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单位》(终稿)
【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内容,被编写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的第二课时。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什么是面积》、《面积单位》、《长方形的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换算》。本节课是学生理解了面积的意义,能够初步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换算的学习做下铺垫。在认识《面积单位》一课中教材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第二个问题是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第三个问题是通过做上述面积单位的正方形,体会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其核心目标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认识三个面积单位,感知它们的实际大小,能根据物体表面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去测量。在生活中,能对某个物体的表面大小作出估计与判断,培养学生的量感。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为后面继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打基础。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
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一些与面积单位有关的问题,但在感官上并没有建立起面积单位的概念,也不知道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究竟有多大,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
【学习目标】
1、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感知它们的实际大小。
2、能根据物体表面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并能运用面积单位估计物体表面的面积,形成量感。
3、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探究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学习重点】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学习难点】理解面积单位意义的基础上,能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对物体表面进行计量。
【教学准备】
1. 新世纪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微课视频
2. 多媒体 PPT 课件。
3.若干个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个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1 个 1 平方米的大正方形、每人一块同样大小的橡皮、1 平方厘米的透明格子图、1 把米尺、1 把格尺。
4. 学生准备:格尺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引发思考
师:什么是面积?
生: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师:你能找到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吗?用手摸一摸。
师:它的面积有多大?看看淘气和笑笑的测量,通过刚才的视频你发现了什么?(播放微课视频 3 分 15 秒至 4 分 06 秒)
师:谁能回答机灵狗的问题?
生:格子大小不同,会使测量结果不同。
师:面对这样的问题,你有什么办法?
生:用同样大小的格子去测量。
师小结:为了便于交流,我们在测量面积时要统一标准,这里的 “格子” 可以看作面积单位,用同样大小的格子去量,就是用相同的面积单位去测量。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发现测量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感知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创设生活化而又有挑战性的生活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促进学生对量的感知。
二、主动探究,构建量感
(一)认识面积单位
师:你听说过面积单位吗?听说过哪些面积单位呢?
生 1: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生 2: 平方千米,公顷
生 3:……
师:常见的面积单位到底有哪些呢?我们一起听听智慧老人怎么说的!
(播放微课视频 3 分 16 秒至 4 分 10 秒)
【设计意图:课堂上引入微课卡通人物 — 智慧爷爷介绍生活中常用的面积单位,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师:看了刚才的视频,你知道了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它们是怎么规定的呢?(即时板书)
生 1: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
生 2:边长为 1 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 1 平方厘米。
生 3:边长为 1 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 1 平方分米。
生 4:边长为 1 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 1 平方米。
师:他说的对吗?
【设计意图】面积单位的意义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通过视频联系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初步感知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的意义,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量感。
(二)实践操作,建立表象
1、感知 1 平方厘米的大小
师:这些面积单位有多大呢?
师:请从学具袋里拿出面积是 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
师:大家摸一摸,你感受一下它的大小。
生:很小。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 1 平方厘米呢?
生 1:骰子一个面的面积接近 1 平方厘米。
生 2: 信封上小 正 方形的面积接近 1 平方厘米。
生 3:我们指甲的面积接近 1 平方厘米。
师:用你的 1 平方厘米和指甲比一比,看看哪个最接近?
生:大拇指指甲表面的面积最接近 1 平方厘米。
师:是不是每个 1 平方厘米的图形都是正方形呢?
生 1:是
生 2:不是
师:那谁说的对呢?为什么呢?
师:我们来测量一下任务单第 1 页的三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生:它们的面积都接近 1 平方厘米。
师小结: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也可能是 1 平方厘米。
师:我们来估一估橡皮有图案的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生 1:6 平方厘米
生 2:8 平方厘米
师追问:为什么不是 8 平方分米或 8 平方米?
生:1 平方分米和 1 平方米都太大了。
师:谁估计的对呢?大家用 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一下吧!
学生汇报测量方法及结果。
师小结:看来橡皮有图案的面有几个 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满,面积就是几平方厘米。
2、感知 1 平方分米的大小
师:同学们小组合作,用 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测量一下数学书封面的面积。老师给大家 10 秒时间测量。
师:哪个小组测出结果了,为什么呢?
生 1:时间太短。
生 2:需要用很多个 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师:老师课前用了很长时间才测量出结果大约是 480 平方厘米。(课件出示用格子图测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用哪个面积单位测量数学书面积能更快呢?
生:1 平方分米。
师追问:为什么不选平方米呢?
生:因为 1 平方米比数学书封面大很多。
师:在学具袋里拿出面积是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师:现在小组合作一起来用它来测量数学书的面积,测量时间 10 秒。
学生生测量并汇报结果。
师小结:看来我们用 1 平方厘米来测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比较麻烦,1 平方分米测量得更快一些。
师:现在再用它和你的小脸蛋比一比。把你的 1 平方分米放到手掌上,和你的手掌比一比,回家后再用 1 平方分米和大人的手掌比一比,
师分别拿出粉笔盒和开关与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作比较,请学生分别描述出粉笔盒正面的面积和开关表面的面积。
生 1:粉笔盒正面的面积接近 1 平方分米。
生 2:开关这个面的面积接近 1 平方分米。
3、感知 1 平方米的大小
师:我想测量一下教室地面的面积,用哪个面积单位测量比较合适呢?
师追问:为什么不选 1 平方厘米或者 1 平方分米呢?
生:地面特别大,需要花费很长时间。
师:1 平方米的正方形这么大,哪个小组的同学能出来围成一个面积大约是 1 平方米的正方形?
生小组活动。
师:他们围成的面积到底是不是 1 平方米呢?请同学跟老师一起验证一下。
师:这四个同学围成的面积大约是 1 平方米。
师:1 平方米上能站多少个同学呢?咱们来站一站好不好,听清老师要求,请这组同学按依次站到 1 平方米的正方形纸上,双脚都要站到 1 平方米的正方形纸上,其他同学一起来数。
生开始活动。
师:大约能站下 12 个咱们三年级同学。
师:这几个面积单位大小你记住了吗?
师: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知道它们的大小了吗?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叠加贴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
师: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你能给这三个面积单位排排队吗?
生 1:这三个面积单位的大小相差很多。
生 2:1 平方厘米小于 1 平方分米小于 1 平方米。
师小结:因此在测量物体的面积时我们要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量感是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积累的表现,教学中通过 “摸一摸、找一找、量一量、比一比,站一站” 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参照物进行比较,形成了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和 1 平方米的空间观念,真实的感受到 “量” 的大小,形成深刻的表象,体会测量物体面积时要选择适当的面积单位,让量感在课堂中真实发生。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 一间房屋地面的面积约为 50------。
(2) 练习本的面积约 2------。
(3) 一张邮票的面积约 6--------。
(4) 单人床的面积约 2--------。
【设计意图】第 1 道练习题,在积累量感的基础上,来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同时学生还可以多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见物体面积大小的数据,感受面积单位累加后的大小,提升量感。第 2 道练习题通过画图理清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之间的联系,同时在脑海中建立清晰的数学计量逻辑关系,提高了对量感的辨识度。
四、回顾整理,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同学们,我们知道统一面积单位是为了比较面积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单位去测量面积,会使测量更方便。课后同学们不借助任何工具分别画出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和 1 平方米的正方形,明天带来哟。
【设计意图】总结是课堂教学优化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步骤。通过师生总结,内化量感。课后实践活动检验学生是否真正了解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