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277956259
277956259

从具体到抽象,以经验促理解

—— 从《古人计数》说开去

北师版原实验教材一年级《11——20 各数的认识》现在更名为《古人计数》,课题的改变理由何在?笔者妄自揣测编者的意图,变更课题的理由可能有三:1、古人计数就是故事情境,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渗透数学文化,让孩子了解人类计数的发展历史;3、古人依靠摆石头的方法记录猎物的数量,这种一一对应的方法就是古人计数的经验。

经验与理解,这是淘师湾第三次小数教学研讨的主题。传统的告知式教学,让知识缺乏生成性,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从以学生为主体的这种教育理念的角度出发,现代教学论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教学中以学生的经验为起点,设计各种教学活动,促进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数学学习的水平。

由基于经验的数学向基于理解的数学转化,要关注什么呢?现以《古人计数》一课为例,做简要的分析。个人认为,最少要关注三点:1、尊重学生的经验;2、落实学生的操作;3、关注学生的思维,关注知识逐步抽象的过程。

从《古人计数》一课来看,要关注知识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变过程,及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比如 “十” 这个计数单位是如何产生的?在计数器上如何表示?在具体的数位中它表示什么意义?这一课抽象思想体现在三处:1、从一捆小棒抽象出 “十” 这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得出 10 个一是 1 个十;2、从 1 个十转变成计数器十位上的一个珠子,由抽象退回具体的表象;3、从计数器十位上的一个珠子转变成两位数中十位上的阿拉伯数字,从具象再一次抽象出符号。很明显,十几的认识这几次具体和抽象之间的转换,正体现了学生从经验至理解的转变过程。比如,在数羊的只数时,学生借助小棒来帮忙,用小棒代替羊,会数小棒,不管是 1 个 1 个数,还是 2 个 2 个数,或者 5 个 5 个数,乃至 10 个 10 个数,这都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在生活中学生见过 1 袋卫生纸 10 卷,1 盒鸡蛋 10 个,1 捆铅笔 10 枝等等。而诸多的数法中,10 个 10 个数最为方便,所以计数单位十呼之欲出,水到渠成,学生感觉到当数量比较多时,不能 1 个 1 个数太慢,转而 10 个 10 个数,这是生活中计数的需要。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计数单位 “十” 就这样大大方方的登上数学的舞台。这一次抽象很轻松,而在计数器上如何表示呢,则是本课的重难点。

1 个十在计数器上如何表示?从一捆小棒变成 1 个十是抽象,从 1 个十变成十位上 1 个珠子是返回具象;而从一捆小棒变成十位上 1 个珠子则既有抽象,又有具象。从小棒变成珠子,犹如从羊变成石头,这是具象的转化;而从 1 捆(十)变成 1 个珠子则是抽象。这些话仿佛绕口念大人说起来都要理清顺序,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真得很难。我记得魏书生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什么是禅宗?学生不可能几分钟或者在一堂课理解,不如不讲,让学生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去感悟。同理,对小学 1 年级的孩子实在说不明白,不如不解释,就动手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吧。这时候,从关注学生的经验,转移到关注学生的操作。我们先在个位 1 个 1 个拨,当个位满 10 就全部退去,在十位用 1 个珠子表示。这是大家约定俗成的东西,不必质疑。那么学生有疑问怎么办呢?从计数器回到小棒,比如老师拨 18 ,学生再用小棒摆一摆,反证 18 的组成。从而理解十位上的 1 表示 1 个十,个位上的 8 表示 8 个 1. 在拨与摆之间往返,让孩子借助小棒的实物图,形成十这个新计数单位的表象,理解十位上数字的意义。

要让学生理解概念,要关注的第三点就是学生的思维。在邓老师的课上,有这样 1 个生成。老师在计数器中拨出 18,让孩子摆小棒理解 18 的组成。结果有个男生先把一捆摆在右边,然后在左边摆 8 个单根。在展示操作的过程中,一位女生提出质疑,老师他摆得和计数器上正好相反。孩子的语言暴露了学生思维的困惑。男生摆得不对吗?我想 18 根小棒一目了然,肯定对。那么向女生如何解释呢?这是由于计数器的数位决定的。我们可以随意摆,但是计数器上不能随意拨。因为计数器不同数位的珠子有它特定的意义。如果老师把数一数与摆一摆、拨一拨这三个操作环节结合起来分析一下,就会消去女生心中的困惑,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不同数位上计数单位的含义。这种理解以学生的操作经验为基础,正好证明基于理解的数学是基于经验数学发展的必然,是经验转化之后数学学习的更高层次。

这节课邓老师引导孩子看图片,数铅笔,数小棒,捆小棒,拨计数器。这些形式丰富的操作活动,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完成了从实物表征到图示表征和符号表征的转换。这一次次表征形式的转换,正是思维从具体到抽象的逐层递进,也是数学从已有经验向理解转化的过程呈现。因为体验充分,才会经验充足,所以理解深刻。在经验与理解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完成知识的抽象,达到理解的学习水平。


湖北省潜江市周矶逸夫小学 万正茜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07:06 · PVG 15:06 · LAX 00:06 · JFK 03:06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