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梁桂容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展示大赛-2019

【2013】四川省成都圣菲小学梁桂容 三上 六单元《分桃子》

  •  
  •  
    梁桂容 · 11年前 · 9014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3850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9014 次点击  ∙  0 人收藏  
      Tweet Weibo 忽略主题 
    166 条回复   2013-10-15 18:56:00 +08:00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本帖最后由 梁桂容 于 2013-9-12 21:23 编辑


    教材粘贴处

    图片:

    sx054.jpg sx055.jpg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本帖最后由 梁桂容 于 2013-9-21 16:50 编辑


    第一次教学设计

    《分桃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两 (三) 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综观全部教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百以内的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法,这为本课教学提供了知识铺垫的思路孕伏,而本课教学又为今后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奠定基础,因而本节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教材创设了猴子两次分桃子的情境,第一次 2 只猴子平均分 48 个桃子,这题中十位上的数能被 2 整除,这个内容在第一单元口算除法中学习过,在这里主要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以及竖式中每一步运算的意义。第二次是 3 只猴了平均分 48 个桃子,十位上的数不能被 3 整除,口算就不太容易了,需要列竖式计算,教学时要组织学生用学具动手操作,并做到操作与思维的有机结合,真正理解竖式每步的含义。  

    学情分析:

     生已经学习了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及其应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及其应用和两位数乘法,会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过程中用动手分小棒的方法来理解计算过程,并进行相应的语言表述,但是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又较少,在教学中,应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悟竖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提出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正确、规范地书写竖式。

    教学准备:桃子图片、小棒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本帖最后由 梁桂容 于 2013-9-13 20:50 编辑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1、口算:

    120÷3= 86÷2= 63÷3= 420÷6=

    24÷2= 280÷7= 48÷4= 18÷9=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复习已经学过的除法计算知识,让学生在课前对除法口诀和计算过程再熟悉,为更快进入今天的学习状态做准备。

    2、口答:

    (1)48 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从 48 里去掉 4 个十,还剩几个一?

    (3)从 48 里去掉 3 个十,还剩几个一?

    【设计意图】通过对 48 这个数字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理解,方便生在理解题意过后,进行算法探究时,在操作活动和竖式计算的过程中,能更好的理解试商。

    3、列竖式计算:

    12÷3= 29÷7=

    【设计意图】让生复习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求商的过程,为本节课除法竖式的学习做好准备。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本帖最后由 梁桂容 于 2013-9-13 23:59 编辑


    第二环节:

    一、首次探究学习

    1、故事引入:孩子们知道猴子喜欢吃什么吗?(桃子)有两只小猴运气非常的好,一天,它们出来玩耍,发现了 48 个桃子,两只猴子打起来了,知道问什么吗?…… 怎么解决呢?

    生分析后,完整出示数学信息:有 48 个桃子,平均分给 2 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几只?

    师板书课题:分桃子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引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在分析的过程中提取数学信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生分析数学信息后列式,并说明列式原因

    生会列式为:48÷2

    师在此基础上引导为什么会这样列式,生一般会根据题意说出原因,如:因为是 48 个桃子要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所以用除法;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其实就是把 48 平均分成 2 份,求每份是多少?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除了根据题意说明列式原因外,还要根据除法的意义进行理解,从而进行知识的迁移。

    3、生自己进行算法研究,建议用摆小棒的方法进行研究,并把算法记录下来。

    学生列出算式过后,自己在草稿本上进行计算,师在巡视指导的过程中,发现有困难的学生,建议其像以前学习除法一样,用摆小棒的方法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把问题直接抛给学生,让其自己想办法独立解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出现困难时,用学具来帮助自己解决,从而养成利用身边的学习用具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 4 人小组或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学生自己探究结束过后,就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讲解自己的算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帮助还没有解决问题的同学理清思路。

    【设计意图】发展学生之间的交流和通过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内通过倾听和交流,帮助学习困难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全班交流算法。

    在小组交流过后,进行全班的交流和展示,师再次过程中进行引导。

    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1)做除法想乘法,因为 2×24=48,所以 48÷2=24

    (2)用口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48 里面有 4 个十和 8 个一

    先算 40÷2=20,再算 8÷2=4,20+4=24,所以 48÷2=24

    (3)分小棒:

    生会分出两个两捆小棒和 4 根小棒

    (4)列竖式计算:

    http://bbs.xsj21.com/forum.php?mod=image&aid=1514&size=300x300&key=7443a997fe68fad0&nocache=yes&type=fixnone

    生应该会出现这种列竖式的方法,师根据分小棒的方法,每一步骤进行引导,列出两层的竖式:

    http://bbs.xsj21.com/forum.php?mod=image&aid=1515&size=300x300&key=5f5e896641539557&nocache=yes&type=fixnone

    【设计意图】让生展示自己的算法,鼓励学生做算法多样化的探讨,同时结合摆小棒的列竖式两种方法进行正确竖式格式的讲解,让学生在摆小棒的过程中对竖式每一步列法进行理解,从而掌握这种竖式的写法。

    6、完成第 54 页 “试一试”

    生独立完成并抽生上台板演,指其中一题说明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了新的列竖式方法过后,让其自己动手解决另外的问题,从而考查知识的掌握程度。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本帖最后由 梁桂容 于 2013-9-13 23:24 编辑


    二、再次探究学习

    1、故事引入

    师:刚才的问题孩子们成功解决了,很能干!现在又来了一只猴子,它也想来分桃子,现在该怎么分呢?

    生分析数学信息的变化,并完整表述:有 48 个桃子,平均分给 3 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几个?

    【设计意图】根据故事情境的变化,设置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生独立列式完成计算。

    此题生在理解数学信息过后,自己独立解决,老师要求出现列竖式的计算方法,摆小棒把自己的竖式过程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通过刚才的学习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3、全班交流。

    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交流竖式中每一步的由来,并通过摆小棒表现出来。师在此过程中加以引导:4 篮桃子平均分给三只猴子,还剩 1 篮,在竖式中如何表示,以处理除法竖式计算中十位有余数的情况。

    http://bbs.xsj21.com/forum.php?mod=image&aid=1512&size=300x300&key=41c1236b50fca1c7&nocache=yes&type=fixnonehttp://bbs.xsj21.com/forum.php?mod=image&aid=1513&size=300x300&key=ee0f37908f9b70cc&nocache=yes&type=fixnone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问题抛给学生,讨论十位有余数的处理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比分析,总结计算方法

    师:刚才我们帮助猴子们分了桃子,那在分桃子过程中,我们实际学的是什么数学知识呢?

    引导学生得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出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如果被除数的哪一位除后有余数(余数必须小于除数),就把余数与被除数的下一位合起来继续除。

    【设计意图】在讨论解决问题过后,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使知识得到升华。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本帖最后由 梁桂容 于 2013-9-13 22:51 编辑


    三、练习提升

    1、完成第 55 页 “试一试” 第 1 题

    (1)先估计在计算。

    (2)生独立完成

    (3)板演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此题涉及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且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延伸至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掌握的程度。

    2、完成第 55 页 “试一试” 第 2 题

    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此题把计算的解决方法回归到解决问题当中,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全课小结

    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有什么收获呢?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板书设计:


    图片:

    QQ截图20130913231638.png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困惑:

    1、在学生自己解决 48÷3 时,老师需不需要强调一定要用竖式进行计算

    2、有没有必要归纳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法则

    徐宏
    徐宏11年前

    本帖最后由 赵素萍 于 2013-9-17 09:39 编辑


    对本课设计提几点想法:

    1、复习部分偶辣椒老师的味道,感觉不错,

    2、导入环节,情境不好建议重来,

    3、新授部分没有抓住要点,难点在哪呢,设计人没理解到位,

    徐宏
    徐宏11年前

    本帖最后由 衡菊芳 于 2013-9-17 18:03 编辑


    对本课设计提几点想法:

    1、复习部分,感觉不错,

    2、导入环节,情境不好建议重来,

    3、新授部分没有抓住要点,难点在哪呢,设计人没理解到位,

    何锦华
    何锦华11年前

    看了一下梁老师的设计,提两点想法:

    一是重难点突破不够,个人认为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运用竖式解决除法计算,本节课重点突出不到位,难点没有突破。

    二是训练量不够,计算课最主要的是多练,而且要多种形式的练。本课只设计了两道做一做的题,量不够,形式也较为单一,没有真正起到巩固的作用!

    何锦华
    何锦华11年前

    看了一下梁老师的设计,提两点想法:

    一是重难点突破不够,个人认为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运用竖式解决除法计算,本节课重点突出不到位,难点没有突破。

    二是训练量不够,计算课最主要的是多练,而且要多种形式的练。本课只设计了两道做一做的题,量不够,形式也较为单一,没有真正起到巩固的作用!

    超越梦想
    超越梦想11年前

    看了一下梁老师的设计,感觉梁老师的课特别扎实,特别是开课复习阶段的练习,持之以恒地练习,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严谨细致的精神就能得到很好的培养。特别欣赏梁老师在学情分析里面讲到的这一段话:“教材创设了猴子两次分桃子的情境,第一次 2 只猴子平均分 48 个桃子,这题中十位上的数能被 2 整除,这个内容在第一单元口算除法中学习过,在这里主要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以及竖式中每一步运算的意义。第二次是 3 只猴了平均分 48 个桃子,十位上的数不能被 3 整除,口算就不太容易了,需要列竖式计算,教学时要组织学生用学具动手操作,并做到操作与思维的有机结合,真正理解竖式每步的含义。”

    这段话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的分析是比较到位的。如果按这个思路来设计课,可能梁老师要做一点微调。48/2 学生在前面的口算中已经学过了,这一课让学生算,大多数学生自然就想到了口算的结果,用竖式笔算的必要性不强,不能 “逼” 着学生去在口算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想怎么算,为什么这么算。因此,我建议或者压缩 48/2 的教学时间,在 48/2 处引导学生关注竖式的列法,加强口算与竖式的联系。把讨论交流、操作等活动留待解决 48/3 时使用。或者直接把 48/3 放在 48/2 之前进行教学,把课堂上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间,放在对最关键问题的探究上。
    
    以上想法,仅供梁老师参考。毕竟你的课堂由你自己做主。:P
    李海东
    李海东11年前

    梁老师的这节课,我打印下来认真学习了,我觉得有这样 2 个优点值得我学习:

    一、铺垫设计比较全面。

    第一环节是复习旧知,其目的是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为新知做好准备:口答题为学生理解算理打好了基础,竖式计算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列竖式计算做好了铺垫。上课时,建议口答题和竖式计算同时进行,节约时间。

    二、探究学习注重过程

    第二环节能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信息、尝试列式、计算、思考算法,并通过小棒操作理解算理,做到法理和谐,最后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初步概况算法,为学生后续学习进一步夯实了基础。再次探究做到了在学生已有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究,能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对比分析是本节课需要着重花时间的,这是学生在旧知基础上迁移学习的新知,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可以多让几位学生说说。有助于引导学生概括计算方法。

    总之,这节课梁老师是想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如果预设到位,应该能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如分析信息的能力,合作的能力,运算的能力等。

    我想,梁老师预设的这份教案虽然第二环节的笔墨似乎很多,但真正教学时,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的基础,如果基础掌握较好的话,真正用的时间不会很长;第三环节笔墨不多,未必就是不花时间的。如果是教案比较熟悉的话,这节课应该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对你的两个疑问,我想竖式计算无疑是这节课需要学生掌握的,需要强调的,这是后面多位数除以一位数、2 位数的基础;概括计算方法也是需要的,但不要求学生说得非常标准、准确,意思到就行。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徐宏发表于2013-9-1606:1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7944&ptid=2195)
    
    谨遵辣椒老师的命令,对本课设计提几点想法:
    
    1、复习部分偶辣椒老师的味道,感觉不错,
    
    2、导入环节,情境 ...

        徐老师,您好!感谢您的关注和提出的宝贵意见!根据您的建议,我做出一些改进,希望你继续指导:
    
        1、不知道复习部分的题目会不会多了一点,使引入时间稍微多了一点?
    
        2、导入当时有两种想法:一是直接出示数学信息,生来理解题意;二是编一个故事,激趣,为后面三只猴子做铺垫,自己也觉得这个故事有些啰嗦,不一定能起到激趣的作用,反而会浪费时间;可能直接出示效果会好一些。
    
        3、本课的难点,个人的理解是解决分小棒与竖式表达相结合的问题,尤其是剩余部分的处理,在分的过程中,明白分的什么、怎么分的、放在哪儿、剩余部分怎么办、继续分,此过程在竖式中的每一步充分体现出来;尤其是剩余部分的处理。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
    
       我的教学设计中新授部分确实没有这方面的内容,谢谢徐老师的点拨,我将在第二稿重点对这一环节进行修改。希望徐老师您继续跟进指导!谢谢!
    
        
    英子如兰
    英子如兰11年前

    梁老师前面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抓得准确,几个大环节清晰:复习口算、探究学习(一)(二)、练习巩固 ,如果是分享的课堂,我会这样设计后面的环节:(辣椒老师邀请让我说说自己的想法,这仅代表个人的一些思考,请指正啊!:loveliness:)

    第二环节:情境引入后,明确问题,独立思考解决(自己尝试用学具或已有知识解决,鼓励多种解决方法);

    第三环节:小组合作交流,修正补充自己的方法 ;

    第四环节:小组分工准备全班交流分享;下面的同学再次补充修正自己的方法;

    第五环节:自己反思提炼收获,班上交流分享,老师总结提升;

    第六环节:挑战练习。出示 “有 48 个桃子,平均分给 3 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几个?” 独立思考、小组再交流、班上再分享,老师注意在难点部分追问,剩下的一蓝怎么办?竖式上怎样表示?和剩下的合起来表示么意思 ?引发学生进行讨论,特别是竖式的书写格式。

    第七环节:巩固练习。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何锦华发表于2013-9-1607:4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7951&ptid=2195)
    
    看了一下梁老师的设计,提两点想法:
    
    一是重难点突破不够,个人认为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运 ...

         何老师,您好!谢谢您的关注与指导!
    
        1、关于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我是想在教学过程中,具体的进行操作与实现,所以教案里面没有凸现出来;还有就是,本节课我是第一次上,没有过具体的教学经验,所以竖式计算的具体过程在头脑中始终是比较凌乱的,自己不知道如何表达才能与教学实录相区别,希望您能多多指导!
    
        2、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觉得教学时间可能不够,所以就没有设计过多的练习,把它放入了下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样确实没有起到巩固的作用,我会在教学设计中加以改进!
    
       谢谢您的宝贵意见!希望您能继续跟进指导!
    英子如兰
    英子如兰11年前

    第二环节:情境引入后,明确问题,独立思考解决(自己尝试用学具或已有知识解决,鼓励多种解决方法);

    第三环节:小组合作交流,修正补充自己的方法 ;

    第四环节:组内分工准备全班交流,同学再次修正自己的方法;

    第五环节:反思自己并提炼自己的收获;老师根据孩子们的反思进行总结;

    第六环节:挑战练习 “有 48 个桃子,平均分给 3 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几个?” 也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分享;老师追问:剩下的 1 蓝怎么办?在算式上 18 表示什么意思?在竖式上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和第一道题的竖式的书写进行比较区别在哪儿?

    第七环节:练习巩固;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超越梦想发表于2013-9-1608:5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7955&ptid=2195)
    
    看了一下梁老师的设计,感觉梁老师的课特别扎实,特别是开课复习阶段的练习,持之以恒地练习,学生的计算能 ...

    老师,您好!谢谢您的关注与指导!

        在 48÷2 这个地方,我也非常的纠结,这个知识孩子们在一单元的学习过后就已经能够熟练地进行口算,衡师傅经常这样说:“竖式只是帮助解决问题的工具,最后能够达到口算的效果是最好的”,所以我就理解为一单元《植树》一课的学习就是为了本节课孩子们学会列竖式做准备的,估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孩子不会出现竖式这种算法,因为他们都会计算了;我觉得您的建议很好,如果能够直接让孩子们解决他们不会解决的问题,他们会觉得更有挑战性。
    
        但是,我也有一个疑惑,48÷2 的除法竖式孩子们会列成一层楼而不是两层楼,这里又该如何处理呢?期待您的继续指导!
    风中芦苇
    风中芦苇11年前

    本帖最后由 赵素萍 于 2013-9-17 09:41 编辑


    因上网时间有限,思考不成熟。

    1、目标定位非常准确。特别是第一条: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要注意:探索并掌握,探索在前,这节课要突出你是怎么带着孩子一起探索的。教学设计中这方面应再突出一些。

    1. 复习的题目过多过细会影响孩子的探索。虽然你搭了一个很好的手脚架,孩子会很顺利的到达目标,但是这样会大大缩小孩子的探索空间。如果是我来上,可能不会要这些复习题,直接进入情境。最多在情境中复习一下除法的意义。

    2. 虽然是数学课,也要传递正能量。两个小猴因为分桃子打起来不太好。孩子都生活在童话世界里,小猴、小青蛙都是孩子自己的化身。

    3. 在第一次分桃子的设计中,课本中呈现了三种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这其实是编者预设孩子可能会出现的方法。老师再设计时应该呈现出你准备用什么样的方法或手段让孩子呈现出这些思考,你又是怎么处理这些思考的。难点也在这一环节,怎样结合分桃子的情境去理解竖式。注意,探索计算方法是重中之重。这一环节处理好了,下一次分桃子的情境就很轻松了。所以第二次分桃子就可以放手让孩子试一试了。

    时间非常仓促,没有细细咀嚼,仅供任教老师参考。不到之处敬请原谅。—— 风中芦苇

    风中芦苇
    风中芦苇11年前

    被辣椒姐姐指引到这里,因上网时间有限,思考不成熟。

    1、目标定位非常准确。特别是第一条: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要注意:探索并掌握,探索在前,这节课要突出你是怎么带着孩子一起探索的。教学设计中这方面应再突出一些。

    1. 复习的题目过多过细会影响孩子的探索。虽然你搭了一个很好的手脚架,孩子会很顺利的到达目标,但是这样会大大缩小孩子的探索空间。如果是我来上,可能不会要这些复习题,直接进入情境。最多在情境中复习一下除法的意义。

    2. 虽然是数学课,也要传递正能量。两个小猴因为分桃子打起来不太好。孩子都生活在童话世界里,小猴、小青蛙都是孩子自己的化身。

    3. 在第一次分桃子的设计中,课本中呈现了三种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这其实是编者预设孩子可能会出现的方法。老师再设计时应该呈现出你准备用什么样的方法或手段让孩子呈现出这些思考,你又是怎么处理这些思考的。难点也在这一环节,怎样结合分桃子的情境去理解竖式。注意,探索计算方法是重中之重。这一环节处理好了,下一次分桃子的情境就很轻松了。所以第二次分桃子就可以放手让孩子试一试了。

    时间非常仓促,没有细细咀嚼,仅供任教老师参考。不到之处敬请原谅。—— 风中芦苇

    277956259
    27795625911年前

    本帖最后由 赵素萍 于 2013-9-17 09:42 编辑


    既然是网络设计大赛,就要动用网友的力量,网海无边,人海茫茫。所以,希望梁老师发动自己所有人脉来参与此次比赛。鉴于自己听课的经历,下面说说对《分桃子》设计的几点意见。不到之处,请梁老师海涵。也敬请广大网友批评指正。

    个人意见一:

    本课重点: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知道竖式计算的特殊写法,明晰算法。

    教学难点:48 除以 3, 理解算法,当高位有剩余,把大的计数单位转化成较小的计数单位再除。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李海东发表于2013-9-1612:25](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7987&ptid=2195)
    
    梁老师的这节课,我打印下来认真学习了,我觉得有这样 2 个优点值得我学习:
    
    一、铺垫设计比较全面。
    
    第一环 ...

         李老师,您好!谢谢您的关注与指导!
    
         您的这句 “打印下来认真学习” 让我很感动,谢谢您的重视,同时也很汗颜,您这种认真的态度值得我随时学习。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在重难点突破方面确实是几笔草草带过,因为没有上过此课,没有具体的教学经验作为支撑,所以不知道具体应该作何描述。本意是想让学生在通过第二环节的探究过后,能够内化成一定的结论,不一定表述出来,然后在第三环节的再次探究过程中,充实自己的认知,达到以探究促认知,从而形成一定知识积累的目的。但是学生在分小棒和列竖式相结合的过程中,会出现从 “个” 开始分和从 “十” 开始分两种情况,所列竖式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这个时候的处理,确实考验老师的课堂调控和引导分析能力,我现在都不是很有把握能够处理好,但会积极地进行尝试。
    
       在复习旧知部分,根据您的建议,我想把第 2 小题放到前面,第 1 小题和第 3 小题结合处理,在口答过后,马上就两题分小组列竖式计算,不知您觉得这个调整如何?
    
       期待您的继续指导!
    277956259
    27795625911年前

    本帖最后由 277956259 于 2013-9-16 21:48 编辑


    1、作为一个旁观者,个人觉得复习引新过于冗长。理由有两点:一节新授课前 15 分钟至关重要,是学生思维的兴奋期。复习时间长,占用新授时间,后面突破本课重难点就有点赶时间,学习效果不好。另外,结合 48 除以 4,让孩子口算,用横式记录口算过程。既可以复习旧知识,还能解决问题,为授新做铺垫,何乐而不为?

    277956259
    27795625911年前

    本帖最后由 277956259 于 2013-9-16 21:49 编辑


    1、 本课难点:本节课的难点,就是把 4 个十平均分给 3 只猴子,还余 1 个十。1 个十平均分给 3 只猴子不好分,只能把 1 个十转化成 10 个 1 与原来的 8 个 1 合在一起,变成 18 个 1;第二次把 18 个 1 平均分给 3 只猴子,每人分 6 个桃。这是具体的情境。而在算法中,就是当大的计数单位分不完有剩余时,把它变成较小的计数单位再分。算法是抽象的,学生表述也有困难。所以,这里最好借助直观的操作,可以用小棒图,也可以用计数器来帮忙。让孩子感受高位有剩余与下一位结合,变成较小的计数单位再除。计算课的目标,关键在于理解算理,形成算法。所以问题 2 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突破了问题,本课也就成功了 80%。

    277956259
    27795625911年前

    本帖最后由 277956259 于 2013-9-16 21:53 编辑


    2、 本课重点: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竖式的特殊写法是本课的重点。并且通过解决分桃子的问题,让学生理解算法,为什么要从高位除起?这是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困惑。教师可以结合动手操作,让孩子感受先把几个十平均分,再分几个一,这样平均分的次数少,所以要从最高位除起。还可以把先分个再分十与先分十再分个对比观察,感受从高位除的简便与优越。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英子如兰发表于2013-9-1614:4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8024&ptid=2195)
    
    梁老师前面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抓得准确,几个大环节清晰:复习口算、探究学习(一)(二)、练习巩固 , ...

    老师,您好!谢谢您的关注和指导!

     一直知道芳草小学的分享教学做得很成功,跟衡老师到贵校来过几次,但是很遗憾,参加的几乎都是课后的教研,在课堂教学上真的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多到贵校来学习。
    
     刚才的老师您提供的分享教学流程,学习的主体都是孩子,课堂是真正交给他们在掌控的,这样能够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充分发挥他们的正能量;我也在课堂尝试分享式教学法,但范围和面积还不算大,只限于其中的一些环节和流程。在这次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给孩子提供大量的分享机会,但是要像您们的课堂那么成功,使孩子彻底成为探究和学习的主体,还需要多向您们学习哈!
    
     期待您的继续指导!
    衡菊芳
    衡菊芳11年前

    2013-09-16


    黄崇波 23:02:17

    感觉我们的教材,横向数学化做得不够,事实上都是在为 “数学而数学”,很绕,一节课完成这样的大手笔,难

    黄崇波 23:03:25

    比如如何内化,把高位上的计数单位转化为低位上的计数单位,显然显得很单薄。

    黄崇波 23:07:19

    个人认为:第一,在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方面,不够;第二,过渡,显得很急,拗口,有点 “生吞” 的感觉;第三,觉得很抽象。

    黄崇波 23:11:54


    个人觉得,这节课,梁老师还没有自己的理解。

    黄崇波 23:12:39

    比如,有的老师提的意见:一是重难点突破不够,个人认为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运用竖式解决除法计算,本节课重点突出不到位,难点没有突破。


    黄崇波 23:15:33

    建议:1、应该有内化型的教学思路,重新组合自己的理解;2,引起思维冲突的,个人认为力气下得也不够

    黄崇波 23:21:17

    我认为这一节课的亮点不够亮;3、把 “重点” 解读为一个个有逻辑关联的教学的点,也即是设计些能调动学生生活经验的简单情境;4、难点的突破,如何找突破口

    赵素萍
    赵素萍11年前

    本帖最后由 赵素萍 于 2013-9-17 09:29 编辑


    看了梁老师的教学设计,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与您交流:

    1、关于复习的设计。课程改革以来很多的课堂上都不再安排这个环节,我也很赞同这一改变,老师的复习其实就暗示着这节课需要用到这些知识,如果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中,自主找寻是不是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2、关于故事引入。用故事引入新课,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但是教学设计中看到的却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串问题。

    3、关于列式的理由,用除法计算的重点就是 “平均分”,是不是一定要落到把 48 平均分 2 份呢?个人觉得没这必要。

    4、关于摆小棒,我感觉不是有困难的学生才需要,事实上是帮助学生理解算法的一种很有效的途径,48 根小棒,应该是 4 捆和 8 根,先分 4 捆也就是每个猴子得到 2 捆,表示 2 个十,这样更有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把 2 写在十位上。


    期待梁老师更多的精彩!

    ぐ輕緢淡冩
    ぐ輕緢淡冩11年前

    我曾经以这节内容上过一次公开课,最难的是除法竖式的书写,从你的教案中我没看明白这个难点将如何突破,期待下一稿的出现。

    汪定斌
    汪定斌11年前

    本帖最后由 衡菊芳 于 2013-9-19 10:14 编辑


    梁老师:今天有空看您的教学设计,总体感觉还不错。个人认为《分桃子》一课属计算教学,应突出对数感的培养。在培养数感中,完成对算法和算理的理解。算法可以通过机械训练达到掌握,而算理只有通过理解才能融会贯通。

    王永老师对《分桃子》一课也有过精彩的点评,现摘录如下,和梁老师共享。

    王永老师在评课时提出的问题是:计算教学怎样才能加强数感的培养?

    教材中的第一个情境问题:“48 个桃子平均分给 2 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多少桃子?” 是学生在第一单元解决过的问题。应该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再进行交流;通过交流,明晰算理。

    48÷2=?

    (1)由学生汇报口算的算法,老师把学生的算法记录在黑板上:

    40÷2=20,8÷2=4,20+4=24。

    对口算过程与结果进行书面记录,就是笔算。笔算的形式不是唯一。

    (2)讨论:上述口算的关键是什么?明晰算理。

    让学生体会到,上述口算的关键是把 48 分成 2 个部分,使其中每一部分除以 2 都能用上乘法口诀(表内除法)。而 48 如何拆成与 2 都有倍数关系的 2 个部分,这就要寻找数字之间关系,就要靠数感。

    (3)向学生提出一个任务:老师刚才是用横式记录口算的过程和结果。同学们能否用竖式的形式来记录上述口算的过程与结果呢?这个环节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口算除法与竖式除法的算理是一致的。

    我以为突出数感的培养,必须把口算摆在比竖式笔算更重要的位置。竖式笔算不过只是口算的过程与结果用书面形式记录下为的结果。因此,掌握口算的方法也是理解竖式笔算的基础。教材的第二个问题:48 个桃子平均分给 3 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多少桃子?

    (1)如果把教学重点放在 48÷3 的竖式笔算上,就会觉得上述两个问题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如果把重点放在口算的方法上,两者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学生有能力把 48÷2 的口算方法自觉迁移到 48÷3 的情形:

    48=30+18(靠数感,把 48 拆成 30 和 18,因为 30 和 18 与 3 都有倍数关系),

    30÷3=10,18÷3=6,10+6=16。

    (2)让学生把上述口算的过程与结果,用竖式记录下来,再进行交流。

    (3)是否一定要强调摆小棒的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算理呢?要看学生抽象思维发展水平。如果少数学生不会口算,就应该鼓励他们借助小棒进行操作,让他们体会口算实际上只是小棒操作过程与结果的口头描述而已。如果班上没有人不会口算,那就不必为摆小棒而摆小棒了。直观不是目的,直观只是抽象的手段。

    (4)是否要归纳竖式除法的法则呢?归纳竖式除法的法则,只会助长学生对竖式除法的机械性理解,根据程序进行计算,久而久之就会把算理淹没在机械化的操作之中。强调程序化的计算,不用去关注、寻找数字之间的关系,这就与培养数感的目标背道而驰。

    神仙唯一
    神仙唯一11年前

    很有收获,很受启发。

    空灵
    空灵11年前

    仔细阅读了梁老师的教学设计和各位老师的指导意见,深受启发,学习中!

    个人觉得突出重点不仅仅是在教学设计中要突出,板书设计中同样需要,因此,对板书设计有个小小建议,把记录口算过程的(2)放在较次要的位置,因为放在中间,使得整个板书重点不够突出。

    空灵
    空灵11年前

    想与梁老师一起探讨的地方 “如果被除数的哪一位除后有余数(余数必须小于除数),就把余数与被除数的下一位合起来继续除。” 关于这句话中的除,不知道是否妥当,记得 250 除以 5 也可以说 5 除 250,设计中这样改改如何 “如果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有余数,就把余数与被除数下一位合起来继续参与计算”

    衡菊芳
    衡菊芳11年前

    黄崇波(20130918 2315)


    29 楼的说法很精彩。不过,我认为,本节课最大的问题是:只有课,没有人。


    教师应竭力做到:怎样让问题存在学生当中,把教学从学生身上引导得出,在 “引导” 中做文章,让学生充分的思考、展示。

    机器猫
    机器猫11年前

    你好!我看了你的设计,感觉这是一节 “中规中矩” 的课。希望梁老师注意一下几点:1、新课标中提到由两能变到了四能,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个人觉得复习部分老师铺垫的太多,可能会禁锢孩子的一些想法,建议去掉一些。2、情境的设置是学生发现问题的关键,其实大可直接出示主题图,(24 个桃子,2 只猴子,一个问号)让学生编一个数学故事。3、学生发现问题后,梁老师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来解决问题,然后再进行小组交流,我觉得非常好。4、学生在交流时,建议增加质疑提问的环节,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交流中来。这是个人的一点小小的建议,有不对的地方望梁老师包含。(:lol:lol:lol:lol:lol:lol 都是成都的老师肯定要扎起哈)

    林甸二小孙艳艳
    林甸二小孙艳艳11年前

    认真拜读了梁老师的这节课《分桃子》,受益匪浅,这节课通过创设情境,让孩子亲历分桃子的过程,初步理解同样多一样多的方法,使学生对课本内容有了一种亲切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并不是凭空捏造,遥不可及的,而是活生生的存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切感,有利于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向您学习。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风中芦苇发表于2013-9-1620:2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8153&ptid=2195)
    
    因上网时间有限,思考不成熟。
    
    1、目标定位非常准确。特别是第一条: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 ...

       老师,您好!谢谢您的关注和指导!
    
       1、老师,您的建议中关于复习题目和情景引入的部分,也是我设计过程中非常纠结的地方,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习惯直接出示主题,让孩子进行分析和探究,在课堂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所以我将在今后的几稿中进行调整。
    
       2、第一次分桃子过程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孩子们已经在一单元《植树》中进行学习,所以大部分孩子会出现教材中预设的两种方法。但是本环节的竖式,孩子们不一定会出现,这也是我备课过程中纠结的另一个地方,如果孩子已经会解决这一知识,我是不是要引导他们再用竖式进行解决?
    
       期待您的继续指导!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277956259发表于2013-9-1620:4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8157&ptid=2195)
    
    既然是网络设计大赛,就要动用网友的力量,网海无边,人海茫茫。所以,希望梁老师发动自己所有人脉来参与 ...

        老师,您好!谢谢您的关注与指导!
    
        在教学重难点方面,由没有实际的教学经验,我写的不怎么到位,经过您的指导,我对这块的思路已经更为清晰,谢谢!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277956259发表于2013-9-1620:58](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8161&ptid=2195)
    
    1、作为一个旁观者,个人觉得复习引新过于冗长。理由有两点:一节新授课前 15 分钟至关重要,是学生思维的兴 ...

       复习部分的时间确实过长,占用了孩子的后续学习时间,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孩子搭了脚手架,不利于孩子的独立思考。我将在后面的几稿中进行改进。谢谢!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277956259发表于2013-9-1621:15](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8163&ptid=2195)
    
    1、  本课难点:本节课的难点,就是把 4 个十平均分给 3 只猴子,还余 1 个十。1 个十平均分给 3 只猴子不好分,只能 ...

       如果在 48 除以 2 这个环节,孩子不能出现竖式,该怎么解决呢?
    
       本意是在孩子用小棒探讨了 48 除以 2 的竖式计算过后,48 除以 3 扔给孩子,让其独立思考和探究剩余 1 个十的处理,具体算法和算理的探究都在这个过程中展现,但因为没有教授过这节课,对此难点的突破在头脑中目前也仅仅是一个想法而已。谢谢老师您的具体分析,让我理清了思路。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277956259发表于2013-9-1621:3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8166&ptid=2195)
    
    2、        本课重点: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竖式的特殊写法是本课的重点。并且通过解决分桃子的问 ...

         谢谢老师您的具体指导!
    
         在突破此重点的过程中,我会放手让孩子进行操作,并列出竖式,然后对比分析,让孩子理解从高位除起的简便与优越。希望能够达到突破难点的效果!
    
         具体的过程将会在后面的几稿和实录中呈现,希望您继续关注和指导!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衡菊芳发表于2013-9-1707:2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8197&ptid=2195)
    
    2013-09-16 
    
    <br />
    
    
    黄崇波 23:02:17 
    
    <br />

      黄老师,您好!谢谢您的关注和指导!
    
      您的点评真的是一针见血,由于没有具体的教学经验,虽然以前听过别人讲授此课,但是对于这节课到目前为止,我是真的还没有自己的真正理解,所以整个的教学设计现在都处于一个流程阶段,其实自己真正内化的东西并不多,这几天听了大家的很多建议,获益匪浅,将在后面几稿和实录中呈现自己的这些收获。
    
      希望你能继续关注和指导!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赵素萍发表于2013-9-1709:22](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8226&ptid=2195)
    
    看了梁老师的教学设计,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与您交流:
    
       1、关于复习的设计。课程改革以来很多的课堂上都 ...

        赵老师,您好!谢谢您的关注和指导!
    
        关于除法的意义,在处理 “平均分” 的时候,孩子能够很好的进行理解,但是在处理到 “几个几” 时,对少数孩子来说就是难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解决问题部分孩子们根据题意说列式的原因,都能说得很明白,但是结合除法的意义进行理解,少数孩子会有困难,所以在此处会让孩子说细。
    
        通过摆小棒这一动手操作来理解除法竖式每一步的意义,确实是需要每个孩子都动手操作。
    
        复习和引入部分,听取了大家的建议过后,我会在第二稿中进行调整。
    
        期待您的继续指导!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ぐ輕緢淡冩发表于2013-9-1722:2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8615&ptid=2195)
    
    我曾经以这节内容上过一次公开课,最难的是除法竖式的书写,从你的教案中我没看明白这个难点将如何突破,期 ...

        老师,您好!谢谢您的关注和指导!
    
        我会在下面几稿和教学实录中对这一难点的处理进行展示。
    
        期待您的指导!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汪定斌发表于2013-9-1722:4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8622&ptid=2195)
    
    梁老师:今天有空看您的教学设计,总体感觉还不错。个人认为《分桃子》一课属计算教学,应突出对数感的培养 ...

        汪老师,您好!谢谢您的指导和分享。
    
        您的分享中关于数感培养这一观点对我启发很大,在孩子们探讨第一单元《植树》的教学过程中,当时解决 36÷3=12,孩子们就是用分小棒的方法理解这一口算算理的,他们都会操作、会表达,所以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结合孩子已有的学习经验,帮助孩子理解口算和竖式之间的关系,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那么这一学习过程将会变得轻松。其实,学习过程有时就是一种迁移,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如果孩子自己能够进行知识间的迁移,那么教与学都会都会变得轻松。
    
        期待您的继续指导!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神仙唯一发表于2013-9-1813:4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8836&ptid=2195)
    
    很有收获,很受启发。

        沈老师,您好!谢谢您的关注!
    
        期待您的具体指导和点评!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本帖最后由 衡菊芳 于 2013-9-22 23:14 编辑


    [空灵发表于2013-9-1909:04](http://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9067&ptid=2195)
    
    仔细阅读了梁老师的教学设计和各位老师的指导意见,深受启发,学习中!
    
    个人觉得突出重点不仅仅是在教学设 ...

          李老师,您好!谢谢您的关注和指导。
    
          你一下子就看出了技术上的问题,其实本来口算是在板书的左边部分,但是因为剪贴时竖式的插入不好解决,就成了现在的排版方式,希望你能给予我教学上和技术上的双重指导。
    
          期待您的继续指导!


    [空灵发表于2013-9-1909:14](http://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9071&ptid=2195)
    
    想与梁老师一起探讨的地方 “如果被除数的哪一位除后有余数(余数必须小于除数),就把余数与被除数的下一位 ...
        对于算理、计算法则的表述,确实应该从学生理解的角度来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才会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思维过程,我会加以改进。
    
       期待李老师的继续指导!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本帖最后由 衡菊芳 于 2013-9-22 23:19 编辑


    任旭(山东) 21:12:01

    20130922

    对《分桃子――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设计的几点意见

    一、 重难点把握不准

    第二次分桃子是教学的难点。难在十位上的数不能被 3 整除,出现余数 1(这里的余数仍然要小于除数),需要把余数 1 化成小一级的的计数单位 1 来计数(10)并与个位上的数字 8 合起来(18)进行第二次分。这些算理如果只用抽象的数来说明,学生很难理解。需要借助操作(操作属于动作思维)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而正确、规范地书写并算不上是本课的重点,更谈不上是难点。

    二、 第一环节太繁杂。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所以本环节设计的口算与列竖式计算 与本节课的重点关系不大,故可以删去;第 2 题口答是数的组成,虽对理解本课的重点有一定的帮助,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几十几里由几个十与几个一组成是已掌握的知识,所以复习的价值也不大。不如将这些环节省略,把节省出的时间放在下面的让学生自主探索的环节中。

    三、 两个探究不宜平等用力

    在第二个环节,有两次探究。其中第二次探究是本课的重点兼难点,因此其探究的时间、力度等都要高于第一次探究。而从本设计看,第一次探究则处理得比较细,第二次探究处理得则比较粗,有些弄反的意味。

    另外一个需要说明的是,在全班交流算法时,所呈现算法的是应该有一定的顺序的。如在第一次探究阶段的交流中,最好将 “(3)分小棒” 的算法放在 “(2)用口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前,因为后者是前者的最原始的原理。再然后是 “(4)列竖式计算”,算法(2)又是列竖式计算的基础。第二次探究的交流顺序可以以此为参考。(注:在学生探究阶段,老师可以发现不同学生的做法。)

    四、 总结计算方法有点早

    在学生只有两次探究的基础上总结规律,感觉为时尚早。因为只有两次的经历,学生的 “物质积累够”,没有量变,很难质变(没有做较多的题做基础,学生很难总结方法)。建议将这个环节放在小练习之后:如在第二次探索之后可以出这样一组题,你能试着解决下列问题吗?54÷3、 72÷4 等。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总结算法,然后在有算法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衡菊芳发表于2013-9-1910:22](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9077&ptid=2195)
    
    黄崇波(20130918 2315)
    
    <br />
    
    
    29 楼的说法很精彩。不过,我认为,本节课最大的问题是:只有课,没有人。
    
    <br />

        黄老师,您好!谢谢您的继续指导!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思考,课堂才会真正充满趣味和活力,也才会更有效果。我会在以后的几稿中修改自己设计。
    
        期待您的继续指导!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机器猫发表于2013-9-1910:42](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9078&ptid=2195)
    
    你好!我看了你的设计,感觉这是一节 “中规中矩” 的课。希望梁老师注意一下几点:1、新课标中提到由两能变 ...

         老师,您好!谢谢您的关注和指导!
    
         关于复习和引入部分,我会在第二稿中进行调整。
    
         在学生交流时,质疑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把每个孩子的注意力和思考全部吸引到交流的问题上来,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我会在教学实录中加以呈现。
    
         期待您的继续指导!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林甸二小孙艳艳发表于2013-9-2021:42](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9232&ptid=2195)
    
    认真拜读了梁老师的这节课《分桃子》,受益匪浅,这节课通过创设情境,让孩子亲历分桃子的过程,初步理解同 ...

        孙老师,您好!谢谢您的关注和指导!
    
        其实,本节课我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多提意见哈!
    
        期待您的继续指导!
    durong
    durong11年前
    [汪定斌发表于2013-9-1722:4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8622&ptid=2195)
    
    梁老师:今天有空看您的教学设计,总体感觉还不错。个人认为《分桃子》一课属计算教学,应突出对数感的培养 ...

    我也学习了,王永老师的点评确实精彩,汪老师的分享也很有意义。梁老师,选课时我也想选这课的,没想到你选了。真好,同在一个年段,又同在一起参加比赛,而且又是同一个城市的。祝我们都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第一稿教学设计反思

    从第一稿发布到现在,大家给予了我很多指导,在此谢谢大家!

    通过大家的指导,我对本课的思考上了一层楼,下面是我的一些反思,敬请各位指导!

    1、在复习环节,设计题目过多,占用了原本就很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并且为后知进行了太多的铺垫,不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2、在情景引入环节,看似和第三环节形成了情景串,但是不能激发学生想要解决问题的热情,如果能让学生成为解决问题的帮手,他们会更愿意参与学习过程。

    3、在新授课过程中,虽然都有相关的教学流程,但是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没有明确的措施和表述,也没有对学情进行详细的预设和思考,这样会让部分学生消失探究的激情,尤其实在 48÷2 这一问题的处理过程中,学生都会进行口算,如果再按照自己独立完成进行交流这样的方式教学,会让学习变得没有挑战性,反而变成了走形式的过程,会消磨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

    4、48÷2 和 48÷3 这两个环节应该成为更上一层楼的解决问题模式,让学生在解决了 48÷2 的竖式计算过后, 增加学习的层次和难度, 自己解决 48÷3,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5、关于练习,本课的新授和练习应该是放在两节课解决,在第一节课只能够完成少量的练习(自己的预计,具体还要试讲过后才知道)

    6、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都应该更关注学生的学,并且把它体现出来!

    期待大家的继续指导!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durong发表于2013-9-2112:17](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9305&ptid=2195)
    
    我也学习了,王永老师的点评确实精彩,汪老师的分享也很有意义。梁老师,选课时我也想选这课的,没想到你 ...

        我要向老师你和各位前辈多学习哈,希望通过这次比赛自己能够在教学设计、教学理念、教学过程等多方面取得进步!同时也祝我们都取得好成绩哈!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第二次教学设计

    第二次教学设计的思路来自大家对于第一稿的建议,里面采纳了很多大家的建议,第二稿希望大家能够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谢谢!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本帖最后由 梁桂容 于 2013-9-21 16:59 编辑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两 (三) 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综观全部教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百以内的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法,这为本课教学提供了知识铺垫的思路孕伏,而本课教学又为今后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奠定基础,因而本节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教材创设了猴子两次分桃子的情境,第一次 2 只猴子平均分 48 个桃子,这题中十位上的数能被 2 整除,这个内容在第一单元口算除法中学习过,在这里主要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以及竖式中每一步运算的意义。第二次是 3 只猴了平均分 48 个桃子,十位上的数不能被 3 整除,口算就不太容易了,需要列竖式计算,教学时要组织学生用学具动手操作,并做到操作与思维的有机结合,真正理解竖式每步的含义。

    学情分析:

    生已经学习了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及其应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及其应用和两位数乘法,会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过程中用动手分小棒的方法来理解计算过程,并进行相应的语言表述,但是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又较少,在教学中,应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悟竖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提出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算理,尤其是高位有剩余时的计算方法,正确、规范地书写竖式。

    教学准备: 小棒、ppt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本帖最后由 梁桂容 于 2013-9-21 17:11 编辑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问题初探

    1、情境引入: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课堂上来了两只可爱的猴子,猴大和猴二,它们遇到了一个自己解决不了的数学问题,想请大家帮帮忙,孩子们愿意吗?

    生:……

    出示 PPT 两只猴子和数学信息:有 48 个桃子,平均分给 2 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几只?

    师:现在猴大和猴二都想知道自己能分到几个桃子,刚才大家已经答应要帮助它们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就请孩子们动手帮忙解决吧!

    生自己在草稿本上写出自己的解决方法。

    【设计意图】设置故事情境,通过两只猴子的求助,根据孩子们助人为乐的好习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2、生利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

    师:刚才孩子们都用自己的方法来帮助小猴解决了问题,现在我们来看看大家都是怎么帮助小猴兄弟的?

    展示学生的方法,学生应该会出现:48÷2=24(个)

    在此基础上跟学生交流:

    (1) 为什么这样计算?

    引导生分析出:因为是 48 个桃子,平均分给 2 只猴子,所以用除法进行计算。(根据题意进行理解)

    (2)你是怎么计算出每只猴子分 24 个桃子的?

    生跟全班分享自己的计算方法

    生可能会出现两种算法:

    ①做除法想乘法,因为 2×24=48,所以 48÷2=24

    ②用口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48 里面有 4 个十和 8 个一

    先算 40÷2=20,再算 8÷2=4,20+4=24,所以 48÷2=24

    【设计意图】这部分知识学生已经会解决,因此就直接交给学生自己进行解决,为后面的竖式学习奠定基础。

    3、竖式的探究

    对于竖式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学生在上面的算法中出现了竖式,那就直接进行分析。

    方案二:学生在上面的算法中没有出现竖式,师就进行引导:

    师:刚才孩子们快速的用口算的方法帮助猴哥俩解决了问题,它们很感激,但是猴二它还想麻烦大家一下。它说,“在二年级的时候,它有一次遇到了一个难题,孩子们是用竖式帮助它解决的,今天它还想看到竖式” 孩子们能满足它的要求吗?

    生:……

    生自己列出竖式,全班交流。

    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

    (1)只出现一层楼的竖式写法

    http://bbs.xsj21.com/forum.php?mod=image&aid=1615&size=300x300&key=bdac73ed6ba8d7b0&nocache=yes&type=fixnone

    师再此过程中根据刚才学生口算的过程,通过摆小棒来给学生介绍竖式的另一种写法:

    此过程中的口算过程和摆小棒由学生来进行操作,师进行竖式的引导:

    48 里面有 4 个十和 8 个一,把 48 根小棒分成 4 捆和 8 根

    如果先算 40÷2=20,就是先分 4 捆小棒,平均每只猴子分两捆,竖式表示为:

    http://bbs.xsj21.com/forum.php?mod=image&aid=1616&size=300x300&key=4fc4ce2412d07dcb&nocache=yes&type=fixnone

    这样我们就看到先分了十位上的 40 个桃子,每个猴子分到了 20 个桃子,那还剩余多少个桃子呢?

    (8 个)

    我们学习过有余数的除法,当有剩余的时候,我们这剩余的 8 个桃子在竖式中应该怎样写呢?

    (把剩余的 8 个写在下面)

    此步的竖式先由学生自己来补充,后全班讨论 8 应该放在哪里?

    http://bbs.xsj21.com/forum.php?mod=image&aid=1617&size=300x300&key=99f26231fe930ac9&nocache=yes&type=fixnone

    刚才我们分了十位上的 40 个桃子,每只猴子分 20 个,那现在剩余的 8 个桃子又该怎么分呢?

    (每只猴子分 4 个,8÷2=4)

    那在竖式里我们又该怎么表示呢?

    生自己尝试在草稿本上把竖式表示完整,后全班交流。

    http://bbs.xsj21.com/forum.php?mod=image&aid=1618&size=300x300&key=988a138587133bf2&nocache=yes&type=fixnone

    竖式全部完成过后,让生在组内说一说刚才的竖式是怎样列出来的,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以理清学生的思路。

    学生还可能出现先分 8 个一,就是先从个位开始计算的情况,也要进行展示,只要分析过程合理,把每一步的意思说出来都可以。

    http://bbs.xsj21.com/forum.php?mod=image&aid=1619&size=300x300&key=bdeff636e87c84c1&nocache=yes&type=fixnone

    【设计意图】此处的先从十位算起还是先从个位算起,对学生来说都可以用竖式表示出来,区别不大,为后面出现更大难度学习时,需要我们从高位除起这一思想的出现奠基。

    (2) 生出现一层楼和两层楼两种竖式

    让作者自己来分析为什么这样列竖式,下面的同学提问,从而在对比分析过程中,通过分一分活动明白这一列式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在口算的基础上列出竖式,降低学习的难度,进而帮助理解竖式计算每一步的意义,进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第二环节:问题再探

    1、情景升级

    师:孩子们帮助猴大和猴二分完桃子过后,它们很高兴,正准备把自己的桃子抱走,这时候弟弟猴三出现了,他也希望能分到桃子。猴大和猴二犯难了,刚才的难题都是孩子们帮他们解决的,现在这个问题更难了,兄弟仨想了好久都不知道怎么解决,又要来求助于孩子们了,大家愿意在帮帮它们吗?

    生:……

    师:孩子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榜样呀!

    生分析数学信息的变化,并完整表述:有 48 个桃子,平均分给 3 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几个?

    【设计意图】根据故事情境的延伸,增大解决问题的难度,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生独立探讨解决

    (1)生分析了数学信息后,独立解决这一问题。

    (2)生独立解决过后,同桌或 4 人小组交流:

    第一: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第二:你觉得这个问题和刚才的问题在解决过程中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第三:如果你是列竖式计算,请你根据你的竖式跟大家分享一下不同的地方所表示的意思,和你是怎样解决这个不同的。

    第四:建议边解释边摆小棒展示,便于其他孩子理解。

    第五:组内讨论他的解决方法,觉得可行吗?你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1) 全班交流

    交流的步骤跟刚才的小组内一样,下面的同学提出自己的看法。

    师在此过程中注意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完整表述并用竖式表示:

    第一:先分十位

    ①先分十位的 40 个桃子,每只猴子分 30 个

    ②十位的 40 个桃子分完了没有?(没有)

    ③没有分完怎么办?(和个位的剩下的 8 个结合起来变成了 18 个,继续分,每只猴子又分到 6 个)

    第二:先分个位

    (此处先分个位,孩子会列不出竖式或者列出的竖式很复杂,从而让孩子得出结论,在用竖式进行除法计算时,先从高位除起,会比较容易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经学会解决 48÷2 后,把 48÷3 交给学生自己解决,并在小组内和全班交流分享,锻炼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辨析思考的能力。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第三环节:交流总结

    师:刚才孩子们帮助猴子兄弟们解决了两个问题,那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

    生自己总结自己的收获

    师根据学生的总结归纳出今天的算法,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设计意图】在学生探究学习过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把零散的知识和方法总结起来,便于今后学习过程中使用,同时也使学生养成学习过后总结的习惯。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

    1、列竖式计算:

    84÷4 396÷3 90÷6 847÷7

    【设计意图】生已经能够解决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当延伸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生独立计算,考察今天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迁移能力。

    2、先估计,在计算

    63÷3 84÷6 448÷4 726÷6

    【设计意图】生在能够用竖式进行笔算的基础上,加入估算练习,从而使其熟悉除法计算的估计方法。

    3、青蛙红红:我 4 天大约吃 60 只害虫

    青蛙明明:我 5 天大约吃 70 只害虫

    请你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设计意图】把纯粹的计算练习回归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板书设计:



    图片:

    QQ截图20130921171540.png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第二次教学设计困惑:

    1、学生已经出现一层楼的竖式,是不是一定要引出两层楼的书写格式?

    2、学生出现先从个位试商时,怎样引导更为合理?

    窗外风痕
    窗外风痕11年前

    就梁老师第二次教学设计困惑谈一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第二次教学设计困惑:

    1、学生已经出现一层楼的竖式,是不是一定要引出两层楼的书写格式?

    2、学生出现先从个位试商时,怎样引导更为合理?

    除法的竖式计算是本册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之一。难:竖式抽象、简洁的数学符号,书写形式独特。(不同于加、减、乘)。过程中综合性强。包括了商、乘、减、比、落。所以很多孩子一直觉得用竖式计算除法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不是从心里接受竖式除法,分层竖式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也是竖式价值的第一次体现。

    对第一次分桃生观察图就可以口算出结果,这一环节重在结合结果,分桃过程让学生掌握处理、竖式中每一步运算的意义,以及正确的书写格式,体会其合理性。

    第二次分桃,十位上有剩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探索性、挑战性。应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同桌合作、动手操作。通过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处理,每一步运算的意义。

    对于教学中学生因认知特点和前面知识的迁移出现不接受分层竖式的情况,教师可在第一次分桃时对比两个竖式,看下哪个竖式更能体现分桃的过程,(不必急于去否定一层竖式,因为从计算的功能上来说在这里一层竖式也能计算出正确结果,形式上也更简单。)从而体会分层竖式的合理性。然后再在第二次分桃过程中引出矛盾,一层竖式在这里已不能够清楚的表示出分桃的过程。(当然有些学生在知道结果的情形下写出一层竖式是有可能的。)从而让学生体会两层竖式的价值,从内心接受。

    对于学生出现从个位试商的情况,我觉得也可以用上面的方法来处理。在第一次分桃时,48 除以 2 从个位算起也能解决。那把他的算法保留在哪儿,在第二次分桃时 48 除以 3,他用这种算法就会碰到困难,不能算出正确答案,或者算出正确答案,过程了也会较繁或经过涂改。从而体会在竖式计算中从十位算起的优越性。这样的知识才是孩子创造出来的。他才会牢固掌握。

    陈小松
    陈小松11年前

    一、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生成问题。情景引入后出现 48÷2,学生用口算的方法很容易得出结果,但用竖式计算时,可能会出现各种写法,师可以将这些不同的写法板书在黑板上,可以让学生简单说明算法,不过意强调格式的书写,出现的不同竖式写法,实际上为本课难点的突破,无形中生成了难得的教学资源。

    二、教学过程中将具体的操作和抽象的算理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突破难点;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48÷3,学生用 48÷2 的已有经验来解决显然不行,怎么办?让学生动手操作充分理解,不能先从个位上去分了,只能先分十位上的 4 个十,但这 4 个十也不能平均分,每个人最多只能先分得 1 个十,所以在十位上商 1,再把十位上余下的 1 个十和个位上的 8 个一合起来再分,这样每个人就分得 6 个,所以在个位上写 6。把操作和竖式的写法,算理结合起来,便于学生理解。从而明白写竖式时要从高位算起。

    赵媛媛
    赵媛媛11年前

    如何让孩子从心里接受两层竖式,能在以后的除法计算中灵活使用,而不是机械的计算,也是我一直比较疑惑的点,期待梁老师的课哈!

    赵媛媛
    赵媛媛11年前

    如何让孩子从心里接受两层竖式,能在以后的除法计算中灵活使用,而不是机械的计算,也是我一直比较疑惑的点,期待梁老师的课哈!

    277956259
    27795625911年前

    第 62 楼的老师指导的具体,便于粱老师的教学实践,建议粱老师仔细阅读风过无痕的回复。另外归纳算法时,可以对比 48 除以 2 和 48 除以 3,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找异同,从而归纳计算方法,学生再总结算法就要简单一些。

    徐宏
    徐宏11年前

    诶,看了一下,感觉好累,你这是在写论文,不是在写教案,三年级的孩子,有必要搞这么复杂的设计吗。

    顺德嘉信西山
    顺德嘉信西山11年前
       梁老师在课堂上比较注重知识的获取过程,注重实践渗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讨论等活动,将具体的操作和抽象的竖式联系起来,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明确算法,学生掌握较好!
    
                                                   (广东顺德嘉信西山小学:文博)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窗外风痕发表于2013-9-2222:3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9655&ptid=2195)
    
    就梁老师第二次教学设计困惑谈一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第二次教学设计困惑:
    
    1、学生已经出现一层楼的竖式, ...

       谢谢陈老师!
    
       确实像你所说的,其实没有必要如此纠结,可能是我想的太复杂了,教学过程就是产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顺其自然合乎规律才最好!
    
       继续指导哈!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陈小松发表于2013-9-2223:2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9665&ptid=2195)
    
    一、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生成问题。情景引入后出现 48÷2,学生用口算的方法很容易得出结果,但用竖式计 ...

       谢谢陈老师!
    
       我确实把 48÷2 想的过于复杂了,也害怕学生出现各种复杂的竖式,不知道怎样来进行整合,其实这正好是一个突破口,你说的很对。
    
       继续指导哦!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赵媛媛发表于2013-9-2309:35](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9692&ptid=2195)
    
    如何让孩子从心里接受两层竖式,能在以后的除法计算中灵活使用,而不是机械的计算,也是我一直比较疑惑的点 ...

      谢谢媛媛!
    
      我会积极尝试的,我们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哈!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277956259发表于2013-9-2321:4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9879&ptid=2195)
    
    第 62 楼的老师指导的具体,便于粱老师的教学实践,建议粱老师仔细阅读风过无痕的回复。另外归纳算法时,可以 ...

         谢谢老师的继续指导!
    
         已经仔细阅读第 62 楼老师的建议,并在课堂上加以实践。自己将努力寻找简单的教学模式!
    
         期待您的继续指导!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徐宏发表于2013-9-2406:2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9930&ptid=2195)
    
    诶,看了一下,感觉好累,你这是在写论文,不是在写教案,三年级的孩子,有必要搞这么复杂的设计吗。 ...

         谢谢徐老师的继续指导!
    
         这一稿教学设计我确实是想的过于复杂,也写得过于复杂了,您批评的很到位!
    
         继续指导哦!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顺德嘉信西山发表于2013-9-2411:2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0016&ptid=2195)
    
    梁老师在课堂上比较注重知识的获取过程,注重实践渗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 ...

        谢谢文老师的关注和指导!
    
        其实我还应该更加注重探究和放手,把更多的时间放在难点的突破上,这点做得很不够!
    
        期待文老师的继续指导!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第二稿试讲反思

    1、 情境引入部分可以更加简洁,为后续教学留下更多的时间。

    2、在处理第一部分 48÷2 时,其实难度不是很大,学生能够自己解决,这一环节没有必要浪费太多的时间,主要是让学生根据分一分的过程理解除法竖式的意义,主要解决这六个问题 “分谁?谁给谁?每人分得多少?从总数中分出去多少?余下多少?余下的怎么办?(任景业老师的话)”,只要学生能够做到较好的理解,那么一层楼和两层楼的竖式不必过于纠结。

    3、本课的难点是在 48÷3 这一环节,有剩余部分的理解和处理,这里需要学生花时间去探究和处理,如果学生在探讨中能够理解并且对剩余部分做出自己的处理,那么他们能够从内心深处接受两层楼的竖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从理解题意和除法的意义出发来列出竖式,这样既能突破重难点,也能使学习过程转化为学生的内需,从而变得愉快。

    Instantstyle
    Instantstyle11年前

    梁老师,你准备怎么在你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学的过程!

    Instantstyle
    Instantstyle11年前

    梁老师,给你分享一篇孙家芳、任景业两位老师关于 “除法竖式的教学与思考” 的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哈!

    Instantstyle
    Instantstyle11年前

    除法竖式的教学与思考

    上海《小学数学教师》2009 年第 78

    孙家芳、 任景业

    一、问题

    学生对于除法竖式的学习是学生整个运算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在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中,学生常常出现图一的单位问题,图二的余数问题,图三商的位数问题……。这些问题虽然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实质是对最初的除法竖式的意义不清楚。除法竖式的 “根” 在哪?“理” 在哪?怎样才能让学生明 “根” 晓 “理”?

    http://bbs.xsj21.com/forum.php?mod=image&aid=1712&size=300x300&key=49a3b997299f9bab&nocache=yes&type=fixnone

    象这样传统的内容,我们以前往往先进行分物活动,然后根据分物活动书写竖式,形成竖式的算法程序后再让学生 “照此办理”,在重复操作中形成计算技能。的确,象除法竖式这样的内容似乎也很难有 “理” 可讲。然而,在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我们需要越来越多地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困惑,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我们的教学。那么,在除法竖式的学习中,学生有什么样的困惑呢?有什么样的基础 呢?我们又应当如何设计我们的教学呢?



    图片:

    QQ截图20130925132248.png

    Instantstyle
    Instantstyle11年前

    二、教材

    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把这部分的内容编排为两节课,两节课都有分实物,都有连减算式,都有口算,并且两节课都把连减算式放在首要位置 —— 都是放在了第一种算法的位置(如下图)。分物与连减算式在学习除法竖式中真的那么重要吗?学生又是怎样理解的呢?



    图片:

    QQ截图20130925132845.png

    Instantstyle
    Instantstyle11年前

    本帖最后由 Instantstyle 于 2013-9-25 13:34 编辑


    三、学生

    学生解决这样的问题有什么样的经验?他们有什么样的知识基础?教材的编排是不是编者的 “一厢情愿”?在学生学习除法竖式前,我们先让学生做下面的题目:

    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有 15 枝花,一个花瓶放 5 枝,需要多少个花瓶?

    学生列出的算式有下面几种:

    (1)横式

    15÷5=3(个) ,15-5-5-5=0。

    第一个式子是一般的除法横式,第二个式子用减法,体现了逐次减的过程,虽然没有写出结果,但能看出学生理解除法意义,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2)竖式

    http://bbs.xsj21.com/forum.php?mod=image&aid=1714&size=300x300&key=9630020c694f89ae&nocache=yes&type=fixnone

    从这几个算式可以看出,学生列出的竖式明显受到了加减法与乘法竖式的影响。第二个算式虽然出现了 “http://bbs.xsj21.com/forum.php?mod=image&aid=1715&size=300x300&key=07aa3ad60877fcca&nocache=yes&type=fixnone” 号,但从表达的形式上看,这位学生仅仅是曾经见过除法竖式,但对这种算式的意义并没有理解。我们还对学过除法竖式的学生进行问卷访谈:学习完除法竖式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从问卷和访谈中我们发现,学生虽然会用竖式计算,但仍有 65%的学生对 “除法竖式为什么从高位算起?” 不理解,51%的学生不理解除法竖式的意义和算理。由此,我们发现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实物的 “分”,列出的算式是一个逐次递减的过程。除法就是连续地减去相同的数。这些认识是我们重新思考除法竖式的教学的基础。

    图片:

    QQ截图20130925133116.png QQ截图20130925133346.png

    Instantstyle
    Instantstyle11年前

    四、思考

    由于学生理解除法与分物的关系,所以,我们可以从 “分一分” 引入除法教学,并探究多位数的除法与分物的对应关系。我们不妨以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给出的 “分桃子” 入手。

    http://bbs.xsj21.com/forum.php?mod=image&aid=1717&size=300x300&key=5d3a022663947211&nocache=yes&type=fixnone

    有 48 个桃子,平均分给 2 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不管我们先分整篮子的,还是先分篮子外面的,都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与之对应的算式也不难理解。—— 这是从高位与低位算都可以顺利 “分完” 的情境。当从高位或低位不能直接分完时,会怎么样呢?问题:48 个桃子,平均分给 3 只猴子,有几种分法?第一种:先分整篮子的,第一次每个猴子一整篮(10 个),还余下 1 整篮子(10 个),把余下的 1 整篮子(10 个)再和篮子外面的 8 个桃子一块分,…… 对应的算法就是从高位算起。第二种:先分篮子外面的,那么 8 个桃子,平均分给 3 只猴子,还余 2 个;把余下的 2 个桃子再和整篮子的 40 个桃子合在一起分,需要先分 4 个整篮子,每个猴子 1 整篮(10 个),还余下 1 整篮子(10 个)、2 个桃子,再分这 12 个,…… 从分的动作上解释,对应的竖式算法就是从低位算起。从逻辑上看,这种算法是可以的,但显然这种算法比上面的算法要复杂。竖式作为心算的记录过程,我们是可以把这种从低位算起的方法结合心算的过程呈现给学生的。因为,无论采取哪种算法,都是把分的过程记录清楚,也就是:要分的量是多少?要分成多少份?每份分得了多少?分掉了多少?还余多少?一次分不完需要将余下的继续分。如此,不仅可以解开学生 “除法为什么要从高位算起” 的困惑,也能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及竖式的写法。

    图片:

    QQ截图20130925133507.png

    Instantstyle
    Instantstyle11年前

    五、尝试

    问题:(1)48 个桃子,平均分给 2 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

    用小棒代替桃子实际分一分。两人合作,一人边分边说分的方法,一人认真听,把每一次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然后汇报交流。

    学生给出的分法有:先分整捆的,再分单根的;先分单根的,再分整捆的,可以直接分完。(写出算式从略)

    无论是从高位还是从低位,分法或说算法都行得通。我们大可不必归结到只能用其中的一种方法,而不能用另一种方法。而且,不管哪种分法,我们都发现:分的过程就是口算的过程,口算的过程就是分的过程,算式做为 “分” 的记录,可以清楚地表明每个数字代表的意义以及应写在的位置。

    问题:(2)48 个桃子,平均分给 3 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

    用小棒代替桃子实际分一分。你会吗?

    从十位计算的学生完成了这样的算式:

    http://bbs.xsj21.com/forum.php?mod=image&aid=1718&size=300x300&key=9b911ddd456d32df&nocache=yes&type=fixnone

    从个位除的学生则遇到了困难,第一个孩子写下了这样的算式:

    http://bbs.xsj21.com/forum.php?mod=image&aid=1719&size=300x300&key=89d372cbbda9235f&nocache=yes&type=fixnone

    第二个孩子做了补充,但也未完成。在教师组织研讨下,学生说一说一次分不完怎么办,同时让学生结合情境,通过说每个数字的意义,得到了下面的竖式:

    http://bbs.xsj21.com/forum.php?mod=image&aid=1720&size=300x300&key=8fb256a04a936252&nocache=yes&type=fixnone

    “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写了三层?”“你有什么感觉?” 在对除法竖式不停地追问、思考、讨论中,学生得到了从低位算的除法竖式,而学生在观察、评价自己的创造中,收获的不仅是一种算法,更是对除法意义和竖式算法的进一步理解。


    Instantstyle
    Instantstyle11年前

    六、成效

    马上就要下课了,执教老师问学生 “这时你最想说什么?” 足足两分钟没有一个人说话,一阵可怕的 “冷场” 过后,终于有三个学生说出了如下的话:

    (1)加法、减法、乘法从个位算起比较方便,除法从十位算起比较方便。

    (2)除法竖式和分小棒是有关系的。

    (3)先分整捆的时候,如果有剩下的,要打开和单根的一起分。

    学生的答案也许并不全面,从高位算起并不仅仅是可以避免麻烦,它还是除法 “分” 的必然,要 “分” 一个数,需要先从整体上去把握,也就是先从数的高位去把握,这也是为什么在除法中估算重要、为什么要试商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问题,我们在以前的教学中很少或说从没有过考虑。

    几天后,我们访谈了 20 个教师,了解他们用这种教学方法后学生的情况,结果让我们长舒了一口气,他们说:

    (1)商中间末尾有 0 的不用讲了。学生说:因为没有可分的,所以商 0。

    (2)测试的正确率很高,这是学生第一次得这么高的分数。而且,这么高的分数不是像以前那样一遍一遍 “磨” 出来的,是学生真正懂得了道理、明白了因由以后得的高分。

    Instantstyle
    Instantstyle11年前

    七、反思

    “除法竖式能从低位算吗?” 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说这个问题有价值,并不是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多重要,而是由这个问题的探索可以引发我们的一些思考。

    1. 运算要明理清源。

    从调研学生的计算经验入手,回到除法的原初意义,由此入手,让我们找到了问题的 “根” 与 “理”。学生解决问题的原初方法,往往就含有我们苦苦寻找的最本质的内容。学生处理这样的问题,用到的是 “分”,写成的算式是 “减”。在这样的基础上怎么写成教材上已是千锤百炼的竖式?显然,要结合 “分实物”、结合 “口算”、结合 “连减算式” 这些学生的经验,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于是有了(1),但(1)的形式太繁了,由乘法的意义,自然想到(2), 再想到(3)。

    http://bbs.xsj21.com/forum.php?mod=image&aid=1721&size=300x300&key=8e3c9754293c625d&nocache=yes&type=fixnone

    沟通了学生分物(操作)、口算、笔算三者之间的联系,理清这其中的时序和因果关系,学生就明白了竖式算法的道理。由(1)到(3)让我们看到了乘法竖式由繁到简约的一个过程。从学生的困惑入手,从学生最本源的经验出发,我们可以发现,原本看似 “高度抽象” 的除法竖式内容,也可以设计为有意义的探索过程。2. 明理是教学之基。 做为科学的数学是讲逻辑的、重推理的,做为教育的数学应当为学生积累说理的经验,培养学生明理清源的意识。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曾提到这样一个故事:19 世纪,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发现工人生产染料时,总是一边搅拌铁锅里的溶液,一边敲打铁锅。师傅们说,不敲打铁锅染料的质量不高。这是什么道理呢?李比希经过研究发现,是铁元素提高了染色牢度,敲打铁锅,是让更多的铁元素参与其中。他随即提出新的生产工艺,在溶液中加入铁元素,免去了工人敲打铁锅的劳累。——“敲打铁锅” 可以提高质量,这是经验,是传统,是技术,但并不科学。数学学习离不开适量的练习,也没有人否认过练习的作用。数学学习,“讲不会,练会”,无异于是让学生遭受 “敲打铁锅” 的劳累。在这个意义上说,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技术手段,但并一定是科学手段。就象染料工搅拌铁锅,“技术的” 并不一定是 “科学的”。搞题海战术,盲目做题,缺乏对 “理” 和 “根” 的追问,与 “敲打铁锅” 别无二致。练习要明理,要让学生知道 “敲打铁锅” 的起作用的真正原因所在。不讲理的强化训练,会让大脑记忆和承载太多的东西,影响学习的正确的迁移,徒增 “敲打铁锅” 似的劳累。明理,讲理,学生的思维才会真正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来,数学教育才能达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的目标,这是追求高效教学、培养创新能力的必然,是练习趋向科学的要求,也是发展和创造的根基。3. 明理是 “以人为本” 的体现 。人本好奇,好探究,对现象总想问个究竟,总想问个为什么,而我们一些按 “既定方针办”、强迫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是对学生求知愿望和好奇天性的压抑和摧残。上面的实验将原本是小学生很难理解的除法竖式,设计为有意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其中,也是对学生天性的满足。在这个意义上说,“理” 是交流的基础,“理” 是交流的前提,它远离了盲从与机械,趋向了对话与理解,也是民主、平等和理性精神的一种反映。 4. 明理要重视 “学生之理”。 其实,理,并不深奥,也不神秘,它常常隐含在朴素的经验和学生已有的知识中,学生最原始的算法体现的往往是最基本的原理,就象连减算式体现除法的意义一样。我们可从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中发现他们思维的轨迹,寻找他们究竟是如何理解一个问题的,这本质便是对 “理” 的追寻。而学会讲理,做起来也并不复杂,在学生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为什么做,而不是强迫学生接受一个怎样做的程序,便已经是在讲理了。由此可知,讲理,并不仅仅是指 “科学之理”,还要重视 “学生之理”。在学生已有经验、知识、困惑的基础上设计我们的教学,顺之而教。循着学生的逻辑,引向设定的目标,是科学教学的出发点。

    图片:

    QQ截图20130925134259.png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Instantstyle发表于2013-9-2512:4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0498&ptid=2195)
    
    梁老师,你准备怎么在你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学的过程!

      老师,您好!
    
      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将在第三稿和教学实录中呈现。
    
      期待您的继续关注和指导!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Instantstyle发表于2013-9-2513:4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0515&ptid=2195)
    
    七、反思 “除法竖式能从低位算吗?” 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说这个问题有价值,并不是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多 ...

       老师,谢谢您的分享,我会打印下来认真学习的!
    
       期待您的继续指导!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第三次教学设计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两 (三) 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综观全部教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百以内的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法,这为本课教学提供了知识铺垫的思路孕伏,而本课教学又为今后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奠定基础,因而本节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教材创设了猴子两次分桃子的情境,第一次 2 只猴子平均分 48 个桃子,这题中十位上的数能被 2 整除,这个内容在第一单元口算除法中学习过,在这里主要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以及竖式中每一步运算的意义。第二次是 3 只猴了平均分 48 个桃子,十位上的数不能被 3 整除,口算就不太容易了,需要列竖式计算,教学时要组织学生用学具动手操作,并做到操作与思维的有机结合,真正理解竖式每步的含义。

    学情分析:

    生已经学习了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及其应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及其应用和两位数乘法,会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过程中用动手分小棒的方法来理解计算过程,并进行相应的语言表述,但是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又较少,在教学中,应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悟竖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提出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算理,尤其是高位有剩余时的计算方法,正确、规范地书写竖式。

    教学准备: 小棒、ppt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1. 提出问题,生独立解决

    师:今天我们课堂来了猴大和猴二两兄弟(边点 PPT 边说),它们有一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忙,(ppt 出示问题)“有 48 个桃子,平均分给 2 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几只?” 孩子们愿意帮帮它们吗?

    生:……

    师:请孩子们把你的解决办法写在草稿本上。

    生:……

    【设计意图】设置情景,调动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2. 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完成过后,交流方法。

    可能会出现两种方法:

    ①做除法想乘法,因为 2×24=48,所以 48÷2=24

    ②用口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48 可以分成 40 和 8

    40÷2=20,8÷2=4,20+4=24,48÷2=24

    【设计意图】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独立解决问题,并交流方法,回忆旧知,为新知的学习做铺垫。

    3. 竖式

    师:刚才孩子们都是用口算的方法解决的,那我们除法出了口算,以前还学过列竖式的方法,谁能用列竖式的方法来解决呢?你能把刚才的口算过程用列竖式的方法表示出来吗?

    (1)生自己尝试列出竖式。

    (2)列出竖式后同桌交流方法

    (3)全班交流。

    ①生出现一层楼的竖式写法:

    http://bbs.xsj21.com/forum.php?mod=image&aid=1724&size=300x300&key=0dce03b97b1f8d6c&nocache=yes&type=fixnone

    有孩子可能是根据口算的方法和竖式的形列出的竖式,在这里师要结合口算的过程和题意进行引导:我们先把 48 个桃子分成 40 个桃子和 8 个桃子,然后先把 40 个桃子平均分给 2 只猴子,每只猴子 20 个桃子,表示 2 个十,2 写在十位上;再把 8 个桃子平均分给 2 只猴子,每只猴子分 4 个桃子,表示 4 个一,写在个位上。(此过程结合分小棒的过程来进行表述,师只进行引导,让学生学会表述。)

    【设计意图】生列出竖式过后,引导其从题目意思和通过分小棒来理解竖式的意思,从题意上进一步理解竖式。

    ②生出现两个独立的竖式:


    http://bbs.xsj21.com/forum.php?mod=image&aid=1725&size=300x300&key=415ec1bdb44b7dc6&nocache=yes&type=fixnone

    生出现这样的两个竖式时,根据刚才对竖式意义的讲解,让生把它们变成一个竖式,生独立尝试后,师进行引导,通过对剩余 8 个的处理将其变成:

    http://bbs.xsj21.com/forum.php?mod=image&aid=1726&size=300x300&key=32ad365c7b84331f&nocache=yes&type=fixnone

    (如果学生没有生成两个独立竖式的情况,在此处将不单独引出两层楼的竖式。)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生成在将两个竖式变成一个竖式的过程中,引导产生两层楼的竖式,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第二环节:

    1. 提出问题,生交流解决。

    师:在孩子们帮助猴大和猴二解决问题的时候,弟弟猴三也来了,它也参与要分桃子活动,孩子们能在帮助猴子三兄弟一次吗?

    生:……

    师:猴兄弟们还有一个要求,希望孩子们用竖式帮助它们解决,孩子们能做到吗?

    生:……

    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小棒,在分一分的过程中,列出除法竖式来解决,可以同桌一起讨论解决,师在此过程中进行指导。

    2. 生全班交流,突破难点

    生交流完成过后,上台展示;生在介绍自己的竖式时,结合分小棒的过程进行理解。

    师在此过程中,注意引导生表述出:

    48 个桃子平均分给三只猴子,先分 40 个桃子,每只猴子可以分 10 个,剩下的十个应该怎么处理?(和剩下的 8 个桃子合在一起再分,就是要把一捆小棒拆开。)剩下的 18 个桃子平均分给 3 只猴子,每只猴子分 6 个桃子。

    在分和说的过程中,引导出竖式的写法:

    http://bbs.xsj21.com/forum.php?mod=image&aid=1727&size=300x300&key=301b339bbdd28c27&nocache=yes&type=fixnone

    【设计意图】生在自己探索的过程中,找出十位剩余的 1 个十的解决方法,并把竖式列出来,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列两层楼甚至多层楼竖式的必要性,并解决本课的难点。

    3. 引出课题

    师:刚才孩子们帮助猴子三兄弟解决了两个问题,真能干!让我们来看一看,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知识?

    生发现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竖式计算)

    师板书相应课题。

    【设计意图】解决问题过后,和学生一起来总结知识点,养成归纳总结的好习惯。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第三环节:巩固提升

    1、基础练习(列竖式计算)

    84÷4 90÷6 63÷3 84÷6

    【设计意图】通过 4 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题目的练习,看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程度,达到巩固练习的目的。

    2、提升练习

    396÷3 448÷4 726÷6

    【设计意图】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学生掌握较好的情况下,通过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提升练习,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

    3、青蛙红红:我 4 天大约吃 60 只害虫

    青蛙明明:我 5 天大约吃 70 只害虫

    请你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设计意图】把纯粹的计算练习回归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第四环节: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板书设计:


    图片:

    QQ截图20130925180529.png

     菖蒲花
     菖蒲花11年前

    个人觉得,其一,应该还需要来个第五环节,布置作业。其二,在提升练习那,可以分组比一比,看哪一小组做得又快,又准确。

    空灵
    空灵11年前

    非常赞同 窗外风痕这位老师的观点 “对第一次分桃生观察图就可以口算出结果,这一环节重在结合结果,分桃过程让学生掌握处理、竖式中每一步运算的意义,以及正确的书写格式,体会其合理性。

    第二次分桃,十位上有剩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探索性、挑战性。应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同桌合作、动手操作。通过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处理,每一步运算的意义。

    对于教学中学生因认知特点和前面知识的迁移出现不接受分层竖式的情况,教师可在第一次分桃时对比两个竖式,看下哪个竖式更能体现分桃的过程,(不必急于去否定一层竖式,因为从计算的功能上来说在这里一层竖式也能计算出正确结果,形式上也更简单。)从而体会分层竖式的合理性。然后再在第二次分桃过程中引出矛盾,一层竖式在这里已不能够清楚的表示出分桃的过程。(当然有些学生在知道结果的情形下写出一层竖式是有可能的。)从而让学生体会两层竖式的价值,从内心接受。

    对于学生出现从个位试商的情况,我觉得也可以用上面的方法来处理。在第一次分桃时,48 除以 2 从个位算起也能解决。那把他的算法保留在哪儿,在第二次分桃时 48 除以 3,他用这种算法就会碰到困难,不能算出正确答案,或者算出正确答案,过程了也会较繁或经过涂改。从而体会在竖式计算中从十位算起的优越性。这样的知识才是孩子创造出来的。他才会牢固掌握。”

    空灵
    空灵11年前

    陈小松老师的观点 ——“情景引入后出现 48÷2,学生用口算的方法很容易得出结果,但用竖式计算时,可能会出现各种写法,师可以将这些不同的写法板书在黑板上,可以让学生简单说明算法,不过意强调格式的书写,出现的不同竖式写法,实际上为本课难点的突破,无形中生成了难得的教学资源。

    二、教学过程中将具体的操作和抽象的算理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突破难点;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48÷3,学生用 48÷2 的已有经验来解决显然不行,怎么办?让学生动手操作充分理解,不能先从个位上去分了,只能先分十位上的 4 个十,但这 4 个十也不能平均分,每个人最多只能先分得 1 个十,所以在十位上商 1,再把十位上余下的 1 个十和个位上的 8 个一合起来再分,这样每个人就分得 6 个,所以在个位上写 6。把操作和竖式的写法,算理结合起来,便于学生理解。从而明白写竖式时要从高位算起。”


    让我感觉到教学的智慧与流程的灵动性,非常好的学习资料!继续学习中~相信梁老师也有同感,加油哈!我们大家都相信你!都支持你!

    空灵
    空灵11年前

    梁老师,从第三稿明显感觉设计流程清晰明了,接下来看你的课堂了,相信你会更上一层楼!

    空灵
    空灵11年前

    编辑来自 “女巫的树芽” 的评论(2013-9-26 8:32:04)

    梁老师,我看了其他老师的意见,有个老师有点意见我有点赞同,就是稍微复杂了点…… 猴子三来了那,我觉得你可以在提问的时候把能不能平均分这个问题和补充的用竖式这个问题合成一个问题吧,这样简洁一点…… 你觉得呢?


    女巫的树芽 2013-9-26 8:36:27

    梁老师,你第二次试讲的那个反思我看了,的确重点要再突出一点,竖式是啥,怎么平均分可能比较重要,猴子三来又分一次可能算是一个巩固和迁移…… 后面的那些也是巩固提升训练…… 你计划好自己的时间,每一部分重点,次重点大概用多久的时间,这个计划好… 那些老师们给的意见都很专业的了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 菖蒲花发表于2013-9-2520:07](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0763&ptid=2195)
    
    个人觉得,其一,应该还需要来个第五环节,布置作业。其二,在提升练习那,可以分组比一比,看哪一小组做得 ...

       贾老师,谢谢关注和指导!
    
       你的建议我会在课堂教学中过程中具体实施哈。
    
       继续关注和指导哦!
    linwei
    linwei11年前
    [梁桂容发表于2013-9-1323:2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7789&ptid=2195)
    
    板书设计:

    我觉得,好想在整个过程中 重点没要抓住 几个几除以 2 还有在竖式当中,各个数的意义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空灵发表于2013-9-2521:4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0804&ptid=2195)
    
    非常赞同   窗外风痕这位老师的观点 “对第一次分桃生观察图就可以口算出结果,这一环节重在结合结果,分桃 ...

       李老师,你说的很对,不管是一层楼还是两层楼的竖式,重要的是孩子能不能根据题意理解除法竖式每一步的意义,形式并不重要。只有当孩子是因为需要而产生两层楼的竖式时,他们才会从内心去真正接纳它。
    
      对于从十位还是个位试商,完全可以让孩子自己来进行尝试,人都是喜欢简单的,只有尝试过后才会有比较,他们也才会真正接受从高位开始试商这个观点。
    
      期待您的继续指导!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空灵发表于2013-9-2521:48](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0808&ptid=2195)
    
    陈小松老师的观点 ——“情景引入后出现 48÷2,学生用口算的方法很容易得出结果,但用竖式计算时,可能会出 ...

        谢谢李老师和陈老师!
    
        其实竖式的学习并不单单是竖式格式的学习,每一种新的东西出现都是因为有这种需要才会出现的,对于本课中出现的不同的竖式格式,都是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写出来的,确实是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老师应该对这些难得的生成进行灵活处理,以突破重难点。
    
      将具体操作和抽象算理结合起来,是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重要方法,这样算理的理解才不会空洞,我会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的。
    
       期待你们的继续指导!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空灵发表于2013-9-2611:38](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0956&ptid=2195)
    
    梁老师,从第三稿明显感觉设计流程清晰明了,接下来看你的课堂了,相信你会更上一层楼! ...

        谢谢梅梅!
    
        我会在具体课堂教学中使自己的思路更加清晰。
    
        继续指导哦!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空灵发表于2013-9-2611:45](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0958&ptid=2195)
    
    编辑来自 “女巫的树芽” 的评论(2013-9-26 8:32:04)
    
    梁老师,我看了其他老师的意见,有个老师有点意见我 ...

      谢谢李老师的指导,梅梅的编辑!
    
      语言简洁这一点我自己也发现了,我会在教学设计中做相应的修改,并在教学过程中展现。
    
      课堂时间的掌控也确实是很重要的,我会注意哈!
    
      继续指导哦!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linwei发表于2013-9-2612:02](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0963&ptid=2195)
    
    我觉得,好想在整个过程中   重点没要抓住   几个几除以 2   还有在竖式当中,各个数的意义 ...

        老师,您好!谢谢您的关注和指导!
    
        竖式中各个数的意义确实很重要,我会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具体分析,教学实录中加以呈现哈。
    
        期待您的继续指导!
    顺德嘉信西山
    顺德嘉信西山11年前

    以有趣的故事导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 “小棒” 亲自分一分。感受了 48 个桃子平均分给 2 只猴子的过程。接着让小组讨论怎样完成笔算竖式,然后趁热打铁提出,48 个桃子平均分给 2 只猴子,该怎样分,怎样算?她再次把小组学习推向高潮,同学们在积极的讨论中很快解决了问题。 顺德嘉信西山小学 莉莉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顺德嘉信西山发表于2013-9-2614:45](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1029&ptid=2195)
    
    以有趣的故事导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 “小棒” 亲自分一分。感受了 48 个桃子平均分给 2 只猴 ...

       莉莉老师,您好!谢谢您的关注和指导!
    
       确实这个课只要把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教给孩子,让学生在讨论和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竖式,学习过程将会变得简单愉快!
    
       期待您的继续指导!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梁桂容发表于2013-9-2111:2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9295&ptid=2195)
    
    任旭(山东) 21:12:01 
    
    20130922
    
    对《分桃子――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设计的几点意见 一、重难点把握 ...

        任老师,您好!感谢您的关注和指导!
    
        您的具体指导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我已经在第三稿中加以改进,随后将会具体教学过程中加以实践。
    
        期待您的继续指导!
    武秀华
    武秀华11年前

    关注教材整体编排的体系,忠于原版教材的编排逻辑结构,在此基础上完善好自己的教学设计,这才是展示大赛的重要目的。

    顺德嘉信西山
    顺德嘉信西山11年前

    梁老师本课的设计遵循从直观到抽象的教学原则,借助口算经验和分小棒过程的体验,让学生在经历直观的操作过程中,理解算理,抽象算法。同时更重视展示学生探索算法的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让学生经历直观的操作过程中,突破教学难点 — 高位除后有余数的理解。不同梯度的练习,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空间,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了 “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 的教学理念。 嘉信西山 钟梓琼

    衡菊芳
    衡菊芳11年前

    本帖最后由 衡菊芳 于 2013-9-27 21:18 编辑


    今天看了梁老师的课堂,已经进步很大了,老师也找到了些感觉,对于难点的突破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而且已经认识到了一节好课不是一个人在那里独自琢磨出来的,更认识到了集体的力量、大家的温暖。

    在这次大赛的研讨过程中得到了全国各地很多老师的指导,这是你的一笔精神财富。

    这是这次大赛中你的最大收获。



    今天进入你的课堂,本人感觉下面几点,还需要进一步突破:


    1、教材中的 “分” 不是为了得到结果,而是 “细说” 分的过程,记录分的过程、完善分的过程。也就是说操作 “分” 与记录的 “竖式” 要有一个对应呈现展示。


    2、不管孩子们怎么分,在第一个 48÷2 的时候,都要引导孩子 “记录”,才会有 48÷3 的这个重点突破的顺畅。


    3、老师的语言还需要精炼,提出的问题指向性要明确。


    4、对学生的思维的关注度还是不够,老师心中有大的方向,在这个方向不变的情况下,要去读学生的思维过程,在读的过程中拨出合理部分,然后优化。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武秀华发表于2013-9-2706:2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1306&ptid=2195)
    
    关注教材整体编排的体系,忠于原版教材的编排逻辑结构,在此基础上完善好自己的教学设计,这才是展示大赛的 ...

         谢谢武老师的指导!
    
         对于教材的把握正是我的弱点,自己在教学中也不断地尝试和总结,希望能够通过这次大赛提升自己这方面的能力,更新自己的观念。
    
         期待您的继续指导!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顺德嘉信西山发表于2013-9-2719:15](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1601&ptid=2195)
    
    梁老师本课的设计遵循从直观到抽象的教学原则,借助口算经验和分小棒过程的体验,让学生在经历直观的操作过 ...

       钟老师,您好!谢谢您的指导!
    
      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白了学情的分析非常重要,同样的教学设计,在不同的班级会有不同的效果, “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 的教学理念,必须根据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调整才能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期待您的继续指导!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衡菊芳发表于2013-9-2721:0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1636&ptid=2195)
    
    今天看了梁老师的课堂,已经进步很大了,老师也找到了些感觉,对于难点的突破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而且已 ...

        谢谢师傅的指导!
    
        其实在这几天上课的过程中我也在反思,对于这节课我们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展示什么样的课堂,是给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还是老师搭搭梯子帮助他?
    
        我会根据师傅的指导,再理清自己的思路,进行尝试和探索,怎么样把数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独立思维的课堂。
    梁桂容
    梁桂容11年前

    三稿教学过程中的困惑



    1、对于本节的教学内容,在第一课时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两层楼竖式,通过分与记录明白竖式是怎么来的?还是通过老师的引导,学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并且能够用两层楼准确计算。


    2、本节课能不能只对这种竖式格式进行感知,把练习的过程中放到下一节课的学习过程中。


    3、对于动手分的过程,(48 个桃子平均分给 3 只猴子,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来进行探究,而且不能做到边分边进行竖式的记录)在这种情况下,是继续交给学生自主操作探究还是老师加以引导,帮学生搭好梯子,为后续的教学留下足够的时间。

    顺德大良实小
    顺德大良实小11年前

    梁老师复习导入中的表内除法的竖式复习为新课商是 2 位的竖式教学埋下了伏笔,情景教学吸引孩子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梁老师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独立列式,尝试列竖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管能动性。重难点突破时老师知道恰如其分,新授课之后安排了巧妙的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学生对本节课肯定记忆犹新!(大良实小 李卫涛)

    梁桂容
    梁桂容10年前
    [顺德大良实小发表于2013-9-2821:07](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1844&ptid=2195)
    
    梁老师复习导入中的表内除法的竖式复习为新课商是 2 位的竖式教学埋下了伏笔,情景教学吸引孩子的学习兴趣, ...

        李老师,您好!谢谢您的关注和指导!
    
        其实课堂教学下来练习的时间已经很少了,希望孩子们学习过后能够记忆犹新,但是还需要跟各位老师在学习才能达到效果哈!
    
         期待您的继续关注哦!
    梁桂容
    梁桂容10年前

    《分桃子》第四稿教学设计


    梁桂容
    梁桂容10年前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两 (三) 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综观全部教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百以内的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法,这为本课教学提供了知识铺垫的思路孕伏,而本课教学又为今后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奠定基础,因而本节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教材创设了猴子两次分桃子的情境,第一次 2 只猴子平均分 48 个桃子,这题中十位上的数能被 2 整除,这个内容在第一单元口算除法中学习过,在这里主要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以及竖式中每一步运算的意义。第二次是 3 只猴了平均分 48 个桃子,十位上的数不能被 3 整除,口算就不太容易了,需要列竖式计算,教学时要组织学生用学具动手操作,并做到操作与思维的有机结合,真正理解竖式每步的含义。

    学情分析:

    生已经学习了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及其应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及其应用和两位数乘法,会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过程中用动手分小棒的方法来理解计算过程,并进行相应的语言表述,但是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又较少,在教学中,应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悟竖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提出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探究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算理,尤其是高位有剩余时的计算方法,正确、规范地书写竖式。

    教学准备: 小棒、ppt

    梁桂容
    梁桂容10年前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示给学生,让学生 1. 提出问题,生独立解决

    师:今天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来帮助猴兄弟分一下东西,那分什么呢?我们来看一看。(PPT 出示桃子,生明白今天我们学习分桃子)既然是帮猴兄弟分桃子,我们就需要知道什么呢?

    生:桃子和猴子的数量。

    师出示具体的猴子只数和桃子数量,并 PPT 出示题目:“有 48 个桃子,平均分给 2 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几只?” 孩子们愿意帮帮它们吗?

    生:……

    师:请孩子们把你的解决办法写在草稿本上。

    生:……

    【设计意图】设置情景,调动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2. 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完成过后,交流方法。

    可能会出现两种方法:

    ①做除法想乘法,因为 2×24=48,所以 48÷2=24

    ②用口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48 可以分成 40 和 8

    40÷2=20,8÷2=4,20+4=24,48÷2=24

    8÷2=4, 40÷2=20,20+4=24,48÷2=24

    【设计意图】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独立解决问题,并交流方法,回忆旧知,为新知的学习做铺垫。

    3. 竖式

    师:孩子们能说一说刚才你在计算时是怎样分桃子的吗?

    生:……

    师:请孩子们把刚才分的过程用我们学过的竖式表示出来。

    (1)生自己尝试列出竖式。

    (2)列出竖式后同桌交流方法

    (3)全班交流。

    ①生出现一层楼的竖式写法:

    http://bbs.xsj21.com/forum.php?mod=image&aid=1859&size=300x300&key=cf5de07de782be2a&nocache=yes&type=fixnone

    有孩子可能是根据口算的方法和竖式的形列出的竖式,在这里师要结合口算的过程和题意进行引导:我们先把 48 个桃子分成 40 个桃子和 8 个桃子,然后先把 40 个桃子平均分给 2 只猴子,每只猴子 20 个桃子,表示 2 个十,2 写在十位上;再把 8 个桃子平均分给 2 只猴子,每只猴子分 4 个桃子,表示 4 个一,写在个位上。(此过程结合分小棒的过程来进行表述,师只进行引导,让学生学会表述。)

    【设计意图】生列出竖式过后,引导其从题目意思和通过分小棒来理解竖式的意思,从题意上进一步理解竖式。

    ②生出现两个独立的竖式:

    http://bbs.xsj21.com/forum.php?mod=image&aid=1860&size=300x300&key=12e3541bcfc21ac3&nocache=yes&type=fixnone

    生出现这样的两个竖式时,根据刚才对竖式意义的讲解,让生把它们变成一个竖式,生独立尝试后,师进行引导,通过对剩余 8 个的处理将其变成:


    http://bbs.xsj21.com/forum.php?mod=image&aid=1861&size=300x300&key=d8283320913f7c0b&nocache=yes&type=fixnone

    (如果学生没有生成两个独立竖式的情况,在此处将不单独引出两层楼的竖式。)【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生成在将两个竖式变成一个竖式的过程中,引导产生两层楼的竖式,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③生同时出现以上两种竖式的列法,直接对比分析,引出两层楼的竖式。

    (在引导生列两层竖式的时候,要结合分的过程,先分什么,怎么分的,再分什么,怎么分的,使分的过程充分体现在两层楼的竖式中,让生理解这种竖式就是记录分的过程。)

    (4)师:刚才我们共同用竖式根据分的过程记录了第一种口算方法(40÷2=20,8÷2=4,20+4=24,48÷2=24),那我们来看看第二种口算方法(8÷2=4, 40÷2=20,20+4=24,48÷2=24)是先分什么,再分什么呢?

    生:……

    师:你能用刚才的竖式表示出分的过程吗?

    生自己列出竖式。

    后全班交流展示第二种口算的记录方法。

    http://bbs.xsj21.com/forum.php?mod=image&aid=1862&size=300x300&key=3eda18e25654c935&nocache=yes&type=fixnone

    【设计意图】把分的过程都用竖式的方法展理解这种竖式的书写就是记录分的过程,并且能让我们清楚地看明白。

    梁桂容
    梁桂容10年前

    第二环节:

    1. 提出问题。

    师:在孩子们帮助猴大和猴二解决问题的时候,弟弟猴三也来了,它也参与要分桃子活动,孩子们能在帮助猴子三兄弟一次吗?

    生:……

    PPT 出示题目:“有 48 个桃子,平均分给 3 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几只?”

    2、探究分的过程。

    师:孩子们想一想,这次你准备怎么分?

    生思考,想好的孩子同桌交流,并抽生说自己的想法。

    师让生自己拿出小棒动手分一分,并把分的过程用竖式记录下来。可以同桌一起讨论解决,师在此过程中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理解分的过程,并自己动手操作,再用竖式自己尝试进行表达,以突破教学难点。

    3、生全班交流,突破难点

    生交流完成过后,上台展示;生在介绍自己的竖式时,结合分小棒的过程进行理解。

    师在此过程中,注意引导生表述出:

    48 个桃子平均分给三只猴子,先分 40 个桃子,每只猴子可以分 10 个,剩下的十个应该怎么处理?(和剩下的 8 个桃子合在一起再分,就是要把一捆小棒拆开。)剩下的 18 个桃子平均分给 3 只猴子,每只猴子分 6 个桃子。

    在分和说的过程中,引导出竖式的写法:

    http://bbs.xsj21.com/forum.php?mod=image&aid=1863&size=300x300&key=22122542c2d80279&nocache=yes&type=fixnone


    【设计意图】生在自己探索的过程中,找出十位剩余的 1 个十的解决方法,并把竖式列出来,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列两层楼甚至多层楼竖式的必要性,并解决本课的难点。

    3. 引出课题

    师:刚才孩子们帮助猴子三兄弟解决了两个问题,真能干!让我们来看一看,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知识?

    生发现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竖式计算)

    师板书相应课题。

    【设计意图】解决问题过后,和学生一起来总结知识点,养成归纳总结的好习惯。

    梁桂容
    梁桂容10年前

    第三环节:巩固提升

    1、基础练习(列竖式计算)

    84÷4 90÷6 63÷3 84÷6

    【设计意图】通过 4 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题目的练习,看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程度,达到巩固练习的目的。

    2、提升练习

    396÷3 448÷4 726÷6

    【设计意图】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学生掌握较好的情况下,通过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提升练习,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

    3、青蛙红红:我 4 天大约吃 60 只害虫

    青蛙明明:我 5 天大约吃 70 只害虫

    请你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设计意图】把纯粹的计算练习回归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梁桂容
    梁桂容10年前

    第四环节: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梁桂容
    梁桂容10年前

    板书设计:

    分 桃 子

    ——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竖式计算)

    48÷2=24(个) 48÷3=16(个)

    (1)8÷2=4 (2) 40÷2=20

    40÷2=20 8÷2=4

    20+4=24 20+4=24

    http://bbs.xsj21.com/forum.php?mod=image&aid=1865&size=300x300&key=355d1ad7c3b8d9c5&nocache=yes&type=fixnone http://bbs.xsj21.com/forum.php?mod=image&aid=1866&size=300x300&key=2c64a61b85280837&nocache=yes&type=fixnone http://bbs.xsj21.com/forum.php?mod=image&aid=1867&size=300x300&key=b39a25ffb899eeaa&nocache=yes&type=fixnone

    梁桂容
    梁桂容10年前

    《分桃子》教学实录


    梁桂容
    梁桂容10年前

    第一环节:

    1. 提出问题,生独立解决

    师:今天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来帮助猴兄弟分一下东西,那分什么呢?我们来看一看。(PPT 出示桃子,生明白今天我们学习分桃子)既然是帮猴兄弟分桃子,我们就需要知道什么呢?

    生:桃子有多少个?

    师:(揭开黑板上的纸,让生数有多少个桃子 —48 个) 那还需要知道什么呢?

    生:猴子有多少只?

    师 PPT 出示两只猴子,并取名猴大和猴二。PPT 出示题目:“有 48 个桃子,平均分给 2 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几只?”(生齐读题目)孩子们愿意帮帮它们吗?

    生:愿意。

    师:请孩子们把你的解决办法写在练习本上。

    2. 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完成过后,交流方法。

    生 1:48÷2

    师板书

    师:你为什么这样列式呢?

    生 1:因为是 48 个桃子,要平均分给 2 只猴子,所以用除法解决,

    师:那应该怎样计算呢?谁来说?

    生 2:40÷2=20,8÷2=4,20+4=24,48÷2=24

    生 3:8÷2=4, 40÷2=20,20+4=24,48÷2=24

    师进行相应的板书。

    3. 竖式

    师:刚才孩子们都是用口算的方法解决的,那能说说你在计算的时候是怎么把分桃子的呢?(在说的时候,引导生先分什么,再分什么)

    生 1: 我先分 40 个桃子,再分 8 个桃子

    生 2:我先分 8 个桃子,再分 40 个桃子。

    师:那我们二年级的时候用分一分的方法学过除法的竖式,孩子们能把刚才分的过程用我们学过的竖式表示出来吗?请孩子们拿出练习本试一试。

    (1)生自己尝试列出竖式。

    (2)列出竖式后同桌交流方法

    (3)全班交流。

    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生出现了三种竖式写法:

    http://bbs.xsj21.com/forum.php?mod=image&aid=1868&size=300x300&key=3c1a257573953138&nocache=yes&type=fixnone


    ②两个竖式:


    http://bbs.xsj21.com/forum.php?mod=image&aid=1869&size=300x300&key=b55d36f1af54601d&nocache=yes&type=fixnone

    http://bbs.xsj21.com/forum.php?mod=image&aid=1870&size=300x300&key=1148b254ef3cee52&nocache=yes&type=fixnone


    师在展台上对比分析这三个竖式,让生看哪一种表示出了刚才分的过程,生认为是 2、3 种,但是第三种是用一个竖式表达的,生不是很理解,所以师把这个竖式根据分的过程板书在黑板上,和学生一起理解。

    板书:

    http://bbs.xsj21.com/forum.php?mod=image&aid=1871&size=300x300&key=fabc76af3db7a0eb&nocache=yes&type=fixnone


    先分 48 个桃子里面的 40 个桃子,40 个桃子平均分给 2 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 20 个桃子,也就是得到了 2 个十,因此 2 写在十位,分走了 40 个桃子

    http://bbs.xsj21.com/forum.php?mod=image&aid=1872&size=300x300&key=17aec488c6cdd5ad&nocache=yes&type=fixnone


    师:这是第一次分的过程,刚才的桃子分完了吗?

    生:没有,还有 8 个桃子。

    师:剩下的 8 个桃子,我们在竖式里面可以这样写:


    http://bbs.xsj21.com/forum.php?mod=image&aid=1873&size=300x300&key=138e00e1923cb17d&nocache=yes&type=fixnone

    师:这次 8 个桃子又是怎么分的呢?我们来看一下,引导生说,剩下的 8 个桃子平均分给 2 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了 4 个桃子,也就是 4 个一,4 写在个位,8 的上面,分走了 8 个桃子,没有剩余。

    http://bbs.xsj21.com/forum.php?mod=image&aid=1874&size=300x300&key=f4a7bcf16ce98198&nocache=yes&type=fixnone

    生在此过程中也动笔和老师一起写,以便于理解。

    师:刚才我们记录的是第几种口算方法?

    生:第一种。(40÷2=20,8÷2=4,20+4=24,48÷2=24)

    师:那孩子们能根据刚才的过程把第二种口算方法也用竖式表达出来吗?大家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生在练习本上尝试书写第二种口算方法(8÷2=4, 40÷2=20,20+4=24,48÷2=24)的竖式,写完后同桌交流,并全班展示,师在展示的过程中根据生的介绍根据分的过程进行记录。


    http://bbs.xsj21.com/forum.php?mod=image&aid=1875&size=300x300&key=851d5f835ac0e479&nocache=yes&type=fixnone

    写完后全班对比,根据分的过程不同,我们能够列出不同的竖式,竖式记录了我们两次分的过程。

    师:刚才孩子们很能干,猴大和猴二在你们的帮助下各分得了 24 个桃子,并把横式补充完整

    48÷2=24(个)

    梁桂容
    梁桂容10年前

    本帖最后由 梁桂容 于 2013-10-3 18:01 编辑


    第二环节:

    1. 提出问题。

    师:在孩子们帮助猴大和猴二解决问题的时候,弟弟猴三也来了,它也参与要分桃子活动,孩子们能在帮助猴子三兄弟一次吗?

    生:好!

    PPT 出示题目:“有 48 个桃子,平均分给 3 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几只?”

    2、探究分的过程。

    师:孩子们想一想,这次你准备怎么分?

    生思考,想好的孩子同桌交流,并抽生说自己的想法。

    生:我准备先分 40 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得 30 个桃子,没有分完的 10 个桃子和剩下的 8 个桃子合起来再分。

    师在黑板上进行相应的展示。

    师:刚才我们听了一个孩子的分法,孩子们可能和他一样,也可能不一样,现在请孩子们自己拿出小棒来动手分一分,并把分的过程用竖式记录下来。听清老师的要求:一是动手分,二是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可以同桌一起讨论解决。

    师在此过程中进行指导。

    3、生全班交流,突破难点

    生交流完成过后,上台展示;生在介绍自己的竖式时,结合分小棒的过程进行理解。

    生上台后,展示自己的分法和竖式方法,师在黑板上同时进行记录,和全班孩子一起理解。

    48 个桃子平均分给三只猴子,先分 40 个桃子,每只猴子可以分 10 个,也就是 1 个十,1 写在十位上;还有 10 个桃子没有分完,就和剩下的 8 个桃子合在一起,继续分,18 除以 3 等于 6,每只猴子又分到 6 个桃子,就是 6 个一写在个位上,所以每只猴子最后分到了 16 个桃子。

    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像老师一样,根据别人的描述跟着一起记录,以理解别人的思路。

    边说边进行竖式的板演:

    http://bbs.xsj21.com/forum.php?mod=image&aid=1876&size=300x300&key=81b2addb51b93991&nocache=yes&type=fixnone

    师:刚才这个竖式和我们第一个问题的竖式有些不同,请孩子们同桌讨论理解一下这个竖式。

    后请学生上台交流对这种方法的理解。

    生上台给全班讲解他的理解。

    3. 引出课题

    师:刚才孩子们帮助猴子三兄弟解决了两个问题,真能干!让我们来看一看,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知识?

    生发现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竖式计算)

    师板书相应课题。

    梁桂容
    梁桂容10年前

    本帖最后由 梁桂容 于 2013-10-3 17:49 编辑


    第三环节:巩固提升

    师:刚才孩子们学会了用竖式记录分一分的过程,那你们还会继续用这样的方法解决其他除法竖式问题吗?

    生:会

    师 PPT 出示 4 道题目:

    84÷4 90÷6 63÷3 84÷6

    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计算,算完后上台交流。

    梁桂容
    梁桂容10年前

    第四环节: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用竖式记录分一分的过程,老师希望孩子们能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和这个小伙伴继续做好朋友好吗?

    生:好!

    师:那我们今天的学习就到这个地方。

    梁桂容
    梁桂容10年前

    第四稿教学后反思

    1、本课在第一课时对教学目标进行了相应的降低:

    教学目标:

    (1)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提出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重点在对这种竖式写法的探究和感受,把掌握和运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迁移放到了第二乃至第三课时,这样在课堂上学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究和感受。


    2、本课生在理解除法竖式时,结合分一分的过程,先分什么,再分什么,我们为了清楚地看到分的过程,所以会出现两层楼的竖式,如果有更多分的过程,就会出现更多层楼的竖式;充分利用分的过程来感受这种竖式的写法,便于学生理解,也便于突破重难点,为什么要这样写,因为分不完的继续分,我们就出现了这种表达方式。


    3、在第一环节中,对于两种口算过程中分的方法,我们都列出相应的竖式,学生感受到了,我们的竖式就是分的过程的呈现。在熟悉了这一方法过后,有孩子在解决 48÷3 没有动手分就列出了竖式,分的过程在他的头脑中,学生纠结的就不再是我怎样才能把桃子分给猴子,而是我怎样把我分的过程用除法竖式表达出来,这样在第二环节,孩子就不会执着于分,而是思考竖式的表达。


    4、在第二环节孩子没有出现从 8 个开始分的方法,他们认为这种分法列不出竖式。有孩子在第二天对我说,我昨天回家思考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第一环节,我们从 8 个开始分,列出了竖式,而第二环节,我却列不出来呢?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我让孩子说自己的分法,我帮他进行记录,他们惊奇的发现,原来不管怎样分,都能用竖式记录出来,也就更能明白第一节课中 “把你分的过程用竖式记录下来” 的意思,更加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课后,很多孩子兴奋的对我说:梁老师,数学课好好玩,好有趣哦!也许,数学课堂让孩子经历、探究、思考过后,他们真正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这样也就增加了他们在数学过程中继续探究的欲望。我们确实应该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孩子,让他们去尝试、去探究,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把枯燥的数学学习过程变得有趣,所学的知识点也才会真正内化为他们的东西。


    5、本节课后面处理练习的时间很短,我把它放进了第二课时,练习的过程是知识的迁移过程,只有学生充分理解了过后的练习才是真正高效的。



    顺德大良实小
    顺德大良实小10年前

    第一个问题让学生清晰处理好两个层次:第一层次 “自主探讨、寻求算法”;第二层次 “合作交流、认识算理”。 在探讨中完成对笔算除法(列竖式计算)的基本认识与理解,在认识算理时,让能力强的同学说一说十位上的商表示什么意思?个位上的商表示什么意思?这种把问题的探讨引向深入,来发挥他们的优势,考虑到学生个性的差异。这一环节基本上是采用了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因为,第一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其次是学生有能力、也有一定的心理驱动。对于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教师在巡视中注意发现,并及时地予以指导。 第二个问题是情境延伸、再探算法。两个层次:第一,操作体验、直观感知。学生通过摆小棒来体验分法,这样达到对 “48÷3” 的直观认识。第二,小组合作、探讨算法。因为这是一个认识的升华,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学习的作用。但这里不同于上一环节中对算法的认识,要突出引导学生对十位上商 1 后余 1 的认识,即十位上余 1 表示 1 个 10,再与个位上的 8 合起来被 3 除。 (大良实小 玉裳)

    顺德大良实小
    顺德大良实小10年前

    孩子经历、探究、思考过后,他们真正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这样也就增加了他们在数学过程中继续探究的欲望。我们确实应该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孩子,学生充分理解了过后的练习才是真正高效的。48÷3 是对除法算理认识的升华,能够把分的过程在脑海的是少数学生,摆小棒的过程还是让他们去探究,突出十位上商 1 后余 1 的认识,这样所学的知识点也才会真正内化为他们的东西。(大良实小 玉裳)

    武秀华
    武秀华10年前

    本节课应该是四则运算教学中比较难的一节课,也是除法运算教学中很重要的一节课。梁老师选择这节课首先勇气可嘉。从十一开始,我已经是第三次阅读这节课的设计,包括实录。也把自己的所思和梁老师分享。

    思考的问题:

    1、操作小棒在本节课的作用?2、小棒操作和竖式学习之间的关系和呈现的方式?3、学生的探究竖式中如何与教科书中的规范竖式如何有机整合实现目标的达成?4、再次思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所有的设计如何为这个目标服务?


    所有问题其实可以归结为本节课教学重点的竖式教学如何教和学的问题?也就是要处理好小棒操作怎么用,放在竖式呈现前,起什么作用,放在竖式后,解释竖式怎么用,那个效果更好,更能直指目标,作为规范竖式与学生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的竖式基础上自创的竖式之间的联结点在哪里,如何让教学更有效?

    顺德大良实小
    顺德大良实小10年前
       在操作小棒的基础上让学生写出除法竖式,然后老师又结合小棒操作的过程理解每一步的算理。这样 “数形结合” 帮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很好地突破了难点。
    
                                  (大良实小  haojuan)
    梁桂容
    梁桂容10年前
    [顺德大良实小发表于2013-10-418:55](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3266&ptid=2195)
    
    第一个问题让学生清晰处理好两个层次:第一层次 “自主探讨、寻求算法”;第二层次 “合作交流、认识算理”。 ...

        老师,您好!谢谢您的关注和指导!
    
        谢谢您的具体指导,对于这两个环节的处理,我一直都很纠结,第一环节是学生熟知的知识(在一单元《植树》中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已经学习)因此探究的重点是竖式,把竖式各部分意思弄明白、说明白确实很重要;第二环节是竖式学习的延伸,沿用第一环节的思路解决问题,学生会觉得轻松很多;可能第一环节和第二环节有一个建模和迁移的内在联系,知识如何迁移更能让学生接受,是需要思考的。
    
        
    梁桂容
    梁桂容10年前
    [顺德大良实小发表于2013-10-419:12](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3269&ptid=2195)
    
    孩子经历、探究、思考过后,他们真正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这样也就增加了他们在数学过程中继续探究的欲望。 ...

        48÷3 这个环节,学生在头脑里建立分的概念确实很重要,如果能把学生分的过程都展示出来,并用竖式进行表达,本节课学生对竖式的理解层次会深很多,分的过程与竖式表达相结合,能够很好的突破本课的难点,我在后续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效果确实好很多。
    
      谢谢老师, 期待您的继续关注!
    山东省刘勇
    山东省刘勇10年前

    学生会不会使用乘法竖式来计算除法呢?也就是知识负迁移对教学有没有影响?

    从探索活动到数学概念,这是一个学生学习的重要过程。也是课堂精彩的地方。

    梁桂容
    梁桂容10年前
    [武秀华发表于2013-10-610:4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3627&ptid=2195)
    
    本节课应该是四则运算教学中比较难的一节课,也是除法运算教学中很重要的一节课。梁老师选择这节课首先勇气 ...

        武老师,您好!您在国庆期间仍这样多次的阅读教学设计,并提出了精彩的思考,谢谢您,辛苦了!
    
       下面对您的思考,提出自己的一点不成熟的见解,希望您指导!
    
        1、操作小棒在本节课的作用是让生充分体会分一分的过程,并把分一分的过程与除法竖式的书写结合起来。
    
        2、小棒的操作只是为除法竖式的学习服务,如果学生头脑里没有分一分的过程,或者不能够很明白、清晰地理解分一分的过程,那么操作小棒就是为学生理清分一分的思路,从而列出除法竖式;如果学生在头脑中分一分的过程已经很清晰、明了,那就可以直接用竖式进行表达,不需要再请小棒帮忙;最后学生能够达到根据分一分的过程清晰思考除法竖式的书写,并用这一方法和思考解决其他除法问题,使分一分与除法竖式在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结合,那么操作小棒的目的就达到了。
    
       3、老师在让学生列竖式时,就要求竖式展示刚才分一分的过程,让我们能看出先分什么,再分什么,那么学生在列竖式时就会思考到底要怎么呈现,他们一般会出现一层楼、两个独立竖式的情况,老师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和整合,学生就会理解教材上的竖式写法,并在内心深处接受它,因为它清晰的展示了我们分的过程,展示了我们的思考过程。
    
      4、本节课我在第四次教学设计时,根据前面几稿的试讲经历,降低了教学目标,学生在分一分的过程中,探究和感知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和算理,感受这种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这样能够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和学习。
    
      5、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一方面要从小棒的分一分过程中,结合除法竖式感受算理;另一方面要顺应学生的生成,根据他们的生成来进行学习,这样学生才会对新知识有熟悉感和接纳感。
    
      6、小棒的操作体现的是分一分的过程,第一环节分一分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已经是旧知,因此在竖式之前我们只需要梳理分一分的过程,为竖式的学习理清思路,做准备;第二环节,分一分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和困难的,因此在学生自己理清了分一分过程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并结合竖式进行表达,在列出竖式后,我们再根据分的过程进行理解,分的过程应该贯穿竖式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头脑中把分的过程和竖式表达有机结合起来,这样理解才不会是空洞的。
    梁桂容
    梁桂容10年前
    [顺德大良实小发表于2013-10-622:2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3683&ptid=2195)
    
    在操作小棒的基础上让学生写出除法竖式,然后老师又结合小棒操作的过程理解每一步的算理。这样 “数 ...

        老师,您好!谢谢您的关注和指导!
    
        其实本节课教学过后,很好地突破了难点算不上,只是希望学生能够更多地理解除法竖式的算理,为后续除法竖式的学习奠基!
    
        期待您的继续指导!
    梁桂容
    梁桂容10年前
    [山东省刘勇发表于2013-10-710:5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3756&ptid=2195)
    
    学生会不会使用乘法竖式来计算除法呢?也就是知识负迁移对教学有没有影响?
    
    从探索活动到数学概念,这是一 ...

       刘老师,您好!谢谢您的关注和指导!
    
       这节课是提到前面学习,现在学生的总体进度是三单元结束,还没有学习到乘法竖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出现乘法竖式负迁移的影响。
    
       期待您的继续指导!
    
       
    武秀华
    武秀华10年前
    [梁桂容发表于2013-10-711:42](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3762&ptid=2195)
    
    武老师,您好!您在国庆期间仍这样多次的阅读教学设计,并提出了精彩的思考,谢谢您,辛苦了!
    
      ...

    梁老师的这节课已经环节和思路很清晰了,特别是有衡老师的指导,设计已经很精致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继续再思考:

    1、 第一环节的分,小棒的操作和口算是一致的,可以先分个位上的数,也可以先分十位上的数,那么竖式从高位算起,如何协调这两者的关系?

    我想这里是不是小棒操作的目的就是解释分的过程,而且要和竖式的分对应起来。而且小棒操作要放在竖式对比之后,梁老师也是如此设计的。建议借助小棒操作来明晰竖式的算法,同时解决一层楼的问题(一层楼是直接把 48 直接平均分成 2 份,当除数和被除数数目比较大,不容易口算时,我们必须得一个单位一个单位上的数去分)。因为这个环节是自主探究,所以这里也有可能学生会问及从低位商起的问题,让学生体会从低位商,需要调整商的数字,改来改去不便于计算。

    2、 看梁老师的教学反思,认为 48÷3 的环节,孩子因为第一环节的操作而不需要操作,直接竖式,我想这个地方正是本节课的难点,尤其是体会竖式商的十位上商 1 后,分掉了 3 个十,还剩下一个 1 个十,反而这个地方应该加强小棒的操作。第二环节,小棒的操作其实和竖式的操作是完全一致的!需要先分十位上的数,剩余一个十(一捆),然后打开一捆变成 10 根和个位的 8 根合起来,再分,每份是 6 根。这个操作分的过程正好和竖式是一致的。所以这个分一定要放在竖式的书写之前。然后再根据分的过程书写竖式。老师一定要让学生把操作的痕迹用竖式的方式记录在本子上。如果学生没有这个意识,至少老师要让学生再次演示操作的过程,其他学生边看操作边记录。这个环节一定要放大来做。

    3、梁老师思考能不能把练习放到下一节来做的问题,这节课的容量相当大,特别是两次操作,小棒数量多,如果不是训练有素的孩子,的确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进程。我也曾经上过这节课,我是用两课时完成这个内容的,我把每个环节都放大,做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后面的内容自然就快了。当然一节课来完成也未尝不可,我想这都是一种选择,每种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看我们追求什么。

    3 年前我研究过这节课,但是上完以后没有跟进再思考,感谢梁老师让我对这节课有了新的认识。

    梁桂容
    梁桂容10年前

    本帖最后由 梁桂容 于 2013-10-26 20:24 编辑


    [武秀华发表于2013-10-718:4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3869&ptid=2195)
    
    梁老师的这节课已经环节和思路很清晰了,特别是有衡老师的指导,设计已经很精致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
         武老师,您好!您说这些问题也正是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反复思考和纠结的问题,并且做出改进很多的地方,我把自己上课时遇到的问题和教学设计改进的原因说出来,希望您继续指导:
    
        1、48÷2 环节,学生出现一层楼竖式,我在课后做了采访,很多孩子不是因为把 48 直接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是 24 列出算式,他们是套用二年级学过的除法竖式格式,根据口算的结果直接把竖式列出来的,细问计算过程,他们仍然是分合的,只是不知道怎么把分的过程用竖式表达,就列出了一层楼的竖式;在这一环节,学生体会不出从高位上商的便捷,只能把他们的分法都用竖式表达出来,让他们明白分的过程就是除法竖式的过程,这样在下一环节尝试时,从低位开始分的孩子要么列不出竖式,要么列出的竖式很麻烦,所以产生对比,明白从高位开始商的便捷。
    
       2、在 48÷3 这一环节,如果先让孩子在头脑中梳理分的过程,再动手分并列出算式,能干的孩子可以不借助小棒的帮忙,直接列出竖式,因为分的过程在他们的头脑中,相反有些孩子明白分的过程,先分 4 个十,分走了 3 个十,剩下一个十和 8 个一应该合起来分,但是他们实际操作小棒就不会把 18 个一次性平均分给 3 只猴子,每只猴子分 6 个,他们会把 18 个再拆开,分几次分给 3 只猴子,就产生了几次分的过程,从而自己没有能力把分的过程表达出来。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会特别强调两次分的过程,先分走了 3 个十,剩下的 1 个十和 8 个一合起来,组成了 18 个(学生分和教具展示同时进行),这 18 个可以怎样分,能干的孩子会说 18÷3=6,每只猴子分 6 个,这样把学生零散的思维抓回来,列出竖式会容易些,因为弄明白了分的过程。所以在这一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需要决定是借助小棒的帮助,但是列竖式时一定要把分的过程说明白。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不用小棒,根据自己的竖式说明先分什么,再分什么以及分的具体过程,大家的兴趣都很高,感觉学的不是除法的竖式,而是把数字进行分解的过程,第二课时上完过后,我自己也这么认为了,课后,很多孩子兴奋的围着我说:梁老,数学课真有趣!这个时候自己真的觉得很放松,感觉这次我上的不是计算课,而是活动课。
    顺德大良实小
    顺德大良实小10年前
       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及其应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及其应用和两位数乘法,会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过程中用动手分小棒的方法来理解计算过程,并进行相应的语言表述,但是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又较少,在教学中,梁老师遵循从直观到抽象的教学原则,借助口算经验和分小棒过程的体验,让学生在经历直观的操作过程中,理解算理,抽象算法,同时更重视展示学生探索算法的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同时并注重优化方法选择的引导。不同梯度的练习,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空间,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了 “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 的教学理念值得我们学习。
    
                                                        顺德大良实小      汤凤凡
    顺德大良实小
    顺德大良实小10年前
      48÷3,学生用 48÷2 的已有经验来解决显然不行,怎么办?让学生动手操作充分理解,不能先从个位上去分了,只能先分十位上的 4 个十,但这 4 个十也不能平均分,每个人最多只能先分得 1 个十,所以在十位上商 1,再把十位上余下的 1 个十和个位上的 8 个一合起来再分,这样每个人就分得 6 个,所以在个位上写 6。把操作和竖式的写法,算理结合起来,便于学生理解。从而明白写竖式时要从高位算起。
    
                                                     顺德大良实小      汤凤凡
    梁桂容
    梁桂容10年前
    [顺德大良实小发表于2013-10-723:0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3986&ptid=2195)
    
    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及其应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及其应用和两位数乘法,会 ...

       汤老师,您好!谢谢您的关注和指导!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本意是体现 “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 的教学理念,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个人处理学生生成的经验不足,所以没有很好的达到这一效果!理念和实际合二为一确实需要实际教学经验的的支配。
    梁桂容
    梁桂容10年前
    [顺德大良实小发表于2013-10-723:18](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3990&ptid=2195)
    
    48÷3,学生用 48÷2 的已有经验来解决显然不行,怎么办?让学生动手操作充分理解,不能先从个位上去分 ...

    48÷3 这个地方, 很多孩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从个位分,他们思考的不是怎样列出竖式,而是怎样把小棒分完,所以在第四次教学设计过程中,就让孩子先思考自己会怎样分,由于没有动手操作,他们会受第一环节的影响,先分 4 个十,这样理一理思路,并且和同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孩子在分和列竖式的过程中会从 4 个十开始分,因为先分 8 个一,明显会遇到困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一环节把握的不是很好,如果能把学生的分法都用竖式展示,或者让孩子大胆的尝试,他们能够更加明确的明白从高位算起的道理;我在第二课时对此进行了尝试,学生果然都很好的进行了理解。

     期待您的继续关注!
    梁桂容
    梁桂容10年前

    本帖最后由 梁桂容 于 2013-10-13 21:26 编辑


    《分桃子》网络研讨综述

    怀着 “迎难而上” 的决心和信心,我选择了研讨《分桃子》(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 笔算)一课。我希望在计算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让孩子掌握计算的技能,更多的是发展孩子的探究能力,能够在探究过程中自己动手动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以发展孩子的思维,形成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和表达、倾听,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最终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

    经历了一个多月的网络研讨,我的收获太多太多。每次老师们的质疑、建议、鼓励,都是我前行的动力和源泉,促使我不断地磨砺和思考,秉着 “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 的真谛,经历了一次从 “读” 到 “懂” 的过程。下面我将从这三方面出发,对本次的网络研讨综述:

    梁桂容
    梁桂容10年前

    读懂教材

    一、新课标中与本节课相关的目标

    本课内容属于第一学段 “数与代数” 领域 “数的运算” 范畴,课标要求:

    1.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2. 能熟练地口算 20 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两位数。

    3. 能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4. 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

    5. 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 10 )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6. 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7.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8.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梁桂容
    梁桂容10年前

    二、本课教学目标的制定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两 (三) 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综观全部教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百以内的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法,这为本课教学提供了知识铺垫的思路孕伏,而本课教学又为今后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奠定基础,因而本节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教材创设了猴子两次分桃子的情境,第一次 2 只猴子平均分 48 个桃子,这题中十位上的数能被 2 整除,这个内容在第一单元口算除法中学习过,在这里主要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以及竖式中每一步运算的意义。第二次是 3 只猴了平均分 48 个桃子,十位上的数不能被 3 整除,口算就不太容易了,需要列竖式计算,教学时要组织学生用学具动手操作,并做到操作与思维的有机结合,真正理解竖式每步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

    生已经学习了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及其应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及其应用和两位数乘法,会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过程中用动手分小棒的方法来理解计算过程,并进行相应的语言表述,但是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又较少,在教学中,应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悟竖式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目标:

    1、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提出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探究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算理,尤其是高位有剩余时的计算方法, 正确、规范地书写竖式

    梁桂容
    梁桂容10年前

    读懂学生和课堂

    一、学情分析:

    生已经学习了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及其应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及其应用和两位数乘法,会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过程中用动手分小棒的方法来理解计算过程,并进行相应的语言表述,但是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又较少,在教学中,应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悟竖式的计算方法。

    梁桂容
    梁桂容10年前

    二、课堂根据学情的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 “预设” 与 “生成” 的关系相当重要,课表中关于 “预设” 和 “生成” 的关系是这样表述的:

    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 “预设”,教学方案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钻研和再创造。理解和钻研教材,应以本标准为依据,把握好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对教材的再创造,集中表现在:能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贴切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流程,准确地体现基本理念和课程内容规定的要求。

    实施教学方案,是把 “预设” 转化为实际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往往会 “生成” 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适时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

    本课在研讨过程中,根据学生的 “生成” 做出了一下调整:
    梁桂容
    梁桂容10年前

    1.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理解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第一稿教学设计中,给学生设计了复习引入的题目,很多老师都认为这样给学生搭了脚手架,不利于学生的探究和独立思考,而且会浪费本来就紧张的教学时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确实如此,这些复习题目会用 5 分钟左右的时间,而且这样的复习学生也仅仅能够对除法竖式的格式进行复习,在 48÷3 分一分的过程中学生仍然会迷糊,对后续学习过程的帮助不是很大,所以在后面几次的教学设计中,就删除了这一环节。

    第一次教学设计复习引入环节:

    第一环节:

    1、口算:

    120÷3= 86÷2= 63÷3= 420÷6=

    24÷2= 280÷7= 48÷4= 18÷9=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复习已经学过的除法计算知识,让学生在课前对除法口诀和计算过程再熟悉,为更快进入今天的学习状态做准备。

    2、口答:

    (1)48 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从 48 里去掉 4 个十,还剩几个一?

    (3)从 48 里去掉 3 个十,还剩几个一?

    【设计意图】通过对 48 这个数字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理解,方便生在理解题意过后,进行算法探究时,在操作活动和竖式计算的过程中,能更好的理解试商。

    3、列竖式计算:

    12÷3= 29÷7=

    【设计意图】让生复习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求商的过程,为本节课除法竖式的学习做好准备。

    梁桂容
    梁桂容10年前

    2. 本课对除法竖式的理解,在建立在分一分的基础上,把分的过程用除法竖式记录出来,在前三次的教学设计中,48÷3 这一环节,都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让学生自己分一分,并把分的过程用除法竖式记录出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这一环节完全放手交给学生自己,大部分孩子会把精力完全花在分的过程中,他们会想怎么把 48 根小棒平均分成 3 份分完,并不会用竖式进行记录,等他们都分好后,在用竖式记录是就会忘记分的过程,于是也列不出竖式;根据学校老师的建议:在这一环节,先不让孩子动手分,而是先思考自己会怎样分,并和同桌说一说、全班说一说,这样就理清了很多孩子分的思路,他们在分的过程中也才会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竖式的记录过程,于是达到了边分边记录的教学效果,孩子也能在分的过程更好的理解除法竖式的算理和书写过程。

    梁桂容
    梁桂容10年前

    3、抓住学生的 “生成”:在几次试讲过程中,孩子在 48÷2 这个环节口算时,都会出现先分 4 个十,再分 8 个一和先分 8 个一,再分 4 个十两种情况,在前几次教学设计中,一般都会只展示先分 4 个十,再分 8 个一这种情况和它的竖式书写,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这一环节过后,处理 48÷3 这一环节时,会出现从 8 个一开始分的情况,但是对竖式的书写会一脸茫然,不知道怎么处理,于是就在分的环节反复探究,对后面展示的竖式也不能很好的理解;所以在第四次教学设计中,就把先分 4 个十,再分 8 个一和先分 8 个一,再分 4 个十两种情况都让孩子们进行了探究和展示,这样孩子就充分明白了除法竖式书写的过程和我们分一分的过程是一致的,在下一环节的探究过程中自然也就要轻松很多。

    梁桂容
    梁桂容10年前

    4. 根据孩子课堂掌握和实际的教学情况,我发现一节课很难达到自己之前设计的教学目标,如果硬要达标,那么孩子们就缺少了对除法竖式应有的探究过程,孩子最后形成的是一种计算技能,而不是思维的过程,因此我对教学目标做出了调整:

    调整前的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提出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调整后的教学目标:

    1、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提出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梁桂容
    梁桂容10年前

    通过这次教学研讨,我在反复的试讲和修改教学设计过程中,发现很多的修改都是因为孩子们在课堂上出现了某些情况,我们要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顺应孩子们的生成,所以要做出调整,光记着自己的教学流程,只顾着走自己的教学流程是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所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进行学情分析,读懂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梁桂容
    梁桂容10年前

    研讨过程

    一、自己在这次研讨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在这次展示大赛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

    我共进行了四次教学设计,第一次教学设计是由自己对教材的简单理解生成,在这次教学设计放到网上过后,很多老师对我进行了指导,对我的帮助很大,使我意识到本课时的难点是在分一分的过程中理解竖式,不宜在复习引入过程中花太多时间,因此我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删除了复习引入部分,第一次的分的过程是学生已有的知识,难度不大,只是把分的过程转化为竖式表达,不需要花太长的时间,为后面 48÷3 的教学留下空间,以为突破重难点留下时间。

    在此基础上,我进行了第二次教学设计,这次我没有复习引入部分,但是在第一部分竖式的书写上又花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在实际的试讲过程中没有时间处理 48÷3 的教学,从而没有时间来进行难点的突破;在这次的教学尝试过后,我意识到 48÷2 这一环节也不能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难点在处理 48÷3 的教学,并且要把分的过程和竖式的书写过程充分结合起来。

    第三次教学设计流程较为清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时间处理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并进行简单的练习。充分结合分一分让学生来理解除法竖式的生成和表达的意义,大部分孩子能够接受这种竖式的表达,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总感觉,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来分一分,没有时间进行竖式书写的探究,部分孩子缺乏竖式书写和分一分相结合的能力,缺乏探究和学习的热情,因此又做了一定的调整。

    第四次教学设计,把分一分的过程简单化,重点是结合分一分的过程进行竖式的表达,因为不论孩子是否动手分,他的脑袋里都有分的思路,老师充分利用孩子不同的分法,在 48÷2 时就对不同的分法列出了不同的竖式表达, 让学生充分理解竖式就是记录分的过程,是一种思考的表达,而不是一种纯粹的计算过程,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处理 48÷3 时,部分孩子能够不动手分,直接把自己想法进行记录,把动手的过程内化,转为思维的过程,这样就真正理解了竖式所表达的内涵,也愿意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我又给学生继续展示不同分法的竖式表达,使学生更加清楚竖式所表达的意义,从而在内心深处更加接纳,也使数学课堂变得有趣而不是枯燥。

    通过这几次磨课,我感受到了不同设计思路学生的接纳程度,学生愿意接受自己理解并且对自己有帮助的学习方式,而不是老师直接介绍掌握的学习方式;如果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由于需要而产生的,学生会愿意进行尝试学习,并且在尝试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本节课如果能够把纯粹枯燥的计算教学由分一分的过程,让学生转换一种理解方式,在本节课学生会有极大的学习兴趣,后续学习过程中自己也能够进行创新性的使用,使学习变成一个延续的过程,如果教学和学习过程都是发自内心的需要,那么这种学习就能够是一种有效地学习、有意义的学习。

    经过这次的展示大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改变走流程的教学方式,更多的关注学情,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是数学的课堂变成思考和探究的课堂。

    梁桂容
    梁桂容10年前

    二、老师们对我的帮助:

    汪定斌老师:

    梁老师:今天有空看您的教学设计,总体感觉还不错。个人认为《分桃子》一课属计算教学,应突出对数感的培养。在培养数感中,完成对算法和算理的理解。算法可以通过机械训练达到掌握,而算理只有通过理解才能融会贯通。
    王永老师对《分桃子》一课也有过精彩的点评,现摘录如下,和梁老师共享。
    
    王永老师在评课时提出的问题是:计算教学怎样才能加强数感的培养?
    
    教材中的第一个情境问题:“48 个桃子平均分给 2 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多少桃子?” 是学生在第一单元解决过的问题。应该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再进行交流;通过交流,明晰算理。

    48÷2=?

    (1)由学生汇报口算的算法,老师把学生的算法记录在黑板上:

    40÷2=20,8÷2=4,20+4=24。

    对口算过程与结果进行书面记录,就是笔算。笔算的形式不是唯一。

    (2)讨论:上述口算的关键是什么?明晰算理。

    让学生体会到,上述口算的关键是把 48 分成 2 个部分,使其中每一部分除以 2 都能用上乘法口诀(表内除法)。而 48 如何拆成与 2 都有倍数关系的 2 个部分,这就要寻找数字之间关系,就要靠数感。

    (3)向学生提出一个任务:老师刚才是用横式记录口算的过程和结果。同学们能否用竖式的形式来记录上述口算的过程与结果呢?这个环节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口算除法与竖式除法的算理是一致的。

    我以为突出数感的培养,必须把口算摆在比竖式笔算更重要的位置。竖式笔算不过只是口算的过程与结果用书面形式记录下为的结果。因此,掌握口算的方法也是理解竖式笔算的基础。教材的第二个问题:48 个桃子平均分给 3 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多少桃子?

    (1)如果把教学重点放在 48÷3 的竖式笔算上,就会觉得上述两个问题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如果把重点放在口算的方法上,两者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学生有能力把 48÷2 的口算方法自觉迁移到 48÷3 的情形:

    48=30+18(靠数感,把 48 拆成 30 和 18,因为 30 和 18 与 3 都有倍数关系),

    30÷3=10,18÷3=6,10+6=16。

    (2)让学生把上述口算的过程与结果,用竖式记录下来,再进行交流。

    (3)是否一定要强调摆小棒的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算理呢?要看学生抽象思维发展水平。如果少数学生不会口算,就应该鼓励他们借助小棒进行操作,让他们体会口算实际上只是小棒操作过程与结果的口头描述而已。如果班上没有人不会口算,那就不必为摆小棒而摆小棒了。直观不是目的,直观只是抽象的手段。

    (4)是否要归纳竖式除法的法则呢?归纳竖式除法的法则,只会助长学生对竖式除法的机械性理解,根据程序进行计算,久而久之就会把算理淹没在机械化的操作之中。强调程序化的计算,不用去关注、寻找数字之间的关系,这就与培养数感的目标背道而驰。



    汪老师,您好!谢谢您的指导和分享。
        您的分享中关于数感培养这一观点对我启发很大,在孩子们探讨第一单元《植树》的教学过程中,当时解决 36÷3=12,孩子们就是用分小棒的方法理解这一口算算理的,他们都会操作、会表达,所以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结合孩子已有的学习经验,帮助孩子理解口算和竖式之间的关系,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那么这一学习过程将会变得轻松。其实,学习过程有时就是一种迁移,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如果孩子自己能够进行知识间的迁移,那么教与学都会都会变得轻松。
    
        期待您的继续指导!

    梁桂容
    梁桂容10年前

    任旭 老师:

    对《分桃子――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设计的几点意见

    一、重难点把握不准

    第二次分桃子是教学的难点。难在十位上的数不能被 3 整除,出现余数 1(这里的余数仍然要小于除数),需要把余数 1 化成小一级的的计数单位 1 来计数(10)并与个位上的数字 8 合起来(18)进行第二次分。这些算理如果只用抽象的数来说明,学生很难理解。需要借助操作(操作属于动作思维)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而正确、规范地书写并算不上是本课的重点,更谈不上是难点。

    二、第一环节太繁杂。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所以本环节设计的口算与列竖式计算 与本节课的重点关系不大,故可以删去;第 2 题口答是数的组成,虽对理解本课的重点有一定的帮助,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几十几里由几个十与几个一组成是已掌握的知识,所以复习的价值也不大。不如将这些环节省略,把节省出的时间放在下面的让学生自主探索的环节中。

    三、两个探究不宜平等用力

    在第二个环节,有两次探究。其中第二次探究是本课的重点兼难点,因此其探究的时间、力度等都要高于第一次探究。而从本设计看,第一次探究则处理得比较细,第二次探究处理得则比较粗,有些弄反的意味。

    另外一个需要说明的是,在全班交流算法时,所呈现算法的是应该有一定的顺序的。如在第一次探究阶段的交流中,最好将 “(3)分小棒” 的算法放在 “(2)用口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前,因为后者是前者的最原始的原理。再然后是 “(4)列竖式计算”,算法(2)又是列竖式计算的基础。第二次探究的交流顺序可以以此为参考。(注:在学生探究阶段,老师可以发现不同学生的做法。)

    四、总结计算方法有点早

    在学生只有两次探究的基础上总结规律,感觉为时尚早。因为只有两次的经历,学生的 “物质积累够”,没有量变,很难质变(没有做较多的题做基础,学生很难总结方法)。建议将这个环节放在小练习之后:如在第二次探索之后可以出这样一组题,你能试着解决下列问题吗?54÷3、 72÷4 等。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总结算法,然后在有算法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


    任老师,您好!感谢您的关注和指导!
    您的具体指导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我已经在第三稿中加以改进,随后将会具体教学过程中加以实践。
    
    <font face="宋体"> 期待您的继续指导!</font>

    梁桂容
    梁桂容10年前

    “窗外风痕” 老师:

    就梁老师第二次教学设计困惑谈一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第二次教学设计困惑:

    1、学生已经出现一层楼的竖式,是不是一定要引出两层楼的书写格式?

    2、学生出现先从个位试商时,怎样引导更为合理?

    除法的竖式计算是本册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之一。难:竖式抽象、简洁的数学符号,书写形式独特。(不同于加、减、乘)。过程中综合性强。包括了商、乘、减、比、落。所以很多孩子一直觉得用竖式计算除法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不是从心里接受竖式除法,分层竖式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也是竖式价值的第一次体现。

    对第一次分桃生观察图就可以口算出结果,这一环节重在结合结果,分桃过程让学生掌握处理、竖式中每一步运算的意义,以及正确的书写格式,体会其合理性。

    第二次分桃,十位上有剩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探索性、挑战性。应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同桌合作、动手操作。通过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处理,每一步运算的意义。

    对于教学中学生因认知特点和前面知识的迁移出现不接受分层竖式的情况,教师可在第一次分桃时对比两个竖式,看下哪个竖式更能体现分桃的过程,(不必急于去否定一层竖式,因为从计算的功能上来说在这里一层竖式也能计算出正确结果,形式上也更简单。)从而体会分层竖式的合理性。然后再在第二次分桃过程中引出矛盾,一层竖式在这里已不能够清楚的表示出分桃的过程。(当然有些学生在知道结果的情形下写出一层竖式是有可能的。)从而让学生体会两层竖式的价值,从内心接受。

    对于学生出现从个位试商的情况,我觉得也可以用上面的方法来处理。在第一次分桃时,48 除以 2 从个位算起也能解决。那把他的算法保留在哪儿,在第二次分桃时 48 除以 3,他用这种算法就会碰到困难,不能算出正确答案,或者算出正确答案,过程了也会较繁或经过涂改。从而体会在竖式计算中从十位算起的优越性。这样的知识才是孩子创造出来的。他才会牢固掌握。



    谢谢陈老师!

    确实像你所说的,其实没有必要如此纠结,可能是我想的太复杂了,教学过程就是产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顺其自然合乎规律才最好!

    继续指导哈!


    梁桂容
    梁桂容10年前

    本帖最后由 梁桂容 于 2013-10-13 21:45 编辑


    衡菊芳老师:

    今天看了梁老师的课堂,已经进步很大了,老师也找到了些感觉,对于难点的突破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而且已经认识到了一节好课不是一个人在那里独自琢磨出来的,更认识到了集体的力量、大家的温暖。在这次大赛的研讨过程中得到了全国各地很多老师的指导,这是你的一笔精神财富。这是这次大赛中你的最大收获。

    今天进入你的课堂,本人感觉下面几点,还需要进一步突破:

    1、教材中的 “分” 不是为了得到结果,而是 “细说” 分的过程,记录分的过程、完善分的过程。也就是说操作 “分” 与记录的 “竖式” 要有一个对应呈现展示。

    2、不管孩子们怎么分,在第一个 48÷2 的时候,都要引导孩子 “记录”,才会有 48÷3 的这个重点突破的顺畅。

    3、老师的语言还需要精炼,提出的问题指向性要明确。

    4、对学生的思维的关注度还是不够,老师心中有大的方向,在这个方向不变的情况下,要去读学生的思维过程,在读的过程中拨出合理部分,然后优化。



    谢谢师傅的指导!
    
    其实在这几天上课的过程中我也在反思,对于这节课我们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展示什么样的课堂,是给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还是老师搭搭梯子帮助他?
    
    我会根据师傅的指导,再理清自己的思路,进行尝试和探索,怎么样把数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独立思维的课堂。


    梁桂容
    梁桂容10年前

    本帖最后由 梁桂容 于 2013-10-26 21:50 编辑


    武秀华老师:

    本节课应该是四则运算教学中比较难的一节课,也是除法运算教学中很重要的一节课。梁老师选择这节课首先勇气可嘉。从十一开始,我已经是第三次阅读这节课的设计,包括实录。也把自己的所思和梁老师分享。
    思考的问题:
    
    1、操作小棒在本节课的作用?2、小棒操作和竖式学习之间的关系和呈现的方式?3、学生的探究竖式中如何与教科书中的规范竖式如何有机整合实现目标的达成?4、再次思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所有的设计如何为这个目标服务?
    
    所有问题其实可以归结为本节课教学重点的竖式教学如何教和学的问题?也就是要处理好小棒操作怎么用,放在竖式呈现前,起什么作用,放在竖式后,解释竖式怎么用,那个效果更好,更能直指目标,作为规范竖式与学生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的竖式基础上自创的竖式之间的联结点在哪里,如何让教学更有效?


    武老师,您好!您在国庆期间仍这样多次的阅读教学设计,并提出了精彩的思考,谢谢您,辛苦了!
    下面对您的思考,提出自己的一点不成熟的见解,希望您指导!
    
     1、操作小棒在本节课的作用是让生充分体会分一分的过程,并把分一分的过程与除法竖式的书写结合起来。
    
     2、小棒的操作只是为除法竖式的学习服务,如果学生头脑里没有分一分的过程,或者不能够很明白、清晰地理解分一分的过程,那么操作小棒就是为学生理清分一分的思路,从而列出除法竖式;如果学生在头脑中分一分的过程已经很清晰、明了,那就可以直接用竖式进行表达,不需要再请小棒帮忙;最后学生能够达到根据分一分的过程清晰思考除法竖式的书写,并用这一方法和思考解决其他除法问题,使分一分与除法竖式在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结合,那么操作小棒的目的就达到了。
    
    3、老师在让学生列竖式时,就要求竖式展示刚才分一分的过程,让我们能看出先分什么,再分什么,那么学生在列竖式时就会思考到底要怎么呈现,他们一般会出现一层楼、两个独立竖式的情况,老师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和整合,学生就会理解教材上的竖式写法,并在内心深处接受它,因为它清晰的展示了我们分的过程,展示了我们的思考过程。
    
    4、本节课我在第四次教学设计时,根据前面几稿的试讲经历,降低了教学目标,学生在分一分的过程中,探究和感知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和算理,感受这种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这样能够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和学习。
    
    5、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一方面要从小棒的分一分过程中,结合除法竖式感受算理;另一方面要顺应学生的生成,根据他们的生成来进行学习,这样学生才会对新知识有熟悉感和接纳感。
    
    6、小棒的操作体现的是分一分的过程,第一环节分一分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已经是旧知,因此在竖式之前我们只需要梳理分一分的过程,为竖式的学习理清思路,做准备;第二环节,分一分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和困难的,因此在学生自己理清了分一分过程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并结合竖式进行表达,在列出竖式后,我们再根据分的过程进行理解,分的过程应该贯穿竖式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头脑中把分的过程和竖式表达有机结合起来,这样理解才不会是空洞的。




    梁老师的这节课已经环节和思路很清晰了,特别是有衡老师的指导,设计已经很精致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继续再思考:
    1、第一环节的分,小棒的操作和口算是一致的,可以先分个位上的数,也可以先分十位上的数,那么竖式从高位算起,如何协调这两者的关系?
    
    我想这里是不是小棒操作的目的就是解释分的过程,而且要和竖式的分对应起来。而且小棒操作要放在竖式对比之后,梁老师也是如此设计的。建议借助小棒操作来明晰竖式的算法,同时解决一层楼的问题(一层楼是直接把 48 直接平均分成 2 份,当除数和被除数数目比较大,不容易口算时,我们必须得一个单位一个单位上的数去分)。因为这个环节是自主探究,所以这里也有可能学生会问及从低位商起的问题,让学生体会从低位商,需要调整商的数字,改来改去不便于计算。
    
    2、看梁老师的教学反思,认为 48÷3 的环节,孩子因为第一环节的操作而不需要操作,直接竖式,我想这个地方正是本节课的难点,尤其是体会竖式商的十位上商 1 后,分掉了 3 个十,还剩下一个 1 个十,反而这个地方应该加强小棒的操作。第二环节,小棒的操作其实和竖式的操作是完全一致的!需要先分十位上的数,剩余一个十(一捆),然后打开一捆变成 10 根和个位的 8 根合起来,再分,每份是 6 根。这个操作分的过程正好和竖式是一致的。所以这个分一定要放在竖式的书写之前。然后再根据分的过程书写竖式。老师一定要让学生把操作的痕迹用竖式的方式记录在本子上。如果学生没有这个意识,至少老师要让学生再次演示操作的过程,其他学生边看操作边记录。这个环节一定要放大来做。
    
    3、梁老师思考能不能把练习放到下一节来做的问题,这节课的容量相当大,特别是两次操作,小棒数量多,如果不是训练有素的孩子,的确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进程。我也曾经上过这节课,我是用两课时完成这个内容的,我把每个环节都放大,做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后面的内容自然就快了。当然一节课来完成也未尝不可,我想这都是一种选择,每种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看我们追求什么。
    
    3 年前我研究过这节课,但是上完以后没有跟进再思考,感谢梁老师让我对这节课有了新的认识。


    武老师,您好!您说这些问题也正是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反复思考和纠结的问题,并且做出改进很多的地方,我把自己上课时遇到的问题和教学设计改进的原因说出来,希望您继续指导:

    1、48÷2 环节,学生出现一层楼竖式,我在课后做了采访,很多孩子不是因为把 48 直接平均分成 2 份,每份是 24 列出算式,他们是套用二年级学过的除法竖式格式,根据口算的结果直接把竖式列出来的,细问计算过程,他们仍然是分合的,只是不知道怎么把分的过程用竖式表达,就列出了一层楼的竖式;在这一环节,学生体会不出从高位上商的便捷,只能把他们的分法都用竖式表达出来,让他们明白分的过程就是除法竖式的过程,这样在下一环节尝试时,从低位开始分的孩子要么列不出竖式,要么列出的竖式很麻烦,所以产生对比,明白从高位开始商的便捷。

    2、在 48÷3 这一环节,如果先让孩子在头脑中梳理分的过程,再动手分并列出算式,能干的孩子可以不借助小棒的帮忙,直接列出竖式,因为分的过程在他们的头脑中,相反有些孩子明白分的过程,先分 4 个十,分走了 3 个十,剩下一个十和 8 个一应该合起来分,但是他们实际操作小棒就不会把 18 个一次性平均分给 3 只猴子,每只猴子分 6 个,他们会把 18 个再拆开,分几次分给 3 只猴子,就产生了几次分的过程,从而自己没有能力把分的过程表达出来。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会特别强调两次分的过程,先分走了 3 个十,剩下的 1 个十和 8 个一合起来,组成了 18 个(学生分和教具展示同时进行),这 18 个可以怎样分,能干的孩子会说 18÷3=6,每只猴子分 6 个,这样把学生零散的思维抓回来,列出竖式会容易些,因为弄明白了分的过程。所以在这一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需要决定是借助小棒的帮助,但是列竖式时一定要把分的过程说明白。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不用小棒,根据自己的竖式说明先分什么,再分什么以及分的具体过程,大家的兴趣都很高,感觉学的不是除法的竖式,而是把数字进行分解的过程,第二课时上完过后,我自己也这么认为了,课后,很多孩子兴奋的围着我说:梁老,数学课真有趣!这个时候自己真的觉得很放松,感觉这次我上的不是计算课,而是活动课。

    梁桂容
    梁桂容10年前

    通过这次网络研讨活动,我收获了很多,也成长很多,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要读懂教材、研究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读懂学生、读懂课堂,只有符合孩子学情需要的教学设计才是成功的教学设计,符合孩子心理需要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感谢这次网络大赛,感谢大家这一个多月以来对我的帮助!谢谢!

    梁桂容
    梁桂容10年前

    1015 答辩问题再整理:


    问题:学生的学习困难时什么,你的教学设计中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两个突出的困难:

    1. 把分一分的过程和除法竖式相结合

    2.48÷3 这一环节,分一分的过程中,学生要花大量时间操作,而且不能理清自己分得思路

    教学设计中的解决方案:

    1、 在 48÷2 这一环节,把学生的两种分法:先分 4 个十,再分 8 个一和先分 8 个一,再分 4 个十两种情况的分的过程都用除法竖式给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明白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就是记录分得过程,在.48÷3 这一环节再加以深化理解,将学生的分法都加以展示,并用除法竖式进行记录,学生对分一分与除法竖式相结合就能很好的理解。

    2、在 48÷3 分一分的过程中,前几次的教学设计都是学生自己动手分,并用算式进行记录,在第四次教学设计中,学生先思考自己会怎样分,并和同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最后自己动手分,并把分的过程用竖式进行记录,这样学生分的时候思路要清晰很多,竖式的记录也会顺利很多。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7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7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9ms · UTC 22:42 · PVG 06:42 · LAX 15:42 · JFK 18:42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