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伏凯 于 2019-3-28 16:29 编辑
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
第十三届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活动
—— 网络答辩
8540
老师们好:
我们来自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执教的内容是《三角形分类》。这是对方辩友提出的问题。
85428541
问题中提到两个核心词, 空间思维和空间观念 ,有研究表明,学者们大都把空间观念作为空间思维的代名词。因此我们在这里也不再区分。将上述两个问题合并为:如何借助 语言表达 、 实物直观 、 操作体验 确定分类标准,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分类标准的确定是本节课的的难点。空间观念的培养也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目标。分类的过程能够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反之,空间观念的发展也有助于学生深入体会分类的合理性。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一个集观察、操作、想象、表达纵横交错的过程。不论是空间观念的培养,还是分类的过程,都离不开实物直观、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下面我们就从以下三方面予以具体阐述。
一、提供实物直观,唤醒空间知觉
直观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手段。
学生第一次认识三角形是在一年级,距离现在时间较长。因此有必要再次经历从实物到图形的抽象过程。上课伊始,教师先给学生提供实物图片,借助图片学生很自然地想象出不同的三角形,有效唤醒了已有的知识经验。
我们知道,分类本身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归纳就要有足够的表象积累。学生怎样能快速得到不同的三角形并且便于操作呢?为此,我们给学生提供了长短不同的扣条,让学生课前尝试围出不同的三角形。据统计,一组扣条 72 根,能围出 49 个不同的三角形,有效丰富了三角形的感性经验。同时,在围的过程中,学生也能深刻体会到,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三个角、三条边和三个顶点。
二、借助操作体验,建立空间表象
1. 操作与想象相结合,寻找分类线索
确定标准也就是按什么分是三角形分类的难点。影响三角形分类的因素有哪些呢?为此,教师先引导学生想象,除了我们屏幕上看到的三角形外,三角形还有可能长什么样?在练习本上画一画,借助 pad 拖一拖,在想象、拖拉的转换中学生得到了不同的三角形,也体会到了影响三角形形状的关键因素:边和角。因此,边和角是三角形分类的重要线索。
2. 操作与观察相结合,经历分类过程
学生明确了分类线索:即按角分,按边分以后,教师给学生提出了具体的学习任务,先观察三角形角或边的特征,然后确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孩子们把一个个的三角形拿在手里,摆弄观察,(孩子操作图片)比较角和边的异同。进而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一些三角形放在一起,得到不同类别。
3. 操作与推理相结合,理解分类本质
史宁中校长曾提到,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合理的类绝对不是自然而然的,需要一个由混沌到清晰的过程。对三角形的分类也是如此。学生把有直角的放在一起、有钝角的放在一起,都是锐角的放在一起。这样分类是否合理呢?接下来就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看看每类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什么角。通过观察发现,不论是哪类三角形,都有两个锐角。因此要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关键就要看第三个角。(图片)第三个角就是不同类别三角形的异相。(三类一起图片)通过这样的辨析让学生体会:通过共相能得到类,通过异相能划分类。
此外,学生分的是自己围的三角形,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能归入这三类呢?学生再次操作 pad,拖拽出不同的三角形,看一看是否存在反例,从而确认分类结果。这样学生就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过程,有效建立了各类三角形的表象。
三、依托语言表达,发展空间思维
语言表达贯穿本节课教学始终。用语言描述影响三角形变化的因素,描述分类的过程和结果,说明三角形的 “共相” 与 “异相” 等。(屏幕打出学生说的关键的话:如 “分水岭”)通过 “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在言语与表象、言语与想象、言语与推理的转化反馈中不断丰富学生的空间知觉,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当然,空间观念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浸润、积累与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力求让学生经历一个类的形成过程,在类的形成过程中建立各类三角形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