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山东省刘勇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Q群交流

学生转化的实践与反思

  •  
  •  
    山东省刘勇 · 11年前 · 1303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3990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学生本聪明,老师亦优秀。

    师生皆和谐,何处惹烦恼?

    1303 次点击  ∙  0 人收藏  
      Tweet Weibo 忽略主题 
    7 条回复   2014-05-05 10:37:52 +08:00
    山东省刘勇
    山东省刘勇11年前

    因写《从 “后进生” 评语谈我们的习惯归因》而检讨

    —— 不要以爱的名义

    任景业

    爱心种下的不全是花的种子,稍不留意也会播下伤人的蒺藜。

    —— 题记

    一篇 1500 字的《从 “后进生” 评语谈我们的习惯归因》一上传就被网友转载分享了,短短两天,转发、分享 60 余处,点击 110 多次,这还没有加上在 cersp 博客和 “枫叶教育网” 等其他网络上的点击量。我关注点击数量,并不是想从量的累加过程中去获得一种心理上的安慰或快感。我在期望一个声音的出现,不管是赞同的还是质疑的。因为在着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就有一个心结没有解决。

    没成想,我等来的却是要写一份检讨,因写这篇短文而对自我的检讨!

    情人节一大早,鞍山吴雪珅老师 QQ 给我:

    “好像我喜欢逆反。对于后进生这三个字的定义我早就有意见。刚当老师那阵子叫差生,后来说是为了尊重学生美其名曰后进生。凭什么一样的孩子学校就给分出先进后进?还不是从学习这方面一票否决?用学习成绩的尺子来衡量出后进生,要是从体育方面来衡量,那些语数成绩第一的或许也是后进生,从乐于助人角度衡量,语数成绩第一的学生自私的更多。”

    吴老师发来一连串的反问。

    —— 好,我等的就是这个!

    当初在网上搜这方面的材料,我输入的关键词就是 “后进生评语”。果然查到不少的条目。我不想用 “差生” 这个词,也不想用 “后进生” 这个词。“待转化生” 也不理想,“潜质生” 我感到也不恰当,便将 “后进生” 三个字加了引号。我希望能有人注意到我的用心。但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我这一点小小的 “伎俩”, 这个词太常用了,谁能想到这里有 “猫腻” 呢?我多次的自我安抚自己,又一次一次有一种想挑破窗户纸再发声明的欲望和冲动。

    幸运的是,吴老师来了!

    我回复说:“这也是我在后进生三个字加引号的原因。”

    吴老师并不买账:“我倒是想颠覆后进生这个词。你加了引号也掩盖不住你潜意识对那些学生的看法,那为什么不把成绩好的叫后进生也加引号。戴了帽子还挑颜色啊! ”

    “我没有找到合适的词。待转化生我也不认同。”

    “这不是你的问题,人家都叫后进生,你不叫谁都不懂了。你要是写别的词全社会都不明白那是什么意思了。大家都说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可是都戴着后进生这副有色眼镜看学生。早就应该消灭这个词,这个话题就不应该存在!现在的问题是教育者头脑中有这个概念,学生自己根本不知道,受教育者是无辜的。”

    “加了引号实质上是发言者给自己留了退路,而不是平等评价学生。若无人质疑,就特指后进生;若有人质疑,就说我没有歧视学生,我还关爱地加了引号,证明我爱护他们。后进生这个词带有贬义的感情色彩,即使加了引号也不是褒义词,也不会用在所谓的好学生身上。无论怎么解释、怎么修饰都是贬义,或者,都是等级制的标志。再修饰,也是在那个条条框框里修饰,不会改变本质。”

    好一个吴雪珅!她不认同的并不是一个用词的问题,而是她就根本就不认同我的观念。面对吴老师连珠炮似的反问和追问,我不得不为之叫好,不得不承认我的理念的确有问题。我感到我又一次成了做错事的孩子,惟有听老师的训话的份儿!

    “人权问题在小学就有了啊!好像你加了引号就没有歧视那些所谓的后进生,其实还是歧视或者还是分等级了。”

    回味、反思、咀嚼着吴老师的话,尤其是 “再怎么修饰也掩盖不住你潜意识对那些学生的看法”,吴老师的话剥掉了我华丽的伪装,露出了我意识最里面藏匿的” 小” 来。我应当写一份深刻的检讨了。不是检讨我的用词,不是检讨我的修饰,而是检讨我的行为,检讨由此而反衬出的思想及骨髓中的、有悖人性的教育理念:对人性的不平等、对人性的不尊重、对人性的扭曲!

    曾看到一个说法,说我们东方人的思维习惯于关注背景和关系,而西方人的思维习惯于关注对象和种类。我曾认为很有道理,也曾想用中西美术名画做对比予以说明。在这件事情上来,我们独在学生身上分了那么多种类,贴了那么多标签。就象戏台上的生旦净末丑。人一出场,便知这人是好是坏。这是我们思维文化的根吗?

    我们不是也有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吗?这可是战国时期屈原的话呀!早在春秋时期的孔子也一再告戒我们要 “因材施教”。由此,我又怀疑 “有教无类” 是不是被讹传了,是不是被误读了。它不应当解释成 “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而应当是 “教育教学中不能把人分类。” 文化中的误读误传是常见的事情,有些误读讹传也许就是好事,如果 “有教无类” 的真意如我们平时理解的那样 “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我倒愿意做一次误读和呼吁:在教育中不要把学生分类。不要再提优等生、后进生,撕掉这些标签并付之一炬。从此不说后进生!

    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学习成绩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更不能代表他们的将来和事业。让我们诚心的接纳每一个孩子,用心底的、人性的、本初的爱,不带一丝自私自利的爱去接受每一个孩子!爱心种下的不全是花的种子,稍不留意也会播下伤人的蒺藜。为人师者更当慎之,我们要知道一个国家倡导的文化最容易体现的地方就是学校,而这里将决定一个民族的未来。

    山东省刘勇
    山东省刘勇11年前

    刘勇:看到任老师的文章,不禁想起自己的学生。特别是最近几天在教学中的经历:陈澳华在 2012 年 2 月 14 日星期二主动举手要求回答问题,而且正确回答。在这里,我可以介绍这位同学,如果说从教学成绩来看,这是一名弃儿 —— 数学能考几分,也就是一位数;语文基本上不认识几个字!

    同时还有好几位学生,都是有严重的学习困难的学生,都能正确计算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没有约分的过程),如果加上约分的内容,这些学生就错误百出了!

    但给我的思考却是:为什么只考几分的学生,能正确计算这些五年级的练习?这是令人难堪的问题:如果说是学生的问题,怎么能正确做出今天的练习?如果是老师的问题,为什么到今天才一一发现这些学生有学习的可能性?换句话来说,为什么我们的教育要制造出后进生或学困生,然后再想法转化这些学生?

    山东省刘勇
    山东省刘勇11年前

    关后进生转化的思考




    学生本聪明,老师亦优秀。

    师生皆和谐,何处惹烦恼?

    本诗原为佛祖悟道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自己虽然与佛无缘,但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经历:曾经深受后进生或学困生的折磨,导致自己的教学情绪化,甚至把这种情绪带到家庭中,影响了正常的家庭生活。

    当我真正沉下心去了解自己的学生时,当我结合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时才发现:原来自己的学习是那么聪明,自己也是那么优秀,怎么会产生那么多的烦恼呢?

    “指望别人给你拿出现成的思想,无异于让别的女人替你生产你怀胎的孩子。有些思想是要你自己在阵痛中去生产出来的,这样的思想才最宝贵。”—— 波兰的著名教育家亚努什・科尔恰克

    曾经以为自己出入了教育的 “黑洞”,无法教好自己的学生,从而导致自己在情绪化的教学中迷失了自己。这种感觉,是无法言明的痛:正如文中所言 “有些思想要你自己在阵痛中去生产出来的”,本来以为自己永远无法理解。可回想女儿的出生,记得从学校赶往医院时,妻子已经在待产室了,可就在妻子临产时,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 因为产前检查没做,说什么胎便呀、羊水混浊什么的,心中自此失去了主见!

    可现在看来,那恰好是自己教育理念更新的关键所在

    自己研究学生的学习困难已经好几年了,无意间整理自己的反思,才发现足足有了十六万字之多,学生错误照片也已经有了上千张,可面对自己的反思,总感觉少了些什么,究竟少了什么呢?让我们先来看一下《给教师的 100 条建议》(作者:苏霍姆林斯基)中的论述:

    第二,如果学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和情况而没有能力掌握知识,我是从来不打不及格分数的。如果学生感到没有努力的方向,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这对他的精神是最大的压抑。心情苦闷和精神抑郁,这种情绪会对学生的全部脑力劳动打下烙印,使他的大脑好像变得麻木起来。只有那种明朗的、乐观的心情才是滋养着思想的大河的生机蓬勃的溪流。郁郁不乐、情绪苦闷所造成的后果,就是使掌管情绪冲动和思维的情绪色彩的皮层下中心停止工作,不再激发智慧去从事劳动,而且还会束缚智慧的活动。我总是尽一切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如果学生愿意学习而不会学习,就应当帮助他哪怕前进很小的一步,而这一步将成为他的思维的情绪刺激 (认识的欢乐) 的源泉。

    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文中所强调的: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正是我在教学中所遇到的被我称之为 “黑洞” 现象的学生学习状态,无论老师怎么努力,学生就是不学习;无论老师要求严格与否,学生的作业总是不完成(或者是纯粹抄写);无论课堂教学多么精彩,学生总是不听讲。我曾经徘徊过,愤怒过,甚至曾经失去了教学的希望,以为自己无法走出这种困惑。

    当自己真正走出这种情绪的黑洞时,突然间发现:学生本聪明,老师亦优秀。师生本和谐,何处惹烦恼?现在在网络教学研究中发现很多老师还在为学生的学习困难而苦恼,因而想结合教育理论来重新整理自己的教学反思,希望能直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车某人
    车某人11年前

    感触啊~

    山东省刘勇
    山东省刘勇11年前

    她真的是学困生吗?

    —— 六、一活动的思考

    引子:再次看到有老师提到学困生的问题,我脑海中浮现出六、一庆祝活动的情景,流利背诵《如梦令》,表情里带着微笑,我不得不怀疑 —— 她真的是学困生吗?

    六、一早已过去,转眼间已经是六月三日了,可不知为什么学生还是无法忘记要庆祝六、一的事,从中午午休时间就开始准备了,忙忙碌碌近两小时,由于班主任不在,我便做了一个安排:唱歌、故事、朗诵…… 都行,必须每人都得表演!终于一切准备得当,节目也在顺利进行中:精彩说不上,不过倒也时时引起同学们的笑声,这足以让我感觉到欣慰 —— 能让孩子在最后一个六、一节中感觉到快乐,这算是一个收获吧!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彭某的表演,是朗诵《如梦令》。我看着她空手走向教室的中央,心中特别疑惑:如梦令她能背诵下来吗?其实这是一个特别 “笨” 的学生,语言、数学两科的成绩还不如别人一科的成绩高!她居然不用看稿子?我看着她,真替她担心 —— 万一朗诵不下来,就…… 可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她居然顺利完成了,而且面带微笑完成了朗诵!

    面对她的表演,我感觉到一种力量,是学困生想积极展示自己优点的力量,这就像石头缝中的小草一样,虽然条件很差,但依然顽强地生长,这种生命的力量让我感觉到敬畏!

    其实,回忆两年多来的经历,如果我能早些发现她的优点,她也许早就是班级中的优秀生了!

    写于 2013 年 6 月 4 日

    大庆阿飞
    大庆阿飞11年前

    本帖最后由 大庆阿飞 于 2013-6-5 07:43 编辑


    学困能学会,

    好生能更高,

    中生提高快,

    师生要分享。


    1336533395
    133653339510年前

    教师要读懂学生,走进学生内心,学生更应该理解老师踏进老师心灵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58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58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9ms · UTC 14:45 · PVG 22:45 · LAX 07:45 · JFK 10:45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