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深处

竹林深处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4149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3-11 22:19:49 +08:00
9 G 99 S 55 B
竹林深处 的最新回复

从一稿到四稿,潘老师的教学设计不断优化。学生在体验中感知什么是面积,在探究中得出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敢于提出质疑并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学生在这节课中一定收获满满。

在数学上,视觉或触觉对于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粗细、方圆、厚薄、轻重、快慢、松紧等量态的感性认识称之为 “量感”。走进了潘老师的课堂,让我体会到量感培养的必要性。

量感的培养要让孩子们在体验活动中来感受,潘老师设计了一系列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什么是面积、面积有大有小,这样的课堂一定会让孩子们学有所获、印象深刻。

潘老师身上具有超强的亲和力,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能带动和感染孩子们。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组织者、合作者,让孩子们真正做到了乐于探究、善于学习。

刚刚学习了潘老师的小组合作记录单,有了记录单,孩子们在小组活动时方向更为明确,展示的时候思路也会更清晰,期待潘老师明天的试教。

从一维的长度到二维的面积,是空间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潘老师就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可操作的数学活动,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面积的表象,抽象出面积的概念,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摆一摆比一比中,能否大胆放手,让孩子们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来进行比较,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感受到面积的大小。

“量感” 指的是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主动地、自觉地理解和运用 “量” 的态度和意识。本课教学中要让孩子们多次亲身体验什么是面积,在实践中体验面积,在体验中获得对面积的独特感受,进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学习了潘老师的不断优化的前测题,给了我很多启发。第一题从描一描到画一画,避免陷入描周长的误区。第三题加入方格,学生便于观察,也更便于表达。这也让我意识到课堂上老师提问的指向性非常重要,指向明确往往事半功倍。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通过视觉上的直观判断感受到物体表面有大有小,但到上升到数学的认识,需要大量的体验,从而真正理解面积的意义。潘老师的课堂中将树叶先剥再贴,直观体验,建立面积的表象,紧接着又用书的封面、硬币来比较面积的大小,发展学生的量感。但让学生感知和比较的时候,是否可以对学生进行规范性的指导,如何用手摸一摸来感知面积,或者让学生在全班展示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让学生在多重体验下加深对面积的理解。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09:37 · PVG 17:37 · LAX 02:37 · JFK 05:37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