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周媛媛
周媛媛

《什么是周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初稿

辽源市多寿路小学 周媛媛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起始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周长概念是本课和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本节课教材重视借助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从任意(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看、描、量、数等系列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同时也避免了学生产生只有规则图形才能求周长的定势,以往的教学,我们会把关注点放在图形周长的计算上,而对周长的概念仅一带而过,这样会给学生后面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带来困难和障碍,部分学生也会因缺乏对周长概念的深刻理解而在后续学习中常常把周长和面积的概念混淆。学生从周长的意义的角度探索出如何得到平面图形周长的一般方法,体现了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很好地基础。

【学情分析】

从知识水平上看,三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了解了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同时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知道了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从能力水平上看,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直观思维到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会独立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积累了一定测量操作活动的经验,只是这些能力还不够完善与成熟。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来看,三年级学生乐于参与数学活动,具有强烈探究欲望,好胜心强。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知道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获得测量周长的活动经验。

过程与方法:通过看、描、找、摸、估、量、数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感知周长的概念,理解周长是通过 “度量” 得到的,发展学生的 “量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练习,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培养学生的 “量感” 意识。

难点:在理解周长概念的基础上,能选出合适的方法度量出物体或图形的周长。

【学具准备】

课件、细线、直尺、卷尺、树叶的图片、彩笔等。

【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节课我努力放手,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 “活动教学法”、“直观教学法” 和 “课堂讨论法” 等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开展现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 “活动” 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让学生亲历 “做数学” 的过程。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在生动、有趣的具体情境中呈现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充分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怎样测量或数出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跟大家聊一个话题,板书(周长),你听说过这个词吗?你在哪听过的?

预设:我知道长方形有周长,周长就是图形一周的长度……

师;关于周长,有的同学了解一点,有的同学全然不知,不过没有关系。到底什么是周长呢?他跟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什么是周长。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好胜心强,对于他们而言,“周长” 是个特别陌生的词语,这样能够激发他们对学习的渴望,积极参与到课程中来。】

二、情境引入,感知 “边线”

1. 秋天来了,今天老师在上班的路上捡到了两片树叶,漂亮吗?我的这两片树叶吸引来了两只小蚂蚁,他们要在我这里进行一场运动比赛呢。规则:小蚂蚁沿着树叶爬一周,谁先爬完一圈谁获胜。认真观察,你发现什么了?

预设:第二只小蚂蚁犯规了,他没有沿着树叶的边线爬,它爬的不是树叶的一周。

追问:那什么样才是树叶的一周呢?你能给大家用手指 “摸一摸” 吗?

2. 哦,原来这就是树叶的边线啊!淘气看明白了,他还拿出了笔描一描。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观看微课 3.0 (2 分 14 秒 - 2 分 25 秒),他描的对吗?淘气听了你们的建议,进行了改正,我们再来看一下。(观看微课 2 分 28 秒 —2 分 45 秒)

3. 学生动手描边线,师巡视。

4. 摸一摸数学书的边线,画数学书的边线,(用格尺)。

5. 小结:边线就是从一个点(起点)出发,再回到这个点。边线有的是直的,有的是弯的,只要是沿着物体的边缘描出正好一圈就可以了。

6. 找一找身边的物品,摸一摸它的边线。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果问题的过程,学生在观察,对比,思考等过程中,充实感知并明确 “边线”,为后面学习 “周长” 概念打好基础。】

三、新知探究,认识 “周长”

1. 师:树叶的边线,数学书的边线,课桌的边线等都是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一周,而这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 “周长”。比如说: 课件出示:(1)蚂蚁图片:我爬过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数学书封面图片: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2. 学生拿着手中的树叶图片、数学书和同桌摸一摸,说一说。

3. 桌面的周长的什么?黑板的周长是什么?还有什么有周长?

4. 出示图片: 说一说,这些图形的 “周长” 是什么? 师:为什么 4 号没有呢?

预设 1:因为它没有连起来

预设 2: 因为它没有办法从一点跑一圈又回到这一点。

预设 3:其他 4 个图形,它们好像外面进不去,都是关着门的,都是封闭起来的。 总结: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只有封闭图形才会有一周的长度,才可以有周长。通过学习我们也发现,不论是规则图形还是不规则图形,只要是封闭的就有周长。

【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量感,我利用身边的物体和学过的图形,运用多种感官,让学生知道什么是 “周”、什么是 “长”,全方位地体验 “周长” 的含义,建立了 “周长” 的数学模型。“体验” 是理解的基础,是体会 “量感” 的重要途径。】

四、实践操作、测量 “周长”

小组合作完成:分别测量树叶,数学书,三角形的周长,

填写学习记录单:

出示小组合作探究提示:

①估一估:大约有多少厘米

②思考:有哪些测量方法?你们准备选择那些测量工具?

③明确分工,看谁的方法多。

学生在小组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学生汇报

小结:测量规则物体或图形的周长时,可以用直尺测量法;测量不规则物体或图形时,可以用绳测法,再 “化曲为直”。在测量时,因为测量工具不同,测量方法不同,测量结果可能会出现误差。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动手操作、自主探密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测量周长,发现不同的测量方法,同时渗透 “化曲为直” 的数学思想。了解测量工具不同,测量方法不同,测量结果就会出现误差。量感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有亲身经历,亲自感受才能感知量感。】

五、闯关练习,深化 “周长”

1. 基础练习:蜗牛沿着图形的边线走一周,请将它们走的路线画出来。 方法指导:从起点开始,沿着边线画一周,再回到起点。

2. 提升练习:出示图片,下面的图形有周长吗?请你描出它的边线。 如果一个小格是 1cm,这几个图形的周长分写是多少? 汇报图一图二周长的长度。 观看微课 3.0(9 分 52-11 分 04) 师小结:要想准确得到图形的周长,先要描出它的边线,再数出一周有多少格,一定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3. 拓展练习:甲乙两部分的周长一样吗? 方法指导:相找到公共边,再比较不同边。

【设计意图:通过闯关练习活动,让学生再次感知周长的概念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知周长的含义,习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了学生的 “量感”。】

六、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1.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 知道了什么是周长,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呢? 生活中,还有很多时候需要运用到周长,请同学们找一找,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

3.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画一画、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等数学活动,知道了什么是周长,你们都能紧跟老师脚步,完成学习任务,给你们点赞。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像今天一样,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这样你们就可以脚踏数学沃土,手摘数学星辰!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中去,而量感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学生在生活中留心观察与感悟,在生活中积累经验,发展 “量感”。】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78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78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9ms · UTC 07:44 · PVG 15:44 · LAX 00:44 · JFK 03:44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