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张嘉
张嘉
 《确定位置》研讨综述
 
 

从 2020 年 8 月报名,到团队搭建,我们的研讨一直在郑惠琼副校长的带领下展开。开学后,在郑校的组织下,我们对教师用书和教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知识前后的联系、学生实际学情的进行了分析。在一系列理论学习及前期准备后,由张嘉老师进行撰写教学设计主稿,其他成员思考设计突破点和创新点进行补充修正。 首版教学设计确认后,张嘉老师经过多次的磨课,修改,再研讨。时间紧迫,团队成员们经常加班研讨修改教案,就在这样的不断打磨下,教学设计逐渐完善。并在这一过程中,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对 “混合式学习” 有了新的认识,对新世纪小学数学 3.0 微课的使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一、对 “混合式学习” 及 “新世纪小学数学 3.0 微课” 使用的研讨

期初,我们团队就对 “混合式学习” 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今年因疫情原因,我们和全国师生一样,在家进行了属于师生的抗疫战役 ——“线上学习”。我们在实践中对 “混合式学习” 产生了思考。混合式学习把传统的学习方式和网络化学习方式结合起来。相较于传统单一的线下教学,混合式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混合式学习将学习资源进行整合,将精心开发的在线课程、生动趣味的线下学习放在同一学习地位上。将学生的学习环境进行整合,让学生的新课学习不仅成为学校里由老师领带完成的事,它更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进行。

鉴于对 “混合式学习” 的认识,我们对 “新世纪小学数学 3.0 微课” 的使用方式进行了思考。微课视频趣味性强,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且微课中对教材上的基础内容已经有了详细的讲解。在以往的新世纪小学数学微课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就能学会新课的基础知识。然而仅通过学生独立观看微课,对知识本质的意义理解还不够深入。故而,我们本次教学采用了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前观看 “新世纪小学数学 3.0 微课” 自主学习,以便于基础知识的了解,而线下课堂主要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解疑答惑、合作探究,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对教材的研讨

《确定位置》是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前后、上下、方向等表示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的路线知识。本课时主要内容是:在具体情境中能准确的用 “数对” 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让学生经历数对产生和对数对意义理解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用 “数对” 确定位置。这不仅是对前段学习内容的发展,也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因此,这节课力图以现实的题材呈现有关内容,以有趣的、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呈现位置确定的内容,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式、方法,并能比较灵活的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确定位置的重要性、必要性,并思考有关确定位置的方法。这种呈现方式,一是为了使学生在相对轻松、有趣的活动中理解坐标思想及其由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理推理能力和丰富的情感、态度(尤其是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是在大量实际运用中掌握确定位置的基本方法,这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以及学习后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做了铺垫,都有较大的作用。

三、对教学设计的研讨

最初的教学设计主要是由张嘉老师一人根据文件要求及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的。第一稿设计新颖,特别是扑克牌的引入很快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但团队成员听课后一致认为教学内容的条理性不够,整个课堂显得很散。扑克牌虽然能激起学生兴趣但学生理解不到老师的真正意图。于是我们又将引入改成了打地鼠的游戏,内容上也做了变动。一堂课下来又觉得没有亮点了。之后又遇到了微课的作用没有好好体现、放大了微课的作用等等问题。再三磨课后,郑惠琼老师关于教学设计的思路给出了以下建议:观看微课,初步感知 —— 前置试题,明确方向 —— 运用四学,解决问题 —— 练习巩固,形成技能 —— 后测评价,总结反思。建议在学生观看了新世纪小学数学 3.0 微课后,设计前置题单,找到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的问题对教学环节进行专项设计。 在最终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利用了微课视频趣味性强,深受学生喜欢这一特点,让学生在课前观看了微课并完成题单上的前测题,完成 “观察座位图,表示出豆豆座位的数对” 等基础测试,并思考两个问题 “观看了微课后你学会了什么?”、“观看完微课,你还有什么疑惑吗?”。通过前测,我们发现学生学习完微课后基本已经学会在座位图中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进行逆向思维在座位图中找到数对表示的位置。在学生提出的疑惑中,较多的有 “数对为什么要用两个数来表示?”,“数对是谁发明的?” 等等问题。我们从中选择了 1、什么是数对?2、确定位置一定要用两个数吗?3、数对在生活中的作用?4、数对是谁发明的?这四个学生都想知道也符合学习目标的问题作为本堂课的主要探究点,以此为脉络有条理地开展教学。由此可见我们将教学模式设计为翻转课堂式的必要性,不为学生已经学会的知识浪费时间,只从学生还想了解的知识出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挖掘知识的深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来源于生活但也要高于生活。在《确定位置》一课中,这一点体现的尤为明显。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小学阶段数对学习的教学目标并不只在于用数对找位置,而是要为日后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提供直观的认识。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的教学设计还对如何选择起始点、规定数对的顺序进行了设计。并设计了将座位图转化为方格图的师生活动过程,为日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团队合作是最宝贵的财富

本次的教学设计从最开始的杂乱无章到最后的逻辑清晰、环环相扣,离不开郑惠琼校长的的统筹全局,充分调动整个团队的积极性,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长处,挖掘每个成员的潜能;更离不开团队成员的齐心协作,“众人拾柴火焰高”,正是因为有了团队的力量,才有了最后教学的呈现。最后还要感谢一路以来每一位给我们教学提出建议的老师,因为有来自你们的宝贵指导才使我们的团队的成品愈发精彩!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18:47 · PVG 02:47 · LAX 11:47 · JFK 14:47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