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主题、教材、学情分析】
一、关于主题 “混合式学习” 的解读: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国内外上下掀起了 "停课不停学" 的在线学习浪潮,为全面、正式构建一种新的学习形态 “混合式学习” 提供了尝试。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在线学习无法完全替代师生面对面的线下课堂学习,但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的当下,可以预见,线上与线下有机融合的混合式学习将成为未来学习的重要方式,并且离我们越来越近。感谢组委会提出 “混合式学习” 这个主题,让我们团队开启了啃书模式,相信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对混合式学习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那么,什么是混合式学习呢?我们团队通过检索知网发现:文献题目主题中含有 “混合式学习” 关键词的中文文献国内有 1654 篇,含有 “blended learning” 的英文文献有 1088 篇。“混合式学习模式” 的有 518 篇,“混合式学习理论” 的有 32 篇。其中,多为高等院校和中学案例,小学案例少之又少。接着我们先后购买了《混合式学习:用颠覆式创新推动教育革命》和《混合式教学:技术工具辅助教学实操手册》两本混合式学习的专著,又在知网上学习了《上海教育》关于 “混合式学习” 的主题专栏文章,还参考了《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等名师的案例,对混合式学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二、教材分析:
新世纪北师大教材四下《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按照 “创设情境、解决问题、进行验证” 思路进行编排的。首先,创设形状和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对内角和的争论,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也引出下面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索活动。通过三个小绿点提出的三个问题,层层递进,从量角 -- 求和 -- 明晰 -- 验证,经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最终发现并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随后在试一试还安排了运用三角形内角和性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同时,我们还比对了人教版、西师版、苏教版等教材,发现教材的编排大体分为两种思路:一种是分为侧重操作验证探究来编排,比如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和青岛版等;一种是侧重推理验证探究来编排,比如台湾等地区教材。
我们结合两种编排思路,既想体现 “探究性学习” 中学生的多元操作验证,又想抓住数学基本思想 “推理” 来验证,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初步学习了《认识角》,四年级上册学习了《角的再认识》,四年级下册学习了《三角形的分类》等,已经会标角、度量角、画角,也有一定的量角的活动经验和计算能力。通过课前调研学情发现:部分孩子们是知道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 这条结论的,从老师、家长、校外机构、书本等渠道知道的;而一些孩子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 100 多度;个别孩子不知道这个知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 暴露出了孩子的真实学情,这就为探索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先后设计了几个版本的课前首学单,并不断根据试教情况进行改进。在某一次的课前前置首学统计中,我们发现:该次 45 人参与(1 人特殊儿童),44 人会标三角形的内角;仅有 18 人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有 23 人说三角形内角和在 9° 至 310° 之间,有 2 人说不知道,有 1 人说三角形内角和是 3-5 厘米。虽然这个班学生基础比较薄弱,但是我们万万没想到会有如此 “多元” 的、原生态的内角和理解。
(......)
四、资源分析:
国内疫情发生过后,由新世纪小学数学主编刘坚教授发起并组织编委会工作人员和全国一线教师们,开始新世纪北师大教材配套微课 3.0 的制作。我们团队中的 4 位小伙伴有幸参与到其中,不仅经历了对微课脚本撰写 “本质” 认识的飞跃,而且更难得的是深度解读了教材编者的 “每个小绿点” 背后的意图,彻底更新了 “以生为本”、教师引领的观念。而这节 3.0 版的微课《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不仅有编委会工作室精心制作的 MG 动画微课,还有一线教师在后面补充的针对性练习和学生答题视频分享。不论从制作技术还是内容呈现上,这节微课都能很好地作为线上学习资源,激发孩子们的探究兴趣和欲望,这是我们团队选择这节微课的原因之一。
此外,结合疫情期间学生线上学习的相关情况,我们选取了前面开课到 4 分 32 秒的微课 3.0 片段,作为孩子课前自学的资源,请孩子观看微课后,根据微课中的测量方法,测量出老师发给孩子们人手一个的三角形,并填写相关数据在首学单上,同时提出发现和疑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