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37275153

16637275153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8945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9-11 15:36:03 +08:00
9 G 99 S 55 B
16637275153 的最新回复

小学中低年级中关于 “量” 的学习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而培养学生的量感取决于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量感,就要求教师借助学生身边的事物来建立表象,在帮助学生建立表象之前,要指导学生熟悉什么以及熟悉的程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量感是一种感觉和感悟,也是一种很直观的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触觉、视觉等感官来对物体的重量、大小和长度等方面的感受,在小学数学中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学习到长度、面积、重量、数量等单位,而教师往往很容易忽视学生的量感培养,导致学生缺乏量感,做题的时候就会闹出一些笑话。针对这些情况,教师一定要引起重视,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同时也要加强学生量感的培养。

数学实验工作坊以问题导向、整体联系、思维生长、实践创造为底色,架构丰富、多元、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内容,真正做到了数学内部纵横融合、数学与其他学科整合、数学与实践项目融通,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根。

数学学习中存在许多数量。学生在学时最先接触的就是单位量,如 1 厘米、1 分米、1 米、1 克、1 千克等。不论是教材中还是教师教学中都会安排大量的时间,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称一称等活动 去感知,进而形成鲜明的表象,建立单位量的概念,形成量感。

小学数学学习目标之一是解决人们生活中有关的数学问题,而生活中充满与 “量” 相关的问题,关于建立量感,需要让学生在反复中才能习得,学生在获得一个新知识之初是需要反复练习的,刻意练习才能在短时间真实的形成 “量感”。赵老师的课便让学生反复体会,从而帮助学会建立量感。

赵老师的课贴近学生的生活,润物细无声的帮助学生建立量感,通过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体会周长的概念,还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关于建立量感,需要让学生在反复中才能习得,学生在获得一个新知识之初是需要反复练习的,刻意练习才能在短时间真实的形成 “量感”。赵老师这节课让学生进行测量,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建立量感。

小学生在求解 “量” 的解决问题时无法保证准确性,主要原因在于 “量感” 的缺失,新课改大环境下,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的重点,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入感知 “量”,达到培养 “量感” 的目的。但是 “量感” 这一概念本身具有非标准性,教学中有时会缺少对它的关注,这就需要从课堂教学入手,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赵老师这一点做的就非常好。

我认为,量感指的是学生通过视觉或触觉等感官对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轻重、厚薄等量态的感性认识,是对量的一种直觉和敏感性,赵老师设计的课循序渐进,以培养学生的量感为目的,通过看一看,描一描,指一指等操作性活动,让学生对边线有了初步的认识,从而渗透周长的概念,注重学生知识生成的过程,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量感。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4ms · UTC 07:58 · PVG 15:58 · LAX 00:58 · JFK 03:58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