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肖维肖
肖维肖

教学过程:

一、回顾生疑,初建量感。

  1. 在问题中激发学习需求。 师:同学们,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体积和容积,请看我手中的物体(近似长方体),说说它的体积有多大? 预设 1:(学生直接回答)生 1:1 立方分米。 师:你真不简单!他的认识对吗?大家有什么疑问,请大声说出你的困惑。 生 2:1 立方分米有多大? 生 2:怎么算出来的呢? 生 3:还有其他的体积单位吗? …… 预设 2:(学生回答有困难) 师:大家有什么疑问,请大声说出你的困惑。 生 1:不知道怎么计算体积。 生 2:体积用什么单位来表示? 师:体积有大有小,物体体积的具体大小还得从体积单位说起。(板书体积单位)看着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知识呢? 生 1:我想知道什么叫体积单位。 生 2:我想知道体积单位有哪些? 生 3:我想知道体积单位和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质量单位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生 4:体积单位可以用来表示面积吗? …… 师:同学们很会思考,既关注体积单位本身,也想到了体积单位与其他单位的联系,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好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探究。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让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提问,在学生的疑问中建立起本节课的研究起点。
  1. 在联系中初建量感。 师:还记得长方体的组成结构吗? 生:8 个顶点,12 条棱,6 个面。 师:测量棱长时,我们有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测量面积时,我们有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微课回顾曾经所学。)同样的,体积也有体积单位,它们是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什么是 1 立方厘米(1cm³)、1 立方分米(1dm³)、1 立方米(m³)呢?请大家快速阅读数学书 38 页第一个小绿点,找出它们的定义。 生 1:棱长为 1 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1 立方厘米。棱长为 1 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1 立方分米,棱长是 1 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1 立方米。(教师贴板书。) 设计意图:将体积单位置身于更广的量的体系中,通过回顾追溯立体图形测量的起始 —— 线的测量,借助联系找到体积单位测量的后续应用 —— 图形的测量。在新旧之间打开体积单位学习的空间,为体积单位的量感形成做好准备。

二、深度体验,强化量感。

  1. 多层次体验立方厘米,感悟量感。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棱长为 1 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 生 1:1 立方厘米。 师:请大家仔细看一看,比一比,拿出橡皮泥尝试做出属于自己的那个 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吧!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 师:谁做的正方体更接近标准呢?请拿出学具对比对比并进行调整。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做 1 立方厘米,说一说你有哪些好的经验?试着再挑战一次,做一个更标准的 1 立方厘米正方体。 (生小组活动,师巡视) 师:说一说你对 1 立方厘米的感受。 生 2:我觉得好小好小。 师:请把这个 1 立方厘米的大小记在心里,找一找在我们的教室里、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体积大约是 1 立方厘米? 生 3:我们的指甲头的体积大约是 1 立方厘米。 生 4:1 颗花生的体积大约是 1 立方厘米。 生 5:骰子的体积大约是 1 立方厘米。 师:大家都很会观察,用数学的眼光找到了这么多体积为 1 立方厘米的物品。老师这里也收集了一些体积为 1 立方厘米的物品(师出示图片。) 师:老师这里有 1 块橡皮,在我们每个同学的学具袋里也有 1 个,请拿出来仔细观察,它的体积大概是多少呢? 生 6:大约 5 立方厘米。 生 7:大约 8 立方厘米。 师:你是怎么思考的? 生 8:我是看这个橡皮的体积大概有几个 1 立方厘米。 师:确实,当我们在估计一个物体体积时,往往用 1 个单位进行直接测量,观察它大约有几个单位体积量。这个橡皮体积大约 8 立方厘米!祝贺答对的同学,你们的感觉不错哦! 师:我们接着将感觉进行到底,请说说这个牙膏盒的体积有多大?你有哪些好方法? 生 9:牙膏盒的体积大约 40 立方厘米,我用 1 立方厘米在脑中比一比。 生 10:牙膏盒的体积大约 50 立方厘米,我是用橡皮擦来估计的。 师:哇,面对体积大一点的物体,同学们又想到自创一个 “单位” 来测量,真是太了不起了!这个牙膏盒的体积是 50 立方厘米!看来好多同学的感觉都越来越好了! 设计意图:在 “看 —— 做 —— 比 —— 调 —— 找 —— 估” 这一系列体验活动中,学生逐渐形成稳定的 1 立方厘米的表象,在 1 立方厘米这个量从感性特殊到感性一般的形成过程中,量感悄然生发。随后,借估计橡皮和牙膏盒体积的活动中感悟体积单位由 1 到多的累加效应,尤其当物体体积单位数量较多时,单位迭代策略不太容易估测出结果,需要找一个合适的参照物来估测,促使学生主动运用、调整策略,深刻感悟量感。
  1. 多形式体验立方分米,提升量感。 师:现在老师这里有这样一个方盒,估一估它的体积是多少呢? 生 1:800 立方厘米。 生 2:900 立方厘米。 生 3:1000 立方厘米。 师:答案即将揭晓,有请教学助手上台验证一下。 生上台用直尺测量棱长,棱长为 10 厘米。 师:棱长为 10 厘米,也就是 1 分米。棱长为 1 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看来描述这样大小的物体,可以用一个新的单位立方分米。 师:认识这个新朋友,大家愿意花点心思,亲手来搭建出 1 立方分米呢? 生 4:愿意。 师:请组长拿出学具,小组合作搭一搭吧! 师:请大家举起手中的 1 立方分米,用心感受 1 立方分米的大小。想一想生活中体积大约是 1 立方分米的物体有哪些? 生 5:1 个粉笔盒的体积大约是 1 立方分米。 生 6:墙里的电开关的体积大约是 1 立方分米。 师:老师这里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 1 立方分米的物品,我们来看看吧!(师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我们找了很多体积为 1 立方分米的物品。现在你能找到体积为 2 立方分米、3 立方分米的物品吗?(可以用学生学具拼一拼) 师:大家都很会找,对立方分米的感悟很好!老师这里有一个水果箱,它的体积 48( )。 生 7:填立方分米。 师:为什么你们都不填立方厘米呢? 生 8:因为 1 立方厘米太小了,48 个 1 立方厘米怎么可能是一个水果箱。 师:你们看,我左手上的 1 立方厘米,右手上的 1 立方分米,需要拿着它们一一比划吗?简单的比较一个单位就能找到了正确答案。 设计意图:在猜测 —— 验证 —— 体验 —— 联想 —— 辨析中,以多形式的活动,深刻体验立方分米,提升量感。
  1. 多样化体验立方米,内化量感。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研究了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现在还有立方米没有研究,大家想不想揭开它的庐山真面目? 生:想! 师:你觉得 1 立方米的空间该有多大呢? 学生思考后,请生用语言或者身体表达自己对 1 立方米的感觉。 师:我们来验证一下大家的感觉对不对!请小组或者多个小组想办法搭建出 1 立方米的空间,如果需要材料可以在老师这里取。材料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学生多人协作,搭建 1 立方米空间。 生 1:我们用 3 根米尺搭建出了一个 1 立方米的空间,大家可以看看,这个空间都能装人了!太大了! 师:是呀!太大了,那我们看看这里到底能装多少人吧! 请生进入空间感受。适时提醒高度较高,距离多少的才是 1 立方米。 师:刚刚我们搭建了 1 立方米的空间,大家猜猜我们的教室空间有多大呢? 生 2:150 立方米。 生 3:160 立方米。 师:马上想办法验证吧,说一说你是如何验证的。 生 4:我们用米尺测量出教室的长宽,我们的门有 2 米,教室高度大约有 1.5 个门那么高,所以 8×6×3.5=168(m³)。 师:哇!正确值离你们猜测的很近呀!这感觉也太厉害了!背后的思想方法也让人佩服啊! 设计意图:迁移前期经验,设计多样化的任务,大胆放手深度体验立方米,将看不见的量感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三、总结提炼,积淀量感。 师:现在请同学们回头看看,我们今天认识了哪些体积单位呢? 生:我们认识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师:小马虎今天也学习了体积单位,并且写了一篇关于体积单位的数学日记 。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数学日记:放学后小马虎独自一人回家。他来到公交站台前,坐上了 80 立方分米的公交车回家。到家后,小马虎感觉饿极了,拿起一个约 64 立方分米的苹果吃了起来,然后来到 1.5 立方厘米的书桌前迅速完成了家庭作业。不一会儿,妈妈做好了晚饭,小马虎美美的吃完了一餐。然后来到 5 立方分米的书柜前拿出自己喜欢的书,认真地阅读起来。半小时后,小马虎结束了阅读,来到了 5 立方米的浴室洗漱。晚上 9:30 小马虎准时躺在了床上,关上了 900 立方米的吊灯,美美地进入了梦乡!) 生:小马虎的日记里好多错误的地方。 师:是吗?都错在哪儿呢?我们一起来帮助他改正吧。 生 1: 公交车 80 立方分米太小了,应该是 80 立方米。 生 2: 约 64 立方分米的苹果也错了 ,应该是 64 立方厘米。 生 3:书桌应该 1.5 立方米才对。 生 4:900 立方米的吊灯也太大了吧,应该 900 立方厘米才对。 师:大家都发现了小马虎错误的地方,并且都能帮他改正,也明白了大小不同的物体要用合适的体积单位来表示它的体积。看来同学们对各个体积单位大小的感受在心里面都有了清楚的认识。那你知道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与 1 立方米之间又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呢?你准备用什么的方法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呢?请同学们下来试一试吧。 设计意图:通过对小马虎日记中体积单位的纠错,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各个体积单位的应用和内化,加深对体积单位中大小量的认识。同时提问各个体积单位的之间大小关系,让量感继续在学生心中生长、积淀,并为后面体积单位换算的学习作铺垫。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20:49 · PVG 04:49 · LAX 13:49 · JFK 16:49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