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花归来马蹄香教学片段
刘勇 鲁滕界河镇徐营小学
邮编:277531 电话:13181252975
引子:作为一线教师,最苦恼的是学生不读题或没有读懂题目就做题。特别是薄弱学校,学生往往因机械性作业的影响导致学生思维的停滞 —— 老师,我看到字就想抄下来!听着这样的回答,我陷入沉思中:到底如何才能引导学生走出困境?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我这方面的思考与实践:
“踏花归来马蹄香”
“同学们,今天我们先出一个绘画的考试题目《踏花归来马蹄香》,如果你是一位画家,你会怎么画呢?”
学生议论纷纷,也有学生提出异议:今天的数学课怎么上成语文了?我并不理会,只是让学生想一想,如果是你是画家,你会怎么画呢?
“我先画鲜花,再画上马……”
“要在路上画满花朵,马儿就在花上边走……”
……
听着学生的解释,我有些担心:会不会仅仅上成语文课,而失去了数学的韵味呢?我也提出自己的疑问:这个要求究竟要突出什么呢?路上有花,这表现出了踏花的意境,可题目中似乎说明了是踏花归来……
听到这些提示,有学生明白过来:是要表现出 “马蹄香”,可新的问题又来了,香是闻出来的,怎么可以用图形表现出来呢?
“用香水?……”
“不可能吧?怎么能用香水呢?再说那也不是画出来的呀?”
“蜜蜂?蝴蝶?……”
……
在学生七嘴八舌的议论中,我听到有学生提到蜜蜂、蝴蝶,感觉有意思,于是问学生:“为什么想到画蝴蝶呀?”
想不到学生的回答更加精彩:“香是画不出来的!但香味却可以引来蜜蜂、蝴蝶,如果蜜蜂、蝴蝶围绕着马蹄翩翩起舞,那不就说明了马蹄香了吗?”
同学们真厉害,这是北宋画院考试的一道题目,不知难倒了多少画家!唯一一位过关的就是在飞扬的马蹄周围画了几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你看我们多么聪明,把无法用图形表现的香味都表现到淋漓尽致,我们也一定能借助联想寻找出题目中的隐含条件,顺利解决我们遇到的难题。现在我们来挑战一下这道题目:一等边三角形,周长为 18 厘米,高为 5.5 厘米,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
“这道题目我们能做吗?”
“能做,不就是 18 乘 5.5 再除了 2 吗?” 有学生沉不住气了,想表现一下自己。可话音没落,就有同学提出自己的意见:“这里的 18 是周长,不是底!三角形面积公式是底乘高除以 2,怎么可以直接套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呢?”
这下似乎陷入了僵局中,到底应该怎么做呢?看着沉思中的学生(当然也有学生跃跃欲试,非要说出答案,我则给以制止:不能过早给出答案,尽量要让每一位同学都思考。)
渐渐,学生在思考与议论中明确:已知三角形的高为 5.5 厘米,求面积,缺少条件,似乎不能求。同时也意识到:等边三角形,周长为 18,似乎隐藏着什么,但隐藏了什么呢?
“同学们想一想,马蹄香我们都能找到表达的办法,这三角形的底,我们一定也能找出来的!好好想一想,到底底藏在哪里了呢?”
“等边三角形,周长为 18……” 有些学生似乎找到方向,反复念着这两句话,似乎在寻找着什么。终于有学生明白了:“等边三角形?不就是三条边都相等吗?周长 18,也就是边长乘以三等于 18!”
想不到这些解释依然有学生露出茫然的神情,我有些奇怪:到底是什么困扰着这些学生呢?于是我问了一位表情茫然的学生:“你听明白了吗?”
“老师,我们不是要找底吗?怎么他们在说边长乘以三等于周长呢?我怎么越听越糊涂?”
听了他的解释,我终于明白了一件事:当我们以为自己讲得天衣无缝时,以为自己讲得天花乱坠时,我们可曾想过:学生真得听懂了吗?其他同学却笑了起来:怎么讲得这么明白他还是不理解呀?
“现在我们再来梳理一下这个过程:因为边长乘三得到周长,所以周长除以三就得到边长,也就是底!” 我再次重复这个过程,这下他终于明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反思:我真得不知道这应该是属于语文课,还是数学课。在故事中开放了学生的思维之门。特别是当学生围绕着如何表现马蹄香时,学生已经开始走出见到字就抄下来的机械性思维的误区。当学生思考用香水、蜜蜂、蝴蝶…… 来展现马蹄香时,学生的大脑已经开动起来,他们已经开始做思维的体操,但这条路究竟应该如何走?如何才能上成诗情画意的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