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chenjiyan
chenjiyan

活动主题解读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 “量感” 的学习方式探索。旨在通过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索,促进学生 “量感” 的发展,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 (一)量感的内涵 在小学阶段,量感主要指对长度、面积、体积、时间、质量、货币等的感性认识。 即是对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粗细、方圆、厚薄、轻重、快慢的描述。量感的培养是一个较长期的、反复体验、不断矫正的过程。 (二)量感的主要特征 量感是一种感性认识,而感性认识是感觉器官对事物片面的、现象的和外部联系的认识。 学生在起始阶段对量的感性认识可能是片面的、不稳定的,需要通过反复体验积累具身经验。 (二)量感的价值 1. 有助于学生提高和完善数学核心素养 美国心理学家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在《新科学》杂志上说过:“当所学的东西都忘掉之后,剩下的就是教育” 。爱因斯坦也曾引用过这句话:“所谓教育,就是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 2. 有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当学生建立了单位量感和叠加量感后,他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就不会盲目思考,而会根据头脑中已有的单位量感和叠加量感选择恰当的估测策略,然后经过不断调整得到正确的答案。 3. 有助于学生提高估测能力 常见的有效估测策略大致三种: 单位迭代、参照点、在估计前把估计物进行心理转换, 但无论哪种估测策略,其最根本的依据还是学生的量感,学生只有建立了相关的量感,才能运用恰当的策略进行估测,从而提高估测能力。 (三)培养学生量感的基本策略: 1. 重视对量的深度体验,形成具身经验 (建立表象 —— 模糊感受 —— 鲜明表象) 2. 重视对单位量的感知,形成单位量感 数学学习中存在许多数量。学生在学习时最先接触的就是单位量,如 1 厘米、1 分米、1 米、1 克、1 千克等。不论是教材中还是教师教学中都会安排大量的时间,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称一称等活动去感知,进而形成鲜明的表象,建立单位量的概念,形成量感。 2. 重视对单位量的感知,形成单位量感 3. 加强对叠加量的感悟,建立不同量感。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纯粹对单位量的估测是比较少的,多数是对叠加数量的估测,如买苹果有多重,五层楼有多高,从家到学校有多远…… 为了让估测更准确,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单位量感,还要不断叠加数量,让学生逐步建立不同的量感。 4. 开展丰富的估测活动,精准完善量感 估测是否准确取决于量感,而量感又可以通过估测活动得到巩固与完善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84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84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02:37 · PVG 10:37 · LAX 19:37 · JFK 22:37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