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一稿)课后反思】
《什么是面积》第一稿教学反思
《什么是面积》这一课,关键是要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面积的含义,并能区别面积的大小,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我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体入手,首先通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认识生活中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的面积大小,让学生获得初步的面积概念。然后让学生用不同方法比较一个正方形与一个长方形图形的面积,通过比较,既让学生进一步丰富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又使学生体会到计量面积最基本的方法,在探究中发展学生的 “量感”,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具体反思如下:
本课做的较好的地方: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培养量感。导入部分,以寻找语文书及数学的相同点出发,让学生观察、寻找,发现书的封面大小相同,从而引出物体表面大小,导入本课,使学生学习兴趣高涨;
2、充分放手,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并理解。学生手、脑、眼多种器官协同参与,通过摸一摸、找一找、说一说等方式让学生结合具体材料感受 “表面有大有小” 的含意,在具体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了面积大小比较策略的多样性,从而顺利解决比较面积的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动手探究的过程中增强了量感意识。
3、充分发挥媒体功能,提高课堂有效性。利用课件,从直观到抽象地理解了 “封闭图形” 及 “封闭图形的面积”。通过课件的演示,有效地进行反馈、总结和评价,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梳理引导,获得有关解决问题的策略性知识,真正感受到比较方法的多样性,突破了重难点,体现了面向全体的教学原则。
4、让学生感受数学思想的运用,体会用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体会假设、判断后,寻找合理方法加以实践验证的缜密数学学习态度。渗透 “提出问题 —— 解决验证” 的数学思维方法。
本课不足的地方:
1、本课在教学环节时间设置上,有些分布不均,在概念理解部分耗时较久,以至于后面的动手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环节,时间比较短,略显仓促。
2、小组合作时,由于准备的学具有限,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虽然说还有其它方法,但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
3、课件背景色设置较暗,导致部分文字及图形,看的不清楚。
这些问题在后期的教学设计中,我都会进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