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高梦甜——包头市青山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坊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展示大赛-2021

【2021春】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坊高梦甜 三上《什么是周长》

  •  
  •  
    高梦甜——包头市青山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坊 · 3年前 · 232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1117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尊敬的各位专家、同仁:大家好!我是来自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的高梦甜老师,很荣幸能够代表青山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坊参加新世纪小学数学第三届名师工作室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大赛活动!非常感谢新世纪小学数学编委会的各位专家和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地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数学工作室的各位领导,为广大教师搭建这样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我们本次研究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一课, 和我一起学习、成长的伙伴还有任巧燕、张霞、王晓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 ,我将和团队成员们一起紧紧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 “学生学会 —— 发展学生量感的学习方式探索” 以及数学课程标准、教材、学情等方面分析、思考,设计出本次活动的研讨课例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展开本次活动。 真诚期待各位教育专家和同仁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阅读,思考每一份帖子,不断反思并完善这堂课 !最后预祝本次大赛圆满成功,各团队取得佳绩!

    导读:

    1、教材图片:https://bbs.xsj21.com/t/1755#r_74239

    2、选题思考:https://bbs.xsj21.com/t/1755#r_74240
    3、《教学设计初稿》:https://bbs.xsj21.com/t/1755#r_74243

    4、团队针对初稿设计提出修改建议:https://bbs.xsj21.com/t/1755#r_91705

    5、设计课前检测单:https://bbs.xsj21.com/t/1755#r_91918

    6、《教学设计二稿》:https://bbs.xsj21.com/t/1755#r_91919

    7、学生课前检测单完成情况分析及展示:https://bbs.xsj21.com/t/1755#r_96268

    8、第一次试讲后,团队进行研讨交流提出修改建议及研讨图片: https://bbs.xsj21.com/t/1755#r_96324

    9、第二次试讲照片:https://bbs.xsj21.com/t/1755#r_96540

    10、第二次试讲后,团队成员及学校骨干教师进行研讨并提出修改建议及研讨图片: https://bbs.xsj21.com/t/1755#r_96549

    11 、《教学设计三稿》:https://bbs.xsj21.com/t/1755#r_96606

    12、第三次试讲及团队研讨图片:https://bbs.xsj21.com/t/1755#r_97387

    13、第三次试讲后反思:https://bbs.xsj21.com/t/1755#r_97493

    14、《教学设计终稿》:https://bbs.xsj21.com/t/1755#r_97508

    15、教学视频百度网盘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UojssemNGnAIvXbBcaMlQ 提取码:gm12

    16、教学视频链接: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EzOTE5OTk5Mg==.html?x=&sharefrom=android&sharekey=d3e04522223b308ac9618101445e3e261

    17、团队照片:https://bbs.xsj21.com/t/1755#r_98427

    232 次点击  ∙  2 人收藏  
      Tweet Weibo 忽略主题 
    163 条回复   2021-04-24 09:29:07 +08:00
    高梦甜——包头市青山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坊
    高梦甜——包头市青山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坊3年前

    选题思考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量感,量感,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 ——“量”,即事物的大小、范围、程度等这些能够度量的属性。第二层意思 ——“感”,即人对各种量态的感性认识。而量感的培养不是孤立的,它与数感、空间想象力、抽象能力、推理能力、估测能力等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因此教师更改将量感的培养作为一个教学任务,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发展量感,使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落地,学生得到综合、长远的发展。

    本节课为认识周长的概念课,周长是一个长度量,是一维的线段的长度,现在一维的长度存在于二维的面里,对学生来说如何从二维的图形中建立一维的测量观是本节课的难点,在这节课中发展学生的量感,是在 “周长” 这一概念下继续对长度量感的发展,所以 “量感” 的运用与本课的学习非常契合。本课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任意、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看、摸、量,围、比、数等系列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同时也避免学生产生只有规则图形才能求周长的思维定势,为后续周长及面积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高梦甜——包头市青山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坊
    高梦甜——包头市青山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坊3年前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初稿)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 第一课《什么是周长》第 1 课时

    二、【教材分析】

    《什么是周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节的内容。

    “什么是周长” 一课是建立在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起始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周长概念,是本课和本单元学习的重点。仔细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非常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因此,教科书没有给出严格周长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和已有经验出发,帮助他们逐步感悟周长概念的本质属性。从任意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看,描、量、数等系列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直观的去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教材通过描一描、认一认、说一说、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周长,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在体验中获得对 “量” 的独特感受,进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梦甜——包头市青山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坊
    高梦甜——包头市青山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坊3年前

    三、【学情分析】

    从知识起点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同时、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从学习能力分析: 周长是学生学习上的一次飞跃,是从线的研究到面的研究的一次跨越,由于此阶段学生还处于抽象思维培养和发展时期,他们的思维还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正处于直观思维到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这些能力还不够完善和成熟,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

    从情感分析: 学生好奇心强,希望探索新事物,但也是第一次接触周长概念。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引导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建构 “周长” 的概念。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教学中往往把关注点放在图形周长的计算上,而对周长概念的建构仅是一带而过。这样常常会给学生后面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带来困难和障碍。部分学生也会因缺乏对周长概念的深刻理解,而在后续的学习中常常把周长和面积概念混淆。认为面积大的图形周长较长。有的学生产生只有规则图形才能求周长的思维定势。所以本课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并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从而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四、【课标要求】

    《什么是周长》是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属于课标第一学段,是图形与几何中关于测量的内容。课标中对此内容的要求是: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经过上述分析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

    五、【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实物,指一指、围一围知道 “一周” 是什么,初步认识周长。

    2、通过说一说、指一指、比一比感知周长的概念。

    3、能与他人合作,会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不同平面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

    六、【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对 “一周” 有正确的感知,树立正确的周长概念。

    七、【教学难点】

    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

    八、【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希沃课件、直尺、细线、各种形状的平面图形、实物投影

    学生准备:直尺

    高梦甜——包头市青山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坊
    高梦甜——包头市青山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坊3年前

    九、【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 感受一周(围着操场跑一圈)

    谈话:在幸福南路小学高老师的班里, 有位同学叫马明,他的身体不太好,一到冬天就容易感冒,经常因病请假,为了提高他的身体素质,老师就为他制定了一个锻炼计划 ——“每天绕学校操场跑一圈”。 听清楚这个锻炼计划了吗?下面我们来看看马明是怎么跑的?(出示课件)

    1、第一天出发了,看看和你想的一样吗?应该怎么跑就算一圈?(你们认为马明应该围绕哪儿跑?那条黑线对吗?那条黑线在我们数学上叫作 “边线”,应沿着操场的边线跑,他跑到操场的里面去了),看来他没有理解老师的意思。

    (第一天路线图)

    2、第二天又开始跑了。这回是沿着边线在跑吧。你又发现什么了吗?你觉得应该跑到哪里?(从起点跑回到起点,首尾得相接就是跑一圈了。)

    虽然沿着边线跑,但要从起点出发沿边线又回到起点,这样才算跑了一圈。看样子他身体真是有点虚弱,坚持不下来。

    (第二天路线图)

    3、再来看第三天,如果第三天他做到老师的要求了,就给他鼓鼓掌。谁来说说他第三天怎么跑得就跑对了?(除了沿着边 线,从一点出发最后又回到起点, 这才叫沿着操场跑了一圈。)

    (第三天路线图)

    师:生活中的这个一圈在我们数学上还有个名字,它叫:一周。(课件展示)

    那谁来说说什么是操场的一周?操场的一周指的是哪儿?(沿边线,从起点回到起点就是一周。)

    师: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事物,指一指它的一周吗?(同桌互相指一指、看一看,指一指桌面的一周、课本的一周、文具盒的一周、手腕的一周……)指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细节?

    设计意图: 教学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创设真实情境,三次绕操场跑一圈的不同跑法,在比较中学生质疑,到底怎样跑就算 “一圈” 呢?引出周长的特质 —— 边线,除了沿着边线跑,还要从起点回到起点,这个就是一周,学生知道了什么是一周后,引导学生找一找身边物体表面的一周,并动手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感受什么是一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二)动手操作 -- 体验感悟周长

    估一估,想一想:操场的一周到底有多长呢?谁能估计一下?我们一起看看(课件出示:直道 50 米,弯道 50 米)一共有几个 50 米?(4 个)4 个 50 米是多少米?

    师:说明小明每天跑多远?200 米是不是操场一周的长度呢?

    师:200 米是操场一周的长度,也叫操场的周长。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周长(板书)。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知,将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并告诉学生操场的长度就是操场一周的长度,学生明白 “周长就是表示长度的一个空间知识” 与后续学习的 “ 面积” 不易混淆。)

    1、 师:(贴板贴)谁来指一指这个圆形的一周。(学生选择起点指,老师记录)

    师:谁还能再指一指(2 人换起点指)

    师:那老师现在将圆形形的边线从一点断开取下来,发现它变成一条线段了。那这条线段的长度是不是这个圆形一周的长度?(贴在黑板上)你觉得它有多长?

    (生目测,师测量)

    师:这 X 厘米我们就可以说是这个圆形的周长。

    2、再认图形周长,感悟两层含义

    ①教师课前发各种形状的平面图形(星星、心形、月亮、正方形、三角形等)

    下面我们完成两个动手的任务:

    任务一:指一指你手中图形的一周在哪儿。

    任务二:你想象把你手中这个图形的边线从一点断开拉直大概多少长,用手比划一下,比划完后估一下大概有多少厘米长?(有难度)

    ②全班交流:

    交流三角形:

    师:先指一指你这个图形(∆)的一周在哪儿。把你手中这个图形的边线从一点断开拉直大概多少长,用手比划一下。

    师:你们觉得合适吗?应该更长一点还是短一点?

    师:估一估现在他两手间的长度是多少厘米。(生猜,调整,师测量)

    师:这个图形的边线拉直后是 XX 厘米,也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是 XX 厘米。

    交流星星图形:

    师:这个图形没有大多少,但为什么要比划的更长一些?(这个图形有很多角,角上有边线。)

    师:也就是这个图形的边线拉开要更长一些。不要小看这些角,不要小看角上的线,上面的边线拉开可是很长的!

    ③师:我们刚刚感受了自己手中图形的周长,也共同感受了这几种图形的周长大约多少厘米,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周长了吗?

    师:周长周长,“周” 是什么意思?(一周的边线)

    “长” 是什么意思?(它到底是多长的长度)

    (板书: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师:请看大屏幕这两个图形有周长吗?(预设生:没有)

    师:刚刚我们研究的图形都有周长,为什么到了这两个图形就没有周长了呢?

    (它不是封闭图形)

    师:不是封闭图形为什么就没有周长呢?

    师:同学们,只有什么图形才有周长啊?

    生:封闭图形(完善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设计意图: 量感的建立、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比较、估测必不可少,日常生活中很多测量问题的解决并不是靠精准测量完成的,大多通过估测可解决。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促进学生利用合理参照物形成初步估量物体的能力,在估测中丰富量感。本环节通过不断地对图形进行从断开到拉直的过程,使学生充分对一周进行了感知,并估算了图形一周的长度后,很自然的就总结出了 “周长” 的核心概念: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比起一开始直接出示周长的概念,学生经过一系列的操作、感知,更能做到深刻的理解,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再出示不封闭图形后,学生最后总结出周长的完整概念: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三)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1、完成学习单:测量下列图形的周长(老师准备细线、软铁丝、软尺)

    小组合作探究,分别测量四个图形的周长,需要测量工具的请到老师这领取。

    师:你们在测量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了吗?遇到的请举手。

    (心形、圆形的周长无法测量)

    师:我们测量心形图形、圆形的周长是要测量哪里?(生指:从这一点出发,沿着边线又回到这一点的长度)

    师:谁有测量的好办法,哪个小组研究出来了?(学生用细线演示化曲为直,也可以用直尺量一个 1 厘米记录一下,以直代曲,细分成小段,可以看成直边 —— 有难度,测量圆形周长时也可以将圆形剪下来,在尺子上滚动,体会化曲为直)

    2、交流:第一个图形的周长是?你们测量了几条边?(把它们加起来)

    第二个图形的周长是?你们测量了几条边?

    第三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没来得及测量的同学估一估。)

    师:回顾我们测量这几个图形周长的方法一样吗?

    师:前两个图形的周长我们是用什么测量的?为什么它们的可以用直尺测量?

    (因为它们的边是直的.)

    2、师:那如果老师把黑板上的图形分类,你能读懂老师的意思吗?

    生:上面图形的边线是直的,下面图形的边线是弯的。

    师:像上面那种边是直直的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用什么测量?(直尺)

    像下面那种边是弯弯的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用什么测量?(线、软尺)

    设计意图: 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以促进学生对周长意义的理解,是本课又一教学目标,也是本课的难点。学生主要要学会测量两种图形:一种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一种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周长的测量,学生在探索测量方法时,积极动脑,通过比较交流,发现先用直尺量每条线段,然后计算得出周长这种方法比较简便。由此,学生深化了对周长的认识。而在此基础上对方法的优化,又提升了他们的思维。教学中既测量和计算了直边图形的周长,还探索了曲边图形的周长测量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周长的含义,同时也给学生渗透 “化曲为直”、“ 化折为直” 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求图形的周长一般用 “ 测算法” 和 “ 围量法”,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本课的学习,而且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

    (四)观察辨析 -- 深入理解周长

    1、师:(PPT 展示正方形)这是什么图形?在心里想想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师:红线现在将正方形分成两部分,1 和 2 哪个图形的周长更长呢?为什么?

    2、师:(PPT 展示等边三角形)1 和 2 谁的周长长?

    设计意图: 在练习环节中出示了有效的拓展题 “一个正方形和沿着对角线被一条不规则的曲线分成两部分”,让学生判断谁的周长更长。继续拓展,教师出示 “ 一个等边三角形不沿着它的一半,将一条曲线让等边三角形划分为两部分”,让学生判断哪一部分的周长更长。有意安排了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用曲线分割成两个图形后,比较分割后两个图形的周长,通过变式练习,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这种探究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趋于深刻,周长和图形的大小、面积并无直接的联系。)

    (五)渗透数学文化、总结延伸周长

    1、联系生活,渗透数学文化

    (1)周长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围栅栏、量体裁衣、装裱边框 ……

    (2)奇妙的人体周长。

    腰部的周长约是脖子周长的 2 倍;脖子的周长约是手腕周长的 2 倍;拳头的周长和脚几乎是一样长的。

    2、全课总结,课后实践。

    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和认识了周长。你有什么收获呢?

    师:周长是我们数学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生活当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课后也可以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测量一 片自己喜欢的树叶的周长。

    设计意图: 将周长放置于多种情境中,赋予了这个长度丰富的现实意义,对于学生感受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有用,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了周长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gh
    gh3年前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知,将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并告诉学生操场的长度就是操场一周的长度,学生明白 “周长就是表示长度的一个空间知识” 。

    宋彦飞
    宋彦飞3年前

    教师对量感的理解比较深刻,情感目标分析比较深入,教学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能够层层深入的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定义,有效地的帮助学生建立了周长的量感。

    王秀佳
    王秀佳3年前

    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知,将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并告诉学生操场的长度就是操场一周的长度,学生明白 “周长就是表示长度的一个空间知识” 。

    GUORUI
    GUORUI3年前

    高老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一系列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 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是进行有效的学习的有效途径。

    17684720732
    176847207323年前

    从学生熟悉的校园情景激趣导入,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 “周” 和 “长”,让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更加深刻。环节四的设计也非常好,能考查出学生是否存在知识混淆的想象,再一次加深了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张馨予
    张馨予3年前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正是具体思维向抽象的过渡阶段,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非常重要。老师以有趣的情境导入,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心中形成一把 “测量尺”,很好地理解了周长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3年前

    教师的开课导入贴近生活,让学生学生兴趣高涨。课堂中进行了充分的活动,并且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到了周长的实际含义。教学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 “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丁敏敏
    丁敏敏3年前

    个人觉得,第一环节认识周长,还是利用教材给出的情境比较合适。因为,教材先是给出树叶边线的一周,然后给出数学书封面边线一周。我们知道,从动作表象到符号 (数学语言) 表象,是儿童认知从具体到抽象的基本规律,也是构建数学模型的基本要领。只有让学生经历这一数学化的过程,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表象,把学生对周长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显然现教材调换处理,尊重了儿童的认知规律。数学课本,拉近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意在让学生沿书的底面边线描一圈,留下一个长方形。这样,用身边的事物丰富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利于学生用概括性的语言提升对周长的理性认识,也就是 “量感”; 利于学生实现从实物到图形这一认知的飞跃,实现由物的一周到形的一周的自然过渡;利于学生体悟面在体上的物质属性。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重点应放在让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和感悟中体会周长含义,从而自然的获得求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交流、合作和动手操作的意识。要引导好学生获得更深刻、更准确的 “量感” 体验。

    yxx123
    yxx1233年前

    高老师这节课导入贴近生活,让学生兴趣高涨。课堂中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到了周长的实际含义。

    13180798129
    131807981293年前

    教师的导入贴近生活,让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课堂中,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活动,并且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到了周长的实际含义。教学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 “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yxx123
    yxx1233年前

    教学重点突出,设计环节层层递进,学生在一个个活动中充分理解了周长的概念。

    13180798129
    131807981293年前

    本设计导入新颖,构思独特,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快乐,是很精彩的一节设计。

    yxx123
    yxx1233年前

    课堂中注重渗透数学文化,将周长放置于多种情境中,赋予了这个长度丰富的现实意义,对于学生感受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有用,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了周长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13180798129
    131807981293年前

    从学生熟悉的校园情景激趣导入,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 “周” 和 “长”,让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更加深刻。环节四的设计也非常好,再一次加深了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培育并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yxx123
    yxx1233年前

    通过描一描、认一认、说一说、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周长,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在体验中获得对 “量” 的独特感受,进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西安高新第一小学李睿
    西安高新第一小学李睿3年前

    高老师从学生身边的树叶和数学书开始探究,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任意、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看、摸、量,围、比、数等系列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同时也避免学生产生只有规则图形才能求周长的思维定势,为后续周长及面积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yxx123
    yxx1233年前

    本课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并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从而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yxx123
    yxx1233年前

    量感的建立、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比较、估测必不可少,日常生活中很多测量问题的解决并不是靠精准测量完成的,大多通过估测可解决。本节课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促进学生利用合理参照物形成初步估量物体的能力,在估测中丰富量感。

    yxx123
    yxx1233年前

    教学中既测量和计算了直边图形的周长,还探索了曲边图形的周长测量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周长的含义,同时也给学生渗透 “化曲为直”、“ 化折为直” 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求图形的周长一般用 “ 测算法” 和 “ 围量法”,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本课的学习,而且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

    sym
    sym3年前

    高老师结合生活实际 " 三次跑操场 " 引入什么是周长,将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jlj65933
    jlj659333年前

    通过多种学习活动以及各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学习过程中循循渐进的掌握知识。让学生与同学合作量一量心形圆形的周长,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张慧叶
    张慧叶3年前

    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活动中测量出了图形的周长,体会到了度量单位的累加;多种方法的展示,其实就是渗透多种量的方法,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量感是量出来的,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张咪
    张咪3年前

    通过树叶引出周长,让学生学会观察,自己动脑,发现问题。通过对比发现不同事物的周长大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周长,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同时也避免学生产生只有规则图形才能求周长的思维定势,为后续周长及面积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rym130920
    rym1309203年前

    教材通过描一描、认一认、说一说、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周长,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在体验中获得对 “量” 的独特感受,进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注重从生活实际出发,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量感

    邹永娜13298774989
    邹永娜132987749893年前

    本节课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起始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周长概念,是本课和本单元学习的重点。仔细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非常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因此,教科书没有给出严格周长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和已有经验出发,帮助他们逐步感悟周长。

    shenyanjia
    shenyanjia3年前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知,将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并告诉学生操场的长度就是操场一周的长度,学生明白 “周长就是表示长度的一个空间知识” 。

    平淡的幸福
    平淡的幸福3年前

    高老师的课通过丰富的体验活动,搭建起学生对周长概念感知的平台;在认知冲突中,加深和拓宽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值得学习!

    平淡的幸福
    平淡的幸福3年前

    量感的建立、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创设情境是必不可少的。高老师结合生活实际 " 三次跑操场 " 引入什么是周长,将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量感。

    平淡的幸福
    平淡的幸福3年前

    学生兴趣高涨,进行了充分的活动,并且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到了周长的实际含义。教学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 “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这一理念。

    lin123456
    lin1234563年前

    本课让学生对周长有一定的认识。通过观察小蚂蚁围着树叶爬了一周,感知周长的实际意义。学生经历了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活动。个人认为如果活动能多一些可能学生理解会更深一些。

    lin123456
    lin1234563年前

    教学中既测量和计算了直边图形的周长,高老师的课通过丰富的体验活动,搭建起学生对周长概念感知的平台;在认知冲突中,加深和拓宽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lin123456
    lin1234563年前

    只有让学生经历这一数学化的过程,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表象,把学生对周长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显然现教材调换处理,尊重了儿童的认知规律。数学课本,拉近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意在让学生沿书的底面边线描一圈,留下一个长方形。这样,用身边的事物丰富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利于学生用概括性的语言提升对周长的理性认识,也就是 “量感”; 利于学生实现从实物到图形这一认知的飞跃,实现由物的一周到形的一周的自然过渡;利于学生体悟面在体上的物质属性。

    longhongyan
    longhongyan3年前

    高老师在本节课中促进学生利用合理参照物形成初步估量物体的能力,在估测中丰富量感。学生在一个个活动中充分理解了周长的概念。

    lin123456
    lin1234563年前

    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希望探索新事物,但也是第一次接触周长概念。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引导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建构 “周长” 的概念。

    xuli721214
    xuli7212143年前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周长概念,是本课和本单元学习的重点。仔细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非常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因此,教科书没有给出严格周长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和已有经验出发,帮助他们逐步感悟周长。

    吉林辽源孟霞
    吉林辽源孟霞3年前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知,将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并告诉学生操场的长度就是操场一周的长度,学生明白 “周长就是表示长度的一个空间知识” 与后续学习的 “ 面积” 不易混淆。

    liying888
    liying8883年前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坊高梦甜老师将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并告诉学生操场的长度就是操场一周的长度,学生明白了 “周长就是表示长度的一个空间知识” 。

    wanglpingping123
    wanglpingping1233年前

    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希望探索新事物,但也是第一次接触周长概念。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引导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建构 “周长” 的概念。

    成都龙泉王方
    成都龙泉王方3年前

    周长的概念,学生有生活经验,教师通过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完成生活化到数学化的转变,把学生对周长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显然现教材调换处理,尊重了儿童的认知规律。

    成都龙泉王方
    成都龙泉王方3年前

    教材通过描一描、认一认、说一说、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周长,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在体验中获得对 “量” 的独特感受,进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师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席,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在活动中培养量感

    zdw197330
    zdw1973303年前

    通过联系学生身边的实例导入本课,从而引出周长的特质 —— 边线,除了沿着边线跑 --- 从起点回到起点,这个就是一周,学生知道了什么是一周后,引导学生确认一周的概念,为下一步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周长概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老师能联系生活实际,把抽象问题简单化。让学生更深刻的感悟周长。

    xinxin_187
    xinxin_1873年前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知,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深切感受 “一圈” 的含义。接着出示不同的图形,帮助学生再次理解 “一周”。

    xinxin_187
    xinxin_1873年前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知,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深切感受 “一圈” 的含义。接着出示不同的图形,帮助学生再次理解 “一周”。

    吉林德惠  董雪微
    吉林德惠 董雪微3年前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知,将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并告诉学生操场的长度就是操场一周的长度,学生明白 “周长就是表示长度的一个空间知识” 。

    吉林德惠  董雪微
    吉林德惠 董雪微3年前

    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以促进学生对周长意义的理解,只有理解周长,才能避免以后与面积与周长的问题混淆!

    吉林德惠  董雪微
    吉林德惠 董雪微3年前

    老师在学生深化了对周长的认识。而在此基础上对方法的优化,又提升了他们的思维。教学中既测量和计算了直边图形的周长,还探索了曲边图形的周长测量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周长的含义,同时也给学生渗透 “化曲为直”、“ 化折为直” 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求图形的周长一般用 “ 测算法” 和 “ 围量法”,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本课的学习,而且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

    吉林德惠张海英
    吉林德惠张海英3年前

    观察辨析,深入理解周长这一环节,“红线将正方形分成两部分,1 和 2 哪个图形的周长更长呢?为什么?” 本题的设计很有创意,从表象看,图一的面积大,学生会误以为图一的周长也大,而实际上图一和图二的周长是相等,周长和图形的大小面积并无直接关系,那么学生对周长的量感的认识又提高了一个层次,对周长认识更加深刻。

    吉林榆树王艳侠
    吉林榆树王艳侠3年前

    高老师的教学设计很好。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和已有经验出发,帮助他们逐步感悟周长。通过不断地对图形进行从断开到拉直的过程,使学生充分对一周进行了感知,很自然的就总结出了 “周长” 的核心概念: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学生经过一系列的操作、感知,更能做到深刻的理解,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再出示不封闭图形后,学生最后总结出周长的完整概念。

    吉林榆树王艳侠
    吉林榆树王艳侠3年前

    本节课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知,将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吉林榆树王艳侠
    吉林榆树王艳侠3年前

    本节课有一个亮点: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情境。三次绕操场跑一圈的不同跑法,在比较中学生质疑,到底怎样跑就算 “一圈” 呢?引出周长的特质 —— 边线,除了沿着边线跑,还要从起点回到起点,这个就是一周,学生知道了什么是一周后,引导学生找一找身边物体表面的一周,并动手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感受什么是一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qdy12345
    qdy123453年前

    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少而精,学生学得。乐而活。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量一量、数一数等实践活动,深刻理解了周长的概念,也学会了平面图形的学习方法。教师注重的不是学习的结果,不是生硬的知识,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学习的过程,学会独立思考,不断积累活动经验,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良好的数感。

    halo454513673
    halo4545136733年前

    以学定导,多元互动,学生参与度高。在课堂教学上老师以 " 独学、对学、群学 " 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给学生自学思考交流的平台,鼓励学生大胆展示,敢于质疑补充。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实践修正,在交互式评价激励中不断自我修正提升。

    halo454513673
    halo4545136733年前

    高老师运用几何直观演示,有效的渗透相关的数学思想、引出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的引出也有直观的演示支撑。学生汇报测量方法同时使学生的学习从知识到实践应用的方法思想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wdm6666
    wdm66663年前
    本课的设计老师比较用心,学生经过一系列的操作、感知,逐渐建立和形成量感,当然量感的发展需要经历体验和感知的多样化活动,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描,指,围、估等多样化活动丰富认知,促进量感形成。深化认识 “周长” 的核心概念: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最后的拓展环节的设计也比较有想法,为学生的发展奠基。如果在教学方式再做些调整,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多元对话,让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认知。
    lihong123
    lihong1233年前

    高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知,将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如果把情境一认识周长,改为教材给出的树叶、数学书封面的情境我个人觉得比较合适。因为,让学生描树叶、数学书封面的一周,有利于学生建构周长模型。

    离崖
    离崖3年前

    学生通过丰富的实际体验获得了周长的概念。这不是老师说教式的灌输,而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的知识。这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ljh319
    ljh3193年前

    高老师通过让学生描一描、认一认、说一说、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周长,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在体验中获得对 “量” 的独特感受,进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了量感。

    a景儿
    a景儿3年前

    高老师通过让学生描一描、认一认、说一说、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周长,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在体验中获得对 “量” 的独特感受,进而获得量感!

    顺帆
    顺帆3年前

    导入设计贴近生活,让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课堂中,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活动,并且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到了周长的实际含义。教学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 “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吉林九台  宋玲玲
    吉林九台 宋玲玲3年前

    我觉得本课成功之处: 一是目标明确。本节课老师通过回顾旧知 ,导入课题。既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后面 学习做好铺垫,又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使学生一开始就明确本节课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二是情境激趣。在本节课中,老师创设了实践活动的情境,通过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周长的实际含义。这些情境地创设,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是环节清晰。通过摸一摸、描一描树叶的边线,得到树叶的轮廓,拓宽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从而认识了周长的意义。为了确实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直观感知” 图形的周长,有设计了小摸一摸、画一画平面图形的周长活动,组织学生经历了一个理解图形周长的含义的过程;最后是算一算周长活动,学生在测量后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含义,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整个教学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中 “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这一理念。

    王忠敏
    王忠敏3年前

    课堂中注重渗透数学文化,将周长放置于多种情境中,将数学知识放在一个情境中去学习,赋予了这个长度丰富的现实意义,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一次加深了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282807835
    2828078353年前

    教师的导入真实比较贴近生活,学生能够产生代入感,继而使学生产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中学生经历了实践活动、自主探索,能够在充分体验的过程中,充分感悟到了周长的实际含义。

    1342368741
    13423687413年前

    在学情分析中,从三方面分析了解学生,更能让本节课的目标落实在实处。

    1342368741
    13423687413年前

    呈现在操场上的三天走的差异路线,让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形成思考和对比,从而使周长中周的特点,更加凸显。

    1342368741
    13423687413年前

    在本节课中善于利用不同的个案进行分析,符合学生认知的特点,在分析中使学生深刻领会周长的含义。

    1342368741
    13423687413年前

    在讲解周长的过程中善于结合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更能发现生活中的周长,页利于学生头脑中建立对周长认知的表象。

    1342368741
    13423687413年前

    通过量描说等具体活动,学生在多种活动中感受周长,知识建立更具体形象。

    康晓岗
    康晓岗3年前

    在之前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把关注点放在图形周长的计算上,而对周长概念的建构仅是一带而过。这样常常会给学生后面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带来困难和障碍。部分学生也会因缺乏对周长概念的深刻理解,而在后续的学习中常常把周长和面积概念混淆。认为面积大的图形周长较长。有的学生产生只有规则图形才能求周长的思维定势。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并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从而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教学效果良好。

    wj810403
    wj8104033年前

    教师的导入很新颖,结合生活实际情境,有效帮助学生理解 “一周”,为理解周长的意义做了很好的铺垫。第二环节通过不断地对图形进行从断开到拉直的过程,使学生对一周进行了充分感知,学生经过一系列的操作、感知,做到深刻的理解。

    sls123456
    sls1234563年前

    高老师在小组合作探究这部分设计很有创意,让学生分别测量四个图形的周长,并让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找到解决的办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深刻体会什么是量,什么是感。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培养了合作探究意识。

    王玲玲123
    王玲玲1233年前

    高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知,将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吕大伟
    吕大伟3年前

    导入很有新意,帮助学生理解了周长的含义,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图形剪开拉直后估测长度,进一步发展了学生量感。

    sls123456
    sls1234563年前

    高老师在周长估测环节,没有一开始直接出示周长的概念,而是通过不断地对图形进行从断开到拉直的过程,使学生充分对一周进行了感知,并估算了图形一周的长度后,很自然的就总结出了 “周长” 的核心概念: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学生经过一系列的操作、感知,更能做到深刻的理解,又出示不封闭图形后,学生自己最后总结出周长的完整概念 —— 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对量感有深刻的理解,达到真正的教学效果,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

    李继振10
    李继振103年前

    教学中做到了创设多个教学情境,注重体验,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表象,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实际意义,在充分认识理解的基础上测量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展示了概念课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

    黑龙江大庆姜丽
    黑龙江大庆姜丽3年前

    高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绕操场跑一圈引入新知,将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通过估计、量一量星星、三角形等图形,感受周长量感。

    chenqiuyi
    chenqiuyi3年前

    从学生熟悉的校园情景激趣导入,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 “周” 和 “长”,让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更加深刻。环节四的设计也非常好,再一次加深了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培育并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琪琪77
    琪琪773年前

    高老师这节课从学生熟悉的操场入手,让孩子们充分体会绕操场一周的长度就是操场的周长。之后让学生摸一摸,说一说,深化对物体表面的周长的认识。最后在此基础上探索测量周长的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培养量感。

    wxx123456
    wxx1234563年前

    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wangjingxia0654
    wangjingxia06543年前

    高老师的这节课和课本中的情境图不一样,以学校操场为主线展开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操场的选择特别好,有直线有曲线,正好可以考查学生对不同图形测量的考察。

    秋秋
    秋秋3年前

    我的个人建议,第一个环节用教材给出的情境比较好。或者,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亲自体验跑一周来切入本课课题。课堂教学中创设了多个教学情景,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表象,初步认识周长。整个课堂循序渐进,层层递进。

    li qiu shuang
    li qiu shuang3年前

    高老师课上课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任意、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看、摸、量,围、比、数等系列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同时也避免学生产生只有规则图形才能求周长的思维定势,

    黑龙江省大庆市刘思娣
    黑龙江省大庆市刘思娣3年前

    教学设计通过学生熟悉的操场有多长引入课题,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初步感知周长的概念,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总结出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通过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加深学生对周长的理解。

    wsn4970
    wsn49703年前

    本课通过看、摸、量,围、比、数等系列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导入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三次绕操场跑一圈的不同跑法,在比较、质疑中,引出周长的特质 —— 边线,除了沿着边线跑,还要从起点回到起点,这个就是一周。导入新颖、有趣,激发学生兴趣。

    wsn4970
    wsn49703年前

    教学中既测量和计算了直边图形的周长,还探索了曲边图形的周长测量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周长的含义,同时也渗透了 “化曲为直”、“ 化折为直” 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很好的避免了学生产生只有规则图形才能求周长的思维定势,为后续周长及面积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四川成都王梦月
    四川成都王梦月3年前

    过描一描、认一认、说一说、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周长,在测量的过程中给学生渗透了 “化曲为直”、“ 化折为直” 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生经过一系列的操作、感知,对周长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 —— 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正在做到在实践中体会量感,在活动中感受量。

    sgl521
    sgl5213年前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在不断的操作、观察、讨论、概括和验证的数学活动中探索并帮助学生理解周长,在测量的过程中给学生渗透了 “化曲为直”、“ 化折为直” 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取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在教材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归纳。以大数学观来看待本节课,帮助孩子形成一个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感悟规律学习的思想方法。

    汪丰权
    汪丰权3年前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而如何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对周长的概念十分关键,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丰富的活动体验让学生理解,究竟什么是周长,从而提出问题,怎样求出不同图形的周长呢?引发学生的思考。

    元帅
    元帅3年前

    @高梦甜——包头市青山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坊 高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不但注重了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周长,更注重了培养学生对周长的一种感觉,打破现象抓本质,抓住周长其实就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并适时介绍了 “化曲为直” 的数学思想,把曲线图形想象成无数长度很小的直线连接起来的图形来测量,这无疑是在学生们的心里扎下了 “化曲为直” 的萌芽,建立了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高入丹
    高入丹3年前

    高老师的这节课创设马明三次绕操场跑步的情境,不断深入。在新授过程中,高老师并没有一步到位直接揭示周长的概念,而且让学生通过指一指,估一估等活动,让学生真正理解 “周长” 两个字的含义,并通过举反例完善概念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在测量图形过程中,为学生渗透化曲为直思想,两个习题的设计,引发学生思考,深入理解周长。

    高梦甜——包头市青山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坊
    高梦甜——包头市青山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坊3年前

    感谢各位同仁对《什么是周长》一课一稿给予的肯定及建议,我认真拜读了每一条精彩的点评,对我的二稿设计有非常大的帮助,希望各位领导老师们能够持续关注,期待大家更多的宝贵建议!

    高小旭
    高小旭3年前

    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一系列操作,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 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是进行有效的学习的有效途径。

    高梦甜——包头市青山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坊
    高梦甜——包头市青山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坊3年前

    一稿设计后辩课团队进行研讨

    3 月 7 日在敲定教学设计一稿并上传后,我便把一稿打印出来,我们辩课团队的其它老师在认真阅读后,提出了以下修改建议:

    1、对于【学情分析】中:

    不管是从知识起点、学习能力分析还是从情感分析,都只是教师个人的主观判断及分析,至于学生的前备学习经验、知识起点、学习能力究竟如何,教师其实并没有真正掌握,对学情具体情况了解不深入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在上课前应设计一个课前检测单让学生完成,而后教师对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新知的了解情况进行认真分析,用真实数据支撑,真正掌握具体学情后,再重新制定学情分析,进行教学设计的修改。

    2、对于【学习目标】 的制定:

    学习目标制定的比较宽泛,不够具体,和教学环节有些脱节,哪个目标在哪个教学环节中能够体现不来并不明显,也就是说学习目标在教学环节中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应重新制定学习目标。

    3、对于【教学设计】—— 动手操作 -- 体验感悟周长环节中:

    估一估,想一想:操场的一周到底有多长呢?谁能估计一下? 和课本脱节严重,而且学生并没有真正站在操场上去感受,只是看幻灯片上的操场图片去估测,与实际偏差大,没有估测的意义,应该删除此环节。

    4、 对于【教学设计】—— 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环节中:

    (1)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每个小组一次测量 4 个图形比较耗时,而且在 4 个图形中,有 2 个为直边图形,2 个为曲边的不规则图形,性质相同,测量方法也大致相同,所以应把 图形① ④分为一组, 图形 ②③一组分别分发到各小组去进行周长的测量,在小组交流汇报、集中展示时再分别叫两个小组进行展示即可。

    (2)把图形印在学习单上让学生测量周长,局限性较大,不易操作,应把图形放大,做成实物,这样学生选择工具测量时会比较容易上手,操作方便,准确率也较高。

    5、 对于【教学设计】—— 观察辨析 -- 深入理解周长环节中:

    (PPT 展示正方形)这是什么图形?在心里想想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师:红线现在将正方形分成两部分,1 和 2 哪个图形的周长更长呢?为什么?

    此环节设计的很经典,但偏离课本设定,本节课作为周长的起始课, 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一下了解周长和图形的大小、面积并无直接的联系难度较大,应放在下一课时进行。

    而且认识周长第一课时中还有一教学环节 借助方格图得出图形周长,在教学设计中并没有体现,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应对本环节进行重新的修改设计。

    以上是我们辩课团队针对教学一稿提出的整改建议,我结合团队及论坛中各位同仁的宝贵建议,对教学初稿进行了部分修改,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二稿,希望大家持续关注,期待你们的宝贵建议。

    高梦甜——包头市青山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坊
    高梦甜——包头市青山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坊3年前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二稿)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 第一课《什么是周长》第 1 课时

    二、【教材分析】

    《什么是周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节的内容。

    “什么是周长” 一课是建立在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起始课。仔细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非常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因此,教科书没有给出严格周长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和已有经验出发,帮助他们逐步感悟周长概念的本质属性。从任意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看,描、量、数等系列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直观的去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教材通过描一描、指一指、说一说、量一量、数一数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周长,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在体验中获得对 “量” 的独特感受,进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学情分析】

    从知识起点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同时、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从学习能力分析: 周长是学生学习上的一次飞跃,是从线的研究到面的研究的一次跨越,此阶段学生还处于抽象思维的发展时期,正处于直观思维到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这些能力还不够成熟,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

    从情感分析: 学生好奇心强,希望探索新事物,但也是第一次接触周长概念。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从生活实例出发,帮助学生建构 “周长” 的概念。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教学中往往把关注点放在图形周长的计算上,而对周长概念的建构仅是一带而过。这样常常会给学生后面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带来困难和障碍。部分学生也会因缺乏对周长概念的深刻理解,而在后续的学习中常常把周长和面积概念混淆。认为面积大的图形周长较长。有的学生产生只有规则图形才能求周长的思维定势。所以本课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并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从而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四、【课标要求】

    《什么是周长》是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属于课标第一学段,是图形与几何中关于测量的内容。课标中对此内容的要求是: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经过上述分析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

    五、【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实物,通过描一描、估一估等数学活动,能用自己的话说出 “一周” 是什么,什么是周长。

    2、通过小组合作,会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不同平面图形的周长,这样算周长。

    六、【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对 “一周” 有正确的感知,树立正确的周长概念。

    七、【教学难点】

    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

    八、【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希沃课件、直尺、细线、软尺、软铁丝等测量工具、各种形状的平面图形、实物投影

    学生准备:直尺

    九、【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 感受一周(围着操场跑一圈)

    谈话:在高老师的班里, 有位同学叫马明,他的身体不太好,一到冬天就容易感冒,经常因病请假,为了提高他的身体素质,老师就为他制定了一个锻炼计划 ——“每天绕学校操场跑一圈”。 听清楚这个锻炼计划了吗?下面我们来看看马明是怎么跑的?(出示课件)

    1、第一天出发了,看看和你想的一样吗?应该怎么跑就算一圈?(你们认为马明应该围绕哪儿跑?那条黑线对吗?那条黑线在我们数学上叫作 “边线”,应沿着操场的边线跑,他跑到操场的里面去了),看来他没有理解老师的意思。

    2、第二天又开始跑了。这回是沿着边线在跑吧。你又发现什么了吗?你觉得应该跑到哪里?(从起点跑回到起点,首尾得相接就是跑一圈了。)

    虽然沿着边线跑,但要从起点出发沿边线又回到起点,这样才算跑了一圈。看样子他身体真是有点虚弱,坚持不下来。

    3、再来看第三天,谁来说说他第三天怎么跑得就跑对了?(除了沿着边 线,从一点出发最后又回到起点, 这才叫沿着操场跑了一圈。)

    师:生活中的这个一圈在我们数学上还有个名字,它叫:一周。(课件展示)

    那谁来说说什么是操场的一周?操场的一周指的是哪儿?(沿边线,从起点回到起点就是一周。)

    师: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事物,指一指它的一周吗?(同桌互相指一指、看一看,指一指桌面的一周、课本的一周、文具盒的一周、手腕的一周……)指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细节?

    设计意图: 教学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创设真实情境,三次绕操场跑一圈的不同跑法,在比较中学生质疑,到底怎样跑就算 “一圈” 呢?引出周长的特质 —— 边线,除了沿着边线跑,还要从起点回到起点,这个就是一周,学生知道了什么是一周后,引导学生找一找身边物体表面的一周,并动手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感受一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二)动手操作 -- 体验感悟周长

    1、 师:(贴板贴)谁来指一指这个圆形的一周。(学生选择起点指,老师记录)

    师:谁还能再指一指(2 人换起点指)

    师:那老师现在将圆形的边线从一点断开取下来,发现它变成一条线段了。那这条线段的长度是不是这个圆形一周的长度?(贴在黑板上)你觉得它有多长?

    (生目测,师测量)

    师:这 X 厘米我们就可以说是这个圆形的周长。

    板书:周长

    2、 再认图形周长,感悟两层含义

    ①教师课前发各种形状的平面图形(星星、心形、月亮、正方形、三角形等)

    下面我们完成两个动手的任务:

    任务一:指一指你手中图形的一周在哪儿。

    任务二:你想象把你手中这个图形的边线从一点断开拉直大概多少长,用手比划一下,比划完后估一下大概有多少厘米长?(有难度)

    ②全班交流:

    交流三角形:

    师:先指一指你这个图形(∆)的一周在哪儿。把你手中这个图形的边线从一点断开拉直大概多少长,用手比划一下。

    师:你们觉得合适吗?应该更长一点还是短一点?

    师:估一估现在他两手间的长度是多少厘米。(生猜,调整,师测量)

    师:这个图形的边线拉直后是 XX 厘米,也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是 XX 厘米。

    交流星星图形:

    师:这个图形没有大多少,但为什么要比划的更长一些?(这个图形有很多角,角上有边线。)

    师:也就是这个图形的边线拉开要更长一些。不要小看角上的线,上面的边线拉开可是很长的!

    ③师:我们刚刚感受了自己手中图形的周长,也共同感受了这两种图形的周长大约多少厘米,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周长了吗?

    师:周长周长,“周” 是什么意思?(一周的边线)

    “长” 是什么意思?(它到底是多长的长度)

    (板书: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师:请看大屏幕这两个图形有周长吗?(预设生:没有)

    师:刚刚我们研究的图形都有周长,为什么到了这两个图形就没有周长了呢?

    (它不是封闭图形)

    师:不是封闭图形为什么就没有周长呢?

    师:同学们,只有什么图形才有周长啊?

    生:封闭图形(完善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设计意图: 量感的建立、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比较、估测必不可少,日常生活中很多测量问题的解决并不是靠精准测量完成的,大多通过估测可解决。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促进学生利用合理参照物形成初步估量物体的能力,在估测中丰富量感。本环节通过不断地对图形进行从断开到拉直的过程,使学生充分对一周进行了感知,并估算了图形一周的长度后,很自然的就总结出了 “周长” 的核心概念: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比起一开始直接出示周长的概念,学生经过一系列的操作、感知,更能做到深刻的理解,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再出示不封闭图形后,学生最后总结出周长的完整概念: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三)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1、 测量下列图形的周长(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细线、软铁丝、软尺、直尺)

    小组合作探究(图形 一组,图形 ②③一组分别分发到各小组 ),各小组分别测量 2 个图形的周长,小组讨论后从工具箱中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

    2、交流(分别叫拿不一样图形的两组汇报):第 ②个图形可以用直尺直接量出, 第③ ④个图形学生用细线演示化曲为直,也可以用直尺量一个 1 厘米记录一下,以直代曲,细分成小段,可以看成直边 —— 有难度。

    师:回顾我们测量这几个图形周长的方法一样吗?如果老师让你把图中的四个图形分成两类,你会分吗?

    生:第 ②个图形为一类 (因为它们的边线是直的.),第③ ④个图形为一类(因为它们的边是曲的.)。

    师:像上面那种边是直直的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用什么测量?(直尺)

    像下面那种边是弯弯的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用什么测量?(线、软尺)

    设计意图: 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以促进学生对周长意义的理解,是本课又一教学目标,也是本课的难点。学生主要要学会测量两种图形:一种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一种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周长的测量,学生在探索测量方法时,积极动脑,通过比较交流,发现先用直尺量每条线段,然后计算得出周长这种方法比较简便。由此,学生深化了对周长的认识。而在此基础上对方法的优化,又提升了他们的思维。教学中既测量和计算了直边图形的周长,还探索了曲边图形的周长测量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周长的含义,同时也给学生渗透 “化曲为直”、“化折为直” 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求图形的周长一般用 “测算法”、“围量法”,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本课的学习,而且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

    (四) 借助方格图得出图形周长 -- 深入理解周长

    1、出示方格图中的图形,说说图形的周长是什么,巩固对周长含义的理解。

    2、独立完成学习单,数一数,下面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几厘米?

    (直接数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先用彩笔分别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

    3、与同桌说说自己的方法和得出的结果。

    4、组织学生集体交流展示。

    (五) 渗透数学文化、总结延伸周长

    全课总结,课后实践:

    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和认识了周长。你有什么收获呢?

    师:周长是我们数学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生活当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最后我们通过一个小短片了解一下生活中的周长吧!(播放短片:联系生活,渗透数学文化:围栅栏、量体裁衣、装裱边框、人体中的奇妙周长 ……)

    设计意图 将周长放置于多种情境中,赋予了这个长度丰富的现实意义,对于学生感受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有用,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了周长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娃
    二娃3年前

    老师对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定位很精准,尤其是对周长概念的理解,体会 “一周”,通过小朋友跑步的图片体会一周,而周长的 “长” 则指长度。并且通过描图形的边线,体会还得是封闭图形才有周长,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其次设计将图形从中剖成两份,研究起周长,也是对概念理解的巩固。

    李东旭
    李东旭3年前

    通过描一描、认一认、说一说、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周长,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在体验中获得对 “量” 的独特感受,进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李东旭
    李东旭3年前

    高老师课上课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任意、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看、摸、量,围、比、数等系列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同时也避免学生产生只有规则图形才能求周长的思维定势,

    shaomingzhu0802
    shaomingzhu08023年前

    教师对量感的理解比较深刻,情感目标分析比较深入,教学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能够层层深入的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定义,有效地的帮助学生建立了周长的量感。

    shaomingzhu0802
    shaomingzhu08023年前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知,将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并告诉学生操场的长度就是操场一周的长度,学生明白 “周长就是表示长度的一个空间知识” 与后续学习的 “ 面积” 不易混淆。

    亓玉
    亓玉3年前

    本课研究周长是什么,学生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平面图形,并且认识了一定的长度单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树叶和教科书封面的周长,让学生直观体会周长的概念。

    yangrunjie123
    yangrunjie1233年前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知,将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王学娟
    王学娟3年前

    教学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创设真实情境,三次绕操场跑一圈的不同跑法,在比较中学生质疑,到底怎样跑就算 “一圈” 呢?引出周长的特质 —— 边线,除了沿着边线跑,还要从起点回到起点,这个就是一周,学生知道了什么是一周后,引导学生找一找身边物体表面的一周,并动手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感受什么是一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A13944991426
    A139449914263年前

    周长的本质其实就是线的长度,岳老师设计了将细铁丝的长变成图形周长的活动,40 厘米长的铁丝不管围成什么图形,图形的周长都是 40 厘米,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思考体会线的长与图形周长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操作活动中形成 “量感”。

    suhong
    suhong3年前

    这节课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创设真实情境,三次绕操场跑一圈的不同跑法,在比较中学生质疑,到底怎样跑就算 “一圈” 呢?引出周长的特质 —— 边线,除了沿着边线跑,还要从起点回到起点,这个就是一周,学生知道了什么是一周后,引导学生找一找身边物体表面的一周,并动手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感受什么是一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13392382244
    133923822443年前

    《什么是周长》这节课我们学校有老师上过公开课,因此也听了好几节,今天学习了高老师的教学设计,很明显的感受是教师将量感的培养作为一个教学任务,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发展量感。开头就很吸引我,通过学生熟悉的操场跑步引入,学生知道:“回到原点”、“封闭图形”、“沿着边线” 这些关键点,学生自己就能得出 “周长” 的定义。

    商颖玲
    商颖玲3年前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知,将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商颖玲
    商颖玲3年前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知,将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yan
    yan3年前

    高老师的导入非常的有趣,从学生身边熟悉的跑步场景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一周,沿边线,从起点回到起点;在从圆形中剥离出边线,测量线段的长度,理解周长的概念,并通过观察图形严谨概念,必须是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从而建立周长的量感。

    lianyigao
    lianyigao3年前

    周长是学生第一次正真进入图形计算的单元学习,但周长的学习是学生需要深入理解什么是周长,认识周长的基本概念,知道需要中长度单位来刻画,认识周长的内涵和外延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理清楚知识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量感。为后面长方形周长和正方形周长大小基础。

    高梦甜——包头市青山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坊
    高梦甜——包头市青山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坊3年前

    学生课前检测单完成情况分析:

    为了更加真实有效的分析、掌握学情,调整教学设计,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设计了课前检测单,本次对全年级 281 名同学进行了课前检测:

    其中:

    一、 第 1 题:写出下面图形的名称

    考察学生一年级下册学习的《认识图形》一课内容,认识长方形、三角形、圆、正方形等平面图形。281 名同学能够正确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正确辨别这几种图形。仅有一名同学因没有正确理解题意出错。

    第 2 题:看一看、填一填

    考察学生二年级上册学习的《课桌有多长》一课内容,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体会厘米实际意义,让学生使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第 1、2 小题,在刻度尺 0 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时,测量物体长度,281 名学生全部读出正确的读数,曲别针长度为 2 厘米,钥匙长度为 5 厘米。但第 3 小题,当刻度尺刻度 4 对准铅笔一端,另一端对准 11 时,有 20%的学生出现的不同的错误,第一种结果为:铅笔长 11 厘米;第二种结果为:铅笔长 8 厘米。《什么是周长》一课,对学生是否能正确测量、读数要求很高,所以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时就要向学生强调测量时一定要将尺子的 0 刻度读准被测量物体的左端,尺子与被测物体边缘 ( 紧贴) 或 ( 平行),保证读数的准确。

    第 3 题:我是测量小能手

    本题为综合题,考察学生能够使用刻度尺正确测量长方形的边长、及认识长方形的特征,并初步渗透周长的知识。其中测量边长正确率为 100%,有 5%的学生将 “长方形” 写成 “正方形”,即对二年级下册《长方形与正方形》一课中涉及的长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理解不到位。教学中,学生测量长方形周长时应注意渗透、强调。

    二 1、用铅笔描一描下列图形的边线

    本题中有 3 个不规则图形(树叶)、一个长方形。正确率为 98%,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图形的 “边线”,并能正确的描出图形边线,所以根据学情,在教学中就不用再花大量时间在课堂上让学生动笔去描物体的一周了。个别有问题的同学也是有意识要沿着图形边线描的,但没有与边线完全贴合,只是大致的把图形围了起来,针对此问题,课上在学生指一周时也要强调。

    2、你觉得周长指的是什么?(可以用文字说明,也可以画图表示)

    本题能文字概括周长定义的同学不多,有的同学是受第 3 题启发,画了长方形并标出了各边的长度,有的同学用自己的话举了关于周长的例子,但大多数同学对于 “一周” 和 “周长” 这两个概念比较混淆,认为周长就是一周,在描一周的时候,认为描的是周长,所以在教学时一定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底什么才是周长,通过学习要在学生脑海里建立清晰的 “周长” 概念。

    以下是部分学生的检测情况(展示的大多为学生的出错情况):

    高梦甜——包头市青山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坊
    高梦甜——包头市青山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坊3年前

    4 月 1 日进行了第一次试讲后团队成员进行研讨并提出修改建议:

    1、 在创设情境导入环节中,教师话太多,显得课堂比较拖沓,应精炼语言,大胆的放给学生说。

    2、 第二环节,估测圆形周长,在学生估测完毕后,教师应询问一下:你是如何估测的呢?你的估测标准是什么?量感是对 “量” 的感觉,指视觉对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等的感性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是思维的产物,因此,量感的体验和建立更多地依赖于经验的积累和理性的叠加,所以追问学生的估测标准,是基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学生可能会说:一拃大约是 10 厘米,这条线段大约有 4 拃,所以约 40 厘米;或者说:我的尺子是 20 厘米的,大约有 2 个尺子的长度。建立标准后再进行估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丰富体验,更好的感悟和发展量感。

    3、 第二环节中,在学生拿着自己手中图形估测的时候,教师应在课前精准测量出每种图形的周长,在指导学生进行估测时要做到心中有数。

    4、 还是在第二环节中,上台展示的三个孩子,都应先用手指描一描手中图形的一周后再进行估测,在用手比划图形周长大约多长,教师在不断进行调整,测量,孩子的双手举在半空时间较长,双手间调整好的距离也会发生变化,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应把图形贴在黑板上,以黑板为支撑点,再去调整估测的距离,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5、在第三环节中 —— 测量并计算图形周长:

    小组合作测量前应在屏幕上打好要求,做好组织工作,具体流程应是:

    * 先拿着组内的两个图形仔细观察,独立思考测量方法

    * 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讨论,达成共识

    * 从工具箱中选择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 将测量结果填写在学习单上

    6、第三环节中,根据测量方法进行分类时

    是教师直接分好类,让学生说,应把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进行分类。在此环节中教师应渗透数学思想:化曲为直、以直代曲等。

    下图为团队研讨交流照片:

    高梦甜——包头市青山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坊
    高梦甜——包头市青山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坊3年前

    4 月 6 日进行第二次试讲,试讲照片如下:

    高梦甜——包头市青山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坊
    高梦甜——包头市青山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坊3年前

    4 月 6 日进行了第二次试讲后团队成员及学校骨干教师进行研讨并提出修改建议:

    第二次试讲后,领导和老师们觉得本堂课整体环节已经没有大问题了,但有些细节还需要强调和修改:

    1、整堂课过程中要精炼语言,向学生提问时,针对性要强。

    2、在第一环节中,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事物,指一指它的一周吗?

    应规范数学语言,强调是物体表面的一周。

    3、第二环节,在向全班演示测量线段长度时,用 20 厘米的尺子,依次测量比较麻烦,换成长尺效果更好些。

    4、在第二环节,学生估测完手中图形的长度后,教师应把课前准确测量的数据告诉学生,这样能与估测结果有一个对比性,增加估测的乐趣。

    5、在第三环节 —— 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中:

    (1)PPT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时,对于低段孩子来说,文字内容过多,孩子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应该一部分一部分出示,这样便于注意力的集中。

    (2)学生展示环节,上台人员太多,影响展示的效果,需要认真规划一下学生的展示顺序。

    (3)学生测量完后,和其他小组对比测量结果,向学生强调有误差是正常的,总结减小误差的方法:认真仔细测量,多测量几次,取中间值。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观念。

    6、在借助方格图得出图形周长环节中:

    (1)学生数之前强调 1 个格子是 1 厘米作为标准量。

    (2)学生展示数周长时,用方格光标移动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不如用一条线。

    下图为第二次试讲后,团队研讨图片:

    高梦甜——包头市青山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坊
    高梦甜——包头市青山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坊3年前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三稿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 第一课《什么是周长》第 1 课时

    二、【教材分析】

    《什么是周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节的内容。

    “什么是周长” 一课是建立在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起始课。仔细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非常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和已有经验出发,帮助他们逐步感悟周长概念的本质属性。从任意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看,描、量、数等系列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直观的去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教材通过描一描、指一指、说一说、量一量、数一数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周长,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在体验中获得对 “量” 的独特感受,进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学情分析】

    针对本课设置了课前检测单,对全年级 281 名学生进行了课前检测。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从知识起点分析: 全部学 生能够 正确辨别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同时, 在刻度尺 0 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时,测量物体长度,281 名学生全部读出正确的读数,但当刻度尺刻度 4 对准铅笔左端,另一端对准 11 时,有 20%的学生出现的不同的错误,第一种结果为:铅笔长 11 厘米;第二种结果为:铅笔长 8 厘米。《什么是周长》一课,对学生是否能正确测量、读数要求很高,所以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时就要向学生强调测量时一定要将尺子的 0 刻度读准被测量物体的左端,尺子与被测物体边缘 ( 紧贴) 或 ( 平行),保证读数的准确。

    从学习能力分析: 学习单涉及第二大题为本课的内容,其中有 3 个不规则图形(树叶)、一个长方形。正确率为 98%,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图形的 “边线”,并能正确的描出图形边线,所以根据学情,在教学中就不用再花大量时间在课堂上让学生动笔去描物体的一周了。个别有问题的同学也是有意识要沿着图形边线描的,但没有与边线完全贴合,只是大致的把图形围了起来,针对此问题,课上在学生指一周时也要强调。

    最后一题能用文字概括周长定义的同学不多,有的同学是受第 3 题启发,画了长方形并标出了各边的长度,有的同学用自己的话举了关于周长的例子,但大多数同学对于 “一周” 和 “周长” 这两个概念比较混淆,认为周长就是一周。

    从情感分析: 学生好奇心强,希望探索新事物,但也是第一次接触周长概念。 在描一周的时候,认为描的是周长,所以在教学时一定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底什么才是周长,通过学习要在学生脑海里建立清晰的 “周长” 概念。

    四、【课标要求】

    《什么是周长》是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属于课标第一学段,是图形与几何中关于测量的内容。课标中对此内容的要求是: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经过上述分析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

    五、【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实物,通过描一描、估一估等数学活动,能用自己的话说出 “一周” 是什么,什么是周长。

    2、通过小组合作,会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不同平面图形的周长,怎样计算周长。

    3、通过独立思考,借助方格图,正确数出图形的周长。

    六、【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对 “一周” 有正确的感知,树立正确的周长概念。

    七、【教学难点】

    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

    八、【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希沃课件、直尺、细线、软尺、软铁丝等测量工具、各种形状的平面图形、实物投影

    学生准备:直尺

    九、【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 感受一周(围着操场跑一圈)

    谈话:在幸福南路小学高老师的班里, 有位同学叫马明,他的身体不太好,一到冬天就容易感冒,经常因病请假,为了提高他的身体素质,老师就为他制定了一个锻炼计划 ——“每天绕学校操场跑一圈”。 听清楚这个锻炼计划了吗?下面我们来看看马明是怎么跑的?(出示课件)

    1、第一天出发了。(你们认为马明应该围绕哪儿跑?那条黑线对吗?那条黑线在我们数学上叫作 “边线”,应沿着操场的边线跑,他跑到操场的里面去了),看来他没有理解老师的意思。

    2、第二天又开始跑了。这回是沿着边线在跑吧。你又发现什么了吗?你觉得应该跑到哪里?(从起点跑回到起点,首尾得相接就是跑一圈了。)

    虽然沿着边线跑,但要从起点出发沿边线又回到起点,这样才算跑了一圈。看样子他身体真是有点虚弱,坚持不下来。

    3、再来看第三天,谁来说说他第三天怎么跑得就跑对了?(除了沿着边线,从一点出发最后又回到起点, 这才叫沿着操场跑了一圈。)

    师:生活中的这个一圈在我们数学上还有个名字,它叫:一周。(课件展示)

    那谁来说说什么是操场的一周?(沿边线,从起点回到起点就是一周。)

    师: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事物,指一指它表面的一周(同桌互相指一指、看一看,指一指桌面的一周、课本的一周、文具盒的一周、手腕的一周……)指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细节?

    设计意图: 教学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创设真实情境,三次绕操场跑一圈的不同跑法,在比较中学生质疑,到底怎样跑就算 “一圈” 呢?引出周长的特质 —— 边线,除了沿着边线跑,还要从起点回到起点,这个就是一周,学生知道了什么是一周后,引导学生找一找身边物体表面的一周,并动手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感受一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二)动手操作 -- 体验感悟周长

    1、 师:(贴板贴)谁来指一指这个圆形的一周。(学生选择起点指,老师记录)

    师:谁还能再指一指(2 人换起点指)

    师:那老师现在将圆形的边线从一点断开取下来,发现它变成一条线段了。那这条线段的长度是不是这个圆形一周的长度?(贴在黑板上)你觉得它有多长?

    (生目测,师测量)

    师:这 X 厘米我们就可以说是这个圆形的周长。

    板书:周长

    2、 再认图形周长,感悟两层含义

    ①教师课前发各种形状的平面图形(星星、心形、月亮、正方形、三角形等)

    下面我们完成两个动手的任务:

    任务一:指一指你手中图形的一周在哪儿。

    任务二:你想象把你手中这个图形的边线从一点断开拉直大概多少长,用手比划一下,比划完后估一下大概有多少厘米长?(有难度)

    ②全班交流:

    交流月牙形:

    师:先指一指你这个图形的一周在哪儿。把你手中这个图形的边线从一点断开拉直大概多少长,用手比划一下。

    师:你们觉得合适吗?应该更长一点还是短一点?

    师:估一估现在他两手间的长度是多少厘米。(生猜,调整,师测量)

    测量完成后,公布图形准确周长,与估测结果进行对比。

    师:这个图形的边线拉直后是 XX 厘米,也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是 XX 厘米。

    交流星星图形:

    师:这个图形没有大多少,但为什么要比划的更长一些?(这个图形有很多角,角上有边线。)

    师:也就是这个图形的边线拉开要更长一些。不要小看角上的线,上面的边线拉开可是很长的!

    ③师:我们刚刚感受了自己手中图形的周长,也共同感受了这两种图形的周长大约多少厘米,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周长了吗?

    师:周长周长,“周” 是什么意思?(一周的边线)

    “长” 是什么意思?(它到底是多长的长度)

    (板书: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师:请看大屏幕这两个图形有周长吗?(预设生:没有)

    师:刚刚我们研究的图形都有周长,为什么到了这两个图形就没有周长了呢?

    (它不是封闭图形)

    (完善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设计意图: 量感的建立、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比较、估测必不可少,日常生活中很多测量问题的解决并不是靠精准测量完成的,大多通过估测可解决。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促进学生利用合理参照物形成初步估量物体的能力,在估测中丰富量感。本环节通过不断地对图形进行从断开到拉直的过程,使学生充分对一周进行了感知,并估算了图形一周的长度后,很自然的就总结出了 “周长” 的核心概念: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比起一开始直接出示周长的概念,学生经过一系列的操作、感知,更能做到深刻的理解,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再出示不封闭图形后,学生最后总结出周长的完整概念: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三)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1、 测量下列图形的周长(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细线、软铁丝、软尺)

    小组合作探究(图形 一组,图形 ②③一组分别分发到各小组 ),各小组分别测量 2 个图形的周长。

    2、交流(分别叫拿不一样图形的两组汇报):第 ②个图形可以用直尺直接量出, 第③ ④个图形学生用细线演示化曲为直,也可以用直尺量一个 1 厘米记录一下,以直代曲,细分成小段,可以看成直边 —— 有难度。

    师:回顾我们测量这几个图形周长的方法一样吗?如果老师让你把图中的四个图形分成两类,你会分吗?

    生:第 ②个图形为一类 (因为它们的边线是直的.),第③ ④个图形为一类(因为它们的边是曲的.)。

    师:像上面那种边是直直的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用什么测量?(直尺)

    像下面那种边是弯弯的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用什么测量?(线、软尺)

    设计意图: 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以促进学生对周长意义的理解,是本课又一教学目标,也是本课的难点。学生主要要学会测量两种图形:一种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一种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周长的测量,学生在探索测量方法时,积极动脑,通过比较交流,发现先用直尺量每条线段,然后计算得出周长这种方法比较简便。由此,学生深化了对周长的认识。而在此基础上对方法的优化,又提升了他们的思维。教学中既测量和计算了直边图形的周长,还探索了曲边图形的周长测量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周长的含义,同时也给学生渗透 “化曲为直”、“化折为直” 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求图形的周长一般用 “测算法”、“围量法”,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本课的学习,而且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

    (四) 借助方格图得出图形周长 -- 深入理解周长

    1、出示方格图中的图形,说说图形的周长是什么。

    2、独立完成学习单,数一数,下面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几厘米?

    (直接数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先用彩笔分别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

    3、与同桌说说自己的方法和得出的结果。

    4、组织学生集体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 度量包括 “度” 和 “量”。“度” 指度量单位,“量” 指测量。图中小方格的边长是 1 厘米,就是指定的度量单位;数一数,就是数图形一周的边线包含多少个小方格的边长,就是 “量” 出图形的周长有多少厘米,巩固对周长含义的理解。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教学中往往把关注点放在图形周长的计算上,而对周长概念的建构仅是一带而过,学生也会因缺乏对周长概念的深刻理,在数格子时,把周长和面积混淆,直接去数图形中一共有多少个格子。所以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说说图形的周长是什么,并鼓励学生数之前先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这样就会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组织集体交流时,鼓励多种计算策略,让学生获得新体验。)


    (五) 渗透数学文化、总结延伸周长

    全课总结,课后实践:

    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和认识了周长。你有什么收获呢?

    师:周长是我们数学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生活当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最后我们通过一个小短片了解一下生活中的周长吧!(播放短片:联系生活,渗透数学文化:围栅栏、量体裁衣、装裱边框、人体中的奇妙周长 ……)

    设计意图 将周长放置于多种情境中,赋予了这个长度丰富的现实意义,对于学生感受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有用,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了周长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高梦甜——包头市青山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坊
    高梦甜——包头市青山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坊3年前

    《什么是周长》 教学反思

    《什么是周长》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基础上,进行平面图形周长的教学的。它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 所以,我在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整节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充分感受理解周长的含义。。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通过描一描、摸一摸、估一估、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 “体验” 来达到对知识的掌握。

    通过几次磨课,使我快速成长起来,对于本课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下面谈一些我对本节课的反思:
    一、以活动为基础来理解周长的含义
    1、新课开始,让学生观察马明跑一圈的动画,初步感知边线,使学生体会一周必须从起点开始绕边线一圈再回到起点,这样就把握住了周长概念的基本点。
    2、通过估测平面图形的周长,让学生充分体会一周的长度, 量感的建立、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比较、估测必不可少,日常生活中很多测量问题的解决并不是靠精准测量完成的,大多通过估测可解决,在估测中丰富量感 通过不断地对图形进行从断开到拉直的过程,使学生充分对一周进行了感知,并估算了图形一周的长度后,很自然的就总结出了 “周长” 的核心概念: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比起一开始直接出示周长的概念,学生经过一系列的操作、感知,更能做到深刻的理解,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再出示不封闭图形后,学生最后总结出周长的完整概念: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3、通过封闭图形和非封闭图形的对比,进一步的完善周长的概念: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二、以周长测量策略探究来内化周长的意义.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准备的学具 —— 尺子、线、软铁丝、软尺分小组想办法量算出心形和长方形,树叶和梯形的周长,然后汇报演示。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图形的边是直线时可以用量、算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长。而是图形的边是曲线时可以用绕,围量法求出它的周长,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深刻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特殊问题有特殊的解决办法,让他们充分体验自主解决问题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另外,汇报演示时的师生交流,生生互动虽然还没有做到很好,但还算达到了预期效果,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同步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这节课虽说重视知识的形成与获取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受和体验,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学机智、教学评价欠缺。当学生回答后不能及时准明地进行评价,或者是当学生出现不同的意见时,不能够抓住机会及时地引导学生,并进行评价,这是今后要注意和努力的地方。

    其次,对课堂的整体把控力不够,包括教学的语言比较啰嗦,导致整堂课较拖沓,不够精炼。

    通过这次讲课使我感触很深,我觉得一节好课它是有生命活力的,而这种生命活力来自于学生对事件或事实的感受、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敏感、好奇,来自于丰富活跃的猜想、假设,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辩、启迪、认同。而恰恰这点就是我的课堂所缺少的。所以,我想在我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的机会。

    高梦甜——包头市青山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坊
    高梦甜——包头市青山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坊3年前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终稿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 第一课《什么是周长》第 1 课时

    二、【教材分析】

    《什么是周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节的内容。

    “什么是周长” 一课是建立在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起始课。仔细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非常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和已有经验出发,帮助他们逐步感悟周长概念的本质属性。从任意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看,描、量、数等系列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直观的去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教材通过描一描、指一指、说一说、量一量、数一数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周长,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在体验中获得对 “量” 的独特感受,进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学情分析】

    针对本课设置了课前检测单,对全年级 281 名学生进行了课前检测。

    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从知识起点分析: 全部学 生能够 正确辨别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同时, 在刻度尺 0 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时,测量物体长度,281 名学生全部读出正确的读数,但当刻度尺刻度 4 对准铅笔左端,另一端对准 11 时,有 20%的学生出现的不同的错误,第一种结果为:铅笔长 11 厘米;第二种结果为:铅笔长 8 厘米。《什么是周长》一课,对学生是否能正确测量、读数要求很高,所以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时就要向学生强调测量时一定要将尺子的 0 刻度读准被测量物体的左端,尺子与被测物体边缘 ( 紧贴) 或 ( 平行),保证读数的准确。

    从学习能力分析: 学习单涉及第二大题为本课的内容,其中有 3 个不规则图形(树叶)、一个长方形。正确率为 98%,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图形的 “边线”,并能正确的描出图形边线,所以根据学情, 在教学中就不用再花大量时间在课堂上让学生动笔去描物体的一周了,而直接用指一指、说一说图形的一周,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个别有问题的同学也是有意识要沿着图形边线描的,但没有与边线完全贴合,只是大致的把图形围了起来,针对此问题,课上在学生指一周时也再进行强调。

    最后一题能用文字概括周长定义的同学不多,有的同学是受第 3 题启发,画了长方形并标出了各边的长度,有的同学用自己的话举了关于周长的例子,但大多数同学对于 “一周” 和 “周长” 这两个概念比较混淆,认为周长就是一周。

    从情感分析: 学生好奇心强,希望探索新事物,但也是第一次接触周长概念。 在描一周的时候,认为描的是周长,所以在教学时一定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底什么才是周长,通过学习要在学生脑海里建立清晰的 “周长” 概念。

    四、【课标要求】

    《什么是周长》是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属于课标第一学段,是图形与几何中关于测量的内容。课标中对此内容的要求是: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经过上述分析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

    五、【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实物,通过描一描、估一估等数学活动,能用自己的话说出 “一周” 是什么,什么是周长。

    2、通过小组合作,会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测量不同平面图形的周长,怎样计算周长。

    3、通过独立思考,借助方格图,正确数出图形的周长。

    六、【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对 “一周” 有正确的感知,树立正确的周长概念。

    七、【教学难点】

    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

    八、【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希沃课件、直尺、细线、软尺、软铁丝等测量工具、各种形状的平面图形、实物投影

    学生准备:直尺

    九、【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 感受一周(围着操场跑一圈)

    谈话:在幸福南路小学高老师的班里, 有位同学叫马明,他的身体不太好,一到冬天就容易感冒,经常因病请假,为了提高他的身体素质,老师就为他制定了一个锻炼计划 ——“每天绕学校操场跑一圈”。 听清楚这个锻炼计划了吗?下面我们来看看马明是怎么跑的?(出示课件)

    1、第一天出发了。(你们认为马明应该围绕哪儿跑?那条黑线对吗?那条黑线在我们数学上叫作 “边线”,应沿着操场的边线跑,他跑到操场的里面去了),看来他没有理解老师的意思。

    2、第二天又开始跑了。这回是沿着边线在跑吧。你又发现什么了吗?你觉得应该跑到哪里?(从起点跑回到起点,首尾得相接就是跑一圈了。)

    虽然沿着边线跑,但要从起点出发沿边线又回到起点,这样才算跑了一圈。看样子他身体真是有点虚弱,坚持不下来。

    3、再来看第三天,谁来说说他第三天怎么跑得就跑对了?(除了沿着边线,从一点出发最后又回到起点, 这才叫沿着操场跑了一圈。)

    师:生活中的这个一圈在我们数学上还有个名字,它叫:一周。(课件展示)

    那谁来说说什么是操场的一周?(沿边线,从起点回到起点就是一周。)

    师: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事物,指一指它表面的一周(同桌互相指一指、看一看,指一指桌面的一周、课本的一周、文具盒的一周、手腕的一周……)指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细节?

    设计意图: 教学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创设真实情境,三次绕操场跑一圈的不同跑法,在比较中学生质疑,到底怎样跑就算 “一圈” 呢?引出周长的特质 —— 边线,除了沿着边线跑,还要从起点回到起点,这个就是一周,学生知道了什么是一周后,引导学生找一找身边物体表面的一周,并动手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感受一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二)动手操作 -- 体验感悟周长

    1、 师:(贴板贴)谁来指一指这个圆形的一周。(学生选择起点指,老师记录)

    师:谁还能再指一指(2 人换起点指)

    师:那老师现在将圆形的边线从一点断开取下来,发现它变成一条线段了。那这条线段的长度是不是这个圆形一周的长度?(贴在黑板上)你觉得它有多长?

    (生目测,师测量)

    师:这 X 厘米我们就可以说是这个圆形的周长。

    板书:周长

    2、 再认图形周长,感悟两层含义

    ①教师课前发各种形状的平面图形(星星、心形、月亮、正方形、三角形等)

    下面我们完成两个动手的任务:

    任务一:指一指你手中图形的一周在哪儿。

    任务二:你想象把你手中这个图形的边线从一点断开拉直大概多少长,用手比划一下,比划完后估一下大概有多少厘米长?(有难度)

    ②全班交流:

    交流月牙形:

    师:先指一指你这个图形的一周在哪儿。把你手中这个图形的边线从一点断开拉直大概多少长,用手比划一下。

    师:你们觉得合适吗?应该更长一点还是短一点?

    师:估一估现在他两手间的长度是多少厘米。(生猜,调整,师测量)

    测量完成后,公布图形准确周长,与估测结果进行对比。

    师:这个图形的边线拉直后是 XX 厘米,也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是 XX 厘米。

    交流星星图形:

    师:这个图形没有大多少,但为什么要比划的更长一些?(这个图形有很多角,角上有边线。)

    师:也就是这个图形的边线拉开要更长一些。不要小看角上的线,上面的边线拉开可是很长的!

    ③师:我们刚刚感受了自己手中图形的周长,也共同感受了这两种图形的周长大约多少厘米,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周长了吗?

    师:周长周长,“周” 是什么意思?(一周的边线)

    “长” 是什么意思?(它到底是多长的长度)

    (板书: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师:请看大屏幕这两个图形有周长吗?(预设生:没有)

    师:刚刚我们研究的图形都有周长,为什么到了这两个图形就没有周长了呢?

    (它不是封闭图形)

    (完善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设计意图: 量感的建立、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比较、估测必不可少,日常生活中很多测量问题的解决并不是靠精准测量完成的,大多通过估测可解决。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促进学生利用合理参照物形成初步估量物体的能力,在估测中丰富量感。本环节通过不断地对图形进行从断开到拉直的过程,使学生充分对一周进行了感知,并估算了图形一周的长度后,很自然的就总结出了 “周长” 的核心概念: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比起一开始直接出示周长的概念,学生经过一系列的操作、感知,更能做到深刻的理解,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再出示不封闭图形后,学生最后总结出周长的完整概念: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三)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1、 测量下列图形的周长(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细线、软铁丝、软尺)

    小组合作探究(图形 一组,图形 ②③一组分别分发到各小组 ),各小组分别测量 2 个图形的周长。

    2、交流(分别叫拿不一样图形的两组汇报):第 ②个图形可以用直尺直接量出, 第③ ④个图形学生用细线演示化曲为直,也可以用直尺量一个 1 厘米记录一下,以直代曲,细分成小段,可以看成直边 —— 有难度。

    师:回顾我们测量这几个图形周长的方法一样吗?如果老师让你把图中的四个图形分成两类,你会分吗?

    生:第 ②个图形为一类 (因为它们的边线是直的.),第③ ④个图形为一类(因为它们的边是曲的.)。

    师:像上面那种边是直直的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用什么测量?(直尺)

    像下面那种边是弯弯的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用什么测量?(线、软尺)

    设计意图: 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以促进学生对周长意义的理解,是本课又一教学目标,也是本课的难点。学生主要要学会测量两种图形:一种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一种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周长的测量,学生在探索测量方法时,积极动脑,通过比较交流,发现先用直尺量每条线段,然后计算得出周长这种方法比较简便。由此,学生深化了对周长的认识。而在此基础上对方法的优化,又提升了他们的思维。教学中既测量和计算了直边图形的周长,还探索了曲边图形的周长测量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周长的含义,同时也给学生渗透 “化曲为直”、“化折为直” 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求图形的周长一般用 “测算法”、“围量法”,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本课的学习,而且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

    (四) 借助方格图得出图形周长 -- 深入理解周长

    1、出示方格图中的图形,说说图形的周长是什么。

    2、独立完成学习单,数一数,下面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几厘米?

    (直接数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先用彩笔分别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

    3、与同桌说说自己的方法和得出的结果。

    4、组织学生集体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 度量包括 “度” 和 “量”。“度” 指度量单位,“量” 指测量。图中小方格的边长是 1 厘米,就是指定的度量单位;数一数,就是数图形一周的边线包含多少个小方格的边长,就是 “量” 出图形的周长有多少厘米,巩固对周长含义的理解。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教学中往往把关注点放在图形周长的计算上,而对周长概念的建构仅是一带而过,学生也会因缺乏对周长概念的深刻理,在数格子时,把周长和面积混淆,直接去数图形中一共有多少个格子。所以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说说图形的周长是什么,并鼓励学生数之前先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这样就会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组织集体交流时,鼓励多种计算策略,让学生获得新体验。)


    (五) 渗透数学文化、总结延伸周长

    全课总结,课后实践:

    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和认识了周长。你有什么收获呢?

    师:周长是我们数学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生活当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最后我们通过一个小短片了解一下生活中的周长吧!(播放短片:联系生活,渗透数学文化:围栅栏、量体裁衣、装裱边框、人体中的奇妙周长 ……)

    设计意图 将周长放置于多种情境中,赋予了这个长度丰富的现实意义,对于学生感受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有用,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了周长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houjianping
    houjianping3年前

    周长的认识是学生第一次感知长度单位量的叠加来测量描述图形,所以不仅要从概念上理解周长还要从测量工具和方法上让学生明晰周长的含义。

    dxr8317
    dxr83173年前

    对周长的体验不止是停留在概念上,而是通过实实在在的活动去感受边线、周长是什么?

    dxr8317
    dxr83173年前

    教学时先让学生说说图形的周长是什么,并鼓励学生数之前先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这样就会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13507240642
    135072406423年前

    教师设计将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风铃
    风铃3年前

    教学中做到了创设多个教学情境,注重体验,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表象,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实际意义,在充分认识理解的基础上测量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展示了概念课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

    风铃
    风铃3年前

    教学中既测量和计算了直边图形的周长,还探索了曲边图形的周长测量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周长的含义,同时也渗透了 “化曲为直”、“ 化折为直” 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很好的避免了学生产生只有规则图形才能求周长的思维定势,为后续周长及面积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风铃
    风铃3年前

    高老师课上课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任意、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看、摸、量,围、比、数等系列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同时也避免学生产生只有规则图形才能求周长的思维定势,

    风铃
    风铃3年前

    教师的导入很新颖,结合生活实际情境,有效帮助学生理解 “一周”,为理解周长的意义做了很好的铺垫。第二环节通过不断地对图形进行从断开到拉直的过程,使学生对一周进行了充分感知,学生经过一系列的操作、感知,做到深刻的理解。

    yangxiuhong1989
    yangxiuhong19893年前

    本课以学生为本,真实的经历探索活动过程,更好的完成本课内容,理解周长的概念意义,明白封闭图形的意义

    19991213wy
    19991213wy3年前

    高教师让学生经历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能够层层深入的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定义,有效地的帮助学生建立了周长的量感。

    Cc567
    Cc5673年前

    通过对曲线围成和线段围成图形的周长测量,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不仅加深对周长的理解,更是数学思想的渗透。

    xzw971112
    xzw9711123年前

    高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知,将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蒋小娟54
    蒋小娟543年前

    量感就是视觉或触觉对各种物体的规模、程度、速度等方面的感觉,对于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粗细、方圆、厚薄、轻重、快慢、松紧等量态的感性认识。量感的建立与培养,一定要重视操作。周长的教学时概念教学,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在教学中老师设计了指一指、描一描、说一说、量一量、数一数等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和本质。

    liling
    liling3年前

    量感的建立、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比较、估测必不可少,日常生活中很多测量问题的解决并不是靠精准测量完成的,大多通过估测可解决。教师培养学这节课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促进学生利用合理参照物形成初步估量物体的能力,在估测中丰富量感。本环节通过不断地对图形进行从断开到拉直的过程,使学生充分对一周进行了感知,并估算了图形一周的长度后,很自然的就总结出了 “周长” 的核心概念

    changliang123
    changliang1233年前

    对周长概念的理解,体会 “一周”,通过小朋友跑步的图片体会一周,而周长的 “长” 则指长度。并且通过描图形的边线,体会还得是封闭图形才有周长,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changliang123
    changliang1233年前

    周长的教学时概念教学,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在教学中老师设计了指一指、描一描、说一说、量一量、数一数等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和本质。

    changliang123
    changliang1233年前

    高老师课上课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任意、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看、摸、量,围、比、数等系列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

    changliang123
    changliang1233年前

    教师的导入很新颖,结合生活实际情境,有效帮助学生理解 “一周”,为理解周长的意义做了很好的铺垫。

    zhaojie0209
    zhaojie02093年前

    高老师在教学时通过描一描、认一认、说一说、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周长,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在体验中获得对 “量” 的独特感受,进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3540779860
    135407798603年前

    教师对量感的理解比较深刻,情感目标分析比较深入,教学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能够层层深入的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定义,有效地的帮助学生建立了周长的量感。

    13756990959
    137569909593年前

    教师引导学生找一找身边物体表面的一周,并动手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感受什么是一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Smile love895497501
    Smile love8954975013年前

    本可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说说图形的周长是什么,并鼓励学生数之前先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这样就会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组织集体交流时,鼓励多种计算策略,让学生获得新体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在体验中获得对 “量的感受。

    yoyochen
    yoyochen3年前

    教学时让学生通过看、摸、量、围、比、数等系列操作学习活动,直观地去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用身边的事物丰富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n_n
    n_n3年前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知,将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通过不断地对图形进行从断开到拉直的过程,使学生充分对一周进行了感知,并估算了图形一周的长度后,很自然的就总结出了 “周长” 的核心概念。

    n_n
    n_n3年前

    在教学中老师设计了指一指、描一描、说一说、量一量、数一数等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和本质。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周长的含义,同时也渗透了 “化曲为直”、“ 化折为直” 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很好的避免了学生产生只有规则图形才能求周长的思维定势,为后续周长及面积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任巧燕
    任巧燕3年前

    高老师用学生身边的例子引入课堂,让学生体会一周的概念,让学生知道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就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手指一指、描一描、量一量、说一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突破难点,渗透 “化曲为直” 的数学思想,让学生思维得到发展,为以后学习奠定基础。

    liujuan0303
    liujuan03033年前

    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创设真实情境,三次绕操场跑一圈的不同跑法,在比较中学生质疑,到底怎样跑就算 “一圈” 呢?引出周长的特质 —— 边线,除了沿着边线跑,还要从起点回到起点,这个就是一周,让学生对于周长的认识有了很深的印象。

    繁星春水f27
    繁星春水f273年前

    量感的建立、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比较、估测必不可少,日常生活中很多测量问题的解决并不是靠精准测量完成的,大多通过估测可解决。教师培养学这节课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促进学生利用合理参照物形成初步估量物体的能力,在估测中丰富量感。本环节通过不断地对图形进行从断开到拉直的过程,使学生充分对一周进行了感知,并估算了图形一周的长度后,很自然的就总结出了 “周长” 的核心概念

    繁星春水f27
    繁星春水f273年前

    量感的建立、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比较、估测必不可少,日常生活中很多测量问题的解决并不是靠精准测量完成的,大多通过估测可解决。教师培养学这节课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促进学生利用合理参照物形成初步估量物体的能力,在估测中丰富量感。本环节通过不断地对图形进行从断开到拉直的过程,使学生充分对一周进行了感知,并估算了图形一周的长度后,很自然的就总结出了 “周长” 的核心概念

    wy123456
    wy1234563年前

    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通过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动充分感知了什么是周长后,让学生说的不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一下自己对周长的理解,更形象生动印象深刻。

    fumin325108
    fumin3251083年前

    这节课,运用前测单,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课堂氛围。教师真正成了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节课课的教学力求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中重视了 “学生的亲身感受”。由于学生既参与了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又体验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对知识的好奇心,引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学生在动手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感受什么是一周,发展量感。

    diweiman2021
    diweiman20213年前

    本节课的教学从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明确了什么是周长的概念之后,通过组织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会后,明确了周长的概念,教师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领会周长的概念,发展量感。

    糖糖
    糖糖3年前

    从生活实际出发,激趣导入,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感悟周长的含义,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

    wwey123
    wwey1233年前

    课前检测起到了很好的前置作用,通过课前了解可以为新知的讲授做很好的铺垫。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7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7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9ms · UTC 20:33 · PVG 04:33 · LAX 13:33 · JFK 16:33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