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照坤 于 2019-9-15 19:45 编辑
第 3 稿:《角的度量(一)》教学设计
四川成都・周洪海数学工作室
一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实例比较角的大小,产生度量角的需要,经历角的度量过程,体会角的度量的本质;感受度量单位产生的必要性,掌握角的度量单位,了解 1° 角实际有多大。
2. 知道直角、平角、周角的度数及其大小关系,并会估测生活中角的大小。
3. 在实践探究量角方法的过程中发现数学规律,体会角的大小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现问题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角的度量本质,认识并掌握角的度量单位。
难点: 经历 1° 的产生过程并了解 1° 角实际有多大。
三 、教学准备
课件、标准角学具和教具、题单
四、教学过程
(一)触发
活动 1:情景引入,比较角的大小
师:现在很多小区里都有这样的游乐设施,玩过吗?我这里也有三个滑梯,让你选,最想滑哪个?为什么?(出示情境图,学生交流)
生 1:第 1 个很平,更安全。
生 2:第 2 个一般,比较舒适。
生 3:我想滑第 3 个,抖坡的,比较刺激。
【设计意图:学生会用生活化的语言描述不同,说明学生对角度有了一定的感知。】
师:为什么滑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感受呢?
【预设】生:夹角越小,下滑的速度就慢;角度越大,下滑的速度就快。
师:(PPT 演示)滑梯面与地面形成的夹角大小影响了下滑的速度。如何度量这三个角的大小呢?
活动 2:类比推理,确定量角工具
师: 哪些工具可以度量三个角的大小? 试一试、量一量。
【拍照收集学生度量作品】
【预设】生 1:用量角器。
师:很好,量角器是一种很方便的量角工具。那你知道量角器是怎样产生的吗?
【生:不知道。师:说不定你可以从今天的课堂上得到答案。】
师:还有其他的工具吗?
生 2:可以用直尺量。
(如果学生没有想到用直尺测量边的方法,则出示测量方法,让学生交流讨论。)
9852师:用直尺也也可以能量出角的大小,现在用起来不是那么方便。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我们通过视频来回忆一下。
(如果学生想不到用 “标准角” 来测量角的大小,播放微课启发学生。)
师:对于我们量角的大小,有什么启发?
生:我们也可以用一个 “小角” 作为标准,去测量 “大角”。
(二)追究
活动 3:动手操作,用标准角度量 【探究 3 分钟,汇报 2 分钟】
师:老师在学具袋里给大家准备了和∠1 大小一样的标准角。
(1)用∠1 做 “标准角”,量出:∠2、∠3 分别有几个标准角?
(2)观察测量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PPT 出示活动要求,学生自主探究;拍照收集学生作品,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生 1:∠2 里面刚好有 2 个标准角,但是∠3 里面有 3 个多标准角。
生 2:我们发现,∠2 刚好有两个标准角,但∠3 摆 4 个又多了,摆 3 个又小了。
9855
活动 4:交流讨论,统一计量标准
师:多出来部分不够一个 “标准角”,怎么办?
【预设】生 1:用更小的 “标准角” 来测。
生 2:如果还有多的,说明还需要更小小的标准角,直到标准小角刚好铺满为止。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分享,激发学生讨论,如果还有多余的部分是应该怎么办?让学生自发地寻找更小的标准角,达成 “选取的标准角越小,测量出的结果越精确” 这一共识。】
师:生活中,我们会测量各种大小的角。是不是标准角越小越好呢?“标准角” 定成多大合适呢?你可以用手中的活动角比一比。
(学生用活动角展示。)
师:不错,你们都大胆的提出了自己的标准角。你有你的标准,我也有我的标准,都不一样。怎么办?
生:可以把我们的标准统一一下,就用一个标准角就可以了。
师:对呀,标准不一样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多不方便。角的度量也需要有一个统一的计量标准或者说计量单位,现在国际上通角的计量单位是 1°。
【板书:精确、方便】
活动 5:感知想象,1 度到底多大
师:你能不能猜一猜,1 度有多大呢?
(学生猜,用活动角比一比。)
师:把圆平均分成 360 份,其中 1 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就是 “1 度”,记作:1°。因此 1 度也就成为了最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
师:你能在这幅图上找到 1° 吗?
(学生在两幅图中找 1°,交流感受。)
师:对呀,小小的 1° 真不好观察。但数 10 个 1° 拼起来,就有感觉了。记作:10°。
师:你还能在图上找到其他的度数的角吗?画一画、标一标。
9857
(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汇报。板书学生找的 1 周角、1 平角、1 直角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猜 1° 的角有多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活动 6:深入理解,估计角的度数 【5 分钟】
师:我也找了一些度数的角,你能快速判断出是多少度吗?
教师出示角,30°、60°、45°(45 度的显示后面没有圆的图。请学生说度数。)
师:估一估,下面两个角大约是多少度?
9858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图估计角度并说明理由,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空间观念。】
<跳转至下一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