与切割,通过两种不同的角度解决同一问题。第二环节,通过类比上述方法推算出 1 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第三环节,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以及体积单位换算的归纳与总结。

    3. 归纳不同版本共通点:

    两个版本都是用了很大篇幅和时间进行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无论是拼摆法还是切割法,都充分体现了度量的必要性。这一点给我们很大的启迪:

    ①基于学生动手实践完成知识学习;

    ②借助几何直观,化抽象为具体展开教学。

    xiaxue
    xiaxue4年前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并且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虽然思维能力有所提升,但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在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对于 “物体大小” 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课程设计一定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起点。体积单位是继长度和面积单位之后,再次学习计量单位。学生已经初步具备 “量感” 积累的相关基础,但对于各个单位间的换算不甚清晰,谈及这三者的联系及区别更是愈发混沌,介于时而清晰,时而糊涂的尴尬境地。总体来看,学生们学习本课的基础认知广泛,但学透本课的障碍也同时存在。所以,设计好本课内容,打通各个计量单位间的壁垒尤为重要。

    xiaxue
    xiaxue4年前

    【教学目标】

    1. 结合实践活动,理解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 在观察、操作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同时建立并发展学生的 “量感”。

    3. 探究过程中,积累相关活动经验;渗透归纳和类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操作中会进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难点:通过度量等方式推导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建立相应的空间观念。

    xiaxue
    xiaxue4年前

    【教学过程】

    一、实物感知 直观比较 --- 唤醒已有量感相关经验

    出示动画微课情境 : 六一儿童节到了,淘气和笑笑要给班级里小朋友们买一些巧克力作为小礼物。笑笑看中了一大盒巧克力,淘气发现了一袋价格相同的袋装巧克力,里面有许许多多小巧克力。他们不知道哪种巧克力更划算,开始争论不休。一旁的奇思挠了挠头:“哪种巧克力更多呢?”

    学生通过视觉感知做出初步判断,看法不一,有的认为一盒的多,有的认为一袋的多。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利用实物刺激,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对体积 “量感” 的生活感知,即运用 “已有量感” 的基本经验,对情境中的两个元素进行初步判断。

    xiaxue
    xiaxue4年前

    二、活动载体 多元探究 --- 完成不同体积单位量感输入

    教师出示学生熟悉的 1 立方厘米正方体若干和 1 立方分米正方体盒子学具。

    师:大盒子跟巧克力盒子是一样大的,它的体积是 1 立方分米,小正方体和小巧克力是一样大的,你们估计一下它有多大。

    生:1 立方厘米。

    师:是的,它们的体积都是 1 立方厘米。老师给你们也准备了这样的正方体,现在你能判断哪个更多吗?请同学们利用这两种学具动手试一试。

    预设:

    学生将一袋 1 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全部倒入 1 立方分米的盒子里,发现没有装满,因此一大盒巧克力更多。

    教师追问:把整个盒子装满需要多少块?

    xiaxue
    xiaxue4年前

    活动一:

    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已给学具进行自主探究。

    1. 独立思考,确定比较方法;

    2.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1 立方分米里到底有多少个 1 立方厘米。

    学生小组汇报。

    第一层次:(10 片)

    利用由 100 个小正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片和由 10 个小正方体拼成的长方体条,将大正方体填满,发现所用学具相当于 1000 个 1 立方厘米小正方体的大小,所以 1 立方分米 = 1000 立方厘米。

    第二层次:(3 片 + 7 个)

    利用学具将大正方体填满几层,发现每一层都相当于 100 个 1 立方厘米,再用 1 立方厘米小正方体竖着摆满一竖行,发现需要摆 10 层,100×10=1000 个,所以 1 立方分米 = 1000 立方厘米。

    第三层次:(1 片 + 9 个)

    利用学具将大正方体铺满一层,相当于 100 个 1 立方厘米,再用 1 立方厘米小正方体竖着摆满一竖行,发现需要 10 层,100×10=1000 个,所以 1 立方分米 = 1000 立方厘米。

    第四层次:(长宽高各 1 条)

    将 1 立方厘米正方体放入 1 立方分米正方体中,一行可以摆 10 个,剩下的每一行都摆了 1 个,发现一层可以摆 10 行,又在每一层摆了 1 个,发现可以摆 10 层,那么可以摆 10×10×10=1000 个,所以 1 立方分米 = 1000 立方厘米。

    教师利用课件补充:在长度的方向上可以放 10 块;有 10 行,需要 ×10,在这个面上相当于 10×10=100 块;又有 10 层,需要再 ×10,在这个体上相当于 10×10×10=1000 块。

    第五层次:(算式)

    1 分米就是 10 厘米,那么 1 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也就是棱长是 1 分米的正方形,即棱长是 10 厘米的正方体,由正方体体积公式得到:体积为 10×10×10=1000 立方厘米。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帮助不同层次学生亲身感受 1 立方分米和 1 立方厘米之间的大小关系,得到 1 立方分米 = 1000 立方厘米的结论,并进一步加深对量的感知。通过动手实践,完成学生对 1 立方分米的初步认识;基于数量的不断累加,完成对 1 立方分米的深度构建。

    xiaxue
    xiaxue4年前

    活动二:

    教师在教室前面依次摆放 3 立方分米、15 立方分米、30 立方分米、100 立方分米、500 立方分米、1 立方米等的立方体。

    1. 教师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出示立方体,学生估测每一个立方体的体积,再明确 1 立方米的立方体。

    2. 将不同的物体依次放入把 1 立方米的箱子旁边进行比较。

    3. 用不同的物体将 1 立方米空间填满。

    4. 用其他立方体堆出 1 立方米大小。

    探究:1 立方米里面有多少个 1 立方分米?

    学生小组汇报。

    生 1:将 1 立方分米正方体放入 1 立方米正方体中,发现一行可以摆 10 个,再在剩下的每一行都摆了 1 个,发现一层可以摆 10 行,又在每一层摆了 1 个,发现可以摆 10 层,那么可以摆 10×10×10=1000 个,所以 1 立方米 = 1000 立方分米。

    生 2:1 米就是 10 分米,那么 1 立方米的正方体也就是棱长是 1 米的正方体,即棱长是 10 分米的正方体,由正方体体积公式得到:体积为 10×10×10=1000 立方分米。

    【设计意图】此环节激励学生通过类比猜想、估测等动手操作,从三个层面对立方分米和立方米进行无痕过度:及时巩固立方分米相关知识,并将立方分米应用于生活常见的物体,建立直观量感;根据两个不同物体的体积差,感受 1 立方米和所放物体的相对大小;感受 1 立方米的大小的同时,进一步引发 1 立方米和 1 立方分米之间关系的思考。通过不断抽象化的度量方式提升量感,发展空间观念。

    xiaxue
    xiaxue4年前

    三、同构梳理 归纳总结 --- 完善不同计量单位关系框架

    师:同学们刚才用这么多方法探究出了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现在我们将这几个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它们相互之间都有着怎样的关系?

    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并完成学习任务单,梳理出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如下:

    回顾常见面积单位、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利用知识正向迁移,适当引导学生建立升和毫升的联系。

    【设计意图】明确各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将长度、面积和体积三种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进行梳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一维到三维计量单位的构建。

    xiaxue
    xiaxue4年前

    四、深化思维 挖掘本质 --- 内化计量单位不同呈现形式的缘由

    课后思考:为什么相邻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呈 10 倍递增?

    【设计意图】课上通过多个教学活动,对于不同计量单位进行了直观呈现,已经完成 “课前量感感知体验 --- 课上量感表象建立” 的多维度衔接,希望借助课后量感的延展进一步内化知识细节,通过不同计量单位之间内在联系的探索,完成不同维度量感表象的不断深化,学生从低阶思维徘徊转向高阶思维输出,从而实现学生由浅表学习向深度学习迈进。

    亓玉
    亓玉4年前

    本课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引入新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亲身感受各个体积单位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进一步加深对量的感知。通过动手实践,完成学生对知识的感知。

    xiaxue
    xiaxue4年前

    三稿研讨过程

    xiaxue
    xiaxue4年前

    三稿反思

    大家好,接下来我将《体积单位的换算》一课从教学设计和课堂效果两方面进行反思。

    首先我反思一下本节课教学设计中的不足之处。

    第一,在教学设计中我将 “介绍两种不同正方体的大小,即 1 立方分米和 1 立方厘米” 放在了学生动手操作将小正方体倒进大正方体中之前进行的,但介绍两种正方体的体积对于此环节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反而影响学生的判断。因此,在下一稿教学设计中应该把此环节后移至探究之前。

    第二,在对比 1 立方米和其他立方体相对大小之后设置了 “1 立方米有多大,将 1 立方米空间装满能装多少东西” 的环节,与前一节课《体积单位》中的活动有重复的地方,在下一稿教学设计中应删减此环节。

    第三,在总结梳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关系时,先设计的梳理体积单位的关系,又设计的回顾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关系,过程稍显细碎,也不利于呈现,因此在下一稿设计中会将两个环节整合,梳理常见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接着我反思一下本节课课堂效果上的不足之处。

    第一,在这节课的第一环节,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比较两种不同包装巧克力的大小,继而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结论。在这一部分我介绍了两种不同正方体的大小,即 1 立方分米和 1 立方厘米,而没有放手交给学生去感知学过的体积单位的大小,在下节课中应当注意处理方式,把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交给学生。

    第二,1 立方米学具是用 1 米尺临时制作的,学具略显简陋,并且镂空的设计不利于孩子感知体积的大小,因此应该制作更加精细化的学具,便于学生感知及操作。

    第三,在学生搭建出 1 立方米的空间后,如果将已经做好的 1 立方米框架套在上面进行比较会更加直观,更能看出两者相差多少,从而引出探究环节,在下一节课中应注意呈现。

    以上是我对这一稿教学设计及课堂效果的反思,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武丽丽
    武丽丽4年前

    本节课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利用实物刺激,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对体积单位量的生活感知,即运用 “已有量感” 的基本经验,对情境中的两个元素进行初步判断,学生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下理解单位间的进率,并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发展了空间观念。。

    武丽丽
    武丽丽4年前

    夏老师这节课,无论是前面的探究活动,还是后面的换算练习,以及最后的开放式应用题,都能让学生通过交流自己观察,自己验证,自己发现,自己表达,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量”,形成 “感”,通过不断抽象化的度量方式提升量感,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xiaxue
    xiaxue4年前

    教学设计四稿:

    【教材分析】

    1. 北师版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课时。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习过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以及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与表面积” 的基础之上进行学习的,这一单元的内容也为后续学习 “认识圆柱和圆锥”、“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 等做铺垫。而 “体积单位的换算” 一课是在学习完 “体积单位” 和 “长方体体积” 之后进行的,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之上将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加深,同时将 “长方体体积” 的知识融会贯通于本课。《体积单位的换算》一课在北师版教材中共安排了三个问题串。第一个问题串是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即:利用长度单位的换算和求长方体的体积以及利用拼摆图形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度量找到立方厘米和立方分米这两个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第二个问题串可以通过类比第一个问题串的条件和结论进行合理猜想,也可以通过上述的两种方法进行计算和拼摆图形得出结论,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第三个问题串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三个问题串紧密相连,让学生充分经历体积单位换算的过程,体会各个常见体积单位有多大,以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2. 与其他版本教材对比:

    同一知识内容在人教版教材中的设置却有所不同,第一环节,与北师大版教材恰恰相反,拼摆与切割,通过两种不同的角度解决同一问题。第二环节,通过类比上述方法推算出 1 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第三环节,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以及体积单位换算的归纳与总结。

    3. 归纳不同版本共通点:

    两个版本都是用了很大篇幅和时间进行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无论是拼摆法还是切割法,都充分体现了度量的必要性。这一点给我们很大的启迪:

    ①基于学生动手实践完成知识学习;

    ②借助几何直观,化抽象为具体展开教学。

    xiaxue
    xiaxue4年前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并且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虽然思维能力有所提升,但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在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对于 “物体大小” 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课程设计一定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起点。体积单位是继长度和面积单位之后,再次学习计量单位。学生已经初步具备 “量感” 积累的相关基础,但对于各个单位间的换算不甚清晰,谈及这三者的联系及区别更是愈发混沌,介于时而清晰,时而糊涂的尴尬境地。总体来看,学生们学习本课的基础认知广泛,但学透本课的障碍也同时存在。所以,设计好本课内容,打通各个计量单位间的壁垒尤为重要。

    xiaxue
    xiaxue4年前

    【教学目标】

    1. 结合实践活动,理解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 在观察、操作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同时建立并发展学生的 “量感”。

    3. 探究过程中,积累相关活动经验;渗透归纳和类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操作中会进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难点:通过度量等方式推导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建立相应的空间观念。

    xiaxue
    xiaxue4年前

    【教学过程】

    一、实物感知 直观比较 --- 唤醒已有量感相关经验

    出示动画微课情境 : 六一儿童节到了,淘气和笑笑要给班级里小朋友们买一些巧克力作为小礼物。笑笑看中了一大盒巧克力,淘气发现了一袋价格相同的袋装巧克力,里面有许许多多小巧克力。他们不知道哪种巧克力更划算,开始争论不休。一旁的奇思挠了挠头:“哪种巧克力更多呢?”

    学生通过视觉感知做出初步判断,看法不一,有的认为一盒的多,有的认为一袋的多。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利用实物刺激,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对体积 “量感” 的生活感知,即运用 “已有量感” 的基本经验,对情境中的两个元素进行初步判断。

    xiaxue
    xiaxue4年前

    二、活动载体 多元探究 --- 完成不同体积单位量感输入

    教师出示学生熟悉的 1 立方厘米正方体若干和 1 立方分米正方体盒子学具。

    师:大盒子跟巧克力盒子是一样大的,小正方体和小巧克力是一样大的,现在你能判断哪个更多吗?请同学们利用这两种学具动手试一试。

    预设:

    学生将一袋 1 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全部倒入 1 立方分米的盒子里,发现没有装满,因此一大盒巧克力更多。

    教师追问:把整个盒子装满需要多少块?

    学生观察两种规格正方体,判断它们的大小分别是 1 立方分米和 1 立方厘米。

    xiaxue
    xiaxue4年前

    活动一:

    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已给学具进行自主探究。

    1. 独立思考,确定比较方法;

    2.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1 立方分米里到底有多少个 1 立方厘米。

    学生小组汇报。

    第一层次:(10 片)

    利用由 100 个小正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片和由 10 个小正方体拼成的长方体条,将大正方体填满,发现所用学具相当于 1000 个 1 立方厘米小正方体的大小,所以 1 立方分米 = 1000 立方厘米。

    第二层次:(3 片 + 7 个)

    利用学具将大正方体填满几层,发现每一层都相当于 100 个 1 立方厘米,再用 1 立方厘米小正方体竖着摆满一竖行,发现需要摆 10 层,100×10=1000 个,所以 1 立方分米 = 1000 立方厘米。

    第三层次:(1 片 + 9 个)

    利用学具将大正方体铺满一层,相当于 100 个 1 立方厘米,再用 1 立方厘米小正方体竖着摆满一竖行,发现需要 10 层,100×10=1000 个,所以 1 立方分米 = 1000 立方厘米。

    第四层次:(长宽高各 1 条)

    将 1 立方厘米正方体放入 1 立方分米正方体中,一行可以摆 10 个,剩下的每一行都摆了 1 个,发现一层可以摆 10 行,又在每一层摆了 1 个,发现可以摆 10 层,那么可以摆 10×10×10=1000 个,所以 1 立方分米 = 1000 立方厘米。

    教师利用课件补充:一行可以放 10 块;有 10 行,需要 ×10,一层相当于 10×10=100 块;又有 10 层,需要再 ×10,一共相当于 10×10×10=1000 块。

    第五层次:(算式)

    1 分米就是 10 厘米,那么 1 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也就是棱长是 1 分米的正方形,即棱长是 10 厘米的正方体,由正方体体积公式得到:体积为 10×10×10=1000 立方厘米。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帮助不同层次学生亲身感受 1 立方分米和 1 立方厘米之间的大小关系,得到 1 立方分米 = 1000 立方厘米的结论,并进一步加深对量的感知。通过动手实践,完成学生对 1 立方分米的初步认识;基于数量的不断累加,完成对 1 立方分米的深度构建。

    xiaxue
    xiaxue4年前

    活动二:

    教师在教室前面依次摆放 3 立方分米、15 立方分米、30 立方分米、100 立方分米、500 立方分米、1 立方米等的立方体。

    1. 教师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出示立方体,学生估测每一个立方体的体积,再明确 1 立方米的立方体。

    2. 将不同的物体依次放入把 1 立方米的箱子旁边进行比较。

    3. 用其他立方体堆出 1 立方米大小。

    探究:1 立方米里面有多少个 1 立方分米?

    学生小组汇报。

    生 1:将 1 立方分米正方体放入 1 立方米正方体中,发现一行可以摆 10 个,再在剩下的每一行都摆了 1 个,发现一层可以摆 10 行,又在每一层摆了 1 个,发现可以摆 10 层,那么可以摆 10×10×10=1000 个,所以 1 立方米 = 1000 立方分米。

    生 2:1 米就是 10 分米,那么 1 立方米的正方体也就是棱长是 1 米的正方体,即棱长是 10 分米的正方体,由正方体体积公式得到:体积为 10×10×10=1000 立方分米。

    【设计意图】此环节激励学生通过类比猜想、估测等动手操作,从三个层面对立方分米和立方米进行无痕过度:及时巩固立方分米相关知识,并将立方分米应用于生活常见的物体,建立直观量感;根据两个不同物体的体积差,感受 1 立方米和所放物体的相对大小;感受 1 立方米的大小的同时,进一步引发 1 立方米和 1 立方分米之间关系的思考。通过不断抽象化的度量方式提升量感,发展空间观念。

    xiaxue
    xiaxue4年前

    三、同构梳理 归纳总结 --- 完善不同计量单位关系框架

    师:同学们刚才用这么多方法探究出了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那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 体积单位的换算(板书), 那到现在为止我们就学习过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换算了,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下梳理,它们相互之间都有着怎样的关系?

    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并完成小黑板,填写表格。梳理出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如下:

    利用知识正向迁移,适当引导学生建立升和毫升的联系。

    【设计意图】明确各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将长度、面积和体积三种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进行梳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一维到三维计量单位的构建。

    xiaxue
    xiaxue4年前

    四、深化思维 挖掘本质 --- 内化计量单位不同呈现形式的缘由

    课后思考:为什么相邻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呈 10 倍递增?

    【设计意图】课上通过多个教学活动,对于不同计量单位进行了直观呈现,已经完成 “课前量感感知体验 --- 课上量感表象建立” 的多维度衔接,希望借助课后量感的延展进一步内化知识细节,通过不同计量单位之间内在联系的探索,完成不同维度量感表象的不断深化,学生从低阶思维徘徊转向高阶思维输出,从而实现学生由浅表学习向深度学习迈进。

    liyan123
    liyan1234年前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认知基础上进行的,是从一维到二维到三维空间的提升,本节课重在等级变形和转化的思想,本节课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知识从课内到课外有效的延伸。

    xiaxue
    xiaxue3年前

    四稿研讨过程

    xiaxue
    xiaxue3年前

    四稿反思

    大家好,接下来我将对《体积单位的换算》一课从课堂细节处理方面进行反思。

    本节课在课堂细节处理上有以下几个不足之处:

    1. 课堂前几分钟教师语速过快,导致学生及听课教师没有充分的时间理解,课堂节奏过于紧凑。

    2. 个别问题表述不够清晰,语言不够简洁,应注意用最清晰简明的语言提问,便于学生理解和思考。

    3. 对于课堂生成的处理有不恰当之处,比如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提到 “用 1 片长方体代表 100 块小正方体” 时,教师应渗透 “等量代换” 的思想,在课堂中随时注意核心素养的渗透和发展。

    4. 课件上有些细节需要修改,因为课件是最直观呈现给学生的,所以应十分严谨,背景也应调整为符合五年级学生特点的,便于学生学习。

    5. 最后总结相邻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关系时,提到了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用较短时间讲解容积单位的换算不利于学生理解,也不便于学生发现 “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关系”,对此有一定干扰,因此可调整至下一节课进行处理。

    以上是我对这一稿教学设计课堂细节处理方面的反思,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琪琪77
    琪琪773年前

    夏雪老师的设计通过学生的拼摆活动以及有层次的交流,让学生明确体积单位间的关系,再通过不同大小物体和 1 立方米正方体的大小建立联系,充分让学生感受不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xiaxue
    xiaxue3年前

    微课资源: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g12nLliYQb3oi1CWD81XFQ

    提取码:08jp

    xiaxue
    xiaxue3年前

    小组学习任务单一稿:

    xiaxue
    xiaxue3年前

    小组学习任务单二稿:

    xiaxue
    xiaxue3年前

    小组学习任务单三稿:

    xiaxue
    xiaxue3年前

    团队介绍:

    于欣华工作室简介:

    长春市小学数学于欣华名师工作室成立于 2018 年 11 月,现有 51 名成员。工作室汇集了一群富有朝气、有想法、敢实践、勇创新的中青年教师。工作室由 “吉林省优秀教师、吉林省数学学科带头人、吉林省骨干教师” 于欣华主持,其中顾问由吉林省数学学科带头人孙丽娟担任,核心组成员王宗娟、许晓博、张红均是吉林省骨干教师。

    工作室以 “构建研修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为工作的主题,以 “课堂教研” 为主线, 以 “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 为宗旨,以网络为交流载体,构建集教学、教研、培训于一体的教师合作团队,使工作室成为名师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 “学习型、辐射型、合作型、研究型” 的活动组织,真正发挥示范、引领、带动、辐射作用,实现了资源共享、智慧生成、全员提升的目的,培养了一批师德高尚、造诣深厚、业务精湛的教师,打造出了一支科研型的队伍,推动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了名师工作室的整体水平。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引领教师成长,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凝心聚力、共享资源、互帮互助、砥砺前行,定能不断地创造辉煌!

    参与第三届名师工作室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大赛活动成员简介:

    杨红梅: 女,43 岁,吉林大学附属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组组长。工作至今,杨红梅老师以启发式教学为特色,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阿勒泰援疆支教优秀讲师,吉林省教学精英,吉林省科研型名师,吉林省骨干,吉林省首届教研协作体教学指导名师,吉林省教育学会优秀会员,吉林省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长春市骨干教师,长春市小学数学兼职教研员,长春市名师工作室核心组成员。主持省市级课题三项,参与课题研究十几项均已结题。

    许晓博 女,42 岁,在读教育硕士,东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数学教师。二十年的教学实践,积淀了对教育的丰富感悟,使她形成了她严谨、求实又不失幽默的教学风格。2006 年参加省教育学院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2008 年参加全国第十二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观摩会,执教《方阵问题》,获得一等奖。2009 年参加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全国第二届课堂教学大赛全国总决赛,执教《展开与折叠》,获得一等奖。2016 年在新世纪小学数学第十届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活动的教学研讨和现场答辩活动中表现优异,荣获全国特等奖。2020 年荣获净月高新区 “线上教学标兵” 荣誉称号。有 30 余篇论文、教学设计在国家、省、市级评比中获奖。教学设计《不再 “左右” 为难》发表在《高效课堂》一书中。

    岳莹: 女,37 岁,汉族,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2007 年参加工作,至今已 14 个年头,先后被评为:吉林省学科骨干教师、长春市学科骨干教师、长春市科研骨干教师,长春市首届明星教师,长春市首届卓越教师培养对象、南关区教学能手、高新区优秀教师、长春好人、长春百姓学习之星。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的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比赛,斩获佳绩;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各类报刊公开发表;在区域教育中起到了一定的辐射作用,多次参加培训、送课下乡等活动,教学效果突出,受到一致好评;先后主持省级市级课题共 7 项,在教学中以科研促教研提升,不断探求教育教学规律,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坚持学习乐此不疲。教育是一种声音,一种能够唤醒智慧的声音,希望自己能竭尽所能唤醒学生心底智慧的力量,静静地做一个守护孩子们的匠人。

    夏雪: 女,24 岁,汉族,中共党员。现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长春附属学校,担任一年数学组备课组长一职。2019 年参加工作,在不足两年的教育工作中,踏实勤恳、虚心向学,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的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比赛,斩获佳绩,例如: 作品《体积单位的换算》荣获新世纪小学数学全国 “悦读” 主题分享一等奖;作品《移动火柴棍》荣获新世纪小学数学全国 “悦读” 主题分享一等奖;作品《确定位置》荣获 “京师杯” 首届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比的认识》在吉林省教学与科研成果评比中荣获课例特等奖;《A4 纸的秘密》荣获吉林省信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第 36 届教师节荣获 “教学新秀”、“优秀社团课教师” 等多项荣誉称号。积极进行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主持及参与多项课题,始终秉承” 要做人民的现生,先做人民的学生 “的理念与思想,不断完善自我。

    xiaxue
    xiaxue3年前

    团队合影:

    xiaxue
    xiaxue3年前

    教学设计终稿:

    【教材分析】

    1. 北师版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课时。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习过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以及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与表面积” 的基础之上进行学习的,这一单元的内容也为后续学习 “认识圆柱和圆锥”、“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 等做铺垫。而 “体积单位的换算” 一课是在学习完 “体积单位” 和 “长方体体积” 之后进行的,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之上将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加深,同时将 “长方体体积” 的知识融会贯通于本课。《体积单位的换算》一课在北师版教材中共安排了三个问题串。第一个问题串是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即:利用长度单位的换算和求长方体的体积以及利用拼摆图形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度量找到立方厘米和立方分米这两个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第二个问题串可以通过类比第一个问题串的条件和结论进行合理猜想,也可以通过上述的两种方法进行计算和拼摆图形得出结论,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第三个问题串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三个问题串紧密相连,让学生充分经历体积单位换算的过程,体会各个常见体积单位有多大,以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2. 与其他版本教材对比:

    同一知识内容在人教版教材中的设置却有所不同,第一环节,与北师大版教材恰恰相反,拼摆与切割,通过两种不同的角度解决同一问题。第二环节,通过类比上述方法推算出 1 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第三环节,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以及体积单位换算的归纳与总结。

    3. 归纳不同版本共通点:

    两个版本都是用了很大篇幅和时间进行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无论是拼摆法还是切割法,都充分体现了度量的必要性。这一点给我们很大的启迪:

    ①基于学生动手实践完成知识学习;

    ②借助几何直观,化抽象为具体展开教学。

    xiaxue
    xiaxue3年前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并且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虽然思维能力有所提升,但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在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对于 “物体大小” 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课程设计一定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起点。体积单位是继长度和面积单位之后,再次学习计量单位。学生已经初步具备 “量感” 积累的相关基础,但对于各个单位间的换算不甚清晰,谈及这三者的联系及区别更是愈发混沌,介于时而清晰,时而糊涂的尴尬境地。总体来看,学生们学习本课的基础认知广泛,但学透本课的障碍也同时存在。所以,设计好本课内容,打通各个计量单位间的壁垒尤为重要。

    xiaxue
    xiaxue3年前

    【教学目标】

    1. 结合实践活动,理解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 在观察、操作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同时建立并发展学生的 “量感”。

    3. 探究过程中,积累相关活动经验;渗透归纳和类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操作中会进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难点:通过度量等方式推导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建立相应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1 立方米正方体框架、1 立方米正方体箱子、500 立方分米立方体、100 立方分米立方体、30 立方分米立方体、3 立方分米正方体、10 立方分米长方体木条 10 根,1 立方分米正方体 9 个、正方体小凳子若干。

    学具准备:每组一块小黑板、1 立方分米正方体 1 个、100 立方厘米长方体片若干、10 立方厘米长方体条若干、1 立方厘米正方体若干。

    xiaxue
    xiaxue3年前

    【教学过程】

    一、实物感知 直观比较 --- 唤醒已有量感相关经验

    出示动画微课情境 : 六一儿童节到了,淘气和笑笑要给班级里小朋友们买一些巧克力作为小礼物。笑笑看中了一大盒巧克力,淘气发现了一袋价格相同的袋装巧克力,里面有许许多多小巧克力。他们不知道哪种巧克力更划算,开始争论不休。一旁的奇思挠了挠头:“哪种巧克力更多呢?”

    学生通过视觉感知做出初步判断,看法不一,有的认为一盒的多,有的认为一袋的多。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利用实物刺激,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对体积 “量感” 的生活感知,即运用 “已有量感” 的基本经验,对情境中的两个元素进行初步判断。

    微课链接:https://pan.baidu.com/s/1g12nLliYQb3oi1CWD81XFQ

    提取码:08jp

    xiaxue
    xiaxue3年前

    二、活动载体 多元探究 --- 完成不同体积单位量感输入

    教师出示学生熟悉的 1 立方厘米正方体若干和 1 立方分米正方体盒子学具。

    师:大盒子跟巧克力盒子是一样大的,小正方体和小巧克力是一样大的,现在你能判断哪个更多吗?请同学们利用这两种学具动手试一试。

    预设:

    学生将一袋 1 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全部倒入 1 立方分米的盒子里,发现没有装满,因此一大盒巧克力更多。

    教师追问:把整个盒子装满需要多少块?

    学生观察两种规格正方体,判断它们的大小分别是 1 立方分米和 1 立方厘米。

    xiaxue
    xiaxue3年前

    活动一:

    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已给学具进行自主探究。

    1. 独立思考,确定比较方法;

    2.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1 立方分米里到底有多少个 1 立方厘米。

    学生小组汇报。

    第一层次:(10 片)

    利用由 100 个小正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片和由 10 个小正方体拼成的长方体条,将大正方体填满,发现所用学具相当于 1000 个 1 立方厘米小正方体的大小,所以 1 立方分米 = 1000 立方厘米。

    第二层次:(3 片 + 7 个)

    利用学具将大正方体填满几层,发现每一层都相当于 100 个 1 立方厘米,再用 1 立方厘米小正方体竖着摆满一竖行,发现需要摆 10 层,100×10=1000 个,所以 1 立方分米 = 1000 立方厘米。

    第三层次:(1 片 + 9 个)

    利用学具将大正方体铺满一层,相当于 100 个 1 立方厘米,再用 1 立方厘米小正方体竖着摆满一竖行,发现需要 10 层,100×10=1000 个,所以 1 立方分米 = 1000 立方厘米。

    第四层次:(长宽高各 1 条)

    将 1 立方厘米正方体放入 1 立方分米正方体中,一行可以摆 10 个,剩下的每一行都摆了 1 个,发现一层可以摆 10 行,又在每一层摆了 1 个,发现可以摆 10 层,那么可以摆 10×10×10=1000 个,所以 1 立方分米 = 1000 立方厘米。

    教师利用课件补充:一行可以放 10 块;有 10 行,需要 ×10,一层相当于 10×10=100 块;又有 10 层,需要再 ×10,一共相当于 10×10×10=1000 块。

    第五层次:(算式)

    1 分米就是 10 厘米,那么 1 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也就是棱长是 1 分米的正方形,即棱长是 10 厘米的正方体,由正方体体积公式得到:体积为 10×10×10=1000 立方厘米。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帮助不同层次学生亲身感受 1 立方分米和 1 立方厘米之间的大小关系,得到 1 立方分米 = 1000 立方厘米的结论,并进一步加深对量的感知。通过动手实践,完成学生对 1 立方分米的初步认识;基于数量的不断累加,完成对 1 立方分米的深度构建。

    xiaxue
    xiaxue3年前

    活动二:

    教师在教室前面依次摆放 3 立方分米、15 立方分米、30 立方分米、100 立方分米、500 立方分米、1 立方米等的立方体。

    1. 教师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出示立方体,学生估测每一个立方体的体积,再明确 1 立方米的立方体。

    2. 将不同的物体依次放入把 1 立方米的箱子旁边进行比较。

    3. 用其他立方体堆出 1 立方米大小。

    探究:1 立方米里面有多少个 1 立方分米?

    学生小组汇报。

    生 1:将 1 立方分米正方体放入 1 立方米正方体中,发现一行可以摆 10 个,再在剩下的每一行都摆了 1 个,发现一层可以摆 10 行,又在每一层摆了 1 个,发现可以摆 10 层,那么可以摆 10×10×10=1000 个,所以 1 立方米 = 1000 立方分米。

    生 2:1 米就是 10 分米,那么 1 立方米的正方体也就是棱长是 1 米的正方体,即棱长是 10 分米的正方体,由正方体体积公式得到:体积为 10×10×10=1000 立方分米。

    【设计意图】此环节激励学生通过类比猜想、估测等动手操作,从三个层面对立方分米和立方米进行无痕过度:及时巩固立方分米相关知识,并将立方分米应用于生活常见的物体,建立直观量感;根据两个不同物体的体积差,感受 1 立方米和所放物体的相对大小;感受 1 立方米的大小的同时,进一步引发 1 立方米和 1 立方分米之间关系的思考。通过不断抽象化的度量方式提升量感,发展空间观念。

    xiaxue
    xiaxue3年前

    三、同构梳理 归纳总结 --- 完善不同计量单位关系框架

    师:同学们刚才用这么多方法探究出了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那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 体积单位的换算(板书), 那到现在为止我们就学习过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换算了,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下梳理,它们相互之间都有着怎样的关系?

    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并完成小黑板,填写表格。梳理出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如下:

    【设计意图】明确各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将长度、面积和体积三种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进行梳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一维到三维计量单位的构建。

    xiaxue
    xiaxue3年前

    四、深化思维 挖掘本质 --- 内化计量单位不同呈现形式的缘由

    课后思考:为什么相邻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呈 10 倍递增?

    【设计意图】课上通过多个教学活动,对于不同计量单位进行了直观呈现,已经完成 “课前量感感知体验 --- 课上量感表象建立” 的多维度衔接,希望借助课后量感的延展进一步内化知识细节,通过不同计量单位之间内在联系的探索,完成不同维度量感表象的不断深化,学生从低阶思维徘徊转向高阶思维输出,从而实现学生由浅表学习向深度学习迈进。

    xiaxue
    xiaxue3年前

    终稿教学视频(百度网盘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X4hYw7REVvLkhuFAu6xWLw

    提取码:rzwp

    xiaxue
    xiaxue3年前

    板书设计:

    二喵
    二喵3年前

    夏老师的学情分析十分到位,从三个层面对立方分米和立方米进行建构,并将立方分米应用于生活常见的物体,建立直观量感;通过不断抽象化的度量方式提升量感,发展空间观念。

    13507240642
    135072406423年前

    通过摆和堆的活动,让学生实地感受直观的单位的大小,在活动过程中通过量化,让学生形成体积单位之间关系的认识。从形象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lishuqiu
    lishuqiu3年前

    课上通过多个教学活动,对于不同计量单位进行了直观呈现,完成 “课前量感感知体验 --- 课上量感表象建立” 的多维度衔接,通过不同计量单位之间内在联系的探索,完成不同维度量感表象的不断深化,学生从低阶思维徘徊转向高阶思维输出,从而实现学生由浅表学习向深度学习迈进。

    yangxiuhong1989
    yangxiuhong19893年前

    面积单位换算比较抽象,但是本节课把具体的单位变成生活中的食物对应,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此次任务

    19991213wy
    19991213wy3年前

    教师设计的三个问题串紧密相连,让学生充分经历体积单位换算的过程,体会各个常见体积单位有多大,以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hjd0413
    hjd04133年前

    通过类比猜想、估测等动手操作,从三个层面对立方分米和立方米进行过度:及时巩固立方分米相关知识,并将立方分米应用于生活常见的物体,建立直观量感;根据两个不同物体的体积差,感受 1 立方米和所放物体的相对大小;感受 1 立方米的大小的同时,进一步引发 1 立方米和 1 立方分米之间关系的思考。

    lvfei220182
    lvfei2201823年前

    通过摆和堆的活动,让学生实地感受直观的单位的大小,在活动过程中通过量化,让学生形成体积单位之间关系的认识。从形象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changliang123
    changliang1233年前

    巩固立方分米相关知识,并将立方分米应用于生活常见的物体,建立直观量感;根据两个不同物体的体积差,感受 1 立方米和所放物体的相对大小.

    繁星春水f27
    繁星春水f273年前

    本节课教师通过类比猜想、估测等动手操作,从三个层面对立方分米和立方米进行过度:及时巩固立方分米相关知识,并将立方分米应用于生活常见的物体,建立直观量感;根据两个不同物体的体积差,感受 1 立方米和所放物体的相对大小;感受 1 立方米的大小的同时,进一步引发 1 立方米和 1 立方分米之间关系的思考。通过不断抽象化的度量方式提升量感,发展空间观念。

    繁星春水f27
    繁星春水f273年前

    本节课教师通过类比猜想、估测等动手操作,从三个层面对立方分米和立方米进行过度:及时巩固立方分米相关知识,并将立方分米应用于生活常见的物体,建立直观量感;根据两个不同物体的体积差,感受 1 立方米和所放物体的相对大小;感受 1 立方米的大小的同时,进一步引发 1 立方米和 1 立方分米之间关系的思考。通过不断抽象化的度量方式提升量感,发展空间观念。

    zxh18843410097
    zxh188434100973年前

    单位换算这节课相对来说是一堂比较难讲的课,里边知识点比较多,内容趣味性较低,学生容易感觉吃力无聊,但本节课增加了很多实践活动,学生参与度很高,在活动中理解单位换算,能够更好的应用。

    cyy19870914
    cyy198709143年前

    通过类比猜想、估测等动手操作,从三个层面对立方分米和立方米进行无痕过度:及时巩固立方分米相关知识,并将立方分米应用于生活常见的物体,建立直观量感;根据两个不同物体的体积差,感受 1 立方米和所放物体的相对大小;感受 1 立方米的大小的同时,进一步引发 1 立方米和 1 立方分米之间关系的思考。通过不断抽象化的度量方式提升量感,发展空间观念。

    cyy19870914
    cyy198709143年前

    通过不同计量单位之间内在联系的探索,完成不同维度量感表象的不断深化,学生从低阶思维徘徊转向高阶思维输出,从而实现学生由浅表学习向深度学习迈进。

    liujuan0303
    liujuan03033年前

    通过摆和堆的活动,让学生实地感受直观的单位的大小,在活动过程中通过量化,让学生形成体积单位之间关系的认识。从形象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mao1016
    mao10163年前

    本节课教师通过类比猜想、估测等动手操作,从三个层面对立方分米和立方米进行过度:及时巩固立方分米相关知识,并将立方分米应用于生活常见的物体,建立直观量感;根据两个不同物体的体积差,感受 1 立方米和所放物体的相对大小;感受 1 立方米的大小的同时,进一步引发 1 立方米和 1 立方分米之间关系的思考。通过不断抽象化的度量方式提升量感,发展空间观念。

    wy123456
    wy1234563年前

    注重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本节课导入环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展开教学,施老师安排了关于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间进率及换算单位的复习,以唤起学生关于单位间进率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

    wy123456
    wy1234563年前

    注重学法指导。在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主要是通过计算和观察得出的。

    wy123456
    wy1234563年前

    练习题设计有针对性。在学生易混、易错的地方精心设计,让学生引起注意。

    wy123456
    wy1234563年前

    目标出示,很有创意。目标中含有问题,以填空的形式出现。

    xzw971112
    xzw9711123年前

    本节课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利用实物刺激,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对体积 “量感” 的生活感知,即运用 “已有量感” 的基本经验,对情境中的两个元素进行初步判断。

    xzw971112
    xzw9711123年前

    课上通过多个教学活动,对于不同计量单位进行了直观呈现,已经完成 “课前量感感知体验 --- 课上量感表象建立” 的多维度衔接,希望借助课后量感的延展进一步内化知识细节,通过不同计量单位之间内在联系的探索,完成不同维度量感表象的不断深化,学生从低阶思维徘徊转向高阶思维输出,从而实现学生由浅表学习向深度学习迈进。

    慧
    3年前

    本节课教师通过类比猜想、估测等动手操作,从三个层面对立方分米和立方米进行过度:及时巩固立方分米相关知识,并将立方分米应用于生活常见的物体,建立直观量感;根据两个不同物体的体积差,感受 1 立方米和所放物体的相对大小;感受 1 立方米的大小的同时,进一步引发 1 立方米和 1 立方分米之间关系的思考。通过不断抽象化的度量方式提升量感,发展空间观念。

    四川成都苏涵
    四川成都苏涵3年前

    夏老师的这节课,内容设计详实,步骤清楚,问题环环相扣,让学生建立了直观的量感,积累活动经验。

    grass3768
    grass37683年前

    夏老师在课前对全课进行了深入思考:在现实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往往由于空间观念的缺失,造成图形与几何领域知识学习的障碍,成为学生们学习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她在教学设计中将各个体积单位的换算作为切入点,深入刻画并丰富对于体积量感的认知。不断积累关于量感的活动经验,同时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13540779860
    135407798603年前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帮助不同层次学生亲身感受 1 立方分米和 1 立方厘米之间的大小关系,得到 1 立方分米 = 1000 立方厘米的结论,并进一步加深对量的感知。通过动手实践,完成学生对 1 立方分米的初步认识;基于数量的不断累加,完成对 1 立方分米的深度构建。

    wangjing
    wangjing3年前

    夏老师的课堂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知识,让他们知道单位间的进率,而是还原了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真正体现了为学生的思维发展而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用具体的数学知识载体,引导学生经历体验了 “动作感知 — 解释验证 — 整体构建” 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感悟了数学知识的本质和知识间的联系,感悟了数学思想,积累了数学经验;学生不仅学得充实、扎实,能力素养和情感态度也得到了发展。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86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86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09:04 · PVG 17:04 · LAX 02:04 · JFK 05:04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