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农安县王锋名师工作室 侯莹莹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展示大赛-2021

【2021春】吉林省农安县王锋名师工作室 侯莹莹 三下《什么是面积》

  •  
  •  
    农安县王锋名师工作室 侯莹莹 · 4年前 · 362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1368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尊敬的各位专家、同仁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吉林省农安县王锋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侯莹莹,很荣幸能作为王锋名师工作室的代表参加此次关于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 “量感” 的学习方式探索” 的主题专场活动。感谢新世纪教材编委、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的专家、领导们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让我们有幸向全国各地的专家、优秀同仁学习。 在接下来的研讨中,我会与我们团队的徐鹏、刘悦、鞠紫纤以及指导教师王锋 ,谭红玉老师围绕此次活动的主题,结合《什么是面积》这节课,展开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我们会虚心向其他团队学习、也希望所有老师针对我们的课程多提宝贵意见,我们会认真阅读每一位老师的点评。真心希望借助此次活动,我们团队的教研能力能更上一个台阶,在此,先提前感谢大家,预祝所有团队都取得优异的成绩,也预祝本次大赛圆满成功!

    【教材图片】:https://bbs.xsj21.com/t/1722?p=1#r_73489

    【量感理解】:https://bbs.xsj21.com/t/1722?p=1#r_73527

    【选题思考】:https://bbs.xsj21.com/t/1722?p=1#r_73536

    【前测问卷】:https://bbs.xsj21.com/t/1722?p=1#r_73566

    【前测问卷分析报告】:https://bbs.xsj21.com/t/1722?p=1#r_73574

    【教学设计一稿】:https://bbs.xsj21.com/t/1722?p=1#r_73597

    【教学设计一稿研讨记录】:https://bbs.xsj21.com/t/1722?p=1#r_84030

    【教学设计一稿研讨照片】:https://bbs.xsj21.com/t/1722?p=1#r_84043

    【教学设计二稿】:https://bbs.xsj21.com/t/1722?p=1#r_84049

    【不同版本的教材对比分析】:https://bbs.xsj21.com/t/1722?p=2#r_9582

    【不同版本教材图片】:https://bbs.xsj21.com/t/1722#r_97167

    【第一次试讲的研讨记录】:https://bbs.xsj21.com/t/1722?p=2#r_95827

    【第一次试讲的反思】:https://bbs.xsj21.com/t/1722?p=2#r_95828

    【教学设计三稿】:https://bbs.xsj21.com/t/1722?p=2#r_95830

    【第二次试讲的研讨记录】:https://bbs.xsj21.com/t/1722?p=2#r_95831

    【第二次试讲的反思】:https://bbs.xsj21.com/t/1722?p=2#r_95853

    【第三次试讲的研讨记录】:https://bbs.xsj21.com/t/1722?p=2#r_95855

    【第三次试讲的反思】:https://bbs.xsj21.com/edit/reply/95856

    【第一次试讲研讨的照片】:https://bbs.xsj21.com/t/1722#r_97154

    【第二次试讲研讨的照片】:https://bbs.xsj21.com/t/1722#r_97157

    【第三次试讲研讨的照片】:https://bbs.xsj21.com/t/1722#r_97159

    【后测单】:https://bbs.xsj21.com/t/1722#r_97161

    【后测分析报告】:https://bbs.xsj21.com/t/1722#r_97166

    【教学设计终稿】:https://bbs.xsj21.com/t/1722#r_97202

    【教学视频】: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EzNzgxOTkwMA==.html

    【活动综述】:https://bbs.xsj21.com/t/1722#r_97203

    362 次点击  ∙  3 人收藏  
      Tweet Weibo 忽略主题 
    217 条回复   2021-09-12 17:35:05 +08:00
    农安县王锋名师工作室 侯莹莹
    农安县王锋名师工作室 侯莹莹4年前

    【量感的理解】

        通过研读资料、学习专家解读讲座、团队成员讨论等方式,我们对主题 “量感” 有如下认识:
        量感是指视觉或触觉对各种物体的规模、程度、速度等方面的感觉。在数学上,视觉或触觉对于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粗细、方圆、厚薄、轻重、快慢、松紧等量态的感性认识称之为 “量感”。具体来讲,“量” 是对事物大小、长短、多少等方面属性的刻画,一般情况下有连续量与不连续量的区别。“感” 是对事物属性的感知,一般通过看、摸、嗅、尝等方式来获得;“悟” 指领悟,一般通过思考来获得。
        量感就是一个直观感受为主的感觉。而量态的感悟是形成量感的重要环节,小学阶段主要从货币、长度、面积、体积、容积、重量、速度和时间等这样一些量态,培养学生的量感。量的对象分为:抽象与具象、断续与连续、静态,动态、质态。无论是抽象的量感还是具象的量感,都需要学生充分体验、多种感官参与、积累活动经验,对量态的体验和感悟,逐步培养学生的量感,为形成数学素养做好铺垫。
    农安县王锋名师工作室 侯莹莹
    农安县王锋名师工作室 侯莹莹4年前

    【选课思考】

    一、基于量感初探的基础

        所谓 “量感”,简而言之,就是对量的感受。具体而言,包括对物体大小、轻重、厚薄、时间、速度等量态的感性认识。“量感” 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非标准化的特点。正是由于量感是 - 种感觉,教学效果不明显,因而在教学中容易为教师所轻视。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引领学生经历物体的量的意义的学习建构,努力将 “量感” 培养植入数学教学之中,让学生体验 “物体的量”,形成学生对物体的量的切身感受,促进学生 “量感” 这一核心素养的形成。
        “量与计量” 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 “量感” 是数学教学的应有之义。着眼于学生 “量感” 形成的学习心理,教师要为学生定制 “量感” 培养的有效策略,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感知、层次化体验、多向化厘析、集约化经营等。通过让学生感受、体验 “物体的量”,促进学生 “量感” 这一核心素养的生成。        
        

    二、 在教学中,我们对量的教学进行研究与加强,进行以下分析:

          (一)指导学生借助身边事物,建立表象量感” 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在量的教学中,我们要综合考虑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不仅要知道学生熟悉什么,还要知道他们熟悉多少,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比如在教学厘米、分米、毫米相关量时,除了用直尺让学生感知 1 厘米、1 分米、毫米的精确数量,我们还可以借助身边的小件或身体来感知 “量的表象”,比如 1 分米差不多就是一柞,1 厘米差不多就是 1 只指甲的宽度,1 毫米就一枚硬币的厚度。这样,学生在完成填写长度单位题目时,只要结合自己的生活,联系实际表象想一想,悟 - - 悟,源就能大大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二)指导学生借助实践操作,形成量感学生数学 “量感” 的培养,需要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去培养、锻炼和提高。教学中我注意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走一走,比一比,画一画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 “量感”。例如:课前要求学生自制学具,在课堂上用自制学具进行一些探索,以帮助学生感知量,进而促成 “量感” 的形成。
          (三) 指导学生提高估测能力,发展量感关于量的估测是小学生数学量感培养目标之一。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让学生学会怎么去估测,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 “量感”。
                             

    三、 基于本节课在《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重要性

        《什么是面积》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的第一课,学生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过了一维的长度度量,面积属于二维的度量, 在 “图形与几何” 领域中,这一单元也是后面的三维度量学习的奠定石,因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什么是面积》这一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是学生从一维度量的学习到二维度量学习的飞跃,因此本节课至关重要。

    四、 基于本课对量感培养的重要地位

    1. 在真实的活动中丰富培养学生的 “量感”。例如,在教学什么是面积时,可以测量下身边的物体的面积,小到手指甲盖,大到操场的面积。在一次次的测量活动中,学生无形之中就加深了对 “量” 的意义的理解,才能真实的体会到什么是长度,什么是面积。
    
     2. 联系生活,提高估算和概算的能力。本课教学中也会举一些实际的例子,来让学生感悟量的大小。例如,比一比数学书和语文书的封面,两个表面谁大谁小?比一比一元硬币与一个一角硬币,看看它们的表面谁大谁小?这样学生才能能真实的感受到 “量” 的大小。
    
     3. 拓展教材,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学习。“量” 的学习本来就贯穿于学生的生活的四周,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重要的是唤起学生对 “量” 的属性、大小、单位、工具使用上的真实感。本课中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出 3 个不同的图形,使面积都等于 7,这样学生可以充分感知面积。帮助学生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之中,逐步建立起对 “量” 的感受。
    
        量感” 的培养,源自有效的活动经验的积累。在体验、运用、再体验的持续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已有的量感,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等多方面的参与,学生的活动经验不断累积和完善,学生的量感才能进 - 步培养。
        综上所述,我们选择了北师大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什么是面积》作为研讨载体。
    农安县王锋名师工作室 侯莹莹
    农安县王锋名师工作室 侯莹莹4年前

    【前测问卷分析报告】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基于这一理念,我们认为本课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并且对其进行客观地分析,同时帮助我们尽可能充分地做好课堂预设,为处理生成性问题提前做好准备,所以在上课前对学生进行了前测和个别访 谈。

    〖前测结果〗

    问题 1: 全班学生都听说过面积

    问题 2: 对 “面积” 的理解情况如下:

    30 人认为涂色部分就是这个图形的面积;

    25 人面积就比如 “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 X4”;

    13 人四边形的周长就是它的面积;

    12 人表述不清。

    问题 3:

    30 人认为黑色部分是长方形的面积;

    38 人认为四条边长合起来是长方形的面积;

    12 人表述不清。

    问题 4 :解答情况

    1. 重叠法比较 13 人 占 16.3%

    2. 计算周长比较 38 人 占 47.5%

    3. 两个图形面积一样大 (没有写出比较程) 17 人 占 33.8%

    4. 不会比较 12 人 占 15%

    5. 有一个学生通过计算两个图形的面积来进行比较。

    只有 16.3%的学生能够想到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比较它们的面积,47.5%的学生是通过计算两个图形的周长得出两个图形面积谁大谁小,通过访谈这部分学生,了解到他们认为两个图形的周长谁长,那么它的面积就大;33.8%的学生认为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通过访谈这部分学生知道他们凭感觉猜测,看着差不多大就认为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

    〖前测分析〗

    本次前测的目的为掌握学生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同时根据结果为学生准备学具。(剪刀、尺子、边长为一厘米的正方形) 从前测结果来看,学生对 “面” 的理解仅仅局限于平面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这些特殊的图形,无法区分 “面” 与 “面积”。另外,学生将 “周长” 与 “面积” 这两个概念混淆,原因有以下三点:

    ①长度学习产生负影响。之前学生学习了长度的测量和周长,对面积的学习有干扰作用。

    ②生活经验影响。生活中尺子随处可见,学生每天用尺子画线段、量线段。而生活中要得到物体表面的面积通常不是用一 - 个面直接去测量,而是通过量线段的长度去 “算” 面积。

    ③面积比长度更抽象。虽然 “面” 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大多数情况下,“面” 不是孤立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更多的是作为 “体” 的一 - 部分被学生感知,面积比长度更为抽象。因此,从长度到面积是学生空间认知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基于以上发现,我们将 “理解面积的含义,形成对面积的清晰认识建立正确表象” 做为本节课的重点。

    农安县王锋名师工作室 侯莹莹
    农安县王锋名师工作室 侯莹莹4年前

    【教学设计第一稿】

    《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第一稿

    吉林省农安县巴吉垒镇中心小学 侯莹莹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 49-50 页,第五单元 面积中的《什么是面积》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且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承上启下,是由一维到二维空间上的一次飞跃,同时也为后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教科书提出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看一看,比一比” 结合生活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学生通过观察等初步建立面积的表象,抽象出面积的概念。从而感知面积的含义,知道量感的对象。第二个问题,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正方形与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分享交流等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同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获得量感的独特感受。学生对量感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最后形成直观,同时探索出比较面积大小的多种策略。第三个问题,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等于相同方格数的不同图形,体会面积是一个数量概念,与其边界无关,不同形状的图形面积可能相等。从而加深学生对面积的理解,使学生知道面积与长度相同,都是由合适的单位累加而成,同时为下节课感受面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作了铺垫,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对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且会计算其周长。所以本节课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实例切入如:书本,钱币,树叶等,对于这些表面的认识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来学习是不难的。同时学生可以从动手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借助已有知识生活经验等建立对面积的表象,抽象出面积的概念,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量感。

    学习目标:

    1. 结合具体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2. 经历比较图形大小的过程,探索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割补法,摆方块),积累比较图形面积的直接经验。

    3. 在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探索比较图形大小的不同方法,积累比较图形面积的直接经验,从而培养量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比大小的游戏,老师请来了许多我们最为亲密的好朋友,看看谁的眼力好!

    1.(课件出示语文书数学书的封面)谁来比一比,这两个表面谁大谁小?

    2.(课件出示一元硬币与一角硬币)看看它们的表面(凹凸地方忽略不计),这两个硬币的表面谁大谁小?

    3.(课件出示两片树叶)再看看这两片叶子,比一比两片叶子的表面谁大谁小?

    比较中发现这些物品的表面积有大有小,其实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新内容《什么是面积》(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1. 问题的引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身边的事物为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对面的初步认识。2. 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动建立面积的表象,引导学生认识并感悟面。学生利用视觉等感官体会对物体面积的感受。通过比较抽象出面积的概念。】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 同学们,刚才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你们就能直接比较出图形面积的大小,可现在有这样两个图形,可难坏了淘气。(幻灯片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两个图形到底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你们能目测出来吗?

    活动一:

    (1)猜想:同学们先猜想一下,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2)验证:请同学们想办法,借助学具,比较正方形与长方形面积的大小,来验证你的猜想吧!

    ①. 先独立思考。(可以用哪些学具进行比较?可以怎样比较?)

    ②. 动手实践,并与小组间交流你比较的方法。(PPT 出示活动的要求)

    ③.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1. 学生从独立思考到小组探究,再到全班分享交流,这一过程不仅关注学生个体,也关注全体同学。让学生们都能参与合作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探索数学体验的经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2. 学生通过分享交流,认识到比较两种图形的大小,有不同的方法策略(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从而引导学生打开思路。3. 学生通过一维到二维,这是空间上的一次飞跃,所以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数学活动,可以充分感知面积。量感的经验积累,必须通过实验操作经历体验,才能够获得。因此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通过经历体验比较的过程来培养量感。】

    2. 下面请同学们在方格中画出 3 个不同的图形,使他们的面积都等于 7 个方格的面积。

    活动二: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间交流自己的画法

    (3)小组汇报,全班分享交流

    【设计意图:1. 引导学生体会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从而加深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也使学生体会到图形的面积是一个数量概念。2. 使学生认识方格纸是比较和度量图形面积的重要工具,同时为下节课让学生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做了铺垫,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练一练 1 题 ,2 题,3 题。

    【设计意图:合理设计习题,使习题具有层次性多样性,1 题通过观察比较面积的大小,体会面积的含义。2 题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3 题通过数方格比较面积的大小。三道题层次具有梯度,同时每道题训练的重点各有不同,从而达到了理解应用,强化体验的目的。 】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1.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 能举个例子说一说:什么是面积吗?

    3. 关于面积,你还有哪些想知道的?

    【设计意图:1. 帮助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性的回顾与整理。2. 举例子说一说,实际是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运用,同时将数学的知识回归到生活当中,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所体会。3. 对于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发现或提出暂时没有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在之后的学习中这些问题会随之解决。 】

    樊芳芳
    樊芳芳4年前

    在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体会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从而加深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也使学生体会到图形的面积是一个数量概念。在练习中使学生认识方格纸是比较和度量图形面积的重要工具,同时为下节课让学生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做了铺垫,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吉林长春双阳  李莹莹
    吉林长春双阳 李莹莹4年前

    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注重联系生活,提高学生的估算和概算的能力。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比一比数学书和语文书的封面,两个表面谁大谁小?比一比一元硬币与一个一角硬币,看看它们的表面谁大谁小?这样学生才能能真实的感受到 “量” 的大小。

    吉林长春双阳  李莹莹
    吉林长春双阳 李莹莹4年前

    本节课充分培养了学生的量感,教师指导学生借助实践操作,形成量感,学生数学 “量感” 的培养,需要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去培养、锻炼和提高。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走一走,比一比,画一画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 “量感”。

    liqi
    liqi4年前

    侯老师的这节课加深了学生对面积的理解,使学生知道了面积与长度相同,都是由合适的单位累加而成,同时为下节课感受面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作了铺垫,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sym
    sym4年前

    本节课的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注重了学习过程的探索性,重视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

    1hupangpangjie
    1hupangpangjie4年前

    本节课充分培养了学生的量感,教师指导学生借助实践操作,形成量感,学生数学 “量感” 的培养,需要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去培养、锻炼和提高。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走一走,比一比,画一画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 “量感”。

    冯春波20210324
    冯春波202103244年前

    本节课注重了直观感知(摸物体的表面,观察物体表面的大小,从实物中抽象出平面图形)、操作感知(重叠、剪拼、拼摆、数方格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联系生活(找一找生活中物体的表面并感知其大小)、设计图案等来层层递进认知概念。

    李百凤
    李百凤4年前

    这节课加深了学生对面积的理解,使学生知道了面积与长度相同,都是由合适的单位累加而成,同时为下节课感受面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作了铺垫,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XYL
    XYL4年前

    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注重联系生活,提高学生的估算和概算的能力。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比一比数学书和语文书的封面,两个表面谁大谁小?比一比一元硬币与一个一角硬币,看看它们的表面谁大谁小?这样学生才能能真实的感受到 “量” 的大小。

    XYL
    XYL4年前

    本节课充分培养了学生的量感,教师指导学生借助实践操作,形成量感,学生数学 “量感” 的培养,需要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去培养、锻炼和提高。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走一走,比一比,画一画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 “量感”

    ljh13364699345
    ljh133646993454年前

    本节课充分培养了学生的量感,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走一走,比一比,画一画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 “量感”。

    ljh13364699345
    ljh133646993454年前

    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注重联系生活,提高学生的估算和概算的能力。

    ljh13364699345
    ljh133646993454年前

    本节课从直观感知、操作感知、联系生活、设计图案等来层层递进认知概念。

    cai5658
    cai56584年前

    在这节课中教师的设计让我很容易的感受到用心,以及深度,有层次的对孩子量感的培养,包括在开始时教师注意让孩子比较、猜测、实验来验证图形的面积,然后通过 7 块小正方形让孩子拼凑,理解:原来不同形状的图形可以有相同的面积,整个过程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培养孩子的量感。

    shenyanjia
    shenyanjia4年前

    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注重联系生活,提高学生的估算和概算的能力。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比一比数学书和语文书的封面,两个表面谁大谁小?比一比一元硬币与一个一角硬币,看看它们的表面谁大谁小?这样学生才能能真实的感受到 “量” 的大小。

    shenyanjia
    shenyanjia4年前

    本节课的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注重了学习过程的探索性,重视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

    tf12343
    tf123434年前

    重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songxiyan
    songxiyan4年前

    本节课充分培养了学生的量感,教师指导学生借助实践操作,形成量感,学生数学 “量感” 的培养,需要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去培养、锻炼和提高。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走一走,比一比,画一画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 “量感”。

    杨丽杰
    杨丽杰4年前

    教者首先以问题引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新知,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们看一看,比一比建立面积观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新知进行探究,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探究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在活动中教者注重了学习的探究性,重视了学生知识的形成和归纳性。

    qdy12345
    qdy123454年前❤️1

    课堂教学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发现、提升数学的美,使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享受的家园。

    农安县王锋名师工作室 侯莹莹
    农安县王锋名师工作室 侯莹莹4年前

    【教学设计一稿交流研讨】

         第一次研讨纪实
    
     时间:2021 年 3 月 19 日
     地点:巴吉垒镇中心小学
    主题:前测的内容与形式
    
    经过前期的网络研讨,我们对《什么是面积》这一课的一稿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修改,通过此次研讨确定前测的形式与内容,并对课前是否应出具格子图学具帮助学生理解面积概念展开谈论。具体研讨结论总结如下:
    
     1. 针对本课的教学难点,设计前测的内容。 
     (1) 你认为什么是面积?
     (2) 观察所给图形你认为哪幅图型面积大?
     (3) 用什么方法比较大小。
     
     2. 确定前测形式 ——— 访谈形式。
     
     3. 小组成员将根据前测结果,决定课前准备学具的形式。
    唐喜荣
    唐喜荣4年前

    问题的引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身边的事物为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节课都体现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农安县王锋名师工作室 侯莹莹
    农安县王锋名师工作室 侯莹莹4年前

    【教学设计第二稿】

    《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二稿

    吉林省农安县巴吉垒镇中心小学 侯莹莹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 49-50 页,第五单元 面积中的《什么是面积》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且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承上启下,是由一维到二维空间上的一次飞跃,同时也为后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教科书提出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看一看,比一比” 结合生活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学生通过观察等初步建立面积的表象,抽象出面积的概念。从而感知面积的含义,知道量感的对象。第二个问题,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正方形与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分享交流等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同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获得量感的独特感受。学生对量感的认识由感性到 理性最后形成直观,同时探索出比较面积大小的多种策略。第三个问题,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等于相同方格数的不同图形,体会面积是一个数量概念,与其边界无关,不同形状的图形面积可能相等。从而加深学生对面积的理解,使学生知道面积与长度相同,都是由合适的单位累加而成,同时为下节课感受面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作了铺垫,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对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且会计算其周长。所以本节课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实例切入如:书本,钱币,树叶等,对于这些表面的认识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来学习是不难的。同时学生可以从动手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借助已有知识生活经验等建立对面积的表象,抽象出面积的概念,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量感。

    学习目标:

    1. 结合具体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2. 经历比较图形大小的过程,探索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割补法,摆方块),积累比较图形面积的直接经验。

    3. 在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探索比较图形大小的不同方法,积累比较图形面积的直接经验,从而培养量感。

    学具准备: 剪刀,直尺,边长 1 厘米的小方格,方格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比大小的游戏,老师请来了许多我们最为亲密的好朋友,看看谁的眼力好! 1.(课件出示语文书数学书的封面)谁来比一比,这两个表面谁大谁小?

    2.(课件出示一元硬币与一角硬币)看看它们的表面(凹凸地方忽略不计),这两个硬币的表面谁大谁小? 3.(课件出示两片树叶)再看看这两片叶子,比一比两片叶子的表面谁大谁小?

    4. 同学们,你还能利用身边的物品举出关于比较表面大小的例子吗?(预设:黑板的表面大于课桌的表面)

    比较中发现这些物品的表面有大有小,其实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此处用幻灯片出示有实物到封闭图形的抽象过程)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新内容《认识面积》(板书课题)。 5. 现在我们知道什么是面积了,那你能用 “面积” 一词描述一下各组图形的大小吗?比如:“1 元硬币的面积比一角硬币的面积大”......

    【设计意图:1. 问题的引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身边的事物为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对面的初步认识。2. 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找一找等活动建立面积的表象,引导学生认识并感悟面。学生利用视觉等感官体会对物体面积的感受。通过比较抽象出面积的概念。3. 学生知道什么是面积以后,规范学生用数学的语言去描述面积。】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 同学们刚才通过看一看,你们就能直接比较出图形面积的大小,可现在有这样两个图形,可难坏了淘气。(幻灯片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两个图形到底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你们能目测出来吗? 活动一: (1)猜想:同学们先猜想一下,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2)验证:请同学们想办法,借助以下学具,比较正方形与长方形面积的大小,来验证你的猜想吧! 温馨提示:(PPT 出示活动的要求)

    ①. 先独立思考。(想用哪些学具进行比较?怎样进行比较?)

    ②. 拿出学具,动手实践,并与小组间交流你比较的方法.

    ③.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1. 学生从独立思考到小组探究,再到全班分享交流,这一过程不仅关注学生个体,也关注全体同学。让学生们都能参与合作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探索数学体验的经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2. 学生通过分享交流,认识到比较两种图形的大小,有不同的方法策略(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从而引导学生打开思路。3. 学生通过一维到二维,这是空间上的一次飞跃,所以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数学活动,可以充分感知面积。量感的经验积累,必须通过实验操作经历体验,才能够获得。因此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通过经历体验比较的过程来培养量感。】

    2. 刚刚有的同学利用了方格纸和小方格比较出了两个面积不同的图形的大小,那你能在这样的放格纸上画出面积相同的图形吗? PPT 出示问题:下面请同学们在方格中画出 3 个不同的图形,使他们的面积都等于 7 个方格的面积。

    活动二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间交流自己的画法

    (3)小组汇报,全班分享交流.(所有同学展示完成果以后,学生们观察以上的成果。)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然后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1. 通过画,说,观察,发现等引导学生体会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从而加深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也使学生体会到图形的面积是一个数量概念。2. 使学生认识方格纸是比较和度量图形面积的重要工具,同时为下节课让学生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做了铺垫,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 】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课后练一练 1.2.3. 题。

    【设计意图:合理设计习题,使习题具有层次性多样性,1 题通过观察比较面积的大小,体会面积的含义。2 题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3 题通过数方格比较面积的大小。三道题层次具有梯度,同时每道题训练的重点各有不同,从而达到了理解应用,强化体验的目的。 】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1.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 能举个例子说一说:什么是面积吗?

    3. 关于面积,你还有哪些想知道的?

    【设计意图:1. 帮助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性的回顾与整理。2. 举例子说一说,实际是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运用,同时将数学的知识回归到生活当中,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所体会。3. 对于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发现或提出暂时没有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在之后的学习中这些问题会随之解决。 】

    菩公英
    菩公英4年前

    前测调查问卷很实用,向老师们学习了。调查问卷能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能知道学生的困惑和误区,这样在教学中就可以有的放矢,设计不同的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困惑,突破重难点。

    吉林榆树宋艳华
    吉林榆树宋艳华4年前

    本节课充分培养了学生的量感,教师指导学生借助实践操作,形成量感,学生数学 “量感” 的培养,需要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去培养、锻炼和提高。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走一走,比一比,画一画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 “量感”。教者首先以问题引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新知,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们看一看,比一比建立面积观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新知进行探究,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探究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在活动中教者注重了学习的探究性,重视了学生知识的形成和归纳性。

    离崖
    离崖4年前

    给学生的感官以强烈的刺激,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面的大小上来,在学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后,引入面积概念,然后通过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涂一涂等学习活动让学生领悟概念的内涵,拓展概念的外延。

    ljh319
    ljh3194年前

    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走一走,比一比,画一画等方式,帮助学体验 “量感”、形成 “量感”、发展 “量感”、强化 “量感”。

    zhong456123789
    zhong4561237894年前

    @农安县王锋名师工作室 侯莹莹侯老师在学习 “面积” 的概念是建立在学生充分体验的基础上,把直接感受面积的含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学生身边最常用的数学书入手,揭示课题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zhong456123789
    zhong4561237894年前

    王老师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猜测,让生感受到这是一种科学学习数学的方法。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了他们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与合作意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渗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wuxiaona021314
    wuxiaona0213144年前

    王老师指导学生借助身边事物,建立表象量感” 的培养,指导实践操作,形成量感学生数学 “量感” 的培养,让要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去感知、提升。教学中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走一走,比一比,画一画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 “量感”。例如:课前要求学生自制学具,在课堂上用自制学具进行一些探索,以帮助学生感知量,进而促成 “量感” 的形成。

    a景儿
    a景儿4年前

    本节课充分培养了学生的量感,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走一走,比一比,画一画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 “量感”。

    维畅w
    维畅w4年前

    侯老师对量感的认识和选课的思考非常透彻,也让我对量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教学前,先用前测问卷了解学生学情,随后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环节深入认识面积,培养量感。

    liyali666
    liyali6664年前

    学生在生活中常常遇到一些与面积有关的问题,但在其观念中并没有形成面积的定义,对孩子们来说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通过以魔术的形式来进行引入新授,以书本、硬币等具体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面积。

    liyali666
    liyali6664年前

    看一看、比一比” 、“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 这样的活动,看似简单无意义,但这恰恰帮助了学生亲身感受,充分感知,并且形成新的量感,学生在活动中建立了新的感受,逐步发展了量感,这正是活动的目的所在

    liyali666
    liyali6664年前

    《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量和测量的教学,要求把测量与学生的时间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引导学生测量过程中根据现实问题,选择适合的测量方法和工具,以及利用测量进行数学探究活动

    liyali666
    liyali6664年前

    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切实地理解面积的意义。利用数学书封面揭示面积的概念:“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然后让学生举例说说物体的面的面积,使学生有了感性认识。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符合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然后通过观察多种图形并分类的过渡到比较封闭图形的大小,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做了铺垫。

    liyali666
    liyali6664年前

    多种活动帮助了学生亲身感受,充分感知,并且形成新的量感,学生在活动中建立了新的感受

    liyali666
    liyali6664年前

    本节课的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注重了学习过程的探索性,重视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中学生始终在参与一个个数学活动,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和引导全体学生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本节课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liyali666
    liyali6664年前

    课标要求中对面积这节课的要求是结结合实例与比较图形大小的实际操作过程,体会面积的含义。教学设计中能关注孩子的操作,做到实之有效

    18220548077
    182205480774年前

    候老师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体入手,首先通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认识生活中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的面积大小,让学生获得初步的面积概念。

    18220548077
    182205480774年前

    侯老师充分放手,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并理解。通过 “摸一摸、涂一涂” 等方式让学生结合具体材料感受 “表面有大有小” 的含义。

    18220548077
    182205480774年前

    侯老师通过让学生用不同方法比较一个正方形与一个长方形图形的面积,通过比较,既让学生进一步丰富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又使学生体会到计量面积最基本的方法。

    lll123l3
    lll123l34年前

    候老师这节课针对本课的教学难点设计前测内容,利用生活中的语文数学书的封面、一元和一角硬币以及两片不同的树叶,让学生观察后比较两者之间的大小,从规则到不规则,从具体事物到抽象图形,让学生对面积有了初步认识,再以身边事物为例,用规范的语言对这些事物的面积进行描述,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述能力。

    杨艳霞
    杨艳霞4年前

    本节课的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注重了学习过程的探索性,重视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中学生始终在参与一个个数学活动,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和引导全体学生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本节课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罗海荣
    罗海荣4年前

    当我在读侯老师的第一稿《什么是面积》中,能体会到侯老师让学生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剪一剪,拼一拼等动手实践中的良苦用心,她让学生通过自己感受面积量感,调动学生积极性,全程让学生参与其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环节设计的有条不紊,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教学设计

    罗海荣
    罗海荣4年前

    在通读侯老师的第二稿教学设计时,能看出侯老师对《什么是面积》这节课更成熟的理解,如在教学过程的第一环节中加入了利用身边物品举例比较表面图形大小,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的道理,并且在理解什么是面积的同时,又在课中融入了面积有大小的量感,这样能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面积量感,为后续学习面积大小的有关知识埋下了伏笔。

    罗海荣
    罗海荣4年前

    无论是侯老师的第 1 稿或者是第 2 稿,都是从实际生活出发,将抽象出的面积具体化,这样能加深对面积大小的量感理解,以及不同面积单位大小的量感理解,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在建立模型环节中,根据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大小,经历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钟,打开思路,得出测量结果,并为后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课程做好铺垫,这样做一举两得。

    luocm8322
    luocm83224年前

    侯老师的教学设计有 1 稿、2 稿,可见所下的功夫之深,这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之一。其次,侯老师精心设计了前测单,通过前测单 对学情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设计,做到了以生为本。此外,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些实践操作活动,“量感” 的形成需要学生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画一画等方式,慢慢形成,实践活动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谓一举两得。

    罗海荣
    罗海荣4年前

    本节课,用视觉和触觉对数学、语文书面的大小,硬币表面的大小,树叶叶片的大小,以及身边的实例的理解对物体面积的量感,从而感性的认识了量感,看似以教师为主导,实际是以学生认知为出发点,让学生领悟面积的量感,从抽象到具体,为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埋下伏笔。

    luocm8322
    luocm83224年前

    侯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有许多地方值得学习。侯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学生从独立思考到小组探究,再到全班分享交流,这一过程不仅关注学生个体,也关注全体同学。学生通过分享交流,认识到比较两种图形的大小,有不同的方法策略(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从而引导学生打开思路。通过一维到二维,这是空间上的一次飞跃,所以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数学活动,可以充分感知面积。量感的经验积累,必须通过实验操作经历体验,才能够获得。

    lll123l3
    lll123l34年前

    在新课中,侯老师利用两个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先猜想,再验证,在动手操作中感知面积,积累量感经验。通过画,说,观察,发现等引导学生体会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加深了学生对面积的理解。学生在 3 个面积都是 7 个方格,让学生体会方格纸可以作为比较和度量面积的工具,为后续统一面积单位埋下伏笔,进而发展学生 “量感”。

    lwh123456
    lwh1234564年前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培养了学生的量感,教师指导学生借助实践操作,形成量感,学生数学 “量感” 的培养,需要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去培养、锻炼和提高。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走一走,比一比,画一画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 “量感”。

    lll123l3
    lll123l34年前

    侯老师对 “量与计量” 和学生 “量感” 培养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做了详细阐述,并为学生定制了 “量感” 培养的有效策略,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感知、层次化体验、多向化厘析、集约化经营等。通过让学生感受、体验 “物体的量”,促进学生 “量感” 这一核心素养的生成。整个教学设计结构紧凑,层次分明!

    lll123l3
    lll123l34年前

    在总结归纳环节,侯老师不只是让学生谈收获,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也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面积,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并且抛出问题:关于面积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对未来的学习进行展望。总之,是一堂值得大家学习的好课!

    lwh123456
    lwh1234564年前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且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承上启下,是由一维到二维空间上的一次飞跃,同时也为后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教科书提出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看一看,比一比” 结合生活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学生通过观察等初步建立面积的表象,抽象出面积的概念。从而感知面积的含义,知道量感的对象。第二个问题,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正方形与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分享交流等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同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获得量感的独特感受。学生对量感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最后形成直观,同时探索出比较面积大小的多种策略。第三个问题,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等于相同方格数的不同图形,体会面积是一个数量概念,与其边界无关,不同形状的图形面积可能相等。从而加深学生对面积的理解,使学生知道面积与长度相同,都是由合适的单位累加而成,同时为下节课感受面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作了铺垫,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姚清波
    姚清波4年前

    本节课在探究发现,建立模型这一环节有两个数学活动,第一个活动让学生通过经历体验比较的过程培养量感,在第二个活动中,侯老师引导学生体会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使学生体会到图形的面积是一个数量概念,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zhaohuimin37
    zhaohuimin374年前

    在两次教学设计中,个人认为第二次的教学过程能更好的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首先创设情境环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这些看的见,莫得着的生活实例,引出对于面的初步认识,建立起对面积的表象。在探究发现环节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发散学生思维。接下来学生通过动手画图形,加深学生对于面积含义的理解,体会面积这个数量概念,发展学生量感。

    刘桂君
    刘桂君4年前

    本节课,用视觉和触觉对数学、语文书面的大小,硬币表面的大小,树叶叶片的大小,以及身边的实例的理解对物体面积的量感,从而感性的认识了量感,看似以教师为主导,实际是以学生认知为出发点,让学生领悟面积的量感,从抽象到具体,为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埋下伏笔。

    刘桂君
    刘桂君4年前

    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切实地理解面积的意义。利用数学书封面揭示面积的概念:“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然后让学生举例说说物体的面的面积,使学生有了感性认识。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符合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然后通过观察多种图形并分类的过渡到比较封闭图形的大小,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做了铺垫。

    刘桂君
    刘桂君4年前

    王老师指导学生借助身边事物,建立表象量感” 的培养,指导实践操作,形成量感学生数学 “量感” 的培养,让要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去感知、提升。教学中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走一走,比一比,画一画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 “量感”。例如:课前要求学生自制学具,在课堂上用自制学具进行一些探索,以帮助学生感知量,进而促成 “量感” 的形成。

    刘桂君
    刘桂君4年前

    本节课充分培养了学生的量感,教师指导学生借助实践操作,形成量感,学生数学 “量感” 的培养,需要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去培养、锻炼和提高。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走一走,比一比,画一画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 “量感”。

    刘桂君
    刘桂君4年前

    王老师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猜测,让生感受到这是一种科学学习数学的方法。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了他们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与合作意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渗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刘桂君
    刘桂君4年前

    给学生的感官以强烈的刺激,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面的大小上来,在学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后,引入面积概念,然后通过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涂一涂等学习活动让学生领悟概念的内涵,拓展概念的外延。

    刘桂君
    刘桂君4年前

    看一看、比一比” 、“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 这样的活动,看似简单无意义,但这恰恰帮助了学生亲身感受,充分感知,并且形成新的量感,学生在活动中建立了新的感受,逐步发展了量感,这正是活动的目的所在

    刘桂君
    刘桂君4年前

    本节课充分培养了学生的量感,教师指导学生借助实践操作,形成量感,学生数学 “量感” 的培养,需要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去培养、锻炼和提高。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走一走,比一比,画一画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 “量感”。教者首先以问题引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新知,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们看一看,比一比建立面积观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新知进行探究,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探究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在活动中教者注重了学习的探究性,重视了学生知识的形成和归纳性。

    谭艳
    谭艳4年前

    引导学生通过 “想一想”“找一找”“估一估”“量一量” 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由抽象到具体,也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提供了方法。

    刘桂君
    刘桂君4年前

    给学生的感官以强烈的刺激,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面的大小上来,在学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后,引入面积概念,然后通过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涂一涂等学习活动让学生领悟概念的内涵,拓展概念的外延。

    刘桂君
    刘桂君4年前

    《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量和测量的教学,要求把测量与学生的时间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引导学生测量过程中根据现实问题,选择适合的测量方法和工具,以及利用测量进行数学探究活动

    刘桂君
    刘桂君4年前

    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切实地理解面积的意义。利用数学书封面揭示面积的概念:“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然后让学生举例说说物体的面的面积,使学生有了感性认识。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符合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然后通过观察多种图形并分类的过渡到比较封闭图形的大小,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做了铺垫。

    刘桂君
    刘桂君4年前

    在新课中,侯老师利用两个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先猜想,再验证,在动手操作中感知面积,积累量感经验。通过画,说,观察,发现等引导学生体会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加深了学生对面积的理解。学生在 3 个面积都是 7 个方格,让学生体会方格纸可以作为比较和度量面积的工具,为后续统一面积单位埋下伏笔,进而发展学生 “量感”。

    刘桂君
    刘桂君4年前

    当我在读侯老师的第一稿《什么是面积》中,能体会到侯老师让学生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剪一剪,拼一拼等动手实践中的良苦用心,她让学生通过自己感受面积量感,调动学生积极性,全程让学生参与其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环节设计的有条不紊,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教学设计

    刘桂君
    刘桂君4年前

    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走一走,比一比,画一画等方式,帮助学体验 “量感”、形成 “量感”、发展 “量感”、强化 “量感”。

    jyd123456
    jyd1234564年前

    量感是通过视觉和触觉才能够感受到物体的大小、粗细、长短等,教师在孩子们去比较 “数学书语文书的封面”。去比较 “硬币的大小”,去看一看 “两片叶子的大小” 时,孩子们能够用实物来初步感受物体的面积这个 “量”。要远远比看格子里的面积的大小的比较,更能够激发学生对量感的需求,以及有利于将来孩子将面积的 “量” 应用于生活当中。

    杉莳
    杉莳4年前

    “量感” 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反言之就是为了让学生增加生活的感悟从而建立 “量感”!《什么是面积》是学生在掌握了一维长度度量的基础上学习的二维度量,本节课的学习对二维度量的学习至关重要。

    lll123l3
    lll123l34年前

    小学阶段,学生要逐渐经历从线到面再到体,从一维到二维再到三维的学习过程。本课是对于面的认识,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限,必须通过反复地动手操作,在操作中真实地经历体验,才能充分感知面积,培养学生量感。侯老师非常注重在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经历体验比较来培养量感。

    lll123l3
    lll123l34年前

    学生通过目测比较图形面积大小,对于不能直接比较的两个图形,候老师没有直接给出比较方法,而是引导学生按照活动要求进行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组内交流,全班汇报兼顾了所有学生的认知发展。在交流中,学生可以习得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策略:剪、拼、摆等,并会将这些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用到今后类似的知识中去,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lll123l3
    lll123l34年前

    通过本节课,学生的思路得以打开,量感得以发展,源于候老师的循循善诱,巧妙引导。侯老师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为了帮助学生形成 “量感”,课前要求学生自制学具,并在课堂上利用自制学具进行探索,有效促成了学生量感的形成!

    赵丽琴
    赵丽琴4年前

    学生经历猜想,验证,交流,运用等活动,循序渐进,从无目的猜测到合理运用,其过程让学生思维得到提升,模型得以建立,注重了 “量感的培养”。小组活动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jyd123456
    jyd1234564年前

    教师在让 “学生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去借助学具,比较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大小,验证猜想。这个时候对于测量工具的选择也有助于量感的培养。能够选择合适的工具,说明孩子的生活经验中能够感受到量对工具的需求。这不也是对于量感的培养吗?

    杨亚惠
    杨亚惠4年前

    学生们都能参与合作交流是本课的亮点,每个学生都有探索数学体验的经历,通过分享交流,认识到比较两种图形的大小,有不同的方法策略如: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 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空间观念上进行了一次飞跃,所以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数学活动,可以充分进行量感的经验积累。

    木子525
    木子5254年前

    一年级学习过比大小,本节课利用旧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了解物体面积是什么,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多感官感受面积的大小,有助于形成量感。在比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大小,体现了让孩子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再通过画一画感受面积大小一样的时候,图形形状可以不一样,加深学生面积的含义理解。

    王才生
    王才生4年前
    侯老师让学生测量身边的物体的面积,小到指甲盖,大到操场,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发展了学生的量感。量感 的培养,源自有效的活动经验的积累。在体验、运用、再体验的持续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已有的量感,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等多方面的参与,学生的活动经验不断累积和完善,学生的量感才能进一步培养。
    18004467822
    180044678224年前

    本节课的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设计从实际出发,从抽象到具体家,帮学生建立面的表象,充分认识感知面。

    wangchunxia1231
    wangchunxia12314年前

    在探究新知过程中,老师让学生先从独立思考再到小组探究,最后全班分享交流,学生通过分享交流,认识到比较两种图形的大小,有不同的方法策略(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从而引导学生打开思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数学活动,可以充分感知面积。

    木子525
    木子5254年前

    无论是学习物体长度度量,还是学习物体面积和体积的度量,学习方法之间都有一些相似的地方,能够贯穿知识本质,对给课堂添加不少亮点?度量的本质就是是看物体有多少个标准量,如果课堂设计能够贯通一些学习方法也许会更好!学习不仅学习一个知识,找到知识的学习方法联系,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会比只学习本课知识更有意义。

    18004467822
    180044678224年前

    在本节课中,学习目标明确,从身边实际出发,引起学生兴趣,从抽象到具体,通过多种感官活动,帮助学生充分感知面积的概念。

    高入丹
    高入丹4年前

    本课是三年级下册的内容,侯老师的前测环节设计我认为很好,可以更加准确的把握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情况。教学设计二稿在一稿的基础上增加了让学生用身边物体举例子和用 “面积” 一词试着描述图形的大小,增加了学生在生活中积累数学的经验,进一步促进量感的形成。在新授环节,通过猜一猜,动手操作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画一画,加深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突破重难点。

    liuguiwei
    liuguiwei4年前

    本节课的重点是面积含义的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周长到面积的过渡和量的转化又是一个不是重点但又必须解决的难点。因为孩子在整个教学过程会多次出现周长和面积混淆现象。在问题 2 探究成果的分享时,如果把周长当面积和真正的面积两种成果同时分享,在此处引发学生议、辩,在议、辩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面积的理解,明晰周长是指长度,同时完成了一维到二维的有效过渡。这样的设计在教学效果上省时、省力。

    赵桂媛
    赵桂媛4年前
         

    侯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探究过程由浅入深,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面积,积累量感经验。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动手操作活动,充分感知面积。通过画、说、观察,引导学生体会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加深了学生对面积的理解。学生通过操作,发现 3 个不同图形的面积都是 7 个方格,进而建立和发展了学生 “量感”。

    77
    774年前

    侯老师这节课,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面积,同时也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量感,前测单的一系列内容让学生在课前已经初步了解了面积的一些知识,也为本节课什么是面积的学习打下基础。

    13756429744
    137564297444年前

    团队的力量,精神能够促进老师的成长,很羡慕侯老师,有那么多的小伙伴一起帮助你,和你一起研课,大家一起出谋划策,集思广益。

    13756429744
    137564297444年前

    侯老师这节《什么是面积》的教学设计精心。侯老师先研读各种有关量感的资料,先做到自己心中有量感,对量感有很深的理解,再去设计教学。

    13756429744
    137564297444年前

    教学时侯老师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动手实践操作。通过各种数学活动,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等,帮助学生理解感受什么是面积。

    13756429744
    137564297444年前

    学生经历猜想,验证,交流,运用等活动,层层拨茧,从无目的猜测到合理运用,其过程让学生数学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数学模型得以建立,并注重了 “量感的培养”。

    吕大伟
    吕大伟4年前

    教师能利用身边的事物让学生也来比一比表面的大小,理解面积的含义,并通过实践活动来具体感知面积,丰富学生体验,培养量感。

    赵海艳
    赵海艳4年前

    本节课的教学中老师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切实地理解面积的意义,通过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等实践活动,理解了面积的意义,帮助学生培养量感。

    小陈老师
    小陈老师4年前

    课堂教学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发现、提升数学的美,使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享受的家园。

    赵桂媛
    赵桂媛4年前

    侯老师在创设情景时,能从问题的入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身边的事物为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对面的初步认识。 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动建立面积的表象,引导学生认识并感悟面。学生利用视觉等感官体会对物体面积的感受。通过比较抽象出面积的概念。初步建立 “面积” 的量感。

    赵桂媛
    赵桂媛4年前

    侯老师在探究环节,引导学生从独立思考到小组探究,再到全班分享交流,这一过程不仅关注学生个体,也关注全体同学。让学生们都能参与合作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探索数学体验的经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学生通过分享交流,认识到比较两种图形的大小,有不同的方法策略,从而引导学生打开思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数学活动,可以充分感知面积。量感的经验积累,通过实验操作经历体验而获得,学生通过经历体验比较的过程来培养量感。

    赵桂媛
    赵桂媛4年前

    侯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 “画出 3 个不同的图形,使他们的面积都等于 7 个方格的面积” 时,学生通过动手画图、彼此交流,引导学生体会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从而加深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也使学生体会到图形的面积是一个数量概念,量感逐渐建立。

    赵桂媛
    赵桂媛4年前

    教师设计的习题具有层次性、多样性特点。三道题有层次、有梯度,同时每道题训练的重点各有不同,从而达到了理解应用,强化体验的目的,量感逐渐建构。

    赵桂媛
    赵桂媛4年前

    教师在本节课结束时,让学生举例子说一说,实际是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运用,同时将数学的知识回归到生活当中,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与生活的理念,体现了数学的价值所在。

    赵桂媛
    赵桂媛4年前

    在本节课结束之时, 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发现或提出暂时没有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在之后的学习中这些问题会随之解决。但在此时提出,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要不断学习探索,不断解决问题,不断发现新问题的过程。

    lmq77
    lmq774年前

    本课作为面积单元的开启课,学生对于面积还没有建立完整的概念,用 “表面” 来描述,学生可能也不能很好的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可以先用书的封面、硬币的币面、叶子的叶面来描述,在归纳总结这些物体不同的面都可以用表面来表达,进而引出面积的含义。

    yangyang22
    yangyang224年前

    本节课课题的引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身边的事物为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对面的初步认识。接下来候老师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动建立面积的表象,引导学生认识并感悟面积。学生利用视觉等感官体会对物体面积的感受。这种方法更适合孩子的量感培养。

    yangyang22
    yangyang224年前

    学生们都能参与合作交流是老师做的很好的地方,每个学生都有探索数学体验的经历,通过分享交流,认识到比较两种图形的大小,有不同的方法策略比如: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 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空间观念上进行了一次质的飞跃,所以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数学活动,可以充分进行量感的感知,积累数学经验。

    yangyang22
    yangyang224年前

    学生们通过画,说,观察,发现等引导学生体会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从而加深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也使学生体会到图形的面积是一个数量概念。候老师使学生认识方格纸是比较和度量图形面积的重要工具,同时为下节课让学生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做了铺垫,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

    吉林农安姜世侠
    吉林农安姜世侠4年前

    在教学什么是面积时,可以测量下身边的物体的面积,小到手指甲盖,大到操场的面积。在一次次的测量活动中,学生无形之中就加深了对 “量” 的意义的理解,才能真实的体会到什么是长度,什么是面积。

    吉林农安姜世侠
    吉林农安姜世侠4年前

    “量与计量” 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 “量感” 是数学教学的应有之义。着眼于学生 “量感” 形成的学习心理,教师要为学生定制 “量感” 培养的有效策略,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感知、层次化体验、多向化厘析、集约化经营等。通过让学生感受、体验 “物体的量”,促进学生 “量感” 这一核心素养的生成。

    吉林农安姜世侠
    吉林农安姜世侠4年前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且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承上启下,是由一维到二维空间上的一次飞跃,同时也为后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打下良好的基础。

    吉林农安姜世侠
    吉林农安姜世侠4年前

    侯老师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为了帮助学生形成 “量感”,课前要求学生自制学具,并在课堂上利用自制学具进行探索,有效促成了学生量感的形成!

    赵海艳
    赵海艳4年前

    本节课的教学 中,层层递进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体会面积的概念,在各种活动中让学生感知量感的存在,量感对学生来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通过活动感知、体会,从而达到发展学生量感的目的。本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发展学生量感进行,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赵桂媛
    赵桂媛4年前

    教师设计在引入新课 “面积 “时,通过看一看,比一比” 活动,结合生活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学生通过观察等初步建立面积的表象,抽象出面积的概念。从而感知面积的含义,知道量感就是物体的大小、多少……

    啾啾
    啾啾4年前

    侯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很好地体现了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这一点:充分展现了 “面积” 概念的生成过程,不仅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赵桂媛
    赵桂媛4年前

    侯老师的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交流探究、语言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值得我们学习。

    王明利
    王明利4年前

    侯老师在教学面积概念,利用测量下身边的物体、图形的面积。在一次次的测量活动中,学生无形之中培养量了对 “量” 的意义的理解,进而真实体会到什么是长度,什么是面积,培养出了对两者的量感。

    黑龙江大庆姜丽
    黑龙江大庆姜丽4年前

    本节课候老师的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 行学习,注重了学习过程的探索性,重视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中学生始终在参与一个个数学活 动,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和引导全体学生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 式在本节课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赵桂媛
    赵桂媛4年前

    量感” 的培养,源自有效的活动经验的积累。在体验、运用、再体验的持续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已有的量感,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等多方面的参与,学生的活动经验不断累积和完善,学生的量感才能进一步培养。侯老师这节课就是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出 3 各不同的图形面积都是 7 个方格,帮助学生建立 “量” 的感受。

    王明利
    王明利4年前

    本节课侯老师的教学设计充分培养了学生的量感,教师指导学生估一估,量一量,走一走,比一比,画一画等形式,让学生感知量并进一步形成量感。

    meng
    meng4年前

    侯老师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剪一剪、拼一拼等活动,让学生感知面积,并能比较面积的大小,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量感。

    wj810403
    wj8104034年前

    老师的第二环节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的探索过程,积累相关方面的经验。 建议:我们在往日的教学中,会发现学生从一维到二维的过渡是难点,学习完面积后很容易和周长混淆,所以我认为这节课对面积意义的理解要深入、到位。先从面始,再说大小,这样会对面积意义的理解分层。前几天听同课异构,正好是这节课,老师们都是借助全方位地摸、不留死角地涂等活动去认识面,同时也能感知大小。

    王玲玲123
    王玲玲1234年前

    侯老师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动建立面积的表象,引导学生认识并感悟面。学生利用视觉等感官体会对物体面积的感受。通过比较抽象出面积的概念。

    李继振10
    李继振104年前

    这节课带给我们这样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该如何教学概念。侯老师展示了她的探索。我想:我们的课堂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

    清开灵
    清开灵4年前

    侯老师这节课的前测设计对掌握学生学情很有必要,在备课时我们强调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情,清楚的掌握学生目前的认知水平对我们设计教学环节是很关键的。

    齐耀秋
    齐耀秋4年前

    “量感” 的培养,需要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去培养、锻炼和提高。教学中侯老师注意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走一走,比一比,画一画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 “量感”

    清开灵
    清开灵4年前

    在培养学生量感的过程中,侯老师首先是让学生通过视感、触感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对面积的认知从一维到二维的过渡也很自然,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了什么是面积!

    ljj223
    ljj2234年前

    课始,老师出示几组物体比较它们面的大小,学生对于面并不陌生,能找到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也能通过观察发现这些面有大有小,在此基础上,引出面积的感念,初步建立面积的量感。接着创设多种活动体验,比较面积的大小,发展量感。

    18004467822
    180044678224年前

    侯老师从 " 量感 " 出发,为学生定制 “量感” 培养的有效策略,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感知、层次化体验、多向化厘析、集约化经营理解什么是面积。通过让学生感受面积,促进学生 “量感” 这一核心素养的生成。

    18004467822
    180044678224年前

    老师通过课前测评,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心中有学生。值得我们去学习。通过一系列活动的探索体验活动,一次次的亲身测量,充分感知面积。

    18004467822
    180044678224年前

    在合作学习交流环节中,学生做到了真正的探究,真正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数学思想。

    liuyan123
    liuyan1234年前

    本课教学中通过举一些生活实际的例子,来让学生感悟量的大小。例如,比一比数学书和语文书的封面,两个表面谁大谁小?比一比一元硬币与一个一角硬币,看看它们的表面谁大谁小?使学生能真实的感受到 “量” 的大小。

    zhao'fang
    zhao'fang4年前

    侯老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的活动让学生建立面积的表象,在比较两种图形的大小时,引导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操作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比较的过程,充分感知面积形成量感,并帮助学生实现一维到二维空间上的飞跃。

    chenxizhen123456
    chenxizhen1234564年前

    对于量感的理解很详细,深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身边的事物为例,引出对面的初步认识。借助多种途径,比较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大小

    zhao'fang
    zhao'fang4年前

    侯老师的教学设计在探究发现环节让学生充分感知面积后,又设计了一个活动:在方格纸上画出 3 个不同的图形,使它们的面积都等于 7 个方格的面积。通过画、说、观察、发现等很自然地引导学生体会到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从而加深学生对面积意义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li qiu shuang
    li qiu shuang4年前

    通过本节课,学生的思路得以打开,量感得以发展,源于候老师的循循善诱,巧妙引导。

    li qiu shuang
    li qiu shuang4年前

    侯老师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为了帮助学生形成 “量感”,课前要求学生自制学具,并在课堂上利用自制学具进行探索,有效促成了学生量感的形成!

    li qiu shuang
    li qiu shuang4年前

    侯老师的设计当中落实了测量方法,使学生在操作中逐渐抽象出面积概念。

    li qiu shuang
    li qiu shuang4年前

    侯老师通过观察多种图形并分类的过渡到比较封闭图形的大小,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周璇
    周璇4年前

    侯老师在导入环节,以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教学,能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而且从比长方形到比正方形再到比树叶这种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大小,难度设计有梯度,在丰富的比较活动中,学生初步形成了对面积这个量态的感性认识,再由老师进行总结,给出面积的概念,顺利引入学习课题。

    穆子芹
    穆子芹4年前

    侯老师对量感的解读非常透彻,教材解读深入,通过前测对学生学情进行准确把握,以此确定的目标及重难点更为科学合理。

    穆子芹
    穆子芹4年前

    设计以问题游戏的形式直接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看一看,比一比,引导学生感悟面以及面的大小,初步体会比较面大小的方法。

    穆子芹
    穆子芹4年前

    在探究比较正方形长方形面积的方法中,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小组交流,全班分享的过程,在独学与群学的过程中体会方法的多样性。

    武旭
    武旭4年前

    侯老师的的导入环节是我比较喜欢的部分,学生从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通过画,说,观察,发现等自然的引导学生体会到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从而加深学生对面积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量感

    成都 何青清
    成都 何青清4年前

    侯老师这节课设计的非常精彩,问题的引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身边的事物为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对面的初步认识。活动一通过不同图形比较面积的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活动二的设计,引导学生体会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从而加深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也使学生体会到图形的面积是一个数量概念。

    tjr
    tjr4年前

    本节课是学生初次接触面积,学生比较容易将周长与面积弄混,像书中淘气那样。不知道实际教学中否有学生也会像淘气一样比较周长,如果没有这样的生成,我认为非常有必要呈现淘气的方法,让学生辨析周长和面积,利于学生对面积有更深的认识。

    11140
    111404年前

    侯老师本节课在学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后引入面积概念,然后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剪一剪,拼一拼等学习活动让学生领悟概念的内涵,拓展概念的外延。

    吴韶鲜
    吴韶鲜4年前

    “量” 的学习本来就贯穿于学生的生活的四周,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重要的是唤起学生对 “量” 的属性、大小、单位、工具使用上的真实感。本课中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出 3 个不同的图形,使面积都等于 7,这样学生可以充分感知面积。帮助学生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之中,逐步建立起对 “量” 的感受。

    张海燕
    张海燕4年前

    在设计之初,侯老师为了加强学生对量的感知,设计第一步指导学生借助身边事物,建立表象。在第一环节,侯老师通过比书本、硬币及叶子面的大小,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

    张海燕
    张海燕4年前

    第二步指导学生提高估测能力,请学生目测图形的面积,然后再通过学具验证。让学生感受到估测不是乱说,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去猜测。

    张海燕
    张海燕4年前

    第三步指导学生借助实践操作,形成量感。让学生借助面积模型,画出同一面积大小的不同图形,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面积的含义,为接下来学习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做好铺垫。

    赵桂媛
    赵桂媛4年前

    侯老师在学生探究中能指导学生借助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形成数学 “量感”。课前他要求学生自制学具,在课堂上用自制学具进行探索,以帮助学生感知量,进而促成 “量感” 的形成。

    张海燕
    张海燕4年前

    侯老师的教学设计环环相扣,紧抓实质内容,每一环节都在为培养学生的量感垫下基础,使学生对量感的学习变有形于无形之中。

    张海燕
    张海燕4年前

    侯老师在课前的前测学习单中,掌握了学生的学习基础,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目标与方向,所以利用好前置学习单能更好的帮助教师定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赵桂媛
    赵桂媛4年前

    侯老师在引出面积概念时运用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她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身边的事物为例,引出对面的初步认识,在通过一系列活动建立面积的表象,引导学生认识并感悟面。这样,通过比较抽象出了面积的概念。符合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赵桂媛
    赵桂媛4年前

    侯老师的教学设计,很好地提高了估算和概算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感悟量的大小。教学中,比一比数学书和语文书的封面,两个表面谁大谁小?比一比一元硬币与一个一角硬币,看看它们的表面谁大谁小?这样学生才能真实地感受到 “量” 的大小,建立量感。

    15844101377
    158441013774年前
    1. 学生从独立思考到小组探究,再到全班分享交流,这一过程不仅关注学生个体,也关注全体同学。让学生们都能参与合作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探索数学体验的经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2. 学生通过分享交流,认识到比较两种图形的大小,有不同的方法策略(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从而引导学生打开思路。3. 学生通过一维到二维,这是空间上的一次飞跃,所以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数学活动,可以充分感知面积。量感的经验积累,必须通过实验操作经历体验,才能够获得。因此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通过经历体验比较的过程来培养量感。
    15844101377
    158441013774年前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侯老师让学生们通过画,说,观察,发现等引导学生体会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从而加深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也使学生体会到图形的面积是一个数量概念。候老师使学生认识方格纸是比较和度量图形面积的重要工具,同时为下节课让学生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做了铺垫,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

    秋乐
    秋乐4年前

    侯老师本节课中首先以问题引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新知。教学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走一走,比一比,画一画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 “量感”。调查问卷能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能知道学生的困惑和误区,这样在教学中就可以有的放矢,设计不同的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困惑,突破重难点。合理设计习题,使习题具有层次性多样性。

    赵桂媛
    赵桂媛4年前

    教师在抽象出面积概念以后,引导学生 “现在我们知道什么是面积了,那你能用面积一词描述一下各组图形的大小吗?” 比如:“1 元硬币的面积比一角硬币的面积大”...... 学生对面积有了初步认识,并感知了面积的大小,抽象出面积概念,再引导学生用语言说一说,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规范学生用数学的语言去描述事物的能力。。】

    赵桂媛
    赵桂媛4年前

    侯老师的选题比较好。因为量感” 的培养,源自有效的活动经验的积累。学生要在体验、运用、再体验的持续探究过程中运用已有的量感,通过多方面的参与,学生的活动经验才能不断累积和完善,学生的量感才能逐步培养。而《什么是面积》这节课教材内容正好是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经过探究,使面积这一概念更加完善,形成量感。这一内容正是培养学生量感的最佳素材,是很好的研讨载体。

    赵桂媛
    赵桂媛4年前

    侯老师能很好地挖掘学生熟悉的生活资源,充分运用到数学课堂之中。在激发兴趣时,教师将语文书数学书封面、硬币、叶子等熟悉事物作为资源引入,总结中问能举个例子说:什么是面积?这些都很好地体现了数学课标中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

    赵桂媛
    赵桂媛4年前

    三道练习题的设计,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特点。三道习题通过不同方式来比较面积的大小,但每道题训练的重点各有不同,通过练习题的训练,学生对面积的大小有了很好地感知,达到了理解应用,建构了量感。

    yuhaijing
    yuhaijing4年前

    侯老师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新知。第二次教学设计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于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估、量、比、画等方式,突破重难点。帮助学生形成 “量感”。习题设计合理。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符合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

    冯清香
    冯清香4年前

    引导学生体会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从而加深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也使学生体会到图形的面积是一个数量概念,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

    杉莳
    杉莳4年前

    通过本节课,学生的思路得以打开,量感得以发展,源于候老师的循循善诱,巧妙引导。侯老师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

    赵凤仙
    赵凤仙4年前

    通过让学生动手、动眼、动脑积极主动地去探索、体验、构建新知,不断积累活动经验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量感,培养了学习品质,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gxdexx123456
    gxdexx1234564年前

    候老师在课前对学生做了前测,对孩子有了充分的了解,基于对学生准确的分析,对教材严格的把控,王老师设计了这一节课,使得孩子们在课堂中能够准确的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效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农安县王锋名师工作室 侯莹莹
    农安县王锋名师工作室 侯莹莹4年前

    【不同版本的教材对比分析】

    不同版本教材对比 —— 关于小学数学教材中 “认识面积” 部分的内容编排展示与对比 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把握知识结构,拓宽研究视野。我们搜集到内地和台 湾的几个不同版本教材当中关于 “认识面积” 这部分的内容,通过对比,有如下 发现:

    一、内地不同版本教材对比

    1. 目前搜集的各版本教材均把 “认识面积” 呈现在第一学段。其中,北师版、 冀教版、西师版、青岛版教材都是将 “认识面积” 安排在三年级下册学习;人教 版和沪教版把 “认识面积” 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学习。

    2. 北师版、人教版、西师版和青岛版在教材编排上(引导学生认识面积的过程) 有很多相似处,都是先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引出面积概 念,而后通过多种操作活动加深学上对面积的认识。

    3. 北师版教材的设计立足学生认知,关注到 “从一维长度到二维的面积,是空 间认识上的一次飞跃”。重视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面积概念。 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初步建立面积的表象,抽象出面积的概念,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课设计 了三个不同层次的活动,“看一看,比一比”,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接着用 “剪,拼,摆” 等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体会图形面积的大小可以用它 所包含的小方块的个数来表示,进而,在方格纸上画形状不同但面积相同的图形, 体会图形的面积是一个数量概念,与图形边界无关,也与图形边界的长度无关。

    4. 我们发现沪教版教材的 设计,直接呈现数学化的多 边形,在借助方格纸比较多 边形大小的过程中,通过多 种操作活动认识面积。

    二、与台湾不同版本教材对比

    台湾康轩版教材将 “认识面积” 和 “面积单位” 分散编排,把 “认识面积” 安排在二年级下册,在三年级下册正式了解面积单位,我们可以发现其主要编排 特点:

    在带领学生认识面积时,经历了不同层次的(直接比较、利用叠合、间接 比较)面的大小比较过程,帮助学生逐步建立面积的表象。

    台湾南一版教材同样将 “认识面积” 和 “面

    积单位” 分散编排,把 “认识面 积” 安排在二年级下册,在三年级下册正式了解面积单位,我们可以发现其编写 思路与北师版教材非常接近:即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 础上,初步建立面积的表象,抽象出面积的概念,进一步在多种方式 “比较图形 面积大小” 等操作活动中积累经验。

    农安县王锋名师工作室 侯莹莹
    农安县王锋名师工作室 侯莹莹4年前

    【第一次试讲的研讨记录】

    经过前期对前测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我们对《什么是面积》这一课的一稿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修改,形成了教学设计二稿,为了检验二稿是否符合学生实际以及教学环节设置是否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面积意义,小组成员于 2021 年 3 月 31 日在农安县巴吉垒镇中心小学进行了第一次试讲。

    试讲结束后,小组成员就本次试讲的亮点和不足展开了讨论。

    具体研讨结论总结如下:

    优点:

    1. 环节设计基本清晰。

    2. 突发情况能够因势导利,学生在探究谁的面积大环节时,出现了周长与面积混淆的情况,老师能够顺势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自主地区分周长与面积意义的区别。

    不足:

    1. 导入环节,学生对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这一部分掌握不好,学生在没有一个感兴趣的生活经验支撑下先理解 “面” 的条件下,直接借助呈现教材教科书一组图片理解面积的定义及意义,学生不能更好的在这一环节初步理解面积意义。

    在这一环节,应该学生对面积意义的初步理解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经小组研究讨论得出方法:导入教材教科书图片前,尝试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直观导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面积意义。

    2. 小组讨论环节,学习小组内的同学在利用学具探索面积大小时,学习小组内成员出现使用相同学具等待耗时现象,学习小组内所有成员未能全部参与。经小组研究讨论得出方法:每小组尽量共同研究一种比较方法。达到学习小组全员的思考与参与的效果。

    3. 根据提供的学具最终把方格板去掉,因为方格板学生没有感受到小格子累加的过程,反而与小方格冲突。

    农安县王锋名师工作室 侯莹莹
    农安县王锋名师工作室 侯莹莹4年前

    【第一次试讲的反思】

    第一次的教学反思

    存在的问题如下:

    1. 在问题导入的过程中感觉太过生硬,都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差。改进措施: 这里有一张照片引入,看看那个脚印是老师的,让学生关注到面的大小。然后由面引到物体 上的面,封面,币面,叶面,这样就可以在比较面的大小中,感受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然后让学生自己找一找面,再比一比,充分感知面是有大小的,从而引出面积的意义。

    2. 在比较几组图形的面的大小时,学生是看不出开的,这个问题是提前没有预设出来的。最后树叶的大小学生之间是有不同意见的。 改进的措施: 数学书还有语文书,如果看不出来,就拿出实际的语文书还有数学书进行比较。 对于两片树叶不要求知道哪个大哪个小,只要能够发现他们面的大小不一样就可以。因此新的教学设计这里改成,看一看,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在这里不要求学生一定知道哪个大哪个小。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如果直接强调哪个大哪个小,学生就一定 会追求必须有一个是大的,一个是小的。

    3. 第一个问题让学生找生活中物体的面,学生的感触不深,还在说身高,西瓜的大小并没提出面。 此问题的原因分析:在前面面积的渗透,学生对面的感知并不是很深刻,所以在找面的时候都是错误的,或者很是吃力。因此这里从问题的导入就把学生引到面上,教师直接告诉他们面,然后在让学生去发现。

    4. 第二个问题串,小组的活动,由于学生缺小组合作交流的经验,因此不会小组分享。同时对于学具的要求。把方格板去掉,由于感觉之前的小方格与格子板的方法是重复的,同时一个一个小方格在摆的过程中就是在感受单位的累加,因此最终学具的格子板是去掉的。 5. 第三个问题串,学生刚开始不知道怎么样画,怎样下笔,实际上是因为在第二个问题环节出现了问题,在小方格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没有渗透好,所以学生不知道什么是七个小方格的面积。

    农安县王锋名师工作室 侯莹莹
    农安县王锋名师工作室 侯莹莹4年前

    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因此在本节讲课我应该更加重视面积概念初步理解中,面积概念生成的过程,所以在本环节我让学生去找,去比,让他们知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农安县王锋名师工作室 侯莹莹
    农安县王锋名师工作室 侯莹莹4年前

    【教学设计三稿】

    《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三稿

    吉林省农安县巴吉垒镇中心小学 侯莹莹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 49-50 页,第五单元 面积中的《什么是面积》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且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承上启下,是由一维到二维空间上的一次飞跃,同时也为后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教科书提出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看一看,比一比” 结合生活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学生通过观察等初步建立面积的表象,抽象出面积的概念。从而感知面积的含义,知道量感的对象。第二个问题,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正方形与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分享交流等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同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获得量感的独特感受。学生对量感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最后形成直观,同时探索出比较面积大小的多种策略。第三个问题,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等于相同方格数的不同图形,体会面积是一个数量概念,与其边界无关,不同形状的图形面积可能相等。从而加深学生对面积的理解,使学生知道面积与长度相同,都是由合适的单位累加而成,同时为下节课感受面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作了铺垫,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对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且会计算其周长。所以本节课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实例切入如:书本,钱币,树叶等,对于这些表面的认识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来学习是不难的。同时学生可以从动手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借助已有知识生活经验等建立对面积的表象,抽象出面积的概念,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量感。

    学习目标:

    1. 结合具体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2. 经历比较图形大小的过程,探索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割补法,摆方块),积累比较图形面积的直接经验。 3. 在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探索比较图形大小的不同方法,积累比较图形面积的直接经验,从而培养量感。

    学具准备: 剪刀,直尺,边长 1 厘米的小方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1. 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孩子们在冬天喜欢什么户外活动?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张有趣的照片,这是去年冬天老师带着我八岁的小侄女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你们知道哪个是老师的脚印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 生活中很多的物体都有面,比如数学书的封面,硬币的币面,树叶的叶面。下面同学们看一看这些面,然后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3. 在我们身边这样的面还有很多,你能找一找,比一比吗?(预设:黑板的表面大于课桌的表面) 比较中发现这些物品的表面有大有小,物体的表面还是不同形状的图形。这些图图形都是封闭的,那这些封闭的图形有大小么?其实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此处用幻灯片出示有实物到封闭图形的抽象过程)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新内容《认识面积》(板书课题)。

    4. 现在我们知道什么是面积了,那你能用 “面积” 一词描述一下各组图形的大小吗?比如:“1 元硬币的面积比一角 硬币的面积大”......

    【设计意图:1. 问题的引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身边的事物为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感知面。2. 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找一找等 活动建立面积的表象,引导学生认识并感悟面积。学生利用视觉等感官体会对物体面积的感受。通过比较抽象出面积的概念。3. 学生知道什么是面积以后,规范学生用数学的语言去描述面积。】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 同学们刚才通过看一看,你们就能直接比较出图形面积的大小,可现在有这样两个图形,可难坏了淘气。(幻灯片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两个图形到底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你们能目测出来吗?

    活动一:

    (1)猜想:同学们先猜想一下,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2)验证:请同学们想办法,比较正方形与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吧!温馨提示:(PPT 出示活动的要求)

    ①. 先独立思考怎么样比较,然后小组内交流比较的方法。

    ②. 借助工具袋中的工具,小组合作探究。

    ③. 全班分享,小组比较的方法。

    【设计意图:1. 学生从独立思考到小组探究,再到全班分享交流,这一过程不仅关注学生个体,也关注全体同学。让学生们都能参与合作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探索数学体验的经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2. 学生通过分享交流,认识到比较两种图形的大小,有不同的方法策略(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从而引导学生打开思路。3. 学生通过一维到二维,这是空间上的一次飞跃,所以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数学活动,可以充分感知面积。量感的经验积累,必须通过实验操作经历体验,才能够获得。因此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通过经历体验比较的过程来培养量感。】

    2. 刚刚同学们学会了用小方格比较出了两个面积不同的图形的大小,那你能在这样的放格纸上画出面积相同的图形吗? PPT 出示问题:下面请同学们在方格中画出 3 个不同的图形,使他们的面积都等于 7 个方格的面积。

    活动二: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间交流自己的画法

    (3)小组汇报,全班分享交流。 (所有同学展示完成果以后,学生们观察以上的成果。)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然后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1. 通过画,说,观察,发现等引导学生体会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从而加深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也使学生体会到图形的面积是一个数量概念。2. 使学生认识方格纸是比较和度量图形面积的重要工具,同时为下节课让学生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做了铺垫,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 】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课后练一练 1.2.3 题

    【设计意图:合理设计习题,使习题具有层次性多样性,1 题通过观察比较面积的大小,体会面积的含义。2 题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3 题通过数方格比较面积的大小。三道题层次具有梯度,同时每道题训练的重点各有不同,从而达到了理解应用,强化体验的目的。 】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1.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 能举个例子说一说:什么是面积吗?

    3. 关于面积,你还有哪些想知道的?

    【设计意图:1. 帮助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性的回顾与整理。2. 举例子说一说,实际是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运用,同时将数学的知识回归到生活当中,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所体会。3. 对于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发现或提出暂时没有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在之后的学习中这些问题会随之解决。 】

    农安县王锋名师工作室 侯莹莹
    农安县王锋名师工作室 侯莹莹4年前

    【第二次试讲的研讨记录】

    经过第一次试讲后,针对课堂上出现的几点问题,小组内成员对教学设计三稿进行了修改,为了检验三稿是否符合学生实际以及教学环节设置是否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面积意义,小组成员于 2021 年 4 月 6 日在农安县巴吉垒镇中心小学进行了第二次试讲。

    具体研讨总结如下:

    优点:

    1. 教学各环节时间把控得当,各流程衔接较好。

    2. 进行调整后的小组活动环节,学生均能参与探索面积大小活动中去,并能结合所用学具表达自己的探索方法。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

    不足:

    1. 在问题串 3 这一环节中,学生在方格本中画 3 个面积都等于 7 个小正方形的不同图形,部分学生完成不理想。经小组研究得出结论:展示学生比大小方法这一环节,调整出示顺序,对用摆方块这一方法进行强化。突破本课难点。

    2. 根据习题完成时间,对习题内容进行相关调整。

    3. 问题串 2 当中的第二个方法教师应该进行适当的小结,然后顺利过渡到第三个问题。

    农安县王锋名师工作室 侯莹莹
    农安县王锋名师工作室 侯莹莹4年前

    【第二次试讲的反思】

    通过第二次试讲发现本节课是第一次试讲,出现的问题大部分已经解决。对于第二次试讲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1. 问题一本节课总共用时 47 分钟。在第一个问题环节当中用了 11 分钟。第一个问题环节对于面积的初步认识。处理的程度拿捏的不到位,所以在第一问题串儿浪费了比较多的时间。第 1 个问题环节插入了一个问题情境,有老师的脚印与小侄女的脚印形成对比,让学生发现两个脚印面的大小是不一样的,脚大的是老师的脚印。由此让学生关注到面,但是本节课让学生关注面的过程比较牵强,所以在这一次讲课之后,本此问题应该作出调整。与此同时,在第 1 个问题环节当中。将面积的含义分开来解释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封闭图形的面积,在活动中将物体表面抽象成封闭图形,然后再让学生去观察去比较封闭图形面的大小,由此引出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封闭图形的面积。

    2. 在第 2 个问题串和第 3 个问题串的过渡当中,应该更加重视用小方块去比较的方法。由小方块的个数与面积建立联系,从而引到第 3 个问题环节在方格纸当中画三个图形,7 个方格的面积。这个问题的处理就是当学生分享完两种方法以后,对两种方法进行总结。

    3. 本节课学生在问题三用时较长,由于画三个图形,而且面积是 7 个方格,学生刚开始的时候无从下手,所以在这一问题下节课应该调整,在教师阐述问题的时候应该稍加解释,然后再让学生动笔进行画图,如果在这一环节有同学出现问题,则可以将错误的画图方法展示出来,让学生知道 7 个方格的面积应该怎样说怎样画。

    农安县王锋名师工作室 侯莹莹
    农安县王锋名师工作室 侯莹莹4年前

    【第三次试讲的研讨记录】

    通过前两次试讲的课堂观察与记录,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基础,在小组成员有针对性的修改教学设计后,于 2021 年 4 月 8 日在巴吉垒镇中心小学进行了第三次试讲。

    具体总结如下:

    1. 导入环节的相关调整: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设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将雪地中的脚印与教材中呈现的三个情景图编成一个童话故事,使学生更积极融入到解决问题的情境。

    2. 板书的相关调整:学生探索割补法、摆方块法.... 随即板书,加深学生对面积意义的理解。

    3. 周长与面积意义的区分,可以尝试利用动态课件展示二者区别,使学生能够更为直观的感受到图形周长与面积的不同。

    农安县王锋名师工作室 侯莹莹
    农安县王锋名师工作室 侯莹莹4年前

    【第三次试讲的反思】

    反思问题如下:

    1. 第 1 个环节当中由脚印引入是好的想法,但是两个问题情境有点割裂,所以对于问题的导入有些牵强。这里考虑可以将问题的情境设置成一个小故事,如大巨人与小朋友之间的故事这样,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使学生关注到面。 在第 1 个环节当中,当我问到看一看比一比这几组面,你有什么发现的时候学生比较出数学书的面大于硬币的面,所以在下一次的试讲当中,应该把这一环节问题的指向性更加明确,然后在提问时一组一组提问,就不会出现今天这种情况。
    2. 在第 1 个环节出示后,揭示完面积的含义以后,让学生试着用面积一词来描述一下这几组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学生对此问题不是很理解,所以我又加以解释,因此这个问题在下一次也要进行调整,将问题的指向性更加清楚,让学生知道面积之后再规范用语。
    3. 两个图形的周长相同,而第 1 个同学汇报的是正方形的面积大,此时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但是此处学生讨论并不是非常激烈,因此在下一次试讲当中,应该让学生对于这两个问题激烈讨论起来,让学生在辩证中体会到图形的周长与面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学生汇报第 3 种方法用小正方形摆一摆,然后比较正方形个数此时应该让学生将正方形的个数与面积建立联系,从而才能更好的完成第 3 个问题环节在下节课当中,这个问题环节,老师可以适当的进行总结,让学生关注到小正方形面积的个数与大图形面积之间的联系。
    4. 在第 3 个问题出来当中学生用画图比较好,但是让学生看一看这些图形,你有什么发现的时候学生很难回答上来,所以对于你发现了什么这一问题上应该加以修饰或者将这个问题问得更加详细,比如你发现了什么相同之处,你发现了什么不同之处?让学生知道图形的面积相同,但形状不同。

    农安县王锋名师工作室 侯莹莹
    农安县王锋名师工作室 侯莹莹4年前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本节课的实际也是紧密联系生活的实际,在有效的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

    liyan123
    liyan1234年前

    借助学具让学生充分在猜想、操作、探究、经历的过程中,感受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关系,获取新知识,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亲历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合作交流中,体会学习带来的乐趣。

    农安县王锋名师工作室 侯莹莹
    农安县王锋名师工作室 侯莹莹4年前

    猜想与验证的过程实际上,更能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同时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猜想验证的方法的渗透,以增强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农安县王锋名师工作室 侯莹莹
    农安县王锋名师工作室 侯莹莹4年前

    本节课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例出发,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以熟知的生活实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与空间观念。

    徐朋
    徐朋4年前

    【第一次试讲及研讨照片】

    徐朋
    徐朋4年前

    【第二次研讨试讲照片】

    徐朋
    徐朋4年前

    【第三次研讨试讲照片】

    徐朋
    徐朋4年前

    【后测单】

    徐朋
    徐朋4年前

    【后测分析报告】

    《什么是面积》后测报告

    为了解和掌握本课(什么是面积)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我们对上课的 40 名同学进行了后测,下面结合后测数据,简单分析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后测单如下:

    题目:测试人数 40 人

    数据统计如下:

    第一题 正确 38 人 正确率 95%

    第二题 正确 29 人 正确率 72.5%

    第三题 正确 35 人 正确率 87.5%

    分析:通过后测我们发现,学生的整体掌握情况基本符合预期。

    第一题直观比较四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其中,2 名同学在大小排序时出错都表现正方形和三角形的比较上,后期经过访谈和再次引导比较,2 名同学都能够顺利比较出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可以看出学生能较好理解对面积含义情况下完成练习。

    第二题和第三题都有同学出现错误,经过单独访谈,我们发现这部分学生因为数错格子和画图不规范导致出错,也提示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多关注学生良好的读题和画图习惯养成。同时,通过后测可以看出大部分孩子已经初步具备用小方格表示(数、画)图形面积的思想。

    徐朋
    徐朋4年前

    【教材对比图片】

    农安县王锋名师工作室 侯莹莹
    农安县王锋名师工作室 侯莹莹4年前

    【教学设计终稿】

    《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终稿

    吉林省农安县巴吉垒镇中心小学 侯莹莹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 49-50 页,第五单元 面积中的《什么是面积》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且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承上启下,是由一维到二维空间上的一次飞跃,同时也为后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教科书提出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看一看,比一比” 结合生活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学生通过观察等初步建立面积的表象,抽象出面积的概念。从而感知面积的含义,知道量感的对象。第二个问题,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正方形与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分享交流等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同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获得量感的独特感受。学生对量感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最后形成直观,同时探索出比较面积大小的多种策略。第三个问题,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等于相同方格数的不同图形,体会面积是一个数量概念,与其边界无关,不同形状的图形面积可能相等。从而加深学生对面积的理解,使学生知道面积与长度相同,都是由合适的单位累加而成,同时为下节课感受面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作了铺垫,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对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且会计算其周长。所以本节课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实例切入如:书本,钱币,树叶等,对于这些表面的认识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来学习是不难的。同时学生可以从动手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借助已有知识生活经验等建立对面积的表象,抽象出面积的概念,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量感。

    学习目标:

    1. 结合具体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2. 经历比较图形大小的过程,探索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割补法,摆方块),积累比较图形面积的直接经验。

    3. 在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探索比较图形大小的不同方法,积累比较图形面积的直接经验。

    学具准备: 剪刀,直尺,边长 1 厘米的小方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1. 在数学王国里生活着一个巨人名叫多利,他非常喜欢和孩子们一起玩儿,多利和蒙特是一对非常好的朋友,他们经常喜欢去海边玩耍。这是巨人多利和蒙特在沙滩上留下自己的脚印,同学们看一看,你知道哪个脚印是巨人多利的吗?为什么?

    2. 同学们比较出了他们脚印面的大小,数学王国里还有中很多的物体都有面,比如数学书的封面,硬币的币面,树叶的叶面。下面同学们看一看这些面,然后比一比他们面的大小。先看第一组数学书和语文书的封面?再比较一下两枚硬币的面?最后再比一比树叶的面?

    3. 在我们身边这样的面还有很多,你能找一找,比一比吗?(预设:黑板的表面大于课桌的表面) 比较中发现这些物品的表面有大有小。其实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物体的表面还是不同形状的图形,下面老师给同学们变一个小魔术。(此时物体的表面抽象成封闭的图形)这些图形都是封闭的,那这些封闭的图形有大小么?其实物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封闭图形的面积。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新内容《认识面积》(板书课题)。

    4. 刚才我们比较了这几组图形的大小,实际上比较的就是它们的面积,也就是说两个长方形的面积一样大,引导学生说……(预设:第一个圆的面积大于第二个圆的面积,第一片树叶的面积小于第二片树叶的面积)

    【设计意图:1. 问题的引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身边的事物为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感知面。2. 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找一找等活动建立面积的表象,引导学生认识并感悟面积。学生利用视觉等感官体会对物体面积的感受。通过比较抽象出面积的概念。3. 学生知道什么是面积以后,规范学生用数学的语言去描述面积。】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 刚刚通过观察直接比较出这几组图形面积的大小,现在有这样两个图形(幻灯片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看出来这两个图形到底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活动一:

    (1)现在用眼睛观察已经不能给出确切答案了。请你猜一猜,哪 个图形的面积大?

    (2)请同学们想办法,比较正方形与长方形面积的大小,验证你 的猜想! 温馨提示:(PPT 出示活动的要求)

    ①. 先独立思考怎样比较,然后小组内交流比较的方法.

    ②. 借助工具袋中的工具,小组合作探究。

    ③. 全班分享小组比较的方法。

    【设计意图:1. 学生从独立思考到小组探究,再到全班分享交流,这一过程不仅关注学生个体,也关注全体同学。让学生们都能参与合作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探索数学体验的经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2. 学生通过分享交流,认识到比较两种图形的大小,有不同的方法策略(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从而引导学生打开思路。3. 学生通过一维到二维,这是空间上的一次飞跃。所以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数学活动,可以充分感知面积。量感的经验积累,必须通过实验操作经历体验,才能够获得。因此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通过经历体验比较的过程来培养量感。】

    2. 学会了用小方格比较出了两个的图形面积的大小,这个小方格用处可真不小。今天老师给每位同学都准备了这样的放格纸,下面就请同学们当一次小小设计师,在这样的方格纸分上设计三个不同的图形,使他们的面积是 7 个方格的面积? PPT 出示问题:下面请同学们在方格中画出 3 个不同的图形,使他们的面积都等于 7 个方格的面积。

    活动二: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间交流自己的画法。

    (3)小组汇报,全班分享交流。 (所有同学展示完成果以后,学生们观察以上的成果。)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看一看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1. 通过画,说,观察,发现等引导学生体会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从而加深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也使学生体会到图形的面积是一个数量概念。2. 使学生认识方格纸是比较和度量图形面积的重要工具,同时为下节课让学生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做了铺垫,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课后练一练 1.2.3. 题。

    【设计意图:合理设计习题,使习题具有层次性多样性。1 题通过观察比较面积的大小,体会面积的含义。2 题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3 题通过数方格比较面积的大小。三道题层次具有梯度,同时每道题训练的重点各有不同,从而达到了理解应用,强化体验的目的。 】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1.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 能举个例子说一说,什么是面积吗?

    3. 关于面积,你还有哪些想知道的?

    【设计意图:1. 帮助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性的回顾与整理。2. 举例子说一说,实际是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运用,同时将数学的知识回归到生活当中,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所体会。3. 对于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发现或提出暂时没有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在之后的学习中这些问题会随之解决。】

    瑞瑞
    瑞瑞4年前

    从生活中的脚印入手,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瑞瑞
    瑞瑞4年前

    课前对学生做了前测,对孩子有了充分的了解。

    瑞瑞
    瑞瑞4年前

    侯老师的教学设计环环相扣,紧抓实质内容。

    瑞瑞
    瑞瑞4年前

    侯老师在引出面积概念时运用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瑞瑞
    瑞瑞4年前

    三道练习题的设计,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特点。

    瑞瑞
    瑞瑞4年前

    引导学生体会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从而加深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

    瑞瑞
    瑞瑞4年前

    教学设计很好地提高了估算和概算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感悟量的大小。

    瑞瑞
    瑞瑞4年前

    本节课注重了直观感知(摸物体的表面,观察物体表面的大小,从实物中抽象出平面图形)、操作感知(重叠、剪拼、拼摆、数方格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联系生活(找一找生活中物体的表面并感知其大小)、设计图案等来层层递进认知概念。

    瑞瑞
    瑞瑞4年前

    问题的引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身边的事物为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节课都体现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瑞瑞
    瑞瑞4年前

    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注重联系生活,提高学生的估算和概算的能力。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比一比数学书和语文书的封面,两个表面谁大谁小?比一比一元硬币与一个一角硬币,看看它们的表面谁大谁小?这样学生才能能真实的感受到 “量” 的大小。

    zhouxixi29
    zhouxixi294年前

    侯教师设计的习题具有层次性、多样性特点。三道题有层次、有梯度,同时每道题训练的重点各有不同,从而达到了理解应用,强化体验的目的,量感逐渐建构。

    19991213wy
    19991213wy4年前

    教师通过让学生画,说,观察,发现等引导学生体会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从而加深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也使学生体会到图形的面积是一个数量概念。候老师使学生认识方格纸是比较和度量图形面积的重要工具,同时为下节课让学生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做了铺垫,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

    songyanqiu790913
    songyanqiu7909134年前

    教师通过让学生画,说,观察,发现等引导学生体会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从而加深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也使学生体会到图形的面积是一个数量概念。候老师使学生认识方格纸是比较和度量图形面积的重要工具,同时为下节课让学生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做了铺垫,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

    songyanqiu790913
    songyanqiu7909134年前

    教师通过让学生画,说,观察,发现等引导学生体会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从而加深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也使学生体会到图形的面积是一个数量概念。候老师使学生认识方格纸是比较和度量图形面积的重要工具,同时为下节课让学生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做了铺垫,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

    songyanqiu790913
    songyanqiu7909134年前

    侯教师设计的习题具有层次性、多样性特点。三道题有层次、有梯度,同时每道题训练的重点各有不同,从而达到了理解应用,强化体验的目的,量感逐渐建构。

    qiao xue zhu 13756334191
    qiao xue zhu 137563341914年前

    让我们有幸向全国各地的专家、优秀同仁学习!

    chunyw2021
    chunyw20214年前

    从教学脚印的大小让学生感受面积什么,再通过两个平面图形比大小,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的活动动手进行面积比较,建立面积模型。 后续的反思和教学过程资料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参考价值。

    李宏
    李宏4年前

    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注重联系生活,提高学生的估算和概算的能力。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比一比数学书和语文书的封面,两个表面谁大谁小?比一比一元硬币与一个一角硬币,看看它们的表面谁大谁小?这样学生才能能真实的感受到 “量” 的大小。

    李昂
    李昂4年前

    教师通过让学生画,说,观察,发现等引导学生体会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从而加深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也使学生体会到图形的面积是一个数量概念。候老师使学生认识方格纸是比较和度量图形面积的重要工具,同时为下节课让学生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做了铺垫,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

    xzw971112
    xzw9711124年前

    老师用了前测问卷进行调查。学生从独立思考到小组探究,再到全班分享交流,让学生们都能参与合作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探索数学体验的经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xzw971112
    xzw9711124年前

    学生通过分享交流,认识到比较两种图形的大小,有不同的方法策略(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从而引导学生打开思路。量感的经验积累,必须通过实验操作经历体验,才能够获得。因此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通过经历体验比较的过程来培养量感。

    binyunwei
    binyunwei3年前

    面积是度量面的大小定性的刻画。注重探究尤为重要。首先是通过观察比较,当无法通过观察比较时,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一系列活动去度量,为下一步定量刻画面积做好准备。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4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4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22:39 · PVG 06:39 · LAX 15:39 · JFK 18:39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