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选题思考】
本课是培养学生量感的种子课。厘米是度量长度的基本单位,量的认识过程是相似的,认识量的学习方法可复制迁移,为以后研究更多的量做基石。基于此,我们对本节课的教材、学情、教学目标、重难点有如下思考:
(一)读懂教材
1. 横向对比,把握知识本质
《认识厘米》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第一学段 “图形与几何” 领域中的一个内容,是在学生能够对物体长度进行定性描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三套教材对厘米相关教学的具体安排(表 1):
从教学内容设置来看,在《认识厘米》这一课中,不同版本在内容上各有侧重,人教版教材提供了多种素材,帮助学生认识厘米的实际意义,让量感的发展有基石。苏教版教材则着重介绍了测量工具,借助直尺认识厘米并感受单位长度的叠加。北师大版教材开门见山更凸显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关注测量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辨析质疑能力;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的思维生长自然、可视化。我们结合北师版教材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意图,借助素材丰富学生对厘米的感知;借助测量工具 —— 直尺,感受长度单位的累加,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从而发展量感。
2. 纵向勾联,形成知识结构
(1)整个小学阶段 “量与计量” 的知识结构梳理
北师大版教材的整个小学阶段,关于 “量” 的相关知识交叉分布在图形与几何版块的 “几何量” 与数与代数版块的 “常见的量”(如图 1)。几何量中,我们从度量对象、度量单位、度量工具及方法三个维度进行了梳理。其中,度量对象的感知尊重了从一维到二维再到三维的儿童认知规律;度量单位的认识则突出统一单位的必要性,注重测量过程中单位的选择和同一度量方法下度量单位的换算;度量工具和方法的选择,则是让学生亲历由直接度量到间接度量的过程。常见的量,均是从学生熟悉的量入手形成基本经验,再类比迁移学习陌生或更加抽象的量。在 “比、做、说、想、估” 等一系列活动中,让学生经历 “操作、观察、推理、想象” 的过程,逐步发展量感。
图 1 整个小学阶段 “量与计量” 的知识结构梳理
(2)单元内容前后联系及结构梳理(图 2)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 “比长短”, 并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的基础上,认识长度单位 “厘米” 和 “米”,理解 “厘米” 和 “米” 的实际意义。《课桌有多长》一课位于本单元的第二课时,是学生正式从度量的角度去观察,用统一的标准去描述物体长度的起始课。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有了深刻的了解,在进行物体计量的时候,会不自觉的拿这个标准去比对,从而发展量感。
基于上述分析,为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对厘米的认知,发展量感,对于本课的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
①丰富素材,建立厘米与生活的联系。带领学生在充分的操作感知中体会厘米的实际含义;
②基于测量较长物体的需求创造工具,建立测量工具与单位长度的联系,为后续学生利用直尺测量打好基础。
(二)读懂学生
为了解学生对于学习长度单位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确定学习的预期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设计。我对二年级 10 班 43 名同学进行了前测(图 3),以下是前测数据。
1. 长度单位、测量工具及 1 厘米实物了解情况(表 2)。
2. 估测及测量经验基础(表 3)。
综合上述数据分析,测量对学生来说不算陌生,大都知道测量所用的工具,但是对长度单位认识基础薄弱,其原因可能是对 “长度单位” 一词不理解,也可能确实不知道长度单位有哪些。绝大多数同学 对于厘米的实际意义并不了解,已有生活经验并不丰富。对于较小物体长度的估测有一定的经验,但缺乏对单位长度的进一步感知,不能较准确地估测。在测量时能选用正确工具,具备一定的测量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借助丰富的素材和多层次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厘米实际意义的理解。
(三)拟定目标
1. 教学目标
(1)再次体验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创造度量工具的必要性。
(2)通过 “比、做、说、想、估” 的活动体验,建立对厘米的认识,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通过对多种物体长度的估计和测量活动,学会测量的方法,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培养测量意识,积累测量经验,提升测量能力。
(4)以度量长度的方法为纽带,解决生活中以厘米为单位的测量问题,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结构化的意识与能力,发展量感。
2. 教学重点及突出措施
教学重点: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厘米。
突出重点的措施:
(1)以 PBL 项目式学习,借助微视频展现实际生活情境,引发认知冲突,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创造尺子的过程,突出认识单位长度 1 厘米的重要性。
3. 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教学难点: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能利用直尺对物体长度进行测量。
突破难点的策略:
(1)建立模型:建立单位长度的模型,并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加深对厘米的认识;
(2)实践操作:调动身体多种感官,在多层次活动中估测、修正、比较,直观感受厘米的实际意义;
(3)直观想象:借助空间想象,进一步加深对厘米的认识。
4. 教学评价
基于上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设计了 “学评单”(图 4), 在课末从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图 4 教学评价单
(四)教学准备
1. 教学具准备
(1) 教具准备:课件、米尺、软尺,预备测量素材(U 盘、田字格、图钉)。
(2)学具准备:学评单、直尺、软尺、学具袋一个(内含:1 厘米长的小棒、5 厘米长的吸管、剪刀、小棒)
2. 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