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ljhxx123
ljhxx123

一稿反思

经过老师们的集体讨论和自我反思,我认为这才是难点:周长是什么?它是对一维的线段的度量,如果直接量一条线段的长度,对三年级学生而言并不难,但是当这条线段首尾相接变成一个 “面” 的时候,同样是测量一维的线段,测量周长怎么就会出问题呢?因为这时候学生眼里就全是面了,里边的面比边上的线更抢眼,这就弱化了孩子对边上线的感知,对于它的长度的感知就更差了,这才是度量 “周长” 最难的地方。 而一稿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未关注 “周长” 本质,理解不够深入

本节课贯穿首位的一句话就是 “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但是仅仅记住这句话,学生就真正的了解周长了,认识周长了?要想学生能够理解透彻,就应该在教学中将抽象的 “周长” 变得具体,把它单独罗列出来展现给孩子们看,让他们亲眼看到这个叫 “周长” 的东西是什么?从哪里出来的?所以我觉得应该我在教学中具体的操作一下,将一维的线从二维的面上剥离出来的过程,示范给孩子们看,明确的感受 “一周” 在哪里,然后进行度量,得到周长。但是我认为仅仅将周长从 “面” 上剥离下来认识它还不够,要再把它放进 “面” 里面,看学生是否能精准的找到周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周长” 和 “面积” 是最容易混淆的,就跟上面所说的一样,当一维的线和二维的面合在一起时,一定是面更有吸引力,所以虽然这节课里我设计了小蚂蚁问题,但是我是分别放在两个不同的图形之中,学生可以准确的找到 “一周,” 对学生来说没有什么难度,但是如果将两个封闭图形合在一起,在有其它线的干扰下,让学生在去辨析一周在哪里,才能真正的区分面积与周长。

二、对学生 “量感” 培养不够

在一稿的设计中,我通过描一描、量一量初步的让学生了解了图形的一周,计算了一周的长度,但是 “认识周长” 不等于 “周长的度量”,而是要在度量周长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 在这节课里即是对周长大小的感知,简称 “量感”。一节数学课,不仅仅只是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将数学知识转变成学生的数学素养,所以我应该在二稿中加入一些 “想一想”、“估一估”、“比一比” 等等环节,让学生通过大脑想象、用手比划等等活动来感知图形的周长大约有多长,与此同时,还能建立一些单位长度在学生脑海中的表象,有助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学习方式单一,未立足学情

对于一节操作性极强的课程来说,合作探究应该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一稿的整个活动过程都是以独立操作为主,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能不能独立完成。其实这节课,当边线是曲线时,学生在测量时还是有困难的,用绳子不太好操作,所以应该在同桌互助的形式下,去完成这项任务。然后在展示分享环节,还可以加入 “辩析” 环节,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调动学生的思考与探索的积极性。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1ms · UTC 18:47 · PVG 02:47 · LAX 11:47 · JFK 14:47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