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ouyangtaxue  ›  全部回复
回复总数  4

李老师的这一稿让我有几点感受:1. 导入部分充分的尊重学生的认知,从实际生活出发,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课桌到底多长,一起量一量,而这里的结果不同的冲突从学生而来,这样学生对于统一标准的必要性也就体验更深,为后面的学习开了一个好头。2. 借助实际的物体巩固对于 1 厘米长度的认识,描述时是不是应该说大约是 1 厘米。3. 在认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是借助尺子,那么尺子上都有些什么还是非常有必要让学生来认一认,说一说。

从李老师的设计中能感受到老师非常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和感知。在课堂上,老师有时候会被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法带领着飞翔,而适时的回到主题,合适的引导,都要求老师对于每一句,每一个抛出去的话仔细斟酌。这样课堂才会更加紧凑和高效。

李老师,的第二个环节设计层层递进,非常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一看就是心中有孩子的好老师。看完第二个环节认识尺子这里,我又 2 点想法:1. 在学生交流尺子上都有什么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汇报,并且每一个点,讨论到什么程度就够了,这样学生在接受的过程中思路才会更清楚。2. 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 1 厘米?需要告知学生拿着尺子去量一量,也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物品,让学生充分的体验,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内咋的东西,同时也积累来这方面的经验。一点不成熟的想法,期待李老师的交流。

李老师,你好,关于第一个环节当中,问题很清晰,并环环紧扣。我觉得在设计课程的时候要有一定的预设,如当第三个问题问会选什么工具时?如果学生没有说出尺子,那么尺子怎么引出,或者怎么来过度到后面的问题。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03:27 · PVG 11:27 · LAX 20:27 · JFK 23:27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