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专家、教育同仁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基地校(二)的一名从教 20 多年的老师,我很荣幸能代表孝义市基地校(二)参加第十六届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活动。我参赛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最后一课时 -----《时间表》,欢迎各位专家、同仁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最后祝大赛圆满成功,祝各位同仁取得优异的成绩!祝专家和同仁们身体健康、事事如意! 教材图片: https://bbs.xsj21.com/t/1910#r_102584 活动主题的解读: https://bbs.xsj21.com/t/1910#r_102670 选课思考:https://bbs.xsj21.com/t/1910#r_102673 教案一稿: https://bbs.xsj21.com/t/1910#r_102586 一稿反思:https://bbs.xsj21.com/t/1910#r_119681 教案二稿:https://bbs.xsj21.com/t/1910#r_119958 二稿反思:https://bbs.xsj21.com/t/1910#r_119966 团队磨课图片:https://bbs.xsj21.com/t/1910#r_119967 教案终稿:https://bbs.xsj21.com/t/1910#r_122286 课堂实录视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dUIxJS-lRdf7gY4XqihLVA 提取码: f92a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 App,操作更方便哦
@15835880438 量感是人们的视觉和触觉等感官对数和量的感知,在一定程度上是思维的产物,量感的体验和建立更多地依赖于经验的积累和理性的叠加。学生生活量感是生活中逐步形成的,生活量感具有自发性和随机性、不确定性、模糊性等性质,因此生活量感必须向数学量感嬗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对事物量的定量刻画和定性描述的能力,这种精致化、精细化的把握描述量的能力,只有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数学活动才能形成,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相关的感量活动,不断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数学量感。
《时间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运用 24 时计时法和计算经过时间等知识解决有关时间表的实际问题。
教材呈现了与北京的小兰和乌鲁木齐的古丽作息时间有关的现象:8 时,小兰开始上课了,古丽才起床。在这样的情景下,研究与两地学校上课时间表有关的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对钟面上的时刻能很快认识,认识了 24 时计时法,并学会计算经过的时间,但由于年龄小知识面窄大部分学生不知到为什么在同一时刻两地的小朋友却做着不同的事情,因此让学生提前查阅一些资料。本节课教师在讲解时要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制作时间表的过程中,得到所需信息和掌握制表的基本方法,养成惜时守信的习惯,帮助学生将生活中的 “量感” 转化成数学中的 “量感”。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数学 “量感”。
学习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情境,了解不同地区的作息时间,会看时间表,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2、能独立制作自己的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
3、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时间的实际问题。
4、在观察、交流、制作时间表的过程中,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
5、培养学生的时间量感。
学习重点: 认识时间表,从中获取信息。
难点: 制作时间表。
教学资源: 作息时间表,投影仪、课件。
教法 :启发、点拨、引导
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师:出示各种作息时间表供学生欣赏
师:同学们能给它们起个共同的名字吗?
生:作息时间表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时间表,板书课题《时间表》,你能跟大家说说你上学时的作息时间吗?
生: 我们从早上 8 点开始上课
生:一节课 40 分钟 、课间休息 10 分钟、、、、、、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性的进行板书。
师:出示府西街小学的作息时间,师分别遮拦一个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让学生计算,然后出示进行订正,你还能找到哪些信息?
生:、、、、、、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建立应用意识,为后面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借助问题培养学生的时间 “量感” 和惜时守信的好习惯,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2、探究新知 培养量感
师:出示古丽上课的时间表 ,你从表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第一节课从 10 点开始上课
生:每一节课都是 40 分钟,课间休息十分钟。、、、、、、
师:你还有哪些想问的问题吗?
生:为什么古丽 10 点才上课呀?古丽 8 点在干什么啊?
师:出示乌鲁木齐古丽起床的图片
师:请仔细观察图看到的是什么?你想说点儿什么?
生:古丽 8 点才起床,我们 8 点就已经开始上课了。
生: 为什么同样是 8 点 古丽怎么才起床呀?
生:时间差或者山西属于东七区和东八区两个时区,但都使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乌鲁木齐属于东六区。
、、、、、
师:出示新世纪小学数学微课部分简述原因
师:为什么呀?
生:新疆的日出时间比北京晚大约 2 时(北京和我们挨的很近所以我们和新疆日出时间大约相差 2 小时)
、、、、、
师:请仔细观察这两个作息时间表,我们该如何制作息时间表。
生:有标题,有开始时间,有结束时间,有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感受两地作息时间的不同和学生之间的真实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 “量感”,让学生不同角度的观察、分析、对比获取信息,为制作时间表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教育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
3、解决问题 形成量感
①看一看,说一说
师:出示上午第二节课古丽看了一下时间表,她看到的可能是右面哪个时刻?如果我们也看看时间表我们看到的又是哪个时刻?
生:我们看到的是第一钟表的时刻,古丽看到的是第三个钟表的时刻。
师:你是如何找到答案的?
生:首先在两个时间表中找到上午第二节课的上课和下课时间;再看右面的钟表上的时间,落在谁的第二节时间段内就说明是谁看到的。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将生活的 “量感” 转变为数学的 “量感”。】
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补充时间表
师:出示府西街小学下午的作息时间信息:我们下午 15:00 上课,5 分钟唱歌时间,然后上两节课,接着是 50 分钟的课外活动,最后 45 分钟的自由支配时间。
师:你是怎样补充时间表的?先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读一读信息,然后独立补充时间表。然后在组内交流并展示。
师:出示对话内容:古丽:“我们下午从 15:00 开始先上两节课,然后是 1 时的课外活动。”
生:新疆民族小学的第五节课的上课时刻是 15:00,下课时刻是 15:40,第六节课的上课时刻是 15:50,下课时刻是 16:30,课外活动开始的时刻是 16:30,结束的时刻是 17:30.
生:第五节:15:00~ 15:40
第六节:15:50~ 16:30
课外活动:16:30~ 17:30
师:教育学生按时上下学、遵守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设计意图:在补充时间表的过程中让学生巩固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形成时间量感。】
4、 巩固练习
1、下面是淘气星期六一天的活动安排。师:出示题。生:独立完成。
2、课本 73 页的第二题。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再次经历读图、制作时间表的过程,同时规范学生星期六的作息时间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时间量感。】
5、 课堂小结
师: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总结
师:我们在生活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作息时间 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帮助学生构建这节课的知识体系,形成时间量感,让学生意识到要珍惜时间、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新疆民族小学上课时间表
第一节:10:00 ~ 10:40
第二节:10:50 ~ 11:30
眼保健操:11:30 ~11:35
课间操:11:45 ~ 12:05
第三节:12:05 ~ 12:45
第四节:12:55 ~ 13:35
午 休:13:35 ~ 15:00
@15835880438 由于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大部分学生不知到为什么在同一时刻两地的小朋友却做着不同的事情,因此让学生提前查阅一些资料。在本节课中老师通过让学生观察、交流、制作时间表的过程中,得到所需信息和掌握制表的基本方法,养成惜时守信的习惯,帮助学生将生活中的 “量感” 转化成数学中的 “量感”。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数学 “量感”。让学生不同角度的观察、分析、对比获取信息,为制作时间表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
本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关于时间的一些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但对于 “时差”“经过时间” 的 “量感” 体验并不充分,对时间表有粗浅的认识,但对于制作,缺乏经验和方法,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另外,学生对于时间表的读能力需要培养,需要在读表中体验量感。
@15835880438 于老师的设计意图很明确,培养学生的 “量感”,让学生不同角度的观察、分析、对比获取信息,为制作时间表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
于老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对比获取信息,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发现问题,质疑后步步深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知识。在探究中,让学生巩固 24 时记时法,学生应用所学时间知识计算经过的时间,以此来制定作息时间 。
于丽琴老师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建立应用意识,借助问题培养学生的时间 “量感” 和惜时守信的好习惯,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帮助学生将生活中的 “量感” 转化成数学中的 “量感”。
于丽琴老师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建立应用意识,借助问题培养学生的时间 “量感” 和惜时守信的好习惯,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于老师的课让我受益良多,是我学习的榜样。
于丽琴老师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建立应用意识,借助问题培养学生的时间 “量感” 和惜时守信的好习惯,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于老师的课让我受益良多,是我学习的榜样。
通过引导学生感受两地作息时间的不同和学生之间的真实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 “量感”,让学生不同角度的观察、分析、对比获取信息,为制作时间表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
于丽琴老师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建立应用意识,借助问题培养学生的时间 “量感” 和惜时守信的好习惯,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于老师的课让我受益良多,是我学习的榜样。
通过引导学生感受两地作息时间的不同和学生之间的真实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 “量感”,让学生不同角度的观察、分析、对比获取信息,为制作时间表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
课堂上,老师对学生引导、启发非常到位。张老师也非常关注学生的反应与表现,实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本节课上老师根据学生地特点递进式的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养成惜时守信的习惯,帮助学生将生活中的 “量感” 转化成数学中的 “量感”,达到了预期效果。
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建立应用意识,为后面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借助问题培养学生的时间 “量感” 和惜时守信的好习惯,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ppx 老师您好麻烦问一下您说的画图是什么意思啊?画经过时间的图还是别的?如果是经过时间的图的话那是上节课的知识,上节课学生已经深刻领悟过了,本节课我们要抓住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教学。请多多指导谢谢!
本课中老师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借助问题培养学生时间量感和珍惜时间的意识,感受两地作息时间不同,进一步培养学生量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对比,为制作时间表打下基础,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将生活的量感转变为数学的量感。
课堂上,老师对学生引导、启发非常到位。张老师也非常关注学生的反应与表现,实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本节课上老师根据学生地特点递进式的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养成惜时守信的习惯,帮助学生将生活中的 “量感” 转化成数学中的 “量感”,达到了预期效果。
于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新知的时候能够与学生已有些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结合起来,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进而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时间表》一课于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建立应用意识,为后面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借助问题培养学生的时间 “量感” 和惜时守信的好习惯,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制作时间表的过程中,得到所需信息和掌握制表的基本方法,养成惜时守信的习惯,帮助学生将生活中的 “量感” 转化成数学中的 “量感”,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数学 “量感”。
老师借助问题培养学生的时间 “量感” 和惜时守信的好习惯,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通过引导学生感受两地作息时间的不同和学生之间的真实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 “量感”,让学生不同角度的观察、分析、对比获取信息,为制作时间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补充时间表的过程中让学生巩固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形成时间量感。
在现在这个时代中,孩子对时间的感知其实是缺乏的,更多的依赖身边的事物,例如闹钟等等。而时间观念又是机器重要的。与生活相联系的数学,也能够更好的发展学生的量感。老师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自主动手制作时间表,在制作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的量。在对比中,进一步深化对时间的感知,量感也在不断地渗透。
《时间表》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运用 24 时计时法和计算经过时间等知识解决有关时间表的实际问题。教材呈现了与北京的小兰和乌鲁木齐的古丽作息时间有关的现象:8 时,小兰开始上课了,古丽才起床。在这样的情景下,研究与两地学校上课时间表有关的问题。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制作作息时间表的方法,能正确数出从某一时刻到另一时刻经过了多长时间。在这节课中已让学生体会到时刻与经过时间两者之间的区别。
本节课我结合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鼓励学生独立观察,与同伴交流,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教育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教师进行点拨、引导, 让学生学会看时间表从表中获取需要的信息,学生猜某一节课的起始时间或者结束时间,为后面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联系实际,拓展延伸。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新课程强调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不仅密切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课本走进生活,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学生会因为数学学习而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并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的时间量感。
不足之处;1、在制时间表的这个环节教师还是引导不到位还需继续改进。2、创设情境这个环节对培养学生的时间量感方面作用不大,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也不会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带领学生学习新知的时候能够与学生已有些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结合起来,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进而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多多 Reply55 多多 7 天前
带领学生学习新知的时候能够与学生已有些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结合起来,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进而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多多 Reply55 多多 7 天前
《时间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运用 24 时计时法和计算经过时间等知识解决有关时间表的实际问题。 教材呈现了与北京的小兰和乌鲁木齐的古丽作息时间有关的现象:8 时,小兰开始上课了,古丽才起床。在这样的情景下,研究与两地学校上课时间表有关的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对钟面上的时刻能很快认识,认识了 24 时计时法,并学会计算经过的时间,但由于年龄小知识面窄大部分学生不知到为什么在同一时刻两地的小朋友却做着不同的事情,因此可适当提前查阅一些资料。本节课教师在讲解时要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制作时间表的过程中,得到所需信息和掌握制表的基本方法,养成惜时守信的习惯,帮助学生将生活中的 “量感” 转化成数学中的 “量感”。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数学 “量感”。
学习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情境,了解不同地区的作息时间,会看时间表,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2、能独立制作自己的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
3、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时间的实际问题。
4、在观察、交流、制作时间表的过程中,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
5、培养学生的时间量感。
学习重点: 认识时间表,从中获取信息。
难点 :制作时间表。
教学资源: 作息时间表,投影仪、课件。
教法: 启发、点拨、引导
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师:出示上课铃声 师:同学们这个声音熟悉吗?
生:上课铃声 师:多长时间后打下课铃声?
生:40 分钟后 师:为什么?
生:因一节课 40 分钟。
师:铃声提醒我们一天在校作息时间,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时间表,板书课题《时间表》
师:大家今早晨几点起床?
生:7:00、、、、、
师:教育学生早睡早起,几分钟穿好衣服下床?
生:5 分钟、、、、、、
师:你能说说你从什么时间到什么时间起床干穿衣服这件事吗?
生:7:30 到 7:35 我起床穿衣服、、、、、
师:大家什么时间都到学校了?
生:8 时 师;为什么?
生:8 时开始上课啦
师:看来大家都能按时上学继续坚持。
师:出示府西街小学的作息时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师分别遮拦一个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让学生计算,然后出示进行订正。
生:8 时开始上课 生:一节课 40 分钟 生:课间 10 分钟、、、、、、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建立应用意识,借助问题培养学生的时间 “量感” 和按时睡觉、上学等习惯,同时为后面学习制时间表打下基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2. 探究新知 培养量感
师:出示古丽上课的时间表 ,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生:第一节课从 10 点开始上课
生:每一节课都是 40 分钟,课间休息十分钟。、、、、、、
师:我们 8:00 上课古丽 10:00 上课你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
生:为什么古丽 10 点才上课呀?古丽 8 点在干什么啊?
师:出示乌鲁木齐古丽起床的图片
师:请仔细观察图看到的是什么?你想说点儿什么?
生:古丽 8 点才起床,我们 8 点就已经开始上课了。
生: 为什么同样是 8 点 古丽怎么才起床呀? 、、、、、
师:出示新世纪小学数学微课部分简述原因
师:为什么呀?
生:新疆的日出时间比北京晚大约 2 时(北京和我们挨的很近所以我们和新疆日出时间大约相差 2 小时) 、、、、、
师:为什么两地会相差两小时?出示视频
师:由于时间的差异国际统一划分时区来换算时间,山西属于东七区和东八区两个时区,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乌鲁木齐属于东六区。每个时区相差一个小时 。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感受两地作息时间的不同和学生之间的真实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 “量感”,让学生不同角度的观察、分析、对比获取信息,为制作时间表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给学生渗透地理知识进行学科整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
3. 解决问题 形成量感
①看一看,说一说
师:出示上午第二节课古丽看了一下时间表,她看到的可能是下面哪个时刻?如果我们也看看时间表我们看到的又是哪个时刻?
生:我们看到的是第一钟表的时刻,古丽看到的是第三个钟表的时刻。
师:你是如何找到答案的?
生:先看钟面时间再看是否在第二节时间段内
生:先看第二节时间,在看钟面时间是否在第二节时间段内。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虽然都是第二节课但时间是不同的,将生活的 “量感” 转变为数学的 “量感”。】
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补充时间表
师:出示府西街小学下午的作息时间信息:我们下午 15:00 上课,5 分钟唱歌时间,然后上两节课,接着是 1 小时的课外活动
师:你是怎样补充时间表的?先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读一读信息,然后独立补充时间表。然后在组内交流并展示。(在小组内讨论)
师:出示对话内容:古丽:“我们下午从 15:00 开始先上两节课,然后是 1 时的课外活动。”
生:新疆民族小学的第五节课的上课时刻是 15:00,下课时刻是 15:40,第六节课的上课时刻是 15:50,下课时刻是 16:30,课外活动开始的时刻是 16:30,结束的时刻是 17:30.
生:第五节:15:00~ 15:40 第六节:15:50~ 16:30 课外活动:16:30~ 17:30
师:通过制时间表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按时上下学、遵守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设计意图:在补充时间表的过程中让学生巩固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形成时间量感。】
4. 巩固练习
①下面是淘气星期六一天的活动安排。
师:出示题。
生:独立完成。
②课本 73 页的第二题。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再次经历读图、制作时间表的过程,同时规范学生星期六的作息时间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时间量感。】
③我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时间表。
5. 课堂小结
师: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总结 师:我们在生活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作息时间 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帮助学生构建这节课的知识体系,形成时间量感,让学生意识到要珍惜时间、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时间表 新疆民族小学上课时间表 第一节:10:00 ~ 10:40 第二节:10:50 ~ 11:30 眼保健操:11:30 ~11:35 课间操:11:45 ~ 12:05 第三节:12:05 ~ 12:45 第四节:12:55 ~ 13:35 午 休:13:35 ~ 15:00! [1631355081.png](https://cdn.casdoor.com/casdoor/casnode/topicPic/15835880438/1631355081.png?t=1631355081450562900)
《时间表》教案二稿反思
我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环节进行了修改目的就是让学生一开始就感知到这个时间段中我们在上一节课这件事,也感知出一节课四十分钟的长度,培养学生的时间量感同时也起到首尾呼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个修改的地方就是我不仅要让学生明白 “新疆的日出比山西晚 2 小时的” 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晚 2 个小时,渗透科学知识进行学科整合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学到其他学科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最后板书也做了修改。通过修改能很好的突破难点也轻松的培养了学生的时间量感。
@[15835880438](https://bbs.xsj21.com/member/15835880438) 通过多次试讲发现学生学习的困惑点,围绕困惑点从学生的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深度思维,促使学习真实发生,促进学习知识走向 “素养”,从教会走向学会,从零散式学习走向整体性学习,从 “浅层学习” 走向深度学习。
《时间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运用 24 时计时法和计算经过时间等知识解决有关时间表的实际问题。
教材呈现了与北京的小兰和乌鲁木齐的古丽作息时间有关的现象:8 时,小兰开始上课了,古丽才起床。在这样的情景下,研究与两地学校上课时间表有关的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对钟面上的时刻能很快认识,认识了 24 时计时法,并学会计算经过的时间,但由于年龄小知识面窄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在同一时刻两地的小朋友却做着不同的事情,本节课教师在讲解时要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制作时间表的过程中,得到所需信息和掌握制表的基本方法,养成惜时守信的习惯,帮助学生将生活中的 “量感” 转化成数学中的 “量感”。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数学 “量感”。
学习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情境,了解不同地区的作息时间,会看时间表,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2、能独立制作自己的时间表,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
3、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时间的实际问题。
4、在观察、交流、制作时间表的过程中,养成惜时守信的好习惯。
5、培养学生的时间量感。
学习重点: 认识时间表,从中获取信息。
难点: 制作时间表。
教学资源: 作息时间表,投影仪、课件。
教法 :启发、点拨、引导
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师:出示上课铃声
师:同学们这个声音熟悉吗?
生:上课铃声
师:多长时间后打下课铃声?
生:40 分后
师:为什么?
生:因为一节课 40 分。
师:铃声提醒我们一天在校作息时间,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时间表,板书课题《时间表》
2. 探究新知 培养量感
师:出示调查单
调查单
1、昨晚几时上床睡觉? 2、早晨几时起床?
3、起床穿衣服用了多长时间?4、你能说说你是从什么时间到什么时间起床穿衣服的吗?
起床穿衣服:---- ~---
师:根据前两个问题让学生计算睡眠时间
师:根据学生的调查情况教育学生早睡早起按时上学惜时守信的好习惯,同时告学生响应教育部
最新出台的五项管理中的一项(睡眠管理:小学生睡眠时间应达 10 小时。
师:读第三个问题教育学生不能拖拉要珍惜时间。
师:读第四个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做一件事情需要有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经过的时间。
师:大家最迟几时就全部坐在教室啦?
生:8 时
师:教育学生按时上学养成不迟到的好习惯。
师:出示府西街小学的作息时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师分别遮挡一个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让学生计算,然后出示进行订正。
生:8 时开始上课
生:一节课 40 分
生:课间 10 分……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圈重点信息,
师:根据遮挡的时间教师提问第一节课的下课或者第二节课的上课时间不要可以吗?
生:回答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如果不要我们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下课。
师:请你算一算这两个时刻分别是多少?
生:8 时 25 分 + 40 分 = 9 时 05 分
生:9 时 05 分 + 10 分 = 9 时 15 分
生:9 时 55 分 - 40 分 = 9 时 15 分
师:10:20~11:00 我们在做什么事情?并圈出来
生:我们在上第三节课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复习了计算某一时刻和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建立应用意识,进行时政教育,借助问题培养学生的时间 “量感” 和早睡早起按时上学、惜时守信的好习惯,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制时间表打下基础。】
师:出示古丽上课的时间表 ,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生:第一节课从 10 时开始上课
生:每一节课都是 40 分,课间休息 10 分。……
师:我们 8:00 上课古丽 10:00 上课你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
生:为什么古丽 10 时才上课呀?
……
师:出示新世纪小学数学微课部分简述原因,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视频答案就在其中。
师:为什么呀?
生:新疆的日出时间比北京晚大约 2 时(北京和我们挨的很近所以我们和新疆日出时间大约相差 2 小时)
……
师:为什么两地会相差两小时?出示视频
师:由于时间的差异国际统一划分时区来换算时间,山西属于东七区和东八区两个时区,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乌鲁木齐属于东六区。每个时区相差一个小时
师:12:05~12:45 古丽在干什么?边说边圈
生:上第三节课
师:10:50~11:00 我们和古丽分别在干什么?
生:我们在上第三节课,古丽在上第二节课。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感受两地作息时间的不同和学生之间的真实活动,让学生不同角度的观察、分析、对比获取信息,同时给学生渗透地理知识进行学科整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做同样的事情但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却不同,经过的时间是相同的。同样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却干着不同的事情。为制作时间表打下坚实的基础,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时间 “量感”。】
3. 解决问题 形成量感
①看一看,说一说
师:出示上午第二节课我们和古丽都看了一下时间表,分别看到的可能是下面哪个时刻?
生:我们看到的是第一钟表的时刻,古丽看到的是第三个钟表的时刻。
师:你是如何找到答案的?
生:先看钟面时间再看是否在第二节时间段内
生:先看第二节时间,在看钟面时间是否在第二节时间段内。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虽然都是第二节课但时刻是不同的,将生活的 “量感” 转变为数学的 “量感”。】
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补充时间表
师:出示府西街小学下午的作息时间信息:我们下午 15:00 上课,5 分唱歌时间,然后上两节课,接着是 1 小时的课外活动
师:抽生读题,请找一找下午我们要干那些事?几时开始?
生:读一读信息,然后在组内交流并展示。(在小组内讨论)
师:出示对话内容:古丽:“我们下午从 15:00 开始先上两节课,然后是 1 时的课外活动。”
师:请补充新疆民族小学的作息时间
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抽生上台板书。
生:新疆民族小学的第五节课的上课时刻是 15:00,下课时刻是 15:40,第六节课的上课时刻是 15:50,下课时刻是 16:30,课外活动开始的时刻是 16:30,结束的时刻是 17:30.
生:第五节:15:00~ 15:40
第六节:15:50~ 16:30
课外活动:16:30~ 17:30
③师:我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作息时间表。
生回答
【设计意图:在补充时间表的过程中让学生巩固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形成时间量感。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 课堂小结
师:打下课铃,下课的时间到了,我们在上课与下课铃声的这两个时刻之间我们做了一件什么事?
生:录课
【设计意图:通过首尾呼应形成时间 “量感”】
板书设计
时间表
新疆的日出时间比山西晚大约 2 时
府西街小学作息时间表 新疆民族小学上课时间表
晨 读:8:00~ 8:20 第 一 节:10:00 ~ 10:40
第 一 节:8:25~ 9:05 第 二 节:10:50 ~ 11:30
第 二 节:9:15~ 9:45 眼保健操:11:30 ~ 11:35
课 间 操:9:55~ 10:15 课 间 操:11:45 ~ 12:05
第 三 节 10:20~ 11:00 第 三 节:12:05 ~ 12:45
第 四 节:11:10~ 11:50 第 四 节:12:55 ~ 13:35
午 休:11:50~ 15:00 午 休:13:35~15:00
下午预备:15:00 ~15:05(唱歌) 第 五 节:15:00 ~15:40
第 五 节: 15:05 ~ 15:45 第 六 节:15:50~16:30
第 六 节: 15:55 ~ 16:35 课外活动:16:30~17:30
课外活动: 16:35 ~ 17:35
@15835880438 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复习了计算某一时刻和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建立应用意识,进行时政教育,借助问题培养学生的时间 “量感” 和早睡早起按时上学、惜时守信的好习惯,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制时间表打下基础。
@15835880438 于老师通过进行点拨、引导, 让学生学会看时间表从表中获取需要的信息,学生猜某一节课的起始时间或者结束时间,为后面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联系实际,拓展延伸。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新课程强调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不仅密切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课本走进生活,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本节课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制作时间表的过程,得到所需信息和掌握制表的基本方法,养成惜时守信的习惯,帮助学生将生活中的 “量感” 转化成数学中的 “量感”,在实践中积累数学 “量感”。
本节课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制作时间表的过程,得到所需信息和掌握制表的基本方法,养成惜时守信的习惯,帮助学生将生活中的 “量感” 转化成数学中的 “量感”,在实践中积累数学 “量感”。
于老师通过进行点拨、引导, 让学生学会看时间表从表中获取需要的信息,学生猜某一节课的起始时间或者结束时间,为后面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联系实际,拓展延伸。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新课程强调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不仅密切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课本走进生活,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量感是人们的视觉和触觉等感官对数和量的感知,在一定程度上是思维的产物,量感的体验和建立更多地依赖于经验的积累和理性的叠加。学生生活量感是生活中逐步形成的,生活量感具有自发性和随机性、不确定性、模糊性等性质,因此生活量感必须向数学量感嬗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对事物量的定量刻画和定性描述的能力,这种精致化、精细化的把握描述量的能力,只有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数学活动才能形成,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相关的感量活动,不断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数学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