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冯文婷
冯文婷

本帖最后由 冯文婷 于 2019-8-30 11:52 编辑


感悟度量本质 发展度量意识

—— 以《路程、时间与速度》为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总目标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了解数学的价值,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路程、时间与速度》是小学阶段认识度量的一次飞跃,从数的抽象到图形测量,都是用一种量来描述物体属性。速度的认识,开启了利用两个变量的关系进行度量,为学生认识现实世界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及经验。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多种度量方式,比如长度的度量、面积的度量、质量的度量等。速度,作为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指标,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模糊认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其度量本质,积累度量经验,发展度量意识?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走进生活,引发度量意识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课始,结合现实需要,用谈话的形式和学生交流。

谈话引导:我们生活中的事物都有它的属性,而这些属性,需要我们用数学语言来帮助它更精确,更严谨。比如,要想知道物体的多少,我们来数一数它有几个;要想知道物体的长短,我们可以测量它的长度,通常以厘米、分米、米、千米做单位;要想知道一个物体的轻重,我们可以测量它的质量,通常以吨、千克、克作单位;要想知道一个封闭图形或者物体表面的大小,我们可以测量它的面积,通常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做单位;那要想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呢?我们该怎么描述呢?(注重引导,生回顾)

度量,是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世界的工具,它实现了对事物属性从简单定性描述到精确定量刻画的过渡,帮助我们更精确、更理性、更科学看待周围现象。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大量的度量经验,并初步了解了度量的本质及意义。本环节从现实情境出发,从度量物体属性的角度,带领学生走进度量,促使学生唤起已有经验,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从整体认识度量,为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做铺垫。

二、聚焦思维,理解速度本质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速度,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接触,并模糊了解它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但是对它的意义、它如何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并不理解。本节课的重点是用速度比较快慢,但比较快慢的方法有很多,如何让学生体会方法多样化的同时,体会到速度的简洁性,从而了解它产生的必要性?

课前,将学习探究单发送至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探究比较快慢的方法。课堂上,采用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的形式进行解法分析、方法抽象,从而得出确定一个量,比较另一个量的方法,以此理解速度的内涵。在解决第二小组的问题时,突出比较速度的优越性,从而体会速度度量物体快慢的思想方法。

file:///C:\Users\35759\AppData\Local\Temp\ksohtml55424\wps2.png 速度,本不存在,它是利用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度量物体运动快慢的,它不像数的抽象、图形测量那样直观。概念的教学,不能直接给出定义,或者将其意义强加于学生。本环节,采用情境问题串,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将思维逐步聚焦于 “确定其中一个量,比较另一个量”,从而经历速度的形成过程,理解速度的意义,体会用速度度量物体快慢属性的方法。

三、打破冲突,掌握速度单位

速度的度量单位是基于事物背景下构建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复合单位。如何让学生顺其自然感受到复合单位产生的必要性,如何让学生理解速度单位形式的规范性?基于以上两个目的,我设计了下面环节:

请同学们计算下面情境的速度:

(1)“神十” 飞船在太空中 5 秒飞行了约 40 千米,“神十” 飞船的速度是多少?

(2)张老师骑自行车,2 小时行了 16 千米,张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多少?

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40÷5=8(千米) 16÷2=8(千米)

师:发现了什么?

生:“神十” 飞船的速度和张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都是 8 千米。

师:哇塞,张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真快呀,都和 “神十” 飞船的速度一样了。

生:观察、思考。速度不一样,“神十” 的速度是每秒 8 千米,张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 8 千米。

师 :可是从计算结果看都是 8 千米呀。怎么样才能让别人一眼看出 “神十” 的速度是每秒 8 千米,张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 8 千米呢?

生:独立思考。

师:看来,我们只有在速度单位中既体现时间,又体现路程,才能完整体现速度的意义。接下来,你准备怎么表示速度的单位呢?

生:自主创造后,展示汇报。

师:我们在计算速度时,是用路程 ÷ 时间,所以我们在表示速度的单位时,同样采用除法的关系,比如,“神十” 飞船的速度我们记为 8 千米 / 秒,读作 8 千米每秒。你能像老师这样表示松鼠的速度、小猴的速度、兔子的速度、张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吗?请大家写一写,读一读。

生:独立完成。

学生在观察、比较 “神十” 和张老师骑自行车速度中,发现速度单位需要时间与路程的结合,感知到复合单位产生的必要性,体会用两个变量度量的意义。接着结合速度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速度单位的格式书写,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时加深速度与其他两个量之间关系的理解。

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观察、猜测、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教学过程中,没有直接给出度量单位的标准形式,而是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结果与生活认知的矛盾,从而不断比较、辨析,自主构建新知,体会新的度量单位产生的必要性。根据计算速度模型得出速度单位的格式,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及逻辑推理能力,进一步体会新的度量方法的意义。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9ms · UTC 06:59 · PVG 14:59 · LAX 23:59 · JFK 02:59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