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13938480904  ›  全部回复
回复总数  65
1 2 3 4 

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观察中理解,在比较中讨论归纳,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 “摸一摸,描一描” 等活动中认识周长的定义,在活动发展量感。

贾老师的教学,紧紧围绕 “什么是周长” 的核心问题,提供多元的学习素材,创设多维的体验活动,让孩子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感悟、应用,发展量感。

贾老师通过直观的动画,实际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对 “周长” 有了充分的感知。教学设计层层递进,围绕 “量感” 这一主题展开,非常精彩。

学生第一次认识周长,这是空间与几何学习里的种子起始课。贾老师将周长本质与线段度量联系,让学生在描,摸,量的亲身体验中感悟周长本质,同时又在量,画等操作活动中,让概念内化于心,层层递进,值得学习。

本课学习周长概念,贾老师更注重学生的实践经历,让学生在看、描、量、画等活动中学,数学概念才能根植于孩子的内心,才能真正建构在孩子的知识体系中。

量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理解量的概念、体会量的大小,加强对于数量的感知,提高和完善数学核心素养、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估测能力,所以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注重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量感,发展学生的能力。

贾老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对数学问题进行发现与挖掘。并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从而进行总结。进行数学问题的编创。在编创数学问题时。应该重视数量关系问题的编创。通过数量关系问题的编创与解答来提升数量关系的模型数量关系的模型对于 “量感” 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的参与进来了,更好的理解了 “什么是周长”,对后面周长的计算,很有帮助。

教学中教师给予了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多层次建构,利用多种感官,通过看、摸、量、数等实践活动,充分进行体验,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量感。

教师通过直观的动画,实际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对 “周长” 有了充分的感知。教学设计层层递进,围绕 “量感” 这一主题展开,非常精彩,值得借鉴。

学生量感的形成依赖于自身的具体感知,老师用丰富的操作活动,带领学生去感悟、体会、思考,生成关于周长的概念。

本课学习周长概念,贾老师更注重学生的实践经历,让学生在看、描、画、量等活动中学,数学概念才能根植于孩子的内心,才能真正建构在孩子的知识体系中。

量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理解量的概念、体会量的大小,加强对于数量的感知,提高和完善数学核心素养、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估测能力,课堂教学中,注重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量感,发展学生的能力。

贾老师为学生构建数量关系的模型学生在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与思考时。其思维过程与解题过程存在一定的内隐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思维能力与解题问题能力的培养。将其作为 “量感 " 教学的基础与前提。

周长的本质是度量,通过这节课,在学生心里种下了一颗 “度量” 的种子,为后面要学习的 “面积”、“体积” 等有关度量问题打好基础,从而培养学生 “度量意识”。

贾老师让学生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建立表象,理解概念。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注重学生的体验和主导地位,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表象,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实际意义。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教师利用课堂实践活动进行量感教学,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增强对数量的感知和认识。

贾老师的教学,紧紧围绕 “什么是周长” 的核心问题,提供多元的学习素材,创设多维的体验活动,让孩子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感悟、应用,发展量感。

贾老师在教学中做到了创设多个教学情境,注重体验,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表象,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实际意义,在充分认识理解的基础上测量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展示了概念课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概念的引入 — 概念的理解 — 概念的巩固。

周长的认识是学生第一次真正进入图形计算学习,认识周长的基本概念,知道需要用长度单位来刻画,认识周长的内涵和外延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理清楚知识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量感。

1 2 3 4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84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84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18:35 · PVG 02:35 · LAX 11:35 · JFK 14:35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