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lixiaofen123  ›  全部回复
回复总数  21

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在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发展了量感。

这节课老师先通过出示缺角图形使学生知道了单位换算的必要性,然后学生通过摆一摆、算一算、画一画推导出 1 平方分米 = 100 平方厘米,最后利用知识和方法的迁移推导出 1 平方米 = 100 平方分米,课后拓展练习巩固了学生长度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单位间的进率。教学环节紧密,教学目标明确,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正在初步建立 “量感”,教师应加强对小学生数学 “量感” 的培养,并借助实际物体或者运用实践操作的方式使学生逐渐形成 “量感”,以此为他们学好数学知识做好充分的铺垫。

“量感” 是指学生通过感知觉对物体长短、大小、重量等方面的感受。有效培养学生的量感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单位换算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单调、枯燥的学习内容,设计自主探究动手操作活动,经历拼摆过程,体会 1 平方分米里有 100 个平方厘米,帮助学生体验 “量”,形成 “感”。

本节课学生探索并掌握了 1 平方分米 = 100 平方厘米,并推导出 1 平方米 = 100 平方厘米。学习目标明确,学生通过探索活动学会了面积单位之间换算的方法,进一步发展了空间观念。

学生在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了知识,发展了量感。

课后拓展练习设计很好,进一步复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以及时间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学生在课堂中经历了观察、猜想、验证、得出结论这一过程,学生探索积极性很高,学生真正掌握了本节课内容。

教学目标明确,教师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课堂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 1 平方分米 = 100 平方厘米,进而推导出 1 平方米 = 100 平方分米,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注重了学习过程的探索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课堂注重了学习过程的探索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探究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获得知识、方法的迁移以及推理的经验和体验。

本节课的设计学生经历操作、想象,让学生充分感知量的大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量感 ,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面积单位的换算,是在学习长度单位换算基础上进行的,是从一维到二维空间的提升,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单位换算的结果,更要让学生经历换算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明白了长度单位是 1 条线的故事,而面积单位是 2 条线的关系。

教师这节课精心设计了学生活动,培养学生探索能力,让学生体会到自主探究的乐趣与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经历探究活动感悟到了了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运用知识、方法的迁移让学生独立探究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发现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100,让学生体会到自主探究的乐趣与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积累面积单位的量感。

复习导入时,通过猜想:1 平方分米 = 10 平方厘米吗?进入到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学生用不同的学具、多种方法得出 1 平方分米 = 100 平方厘米,验证了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100,使学生获取新知识。

借助学具让学生充分在猜想、操作、探究、经历的过程中,感受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关系,获取新知识,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单位换算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单调枯燥的学习内容,设计自主探究动手操作活动,经历拼摆过程,体会 1 平方分米里有 100 个平方厘米,发展学生量感。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84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84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2ms · UTC 05:54 · PVG 13:54 · LAX 22:54 · JFK 01:54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