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来自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西街小学的教师车群,很荣幸能够代表山西省运城市教研室基地参加本次 “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第十六届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 活动。感谢此次活动的举办方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与专家和老师学习交流的平台! 我们团队本次的参赛课题是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一课。 衷心希望各位专家和同仁们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预祝各位同仁都取得优异的成绩,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
教材图片:https://bbs.xsj21.com/t/1918#r_102602
活动主题解读:https://bbs.xsj21.com/t/1918#r_102604
选课思考:https://bbs.xsj21.com/t/1918#r_102605
教案一稿:https://bbs.xsj21.com/t/1918#r_102606
一稿反思:https://bbs.xsj21.com/t/1918#r_121008
教案二稿:https://bbs.xsj21.com/t/1918#r_121009
二稿反思:https://bbs.xsj21.com/t/1918#r_121032
教案三稿:https://bbs.xsj21.com/t/1918#r_121042
三稿反思:https://bbs.xsj21.com/t/1918#r_122540
课前阅读: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gwNjYzNDAwOA==.html?spm=a2hcb.profile.app.5~5!2~5~5!3~5!2~5~5~A
绘本问题单:https://bbs.xsj21.com/t/1918#r_122619
教案终稿:https://bbs.xsj21.com/t/1918#r_122530
团队照片:https://bbs.xsj21.com/t/1918#r_122512
磨课照片:https://bbs.xsj21.com/t/1918#r_123045
课堂实录: https://pan.baidu.com/s/1k_Ypapn0y1_F8R8XyQWx0g 提取码: vv96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gwNjYzMjMzMg==.html?spm=a2hcb.profile.app.5~5!2~5~5!3~5!2~5~5~A
“量感” 是对长度、面积、体积、时间、质量、货币等的感性认识。“量” 作为一条学习主线,分布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板块中,是学生数学 “核心素养” 的重要表征。培育学生 “量感”,对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都十分注重 “量的换算” 和 “量的计算” 等一些考试的必考点或重点,但往往在教学 “量” 的时候要培养学生真实有意义的 “量感” 需要老师们付出更多的时间或者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做一些实验或者活动。这是一个比较费时的过程,因而老师们宁愿将这些时间花在大量的练习上面,而忽略了学生 “量感” 的培养。
设计这样一个 “围绕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量感学习方式探究” 的活动主题,可有效促进全体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 “量感” 的措施落地生根。团队合作和答辩,可以凝聚团队成员的集体智慧,而这种智慧又激发着老师们继续求索,精益求精,在碰撞中寻找更新的突破,让量感深入到老师的课堂,让老师的教研得以不断沉潜,为每一位孩子的灵动发展储蓄更多智慧,让孩子与数学灿烂相拥。
《课桌有多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 6 单元《测量》的内容。本单元内容是 “量感” 在全册教材中的起始课,主要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 “数” 的另一个角度 ——“量”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在这之前,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测量对长度有初步的感知和认识,即一年级上册的 “比长短 " 和上节课 “教室有多长” 自选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在这样的测量活动中,学生基本能定性描述物体的长度特征。这节课是学生学习计量单位的起点,开始从定性刻画走向定量描述物体的长度,与后续学习的长度、面积、体积的度量本质是一致的。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的测量活动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包括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从而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 —— 厘米的空间概念。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不断明确的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课桌有多长》教案
山西省运城市教研室 车群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材上册第 51、52 页。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直尺、1 厘米长的小棒、课件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 “厘米”。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绘本阅读,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读了绘本故事《我家漂亮的尺子》并完成了问题单。我们来看看大家都有哪些收获。
(一)、反馈分享问题单
1、豆豆身上有哪些尺子?
2、除了身上的尺子,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作为尺子?
3、请用你身边的尺子量一量家里的一件物品,把结果写到下面。
4、如果让你测量课桌的长度,你会选用什么作为尺子?
(二)、测量课桌的长度
现在就请大家用你选用的尺子量一量课桌的长度。(板书:课桌有多长)
1、 学生自主测量
2、 全班集体交流
3、 同样的课桌怎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
引导总结:我们所用的测量标准是不同的,结果也就不同。(板书:标准)
4、那怎样才能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呢?
引导:统一测量标准。(板书:统一)
二、层层递进,认识厘米
经过数学家们多年的研究,他们发明出了具有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就是我们今天常用的尺子。你知道哪些尺子?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课堂上最常用的直尺。
(一)认识尺子
这把看似普通的尺子,其实蕴含着很多的秘密。仔细观察,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1、尺子上有几种长短不同的线条?
引导:这些长短不一的线条叫做刻度线。(板书:刻度线)
2、这些数字是怎么排列的?
引导:尺子上的这些数字叫做刻度。(板书:刻度)每一条长刻度线下都标有一个刻度,最左边是刻度 0,表示起点。
3、cm
引导:cm 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也可以写成厘米。(板书:cm 厘米 长度单位)
(二)认识 1 厘米
那 1 厘米有多长呢?数学家们规定尺子上从刻度 0 到刻度 1 之间的长度就是 1 厘米。写作 1 厘米或者 1cm。(板书:1 厘米或 1cm)
1、认识 1 厘米
(1)仔细观察,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 1 厘米?
(2)尺子上藏着这么多 1 厘米,0 到 1,1 到 2,2 到 3,3 到 4,… 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总结:相邻的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都是 1 厘米。
2、感受 1 厘米
那 1 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请你用手对准尺子比划一下,这就是 1 厘米。请你拿出我们课前发的 1 厘米的小棒,用大拇指和食指夹住,再轻轻地把它去掉,再感受一次。
(1) 你想对 1 厘米说什么?1 厘米,1 厘米,・・・・・・
(2) 把 1 厘米的样子记在心里,手放下,再比划一次,用小棒检查一下。
(3) 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比划,另一人用小棒检查。
3、找找 1 厘米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
(三)认识几厘米
1、刚才我们认识了 1 厘米,那 2 厘米呢?你能在尺子上找到 2 厘米吗?从哪到哪?你怎么知道的?你能比划一下 2 厘米大概有多长吗?用尺子检查一下。
引导:2 个 1 厘米就是 2 厘米。
2、能找到 5 厘米吗?从哪到哪?为什么?你能比划一下 5 厘米大概有多长吗?用尺子检查一下。
引导:5 个 1 厘米就是 5 厘米。
3、3 个 1 厘米就是?4 个 1 厘米就是?10 个 1 厘米就是?
总结:几个 1 厘米就是几厘米。
4、 练习:
它们分别是几厘米?
刻度 0---- 刻度 3,刻度 0---- 刻度 4,刻度 0---- 刻度 6,
刻度 2--- 刻度 6,刻度 3--- 刻度 8,刻度 3--- 刻度 10。
(四)量一量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尺子,你会用尺子吗?那我们就来完成导学单上的第一题。
1、量线段。
(1)先估计一下这条线段有多长?
引导:估计不是瞎猜,也要有理有据,看看它大约有几个 1 厘米长。
(2)动手量一量。
(3)学生上台展示测量方法。
(4)老师也想用我的尺子量一量,糟糕,我的尺子断了,没有刻度 0 了,还能用吗?谁来演示一下。
总结:测量时,可以从刻度 0 开始,也可以从其他刻度开始。一般,我们都是从刻度 0 开始测量。
2、 练习。
小熊们也迫不及待地想用尺子量一量他们的铅笔有多长,请你仔细观察,他们量的对吗?为什么?想一想,测量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总结:尺子要与线段平齐,一端对准刻度 0,看另一端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3、量物体
我们也来量一量自己的铅笔有多长吧,测量前可以先估计一下,看看自己估的准不准。量完后和你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五)画一画
我们学会了用尺子测量长度,想不想用尺子画一条线段?那我们如何利用尺子画线段呢?请看大屏幕。
1、出示演示视频
2、自主完成导学单上的第二题。
三、回顾总结,展望未来
今天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都学了哪些新知识?如果让你用厘米估计一下老师的身高,你觉得是多少厘米?如果让你用尺子量一量教室有多长,你觉得合适吗?为什么?看来对于教室的长来说,这把尺子太小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也不太合适,那有没有更适合的尺子和单位呢?课下思考一下。
板书设计:
课桌有多长
—— 认识厘米
1
测量物体长度的本质是看 “被测量对象中含有多少个单位 1 厘米”,作为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测量工具直尺就是 “计量单位 1 厘米的集合”。 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很自然地引出尺子这一日常测量工具,把认识尺子作为研究度量单位的起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课教学,老师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体验、探究的全过程,加深学生对生活中、数学中有关计量单位的理解,本节课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多种形式调动不同的感官,在实践中体验量,在体验中获得对量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是非常成功的一堂课,让我受益匪浅。
测量物体长度的本质是看 “被测量对象中含有多少个单位 1 厘米”,作为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测量工具直尺就是 “计量单位 1 厘米的集合”。 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很自然地引出尺子这一日常测量工具,把认识尺子作为研究度量单位的起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们从对手中直尺的粗浅感知,到较为深人去了解,最后到自主学会使用,是对测量本质一步一步的建构。“原来,测量的道理和方法就是这样”, 学生们心中豁然开朗。同时,在 “找一找”、“估一估”、“量一量” 等环节中,发展学生的量感。
在前一个课时 “教室有多长” 中,学生已经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本节课借用。上节课的活动经验,再次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 - - 物体长度的过程,发展度量意识,只是当学生交流汇报时,才能了解孩子们的思维,引发思考,进而操作验证,让量感意识得到发展。
本单元内容是 “量感” 在全册教材中的起始课,主要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 “数” 的另一个角度 ——“量”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测量物体长度的本质是看 “被测量对象中含有多少个单位 1 厘米”,作为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测量工具直尺就是 “计量单位 1 厘米的集合”。 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很自然地引出尺子这一日常测量工具,把认识尺子作为研究度量单位的起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数学和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要做到学以致用。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不断明确的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测量的重要性,并在测量中学习新知。
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不断明确的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测量的重要性,并在测量中学习新知。
量感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形成的,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进行渗透,以丰富学生形成量感的途径。探讨小学生量感的培养策略,增强教师培养学生量感的意识,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也是一个有意义的过程。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 “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而学生估测的精确度主要依赖于其 “量感”。车老师明确 “量感” 的价值和意义,注重填补学生知识储备的空缺, 用丰富的数学活动培养 “量感”,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估测能力 。
学生们从对手中直尺的粗浅感知,到较为深人去了解,最后到自主学会使用,是对测量本质一步一步的建构。“原来,测量的道理和方法就是这样”, 学生们心中豁然开朗。同时,在 “找一找”、“估一估”、“量一量” 等环节中,发展学生的量感。
本节课教师设计点是重视操作,在操作活动中,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体验,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在这一重要环节,教师安排了系列相关的操作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经历 “充分感知 —— 丰富表象 —— 领悟内涵” 的过程,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突出教学重点。
学生在头脑中建立 1 厘米的长度感,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本节课教师设计重在操作,在操作活动中,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体验,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在这一环节,教师安排了系列相关的操作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经历 “充分感知 —— 丰富表象 —— 领悟内涵” 的过程。这一方法值得学习借鉴。
通过试课,发现本节课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问题一:对于绘本阅读中的第四个问题 “如果让你测量桌子的长度,你会选用什么作为尺子”,大部分学生选用的都是柞,学生在课堂上测量时用的都是柞,且结果有所不同。所以,在下一个环节测量时,改为直接让学生用柞去测量。
问题二:个别学生不知道那条边是课桌的长,在学生动手测量前应引导学生认识较长的一边的课桌的长。
问题三:对于 “尺子上都有些什么?”,部分学生会说图案、波浪线、孔等等,这里应该明确找大家尺子上都有的。
总体来说,这节课的效果还是不错的,通过学习,学生认识了 1 厘米及几厘米,也学会了用尺子测量线段和画线段,对较小物体的长度也有了一定的感觉,只是这种感觉还不够准确和明晰,需要在之后的学习中不断地积累。
《课桌有多长》教案
山西省运城市教研室 车群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材上册第 51、52 页。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直尺、1 厘米长的小棒、课件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 “厘米”。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绘本阅读,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读了绘本故事《我家漂亮的尺子》并完成了问题单。我们来看看大家都有哪些收获。
(一)、反馈分享问题单
1、豆豆身上有哪些尺子?
2、除了身上的尺子,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作为尺子?
3、请用你身边的尺子量一量家里的一件物品,把结果写到下面。
4、如果让你测量课桌的长度,你会选用什么作为尺子?
(二)、测量课桌的长度
现在就请大家用同学们选用最多的 “柞” 来量一量课桌的长度。(板书:课桌有多长)
1、 学生自主测量
2、 全班集体交流
3、 同样的课桌怎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
4、同样的东西结果却不同,交流起来多不方便呀。想一想,怎样才能得到一样的结果?
引导:统一测量标准。(板书:统一)
二、层层递进,认识厘米
为了方便交流和应用,数学家们经过多年研究,发明出了具有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就是我们今天常用的带有刻度的尺子。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带有刻度的尺子?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课堂上最常用的直尺。
(一)认识尺子
这把看似普通的尺子,其实蕴含着很多的秘密。仔细观察,尺子上都有些什么?(找大家尺子上都有的)
1、尺子上有几种长短不同的线条?
引导:这些长短不一的线条叫做刻度线。(板书:刻度线)
2、这些数字是怎么排列的?
引导:尺子上的这些数字叫做刻度。(板书:刻度)每一条长刻度线下都标有一个刻度,最左边是刻度 0,表示起点。
3、cm
引导:cm 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也可以写成厘米。(板书:cm 厘米 长度单位)
(二)认识 1 厘米
那 1 厘米有多长呢?数学家们规定尺子上从刻度 0 到刻度 1 之间的长度就是 1 厘米。写作 1 厘米或者 1cm。(板书:1 厘米或 1cm)
1、认识 1 厘米
仔细观察,尺子上还有刻度几到几的长度也是 1 厘米?
2、感受 1 厘米
那 1 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请你用大拇指和食指对准尺子比划一下,这就是 1 厘米。请你拿出我们课前发的 1 厘米的小棒,用大拇指和食指夹住,再轻轻地把它去掉,再感受一次。
(1) 你想对 1 厘米说什么?1 厘米,1 厘米,・・・・・・
(2) 把 1 厘米的样子记在心里,手放下,再比划一次,用小棒检查一下。
(3) 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比划,另一人用小棒检查。
3、找找 1 厘米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
(三)认识几厘米
1、刚才我们认识了 1 厘米,那 2 厘米呢?你能在尺子上找到 2 厘米吗?从哪到哪?你怎么知道的?你能比划一下 2 厘米大概有多长吗?用尺子检查一下。
引导:2 个 1 厘米就是 2 厘米。
2、能找到 3 厘米吗?从哪到哪?为什么?你能比划一下 3 厘米大概有多长吗?用尺子检查一下。
引导:3 个 1 厘米就是 3 厘米。
3、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几厘米?
总结:几个 1 厘米就是几厘米。
4、 接下来我们玩一个快闪快答的游戏。
它们分别是几厘米?
刻度 0---- 刻度 3,刻度 0---- 刻度 4,刻度 0---- 刻度 6,你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有什么窍门吗?
总结:从刻度 0 开始,到几就是几厘米。
刻度 2--- 刻度 6,刻度 3--- 刻度 8,刻度 3--- 刻度 10。你怎么知道的?
总结:如果是从非 0 的整刻度开始,就用大刻度减去小刻度,得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四)量一量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尺子,你会用尺子吗?那我们就来完成导学单上的第一题。
1、量线段。
(1)先估计一下这条线段有多长?
引导:估计不是瞎猜,也要有理有据,看看它大约有几个 1 厘米长。
(2)动手量一量。
(3)学生上台展示测量方法。
(4)老师也想用我的尺子量一量,糟糕,我的尺子断了,没有刻度 0 了,还能用吗?谁来演示一下。
总结:测量时,可以从刻度 0 开始,也可以从其他刻度开始。一般,我们都是从刻度 0 开始测量。
2、 练习。
小熊们也迫不及待地想用尺子量一量他们的铅笔有多长,请你仔细观察,他们量的对吗?为什么?想一想,测量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总结:尺子要与线段平齐,一端对准刻度 0,看另一端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3、量物体
想不想量量自己的铅笔有多长吧,测量前可以先估计一下,看看自己估的准不准。量完后和你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五)画一画
我们学会了用尺子测量长度,想不想用尺子画一条线段?那我们如何利用尺子画线段呢?请看大屏幕。
1、出示演示视频
2、自主完成导学单上的第二题。
三、回顾总结,展望未来
今天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都学了哪些新知识?如果让你用尺子量一量教室有多长,你觉得合适吗?为什么?看来对于教室的长来说,这把尺子太小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也不太合适,那有没有更适合的尺子和单位呢?课下思考一下。
板书设计:
课桌有多长
—— 认识厘米
经过一稿的改进,二稿的试课效果有了很大的提升,课堂节奏也变得有的放矢,学生的学习显得更轻松自如。但仍然有值得商榷和提升的地方。
“量感” 是学生对量的一种感觉,对于这节课来说,就是学生对长度,尤其是对较短长度的一种感觉。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产生这种感觉?如何让学生对这种感觉更灵敏、更准确?
这就需要让学生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感受。先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单位长度也就是 1 厘米的长短,让学生先通过 1 厘米小棒感知 1 厘米的长度,再通过几个连续的比划动作,让学生加深对 1 厘米的感觉,直到能够较为准确的、快速地比划出 1 厘米。紧接着让学生尝试比划 2 厘米的长度,这里应该引导学生先比划出 1 厘米,根据 2 厘米有 2 个 1 厘米,累加出 2 厘米的长度。接着是 3 厘米,同样的,引导学生先比划出 1 厘米,根据 3 厘米有 3 个 1 厘米,累加出 3 厘米的长度。这样,学生才会对长度慢慢地产生感觉,在导学单的估测部分,才能够真正地通过估计线段中有几个 1 厘米,估测出线段的长度。
总的来说,在感受长度部分,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引导和更长的时间。
《课桌有多长》教案
山西省运城市教研室 车群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材上册第 51、52 页。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直尺、1 厘米长的小棒、课件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 “厘米”。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绘本阅读,导入新课
昨天大家一起读了绘本故事《我家漂亮的尺子》,我们先来看看大家的收获。
(一)、反馈分享问题单
1、豆豆身上有哪些尺子?
2、除了身上的尺子,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作为尺子?
3、请用你身边的尺子量一量家里的一件物品,把结果写到下面。
4、如果让你测量课桌的长度,你会选用什么作为尺子?
(二)、测量课桌的长度
现在就请大家用同学们选用最多的 “柞” 来量一量课桌的长度。(板书:课桌有多长)课桌的长在哪里呢?
1、 学生自主测量
2、 全班集体交流
3、 同样的课桌怎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
4、同样的东西结果却不同,交流起来多不方便呀。想一想,怎样才能得到一样的结果?
引导:统一测量标准。(板书:统一)
二、层层递进,认识厘米
为了方便交流和应用,数学家们经过多年研究,发明出了具有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就是我们今天常用的带有刻度的尺子。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带有刻度的尺子?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课堂上最常用的直尺。
(一)认识尺子
这把看似普通的尺子,其实蕴含着很多的秘密。仔细观察,尺子上都有些什么?(找大家尺子上都有的)
1、尺子上有几种长短不同的线条?
引导:这些长短不一的线条叫做刻度线。(板书:刻度线)
2、这些数字是怎么排列的?
引导:尺子上的这些数字叫做刻度。(板书:刻度)每一条长刻度线下都标有一个刻度,最左边是刻度 0,表示起点。
3、cm
引导:cm 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也可以写成厘米。(板书:cm 厘米 长度单位)
(二)认识 1 厘米
那 1 厘米有多长呢?数学家们规定尺子上从刻度 0 到刻度 1 之间的长度就是 1 厘米。写作 1 厘米或者 1cm。(板书:1 厘米或 1cm)
1、认识 1 厘米
仔细观察,尺子上还有刻度几到几的长度也是 1 厘米?
2、感受 1 厘米
那 1 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请你用大拇指和食指对准尺子比划一下,这就是 1 厘米。请你拿出我们课前发的 1 厘米的小棒,用大拇指和食指夹住,再轻轻地把它去掉,再感受一次。
(1) 你想对 1 厘米说什么?1 厘米,1 厘米,・・・・・・
(2) 把 1 厘米的样子记在心里,手放下,再比划一次,用小棒检查一下。
(3) 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比划,另一人用小棒检查。
3、找找 1 厘米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
(三)认识几厘米
1、刚才我们认识了 1 厘米,那 2 厘米呢?你能在尺子上找到 2 厘米吗?从哪到哪?你怎么知道的?不用尺子你能比划一下 2 厘米大概有多长吗?想一想 2 厘米怎么比划,先比划出 1 厘米,2 厘米就是 2 个 1 厘米,试一试,再用尺子检查一下。
引导:2 个 1 厘米就是 2 厘米。
2、能找到 3 厘米吗?从哪到哪?为什么?你能比划一下 3 厘米大概有多长吗?同样,先比划出 1 厘米,3 厘米就是 3 个 1 厘米,再增加 1 个 1 厘米,再增加 1 个就是 3 厘米,用尺子检查一下。
引导:3 个 1 厘米就是 3 厘米。
3、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几厘米?
总结:几个 1 厘米就是几厘米。
4、 接下来我们玩一个快闪快答的游戏。
它们分别是几厘米?
刻度 0---- 刻度 3,刻度 0---- 刻度 4,刻度 0---- 刻度 6,你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有什么窍门吗?
总结:从刻度 0 开始,到几就是几厘米。
刻度 2--- 刻度 6,刻度 3--- 刻度 8,刻度 3--- 刻度 10。你怎么知道的?
总结:如果是从非 0 的整刻度开始,就用大刻度减去小刻度,得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四)量一量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尺子,你会用尺子吗?那我们就来完成导学单上的第一题。
1、量线段。
(1)先估计一下这条线段有多长?
你是怎么估计的?
引导:估计看看它大约有几个 1 厘米长。
(2)动手量一量。
(3)学生上台展示测量方法。
(4)老师也想用我的尺子量一量,糟糕,我的尺子断了,没有刻度 0 了,还能用吗?谁来演示一下。
总结:测量时,可以从刻度 0 开始,也可以从其他刻度开始。一般,我们都是从刻度 0 开始测量。
2、 练习。
小熊们也迫不及待地想用尺子量一量他们的铅笔有多长,请你仔细观察,他们量的对吗?为什么?想一想,测量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总结:尺子要与线段平齐,一端对准刻度 0,看另一端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3、量物体
想不想量量自己的铅笔有多长吧,测量前可以先估计一下,看看自己估的准不准。量完后和你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五)画一画
我们学会了用尺子测量长度,想不想用尺子画一条线段?那我们如何利用尺子画线段呢?请看大屏幕。
1、出示演示视频
2、自主完成导学单上的第二题。
三、回顾总结,展望未来
今天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都学了哪些新知识?如果让你用尺子量一量教室有多长,你觉得合适吗?为什么?看来对于教室的长来说,这把尺子太小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也不太合适,那有没有更适合的尺子和单位呢?留给大家课下思考。
板书设计:
课桌有多长
—— 认识厘米
《课桌有多长》教案
山西省运城市教研室 车群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材上册第 51、52 页。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直尺、1 厘米长的小棒、课件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 “厘米”。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绘本阅读,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读了绘本故事《我家漂亮的尺子》并完成了问题单。我们来看看大家都有哪些收获。
(一)、反馈分享问题单
1、豆豆身上有哪些尺子?
2、除了身上的尺子,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作为尺子?
3、请用你身边的尺子量一量家里的一件物品,把结果写到下面。
4、如果让你测量课桌的长度,你会选用什么作为尺子?
(二)、测量课桌的长度
现在就请大家用选择最多的柞来量一量课桌的长度。(板书:课桌有多长)想一想,课桌的长在哪里?
1、 学生自主测量
2、 全班集体交流
3、 同样的课桌怎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
4、同样的东西结果却不同,交流起来多不方便呀。想一想,怎样才能得到一样的结果?
引导:统一测量标准。(板书:统一)
二、层层递进,认识厘米
为了方便交流和应用,数学家们经过多年研究,发明出了具有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就是我们今天常用的带有刻度的尺子。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带有刻度的尺子?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课堂上最常用的直尺。
(一)认识尺子
这把看似普通的尺子,其实蕴含着很多的秘密。仔细观察,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1、尺子上有几种长短不同的线条?
引导:这些长短不一的线条叫做刻度线。(板书:刻度线)
2、这些数字是怎么排列的?
引导:尺子上的这些数字叫做刻度。(板书:刻度)每一条长刻度线下都标有一个刻度,最左边是刻度 0,表示起点。
3、cm
引导:cm 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也可以写成厘米。(板书:cm 厘米 长度单位)
(二)认识 1 厘米
那 1 厘米有多长呢?数学家们规定尺子上从刻度 0 到刻度 1 之间的长度就是 1 厘米。写作 1 厘米或者 1cm。(板书:1 厘米或 1cm)
1、认识 1 厘米
(1)仔细观察,尺子上还有刻度几到几的长度也是 1 厘米?
(2)尺子上藏着这么多 1 厘米,0 到 1,1 到 2,2 到 3,3 到 4,… 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总结:相邻的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都是 1 厘米。
2、感受 1 厘米
那 1 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请你用大拇指和食指对准尺子比划一下,这就是 1 厘米。请你拿出我们课前发的 1 厘米的小棒,用大拇指和食指夹住,再轻轻地把它去掉,再感受一次。
(1) 你想对 1 厘米说什么?1 厘米,1 厘米,・・・・・・
(2) 把 1 厘米的样子记在心里,手放下,再比划一次,用小棒检查一下。
(3) 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比划,另一人用小棒检查。
3、找找 1 厘米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
(三)认识几厘米
1、刚才我们认识了 1 厘米,那 2 厘米呢?你能在尺子上找到 2 厘米吗?从哪到哪?你怎么知道的?你能比划一下 2 厘米大概有多长吗?用尺子检查一下。
2、能找到 3 厘米吗?从哪到哪?为什么?你能比划一下 3 厘米大概有多长吗?用尺子检查一下。
3、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几厘米?
总结:几个 1 厘米就是几厘米。
4、 接下来我们玩一个快闪快答的游戏。
它们分别是几厘米?
刻度 0---- 刻度 3,刻度 0---- 刻度 4,刻度 0---- 刻度 6,你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有什么窍门吗?
总结:从刻度 0 开始,到几就是几厘米。
刻度 2--- 刻度 6,刻度 3--- 刻度 8,刻度 3--- 刻度 10。你怎么知道的?
总结:如果是从非 0 的整刻度开始,就用大刻度减去小刻度,得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四)量一量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尺子,你会用尺子吗?那我们就来完成导学单上的第一题。
1、量线段。
(1)先估计一下这条线段有多长?
引导:估计不是瞎猜,也要有理有据,看看它大约有几个 1 厘米长。
(2)动手量一量。
(3)学生上台展示测量方法。
2、 练习。
小熊们也迫不及待地想用尺子量一量他们的铅笔有多长,请你仔细观察,他们量的对吗?为什么?
总结:测量时可以从刻度 0 开始,也可以从其他的整刻度开始,一般我们都是从刻度 0 开始。
(五)画一画
我们学会了用尺子测量长度,想不想用尺子画一条线段?那我们如何利用尺子画线段呢?请看大屏幕。
1、出示演示视频
2、自主完成导学单上的第二题。
三、回顾总结,展望未来
今天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都学了哪些新知识?如果让你用尺子量一量教室有多长,你觉得合适吗?为什么?看来对于教室的长来说,这把尺子太小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也不太合适,那有没有更适合的尺子和单位呢?课下思考一下。
板书设计:
课桌有多长
—— 认识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