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专家、教育战线上的同仁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基地的文化路第三小学教师冯梦瑶,很荣幸有机会参加本次 “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第十七届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 活动,感谢主办方提供宝贵的交流学习平台,期待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与大家一起学习进步!
本次活动主题是 “儿童符号意识发展”,接下来我将与我们团队的张轲老师、安馨馨老师、许梦祎老师,以及耿素素副校长、元博主任,还有我们金水数学教育团队的各位专家、老师一起围绕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节课 —《字母表示数》进行研究探索,真诚欢迎全国各地、兄弟学校的专家、同仁们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一定虚心接受采纳,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与水平。
最后祝本次大赛圆满成功!祝各位选手参赛顺利,取得好成绩!祝各位专家、同仁们身体健康!万事顺心!
教材图片:https://bbs.xsj21.com/t/2080#r_125047
活动主题解读:https://bbs.xsj21.com/t/2080#r_125048
选课思考:https://bbs.xsj21.com/t/2080#r_125049
教案一稿:https://bbs.xsj21.com/t/2080#r_125050
一稿反思:https://bbs.xsj21.com/t/2080#r_126692
教案二稿:https://bbs.xsj21.com/t/2080#r_128260
二稿反思:https://bbs.xsj21.com/t/2080#r_129024
教案三稿:https://bbs.xsj21.com/t/2080#r_132494
三稿反思:https://bbs.xsj21.com/t/2080#r_136404
前测分析:https://bbs.xsj21.com/t/2080#r_140504
团队磨课图片:https://bbs.xsj21.com/t/2080#r_138965
团队研讨记录(一):https://bbs.xsj21.com/t/2080#r_140485
团队研讨记录(二):https://bbs.xsj21.com/t/2080#r_140487
团队研讨记录(三):https://bbs.xsj21.com/t/2080#r_140500
教案终稿: https://bbs.xsj21.com/t/2080#r_140585
活动主题解读
数学本身就是一种符号化语言,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理解数学符号的价值和意义,并能用数学符号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非常重要,这也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很重要的内容。“符号意识” 是形成数学抽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经验基础,小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会接触到很多数学符号,比如 “+、-、×、÷”,并能用这些符号进行数学运算。但是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借助数学符号来表达数和数量关系,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由于数学符号具有简洁性和抽象性的特点,生活也需要运用数学符号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所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让学生能够学会运用符号来进行数学思考和表达,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符号的意义和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将符号意识渗透进来,让学生经历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发展抽象概括能力,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技能与学科素养的提升。
选课思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对符号意识的解释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认识方程,也是学生由算术思维迈向代数思维的新起点,而且本单元内容又是学生后面学习代数相关知识的基础,所以这部分的学习至关重要。《字母表示数》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是帮助学生发展符号意识的关键内容,在生动有趣的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体会运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发展抽象概括能力,为学生后续初次学习方程打下基础,也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代数思维的发展,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提高。
教案一稿
字母表示数
教材来源: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科书 / 北师大出版社 2014 年版
内容来源: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主 题 :字母表示数
课 时 :共 2 课时,第 1 课时
授课对象 :四(3)班学生
设 计 者: 冯梦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 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
《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本课的要求是:“1、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字母表示数。2、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3、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如 3x+2=5,2x-x=3), 了解方程的作用。4 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认识方程” 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小学阶段认识方程的开始。教材引领学生经历 “问题提出 —— 方法交流 —— 字母表示 —— 练习” 这样一个过程。
3、 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符号意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学过用字母表示运算律,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价值和意义,在经历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学习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会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2.经历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发展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难点
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感受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初步建立用字母表示数的观念。
评价任务
1. 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学习过程。
2. 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环节 1 情境导入,呈现目标
出示情境图
游戏:男生女生对儿歌
问:你能接着把儿歌说下去吗?这个儿歌说也说不完,那怎么办呢?
预设:(1)有多少只青蛙,腿的数量乘 4
(2)可以用字母表达
【设计意图:提供生动有趣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对儿歌时产生思考,帮助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激起学生运用符号解决问题的意识。】
环节 2 探究新知
问:青蛙的只数说也说不完,你能请字母帮忙很快把儿歌说完吗?
问:用 a 表示青蛙的只数,用字母表示这首儿歌。(小组讨论用字母如何表示,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
预设:
(1)a 只青蛙 a 条腿,第一种只是简单地用字母代替了数。没有关注数量之间的不同及关系。
(2)a 只青蛙 b 条腿,第二种注意到了数量的不同,但是用字母表示数时没有将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3)a 只青蛙 4×a 条腿,第三种是用字母表示出两个数量间的倍数关系。
问:用字母表示有什么好处?
预设:可以简单明了概括这首儿歌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使学生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之中深入体会符号的意义。】
问:怎样用一句话表示下面的儿歌吗?
预设:
问:这里的 a 可以表示什么数?
预设:可以表示任何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提高他们灵活运用数学符号的能力。】
环节 3 联系生活
问: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时候还用到字母表示数。
预设:一支钢笔 10 元,那 a 支钢笔就是 10×a 元
一支钢笔 a 元,买 10 支钢笔就是 10×a 元
问:淘气妈妈比淘气大 26 岁,淘气 1 岁的时候,淘气妈妈多少岁?淘气两岁的时候,淘气妈妈多少岁?淘气 3 岁的时候,淘气妈妈多少岁?那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淘气妈妈的年龄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符号的作用,并通过举例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
环节 4 巩固练习
1. 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下面的儿歌吗?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2. 填空。
【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第 1 题再次经历用字母表示儿歌的活动,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及意义。第 2 题对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的应用,让学生用字母表示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体会数学的简洁性,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环节 5 全课小结
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预设:(1)可以用字母表示儿歌
(2)遇到复杂的问题,可以用字母表示
板书设计:
字母表示数
a 只青蛙 a 张嘴,2×a 只眼睛,4×a 条腿
《课程标准 (2011 年版)》指出:“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所谓 “符号意识”,就是让学生学会用符号代替原物,用符号来表示数学概念、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和变化规律等,掌握使用符号进行分析和推理的方法。而数学符号则是浓缩的精华,运用符号不仅有助于数学表述,还有助于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因此,培养学生的 “符号意识” 是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任务之一。 冯老师的课堂中就很好的体现出了这一点,第一次试课的课堂上,在解决 “用 a 表示青蛙的只数,用字母表示淘气说的儿歌” 这一问题时,有一个学生给出了 “a 只青蛙 b 条腿” 这一答案,之后针对 “a 只青蛙 b 条腿” 这一形式是否可以表示儿歌,同学们都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其中有一个学生的解释让我眼前一亮:他认为 “a 只青蛙 b 条腿” 这样说是可以的,因为 b 是未知数,可以表示任意一个数,因此 b 也可以看做是 4 个 a,青蛙的腿数是青蛙只数的 4 倍,所以这个 b 可以是 4 个 a 相加得出的,因此这样说是可以的。我认为学生有这样的认知是非常难得的,他能从字母本身所代表的意义进行考虑,证明学生对符号已有了一定的理解。在这一问题中,字母 a、b 都只是代表数的一个符号,它们可以指任何数,因此字母 b 也可以看做是 4 个 a 相加的和,即 4×a,而当 b=4×a 时,又刚好满足了儿歌中呈现的规律:青蛙的腿数是青蛙只数的 4 倍,因此 “a 只青蛙 b 条腿” 这一说法是可以的。学生在对 “a 只青蛙 b 条腿” 这一答案进行分析时能想到这点已经是非常厉害的了,说明学生的符号意识已经开始从 “认识” 慢慢向 “理解” 过渡,但由于四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于以直观为主的阶段,对抽象的内容理解有限,思维达不到所需要的高度,因此考虑的不够全面,所以在其他学生反驳:字母 b 也可能不等于 4×a 时,便有点不知所措了。这里建议教师给予帮助,提醒学生在答案后面加上 “b=4×a” 这一条件,那么 “a 只青蛙 b 条腿(b=4×a)” 这一表现形式就没什么问题了。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思想碰撞出‘符号’的火花。这是我今天听完冯老师的《字母表示数》这节课的一个最真实的感受。
《字母表示数》这节课的内容是培养学生符号意思的起始课,也是学生后续学习方程、函数等内容的基础,所以上好这节课非常重要。冯老师在课堂中对于学生 1 回答到:“a 只青蛙 d 条腿” 时,没有急于反驳、批判学生的想法,而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 1 解释道:“a、b、c、d,d 是第 4 个数,d 代表 4,a 代表 1”。冯老师对于学生的解释仍然不做批判而是追问其他学生的看法,学生 2 认为:“学生 1 的不合理,因为字母表中一个有 26 个字母,要想表示 27,怎么办?用哪个字母表示?”。学生 1 回答道:“用 n 表示,n 表示无限”。学生 2:“这已经超出了字母表了”...... 从学生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具有用字母表示数 “符号意思” 初步认识和理解了,而且在冯老师的课堂中不是老师牵着学生在学习,而是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学习、进步、成长的。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思想碰撞出‘符号’的火花。
一稿反思
《字母表示数》这一节是学生由算术思维迈向代数思维的新起点,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对很多孩子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思本次教学:
一、 在情境导入环节,没有让学生深入感受到在数青蛙时,一直数下去,青蛙怎么数也数不完,而是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发现青蛙数量与腿的数量的关系。要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是需要先让学生感受到用符号表示这首儿歌的必要性,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将学生的感受放在第一位,既要感受青蛙的数量与腿的数量的关系,又要感受到一直数下去会比较麻烦,这时就可以用符号来表示他们发现的一般规律,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符号意识。所以,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时,我应该有意识地将符号意识渗透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符号的最大优势和特点是抽象简练,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这也是符号具有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二、 在教学处理中,我也存在不足。课堂上孩子们提出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话题,在思维碰撞中能感受到孩子们有在认真思考认真参与本节课,但是我在处理时没有真正做到让孩子们自己去思考,有时候急于替孩子们去问,所以在接下来教学中我应该改变自己的做法,比如可以将孩子们的问题再以问题的形式抛给他们,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
三、 在环节二中,怎样用一句话表示下面的儿歌:1 只青蛙 1 张嘴,2 只眼睛 4 条腿;2 只青蛙 2 张嘴,4 只眼睛 8 条腿……,有一个学生给出的下面是这种答案:a 只青蛙 a×1 张嘴,a×2 只眼睛 a×4 条腿,学生想用 a×1 表示嘴的数量与青蛙数量的关系,但是我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只考虑到青蛙的数量和嘴的数量一样,引导学生会表示出 a 只青蛙 a 张嘴即可。这也是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独立的人格,具有独立的思想,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答案和想法,所以在教学备课时应全面地想到在课堂中会出现的问题,充分备课,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
四、 在环节三中,我问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时候还用到字母表示?两个学生的回答都没有表达出字母表示数的过程,是我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明确,应该问: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时候还用到字母表示数?重点在 “数”,让学生体会到能用数学符号表示生活中的一般规律,而且还能用数学语言表达。
总之,我是想通过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符号的意义,体会数学符号的价值,明白符号所具有的内涵,提升他们运用符号的意识,做到能用数学符号表示生活中的一般规律。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从学习具体的数过渡到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让学生感受到符号代替数字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是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与符号意识、培养学生从算术思维逐步上升到代数思维的重要一课。由于从算术过渡到代数的过程是思维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遇到阻力。 教学难点就落在了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并体会这样的式子不仅能表示数,而且能体现出数量关系。 冯老师的这节课,在探索如何用 “字母表示这首儿歌” 的过程中,学生们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表示方法,冯老师挑选几个孩子的作业单,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辨析,并且让学生充分表达出自己这样表示的方法,而不是就非常死板的认为 “标准答案” 才行,在学生思维的碰撞中,学生的符号意识得到了发展。
教案二稿
字母表示数
教材来源: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科书 / 北师大出版社 2014 年版
内容来源: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主 题 :字母表示数
课 时 :共 2 课时,第 1 课时
授课对象 :四(3)班学生
设 计 者: 冯梦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 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
《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本课的要求是:“1、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字母表示数。2、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3、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如 3x+2=5,2x-x=3), 了解方程的作用。4 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认识方程” 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小学阶段认识方程的开始。教材引领学生经历 “问题提出 —— 方法交流 —— 字母表示 —— 练习” 这样一个过程。
3、 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符号意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学过用字母表示运算律,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价值和意义,在经历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学习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会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2.经历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发展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难点
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感受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初步建立用字母表示数的观念。
评价任务
1. 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学习过程。
2. 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作业单
教学过程
环节 1 游戏导入,呈现目标
做游戏,对儿歌
师:1 只青蛙 4 条腿;2 只青蛙 8 条腿;3 只青蛙呢?4 只青蛙呢?5 只青蛙呢?……25 只青蛙呢?35 只青蛙呢?
问:为什么有的同学能快速说出 35 只青蛙有 140 条腿?
预设:(1)青蛙的数量与腿的数量有关系,腿的数量是青蛙的数量的 4 倍。
(2)这个儿歌说也说不完。
问:这个儿歌说也说不完(复杂),那怎么办呢?
预设:(1)有多少只青蛙,腿的数量乘 4。
(2) 可以用字母表达。
问:为什么会想到用字母表示?
预设:这首儿歌能一直说下去,用字母可以简洁地表示这首儿歌(简洁)。
【设计意图:提供生动有趣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对儿歌时产生思考,帮助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激起学生运用符号解决问题的意识。】
环节 2 探究新知
问:青蛙的只数说也说不完,我们可以请字母来帮忙。用 a 表示青蛙的只数,用字母表示这首儿歌。(小组讨论用字母如何表示,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
预设:
(1)a 只青蛙 a 条腿
第一种只是简单地用字母代替了数。没有关注数量之间的不同及关系。
(2)a 只青蛙 b 条腿
第二种注意到了数量的不同,但是用字母表示数时没有将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3)a 只青蛙 4×a 条腿
第三种是用字母表示出两个数量间的倍数关系。
(4)a 只青蛙 d 条腿
第四种是学生觉得在字母顺序表中,a 在第一位,d 在第四位,1 只青蛙有 4 条腿,没有考虑到字母顺序表是有限的。
师总结:从 1 只青蛙 4 条腿;2 只青蛙 8 条腿这些具体的例子抽象出一般规律:a 只青蛙 4×a 条腿(具体 —— 抽象)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使学生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之中深入体会符号的意义。】
问:怎样用字母表示下面的儿歌吗?
1 只青蛙 1 张嘴,2 只眼睛 4 条腿;
2 只青蛙 2 张嘴,4 只眼睛 8 条腿……
预设:
(1)a 只青蛙 a 张嘴,a×2 只眼睛 a×4 条腿。
(2)a 只青蛙 a×1 张嘴,a×2 只眼睛 a×4 条腿。
(3)a 只青蛙 b 张嘴,c 只眼睛 d 条腿。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提高他们灵活运用数学符号的能力。】
环节 3 联系生活
问:淘气妈妈比淘气大 26 岁,淘气 1 岁的时候,淘气妈妈多少岁?淘气两岁的时候,淘气妈妈多少岁?淘气 3 岁的时候,淘气妈妈多少岁?那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淘气妈妈的年龄吗?
预设:n+26
问: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时候还用到字母表示数。
预设:一支钢笔 10 元,那 a 支钢笔就是 10×a 元
一支钢笔 a 元,买 10 支钢笔就是 10×a 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符号的作用,并通过举例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
环节 4 巩固练习
1. 我与奥运
(1)在冬奥会上有一项四人雪车比赛,
1 辆雪车坐 4 个人,
2 辆雪车坐 8 个人,
b 辆雪车坐______个人。
(2)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每 4 年举行一次,在公元 s 年举行后,再一次出现将是公元_______年。
(3) 1 个奥运五环有 5 个圆,
2 个奥运五环有 10 个圆 ,
x 个奥运五环有______个圆。
(4)将冰壶按照上图这种方式摆放,
在第 1 层摆了 2 个冰壶,
在第 2 层摆了 3 个冰壶,
在第 n 层摆了______个冰壶。
【 设计意图:借助北京冬奥会,让学生用字母表示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对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的应用,体会数学的简洁性,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增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环节 5 全课小结
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预设:(1)可以用字母表示儿歌
(2)遇到复杂的问题,可以用字母表示
板书设计:
字母表示数
复杂 —————— 简洁
具体 —————— 抽象
a 只青蛙 4×a 条腿
a 张嘴 2×a 只眼睛
二稿反思
一次教研一次收获,虽然一节课下来有一些遗憾,但还是收获了很多处理教学的方法和同事们的帮助。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本节课我是注重学生的参与,从发现儿歌中的 “秘密”,到想到用字母表示儿歌,再到怎么用字母表示儿歌都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体现自我价值。
用字母表示数的本质在于: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不是字母替代文字的过程,而是具体符号化的过程。本次教学的导入,是想通过对话的形式让学生能发现儿歌中的数量关系,但是在教学中发现一些孩子的感受还是不够深入。先数 1 只青蛙 4 条腿,2 只青蛙 8 条腿,3 只青蛙 12 条腿,4 只青蛙 16 条腿,5 只青蛙 20 条腿,再到 25 只青蛙有多少条腿,35 只青蛙有多少条腿,跨度太大,会导致有学生没有清楚地体会到儿歌中的数量关系,没有明白导入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没有为后面的学习做到一个好的铺垫,导致在用字母表示多少只青蛙有多少条腿时,一些学生没有读懂问题,没有感受到在用字母表示儿歌时不仅仅是简单地用字母 a 代替青蛙的数量,还要表示出来青蛙腿的数量怎么用 a 表示,所以在下次教学中会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本节课对一部分学生是很抽象的,不是简单的能用字母代替数,还需要关注到数量之间的关系,能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通过这次教学发现,这一节课最重要的部分还是导入和用字母表示青蛙数量和腿数的关系,只有在这一部分讲明白后面才能做到水到渠成。
通过对这节课的反思,我发现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上好这一节课需要做到,必须要依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及应用的过程,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在进行第一环节的自主探究活动时,学生给出了 “a 只青蛙 a 条腿”、“a 只青蛙 b 条腿”、“a 只青蛙 4×a 条腿” 这三种表达方式。在进一步探究这三种表示方式哪一种最合理时,冯老师没有着急的带领学生去分析,而是将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他们认为哪一种方式最合理。这一授课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探讨出哪种表示方式最合理以及为什么最合理,还能让学生的思维在不断思考、辩论中得以发展,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以及符号意识的发展。在学生讨论完进行汇报时,冯老师也不单单只询问哪种表示方式最合理,还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认为其它两种方式不合理,让学生在辨别哪种表示方式最合理的同时,还明白为什么其它方式不合理,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从侧面让学生明白字母表示的数是未知的,它可以是任意的数。因此在用字母表示数时,同一个字母就只能表示一个数,而在 “数青蛙” 这首儿歌中却有两个不同的数,这也引起了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如 “再用一个字母表示另一个数可以吗”、“‘a 只青蛙 b 条腿’这一表示方式到底合不合理” 等等类似的思考。在学生产生疑问时,冯老师依旧没有着急的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又将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论证,让他们自己在不断地辩论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还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以及对 “符号” 更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让学生在辩证过程中了解到字母不仅表示数,还表示数与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本次课堂教学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反思,在导入环节采用的是和同学们对话的形式,通过我说青蛙的数量,学生回答腿的数量,让学生们感知青蛙的数量是数不完的,由儿歌的复杂想到用一句话表示这首儿歌,从而体现引入符号的必要性。 第一个教学环节,用 a 表示青蛙的数量,用字母表示这首儿歌时,先让孩子们自己想办法去表示,然后找出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表示方法,让其他同学们以小组形式去讨论在这三种表达方式中哪一种方式更合理,这样是想让孩子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去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这也是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然后再针对这三种表达方式谁更合理进行交流,使学生们在交流中体会 4× a 只青蛙才是最合理的,其他两种表达方式都存在不合理性。但是在教学中不完美的地方是没有做到让孩子们通过大量的举例来证明 a 只青蛙 4× a 条腿的合理性,所以导致一些学生会以为 a 只能等于 1, 想不到这里面 a 可以代替任何一个数字,这也使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在举例时,孩子们默认字母只能代替 1,这也是在后面的教学改进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在本节课当中,第一环节是至关重要的,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字母可以代替某一个数,它还可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但是在本节课当中对于数量关系的处理并不是特别明显,所以导致孩子们在这一节课当中只能感受到字母可以代替一个数,但是在数量关系方面理解并不是很深刻。 在第二个教学环节中由于过分强调字母的任意性,也没有给孩子们明显区分,在儿歌中可以用含有一个字母的一句话代替一整首儿歌,而不是说一首儿歌需要用连续的几个字母去代替,导致在后面的练习环节中,一首儿歌孩子们会用多个字母去表示,甚至在数量关系表示时也出现偏差。 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不仅是要让孩子们体会到,在很复杂的情境中,我们可以想到用字母来代替数,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可以用字母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而且不仅这里的字母是任意的,字母代替的数也是任意的。通过本次教学研磨,我收获很多,自己的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停留在书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要跳出书本站在学生的发展角度去教学。
《字母表示数》这节课的内容是培养学生符号意思的起始课,也是学生后续学习方程、函数等内容的基础,所以上好这节课非常重要。 冯老师和学生对唱《数青蛙》儿歌开始今天的数学学习,在对儿歌的过程中不仅深深的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而且在数的过程中学生也深刻体会到这首儿歌怎么数也数不完。合理体会字母表示数产生的必要性。学生想到当数不完时可以请字母来帮忙,自然过渡到用 a 表示青蛙的只数,用字母表示这首儿歌,反应出冯老师在这一部分的导入准备的非常充分、合理。 学生出现这样的三种方式表示这首儿歌:一是 a 只青蛙 a 条腿;二是 a 只青蛙 b 条腿;三是 a 只青蛙 4×a 条腿。对于这三种表达方式冯老师没有直接宣布答案,而是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选出你们认为的最合理的方式并说明理由…… 非常尊重学生,从学生角度出发,适时引导。 从中这些教学片段中可以看出冯老师始终以从学生为中心,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勇于创新、质疑……
教案三稿
字母表示数
教材来源: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科书 / 北师大出版社 2014 年版
内容来源: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主 题 :字母表示数
课 时 :共 2 课时,第 1 课时
授课对象 :四(3)班学生
设 计 者: 冯梦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 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
《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本课的要求是:“1、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字母表示数。2、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3、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如 3x+2=5,2x-x=3), 了解方程的作用。4 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认识方程” 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小学阶段认识方程的开始。教材引领学生经历 “问题提出 —— 方法交流 —— 字母表示 —— 练习” 这样一个过程。
3、 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符号意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学过用字母表示运算律,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价值和意义,在经历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学习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会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2.经历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发展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难点
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感受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初步建立用字母表示数的观念。
评价任务
1. 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学习过程。
2. 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作业单
教学过程
环节 1 儿歌互动,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有自己喜欢的儿歌吗?跟大家说一说你喜欢什么儿歌。老师也带来一首儿歌《数青蛙》,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1 只青蛙 4 条腿;2 只青蛙 8 条腿;3 只青蛙 12 条腿;(老师和同学们做个小游戏,我说青蛙的数量,走到谁身边,谁就要说出腿的数量)4 只青蛙 16 条腿;5 只青蛙 20 条腿;6 只青蛙 24 条腿;7 只青蛙 28 条腿;8 只青蛙 32 条腿;9 只青蛙 36 条腿;10 只青蛙 40 条腿……
师:这首儿歌我们能说完吗?
预设:这首儿歌说不完,越数越多,其他同学觉得呢?
师:这首儿歌说不完,太麻烦啦!谁有什么办法能用一句话把这首儿歌说出来?
预设:可以用字母表达(这个想法真是太棒了!)
【设计意图:提供生动有趣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对答儿歌时产生思考,帮助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激起学生运用符号解决问题的意识。】
环节 2 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一)师:我们请字母来帮忙。用 a 表示青蛙的只数,你能用字母表示这首儿歌吗?请 大家把写下自己的想法写在作业纸上。
师:这三位同学都是用 a 表示青蛙的数量,但是在表示腿的数量的时候是用不同的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合理?(四人小组,说一说你们认同哪一种表达方式,并说明理由)
预设:
(1)a 只青蛙 a 条腿
①我觉得是合理的,a=1,1 只青蛙有 4 条腿 (用 a 同时表示青蛙的数量和腿的数量,同学们认同吗?)
②我觉得是不合理的,如果 a=1,那 1 只青蛙是有 1 条腿,所以 a 只青蛙 a 条腿不合理(通过举例说明,青蛙的数量和腿的数量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用同一个字母表示)
(2)a 只青蛙 b 条腿
①我觉得是合理的,a 和 b 都是任意的,a=1.b=4( 用两个字母分别表示青蛙的数量和腿的数量,青蛙的数量和腿的数量有关系吗?这种方法能看出来两者之间的关系吗?)
②我觉得是不合理的,a 只青蛙 b 条腿这里的 a 和 b 都是任意的字母,如果 a 等于 1,b 等于 2,那么 a 只青蛙 b 条腿就不合理(用两个不同的字母看不出来青蛙的数量和腿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3)a 只青蛙 4×a 条腿
①假如 a 等于 1,那么 1 只青蛙就有 4×1 条腿,假如 a 等于 2,那么 2 只青蛙就有 8 条腿,所以 a 只青蛙 4× a 条腿是合理的(通过举例 a=1,a=2 说明 a 只青蛙 4×a 条腿是合理的,那 a=100,a=1000 时,用这种表示方法行不行?)
②1 只青蛙 4 条腿,2 只青蛙就是 2 个 4 条腿,3 只青蛙就是 3 个 4 条腿(a 只青蛙,腿的数量是 a 个 4,或者腿的数量是青蛙的 4 倍)
师总结:在这三种表达方式中,4×a 能表示出 a 只青蛙的腿数,所以我们能用 a 只青蛙有 4×a 条腿表示这首儿歌,不仅能将这首复杂的儿歌变得简洁,还能表示出青蛙的数量和腿的数量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用字母表示数。
(二)师:a 和 4×a 除了能表示 a 只青蛙有 4×a 条腿,还能表示什么?
预设:a 只小狗有 4×a 条腿,,一年有 4 个季节,a 年有 4×a 个季节……
师总结:a 和 4×a 不仅能表示数青蛙这首儿歌,还能表示同学们想到的 a 只小狗有 4×a 条腿,一年有 4 个季节,a 年有 4×a 个季节等这些数量关系,同学们真是善于动脑的孩子。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使学生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之中深入体会符号的意义。】
(三)师:其实刚刚我们看到的儿歌并不是完整的,那我们再来看看这首完整的儿歌是什么样的。
1 只青蛙 1 张嘴,2 只眼睛 4 条腿;
2 只青蛙 2 张嘴,4 只眼睛 8 条腿;
3 只青蛙 3 张嘴,6 只眼睛 12 条腿;
4 只青蛙 4 张嘴,8 只眼睛 16 条腿……
师问:怎样用字母表示这首完整的儿歌?
预设:
(1)a 只青蛙 a 张嘴,2×a 只眼睛 4×a 条腿(你还能用别的字母来表示吗?)
(2)x 只青蛙 x 张嘴,2×x 只眼睛 4×x 条腿
师总结:在用字母表示儿歌的时候,不仅能用 a 表示青蛙的只数,也可以用 x,同样也能用其他字母,但是一定要清楚地表示出数量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字母的任意性,提高他们灵活运用数学符号的能力。】
(四)师:这里还有两首儿歌,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下面的儿歌吗?先与同桌说一说。
预设:(1)a 朵梅花有 5×a 个瓣
(1)b 周有 7×b 天。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再次经历用字母表示儿歌的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环节 3 联系生活,灵活运用
师:我们不仅能用 a 表示梅花的数量,用 5×a 表示有多少个花瓣,还能用 b 表示有几周,用 7×b 表示有几天,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时候能用到字母表示数,你能说一说吗?
预设:一支钢笔 10 元,那 a 支钢笔就是 10×a 元
一只手有 5 根手指,n 只手就有 5×n 根手指
师问:淘气妈妈比淘气大 26 岁,淘气 1 岁的时候,淘气妈妈多少岁?淘气 2 岁的时候,淘气妈妈多少岁?淘气 3 岁的时候,淘气妈妈多少岁?那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淘气妈妈的年龄吗?
预设:n+26,淘气妈妈比淘气大 26 岁,所以用加法,(n+26)岁表示淘气妈妈的年龄。
师:你还能发现生活中哪些时候能用到字母表示数?谁再来说一说。
预设:(1)爸爸比我大 23 岁,用 a 表示我的年龄,爸爸的年龄是(a+23)岁
(2)爸爸比我大 23 岁,用 a 表示爸爸的年龄,我的年龄是(a-23)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符号的作用,并通过举例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
环节 4 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能想到生活中这些用字母表示数,真是善于观察,那同学们尝试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用字母表示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体会数学的简洁性,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环节 5 全课小结
师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预设:(1)可以用字母表示儿歌
(1) 遇到复杂的问题,可以用字母表示
(2) 可以用字母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师总结: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所以我们在遇到问题时,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但是要清楚地表示出数量之间的关系。
板书设计:
字母表示数
1 只青蛙 4 条腿
2 只 8
3 只 12 n+26
……
a 只青蛙 4×a 条腿
x 只 4×x
前次磨课中,冯老师用学生们熟知的儿歌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青蛙的儿歌过后,问学生 “为什么会数错?”“有什么感受?” 学生发现,青蛙只数越多,越难数。又引导学生发现 “青蛙只数” 和 “腿数之间的关系”,即腿数是只数的 4 倍。接着,完成作业一,自己尝试用 a 表示青蛙只数,用字母表示这首儿歌。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会出现多种表示方式。
磨课过程中,在作业一的展示环节,冯老师同时出示三种方法,a 只青蛙 a 条腿;a 只青蛙 b 条腿;a 只青蛙 4×a 条腿。让学生来对比,说一说哪种方式更合理,可能因为前面对 “只数” 和 “腿数” 的关系强调不够,学生不太能明白用第三种方式表示的合理性。后期磨课中还会再做调整。
经过多次磨课,流程已基本成型,学生们的讨论、交流也非常到位,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且冯老师很注重细节,让学生在第一次交流活动后,自主修改自己的作业单,再次巩固合理的表示方式。但学生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尤其在练习环节,“如何调动课堂氛围” 也许值得每位教师思考。
在今天的试课中,对之前的教学环节稍作修改,流程完整 有逻辑性,但老师在第一个环节的追问时,不够具有指向性,学生不明其意,不知该如何回答,这里还需要再下功夫。另外,在第一和二环节过渡时,对语言的组织可以再斟酌,如 刚才我们用字母表示了青蛙的只数和腿的条数,那你能用刚才的学习经验 把眼睛和嘴巴的数量也表示出来吗?等类似表述。让这两个环节衔接起来,学生也更容易有思考的方向。
对于符号意识的培养,要经历从最初的读懂,会用到能操作符号进行运算和推理,再到形成运用符号思考的思维方式。即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在符号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主动使用符号的心理倾向。 例如:1 只青蛙 1 张嘴,2 只眼睛 4 条腿, 2 只青蛙 2 张嘴,4 只眼睛 8 条腿, 3 只青蛙 3 张嘴,6 只眼睛 12 条腿, 4 只青蛙 4 张嘴,8 只眼睛 16 条腿, 5 只青蛙 5 张嘴,10 只眼睛 20 条腿…… 怎样简明地表示出青蛙的只数与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呢?有的学生用 a 只青蛙 a 张嘴,a 只眼睛 a 条腿;有学生就反对了,说这分不清嘴巴、眼睛、腿与只数之间的关系;又有学生用 a 只青蛙 a 张嘴,x 只眼睛 y 条腿,可大家还是认为没有表示出只数与眼睛、腿、嘴巴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学生的探讨得出了这样简明而又通用的关系式:a 只青蛙 a 张嘴,2×a 只眼睛 4×a 条腿。 由此可见,符号意识的培养需要坚实的经验为基础,冯老师在教学中通过促进学生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学习符号化的多种途径,允许个性化地表示符号,让学生逐步体会 “符号化” 的优越性,感受符号在理解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
用字母表示数,数学代数的初步认识,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带领学生认识本节课知识,冯老师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索等活动层层递进,从初步感知认识到理解,再到结合生活和数学学习举例说明,学生一步步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冯老师的《字母表示数》鲜明的体现出符号意识,冯老师也很重视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首先让学生在 “数青蛙” 的 游戏中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又提问:用字母表示有什么好处?让学生感受字母表示数的简便性,也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简便性,学生体验有复杂到简便的过程。最后又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中。
环节 1 冯老师让学生通过数儿歌的活动,感受到学习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洁,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讨论能够用不同的字母表示青蛙的只数,并且能够正确找到青蛙只数和腿数的数量关系,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
在用字母表示数时,同一个字母就只能表示一个数,而在 “数青蛙” 这首儿歌中却有两个不同的数,这也引起了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如 “再用一个字母表示另一个数可以吗”、“‘a 只青蛙 b 条腿’这一表示方式到底合不合理” 等等类似的思考。
在冯老师展示的课例中,老师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进一步让加深学生的理解,并且把数学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生活,又能应用于生活,体会到数学之美。
《课程标准 (2011 年版)》指出:“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学生在对 “a 只青蛙 b 条腿” 这一答案进行分析时能想到这点已经是非常厉害的了,说明学生的符号意识已经开始从 “认识” 慢慢向 “理解” 过渡,但由于四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于以直观为主的阶段,对抽象的内容理解有限,思维达不到所需要的高度,因此考虑的不够全面,所以在其他学生反驳:字母 b 也可能不等于 4×a 时,便有点不知所措了。
字母表示数》这节课的内容是培养学生符号意思的起始课,也是学生后续学习方程、函数等内容的基础。冯老师经历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让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发展抽象概括能力,渗透了函数思想。 学生理解字母表示数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经历大量的活动,积累丰富的经验。课中,冯老师不断提供给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和具体事例, 让他们在熟悉的环境中反复体会字母表示数的现实性。
冯老师结合生活带领学生认识到,字母可以表示数,运用字母可以将复杂的儿歌简单化,清晰的表示出各个部分之间的数量关系,学生通过探索可以联系到自己年龄和妈妈年龄之间的数量关系等等,这样的探索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冯老师的这节课带领学生通过探索合作,独立思考等环节深度挖掘教材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到 “字母表示数” 的必要性和间接性,学生兴趣浓厚,从作业单的反馈和课堂的反应看,大部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已经掌握重点知识,个别孩子在老师的带领梳理下再次认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这节课,在第一个环节设计时,通过探索活动体会到用字母表示儿必要性,接着学生引导学生不仅能用 a 表示青蛙的只数,也可以用 x,同样也能用其他字母,但是一定要清楚地表示出数量之间的关系,这样的细节有助于后续学习中等量关系的认识,设计严谨,让学生再次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字母的任意性,提高他们灵活运用数学符号的能力。
课堂的最后是结合掌握的内容进行巩固练习,所选取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数学来源于生活,应当应用生活”,这样的设计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用字母表示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体会数学的简洁性,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冯老师上课比较细致,强调了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如用字母表示数,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年龄时,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景思考字母在具体情境。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多口述,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冯老师对于数字和字母之间的 “关系” 把握的很好,突出并强调了这方面,在最后让学生充分的举例生活中什么时候还能用到字母表示数的例子,让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本节课是孩子们第一次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学生写出 a 只青蛙 b 条腿,说明已经有意识用字母表示数,且不同的字母表示不同的数。
三稿反思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在本次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大部分学生是有符号意识,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学生了解到符号表示是具有简洁性,学生能用符号表示发现的规律,但是用一句含有字母的话表示一首儿歌对学生的难度还是很大的,特别是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一些学生无法将自己的想法转化成字母表示,所以在引导学生经历整个探究实践过程中,要加深学生对数学符号的深度理解。
在说儿歌环节让学生感受符号的必要性,但是在用字母表示儿歌时,学生在讨论 a 只青蛙 a 条腿时,学生在否认这种表示不合理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a 只青蛙 x 条腿,但是学生不是意识到青蛙的数量和腿的数量是不同,而是觉得 x 是表示未知数,这里 x 表示任意数,然后在这里我急于想把孩子的想法引导正确的思路,想让学生意识到这种表示方法有局限性,但是结果就是把其他学生的想法和思路也打断了。在学生提出 a 只青蛙 4×a 条腿时合理的,我在这里有意识通过教师评价肯定这种方式,但是我的肯定只是自己觉得达到效果,实际上却并没有给其他学生明确的指示,导致后面很多时间都在讨论 a 只青蛙的腿数应该怎么表示。虽然后面的环节进行顺利的,但是由于时间上分配的不合理,所以本节课时间还是过长。
本节课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让学生深切感受数学符号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a 只青蛙 4a 条腿,不仅用字母表示了数还体现了只数与腿数的关系,比 a 只青蛙 b 条腿的表达更深一个层次,字母表示 数,还要体现数量之间的关系,是我们要引导孩子的方向,冯老师逐渐加重了这个方向的指引,孩子们的认识和表达逐渐深刻!
否认 a 只青蛙 a 条腿,提出 a 只青蛙 x 条腿,进步了呀,这时可以肯定进步的地方,然后问,还有其他表示方法吗?出现 a 只青蛙 4a 条腿的表达后再让孩子们比较哪种更合理更符合儿歌的意思。 我觉得孩子用两个不同字母表示两个数量说明孩子明白是不同的数,所以不能用同一个字母,它是不确定的数,不错呀,a 也是不确定的数,它们是两个变量,只不过看不出它们的关系,如果我们可以追问,孩子表达出 b=4a, 这也是可以的呀,试一试中 C=4a, 就是用两个字母表示两个变量。
这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五章《认识方程》中,第一节《用字母表示数》的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在学生的思维过程中,由具体的数和用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是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学生在近四年的学习中大量接触到的是有关具体的数的认识和运算,对字母表示数虽有一些生活经验和接触,但对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不理解。基于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我们力图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形成数学模型,从而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对这节课的设计我们有这样的几点思考和设计: 1.《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的知识对今后的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用字母表示数》,它不但对后面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在生活和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一课的教学中渗透着 “转化” 思想,遵循主体性原则,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的,概括出用字母表示数的规律。然后教学运用这个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字母表⽰数》是学习代数知识的重要内容,是⼩学⽣们由具体的数过渡到⽤字母表⽰ 数,在认识上的⼀次飞跃。在前⾯的知识学习中,孩⼦接触过⽤图形表⽰数,⽤字母表⽰过数 等,但对于⽤字母表⽰数的意义和⽤字母表⽰数量间的关系对学⽣来说还是陌⽣的,因此,课 本,充分利⽤情境教学,让学⽣体骊探究,感司⽤含有字母的式⼦表⽰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学⽣理解字母表⽰数需要⼀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经历⼤量的活动,积累丰富的经验。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初步理解⽤字母表⽰数的必要性,经历⽤字母表⽰数的抽象概括过 程,学会⽤含有字母的式⼦表⽰简单的数量及数量关系和运算公式。这部分内容是学⽣在⼩学 阶段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其难点在于学⽣的认知还停留在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 上,对于含有字母的式⼦较陌⽣,⽤字母表⽰数、数量关系,是数学表达抽象化、符号化的过 程,再由含有字母的式⼦求出它的值,⼜经历从⼀般到特殊的具体化过程,看似浅显,学之不 易。如能有效地培养学⽣的抽象能⼒、概括能⼒等,有利于发展学⽣的符号感,也为学⽣后⾯ 学习简易⽅程的初步知识奠定了基础。
《⽤字母表⽰数》是⼩学阶段,代数知识⽅⾯的⼀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四年级前孩⼦们 已经潜移默化,多多少少了解、接受有关这⽅⾯的知识,但只是零星的学习,初步的感知,⽽ 四年级的《⽤字母表⽰数》的这⼀单元教学内容,着重给孩⼦们提供由具体的数过渡到⽤字母 表⽰数,且⽤字母表⽰数量及其他,这是孩⼦们在思维上的⼀个拓展,认识上的⼀次飞跃。
说到数学,多数人的反应是 “抽象”,而数学符号恰是数学抽象最重要的表征。 有研究表明,无法获得数学符号丰富的数学意义是学生害怕数学,讨厌数学,感觉数学难学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帮助小学生感知、发现、领悟数学符号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符号意义的获得能力,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能必须研究的一个课题。
字母表示数是学习一般抽象的开始。用字母表示已经学过的规律,就是一个从具体走向一般的归纳过程,从而理解符号的表达是具有一般性的,公式、计算法则用字母来表示是抽象概括的结果,不仅是为了学习者方便记忆。
用字母表示数重在建立、发展符号意识。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本节课的 “符号意识” 主要体现在:知道字母可以像数那样进行运算和推理;知道通过符号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果具有一般性。
在现代社会,“用字母表示数” 是每一个受教育者必须知道的概念,也是最早接触到的、抽象的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是小学生学会一般抽象的开始。建立符号意识,对于学生未来学习数学、养成数学素养都是至关重要的,符号表达是现代数学的基础,也是现代自然科学、甚至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
a 只青蛙青蛙 a 张嘴,a 只青蛙 b 张嘴,a 只青蛙 4a 张嘴,展示人解释表达的意思,其他人倾听,质疑,补充,辨析,氛围活泼,讨论深入,孩子选择最合理的方案,这样活动设计有层次性。
冯老师,在课堂上通过让孩子亲身感受儿歌数也数不完,让学生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课堂上冯老师比较注重引导孩子们找到青蛙只数和腿的数量关系,孩子们通过交流理解到用字母表示数时可以先找到数量关系,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的理解。
冯老师课堂上注重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交流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口述,感受到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和简洁性,每个内容逐步渗透,反复让学生表达,反复强调,让学生学懂本节课的内容。
本节课学生在宽松、平等的教学环境中自由地发表各自的观点,使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也轻松。比如:一个环节,冯老师采用了 “数青蛙” 的儿歌。在此采用儿歌 “数青蛙”,给学生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玩中学,乐中悟,充分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再一次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乐趣。
小学生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抽象、显得较枯燥的。而且用字母表示数的许多知识和规则与小学生原来的认识和习惯是不同的,而这些知识和规则又是学习简易方程以及将来学习代数的主要基础。冯老师的这节课,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找准了知识的切入点,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旧知迁移诱导到新知学习,完成认知的。
冯老师的教学设计新颖,学生学习求真求实。在教学的设计上冯老师花费了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把《字母表示数》这个相对抽象的数学内容处理的恰到好处,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教师引导学生把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有机结合,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团队研讨记录(一)
《字母表示数》课例 研讨记录表
研讨主题
为什么要发展孩子的符号意识
研讨目标
怎样发展孩子的符号意识
授课人
冯梦瑶
记录人
许梦祎
参与人员
四数全体人员
研讨记录
环节流程
主要内容(重点记录梳理每位发言人的观点意见)
环节 1:
课程分析
数学是间接的、抽象的知识。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从《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中体会从特殊(具体的现实情境)到一般(一般的规律)。
环节 2:
目标分析
为什么要使用符号?
数、符号都是数学语言的一种。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多使用数来进行表示,但当数量大到一定程度,只用数无法表示时,就要有新的表示方式,比如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不单单只是将数用字母表示出来,还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时,字母表示的可以表示任意的、未知的所有数,除此之外,在一句话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时,用字母表示数的同时,还应表示数与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学生只有在学习中体会到这一点,才算真正理解了在数学中符号存在的意义,对他们符号意识的发展有所帮助。
本节课在教学时,应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从符号的认识→符号的理解→符号的应用,这样有助于学生符号意识的发展。
环节 3:
课堂教学
第一环节在让学生讨论 “a 只青蛙,b 条腿” 这一表示方式是否合理时,有学生提到字母 b 可以表示任何数,当然也能表示 “4×a”,但也有学生反驳字母 b 既然可以表示任何数,那它表示的数也可能不是 “4×a”。学生在这里存在争议,教师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说一说他们的想法,在学生争论过程中让他们了解到 “a 只青蛙,b 条腿” 这一表示方式只有在 “b=4×a” 时才是合理的,其它的不合理,因此这一表示方式具有局限性,不是很合理。
在教学第一个环节结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 “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可以从侧面突显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表达方式的简洁性,让学生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可以把复杂的情景变得简洁、明了,用一句话就能表示。
在第二环节,学生出示 “a 只青蛙,a 张嘴,2×a 只眼睛,4×a 条腿” 和 “a 只青蛙,1×a 张嘴,2×a 只眼睛,4×a 条腿” 这两种不同表示方式时,让更多的学生说一说他们觉得哪种表示方式更好,让学生从辩论中体会 “1×a 张嘴” 这一表示方式不仅表示出来青蛙的嘴数,还表示出了是怎么得出这一结果的过程。
环节 4:
研讨瞬间
团队研讨记录(二)
《字母表示数》课例 研讨记录表
研讨主题
授课过程的整体梳理
研讨目标
梳理整节课的授课过程
研讨时间
3.15
授课人
冯梦瑶
记录人
许梦祎
参与人员
文三全体数学教师
研讨记录
环节流程
主要内容(重点记录梳理每位发言人的观点意见)
环节 1:
自评
冯梦瑶:授课过程中对部分学生的回答没有给予及时的评价,授课过程中教师讲的较多,学生讨论的时间较少。板书书写凌乱,不利于学生观摩、学习。
环节 2:
他评
一数:“a 只青蛙,a×4 条腿。” 学生没有理解数量关系,没有理解青蛙的腿数是青蛙只数的 4 倍,因此在书写时就没有太注意。而之后教师在板书时,就不应再按照学生的回答写 “a×4”,而应规范书写 “4×a”,从侧面纠正学生书写习惯,为接下来学习乘法简写做铺垫。
二数:教师在进行第一次作业展示时,应让学生的几种答案依次出现,并让孩子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表示,帮其他孩子了解他们的思考过程,有助于后续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之后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讨论,说一说他们觉得哪种答案最合理。
三数:在学生回答完自己觉得哪种答案最合理时,教师只问了合理不合理,没有让学生通过举例具体的说一说他们为什么认为第三种合理,第一、二种不合理。这里教师应该进行追问,让学生举例说明。通过举例加深学生对青蛙只数和腿数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解。
四数:教师板书时使用的蓝色板书图看不清楚,因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使用可以让学生看清的板书。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教师应多让孩子回答、评论,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更积极地学习。教师每个大环节总结不到位。在学生回答完后,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回答做总结。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字母表示数的认识。
五数:在后续学生在用字母表示数时,有学生用了带数字的字母 a 表示其它句儿歌中的青蛙数,这是因为学生没有理解字母 a 本身就表示任意数,用了字母 a 表示,就不用再用加数字的字母 a 表示其它句儿歌。这里可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从讨论中自己去发现用字母表示数时,就已经表示出了所有数,不用再去加数字的字母去表示其它句的儿歌。
六数:第二环节在学生回答、评价完后,可以向学生提问:有没有用其它字母表示的?如果没有学生回答,可以直接向学生提问:换个字母,可以怎么表示?或能不能换个字母?让学生去思考、讨论:是不是只能用字母 a 来表示数,如果换个字母还可不可以。让学生从思考、讨论中理解字母表示数的多样性。
环节 3:
总结
耿校: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语言的严谨性,第一环节在让学生判断三种表示哪种最合理时,不应让学生讨论 “你最喜欢哪种” 而应说 “你觉得哪种更合理”。第二环节在学生回答、评价完后,可以向学生提问:有没有用其它字母表示的?如果没有学生回答,可以直接向学生提问:换个字母,可以怎么表示?或能不能换个字母?让学生去思考、讨论:是不是只能用字母 a 来表示数,如果换个字母还可不可以。让学生从思考、讨论中理解字母表示数的多样性。
元主任:在授课过程中应让学生多讲讲数量关系,只有学生自己理解了才是真正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教师的板书应让学生自己从中自觉体会复杂到简单这一过程。从而理解用字母表示数可以将一些比较复杂的情景变得简单,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举例子时,不要让学生说太多乘法的例子,应多让学生出示其它类型的例子。如果学生无法出示,可先给孩子展示一个例子,再让学生根据这个例子找一找,说一说。
环节 4:
研讨瞬间
团队研讨记录(三)
《字母表示数》课例 研讨记录表
研讨主题
第十七届基地赛后期工作推进安排
研讨目标
后续研讨磨课活动任务安排
研讨时间
4.6
授课人
冯梦瑶
记录人
许梦祎
参与人员
耿素素、元博、张轲、安馨馨、冯梦瑶、苏爱华、孙世林、许梦祎
研讨记录
环节流程
主要内容(重点记录梳理每位发言人的观点意见)
环节 1:
第一阶段准备工作
1. 资料上交
冯老师要将教学设计按文件要求进行整理,在 4 月 7 日中午下班前把整理过的教学设计详案与课件发给耿校审核。在教学设计详案与课件进一步完善之后,于 4 月 9 日前将教学设计详案与课件发给教研员,等待教研员联系,进行讨论、指导。
2. 学情分析
苏老师需要将课前测习题再次进行修改,于 4 月 7 日下班前交由耿校审核,在课前测练习完善之后,任意选择 20~30 名学生进行抽测,并及时将抽测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抽测工作要在 4 月 8 日放学前完成,课前测结果分析要在 4 月 9 日中午前完成,交由耿校审查,4 月 9 日晚上 6:00 进行组内分享。
3. 自主学习
在进行答辩材料整理之前,参与本项工作的几位教师要大量阅读与 “儿童符号意识” 相关的资料,其中负责对 “符号意识” 这一主题进行解读的教师至少要有 30 篇的文献阅读量,其她教师阅读量不能少于 20 篇。
环节 2:
第二阶段准备工作
1. 相关材料的整理
需要准备的材料主要有以下四类:主题解读,主题与教学设计的关联解读,教学改进的阐释,教学研究(含线下与线上论坛)综述。
①主题解读
包含:活动主题解读,关于符号意识的解读等,由孙老师负责,根据文献所体现的不同内容,把与 “符号意识” 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整理。该项任务要在 4 月 9 日中午前完成,然后交由耿校审查,4 月 9 日晚上 6:00 进行组内分享。
②主题与教学设计的关联解读
主要是论述儿童符号意识与教学中每一个教学环节设计的目的有什么关联,以及设计的这个目的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从哪个方面培养儿童的符号意识。以上课教师的第三稿为例,写一写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初衷是什么。该项任务交由安老师和许老师完成,分别对上课教师的第三稿进行分析,文稿要在 4 月 9 日中午前完成,然后交由耿校审查,4 月 9 日晚上 6:00 进行组内分享。
③教学改进的阐述
该项工作由上课教师完成,主要阐述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第一稿用了什么环节,在这一环节用了什么措施,到第二稿时又改成了什么措施,为什么要改成这样的一个措施,改成这样的一个措施是基于什么样的思考等。文稿同样要在 4 月 9 日中午前完成,之后交由耿校审查,4 月 9 日晚上 6:00 进行组内分享。
④教学研究综述
由张老师负责,对该项工作开展以来的所有活动与研究进行总体的梳理,要在 4 月 9 日中午前交由耿校审查,4 月 9 日晚上 6:00 进行组内分享。
2. 试课
在正式活动开展前,上课老师要在学校进行 3 次试课,进一步完善课堂授课中的小细节,比如教师评价等。
3. 同课异构
为了帮上课老师更好的解读本课学习内容,在正式活动开展前,将由同组教师进行本课授课展示,帮助上课老师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
环节 3:
具体工作安排
环节 4:
研讨瞬间
前测分析
为了解四年级学生符号意识的现状水平,找到学生学习的困难点,随机抽取 30 名没有学过本节课《字母表示数》的四年级学生进行了前测和访谈。
玩游戏《抓鸭子》
抓 1 只,2 只脚;
抓 2 只,4 只脚;
抓( )只,( )只脚;
抓( )只,( )只脚;
…… ……
1. 问题 1:接着往下数,你能数完吗?
请说明理由:
根据本次调研数据来看,整体学生的符号意识比较薄弱。第一学生不易想到用符号表示;第二学生在表示时不理解符号的任意性;第三学生用字母表示了,但也很难用字母正确表述出只数与脚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因此体会符号表示的必要性、任意性以及用字母正确表示是本节课《字母表示数》要突破的难点。
【教案终稿】
字母表示数
执教教师:冯梦瑶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三小学
答辩成员:张轲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三小学
安馨馨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三小学
许梦祎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三小学
指导教师:耿素素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三小学
元博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三小学
【答辩团队风采展示】
团队 4 人照片 :
【教学内容】
新世纪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 61~63 页
【教材分析】
《字母表示数》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认识方程” 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小学阶段认识方程的开始。教科书设计了数青蛙这个生动有趣的具体情境,帮助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引领学生经历 “问题提出 —— 方法交流 —— 字母表示 —— 练习” 这样一个过程。
【学生分析】
为了解四年级学生符号意识的现状水平,找到学生学习的困难点,随机抽取 30 名没有学过本节课《字母表示数》的四年级学生进行了前测和访谈。
玩游戏《抓鸭子》
抓 1 只,2 只脚;
抓 2 只,4 只脚;
抓( )只,( )只脚;
抓( )只,( )只脚;
…… ……
1. 问题 1:接着往下数,你能数完吗?
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问题 1:如果抓 167 只,有多少只脚?你是如何计算的?
3. 问题 3: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个游戏吗?
我的思考: 根据本次调研数据来看,整体学生的符号意识比较薄弱。第一学生不易想到用符号表示;第二学生在表示时不理解符号的任意性;第三学生用字母表示了,但也很难用字母正确表述出只数与脚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因此体会符号表示的必要性、任意性以及用字母正确表示是本节课《字母表示数》要突破的难点。
【学习目标】
1. 结合小青蛙儿歌情境,初步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实际意义,会用字母表示数以及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2. 经历探索用字母表示数以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积累在实际背景中用字母代替表示数据及相关联的简单数量关系的数学活动经验,渗透函数思想,发展抽象概括能力与符号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设疑
1. 这儿有一首儿歌《数青蛙》,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 只青蛙 4 条腿;2 只青蛙 8 条腿;3 只青蛙 12 条腿……
照样子,请接着说下去。(男生一句,女生一句)
2. 怎么不说了?说不完啊,为什么说不完啊?
3. 想一想,有没有数学的方法,解决这个 “说不完” 的问题?
学生思考,预设:用字母表示青蛙的只数。(板书:用字母表示数)
4. 你想用哪个字母?
预设:a、b 等任意一个字母
【设计意图】提供生动有趣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说儿歌时产生思考,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激起学生运用符号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探究新知
1. 用字母表示青蛙的只数,如何表示这首儿歌。
想一想,用字母 a 表示青蛙的只数,如何表示这个儿歌呢?试着把想法写在作业纸上。
2. 集体反馈。
展示学生的作业纸。
这些同学的想法,你同意吗?说一说理由。教师适时评价
(1)a 只青蛙 a 条腿
(2)a 只青蛙 b 条腿
(3)a 只青蛙 4×a 条腿
活动:将以上三种表达方式进行对比,小组讨论哪一种更合理?说一说理由。
3. 除了用 a 表示青蛙的数量,还能用其它字母吗?怎么表示这首儿歌?
预设:b 只青蛙 4×b 条腿
师总结:通过讨论,我们可以用任意一个字母,比如 a,b 来表示青蛙的只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 4×a,4×b 来表示青蛙的腿数,这种表达方式也能清楚地表示出青蛙的数量与腿数之间的关系,同学们真是太厉害了!
4. 这首完整的青蛙儿歌:
1 只青蛙 1 张嘴,2 只眼睛 4 条腿;2 只青蛙 2 张嘴,4 只眼睛 8 条腿……
说也说不完,怎么用一句话表示?
学生自己写。
展示学生作业单。(合理吗?教师引导讨论)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在问题情境中亲历 “符号化” 的过程,学生在理解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字母的任意性,不仅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意识,还能提高数学抽象思维。
三、简单应用
1. 你能用一句话说出下面的儿歌吗?与同桌说一说。
学生回答。(请学生说出想法或理由,其他学生听听合理吗?可以互相补充)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再次经历用字母表示儿歌的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提高他们灵活运用数学符号的能力。
四、拓展应用
1. 例举解释。
师:生活中什么时候还用到字母表示数?想一想,说一说。
学生思考,回答。
2. 用字母表示未知数。
(课件)淘气说,妈妈比我大 26 岁。想一想,可以用到今天学到的知识吗?
集体交流。
预设:(1)用 n 表示淘气的年龄,妈妈的年龄是(n+26)岁
(2)用 m 表示妈妈的年龄,淘气的年龄是(m-26)岁
3. 学习评价(即课堂作业)
我们一起来做一做。
学生完成作业单
全班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符号的作用,并通过举例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用字母表示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体会数学的简洁性,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五、数学阅读
在数学研究中,人们广泛使用字母,在这里我们得感谢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 韦达,是他最早使用字母表示数,给人类的研究带来了方便,创造了数学史新纪元。
在数学的发展史上,有很多伟大的数学家,《数学家的故事》这本书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生和发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阔视野,深刻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
六、课后作业
从身边寻找可以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表示的例子,并写出来。
七、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点评】
《字母表示数》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方程》第一课的内容。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要经历由数字表示到用字母表示、由日常语言表示数量关系到用符号语言表示数量关系的抽象过程,这是学生数学思维的一次跨越,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重要载体。在本节课中,冯老师重点围绕 “感知符号、理解符号和运用符号” 三个维度,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符号意识。
1. 感知符号,体会使用数学符号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激趣质疑,学习导入” 教师创设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 “数青蛙” 的过程中,学生真切的感受到青蛙的只数和腿数怎么数也数不完,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不了眼前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思维困惑,进而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青蛙的只数,使其充分的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2. 理解符号,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概括性
在 “问题解决,探究新知” 的辨析讨论中,学生体会到 a 只青蛙 a 条腿,只表示出青蛙的只数,并未体现出现青蛙只数与腿数的不同及关系; a 只青蛙 b 条腿,这个种方法虽然体现出来两种数量的不同,但并没有把它们的关系表达出来,但是在满足 b=4×a 时这个关系又是成立的。 a 只青蛙 a×4 条腿,不但清晰的表示出只数和腿数十不同的数量,而且还表示出二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一首数不完的儿歌可以用一句含有字母及字母的式子来表示,直观且简洁。
在表达中学生既可以用 a 表示 1,2,3,100,1000 等不同的自然数,也可以用 x、n、K 等不同的字母表示青蛙的只数,使用这些字母不仅可以表示数量关系,还能总结出一般规律。在引导学生经历整个的探究实践过程,进一步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本质,加深学生对数学符号的深度理解,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 运用符号,感悟数学符号的作用和价值
儿童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其中很重要的一环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运用符号来解决问题。利用数学符号来解决问题有利用将学生的符号意识转化符号能力,能力的增强又会反哺到学生符号意识的提升,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应用环节,通过设计 “简单应用” 和 “拓展应用” 两个环节,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符号的作用和价值,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学多几或少几的数量关系,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符号认知,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我对符号意识的理解】
数学本身就是一种符号化语言,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理解数学符号的价值和意义,并能用数学符号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非常重要,这也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很重要的内容。“符号意识” 是形成数学抽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经验基础,小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会接触到很多数学符号,比如 “+、-、×、÷”,并能用这些符号进行数学运算。但是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借助数学符号来表达数和数量关系,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由于数学符号具有简洁性和抽象性的特点,生活也需要运用数学符号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所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让学生能够学会运用符号来进行数学思考和表达,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符号的意义和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将符号意识渗透进来,让学生经历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发展抽象概括能力,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技能与学科素养的提升。
【思考在延伸】
我们在课例研讨后,还有一些困惑,如:
1. 在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符号进行表达的基础上,怎样提高学生迁移应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
2. 在现实生活中符号的应用范围是比较广泛的,怎样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符号的意识。
3. 怎样培养学生对符号的创造性使用。
我们继续思考、研究、前行。
【教材图片】
【活动综述】
培养代数思维 发展符号意识
—— 综述
有幸参加此次 “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第十七届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活动”,回顾几个月来的研讨历程,历历在目,只能感叹时间太匆匆,也期许未来我们能更好。为了此次比赛我们学习了百余篇文献资料,十多次的试课研磨,经常学习研讨至深夜,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我们相信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现将我们团队此次研讨活动的过程总结梳理如下:
一、历程回顾
1 月,我们加入到 “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第十七届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活动” 中,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儿童符号意识发展。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感悟符号的数学功能,知道符号表达的现实意义;能够初步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一般规律;知道用符号表达的运算规律和推理结论具有一般性;初步体会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符号意识是形成数学抽象能力和逻辑推理的经验基础。
我们选择四年级下册《字母表示数》一课作为研讨课题。用字母表示数对学生而言是很抽象的,所以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使用符号表达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就尤为重要。
1 月 15 日,团队着手搜集 “符号意识” 相关资料。
1 月 30 日,汇总资料,分享交流,筛选有价值的素材。
2 月 1-2 日,基于 “符号意识早期蕴伏” 的基础上,进行单元分析、教材分析等。
2 月 3-4 日,做前测单,开展课前测,整理前测数据、分析数据。
2 月 5 日,依据前测数据及分析设计教学。
2 月 7 日,线上研讨,确定一稿,论坛开贴
2 月 22 日,第一次试课,全体数学老师教研,并结合论坛交流情况,修改一稿。
2 月 28 日,调整课前测题目,进行数据分析,再次进行教学设计修改。
3 月 7 日,组织全体数学组教师参与听课活动,课后研讨并确定二稿。
3 月 17 日,我们和文绿团队一起进行 “儿童符号意识发展” 专题研讨活动,通过课例展示、前期工作汇报,两个团队进行了展示交流,教研员又针对大家的困惑给出了具体建议和指导。
3 月 20 日,组织团队教师进行同课异构。
4 月 12 日,确定终稿,并准备视频录制。
4 月 28 日,汇总并上传资料。
我们排除万难,一步步扎实推进,教案一稿、二稿、三稿…… 一遍遍修改、讨论、授课、反思、再修改、再讨论……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我们感受到了成长的喜悦。
二、团队进阶
1. 基于课标,悟 “符号意识” 内涵
2022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数学核心素养具体表现之一就有 “符号意识”。“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感悟符号的数学功能,知道符号表达的现实意义;能够初步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一般规律;知道用符号表达的运算规律和推理结论具有一般性;初步体会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符号意识是形成数学抽象能力和逻辑推理的经验基础。” 由此可以看出小学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基于已有经验感悟符号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
符号意识是学生对于符号的一种直觉感悟和敏感程度的体现,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意识。我们让学生通过对符号的感知,理解,操作等一系列活动过程,体会运用符号表示的简约思维和具有用符号表达事物的能力。简单来说,符号意识就是指学习者既要有符号观念又要有符号能力。前者是一种较为内隐的、潜在的心理状态,后者则更多地表现为外显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先要学生亲近符号,感受符号的魅力,享受符号简约思维和表达的乐趣;再让学生体会符号特点,能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归到具体。
2. 研读教材,寻 “符号意识” 本质
《字母表示数》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方程》第一课的内容。学生在一至四年级的学习中已具备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小数的混合运算、分数的加减运算的计算能力;在四年级上册还会用字母表示运算律。在此之后教材安排了《字母表示数》这节课。
本课在编排上有两个特点:一是通过有趣的具体情境,体会用字母表示的现实意义。二是通过讨论交流,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关键是如何表示其中的数量关系。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通过让学生说儿歌发现儿歌永远也说不完,这可怎么办呢?体会出引用字母的必要性;通过青蛙只数和腿之间的关系,发现字母不仅可以表示数还能表示出数量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实际就是让学生经历由数字表示到用字母表示、由日常语言表示数量关系到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抽象过程,进而引导学生认识与体会用符号表达的规律和结论具有一般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分析学情,明 “符号意识” 层次
为了解四年级学生的符号意识水平,对 30 名同学进行前测。我们发现:学生知道用符号表示实物;具备了找出数量关系的能力,并能利用关系准确计算;学生在使用符号表达数量关系时出现三种情况:有 23.3%的学生用文字表达;有 13.3%的学生用图像表达;有 63.4%的学生用符号表达,其中有 36.7%的学生仅能用字母表示具体的数,仅有 26.7%的学生学生能准确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鸭子的只数与脚数;所有的学生都清楚知道鸭子脚数是只数的 2 倍, 但在表示这个游戏时,第一,学生不易想到用符号表示,第二,学生在表示时不理解符号的任意性,第三,学生用字母表示了,但也很难用字母正确表述出只数与脚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从整体调研数据来看,学生使用符号进行表达和思考的人数比例为 100%,说明有大部分的学生有运用符号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反映出学生具有一定的符号意识,能够用符号来表示具体的事物或数量。能够准确的表示出变化规律和数量关系的同学仅占 26%,因此体会符号表示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用字母正确表示是本节课《字母表示数》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4. 研磨课例,促 “符号意识” 发展
经过前期对教材的解读、对学情的分析,我们不断打磨修改教学设计,旨在学生学会学习,符号意识得以较好发展。具体设计思考如下:
①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知 “符号”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转折点,是从数的学习转向代数的学习,从对 “数量” 的理解转向对 “关系” 的探讨。而从数过渡到代数的过程是思维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具有高度抽象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阻力,为此,我们在导入环节通过创设 “数青蛙” 这一简单的现实情境,帮助学生感受具体的数与字母表示数在同一问题情境下的作用及区别。体会到引入符号的必要性。为学生创造好的数学情境,不但能激发兴趣,还能激活思维,唤醒学生的符号意识,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亲历 “符号化” 的过程,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展开对数学本质的思考。
② 亲历符号化过程,唤醒学生的 “符号意识”
既然学生想到了用字母表示青蛙的只数,老师提问:“用字母如何表示儿歌呢?” 启发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不仅使学生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之中深入体会符号的意义,也能让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字母的任意性,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符号的能力。
③ 联系生活,提升学生的 “符号意识”
选取年龄问题,淘气说:“妈妈比我大 26 岁。” 想一想可以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表示吗?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不限制学生的思想,给学生创造更加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能用不同方法表示淘气和妈妈年龄之间的数量关系。体会符号在生活中的价值。
综上,符号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反复感悟、不断积累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将 “符号意识” 的培养有意识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符号的数学功能;体会到的运用符号表达的推理结论具有一般性;感悟到符号在具体情境中表达的现实意义。助力学生符号意识的发展,不断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