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稿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府学街小学 王晓瑢
教学目标:
1、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初步认识厘米,初步建立对 1 厘米的印象,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让学生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发展学生的 “量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建立 1 厘米的印象。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谈话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图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邀请了一位好朋友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大家欢迎他吗?(请小熊登场)
学生掌声欢迎。
师:课前,老师邀请了两位同学测量了我们课桌的长度,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学生观看测量视频。
师提出疑问:咦?为什么他们的测量结果不一样呢?
生:因为使用的测量工具长短不一样,所以测量结果不同。
师:哦!原来如此,那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准确的测量出课桌的长度呢?
生:用尺子测量。
师:也就是统一测量的标准。
【设计意图:经过用不同方式测量课桌这一活动,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同时利用学生所熟悉的人物导入新课, 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欲望,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尺子
师:老师这儿有两把尺子,如果让你选择其中一把进行测量,你想选择哪一把?为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课件出示两把不同尺子,学生认真观察并小组讨论。
师:谁来把你的想法和大家说一说。
【预设:
生 1:我想选第二把尺子进行测量,因为第一把尺子既没有数,也没有长短不一样的竖线,不方便我们测量。
生 2:我也选第二把尺子,因为第一把尺子上什么都没有,用它测量不出物体的长度,而如果用第二把尺子,上面有数,也有长短不一的竖线,还有字母 cm,这样我就能知道我测量的物品到底有多长。
……】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没有。
师:你们都想选第二把尺子测量吗?有没有想选第一把的?
生:没有。
师:看来大家都愿意选第二把尺子。在尺子上,我们把这些长短不一的竖线叫 “刻度线”,两条长刻度线之间的长度我们称它为 “一大格”;而这些数在尺子上我们用它来表示刻度,比如这些数中最小的数是 (0),它就表示 “0 刻度”,而 “0 刻度” 在尺子上我们用它来表示起点,也就是说,当我们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从 0 刻度开始量起。
【设计意图:低段学生虽然经常用尺子,但是却是第一次系统的认识尺子,这儿我设计了两把不同的尺子,一把是没有刻度的尺子,一把是刻度清晰的尺子,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对比,发现尺子上都有些什么,而且意识到它们存在的必要性,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思维更深刻】
师: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什么?
生:字母 cm。
师:字母 cm 表示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
生:厘米的意思。
师:哇!同学们真厉害,预习的很棒!
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为了便于人们应用和交流,在测量时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作为长度单位,通常,我们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 ,一般用厘米作单位,也可以用字母 cm 表示厘米。
(PPT 出示概念)
师:咱们一起把它读 2 次
领读概念 2 次 “厘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也可以用 cm 表示”
(二)认识 1 厘米
师:那 1 厘米有多长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认识一下它吧。(板书副标题 —— 认识厘米)
师:首先,请你找到尺子上 “0 刻度”,从刻度 0 到刻度 1 之间的长度就是 1 厘米。
师:那你能在尺子上找到其它的 1 厘米吗,还有刻度几到几是 1 厘米?
【预设:
生 1:刻度 2 到刻度 3 是 1 厘米
生 2:刻度 9 到刻度 10 是 1 厘米
生 3: 刻度 1-2、刻度 3-4、刻度 4-5、刻度 5-6、刻度 6-7、刻度 7-8、刻度 8-9 都是 1 厘米。
……】
师:哇!你真厉害,找到这么多的 1 厘米,这些都是 1 厘米。咦,你有没有发现什么?
生: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 1 厘米。
师:请大家从学具盒中拿出 1 根小棒。它的长度就是 1 厘米,请你像老师这样,感受一下 1 厘米的长度。
学生模仿老师动作,感受 1 厘米长度。
师:好!现在请大家把它放下来,一起和老师做个游戏,看谁可以标准的比划出 1 厘米的长度!
师:好,那老师开始喽!握紧拳头,变成小鸟,张开小嘴 ——1 厘米!
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边说边做!根据自己对 1 厘米的长度表象,比划出开口为 1 厘米的小嘴。
师:请大家拿出 1 厘米长的小棒,验证一下你的小嘴是不是 1 厘米。
学生拿 1 厘米小棒验证。
师:1 厘米原来这么长,有感觉了吗?那找找看,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大约就是 1 厘米长呢?
【预设:
生 1:橡皮的厚度大约是 1 厘米。
生 2:灯的开关按钮的宽大约是 1 厘米。
生 3:指甲盖的宽度大约是 1 厘米。
......】
师:那照此说下去,1 厘米多不多?
师:你们都说了这么多了,小熊也找到了一些,我们一起去看看他都找到了哪些?
(课件演示)
1、 食指的宽度大约是 1 厘米
2、 图钉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
3、田字格的宽度大约是 1 厘米
......
师:哇!小熊也很厉害对不对?
【设计意图:针对低段学生的特点, 在课堂中合理的利用一些有趣的事物或者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这样不仅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了 1 厘米,感受到了 1 厘米的长度,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三) 认识其它的长度。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尺子上从刻度 0 到 1 是 1 厘米,那你知道刻度 0—2 是几厘米吗?为什么?
生:刻度 0-2 是 2 厘米,因为它有两个 1 厘米,所以是 2 厘米。
师:哦!原来两个 1 厘米合起来就是 2 厘米。
师: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其他的长度吗?是几厘米?为什么?
学生说出找到的长度,并说明理由。
【预设:
生 1:刻度 1-3 是 2 厘米,因为它有 2 个 1 厘米,所以是 2 厘米。
生 2:刻度 3-5 是 2 厘米,因为它有 2 个 1 厘米,所以是 2 厘米。
生 3:刻度 2-7 是 5 厘米,因为它有 5 个 1 厘米,所以是 5 厘米。
生 4:刻度 0-9 是 9 厘米,因为它有 9 个 1 厘米,所以是 9 厘米。
生 5:刻度 5-7 是 2 厘米,因为它有 2 个 1 厘米,所以是 2 厘米。
……】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准确、规范的语言模式,让学生能够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完整地表述数学知识,从而锻炼思维,逐步养成严谨、缜密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 学习测量方法
师:哎呀,在你们刚刚回答问题的时候,小熊已经迫不及待地叫上它的好朋友拿出尺子开始测量了,我们赶紧去看一看吧!想一想,它们这样测量对吗?小组讨论,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不同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在学习正确的测量这个环节中,我 把时间和空间放手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正确的测量方法,并且知道在测量时应该注意
哪些事情,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
师:通常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它的一端对准尺子的 0 刻度,也就是起点,然后看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这儿为什么要说 “通常” 呢?
生:因为有时候也可以不从 0 刻度开始!
师:同学们,铅笔你会测量了,那如果老师把铅笔换成一条线你还会测量吗?
生:会!
师:这么自信,那开始吧!(打开课本 51 页,完成练习)
学生测量活动结束,汇报测量结果
生:我量的线长 3 厘米,从刻度 0 到 3 是 3 厘米。
师;还有不同的测量方法吗?
生:我是从刻度 2 开始到刻度 5,也是 3 厘米。
师:宝贝们真厉害!
(五) 学会画线
师:给了你一条线,你可以测量出它的长度 ,那如果老师给你一个长度,你能画出相应长度的线吗?试一试吧!打开课本 51 页,画一条长 4 厘米的线。
学生画线,汇报结果。
【预设:
生:我是从刻度 0 开始画的,画到刻度 4,是 4 厘米。
生:我是从刻度 5 开始画的,画到刻度 9,是 4 厘米。
……】
师:那你们觉得画线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预设:
生:应该注意不要画歪。
生:要画的直直的。
生:要对准起点。
……】
师:同桌之间拿尺子互相验证一下,看他画的对不对。
【设计意图: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动口、动脑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思维有序,达到感知、理解并掌握知识的目的。】
三、拓展练习
学生验证过程中出现哭声。
师:咦,这是谁在哭,我们一起去看看发生了什么?
师:哦,原来是小鸭子,它的尺子不小心被别的小小熊弄断了,还能画出长 6 厘米的线吗?你有什么办法帮帮他!
【预设:
生 1:可以从刻度 8 开始画,6+8=14,所以从刻度 8 到刻度 14 是 6 厘米。
生 2:还可以从刻度 9 到刻度 15 ,有 6 大格,所以是 6 厘米。
……】
师:经过大家的帮助,小熊的问题解决了,他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和大家说谢谢!
四、总结
师:好,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回顾一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预设:
生:我学会了测量物体的方法
生:我认识了长度单位 “厘米”
生:我学会了用尺子画线
.....】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