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张艺洁
张艺洁

选题思考:

量感 是视觉或触觉对各种物体的规模、程度、速度等方面的感觉,对于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粗细、方圆、厚薄、轻重、快慢、松紧等量态的感性认识。它是造型艺术中构图处理法则和构思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具体到作品篇幅的大小、效果,画幅形状的横、竖、方、圆的选择,物象选择的数量如树木、人物的多少,房屋的比例,景物的远近、运动物体的快慢等等。可以说造型艺术中的形式感很多与量感因素是密切相关的,疏密、对称、均衡或偏斜序列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作者和观众视觉及心理的量态的感性经验。它可以借助明暗、色彩、线条等造型因素,表达出物体的轻重、厚薄、大小、多少等感觉。

“量” (liàng) 起源于 “量” (liáng) 。学生 “量感” 的建立首先需要通过学生的各种感官活动如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建立。

三年级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能够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并且已经认识了面积与面积单位,但是对于计算长方形面积还是第一次,长方形的面积的教学是后续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对学生量感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价值。本课通过动手操作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并通过对长方形的大小估计和判断以此帮助学生建立量感。本课中在操作中帮助学生建立的量感利于学生今后对知识的迁移,同时促进知识结构化。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选择了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长方形的面积》一课作为研究课。

基于度量 发展量感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稿)

大邑县子龙街小学 张艺洁

课标解读:

《新课程标准》(2011 版)指出要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其中通过理解常见的量达到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学的信息,会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笔者认为,在 “单位量” 的教学中,数学的建立离不开量感的培养。“量感” 一词最早运用于艺术领域中,而后在数学上,用来表示视觉或触觉对于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粗细、方圆、厚薄、轻重、快慢等量态的感性认识。笔者认为 “量感”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看成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主动地、自觉地理解和运用 “量” 的态度与意识,“量感” 的培养和发展更要关注对 “单位量” 的表象感知、直觉判断、参照估测。

《课标(2011 版)》指出:“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 这是课标中提出的对于量感的明确要求。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的四个问题串设计都是指向图形面积的探究。先是引导学生通过用标准单位的正方形摆直接度量出长方形面积;再用度量长宽的方法探究长度和面积的关系,从而间接度量长方形的面积,得出面积的计算推导公式,最后用类比迁移的方法得出正方形面积的两种度量方法。也就是:教材从度量的角度去探究图形面积的计算,通过度量活动发展学生的量感。

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课学习之前,已经通过丰富的面积比较活动获得对面积的表象,又通过面积单位的学习建立了较为丰富的面积量感。二年级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又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量感奠定了基础。同时,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活动时方法不够恰当,缺乏有序性,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应用意识都比较弱,所以在活动中需要老师的引导促进其各种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其量感的发展。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不同的度量方法,获得对面积意义的进一步理解,在探究活动中,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在测量和空间推理中,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推导。

2. 过程与方法: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空间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量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策略: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为什么是长乘宽,能较准确地估计给定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 长 4 厘米、宽 3 厘米的长方形纸片,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方格纸,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游戏热身

1. 猜猜是什么图形

师:张老师的信封里面躲着一些图形,请你猜猜是什么图形?

师:第一个图形面积是 1 平方分米,它是什么图形?(正方形)。

师:(出示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师:第二个图形面积是 3 平方分米,它是什么图形?(长方形)

师:什么样的长方形呢,你是怎么想的?(3 个一排的)

师:揭晓结果 ——“不规则图形 ” 并请同学验证。

师:看来,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就看这个图形里面有多少个面积单位,跟图形的形状没有关系。(板书:面积→面积单位总个数)

[意图:猜第一个图形是明确面积单位的意义,建立面积的正确表象;猜第二个图形是体会等积变形,明确面积的大小就是所含面积单位的多少,与形状无关。此环节是为了激发面积的量感体验。]

2. 猜猜长方形是什么样子?

师:有一个长方形是由 6 个面积是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是什么样子的呢?

学生猜测

师:同学猜的你们都同意吗?还有别的可能吗?

预设:如果学生说到还有更长的长方形。

应对:大家有什么看法?这个长方形还是 6 个面积是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吗?(不是)。那它的面积又是不是 6 平方分米呢?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待会儿继续研究。

板书:面积是 6 平方分米,长方形还可以变成?

师:如果这个长方形就放在这个信封里,你们猜它又是第几种呢?

生:是 2 行 3 个的,因为信封小,装不下这样横着的一行 6 个。

[意图:在进一步感受等积变形中,有效地促进学生量感的发展;经历比较推理后的猜想,能促进空间想象,发展空间观念。]

(二)问题导入

师:上周我们通过面积的单元课的学习,大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探讨这个核心问题:“长方形的面积为什么是长乘宽。”(PPT 呈现板书)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提出核心问题,而且是学生提出的问题,能激发学习的深层动机,为开展深度学习活动奠定基础。]

二、活动研究

(一) 首学(独立思考)

师:在你们的学具里都有和我一样的长方形,请大家举起来给老师看看吧。同学们,我们手里的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有多大 呢?

出示独立思考要求:(课件)

(1) 想一想:选哪个面积单位合适?

(2)估一估:面积大约是多少?

(3)选一选:打算选择什么工具来测量(方格纸、小正方形、直尺)。

师:先想一想选哪个面积单位合适?再估一估面积大约是多少?最后你打算选择什么工具来测量。

[设计意图:估测是发展学生量感的重要途径,而对面积单位的大小感知又是进行估测的基础。引导学生经历 “想单位 — 估大小 — 选工具” 的思考,既交给了学生学会如何思考,又促进了学生对量的感知。]

(二)互学(小组合作)

师:接下来,小组合作测量出长方形的面积。

学习要求:(课件)

1. 组长分工,人人参与。

2. 依次交流首学内容。

3. 做好汇报准备。

巡回指导,收集典型素材:全铺的、半铺的.....

[设计意图:由估测到借助工具的测量能够促进学生的量感由粗糙到精细的发展。]

(三)群学(小组汇报)

1. 组 1 展示交流 “全铺” 测量。(实物投影)

2. 组 1 展 示交流 “半铺” 测量。

小结:不用摆满,通过想像和推导,我们也可以知道长方形里有多少个面积单位。比起铺满,这种方法更?(巧妙、简单)。你们还有没有别的更简单巧妙的方法呢?

3. 只用一个小正方形测量。

师:大家明白这种方法了吗? 你是怎么想到这种方法的呢?(受前面启发:既然可以各摆一排,那么还可以用更少的正方形吗?)

小结:真是会学习的孩子!学习就是这样:先听懂别人的想法,然后再进一步想,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还有没有更简单巧妙的方法呢?我们经常这样想,就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智慧。

[设计意图:用单位面积进行测量是获得面积大小的直接经验,在测量的过程中,策略不同体现出的思维水平就不同,在呈现学生作品时,教师遵循 “由易到难” 的认知规律和 “化繁为简” 思维发展规律,让学生的思考逐步深入,并趋向问题的本质。同时,利用元认知策略的追问反思,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其理性精神。]

4. 测量长和宽计算面积。

追问: 量的是长宽,怎么就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呢?

(四)共学(教师引导)

1. 总结认识,深化理解。

梳理方法,复述方法,齐说方法。

[设计意图:“长方形的面积为什么是长乘宽” 是本课的核心问题。有了学生的介绍只能让学生知其表,再通过课件演示,数形结合帮助直观理解,在可视化中让学生理解了二维和三维变化中,长宽和面积的一一对应关系,理解了长方形面积的推导公式,这就是让学生能明其理。最后再通过语言去强化学生的推理思维。]

2. 对比联系、理解本质。

师:刚才我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策略了长方形的面积, 这些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呢?

(都是在算里面包含了多少个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在对不同测量方法的对比中,理解变化的是形式,不变的是知识的本质,即都是在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里包含了多少个面积单位。面积的多少其实质就是度量测量对象里有多少个标准单位。]

3. 类比迁移、解决新知。

师:根据信息,想象出这个长方形中包含多少个面积单位,面 积是多少吗?(课件出示长方形:标有长是 10 厘米,宽是 7 厘米)

师:快速算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吗?(课件出示长方形:长 11, 宽 8)

师: (课件出示长方形:长 9,宽 8) 那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

师:继续往下想,如果让长继续变短,又会变成什么图形?(课件出示:边长 8 厘米的正方形) 它的面积又是多少呢?

师:说说你这样做的道理,数学是要讲道理的。

师:那你能总结出计算正方形面积的方法吗?(板书: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 x 边长)

[设计意图:通过在变化长方形中探究面积,不仅类比解决了求正方形面积的问题,而且在变化中想像单位面积的多少,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对量感的精确化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量感。]

4. 回顾学习,促进认知

师:同学们,刚才的学习其实就是数学家研究数学的过程。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吧。先通过各种铺测量出长方形的面积,然后将铺小正方形简化成测长、宽的长度,再想象成铺的样子推算出长乘宽就是小正方形的个数,从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然后利用正方形是特殊长方形的关系,我们又得出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 × 边长。同学们,是这样的吗?

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用了哪些学习的方法呢?板书:估计、测量、推算

[设计意图: 再次运用元认知策略引导回顾反思,既结构化了学习过程也结构化了学习方法,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结构化思维。其中引导用想象推算的方法获得面积也进一步促进了量感的发展。]

三、拓展延伸

(一)巩固应用,解决问题

师:现在,让我们带着刚才的思考和收获,帮小明解决一个困难吧!课件出示问题:他不小心打碎了一块长方形的玻璃,你能帮他求出原来玻璃的面积吗?

(二)重拾问题,探究问题。

还记得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吗?出示 板书 问题:“ 面积是 6 平方分米,长方形还可以变成?这个问题换一种说话,还可以说成:“长方形面积不变,形状还可以怎么变?”(替换问题)

师: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就把最开始的长方形定成 5×4 的长方形。孩子们大胆想象,面积不变的情况,它还可以变成什么样子的呢?

生:长是 10 厘米,宽是 2 厘米。

师:长方形的长还可能比 10 厘米更长吗?

生:长是 20 厘米,宽是 1 厘米。

师:够大胆,你们能想象它的样子吗?课件揭示。

师:长方形的长还可能比 20 厘米更长吗?

预设:

生 1:不可能比 20 厘米更长,因为宽上摆一行面积单位就不能再少了所以宽最小是 1 厘米,那么长就不可能更长了。

生 2:有可能比 20 厘米长,比 1 小的数还有小数,宽是 0.5,那么长是 40。

师:它说的意思你能懂吗?你能想象吗?

师:长方形的长还可能更长吗?

生 3:......

师:这个长方形的长最长是多长?

……

[设计意图: 还原玻璃的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 “长方形面积不变,形状还可以怎么变?” 的活动则能很好地 让学生体会等积变形的思想方法。在想象面积不变的前提下形状会变化的 “变与不变” 中,有力地促进量感的精细化,发展了学生的量感。同时,还借助数形结合的手段渗透蕴伏了小数和整数乘法的关系,让探究新知的种子自然播种。]

四、回顾梳理,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8ms · UTC 08:22 · PVG 16:22 · LAX 01:22 · JFK 04:22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