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xiaoguai629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展示大赛-2021

【2021秋】陕西西安阿房路一校基地 马欣 2上 《课桌有多长》

  •  
  •  
    xiaoguai629 · 3年前 · 85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971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尊敬的各位专家、教育战线上的同仁: 大家好!我是来自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阿房路一校的马欣,很荣幸能参加第十三届基地教学设计大赛。在教学中,我注重将学生动手能力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相结合,创新教学理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拓展学生实际运用能力,教风活泼,扎实有效。我真心希望在本次大赛中能得到各位专家、同仁的帮助,使我在教学上有所提高。 我参赛的内容是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课桌有多长》,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您的每一句话都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最后预祝本次大赛圆满成功!祝各位参赛教师都能取到好成绩!祝各位专家诸事顺遂! 教材图片:https://bbs.xsj21.com/t/1907#r_102574 活动主题解读:https://bbs.xsj21.com/t/1907#r_102608 选课思考:https://bbs.xsj21.com/t/1907#r_102609 教案一稿:https://bbs.xsj21.com/t/1907#r_102610 一稿反思:https://bbs.xsj21.com/t/1907#r_120861 教案二稿:https://bbs.xsj21.com/t/1907#r_115656 二稿反思:https://bbs.xsj21.com/t/1907#r_120891 团队磨课图片:https://bbs.xsj21.com/t/1907#r_121407 教案终稿:https://bbs.xsj21.com/t/1907#r_120008 课堂实录视频: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gwNjA5MTkyNA==.html

    85 次点击  ∙  0 人收藏  
      Tweet Weibo 忽略主题 
    65 条回复   2021-09-14 21:52:14 +08:00
    xiaoguai629
    xiaoguai6293年前

    活动主题解读:

    “量与计量” 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儿童应当具备的数学 “核心素养”,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发展学生的 “量感”。所谓 “量感”,简而言之,就是对 " 量 " 的感受,它看不见,摸不着,是一种感觉,更是一种能力。具体而言,包括对物体大小、轻重、厚薄、时间、速度等量态的感性认识。“量感” 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它具有非标准化的特点。正是由于量感是一种感觉,教学效果不明显,因而在教学中容易为教师所轻视。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引领学生经历物体的量的意义的学习建构,努力将 “量感” 培养植入数学教学之中,让学生体验 “物体的量”,形成学生对物体的量的切身感受,促进学生 “量感” 这一核心素养的形成。那么量感的教学当如何开展?如何依托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培养量感?如何用更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展这种能力?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xiaoguai629
    xiaoguai6293年前

    选题思考:

    耶鲁大学塞格尔儿童研究所经过 40 余年的研究,发现七岁是孩子们抽象思维开始发展的一年,这正是发展学生量感的黄金时期。结合本次活动主题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量感’的学习方式探索”,我们选择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桌有多长》一课。

    在本课之前,学生已有两次关于长度单位的直接经验,一次是在一年级上册的 “比长短”,另一次是在上节课的自选单位测量。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对长度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学会了用 “长、短、一样长、短一些、长得多、有几个什么那么长” 等词语来描述物体的长度特征,

    本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之上感知、认识长度单位 “厘米”,比较准确的测量一个较短物体的长度。

    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决定了他们对长度的感知需要借助外部活动,在 “做” 和 “思考” 的过程中积累沉淀。所以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机会,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较短的物体长度。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选择本课内容,尝试培养和发展学生量感。

    宋玲玲
    宋玲玲3年前

    @xiaoguai629 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决定了他们对长度的感知需要借助外部活动,在 “做” 和 “思考” 的过程中积累沉淀。所以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机会,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较短的物体长度。通过测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xiaoguai629
    xiaoguai6293年前

    教案一稿:

    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

    《课桌有多长》

    —— 认识厘米

    阿房路一校 马欣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段的长度。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发展空间观念。

    4、激发学生好奇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测量物体和线段长度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物体和线段长度

    【教学过程】

    一、创境启思

    1、咱们班的课桌可真整齐啊,仔细观察桌面是什么形状?请你摸一摸桌面的长,谁能比划比划自己的课桌有多长?

    2、除了用手比划,你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呢?你看这几位同学是这样说的?(播放视频)

    ①我用手扎一扎挨一扎的量,这课桌有 6 扎长

    ②我用铅笔一下挨一下的量,这课桌有 4 支铅笔长

    ③不对不对,课桌有 3 个文具盒那么长

    3、同学们想一想,同样的课桌啊,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呢?

    4、如果我们到家具店购买课桌的时候,你说我买 6 扎长的课桌,她说我买 3 个文具盒那样长的课桌,售货员阿姨该怎样处理呢,这显然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那么同样的课桌怎样能让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呢?

    二、自探静思

    5、看来,在生活中为了便于应用和交流,测量时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作为长度单位,那你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都用什么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6、(播放尺子图片)瞧,这各种各样的尺子,尽管它们形态各异但是却有着相同的长度单位,分别用在不同的地方,今天我们就主要通过学生尺来认识长度单位。(拿出尺子示意)

    7、拿出你的尺子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尺子上的线一样长吗?尺子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还有些什么啊?

    8、(出示放大的尺子)尺子上这些长短不同的小竖道是刻度线,较长的刻度线下面还标有数字,这些数字叫做刻度,它们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最左端标有 0 的就是 0 刻度,cm 就是我们经常用的厘米,这是一个长度单位(板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厘米(板书)。尺子上从 0 刻度到 1,这一大格的长度就是 1 厘米,1 厘米又被分成相等的 10 小格我们以后会学到。

    9、现在在你的尺子上找到 0 刻度和 1,用拇指和食指对准,比划一下 1 厘米有多长。让你的同桌看一看;请拿出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小棒,轻轻的放在食指和拇指之间,然后再轻轻的抽出来,快告诉我现在你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让我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这 1 厘米有多长,睁开眼睛让同桌看一看,好,手放下收好小棒。

    10、一二三快速比划出 1 厘米有多长,真好看来大家已经记住了 1 厘米的长度,那请对照你的尺子想一想,还有哪段的长度也是 1 厘米?谁还有?还有吗?一起说。这些都是 1 厘米,那我想问问你怎么知道 9 到 10 之间的长度是 1 厘米?那 5 到 6 呢?

    11、我们通过找这些 1 厘米,你们发现了什么?

    ①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就是 1 厘米

    ②相邻刻度之间的距离是 1 厘米

    12、请同学们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自己的身体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

    13、请大家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到哪是 2 厘米?从哪到哪是 3 厘米?从哪到哪是 5 厘米?思考一下,通过在尺子上找这些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①从 0 到几就是几厘米

    ②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几厘米就包含了几个 1 厘米)

    ③用后面的大数字减前面的小数字,得几就是几厘米(说不出来要引导学生,提问:那么从刻度 6 到刻度 10 是几厘米,你怎么知道的?那 5 到 9 呢?)

    三、合作辩思

    14、那 4 厘米大约有多长呢?请大家比划一下,在你的尺子上比一下看准不准;5 厘米呢?用尺子校准一下;10 厘米大约有多长?同桌两人互相用尺子校准一下,看看差的多不多,谁估的更准确。

    15、老师这里有一支小铅笔,想要请你帮我估一估这只小铅笔大约有多长,大家拿出材料包里的小铅笔试着估一估,想一想该用什么方法估呢?刚刚在身体上找了那么多尺子。好谁来说一说?

    16、那这支小铅笔究竟有多长呢?请你用尺子量一量吧,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和同桌商量,也可以向老师求助。谁来说说你的测量结果?那你是怎么量的,能来展示一下吗?谁和她的方法不一样?

    17、有四只小熊也在测量他们的铅笔,可是他们遇到了难题,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测量方法对不对?我们先来看第一只小熊,它的方法对不对?你有什么想对它说的。再来看看第二只小熊……

    (第 1 幅图的主要错误是铅笔的一端没有和 0 刻度线对齐;第 3 幅图的错误是因为从刻度 1 开始量,最后到 6 应该是 5 厘米,而误认为铅笔的长是 6 厘米;第 2 幅图是比较规范的测量铅笔的方法;第 4 幅图中铅笔的一端虽然没有和 0 刻度线对齐,但数出从 5 到 10 一共有 5 个格,所以铅笔的长度是 5 厘米,这样测量也是可以的。)

    通常,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 0 刻度,另一端对着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也可以从其它刻度开始测量,计算出这个物体经过了几大格,它就是几厘米。大家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了吗?

    四、训练反思

    18、那老师这有一道难题,请你估计一下自己的铅笔、橡皮、文具盒大约有多长,再测量出来它们到底有多长。要求同桌两人合作完成,并记录下来,开始吧!谁在测量中遇到问题了,可以向老师求助。

    19、我们在美术课上用石头作画,请你观察这些石头快速说出它们的长度?为什么它长 4 厘米呢,谁能来说一说?

    20、这条线呀,让老师犯了难,我不知道它有多长,请大家拿出作业纸帮老师量一量,并把测量结果标在线的上方。好,谁来告诉我结果。能说说你是怎么量的吗?最后别忘了标上结果。

    21、老师还想请大家帮忙,在旁边画一条 4 厘米的线,线画好后要让大家都知道这条线是 4 厘米,该怎么办呢?说的真好,大家开始。谁愿意上台来画给大看一看,他画的好不好,能说说他是怎么画的吗?

    刚才我们量了一条线又画了一条线,不管是量线还是画线,都要从 0 刻度开始,量线时线的另一端指到几就是几厘米,画线时要画几厘米就到几停止。最后都不要忘记在线的上方标出结果。

    22、小老鼠正在指挥交通,它站在用积木搭的桥上,哪辆小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呢?我们先来看看图上的数学信息好不好?究竟哪辆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呢,和你的同桌商量商量,并在作业纸上记录你们的思考过程。开始吧!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思考过程。

    五、回归拓思

    23、我们这节课一起认识了厘米,知道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 cm 来表示,那请你比划一下 1 厘米大约有多长?真好,手放下。那关于这节课的知识你还有疑问吗?我有疑问,如果我想测量从学校到家的距离我用厘米这个长度单位合适吗?(那就需要更长的长度单位)如果我想测量西安到北京的距离还能用厘米吗?今后我们还要学习更长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24、老师这里还用一道思考题,请大家课后和你的好朋友讨论讨论,下节课我们揭晓答案,看看谁是小小智多星。好,下课。

    王琳玲
    王琳玲3年前

    本节课正是在量感础之上感知、认识长度单位 “厘米”,比较准确的测量一个较短物体的长度。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决定了他们对长度的感知需要借助外部活动,在 “做” 和 “思考” 的过程中积累沉淀。所以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机会,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较短的物体长度。

    15844101377
    158441013773年前

    本节课正是在量感础之上感知、认识长度单位 “厘米”,比较准确的测量一个较短物体的长度。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决定了他们对长度的感知需要借助外部活动,在 “做” 和 “思考” 的过程中积累沉淀。所以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机会,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较短的物体长度。

    相信自己
    相信自己3年前

    本节课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机会,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较短的物体长度。通过测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天空
    天空3年前

    马老师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机会,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较短的物体长度。通过测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ycl12
    ycl123年前

    本课运用谈话导入引入课题,明确测量物体时必须统一度量单位,让学生认识尺子,从而认识 1 厘米,体验 1 厘米有多长。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层层深入,进一步将本节课内容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发展量感。

    吉林九台李红影
    吉林九台李红影3年前

    所以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机会,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较短的物体长度。

    cyy19870914
    cyy198709143年前

    在本课之前,学生已有两次关于长度单位的直接经验,一次是在一年级上册的 “比长短”,另一次是在上节课的自选单位测量。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对长度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学会了用 “长、短、一样长、短一些、长得多、有几个什么那么长” 等词语来描述物体的长度特征。

    赵艳艳
    赵艳艳3年前

    本节课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机会,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层层深入,进一步将本节课内容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发展量感。

    赵春丽
    赵春丽3年前

    创设学生身边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测量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想要动手测量的兴趣,唤醒其学习内驱力。

    1652181969
    16521819693年前

    马老师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机会,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较短的物体长度。通过测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贾翠兰
    贾翠兰3年前

    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机会,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较短的物体长度。通过测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5982430220
    159824302203年前

    量感包括对物体大小、轻重、厚薄、时间、速度等量态的感性认识,它发生在度量之前,但也像度量一样,需要学生拥有大量的经验、经历,本节课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机会,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较短的物体长度,就是在不断地深化学生对于量感的认识。

    GRJ475
    GRJ4753年前

    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机会,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较短的物体长度。

    xiaoguai629
    xiaoguai6293年前

    感谢大家的关注指导

    xiaoguai629
    xiaoguai6293年前

    本节课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机会,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层层深入。

    cyy19870915
    cyy198709153年前

    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决定了他们对长度的感知需要借助外部活动,在 “做” 和 “思考” 的过程中积累沉淀。所以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机会,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较短的物体长度。通过测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lj
    lj3年前

    “量感” 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它具有非标准化的特点。正是由于量感是一种感觉,教学效果不明显,因而在教学中容易为教师所轻视。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引领学生经历物体的量的意义的学习建构,努力将 “量感” 培养植入数学教学之中,让学生体验 “物体的量”,形成学生对物体的量的切身感受,促进学生 “量感” 这一核心素养的形成。

    15146374021
    151463740213年前

    量感包括对物体大小、轻重、厚薄、时间、速度等量态的感性认识,它发生在度量之前,但也像度量一样,需要学生拥有大量的经验、经历,本节课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机会,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较短的物体长度,就是在不断地深化学生对于量感的认识。

    yuyingjie666
    yuyingjie6663年前

    教学中马欣老师在 “做” 和 “思考” 的过程中积累沉淀。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机会,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较短的物体长度。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梁娜娜
    梁娜娜3年前

    由于量感是一种感觉,教学效果不明显,因而在教学中容易为教师所轻视。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引领学生经历物体的量的意义的学习建构,努力将 “量感” 培养植入数学教学之中,让学生体验 “物体的量”,形成学生对物体的量的切身感受,促进学生 “量感” 这一核心素养的形成。

    侯海英1051
    侯海英10513年前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引领学生经历物体的量的意义的学习建构,努力将 “量感” 培养植入数学教学之中,让学生体验 “物体的量”,形成学生对物体的量的切身感受,促进学生 “量感” 。

    15829103434
    158291034343年前

    教学中,马老师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体验、探究的全过程,深化学生对量的理解、认知。 只有对量形成了精准把握,才能拓展学生量的思维,提升学生估测量的能力,让学生的量感拾级而上、逐渐生长。

    冯春波2021
    冯春波20213年前

    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她们都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同时将观察、操作、讨论、练习、转化、对比等有效的学习方法与之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冯春波2021
    冯春波20213年前

    教学环节紧凑,合理把握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通过有效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把一节枯燥的课上的很精彩。

    wlz66890
    wlz668903年前

    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决定了他们对长度的感知需要借助外部活动,在 “做” 和 “思考” 的过程中积累沉淀。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机会,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较短的物体长度,突破了教学难点。

    艳艳
    艳艳3年前

    当学生已建立起 1㎝的表象并掌握测量方法后,老师让学生判断铅笔长几厘米,又让学生先估计后测量数学课本等的长,并判断 4 只小熊量的对错,最后又回到课前的问题情境,量课桌的长、宽、高,都恰到好处地让学生既解决了问题又使学生经历了应用所学知识到实际生活中的过程,再次体验到数学的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15948184594
    159481845943年前

    本堂课设计合理结构紧密,通过本次学习学生能知道同一单位的重要性,和培养了学生量感的形成。

    张梦娇
    张梦娇3年前

    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 “以学生为中心” 和 “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韩兆红
    韩兆红3年前

    老师注重基于儿童视角下的思维力发展学生量感的培养发展,通过大量的体验活动,在观察中建立量量感,在比较中发展量感,在推理中提升量感。

    hcl353709414
    hcl3537094143年前

    本节课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机会,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较短的物体长度。通过测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hcl353709414
    hcl3537094143年前

    量感包括对物体大小、轻重、厚薄、时间、速度等量态的感性认识,它发生在度量之前,但也像度量一样,需要学生拥有大量的经验、经历,本节课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机会,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较短的物体长度,就是在不断地深化学生对于量感的认识。

    hcl353709414
    hcl3537094143年前

    创设学生身边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测量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想要动手测量的兴趣,唤醒其学习内驱力。

    hcl353709414
    hcl3537094143年前

    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她们都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同时将观察、操作、讨论、练习、转化、对比等有效的学习方法与之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hcl353709414
    hcl3537094143年前

    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决定了他们对长度的感知需要借助外部活动,在 “做” 和 “思考” 的过程中积累沉淀。所以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机会,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较短的物体长度。通过测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8844001399
    188440013993年前

    本节课教师设计了大量的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机会,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较短的物体长度。

    15590282699
    155902826993年前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 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像。所以,我觉得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因此,根据本节课知识特点,教师创设了大量的形式丰富的动手操作活动,或个人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让学生到动手用自己的方法 “量一量” 课桌长,在尺子上 “找一找” 1㎝,并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看一看、比一比,记住 1㎝米的方法,都让在学生充分动手操作中建立 1㎝、几㎝的表象和长度观念,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杨霞
    杨霞3年前

    马老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认识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在自叹静思部分又找到尺子之间的共性,从而引出对直尺的认识,对厘米的认识。在第三个部分通过量的累加,建立起几厘米的新的累加量。每个环节过渡流程,思维紧密。

    顺帆666
    顺帆6663年前

    本节课教师设计了大量的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机会,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较短的物体长度。

    顺帆666
    顺帆6663年前

    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她们都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同时将观察、操作、讨论、练习、转化、对比等有效的学习方法与之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谢志虹
    谢志虹3年前

    学生在 “做” 和 “思考” 的过程中积累沉淀。教学环节设计丰富,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较短的物体长度。

    董波
    董波3年前

    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决定了他们对长度的感知需要借助外部活动,在 “做” 和 “思考” 的过程中积累沉淀。所以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机会,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较短的物体长度。

    hyq18200151715
    hyq182001517153年前

    除了用手比划,课桌有多长,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紧接着,通过大量的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机会,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最后又回到课前的问题情境,量课桌的长、宽、高,都恰到好处地让学生既解决了问题又使学生经历了应用所学知识到实际生活中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练习,促进其学会学习

    陕西西安张博
    陕西西安张博3年前

    本节课用同一物体不同测量的方法进行导入,制造冲突,设置悬念,构思非常巧妙。从第一个环节开始就以 “量感” 作为开课的起点,整节课也始终贯穿,通过动手测量(不同的测量工具),眼睛观察(同一个物体),多感官一起,让学生对长度的认识更加深刻,也进一步学会了用直尺测量长度,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

    xiaoguai629
    xiaoguai6293年前

    教案二稿:

    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

    《课桌有多长》

    —— 认识厘米

    阿房路一校 马欣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段的长度。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发展空间观念。

    4、激发学生好奇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测量物体和线段长度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物体和线段长度

    【教学过程】

    一、预习引思

    1、咱们班的课桌可真整齐啊,仔细观察桌面是什么形状?请你摸一摸桌面的长,谁能比划比划自己的课桌有多长?

    2、除了用手比划,你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呢?你看这几位同学是这样说的?(播放视频)

    ①我用手扎一扎挨一扎的量,这课桌有 4 扎长

    ②我用铅笔一下挨一下的量,这课桌有 6 支铅笔长

    ③不对不对,课桌有 3 个文具盒那么长

    3、同学们想一想,同样的课桌啊,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呢?

    二、创境启思

    4、如果我们到家具店购买课桌的时候,你说我买 6 扎长的课桌,她说我买 3 个文具盒那样长的课桌,售货员阿姨该怎样处理呢,这显然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那么同样的课桌怎样能让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呢?

    5、看来,在生活中为了便于应用和交流,测量时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作为长度单位,那你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都用什么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6、(播放尺子图片)瞧,这各种各样的尺子,尽管它们形态各异但是却有着相同的长度单位,分别用在不同的地方,今天我们就主要通过学生尺来认识长度单位。(拿出尺子示意)

    三、自探静思

    7、拿出你的尺子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尺子上的线一样长吗?尺子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还有些什么啊?

    8、(出示放大的尺子)尺子上这些长短不同的小竖道是刻度线,较长的刻度线下面还标有数字,这些数字叫做刻度,它们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最左端标有 0 的就是 0 刻度,cm 就是我们经常用的厘米,这是一个长度单位(板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厘米(板书)。尺子上从 0 刻度到 1,这一大格的长度就是 1 厘米,1 厘米又被分成相等的 10 小格我们以后会学到。

    9、现在在你的尺子上找到 0 刻度和 1,用拇指和食指对准,比划一下 1 厘米有多长。让你的同桌看一看;请拿出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小棒,轻轻的放在食指和拇指之间,然后再轻轻的抽出来,快告诉我现在你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让我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这 1 厘米有多长,睁开眼睛让同桌看一看,好,手放下收好小棒。

    10、一二三快速比划出 1 厘米有多长,真好看来大家已经记住了 1 厘米的长度,那请对照你的尺子想一想,还有哪段的长度也是 1 厘米?谁还有?还有吗?一起说。这些都是 1 厘米,那我想问问你怎么知道 9 到 10 之间的长度是 1 厘米?那 5 到 6 呢?

    11、我们通过找这些 1 厘米,你们发现了什么?

    ①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就是 1 厘米

    ②相邻刻度之间的距离是 1 厘米

    12、请同学们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自己的身体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

    13、请大家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到哪是 2 厘米?从哪到哪是 3 厘米?从哪到哪是 5 厘米?思考一下,通过在尺子上找这些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①从 0 到几就是几厘米

    ②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几厘米就包含了几个 1 厘米)

    ③用后面的大数字减前面的小数字,得几就是几厘米(说不出来要引导学生,提问:那么从刻度 6 到刻度 10 是几厘米,你怎么知道的?那 5 到 9 呢?)

    四、合作辩思

    14、那 4 厘米大约有多长呢?请大家比划一下,在你的尺子上比一下看准不准;5 厘米呢?用尺子校准一下;10 厘米大约有多长?同桌两人互相用尺子校准一下,看看差的多不多,谁估的更准确。

    15、老师这里有一支小铅笔,想要请你帮我估一估这只小铅笔大约有多长,大家拿出材料包里的小铅笔试着估一估,想一想该用什么方法估呢?刚刚在身体上找了那么多尺子。好谁来说一说?

    16、那这支小铅笔究竟有多长呢?请你用尺子量一量吧,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和同桌商量,也可以向老师求助。谁来说说你的测量结果?那你是怎么量的,能来展示一下吗?谁和她的方法不一样?

    17、有四只小熊也在测量他们的铅笔,可是他们遇到了难题,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测量方法对不对?我们先来看第一只小熊,它的方法对不对?你有什么想对它说的。再来看看第二只小熊……

    (第 1 幅图的主要错误是铅笔的一端没有和 0 刻度线对齐;第 3 幅图的错误是因为从刻度 1 开始量,最后到 6 应该是 5 厘米,而误认为铅笔的长是 6 厘米;第 2 幅图是比较规范的测量铅笔的方法;第 4 幅图中铅笔的一端虽然没有和 0 刻度线对齐,但数出从 5 到 10 一共有 5 个格,所以铅笔的长度是 5 厘米,这样测量也是可以的。)

    通常,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 0 刻度,另一端对着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也可以从其它刻度开始测量,计算出这个物体经过了几大格,它就是几厘米。大家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了吗?

    18、那老师这有一道难题,请你估计一下自己的铅笔、橡皮、文具盒大约有多长,再测量出来它们到底有多长。要求同桌两人合作完成,并记录下来,开始吧!谁在测量中遇到问题了,可以向老师求助。

    五、训练慎思

    19、我们在美术课上用石头作画,请你观察这些石头快速说出它们的长度?为什么它长 4 厘米呢,谁能来说一说?

    20、这条线呀,让老师犯了难,我不知道它有多长,请大家拿出作业纸帮老师量一量,并把测量结果标在线的上方。好,谁来告诉我结果。能说说你是怎么量的吗?最后别忘了标上结果。

    21、老师还想请大家帮忙,在旁边画一条 4 厘米的线,线画好后要让大家都知道这条线是 4 厘米,该怎么办呢?说的真好,大家开始。谁愿意上台来画给大看一看,他画的好不好,能说说他是怎么画的吗?

    刚才我们量了一条线又画了一条线,不管是量线还是画线,都要从 0 刻度开始,量线时线的另一端指到几就是几厘米,画线时要画几厘米就到几停止。最后都不要忘记在线的上方标出结果。

    22、小老鼠正在指挥交通,它站在用积木搭的桥上,哪辆小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呢?我们先来看看图上的数学信息好不好?究竟哪辆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呢,和你的同桌商量商量,并在作业纸上记录你们的思考过程。开始吧!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思考过程。

    六、回归拓思

    23、我们这节课一起认识了厘米,知道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 cm 来表示,那请你比划一下 1 厘米大约有多长?真好,手放下。那关于这节课的知识你还有疑问吗?我有疑问,如果我想测量从学校到家的距离我用厘米这个长度单位合适吗?(那就需要更长的长度单位)如果我想测量西安到北京的距离还能用厘米吗?今后我们还要学习更长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好,下课。

    吉林长春李莹莹
    吉林长春李莹莹3年前

    学生们从对手中直尺的粗浅感知,到较为深人去了解,最后到自主学会使用,是对测量本质一步一步的建构。“原来,测量的道理和方法就是这样”, 学生们心中豁然开朗。同时,在 “找一找”、“估一估”、“量一量” 等环节中,发展学生的量感。

    邓欢
    邓欢3年前

    一年级学生学会了用 “长、短、一样长、短一些、长得多、有几个什么那么长” 等词语来描述物体的长度特征,在此基础之上,本课通过感知、认识长度单位 “厘米”,比较准确的测量一个较短物体的长度。在 “做” 和 “思考” 的过程中积累沉淀,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较短的物体长度。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量感。

    123星黛露
    123星黛露3年前

    教师借助学生身边的事物(课桌)来建立表象,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认识厘米实际意义,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段长度,引导学生在掌握、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活动,将生活量感转化为数学量感。

    王芳
    王芳3年前

    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结果不同,在学生实践操作的情况下,通过追问,让学生体会到测量的标准不相同时,测量的结果会不相同。从而引发思考,怎样才能统一测量结果?顺理成章地进入到新课的研究中。

    王芳
    王芳3年前

    交流完毕后,小结测量方法:铅笔的一端与 0 刻度对齐,看铅笔的另一端和刻度几对齐,就是几厘米;也可以用铅笔的两端分别与尺子的两个数字刻度对齐,两个刻度数字之差就是铅笔的长度。这个环节既是对学生上述知识理解程度的一个考查,也是对学生上述知识理解的巩固强化,帮助学生将初学的知识经验转化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王芳
    王芳3年前

    我们初步理解,长度知识单元的大观念有 4 条, (1)物体长度的本质是线段的长度。 (2)长度单位的本质必须是一条线段。 (3)长度单位的三性:正则性、有限可加性、运动不变性。 在交流反思中通过问题引领体会上述 3 条大观念,是让学生深刻理解度量本质、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 (4)从单位度量走向计算度量。

    王芳
    王芳3年前

    关于度量的教学,教材的编排顺序是 “直接比较→运用非标准长度单位测量→运用标准长度单位测量”,这样的设计是基于对测量产生和发展历史的理解,是基于对儿童学习测量过程的观察和研究之后确定的,有助于引导学生对测量本质、标准长度单位和测量结果的理解。

    15928411273
    159284112733年前

    在引入上采用谈话引入的方式,让学生明确测量物体时必须统一度量单位,让学生认识尺子,再认识 1 厘米,在操作中体验 1 厘米有多长。

    15928411273
    159284112733年前

    本课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因此在设计上老师也非常注重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机会,层层递进,在冲突中认识到厘米产生的必要性,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较短的物体长度。

    酥鸭
    酥鸭3年前

    创设情景丰富学生认知,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在实际观察中发现利用直尺进行测量的方法,同桌合作先估算,再进行实物测量,既增强了估算能力,有提升了动手操作能力。

    心有阳光
    心有阳光3年前

    量感是对量的直觉和感受,是建立在丰富的体验活动之上的,本节课老师设计了丰富的操作体验活动,引领学生在深刻的体验中逐步建立量感。从认识 1 厘米,到比出 1 厘米等等活动中看到了真实的量感的生长过程。

    yyx13834764113
    yyx138347641133年前

    本节课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机会,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较短的物体长度。通过测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xiaoguai629
    xiaoguai6293年前

    教案终稿:

    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

    《课桌有多长》

    —— 认识厘米

    阿房路一校 马欣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段的长度。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发展空间观念。

    4、激发学生好奇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测量物体和线段长度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物体和线段长度

    【教学准备】

    课件、尺子、投影、小木棒、小纸条、铅笔、订书针、笔记本、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预习引思

    1、大家把桌面可收拾的真整齐啊,但是我发现录播室的课桌和教室里的课桌不一样,那谁能给老师比划比划教室里你的课桌有多长呢?

    2、除了用手比划,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呢?你看这几位同学是这样说的?(播放视频)

    ①我用手拃一拃挨一拃的量,这课桌有 6 扎长

    ②我用铅笔一下挨一下的量,这课桌有 4 支铅笔长

    ③不对不对,课桌有 3 个文具盒那么长

    3、同学们想一想,同样的课桌啊,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呢?

    (因为测量工具不一样,所以测量的标准不同,她用拃作标准测量,他用铅笔来做标准,她用的文具盒。)

    二、创境启思

    4、如果我们到家具店购买课桌的时候,你说我买 6 扎长的课桌,她说我买 3 个文具盒那样长的课桌,售货员阿姨该怎样处理呢,这显然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那么同样的课桌怎样能让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呢?

    (用统一的工具,统一测量标准)

    5、看来,在生活中为了便于应用和交流,测量时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作为长度单位,那你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都用什么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尺子)

    6、(播放尺子图片)瞧,这各种各样的尺子,尽管它们形态各异但是却有着相同的长度单位,分别用在不同的地方,今天我们就主要通过学生尺来认识长度单位。(拿出尺子示意)

    三、自探静思

    7、拿出你的尺子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尺子上的线一样长吗?尺子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还有些什么啊?

    8、(出示放大的尺子)老师把尺子放大请到了黑板上,尺子上这些长短不同的小竖道是刻度线,较长的刻度线下面还标有数字,这些数字叫做刻度,它们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最左端标有 0 的就是 0 刻度。你知道 0 刻度在尺子上有什么作用吗?(它表示尺子的起点)

    cm 就是我们经常用的厘米,这是一个长度单位(板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厘米(板书)。尺子上从 0 刻度到 1 刻度,这一大格的长度就是 1 厘米,1 厘米又被分成相等的 10 小格我们以后会学到。

    9、现在请你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 0 刻度和 1 刻度,用拇指和食指对准,比划一下 1 厘米有多长。让你的同桌看一看;请拿出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小棒,轻轻的放在食指和拇指之间,然后再轻轻的抽出来,快告诉我现在你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让我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这 1 厘米有多长,睁开眼睛让同桌看一看,好,手放下收好小棒。

    10、一二三快速比划出 1 厘米有多长,真好看来大家已经记住了 1 厘米的长度,那请对照你的尺子想一想,还有哪段的长度也是 1 厘米?谁还有?还有吗?一起说。这些都是 1 厘米,那我想问问你怎么知道 9 到 10 之间的长度是 1 厘米?

    (因为有 1 大格,0-1 之间的距离也是 1 大格,9-10 和它的距离一样长,所以也是 1 厘米)

    11、请你想一想,通过找这些 1 厘米,你们发现了什么?

    ①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就是 1 厘米

    ②相邻刻度之间的距离是 1 厘米

    12、请同学们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自己的身体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你是善于发现的孩子,请坐,谁还有其他的发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 1 厘米)

    13、(1)请你仔细观察你的尺子,找一找,从哪到哪是 2 厘米?

    (从刻度 0 到 2 是 2 厘米)为什么呢?(因为有两个 1 厘米)两个 1 厘米,都是谁?(0-1,0-2)谁有不同发现?(刻度 2-4)说说你的想法?(有两大格)还有吗?

    (2)那从哪到哪是 3 厘米长?(刻度 0-3)说说你的想法?(因为有 3 大格)谁有不同的想法?(刻度 4-7)还有其他想法吗?

    (3)从哪到哪是 5 厘米?(快速的和你同桌说一说)

    (4)思考一下,通过在尺子上找这些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①从 0 到几就是几厘米

    (你真会思考,从 0 到 2 就是 2 厘米,从 0 到 3 就是 3 厘米,从 0 到 10,从 0 到 20,说明从 0 到几就是几厘米)

    ②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你总结的太好了,有 3 大格就是 3 厘米,7 大格呢?几厘米就包含了几个 1 厘米)

    ③用后面的大数字减前面的小数字,得几就是几厘米

    (说不出来要引导学生,提问:那么从刻度 6 到刻度 10 是几厘米,你怎么知道的?那 5 到 9 呢?)

    四、合作辩思

    14、你们都是善于思考会总结的孩子,那 4 厘米大约有多长呢?请大家比划一下,在你的尺子上比一下看准不准。5 厘米呢?用尺子校准一下。10 厘米大约有多长?同桌两人互相用尺子校准一下,看看差的多不多,谁估的更准确。

    15、老师这里有一张绿色的小纸条,想要请你帮我估一估这个小纸条大约有多长,大家拿出材料包里的小纸条试着估一估,想一想该用什么方法估呢?刚刚在身体上找了那么多尺子。好谁来说一说?(指甲盖的宽度大约是 1 厘米,我估计纸条是 4 厘米)能给大家比一下你是怎么估的吗?(学生示范)你真是会学以致用啊!

    16、那这个小纸条究竟有多长呢?请你用尺子量一量吧,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和同桌商量,也可以向老师求助。

    谁来说说你的测量结果?那你是怎么量的,能来展示一下吗?你们同意她的方法吗?谁和她的方法不一样?

    17、有四只小熊也在测量他们的铅笔,可是他们遇到了难题,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测量方法对不对?我们先来看第一只小熊,它的方法对不对?你有什么想对它说的。再来看看第二只小熊……

    (第 1 幅图的主要错误是铅笔的一端没有和 0 刻度线对齐;第 2 幅图是比较规范的测量铅笔的方法;第 3 幅图的错误是因为从刻度 1 开始量,最后到 6 应该是 5 厘米,而误认为铅笔的长是 6 厘米;第 4 幅图中铅笔的一端虽然没有和 0 刻度线对齐,但数出从 5 到 10 一共有 5 个格,所以铅笔的长度是 5 厘米,这样测量也是可以的。)

    通常,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 0 刻度,另一端对着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也可以从其它刻度开始测量,计算出这个物体经过了几大格,它就是几厘米。大家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了吗?

    五、训练慎思

    18、那老师这有一道难题,请你估计一下自己的铅笔、订书针、笔记本大约有多长,再测量出来它们到底有多长。要求同桌两人合作完成,并记录下来,开始吧!谁在测量中遇到问题了,可以向老师求助。

    19、我们在美术课上用石头作画,请你观察这些石头快速说出它们的长度?为什么它长 4 厘米呢,谁能来说一说?

    20、这条线呀,让老师犯了难,我不知道它有多长,请大家拿出作业纸帮老师量一量,并把测量结果标在线的上方。好,谁来告诉我结果。能说说你是怎么量的吗?最后别忘了标上结果。

    21、老师还想请大家帮忙,在旁边画一条 4 厘米的线,线画好后要让大家都知道这条线是 4 厘米,该怎么办呢?说的真好,大家开始。谁愿意上台来画给大看一看,他画的好不好,能说说他是怎么画的吗?

    刚才我们量了一条线又画了一条线,不管是量线还是画线,都要从 0 刻度开始,量线时线的另一端指到几就是几厘米,画线时要画几厘米就到几停止。最后都不要忘记在线的上方标出结果。

    22、小老鼠正在指挥交通,它站在用积木搭的桥上,哪辆小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呢?我们先来看看图上的数学信息好不好?(积木高度,桥有几层)

    究竟哪辆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呢,和你的同桌商量商量,并在作业纸上记录你们的思考过程。开始吧!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思考过程。

    六、回归拓思

    23、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我们这节课一起认识了厘米,知道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 cm 来表示,那请你比划一下 1 厘米大约有多长?真好,手放下。还知道了测量物体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 0 刻度,那关于这节课的知识你还有疑问吗?(没有)那我有疑问,如果我想测量从学校到家的距离我用厘米这个长度单位合适吗?(那就需要更长的长度单位)如果我想测量西安到北京的距离还能用厘米吗?今后我们还要学习更长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好,下课。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长度单位 cm 厘米

    xiaoguai629
    xiaoguai6293年前

    教学反思:

    《课桌有多长》教学反思

    《课桌有多长》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两次关于长度单位的直接经验,即一年级上册的 “比长短” 和上节课《教室有多长》的自选单位测量。在这样的测量活动经验积累中,学生已经对长度概念有了一些直观认识。本节课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起始阶段,对于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着本次活动主题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量感’的学习方式探索” 而开展。通过 “预习引思 —— 创境启思 —— 自探静思 —— 合作辩思 —— 训练慎思 —— 回归拓思” 这几个环节让学生学会学习,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整个教学过程,我始终把自己放在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的地位,而学生始终都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

    从学生的课桌引入,通过观看视频引发学生思考:不同测量工具测量课桌,结果不同。紧接着创设买课桌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测量时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作为长度单位,自然而然就引出尺子。在尺子上找 1 厘米,再试着比划一厘米,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把 1 厘米的小棒夹住,再把小棒轻轻地抽出来,仔细观察拇指食指之间的缝隙大约是 1 厘米,再举起来自己看一看,闭上眼睛,想一想 1 厘米有多长?这样指导学生的操作,有条理,动作到位,学生在操作中感知、领悟,顺利建立起 1 厘米的长度观念,形成了技能。认识几厘米这一环节中,我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去发现:①从 0 到几就是几厘米②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③用后面的大数字减前面的小数字,得几就是几厘米。由于二年级年龄特点,表达能力有限,因此,本环节有些耗时,需要教师及时的指导和引导。合作辩思环节,学生利用准备的材料包充分动手操作,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因为每位学生学情不同,因此这个教学环节也是格外要注意引导和巡视的。训练慎思环节中,练习题层层递进,但是有点多,应该考虑去掉重复练习,留下值得学生慎重思考的习题。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把时间和空间放手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这节课的教学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只要教师敢于放开呵护的双手,就会发现,孩子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造者。

    xiaoguai629
    xiaoguai6293年前

    二稿反思:

    《课桌有多长》教学反思

    《课桌有多长》是学习测量的第二节课内容,是让学生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感受 1 厘米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大量的动手操作,拉近数学与生活的练习,所以本人采用了 “思维型课堂” 的教学模式教授本节课。

    首先,利用学生每天都能接触到的课桌进行导入,很自然的利用上节课的知识,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引发对结果可能不同的思考与质疑,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从冲突中自然而然的引出对 “统一长度单位必要性” 的深刻体会。本节课导入环节的顺利进行,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思考、还为本节课做好了铺垫,使后面环节的进行水到渠成。

    其次,是引入刻度尺。生活中不少孩子已经见过刻度尺,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观察手中的刻度尺,于是设计了 “自探静思”,让学生仔细看看刻度尺上都有什么,由学生总结出到刻度尺上的刻度线、0 刻度、数字等信息,这就为接下来学习测量物体打下基础。并且设计了找身体上 “1 厘米” 的活动,很好的让学生利用身体感知长度。本人还在考量的是,是否与 “让学生用食指与拇指卡出 1 厘米” 的活动有所重复。

    然后,在动手操作环节,提前为孩子们准备的材料包让学生进行测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实践的过程。在本环节中,对于 “利用身体估计长度” 有所设计,由于学生年龄特点,估计的能力较弱,估计环节在课堂的实践不够有效,应该思考如何引导,强化学生估计长度的能力。

    接着,在练习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机会训练测量、绘图。设计题目时,对于平面的线和立体物体的测量都想顾及到,所以此处占用时间较长,考虑是否要精简习题。在后面小老鼠过桥的思考中,希望让学生充分发挥空间想象力来估计是否能通过,但是对于立体空间想象较弱的同学,是否应该准备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是一个思考。

    本节课环节设计连贯,细节思考到位,能够很好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在习题设计上有点贪多过满,导致时间较长,有点超时,需要改进。在最后设计的思考内容本意是为以后较大长度单位做铺垫,但是设计可能有点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还需斟酌。

    xiaoguai629
    xiaoguai6293年前

    磨课照片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9ms · UTC 02:26 · PVG 10:26 · LAX 19:26 · JFK 22:26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