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佳萍

吕佳萍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6174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4-03 09:16:23 +08:00
10 G 0 S 0 B
吕佳萍 的最新回复

潘老师在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面积时,不仅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画图的形式,尊重了学生思维差异性,体现了学生的多元表达。

潘老师的一些教学小细节体现她具备良好的教学习惯,例如在四人小组讨论前,先让学生想一想,带着思考再去交流。又如学生汇报展示时,老师不会代替学生发言,而是静静等待学生说完再进行总结。

潘老师借助思维导图呈现本课的思路与反思,比文字更简洁清晰,值得借鉴!

第四稿中如果学生出现了直接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教师没有忽视,而是巧妙地引入了数学史,颇有追根溯源的味道。

潘老师在前面逐步成熟、思路清晰的三稿之上继续静下心来思考,同课异构,找到了新的生长点。潘老师对待教学的严谨、热情值得我们学习!

在三稿的反思中,潘老师提到应该提前在工具袋里准备尺子,的确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在比较面积大小的时候第一反应是用尺子量,量什么呢?量的就是四条边的长度。这是学生的第一想法。在教学中先呈现这种做法,再呈现数方格的方法,会不会更适应学生的思维顺序呢?

面积的本质是一个数,是用数刻画 “一个区域的大小 “,具体来说就是” 一个区域的大小有多少个面积单位 “。在潘老师的教学中,学生使用了不同的测量工具,但是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实际上都是以一个方块的大小为单位。在这个地方,潘老师是不是可以有意地强调一下?

仔细品读了潘老师的教学反思,思考很深入,对每个环节的意图再次进行了提炼,教学结构更加清晰。磨课促使任课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更加深入,对教学环节的意图更加明确,潘老师的三次磨课也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路径做了很好的示范。

新课标修订中增加了 “量感” 这一核心词,潘老师的这节课正好为各位老师呈现了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量感,非常有价值!

这节课非常的生动,整个过程学生不停地动眼、动口、动脑、动手,动用全身各种感官去探究、发现面积的本质,可见潘老师设计之用心!

面积与周长对学生来说的确很难区分,容易混淆,在环节三比一比中,潘老师借淘气引出了周长,借机让学生区分周长与面积的不同,帮助学生理解周长是线的长度,面积是面的长度。

活动一猜一猜很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无形中也给学生渗透了面积是有大有小的。在看一看环节,通过比较左右两个图形面积更大,更是在学生脑海里深化了面积有大小的概念。

潘老师这节课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发现什么是面积。

最后一个环节,潘老师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起来,面积是抽象的概念,本节课学生对面积的认识不仅仅是停留在数方块的个数,更是拓展到了割草机在草地上走过的面的大小是草地的面积。

画一画环节深化了学生对面积本质的理解,面积的本质是度量的结果,和形状无关。当面积(方格个数)一定时,设计出来的图形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本课的核心环节是比一比,潘老师准备了充足多样的学具,给予学生选择的空间,尊重了学生思维的差异性。在实际的教学中,的确有的学生比较的是图形的周长,这里潘老师也预设到了,可见对学生的学情摸查十分到位。

潘老师设计的猜一猜、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说一说五个环节的活动,这些活动充分让学生经历了数学化的过程,将抽象的面积具象为小方块的个数,值得学习!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9ms · UTC 08:34 · PVG 16:34 · LAX 01:34 · JFK 04:34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