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13991372133  ›  全部回复
回复总数  10

量感 “” 是指学生不使用测量工具对某个量的大小进行推断,或推断用某个单位表示的量与哪个实际物体大小相吻合的一种感觉。它需要在生活体验中建立,在动手操作中形成与发展,在发现与解决问题中强化。

把握度量单位的数学功能和本质特征.没有度量就没有数学,度量是人们认识数学,进而认识现实世界的基本工具和表达语言,是可以因人而异的.度量单位的确立是为了人们能够对度量进行统一的表达和无歧义的交流,因此度量单位必须能够揭示度量的本质,能够得到人们的共识。

理解和运用 “量” 的过程中,估测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估与量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量感,为量感找到了生长点,促进了量感的生长,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

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对学生而言自然不难。然而,我们打破这样的常规,给学生留下 “断尺”“只剩一个 1 厘米的直尺”“只有刻度而没有数字的直尺”“连刻度都没 有的直尺” 时,学生又该如何面对相关的度量任务,并作出数学思考与回应?

打破常规、呈现问题的变式,恰恰可以更深入地激活学生的数学思考。并且,这样的数学思考,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长度单位和度量,更容易触摸到数学的本质。更深层次地看,它让学生有机会真正去触摸度量的本质 —— 所谓度量,就是看被度量的对象里面包含了多少个度量单位 —— 而这一本质,在常规的直尺中学生反而难以体会。

通过让学生在直尺上找一找,由浅入深,让学生明确度量真正的意义,就是度量单位的叠加,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 1 厘米。再次发展学生的量感,让学生的量感发展从单位量感自主飞跃到累加量感,从而实现量感培养的纵向螺旋式渗透和巩固,促使学生的经验从激活到积累,积累到重组,最终形成稳固的网络知识体系。

理解和运用 “量” 的过程中,估测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估与量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量感,为量感找到了生长点,促进了量感的生长,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小朋友的世界,你的 1 厘米也许和我的 1 厘米不一样,通过刚才的环节,让学生清楚 “厘米” 的由来,感受数学的严谨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与由来,在 1 米衬托下,在这样的视觉冲击下,学生对 1 厘米的认识更加饱满、丰富。让 感知变成了知识链和知识网,学生心中才会真正植入一杆秤、一把尺,那份对量的感知才会真正茁壮生长。

3.0 微课的合理使用,既直观形象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动画人物孙悟空也是孩子们喜欢的角色,很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课堂中教师给出 1 厘米的标准长度,让学生经历看、比、留、找、标的活动获得对 1 厘米的感性认识,建立起 1 厘米的表象。实践操作,生成测量工具的设计很有创意,再通过视频学习,自己在 “直尺” 上标数字,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创意,通过这两个环节学生对直尺的认识就较为直观具体。最后再通过找、估、量、画等活动将厘米的认识内化。

重难点突出,教学设计新颖,活动丰富。

学生通过触觉的感官参与,形成鲜活作为学生明确 “一厘米有多长” 的思维支撑,加深一厘米的直观体验,同时,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找一找的活动获取对 1 厘米长度的感性认识,初步建立起 1 厘米的表象,多元素的感知,建立表象,深化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值得借鉴。

量感” 是一种关于现实世界中量的直觉,主要指对长度、大小、重量、货币、时间等方面的感性认识,它需要在生活体验中建立,在动手操作中形成与发展,在发现与解决问题中强化。其中培养量感的关键性课程就是长度单位的教学。“量” 作为一条学习主线贯穿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四大领域,教材在图形与几何领域精心安排了相关知识(图一),通过培养学生的量感拓展和锻炼学生的思维。

学生通过 “找、认、画、量” ,建立 1 厘米的空间表象,获得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深度认识基本度量单位 1 厘米。,重视操作,在操作活动中,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起 1 厘米的长度量感。

世界上很多东西不可传 递,只能靠 亲身经历。” 作为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因为熟视无睹而忽略一些事件。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对生活事件的关注,让学生在课后有意识地去感知、体验。这节课重在唤醒,让孩子亲身经历长度单位的产生。

无刻度尺,和再创尺用的恰到好处,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

量感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逐渐积累和持续的过程。基于量感,创设丰富的体验活动,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结合生活中实际的具体事物来帮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 体验越充分学生对量感的感受就会越深刻。

打破常规、呈现问题的变式,恰恰可以更深入地激活学生的数学思考。并且,这样的数学思考,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长度单位和度量,更容易触摸到数学的本质。

宋老师的课通过调查问卷,然后根据学生实情,进行设计,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思路清晰,语言流畅,让我受益匪浅。

量感” 分为 “生活量感 " 和 “数学量感”。所谓 “生活量感”,是指学生在生活中积淀起来的对于量的敏锐直觉,比如学生去。上学的路。上能够感知路程的长度,学生从上课到下课能够感知一 - 节课 40 分钟的时间等。所谓 “数学量感”,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展建立起来的对量的认识,如学生通过 28 人围成一个正方形的数学实验推想 “1 公顷” 的大小,学生通过 “滴水实验” 感受 1 毫升的大小等。生活量感是数学量感的基础,数学量感是生活量感的发展和提升,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9ms · UTC 16:13 · PVG 00:13 · LAX 09:13 · JFK 12:13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