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cao97210  ›  全部回复
回复总数  30

无论用哪种工具,都是以一定的长度作为标准去度量教室的长,教室包含多少个这样的度量标准就是教室的长。把孩子动手操作的结果用抽象的数学符号、图示表示出来,即实现从三维到二维之间的空间转化,提升孩子的思维经验。

在揭示度量本质的这一难点问题上,教师通过课件演示的策略,将每一个工具的长度抽象为度量的标准,将测量活动抽象为就是要数一数某一长度中有多少个度量标准,揭示了度量的本质,实现了数学活动中操作经验向思维经验的提升和发展。

设计游戏活动,增加活动变式,深化思维发展在游戏活动环节中,我们注重根据低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及年龄特点,设计了搭一搭、比一比的游戏,不仅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孩子体会到相同长度单位累加得越多,量就越大;同时也感受到长度单位不同时,即使数量相同,但长度结果却是不同的,变式学习活动的增加,深化学生思维的发展。

测量活动本身来看,明确分工的意义在于让儿童有参与的意识和目的性,但是活动的开放性决定了过于细化的分工也会带来学习活动的机械性。所以我们在此次活动重点培养小组同学的合作意识,以参与性和目的性的提高作为学习活动设计的依据。

只有孩子自己亲身经历了他才会有深入的思考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学习就有了内驱力!经验的梳理以及方法的总结为学生在第二次测量过程中扫清了活动经验不足而带来的障碍。

测量后,教师提出:你是怎么测量的?在测量时有什么好的小妙招吗?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活动经验。这样有针对性的提问,就是让孩子学会反思,学会思考,发现问题,想出解决办法。如,测量工具的首尾相接,不要留空隙。做标记,沿着直线测量等。在分享交流时明确了测量方法,积累了活动经验。

儿童已有的测量经验是多样而且并不标准规范,这是他们的经验起点。好的教学活动就是要暴露这个经验。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展开教学,为此我们将第一个学习活动确定为初步尝试测量,意图在于展现学生的测量方法。

这一过程就是让孩子从平面产生 “线” 的过程,让教室的 “长” 具象化,让测量具有可操作性!突出地感受到了什么是距离的长度,深刻理解了 “长” 的概念,也提高了教学的实际效果!

第一,我们把教室的桌椅摆好,让学生有空间去发现感受长;第二,孩子们自己去指一指,感受教室的长,确认两点之间的距离;第三,为了让孩子更加直观地体会到 “长” 这个量,我们用红色的贴纸清晰地贴出来。

庞加莱曾经说过: “如果没有测量空间的工具,我们便不能构造空间。” 因此,几何学所研究的空间本身是人为设定的,设定的基础就是度量,度量的基础就是两点间距离,即线的长度。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注重让孩子直观感受长度这个量就是两点之间的距离。

学生在一年级曾经经历过简单的测量活动,比如比较两个文具盒谁长、谁短,比较身高等。为了更准确把握学生已有的经验水平,我们针对部分学生进行了简单的前测。具体问题包括: ①考查学生对数与量的理解程度;②考查学生的长度空间观念;③考查学生运用度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测量中选择合适的 “度量单位” 是关键,“度量单位” 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反映了人类测量活动的发生、发展历程,反映了测量的本质 ——— 包 含多少个度量单位。

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进行测量也是从人类的生产、生活实际需要中产生的,因 此,学习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实际的应用。在明确实际测量的对象后,选择恰当的度量单位、测量工具及方法关系到测量能否方便、可操作地进行,影响着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

我查阅了不同版本的教材,发现有些教材直接学习标准长度单位 (厘米、米) 。而北师版教材在引出标准长度单位之前,引导学生寻找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实际的测量活动 ——— 测量教室有多长?“长度” 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它的体会和认识应当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它的实际意义。

体会量的长度是由多个度量单位累加起来的,也就是说用与度量相同的较小的量,看看被度量的量有几个较小的量,这就是度量的本质,让学习在实践测量中真实的发生。

“量” 源于 “量”,“量” 是 “量” 的结果,要让学生很好地形成长度这一 “量” 的概念,需要让每个学生有操作,让每个学生有个体的独特感受及表达权,在开放的学习活动中初步经历和体验标记、比较、相等、单位复制、可加性这五个测量活动的基本性质。

《教室有多长》是北师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节起始课,新版课标首次提出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长度,体会统一单位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把长度单位的学习放到更大的背景当中,注重在生活情境中开展测量活动,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构建和理解测量知识,体验测量过程并积累活动经验,让学生体验知识产生的源头,学会像数学家一样思考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这是” 以生为本” 的核心所在。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薄弱的特点,本节课以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为主要学习方式学生动手操作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在本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里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每个人参与到活动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用不同工具测量了教室有多长,合作交流,分享了测量教室的经验学生在” 自己摆,自己标,自己数,自己说” 中感受长与短积累几何经验。

在执教这一节课我是这样处理的:供参考:在小组合作前我请一个小组示范怎么量教室的长,当这个小组工具数学书摆歪了,我停下来让学生思考,这样量科学吗?” 当数学书摆得有点倾斜我问学生,这样摆标准吗?当小组量到一半我问大家,摆了几次你还记得吗?” 我以问题串的形式促进学生思考,测量时我们要注意哪些?” 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告 诉我 “一要紧挨着,二要直着量,三要计数准确学生在小组示范和讨论中得出一人摆工具一人做标记一人数数,接着我让 10 个小组定好每个组员的任务和小组的测量工具。

“教室有多长” 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积累了直接比较长、短的活动经验,对长和短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作为正式学习长度单位之前的准备课,目的是通过用自选单位测量教室长度的活动,在量中体会到量,并能够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测量的结果,积累测量活动经验,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本班学生具备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了小组合作分工明确的良好习惯。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7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7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9ms · UTC 17:03 · PVG 01:03 · LAX 10:03 · JFK 13:03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