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  全部回复
回复总数  12

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在学生感知数学符号的意义时,教师如果能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付符号的意义,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参与情境活动中,了解数学符号产生的需要,体会由于使用符号,才能清楚、简便地表达这些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将数学符号有机融入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符号的实用性与优越性,使得符号语言逐渐成为学生表达数学的内在需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原有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轻松快乐地学习新知识。

课堂中,杨老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俗易懂让学生感受到课程要讲的知识,把复杂抽象的东西简洁具体化让同学们很快的理解!

杨老师这节课有关注到让学生体会未知量和已知量是可以处于同等地位参与运算

杨老师本节课一直注重让学生在具体问题中感受到符号语言的优势。

数学符号本身是高度抽象的因而不易理解,所以本节课杨老师注重借助天平模型帮助揭示等量关系的概念,另外因为符号意识是抽象思维的外显表征,是具象与抽象之间的桥梁,因此杨老师让学生尽可能的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尝试用数学符号进行表达,促使学生将 “等量关系” 这一概念变得更为具体,更直观。

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杨老师本节课注重符号意识的培养

在等量关系这一节课当中,关于什么是等量关系需要教师不断渗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逐步积累而形成认识。在这个过程当中,杨教师做为一个过程的引导者,不断的去敲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一次次地敲打过程中,积累感悟,直到学会应用。

在教学中,教师讲得少,学生说做的较多。我们知道,真正的数学学习不是简单地接受外部所授予的知识,而是主动建构。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杨老师本节课有意让学生把思考过程、结果说出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杨老师在本节课当中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提示和点拨,在教学中每一个探究环节开始时,都给学生提出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问题,使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动的更有方向,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

杨老师在本节课当中注重课前的导入,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再上新课之前,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本课中的跷跷板形象直观,使学生易于理解,进而建立等量关系的概念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7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7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9ms · UTC 20:01 · PVG 04:01 · LAX 13:01 · JFK 16:01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