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群

马立群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9401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9-21 11:25:07 +08:00
9 G 99 S 40 B
马立群 的最新回复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 “量感”, 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那么,“量感” 的内涵是什么?怎样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 “量感”?值得我们一线老师认真学习、思考、研究。

“量感” 归根到底是一种 “感受”,它是对物体的大小,重量,规模,快慢等的感受,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图形直观与具体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量的概念、体会量的大小,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估测能力,增进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落实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所以我们更舍得花费时间,放慢脚步,多感官参与,多角度构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量感。

“量与计量” 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着眼于学生 “量感” 培养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积累活动经验。本节课通过多种实践活动认知方式,依托数学研究,助推学生 “量感” 生长,促进学生 “量感” 核心素养的生成。

本节课,王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通过观察比较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标线和初步的感性认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亲自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实践方法,较好地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发展了学生的量感,值得学习。

王老师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小组讨论、比较、总结,从而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学生自己在实际操作、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得出测量课本封面周长的不同方法,自己学会优化方法。孩子们在做中学,在学中悟,学的积极,学的主动。

王老师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拓展,本节课设计的两个展练习题,可以深化学生对周长的理解。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孩子,初步认识周长,对于周长认识还不够深刻,这种直觉错误会不会干扰学生对周长的认知?可否放到课外,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研究?

王老师重视孩子们的活动体验,通过 “摸一摸”、“画一画”、“量一量”、“数一数” 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活动经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感悟周长的意义。本节课完全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关系,建立了平等、和谐、友好、快乐的师生关系。学生积极投入,思维活跃。

王老师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方式,让学生发现、质疑、探究、验证、运用、结论,孩子们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经历、学习、解惑、收获。

王老师重视学生对测量的体验。学生在 “描一描”、“摸一摸” “画一画” 等活动中,直观感知什么是周长,从而真正理解周长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学生尝试度量树叶的周长,让孩子们体会 “化曲为直” 的数学思想。在教学环节中,让学生感悟度量单位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数感,形成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深化量感的持续发展。

对于量感的培养,更多的是要从学生实际操作、应用的过中去感悟、归纳、提炼,逐步的培养学生的量感。王老师的这节课,设计特点突出,让学生通过大量实践活动,从度量的角度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以及用定量的方法数图形的周长,描图形的周长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量感。看了本节课的设计真是收获多多,受益匪浅。

王老师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树叶和数学课本入手,通过摸、描树叶、课本等实物和简单图形的边线,帮助学生直观地体验和初步感知周长,再让学生动手量一量、数一数、说一说,在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中理解周长的意义,让孩子们体会到生活当中处处有数学。

王花老师在课一开始,采用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画形式,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直观感悟、体会 “边线”、“一周”,为孩子们认识、理解周长的含义打好基础,起到了 “课伊始,趣顿生” 的艺术效果。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4ms · UTC 21:58 · PVG 05:58 · LAX 14:58 · JFK 17:58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