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3 楼擦肩而过:(叙述有微小改动):画一画活动中,每次学生画完图以后,老师都展示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老师和学生一道借助对作品的分析,弄清为什么画得对:一个图形的 1/4 是一个□(部分量)确定了,整幅图就是四个□(整体也是一定的),到此,从知识的层面看,学生对问题是弄清了,但老师没有就此为止,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随后问学生:还有不同的画法吗?第一次试教时,有个学生展示了不同的画法 —— 整幅图图画了 16 个□,老师继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这种画法对吗?”“对,因为从中间这么一画也可以画出 1/4”,面对这样的回应,老师不急不躁,“哦,这样画出的图的 1/4 是几个小格?”,“是 4 个”,“这样画合乎要求吗?”…… 第二次试教一个学生展示的画法就玄了,一个都没对。张教师把学生的错误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上台讲不对的理由,正是有了全班同学对这个特例的分析,学生通过部分画整体,逆向思维和直观想象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
``` 从张老师的课堂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指导作用而不是主体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人。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往往出现:一道题拿出来,学生还来不及思考,觉得这样等下去,会浪费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于是就包办代替,不留给学生思考探究的空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向张老师学习,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强调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动手,借助于书本已有的知识去总结规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