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

YM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6307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4-05 23:49:28 +08:00
10 G 0 S 0 B
YM 的最新回复

学生对比较方法进行优化选择,对面积的含义有更深入的感知。引导学生发现测量物体的面积要尽可能 “量尽”,这就需要媒介物之间减少空隙,甚至不能有空隙。学生逐渐形成 “用形状规则的物体去测量面积,减少空隙” 的认识,为形成单位的概念打下基础。

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方式,让学生结合具体材料体验、感受 “表面有大有小” 的含义

对本节课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运用评价卡引导学生结合整个活动过程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

将 4 个长度单位连起来,让学生继续观察,从而引出不同的长度单位测量相同的物体时,单位越小产生的测量数字越大,反之亦然,这为同一长度的不同单位换算做了很好的铺垫。

通过给长度单位排序,帮助学生梳理了已形成的知识结构,追问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又进一步梳理了学生已经建立的长度表象,加深了对四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形成了完整清晰的长度观念。

学生可以理解运用直尺和运用长度单位模型这两种方法进行测量其目的都是相同的。

回顾已学长度单位,并让学生沿着一条线以具体的长度单位为模型移动做记号,能够看到尺上的空间位置,以此培养空间观念。

通过将只用厘米测量和还选择了毫米进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让学生理解每个较小的单位或者更多的切割能让测量的精确更高

通过让学生注意到毫米在直尺上没有刻度这件事情,让学生的思维聚焦到度量的本质上来:关键要看度量的对象里包含了多少个度量单位。

学生通过数格子、画出 1 毫米的长度等活动加深了对 1 厘米 = 10 毫米的认识,同时对 1 毫米具体有多长有了初步的感受。通过寻找生活中 1 毫米的事物并谈感受,加强对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

当学生测量时发现铅笔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引起认知冲突让学生理解毫米出现的必要性

前面学习厘米时,学生们已经了解选择合适的度量工具和方法的重要性。所以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将重点放在将新知识运用到不同的情景,使学生感受到每个长度单位的相对性,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通过让学生找寻与 1 分米长度单位更接近的物体,使学生有视觉的心向比较,慢慢的建立起 1 分米的表象,加强对分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同时发展估测意识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通过实际操作,动手画一条 10 厘米的线段,使学生加深对这一长度的印象。随即在下面标出 1 分米自然地引出了分米的概念,认识 10 厘米就是 1 分米。随后通过在直尺上找 1 分米的活动,巩固度量本质:无论从哪测量都不重要,关键要看度量的对象里包含了多少个度量单位。

由于学生已有估测和测量经验,所以一般能够得出 10 厘米的答案。可以通过向学生提问你赞成哪种估测方法,使得学生进一步掌握估测策略:利用生活中的 “尺子” 可以估测的较准确,以此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另外通过学生以 “看” 和 “指” 的方式给大家展示测量的结果,使学生进一步感受 1 分米和 10 厘米的长度,以此促进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熟悉程度。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01:40 · PVG 09:40 · LAX 18:40 · JFK 21:40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