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林芝
林芝

本帖最后由 林芝 于 2019-3-29 15:26 编辑


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基地提问: 请您阐述一下在新授中是如何突破难点,由二维到三维来建立学生空间观念的?

高彦玫: 对方辩友提出一个关于教学难点的问题,那么对方辩友是否也认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该厚积而薄发呢?难点不仅仅是在突破难点的环节进行突破,而是应该分散在难点到来的每一个环节。接下来谈谈为了学生的薄发我们是如何厚积的?

8593

首先在第一个问题串中,我们重视了观察方法的指导。学生在观察一个正方体的正面视图时,教师发现部分学生的观察方法是错误的,于是教师请一个观察方法正确的孩子给大家进行了观察演示,全班学生按照正确的观察方法又进行了二次观察。学生再观察由三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正面视图时,出现了困难,教师巧妙地采用手机模仿人的眼睛进行了拍摄,再一次加深了对正面视图的印象,对于学生观察时出现的近大远小的现象,教师通过操作验证,拿起两个正方体,把它的两个正面进行了重合比较,让孩子们认识到在数学中这两个面画出来应该是一样的。

通过第一个问题串的各个环节,扫清了观察的障碍和学生心中的困惑,帮助学生在观察物体时在头脑中留下了正确的平面视图的印象,为接下来难点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林芝: 接下来我来谈一谈我们是如何突破难点的。问题串二,是一个极好的发展学生空间想象的素材,同时也是本课的难点。刚才高老师谈到的在正确观察方法下,已经为学生建立了正确的正面视图,那么接来下,我们将利用学生头脑中的这个正面视图去想象搭成它的实际物体,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8594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这样的:在第二个环节,观察这个平面图形再想一想。这个环节教材并没有明确要求学生搭,但教材是给老师留有一定的弹性的,我们把它处理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不仅想一想,还要搭一搭。我们一开始用的三块小正方体,最后逐次增加到了八块。这样的学习活动,为教学中搭出不同的立体图形提供了很多可能,那么搭出的立体图形越多,学生的认识就会越饱满,想象才得以放飞。最后学生说出 “如果继续搭下去,最多会用到无数块正方体”。通过学生这样的表现,我们知道,学生的空间想象已经得到了发展。正是因为我们将难点分散了,有弹性的使用了教材,难点得以突破,空间想象才得以发展。

8595

孙海英: 我有两点要进行补充,细节决定成败。第一个细节,我们三稿的活动要求较二稿相比,有一词之差 “轮流”,是因为在正面观察后的孩子没有及时让出位置,而旁边的学生只能从侧面进行观察,这将影响的活动的效果,影响到空间观念的落地。所以我们将三稿活动要求调整:“为学生轮流到正面去观察”。第二个细节:在第四个问题串儿中,学生将画在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进行展示汇报,这体现了三维到二维的转换。接着,我们要求学生把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这些平面图形,在这个立体图形上指认出来。一个学生汇报,另一个学生指认,这又体现了二维到三维的转换。这样做的目的是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建立联系。刚才对方辩友谈到教材设计了二维到三维的转换问题,我方觉得应该根据编排意图灵活使用教材。我们认为发展空间观念不仅仅只有二维到三维的转换,同时也有从三维到二维之间的转换,这一方面同样重要。正是以上的一些细节保证了活动的有效性,难点得以突破,才能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发展。

范雅莉: 基于前面老师的发言,我想谈谈这节课给我们最大的体会:我和我们团队的老师都认同 “大体验 小认识” 的课堂教学观。我们在本节课的录像中进行统计,孩子们的活动占整节课近 2/3 的时间。给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经历充分、完整的体验,这样认识自然就饱满了、深刻了。

8596

我们的证据是:1、第四个环节(画出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全班没有画错的,都做对了。也就是说,前面的环节扎实了,体验到位了,后面的重点内容也就水到渠成了。2、在最后一个练习环节中,我们为什么要设计成搭一搭、玩一玩?我们认为,这样有数学味的活动只有在我们的数学课上才能提供。在这里,我们不仅要结果,更重要的是我们想让孩子们再次去经历充分、完整的操作体验、观察体验的过程。空间观念不仅是老师的教,更多的是让学生在做中感悟的,是悄然发生的。我们不是只为学习成绩而教,我们更是为学生的发展而教。前面有了厚重的体验,认识就自然跟上了,正所谓厚积而薄发!

8597

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基地追问:您在教学问题串一时,让学生不许移动正方体,您是基于怎样的考虑这样设计的?


林芝: 作为执教教师,我来谈谈我的看法。我在进行第一次试讲的时候,在第一个问题串中,我是允许学生可以移动、旋转这个立体图形进行观察的,但没有想到的是,到了第三个问题串时,学生出现了错误,他们认为淘气、笑笑和小鸟它们看到的都是正面。出现这样的错误之后,我们进行了反思,正面、侧面和上面这些方位词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如果把立体图形发生旋转,那么原来的正面就成了侧面,原来的侧面就成了正面,这就是学生把所有的面都认成正面的错误原因,而且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因此我们在二稿和三稿的教学时,就要求学生不移动这个立体图形,观察者可以发生位置的变化,去进行观察。

范雅莉: 我来做个补充,我们在设计这节课时查阅了相关理论:Lohman 在 1988 年将空间能力划分为三个子能力:空间定向、空间关系、空间视觉化。所谓空间定向是指:观察者站在不同的位置来观察同一个物体(也就是环境不变,观察者的观察位置发生变化),从而获得的一种空间能力。空间关系正好相反,是指观察者的观察位置不动,而观察物体发生变化。这是两个不同的空间能力的子能力。

从教材编排意图来看,都是物体不变,而观察者的观察位置发生变化。例如:1、第一问题串:从它的正面观察,一定是正方体的正面,所以正方体是不能动的。2、第三问题串:小鸟、淘气、笑笑在图中的位置。我们不难发现,被观察的物体是不变的,三个方向的观察位置是发生变化的。因此,我们认为从教材编排意图来看,本节课是要发展学生的空间定向能力。不知对方辩友在设计这节课时是否考虑过,如果允许学生手中的物体进行移动或旋转,其实是发展空间关系的能力,虽然也很重要,但与本课教材编排意图是有出入的。如果这样处理,学生就很可能会出现林老师课堂中出现的问题。空间观念的发展离不开载体,这节课最适合发展什么是需要思考的,这样才能做实、做细、让空间观念落地。我们两个团队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我们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可以继续去尝试!

图片: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84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84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16:49 · PVG 00:49 · LAX 09:49 · JFK 12:49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