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王姿惠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展示大赛-2019

【2019秋】路秀兰数学名师工作室王姿惠五上《分数的再认...

  •  
  •  
    王姿惠 · 5年前 · 2789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1956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本帖最后由 王姿惠 于 2019-10-16 18:18 编辑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 陕西省路秀兰名师工作室 的王姿惠,很荣幸能够参加 本届 “首届名师工作室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 活动 。感谢新世纪教材编委会的各位专家、北京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数学工作室为我们一线教师搭建平台。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和 团队成员董梦茹、兰群、陈雅婷 一起将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节《分数的再认识(二)》 一课为载体,认真 贯彻落实 “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紧紧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 “度量”,并基于数学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认真设计和组织实施本次活动的研讨课例。

    欢迎各位专家、同仁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您的观点对我们很重要!最后预祝本次大赛圆满成功!祝各位同仁们取得好成绩!

    导读说明:

    研讨目录(点击链接,快速跳转)

    1、[教材图片](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711&pid=17295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楼

    2、[选题思考](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711&pid=17295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楼

    3、[教学设计第一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711&pid=172969) 4---7 楼

    4、[一稿反思](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711&pid=17653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0 楼

    5、 教 [学设计第二稿](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711&pid=17654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41--43 楼

    6、二稿反思————————————————44 楼

    7、教学设计计终稿_45--47 楼

    8、课堂实录教学视频 __83 楼

    9、活动综述84楼





    2789 次点击  ∙  0 人收藏  
      Tweet Weibo 忽略主题 
    83 条回复   2019-10-16 18:15:04 +08:00
    王姿惠
    王姿惠5年前

    本帖最后由 王姿惠 于 2019-7-22 12:17 编辑


    8844

    图片:

    分数再认识(二)1.jpg 分数再认识(二)2.jpg

    王姿惠
    王姿惠5年前

    本帖最后由 王姿惠 于 2019-7-22 12:25 编辑


    选题思考

    选课前,我们团队对本次活动的主题 “度量” 进行了深入的学习,我们认为度量的本质是 “比”, 就是将一个待测量和一个标准量(单位)进行比较,“标准” 的个数就是度量的结果。在对 “度量” 有了一定的认知下,对比研究,最终选择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二)》一课,主要出于以下的思考。

    《分数的再认识 (二)》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的第二个教学内容,是在学生从平均分的角度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从度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结合制作 “分数墙” 活动,认识分数单位,会比较分数单位的大小。分数单位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想这一节课是想重点说明分数产生的另一种原因:度量。将给定的长度等分,用其中的一份作为新的长度单位去量物体的长度,如果正好量完,由此可得到用分数表示的物体长度。更重要的是由此而引出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 分数单位。有了这个概念,任何分数都可以看成以某分数单位为计数单位进行计数的结果。本节课通过用纸条测量数学书的宽和长,并发现测量课本长的过程中有剩余的问题,引导学生用纸条再次测量剩余部分,从而引出分数单位。比较分数单位的大小时,教材中的 “分数墙” 可谓简单明了,使学生能准确理解分数单位及大小比较。

    我们的初步设想: 1. 以纸条测量书本的长和宽这一情境为载体,自然而然的引出分数单位。 2. 利用教材中出现的 “分数墙”, 引导学生对每一个分数及分数单位的产生有进一步的理解。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教材的编排,还是本节课的内容设置,都充分体现了本节课对学生认识 “度量” 本质的重要作用。结合本次活动的主题 “度量”,我们团队认为《分数的再认识(二)》一课是极佳的研讨载体。

    王姿惠
    王姿惠5年前

    本帖最后由 王姿惠 于 2019-7-22 12:22 编辑


    【教材分析】

    《分数的再认识(二)》选自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第二课时(65-66 页)。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从平均分的角度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科书设计 了四个问题,前两个问题是从度量的角度,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后两个问题是借助 “分数墙”,认识分数单位。因此在教学过程重视让学生利用学具操作测量,在测量活动中理解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在对分数墙的观察、思考活动中理解分数单位的含义,知道分母越大,分数单位就越小。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三下和在本单元《分数的再认识一》的学习,对分数的意义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学生已经经历过通过实物操作、画图等尝试表示分数的意义,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能力。  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但仍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 分数单位又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且还要讲分数单位与以前学习的长度单位进行联系,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动手操作、画一画等直观手段,便于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测量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结合制作 “分数墙” 认识分数单位,会比较分数单位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借助情景,积极参与 “量一量” 和填写 “分数墻” 等操作活动,经历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等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体验数学知识的探索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数感,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分数单位的含义,体会 “整体” 与 “局部” 的关系。

    难点: 理解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内在联系。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教材附页 3 中图 1 的纸条、导学单


    王姿惠
    王姿惠5年前

    本帖最后由 王姿惠 于 2019-7-22 12:15 编辑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数数游戏:同学们从 1 开始数,数到 10 为止,思考这些自然数分别是由几个 1 累加而成的?(得出:自然数是几,就是由几个 1 累加而成的。1 是自然数的单位。)

    2. 引导学生折纸思考:分数是否有单位呢?

    (把一张纸平均分成 4 份,其中的 1 份是四分之一,四分之二里边有 2 个四分之一,…… 所以分数也有单位。)

    【设计意图】: 通过数自然数,加深理解自然数 “1” 就是自然数的单位。然后结合 “折纸游戏” 类推出分数的单位,这样能更直观、形象的使学生不仅感知到分数单位的意义,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承上启下,引入情景。

    3. 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分数,学习分数的计数单位。【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二)】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探究活动一:

    1. 不够测量,产生需要

    问题情景:淘气想给自己的新书买个书皮,他没有尺子,用一张纸条就知道了数学书的宽和长。但是在量长的时候出现了问题,大家来帮一帮淘气。

    (出示测量要求:用教材附页 3 中图 1 的纸条测量数学书本长和宽。思考:如果能正好量完,是几个纸条长?如果不能正好量完,该怎样表示长度?)

    (1). 测量操作:小组合作利用纸条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并记录出测量结果。

    (2). 交流测量结果:

    预设生:数学书的宽正好 3 个纸条的长,数学书的长不够 5 个纸条长,比 4 个纸条长多一些。

    (3). 组织讨论探究:数学书的长不够一个纸条长的部分怎么量,请利用你手中的纸条,想办法再试一试。

    (4). 交流测量方法和结果。

    解决思路:一是把纸条对折去量,对折后纸条的长度是原来的一半,也就是原来的二分之一,还是不能正好量完;二是再对折,现在的纸条长度是原来的四分之一,差不多能正好量完,表示剩下部分的长度是四分之一个纸条长。

    (5). 剩下的这部分相当于纸条的几分之几呢?

    预设 生:大致相当于纸条的四分之一。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测量数学书的长、宽,让学生感受由 “1” 这个单位可以测量出 2、3…… 由此积累创造单位进行测量的初步经验。其次,通过 “1” 不能测量时的情况,引导学生体会创造分数单位的价值和需要。

    (6). 教师小结:从测量活动中,可以发现分数新意义:将给定的长度等分,用其中的一份作为新的长度单位去量物体的长度,如果正好量完,由此可得用分数表示的物体长度。

    2. 回顾反思总结分数单位和分数意义。

    在刚才的测量活动中,由 “1” 我们可以量出 2,3,4 等,还可以将 “1” 平均分成几份,创造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 等,然后再去测量,像这样的标准我们称之为 “分数单位”。

    王姿惠
    王姿惠5年前

    本帖最后由 王姿惠 于 2019-7-22 12:05 编辑


    (二)探究活动二: 观察、分析 “分数墙”

    刚才我们在测量的过程中,创造出了分数单位。

    1. 课件演示分数墙(如右图),填一填,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生发现:

    A、单位 “1” 是由 2 个二分之一,3 个三分之一,4 个四分之一,5 个五分之一,…… 组成的。

    B、分子都是 1、分母越小的分数越大。

    C、单位 “1” 都是由几个几分之一组成的。如:整体 “1” 平均分成 4 份,“1” 里面就有 4 个四分之一。

    D、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这个分数里面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 从这个分数墙上你看到了哪些分数单位?这些分数单位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体会分数单位的意义,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3. 小牛试刀:说一说三分之二,五分之三,九分之五里面分别有几个几分之一?

    4. 进行 “单位” 对比分析,感悟其中的共同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单位的对比,引导学生感受单位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单位通过不断累加产生分数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1、判断。

    (1)、五分之二的分数单位比四分之三的分数单位大。( )

    (2)、分母越小的分数单位越大。 ( )

    2、填空。

    (1)十五分之十四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5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是( ),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 1。

    (2)7 个十分之一是( ),十一分之十五里面有( )个十一分之一,5 个五分之一是( )。

    (3)3 厘米 =( )分米 57 平方分米 =( )平方米

    7 角 = ( )元 9 分 =( )角

    3、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 8 份,小明吃了其中的 3 份,他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

    4、妈妈买来一块 8 米的布料,可以做 12 个同样大小的围裙。

    问题:(1)每个围裙用去这块布料的几分之几?

    (2)每个围裙用布多少米?

    【设计意图】:通过单位换算、实际问题的解决来表现分数单位的不断累加得到不同的分数,使学生的思维更趋向于直观化,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分数单位” 和 “分数的意义”。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总结收获:

    (1)、在知识上,我知道了……

    (2) 在学习方法上,我掌握了……

    (3) 对这节课的学习是否满意?


    王姿惠
    王姿惠5年前

    本帖最后由 王姿惠 于 2019-7-22 12:11 编辑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二)

    测量方法:

    一是要把纸条变短;

    二是要知道变短后的纸条和原纸条长度之间的关系。

    分数单位 :像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六分之一…… 这样的分数叫做分数单位。

    分数墙:(略)

    13935885747zxy
    13935885747zxy5年前

    细腻,细致的一份设计,从分数单位出现的必要性到应用都是学生在体会,感悟。

    曹莉花
    曹莉花5年前

    本节课老师在引导学生通过用不同长短的纸条作为测量工具进行测量,从而得出分数,并体会分数单位不同的设计中,细而不繁,合理到位。

    邓超
    邓超5年前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王老师借助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量一量” 和填写 “分数墻” 等操作活动,经历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等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合理,有较强的操作性。

    邓超
    邓超5年前

    本次活动主体是 “度量”,建议王老师在课堂上通过度量冲突的创设,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究,解决新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原有的度量单位无法满足需要,需要一种新的度量单位的介入,使对度量概念的学习成为学生内在生成的主动诉求。

    邓超
    邓超5年前

    教学设计中王老师结合 “折纸游戏” 类推出分数的单位,使学生能更直观、形象的感知到分数单位的意义,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这样导入很简洁,很有效,很好的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王姿惠
    王姿惠5年前
    [邓超发表于2019-7-2320:1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671&ptid=125711)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王老师借助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量一量” 和填写 “分数墻” 等操作活动,经历观察、 ...

    谢谢老师们 提出的有价值的评价,希望你们能继续指导!在本课教学中我还有一些小小疑惑如:五年级学生虽然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探索,但仍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分数单位又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是否要创设情景让学生动手操作、画一画等直观手段来分析分数单位与以前学习的长度单位间的联系?

    邓超
    邓超5年前
    [邓超发表于2019-7-2320:1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671&ptid=125711)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王老师借助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量一量” 和填写 “分数墻” 等操作活动,经历观察、 ...

    每一节课都有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情境创设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来创设,如果你的情境创设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有作用,那情境的创设就是有必要的。

    邓超
    邓超5年前

    本帖最后由 邓超 于 2019-7-24 18:38 编辑


    [王姿惠发表于2019-7-2412:0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780&ptid=125711)
    
    谢谢老师们 提出的有价值的评价,希望你们能继续指导!在本课教学中我还有一些小小疑惑如:五年级学生虽 ...

    创设情境可根据不同的学生对象、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教学手段、不同的教学过程选择和组织不同的教学情境。这样,学生学习的情境是鲜活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不断高涨。

    王姿惠
    王姿惠5年前

    谢谢邓老师提出的宝贵建议,在后期我会合理调整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充实课堂活动。

    陈雅婷
    陈雅婷5年前

    王老师的教学设计从开始的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到在探究中解决问题再到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整堂设计紧扣教学目标,层层递进,使学生联系实际自主构建新知识。

    董梦茹
    董梦茹5年前

    在导入环节通过复习整数计数单位,引发了分数计数单位的初步思考,接着让学生多次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分数就是计数单位累积得到的,从而渗透了度量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向王师学习了

    asd13835839497
    asd138358394975年前

    注重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经验,用自然数的度量引入分数单位的度量。

    邓超
    邓超5年前

    从王老师的教学设计来看,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呈现了有利于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活动的问题,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希望你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能贯彻好这一点,一定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空间。

    邓超
    邓超5年前

    教学设计中的用纸条量教材的长和宽,观察 “分数墙 “等活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有助于学生借助直观表象思考问题 u,对学生提高思维水平很有帮助。

    王姿惠
    王姿惠5年前

    谢谢邓老师提出的宝贵建议,在实际教学中我会努力协调好教学时间,多鼓励学生借助直观表象思考问题,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yxqnlwq
    yxqnlwq5年前

    王老师的这节课,思路清晰,环环相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yxqnlwq
    yxqnlwq5年前

    王老师的这节课,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体会分数单位的意义,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yao123456
    yao1234565年前

    教师通过单位换算、实际问题的解决来表现分数单位的不断累加得到不同的分数,使学生的思维更趋向于直观化,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分数单位” 和 “分数的意义”。

    yao123456
    yao1234565年前

    教学中能发展学生数感数感,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姚彦芳
    姚彦芳5年前

    本节课王老师通过单位的对比,引导学生感受单位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单位通过不断累加产生分数的过程,很合理。

    姚彦芳
    姚彦芳5年前

    王老师通过单位换算、实际问题的解决来表现分数单位的不断累加得到不同的分数,使学生的思维更趋向于直观化,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分数单位” 和 “分数的意义”。

    姚彦芳
    姚彦芳5年前

    本节课王老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动手操作、画一画等直观手段,便于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姚彦芳
    姚彦芳5年前

    本节课王老师借助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 “量一量” 和填写 “分数墻” 等操作活动,经历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等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体验数学知识的探索性。

    yxqnlwq
    yxqnlwq5年前

    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体会分数单位的意义,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yxqnlwq
    yxqnlwq5年前

    本节课通过用纸条测量数学书的宽和长,并发现测量课本长的过程中有剩余的问题,引导学生用纸条再次测量剩余部分,从而引出分数单位。

    yxqnlwq
    yxqnlwq5年前

    王老师在教学过程重视了让学生利用学具操作测量,在测量活动中理解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在对分数墙的观察、思考活动中理解分数单位的含义,知道分母越大,分数单位就越小。

    陈雅婷
    陈雅婷5年前

    王老师的教学设计,结构合理,衔接自然紧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符合学段教学要求、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是一节值得我学习的课。

    邓超
    邓超5年前

    王老师的教学设计从度量出发,让学生充分理解产生分数单位的必要性,利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期待你的更加精彩教学设计第二稿。

    邓超
    邓超5年前

    从测量活动中,可以发现分数新意义:将给定的长度等分,用其中的一份作为新的长度单位去量物体的长度,如果正好量完,由此可得用分数表示的物体长度。

    邓超
    邓超5年前

    本节课旨在通过丰富的情境创设和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整体 “1” 是由若干个几分之一组成的,理解分数单位的意义。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对分数单位意义的理解,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发现。

    李水华
    李水华5年前

    王老师的这节课从度量的角度对分数的意义又做了理解,结合分数墙学生们更能很好的理解分数的意义。课堂上的一系列学生活动,都是学生在探索。做中学,学中做,值得学习。

    董梦茹
    董梦茹5年前

    学生在测量课本的活动中认识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产生内在的自发性学习需求

    王姿惠
    王姿惠5年前

    本帖最后由 王姿惠 于 2019-9-16 11:08 编辑


    团队研讨后反思

    本节课从 “猜数游戏”、“折纸游戏” 感受整数、分数的基本单位及理解整数、分数都是由基本单位累积而成的,引入计数单位,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分数单位的学习。团队成员在对 “度量” 这一主题深刻认识下有以下几点思考。

    思考 1 根据本课特点及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了深化主题可以组织学生多次操作 “量一量”,从 “扶 - 半扶 - 放” 让学生充分经历测量的过程,积累活动经验。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师引导 的学习方式中进行教学。

    改 进: 设计变换 “尺子” 活动,变换测量工具纸条为绳子或小棒继续测量数学书的长,感悟测量标准不同,测量结果就会不相同,同时感悟分数是分数单位累加的结果并 理解常用的尺子不是唯一的测量工具。同时单位的选 择根据实际需要的。设计自由测量活动,得到不同的分数单位,产生不同的分数,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思考 2 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空间。呈现有利于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活动的问题,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改 进: 让学生在每个具体的情境中经历学习数学的历程,即 “发现问题 - 思考、讨论 - 初步得出结论 - 验证 - 归纳总结” 的过程,从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首先让学生在 “量一量” 操作活动中,体会分数单位产生的必然性;其次在 “想一想” 活动中感悟分数单位的大小与平均分的份数多少的关系,即分数单位的大小由分母的大小来决定;最后在 “认一认” 中,归纳提炼出分数单位的概念,由具体到抽象。

    思考 3 进行单位对比分析,感悟其中的共同之处。

    改 进: 通过长度单位与分数单位的对比,引导学生感受单位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单位通过不断累加产生分数的过程。如果用厘米尺子测量,那么测量结果就是 1 厘米、1 厘米不断累加从而得到一个新的长度。分数单位也是通过不断累加从而得到新的分数。

    思考 4“分数墻” 部分教学应该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 “独立思考 - 合作交流 - 总结发现” 的过程,从中体会到分数单位的意义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改 进:1、首先通过学生的观察,自主发现主题,同时引出学习方法观察、发现。

    2、通过提问,学生回忆学过的分数知识,利用分数墙演示,理解分数单位及分数的意义,直观形象地再现(同分母)分数的加减;(分子或分母相同)分数大小比较;并利用分数墙验证所学的知识。

    3、通过小组合作,在分数墙中找相等分数,脱离分数墙,在相等分数中寻找规律。二次合作学习,展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思 考 5 巩固练习设计梯度不够、题量稍大。

    改进: 在反馈练习环节,主要让学生深化分数单位的认识,会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提升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由浅入深,做到循序渐进。

    王姿惠
    王姿惠5年前

    本帖最后由 王姿惠 于 2019-9-12 19:30 编辑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第二稿)

    陕西省 洋县青年路小学 王姿惠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 65~66 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测量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结合制作 “分数墙” 认识分数单位,会比较分数单位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借助情景,积极参与 “量一量” 和填写 “分数墻” 等操作活动,经历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等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体验数学知识的探索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数感,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分数单位的含义,体会 “整体” 与 “局部” 的关系。

    难点: 理解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内在联系。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教材附页 3 中图 1 的纸条,绳子,小木棒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数数游戏:同学们从 1 开始数,数到 10 为止,思考这些自然数分别是由几个 1 累加而成的?(得出:自然数是几,就是由几个 1 累加而成的。1 是自然数的单位。)

    2. 引导学生折纸思考:分数是否有单位呢?

    (把一张纸平均分成 4 份,其中的 1 份是 1/4,2/4 里边有 2 个 1/4,…… 所以分数也有单位。

    【设计意图】: 通过数自然数,加深理解自然数 “1” 就是自然数的单位。然后结合 “折纸游戏” 类推出分数的单位,这样能更直观、形象的使学生不仅感知到分数单位的意义,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承上启下,引入情景。

    1. 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分数,学习分数的计数单位。【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二)】
    王姿惠
    王姿惠5年前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二稿)

    二、创设情景,创造单位

    (一)探究活动一:

    1. 不够测量,产生需要

    问题情景:淘气想给自己的新书买个书皮,他没有尺子,用一张纸条就知道了数学书的宽和长。但是在量长的时候出现了问题,大家来帮一帮淘气。

    (出示测量要求:用教材附页 3 中图 1 的纸条测量数学书本长和宽。思考:如果能正好量完,是几个纸条长?如果不能正好量完,该怎样表示长度?)

    (1). 测量操作:小组合作利用纸条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并记录出测量结果。

    (2). 交流测量结果:

      预设   生:数学书的宽正好 3 个纸条的长,数学书的长不够 5 个纸条长,比 4 个纸条长多一些。

    (3). 组织讨论探究:数学书的长不够一个纸条长的部分怎么量,请利用你手中的纸条,想办法再试一试。

     (学生讨论,尝试操作,师巡视指导并提示:要量剩下的部分,应该把纸条变短。)

    (4). 交流测量方法和结果。(教师课件演示测量过程)

     解决思路:“对折纸条”。对折过程中实现对 “1” 个纸条的平均分。一是把纸条对折去量,对折后纸条的长度是原来的一半,也就是原来的 1/2,还是不能正好量完;二是再对折,现在的纸条长度是原来的 1/4,差不多能正  好量完,表示剩下部分的长度是 1/4 个纸条长。

    (5). 剩下的这部分相当于纸条的几分之几呢?

      预设  生:大致相当于纸条的四分之一。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测量数学书的长、宽,让学生感受由 “1” 这个单位可以测量出 2、3…… 由此积累创造单位进行测量的初步经验。其次,通过 “1” 不能测量时的情况,引导学生体会创造分数单位的价值和需要,并展开创造单位的过程。

    (6). 教师小结:从测量活动中,可以发现分数新意义:将给定的长度等分,用其中的一份作为新的长度单位去量物体的长度,如果正好量完,由此可得用分数表示的物体长度。

    2. 变换 “尺子”,感受 “ ” 的产生

    (1)请学具绳子量一量数学书的宽,它的长度又是多少?学生独立操作。

    (2)用分数单位 不能量完时,该怎么办?

    (3)学生结合对绳子 “折” 和 “标记” 的过程进行汇报。

    预设 生:数学书的宽不够 1 个单位,可以把绳子对折平均分成 2 份,用 “ 1/2” 不能量完,可以把绳子对折 2 次,也就是平均分成 4 份,用 “ 1/4” 去量,刚好 3 次量完。

    (4)课件演示过程,用 “ 1/4 ” 去量,刚好 3 次量完,可以用 “3/4” 表示。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感受到创造单位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 1 不能正常量完时,可以寻找分数单位 1/2;分数单位 1/2 不能量时,可以寻找分数单位 1/4。感受到 “3/4” 就是 “1/4 ” 累加的结果。

    3. 三度操作,认识分数

    (1)用附页一纸条去量每个小组中准备的小木棒(长短不一)的长度。

    (2)实物展台上交流汇报,重点请学生说清分数的产生过程。

    (3)延伸:实际生活中除了可以用 1/2、 1/41/8…… 作单位外,还可以用什么作单位?

    【设计意图】:再次体会单位的作用,通过单位的累积可以得到更多的分数。同时单位的选择根据实际需要的。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知道不仅对折后形成 1/2、 1/41/8 可以做单位,还可以有无数个单位。通过自由测量,得到不同的分数单位,产生不同的分数,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4. 回顾反思总结分数单位和分数意义。

    小结:在刚才几组测量活动中,由 “1” 我们可以量出 2,3,4 等,还可以将 “1” 平均分成几份,创造出 1/21/31/4 等,然后再去测量。看来我们得到的这些几分之一都是用来量的标准。那么像这样的标准我们称之为 “分数单位”。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寻找重要的数,意识到 “1” 的价值,它既可以作为整数产生了基础,也可以作为分数产生的基础。同时,通过将 “1” 平均分。体会分数单位的产生,并明确分数单位的概念。

    (二)探究活动二: 观察、分析 “分数墙”

    刚才我们在测量的过程中,创造出很多的单位。

    1. 课件演示分数墙(如右图),填一填,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生发现:

    A、单位 “1” 是由 2 个 1/2,3 个 1/3,4 个 1/4,5 个 1/5,…… 组成的。

    B、分子都是 1、分母越小的分数越大。

    C、单位 “1” 都是由几个几分之一组成的。如:整体 “1” 平均分成 4 份,“1” 里面就有 4 个 1/4。

    D、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这个分数里面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E、等值分数:如:与 1/2 相等的分数、与 2/3 相等的分数。

    F、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即几分之一)就越小,如:一个纸条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个纸条的几分之一;任意一个分数都是由若干个几分之一组成的等。

    1. 从这个分数墙上你看到了哪些分数单位?这些分数单位有什么特点?

    (单位有无数个 ,最大的分数单位是 1/2,没有最小的分数单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 “独立思考 — 合作交流 — 总结发现” 的过程,从中体会到分数单位的意义,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1. 教师小结:把整体 “1” 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几分之一,整体 “1” 中就有几个几分之一。整体 “1” 被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分就越小。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分母越小,分数单位越大。

    2. 小牛试刀:说一说 2/3,3/5,5/9 里面分别有几个几分之一?

    3. 对比 “单位”

    (1)回忆之前学过的其他单位。

    (2)选择长度单位 “厘米” 与分数单位 “1/4”

    1. 进行对比分析,感悟其中的共同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长度单位与分数单位的对比,引导学生感受单位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单位通过不断累加产生分数的过程。如果用厘米尺子测量,那么测量结果就是 1 厘米、1 厘米不断累加从而得到一个新的长度。分数单位也是通过不断累加从而得到新的分数。



    王姿惠
    王姿惠5年前

    本帖最后由 王姿惠 于 2019-9-12 19:29 编辑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二稿)

    三、全课总结,定义分数

    1. 知道了分数单位,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个分数单位的不断累加产生很多新的数,这样的数叫作什么数呢?

    2. 引导学生描述什么是分数?

    3. 结合分数的定义,举例说明分数也可以看成是分数单位累积成的?

    设计意图:在理解分数单位的产生过程及其意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分数的意义进行概括。)

    四、巩固练习、应用新知。1、说一说,下面的分数的分数单位,分别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2/3 、 3/5 、99/100 、23/1000)

    2. 课后 3 题。(提示:分母相等的分数,分子越小,分数值越趋近与 0;分子越大,分数值越趋近与 1。)

    3、妈妈买来一块 8 米的布料,可以做 12 个同样大小的围裙。

    问题:(1)每个围裙用去这块布料的几分之几?

    (2) 每个围裙用布多少米?

    【设计意图】:通过单位换算、数线及实际问题的解决来表现分数单位的不断累加得到不同的分数,使学生的思维更趋向于直观化,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分数单位” 和 “分数的意义”。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总结收获:

    (1)、在知识上,我知道了……

    (2) 在学习方法上,我掌握了……

    (3) 对这节课的学习是否满意?

    2、介绍古埃及及分数表示法。(出示课件)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二)

    分数墙:(略) 分数单位:像 1/2/、1/3、1/4......,这样的分数叫做分数单位。

    【设计意图】:把分数单位和分数的产生过程直观展示出来,这样的板书突出重难点,也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本节课所学知识。





    王姿惠
    王姿惠5年前

    本帖最后由 王姿惠 于 2019-9-16 11:35 编辑


                                                                                                                                                             <font face="黑体">            二稿课后反思 </font>

    在实际课堂展示过程中发现还存在以下不足:

    1. 在寻找分数单位 “二度操作” 中,引导学生用给定的绳子测量,由于绳子有一定的厚度,所以在折、叠将其等分时会产生一些误差,所以如果将绳子换成更薄一些的测量工具会好些:如:彩带等

    2. 在课堂让学生到平台展示时,应尽量引导学生从怎样想的?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展开描述,并且应多展示几组,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分数单位的产生及分数的意义,更加深化 “度量” 主题。

    3. 在讲解分数墻时应注意辅助 PPT 动态效果做到讲解有层次性:(1)定义分数单位。(2)深化分数单位的意义及规律。(3)比较分数单位及分数的大小。(4)其他规律发现。

    4. 板书设计还不够精炼、主题突出还不够明显。



    王姿惠
    王姿惠5年前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第三稿)

    洋县青年路小学 王姿惠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 65~66 页。

    【教材分析】

    《分数的再认识(二)》选自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第二课时(65-66 页)。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从平均分的角度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科书设计 了四个问题,前两个问题是从度量的角度,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后两个问题是借助 “分数墙”,认识分数单位。因此在教学过程重视让学生利用学具操作测量,在测量活动中理解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在对分数墙的观察、思考活动中理解分数单位的含义,知道分母越大,分数单位就越小。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三下和在本单元《分数的再认识一》的学习,对分数的意义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学生已经经历过通过实物操作、画图等尝试表示分数的意义,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能力。 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但仍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 分数单位又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且还要讲分数单位与以前学习的长度单位进行联系,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动手操作、画一画等直观手段,便于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测量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结合制作 “分数墙” 认识分数单位,会比较分数单位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借助情景,积极参与 “量一量” 和填写 “分数墻” 等操作活动,经历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等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体验数学知识的探索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数感,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分数单位的含义,体会 “整体” 与 “局部” 的关系。

    难点: 理解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内在联系。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教材附页 3 中图 1 的纸条、丝带(两种长短不一)、有长度的学具

    王姿惠
    王姿惠5年前

    本帖最后由 王姿惠 于 2019-9-15 12:12 编辑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第三稿)

    洋县青年路小学 王姿惠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数数游戏:同学们从 1 开始数,数到 10 为止,思考这些自然数分别是由几个 1 累加而成的?(得出:自然数是几,就是由几个 1 累加而成的。1 是自然数的单位。)

    2. 引导学生折纸思考:分数是否有单位呢?

    (把一张纸平均分成 4 份,其中的 1 份是 1/4,2/4 里边有 2 个 1/4,…… 所以分数也有单位。

    【设计意图】: 通过数自然数,加深理解自然数 “1” 就是自然数的单位。然后结合 “折纸游戏” 类推出分数的单位,这样能更直观、形象的使学生不仅感知到分数单位的意义,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承上启下,引入情景。

    3. 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分数,学习分数的计数单位。【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二)】

    二、操作实践,创造单位

    (一)探究活动一:

    1. 不够测量,产生需要

    问题情景:淘气想给自己的新书买个书皮,他没有尺子,用一张纸条就知道了数学书的宽和长。猜猜淘气是怎么测量的?

    (出示测量要求:用教材附页 3 中图 1 的纸条测量数学书本长和宽。思考:如果能正好量完,是几个纸条长?如果不能正好量完,该怎样表示长度?)

    (1). 出示测量要求,引导测量操作:小组合作利用纸条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并记录出测量结果。

    (2). 交流测量结果:

    预设 生:数学书的宽正好 3 个纸条的长,数学书的长不够 5 个纸条长,比 4 个纸条长多一些。

    (3). 组织讨论探究:数学书的长不够一个纸条长的部分怎么量,请利用你手中的纸条,想办法再试一试。

    (学生讨论,尝试操作,师巡视指导并提示:要量剩下的部分,应该把纸条变短。)

    (4). 交流测量方法和结果。(教师课件演示测量过程)

    解决思路:“对折纸条”。对折过程中实现对 “1” 个纸条的平均分。一是把纸条对折去量,对折后纸条的长度是原来的一半,也就是原来的 1/2,还是不能正好量完;二是再对折,现在的纸条长度是原来的 1/4,差不多能正好量完,表示剩下部分的长度是 1/4 个纸条长。

    (5). 剩下的这部分相当于纸条的几分之几呢?

    预设 生:大致相当于纸条的四分之一。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测量数学书的长、宽,让学生感受由 “1” 这个单位可以测量出 2、3…… 由此积累创造单位进行测量的初步经验。其次,通过 “1” 不能测量时的情况,引导学生体会创造分数单位的价值和需要,并展开创造单位的过程。

    (6). 教师小结:从测量活动中,可以发现分数新意义:将给定的长度等分,用其中的一份作为新的长度单位去量物体的长度,如果正好量完,由此可得用分数表示的物体长度。尺子也不是测量的唯一工具。

    2. 变换 “尺子”,理解分数的意义

    (1)请学具丝带(丝带长短不同)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它的长度又是多少?

    (2)出示测量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3)班级汇报测量结果。

    预设结果:生 1:1+1/3 生 2:2+1/2

    (4)同学们都在测量数学书的长,为什么有不同的测量结果?

    预设:生:同学们用不同长度的丝带做测量标准,去测量书的长,由于丝带的总长度不一样,也就是测量标准不相同,所以测量结果也不相同。

    (5)测量时多余部分你是怎样处理的?(学生到实物台展示交流汇报,重点请学生说清分数 1/3、1/2 的产生过程。)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感受到创造单位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 1 不能正常量完时,可以寻找分数单位 1/2;分数单位 1/2 不能量时,可以寻找分数单位 1/3 、 1/4…… 同时单位的选择是根据实际需要的。

    (6)师小结:通过几个同学的研究,不管是哪种折法同学们都在找剩余部分与整条丝带的关系。通过折、叠找到了数学书剩余部分的长度是 1/2 或 1/3 个丝带长度。

    3. 三度操作,认识分数

    (1)用你手中附页 3 的纸条或丝带测量字典,果汁盒…… 任意学具的长、宽、高。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3)班级汇报。(生:2/8、1/2、1/6……)

    【设计意图】: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知道不仅对折后形成 1/2 1/41/6、1/8 …… 可以做单位,还可以有无数个单位。通过自由测量,得到不同的分数单位,产生不同的分数,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4. 回顾反思总结分数单位和分数意义。

    小结:在刚才几组测量活动中,由 “1” 我们可以量出 2,3,4 等,还可以将 “1” 平均分成几份,创造出 1/21/3、 1/4 等,然后再去测量。看来我们得到的这些几分之一都是用来量的标准。那么像这样的标准我们称之为 “分数单位”。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寻找重要的数 ,意识到 “1” 的价值,它既可以作为整数产生了基础,也可以作为分数产生的基础。同时,通过将 “1” 平均分。体会分数单位的产生,并明确分数单位的概念。





    王姿惠
    王姿惠5年前

    本帖最后由 王姿惠 于 2019-10-15 15:18 编辑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第三稿)

    洋县青年路小学 王姿惠

    (二)探究活动二: 观察、分析 “分数墙”

    1. 观察分数墻,找出规律。

    师引导:A. 当用 “1” 测量数学书的长度时,纸条的长度是数学书的长。B. 当用 “1/2” 的长度的纸条来测量数学书的长时,要测两次,一个纸条的长度就是数学书的 1/2…… 这特别像生活中的一面墙,我们把他形象的叫做分数墻。

    2. 明确分数单位的意义

    (1)上面像 1/2、1/3、1/4…… 这样的分数叫做分数单位。

    (2)分数单位还有吗?你是怎么理解的?

    (只要把整体 “1” 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还会有无数个分数单位,并且越往下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分数单位越小。把整体分成几份,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最大分数单位是 1/2,没有最小的分数单位。)

    3. 明确分数单位的大小。

    由分数墻可知,整体 “1” 被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也就是分数单位越小。即: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分母越小,分数单位越大。如:1/2>1/3 或 1 个 1/4=2 个 1/2……

    4. 对比观察,总结规律:

    除了找到分数单位的分数,还能找到其他分数或其他发现吗?

    A、把整体 “1” 平均分成几份,整体 “1” 里面就有几个几分之一。如:整体 “1” 平均分成 4 份,“1” 里面就有 4 个 1/4。(单位 “1” 都是由几个几分之一组成的。)

    B、分子都是 1、分母越小的分数越大。一个分数的分子是几,这个分数里面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如:

    C、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母不同的分数,他们的分数单位也不相同。如:

    D、等值分数:如:与 1/2 相等的分数、与 2/3 相等的分数。

    F、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即几分之一)就越小,如:一个纸条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个纸条的几分之一;任意一个分数都是由若干个几分之一组成的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 “独立思考 — 合作交流 — 总结发现” 的过程,从中体会到分数单位的意义,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师小结:把整体 “1” 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几分之一,整体 “1” 中就有几个几分之一。整体 “1” 被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分就越小。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分母越小,分数单位越大。

    5. 对比 “单位”,分析、感悟其中的共同之处。

    (1)回忆之前学过的其他单位。

    (2)选择整数、小数单位与分数单位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整数单位与小数单位的对比,引导学生感受单位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单位通过不断累加产生分数的过程。

    三、全课总结,定义分数。

    1. 知道了分数单位,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个分数单位的不断累加产生很多新的数,这样的数叫作什么数呢?

    2. 引导学生描述什么是分数?

    3. 结合分数的定义,举例说明分数也可以看成是分数单位累积成的。

    (设计意图:在理解分数单位的产生过程及其意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分数的意义进行概括。)

    四、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1、举一个分数的例子(如: 3/5),说一说它的意义。(预设: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5 份,取其中的 3 份;3 个 1/5)

    2. 观察下图中的分数,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图略)

    3 个十分之一是( ),十分之七里有( )个十分之一,( )个十分之一是 1。

    这些分数中,最接近 0 的是( ),最接近 1 的是( )。

    (明确:当分母相同时,分子越小时,分数值越接近于 0,分子越大时,分数值越接近于 1。)

    3、妈妈买来一块 8 米的布料,可以做 12 个同样大小的围裙。

    问题:(1)每个围裙用去这块布料的几分之几?

    每个围裙用布多少米?

    【设计意图】:通过单位换算、数线及实际问题的解决来表现分数单位的不断累加得到不同的分数,使学生的思维更趋向于直观化,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分数单位” 和 “分数的意义”。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总结收获:

    (1)、在知识上,我知道了……

    (2) 在学习方法上,我掌握了……

    (3) 对这节课的学习是否满意?

    2、介绍古埃及及分数表示法。(出示课件)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二)

    分数墙:(略) 像 1/2、1/3、1/4…… 这样的分数叫做分数单位。



    怡然0913
    怡然09135年前
      王老师本节课先借助情景 “用一张纸条测量数学书的宽和长”,让学生初步体会 “度量” 的必要性,再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量一量” 和填写 “分数墻” 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 “度量” 中 “量” 的统一性非常重要,也就是对分数单位的深入理解,通多多种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计合理,有较强的操作性。
    双王一今
    双王一今5年前
      本课通过单位换算、实际问题的解决来表现分数单位的不断累加得到不同的分数,使学生的思维更趋向于直观化,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分数单位” 和 “分数的意义”。
    古人计数
    古人计数5年前

    本课通过单位换算、实际问题的解决来表现分数单位的不断累加得到不同的分数,使学生的思维更趋向于直观化,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分数单位” 和 “分数的意义”。

    大V吴小_n8eHL
    大V吴小_n8eHL5年前

    本课设计 1. 以纸条测量书本的长和宽这一情境为载体,自然而然的引出分数单位。 2. 利用教材中出现的 “分数墙”, 引导学生对每一个分数及分数单位的产生有进一步的理解。借助情景,经历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等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合理,有较强的操作性。无论是从教材的编排,还是本节课的内容设置,都充分体现了本节课对学生认识 “度量” 本质的重要作用。—— 吉林榆树 吴迪

    cj0811
    cj08115年前

    正如老师所说:无论是从教材的编排,还是本节课的内容设置,都充分体现了本节课对学生认识 “度量” 本质的重要作用。结合本次活动的主题 “度量”,我们团队认为《分数的再认识(二)》一课是极佳的研讨载体。

    宇彤_IOOxg
    宇彤_IOOxg5年前

    由思考到操作,再到交流,积累活动经验,体会创造分数的必要性。

    fss220
    fss2205年前

    王老师的设计中,我最欣赏变换尺子这个环节,动手操作感受到创造单位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 1 不能正常量完时,可以寻找分数单位 1/2;分数单位 1/2 不能量时,可以寻找分数单位 1/3 、 1/4…… 同时单位的选择是根据实际需要的。而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 “度量” 中 “量” 的统一性非常重要,也就是对分数单位的深入理解,很好的培养了度量意识。

    fss220
    fss2205年前

    王老师对于课后的反思值得我学习,从对教材的理解,到对学生的解读,再到课堂环节的反思,细致入微,并且都非常的到位,尤其从 “扶 - 半扶 - 放” 让学生充分经历测量的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发现问题 - 思考、讨论 - 初步得出结论 - 验证 - 归纳总结” 的过程,从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经历 “独立思考 - 合作交流 - 总结发现” 的过程。不同教学模式展现出老师的理论水平与教学水平。

    30度的_JF3rV
    30度的_JF3rV5年前

    本节课通过用纸条测量数学书的宽和长,并发现测量课本长的过程中有剩余的问题,引导学生用纸条再次测量剩余部分,从而引出分数单位。比较分数单位的大小时,教材中的 “分数墙” 可谓简单明了,使学生能准确理解分数单位及大小比较。

    dyh13653580432
    dyh136535804325年前

    王老师本节课先借助情景 “用一张纸条测量数学书的宽和长”,让学生初步体会 “度量” 的必要性,再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量一量” 和填写 “分数墻” 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 “度量” 中 “量” 的统一性非常重要,也就是对分数单位的深入理解,通多多种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计合理,有较强的操作性。

    姗洁_dzOo1
    姗洁_dzOo15年前

    借助情景初步体会 “度量” 的必要性,再经历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引导积极参与 “量一量” 和填写 “分数墻” 等操作活动,在过程中感受 “度量” 中 “量” 的统一性的重要性,也就是对分数单位的深入理解,通多多种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计合理,有较强的操作性。

    yunlanwu
    yunlanwu5年前

    王老师这节课重点突出,从度量的角度认识分数的意义,从整数的度量到分数的度量,过渡自然,建构数的认识体系的联系。值得借鉴

    865491631
    8654916315年前

    本节课,给了学生较大的操作思考空间,建议当学生用 1/3 分之一度量出一部分的长度后,可以拓展进行用 1/3 度量 2 次,就是 2 个 1/3, 度量的结果也就是 2/3. 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用 1 去度量,度量几是几,用十度量,度量几次就是几十,而用几分之一去度量,度量几次就是几分之几,充分感受度量就是度量单位的累加。

    馨香
    馨香5年前

    本节课通过用纸条测量数学书的宽和长,并发现测量课本长的过程中有剩余的问题,引导学生用纸条再次测量剩余部分,从而引出分数单位

    谢德水_Bk6nv
    谢德水_Bk6nv5年前

    在数学学科内,度量与其他数学概念有广泛的联系,如数的运算、几何形状、函数关系、统计量等。测量是用单位数值化的,能补充数与运算概念。比如,计数的对象由离散量扩展到连续量,给学生提供了发展 “数” 概念的机会。为学生更好的把握分数的概念提供理论的依据!

    tjr
    tjr5年前

    本节课的习题对教材中的练习进行了补充,更加丰富、多样,可以使学生对于分数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思考。但是个人认为书中 “哪个分数更接近 0,哪个分数更接近 1.” 这类练习有必要保留,而且像七个十分之一这类题可以有几道是文字的形式,有几道写成分数的形式。

    瑜凤
    瑜凤5年前

    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体会分数单位的意义,通过单位的对比,引导学生感受单位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单位通过不断累加产生分数的过程。真正体现度量的本质。

    刘公长女
    刘公长女5年前

    本节课通整数的产生过程,启发学生思考分数产生的过程,在比较纸条的过程中体会分数单位产生的必要性。在认识分数墙的过程中体会单位累加的思想怕。

    卡洛儿刘
    卡洛儿刘5年前
    [王姿惠发表于2019-9-1512:07](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7013&ptid=125711)
    
    ...

    通过寻找重要的数一系列实物活动,意识到 “1” 的价值,它既可以作为整数产生了基础,也可以作为分数产生的基础。体会分数单位的产生,并明确分数单位的概念,将 “1” 平均分,表示分数的意义,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

    jqh15386780703
    jqh153867807035年前

    引课自然,注重学生的发现思维的培养,善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

    沈江菲
    沈江菲5年前

    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体会分数单位的意义,通过单位的对比,引导学生感受单位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单位通过不断累加产生分数的过程。真正体现度量的本质。

    沈江菲
    沈江菲5年前

    王老师的教学设计从分数单位出现的必要性到应用都是学生在体会,感悟,从而从度量的角度理解分数的本质,非常好

    玫瑰酒窝
    玫瑰酒窝5年前

    王老师在执教时,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体会分数单位的意义,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单位的对比,引导学生感受单位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单位通过不断累加产生分数的过程。

    李荣莲
    李荣莲5年前

    本节课通过单位换算、实际问题的解决来表现分数单位的不断累加得到不同的分数,让学生的思维更趋向于直观化,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分数单位” 和 “分数的意义”。从而让度量这种学习方法,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zfq7411
    zfq74115年前

    本节课学习后感受很深,这样的数的认识课,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少处理成让学生动手操作认识分数单位的意义,本课教师在设计时定位于从度量(标准量与比较量的比)的角度来认识和学习分数,使学生对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深刻后,再通过分数墙来认识分数单位的有限叠加组成 “1”,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 1 里面包含几个几分之一的意义。这样优秀的设计缘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刻分析,缘于对知识结构的理解,把数与量巧妙联系起来在活动经验中理解分数单位等意义。

    李荣莲
    李荣莲5年前

    能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体会分数单位的意义,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刘琳
    刘琳5年前

    《分数的再认识二》是在学生从平均分的角度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从度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结合制作 “分数墙” 活动,认识分数单位,会比较分数单位的大小。王老师利用变短纸条的长短,让学生来认识分数单位,让学生理解很深刻。

    A追梦
    A追梦5年前

    度量的本质是 “比”, 就是将一个待测量和一个标准量(单位)进行比较,“标准” 的个数就是度量的结果。分数的再认识(二)》一课,是在学生从平均分的角度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从度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结合制作 “分数墙” 活动,认识分数单位,会比较分数单位的大小。分数单位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想这一节课是想重点说明分数产生的另一种原因:度量。

    简阳袁春华
    简阳袁春华5年前
    [王姿惠发表于2019-9-1219:0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6544&ptid=125711)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二稿)
    
        二、创设情景,创造单位
    
       (一)探究活动一:
    
    <br />

    王老师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感受到创造单位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 1 不能正常量完时,可以寻找分数单位 1/2;分数单位 1/2 不能量时,可以寻找分数单位 1/4。感受到 “3/4” 就是 “1/4 ” 累加的结果。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抽象思维相结合,让学生学生对分数单位有了深入的认识。

    南郑城小黄丹
    南郑城小黄丹5年前

    学生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再利用分数墙认识分数单位,理解单位 1 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越少。培养了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崇文刘俊红
    崇文刘俊红5年前

    “折纸游戏” 设计的很新颖,通过把一张纸平均分成 4 份,其中的 1 份是 1/4,2/4 里边有 2 个 1/4,…… 类推出分数也有单位。这样能更直观、形象的使学生不仅感知到分数单位的意义,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承上启下,引入情景。

    崇文刘俊红
    崇文刘俊红5年前

    首先通过测量数学书的长、宽,让学生感受由 “1” 这个单位可以测量出 2、3…… 由此积累创造单位进行测量的初步经验。其次,通过 “1” 不能测量时的情况,引导学生体会创造分数单位的价值和需要,并展开创造单位的过程。动手操作感受到创造单位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 1 不能正常量完时,可以寻找分数单位 1/2;分数单位 1/2 不能量时,可以寻找分数单位 1/3 、 1/4…… 同时单位的选择是根据实际需要的。设计环环相扣!

    lykele
    lykele5年前

    通过设计整数单位与小数单位的对比,引导学生感受单位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单位通过不断累加产生分数的过程,既全面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对分数单位的理解。

    xbmr1217
    xbmr12175年前

    分数墙是我们这节课的得力 “小助手”,也是我们以后教学的 “好帮手”。它对以后的分数大小比较、分数加减法等的教学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要重视分数墙的教学和使用。

    15935193569
    159351935695年前

    我认为这节课关键在于 "整体 1" 和平均分的理解。路老师的课基于课标和学生实际情况有效构建!读了很受益!

    王姿惠
    王姿惠5年前

    “新世纪首届名师工作室教学设计展示大赛” 活动综述

    很荣幸我们名师工作室四位成员能参加本次 “新世纪首届名师工作室教学设计展示大赛” 的教学研讨活动,从暑期接到任务到现在近 3 个月的活动时间里我们努力经历着,学习着,收获着。回想这段时间的学习历程,感谢工作室这个平台,让我们通过在线答辩研讨认识了这么多优秀的老师和团队。从大家身上,我们学到了很多,感受到很多。现将一些收获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活动,学习先进理念。

    暑期接到任务后,我们教研组就积极选拔参赛人员,最后,由王姿惠、董梦如、陈雅婷、兰群 4 人组成了辩课团队。要提交优质的教学设计稿、要参加网络答辩,大家心头是沉甸甸的责任,暑期团队成员就认真研读新课标、研究《分数再认识二》一课的教材内容、仔细解读网络答辩文件、深入解读对方教学设计,思考可能的预设与追问问题,力求按时间、保质完成任务。

    二、利用平台交流,丰富教育、教研经验。

    “新世纪首届名师工作室教学设计展示大赛”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在网络答辩活动中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教育见解,重要的是还可以向其他老师学习。聆听各团队优秀教师答辩,学习各位老师教学中的好方法,领悟他们对教学深刻的思考,感悟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及时纠正。

    三、理论联系实践,创造优质课堂。

    在这段时间里,执教老师王姿惠在和教研组成员及团队成员的研讨中一次次的修改《分数再认识二》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力求突出本次活动主题 “度量”,设计有效测量活动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力求清晰简洁,并在教研组活动时组织教研组成员多次观摩研讨。

    四、反思我自不足,今后努力方向

    回顾这段时间的团队活动,团队成员受益匪浅。通过名师工作室活动平台学习让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渐渐成长,活动中跟着大家一同学习交流,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更让我们这些年轻教师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希望今后有机会再次通过这一平台,让自己不断地进步,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将继续认认真真、积极参与到团队中,争取在个人业务能力上更上一层楼!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2ms · UTC 03:57 · PVG 11:57 · LAX 20:57 · JFK 23:57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