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杨凌会名师工作室的张筱,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此次活动,同时非常感谢新世纪小数编委会为广大一线教师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接下来我们团队将紧紧围绕 “发展学生量感的学习方式探索” 出发,设计出本次活动的研讨课例 ——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奥运开幕》。衷心希望全国各地的专家给予指导,也希望各位教育同仁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团队将认真阅读,认真思考每一份帖子,不断反思并完善这节课。预祝本次大赛圆满成功!谢谢!
【教学设计初稿】https://bbs.xsj21.com/t/1714#r_74206
【教学设计二稿】https://bbs.xsj21.com/t/1714#r_74749
【教学设计三稿】https://bbs.xsj21.com/t/1714#r_97317
【教学设计终稿】https://bbs.xsj21.com/t/1714#r_97703
【学习单】https://bbs.xsj21.com/t/1714#r_98100
【教学反思】https://bbs.xsj21.com/t/1714#r_98169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杨凌会名师工作室的张筱,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此次活动,同时非常感谢新世纪小数编委会为广大一线教师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接下来我们团队将紧紧围绕 “发展学生量感的学习方式探索” 出发,设计出本次活动的研讨课例 ——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奥运开幕》。衷心希望全国各地的专家给予指导,也希望各位教育同仁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团队将认真阅读,认真思考每一份帖子,不断反思并完善这节课。预祝本次大赛圆满成功!谢谢!
【选课思考】
时间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但时间比质量更加抽象,而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也较为复杂,所以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感知时间的变化。以及要运用多样化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初稿】
《奥运开幕》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在一年级认识了钟表以及钟面上整时、半时的时刻。本节课是在之前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认识分,知道 1 时 = 60 分。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容易感知,所以要注意运用多样化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结合实际情境,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分,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知道 1 时 = 60 分。
2. 过程与方法:借助拨钟表等操作活动,实际体验时、分之间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爱国主义情怀,体会数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知道 1 时 = 60 分。
教学难点: 知道 1 时 = 60 分,体会分针时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师:同学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
师:小白兔失败之后非常后悔,决心不再骄傲,想要再进行一场比赛。比赛规则谁先绕完一圈就获胜。我们一起喊 321,让他们同时开始!
师:同学们!刚刚龟兔赛跑的画面特别像我们生活中的一样常见的东西,你们猜是什么?
生:钟表
师:真聪明!我们今天继续学习有关时、分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探究,观察钟面
师:请观察学习单上的钟面,钟面上有什么?(和同桌说一说)
师:同学们观察地真仔细,接下来我们先来看钟面上的格子。
(1)认识大格、小格
师:我们把这样的一小段叫做小格,12~1 之间的一段叫做大格,1 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
生:1 大格里有 5 小格。
师: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呢?
生:一共有 12 个大格子,因为是 1~12
师:那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子呢?
生:我们可以数一数,一共有 60 个小格子。
生:也可以 5 小格 5 小格地数,一共有 60 个小格子。
(2)认识分
师:我们知道什么是 1 小格,那分针走 1 小格是几分呢?
生:分针走 1 小格是 1 分钟。
师:那分针从 12 走到 1 又是几分呢?
生:1 大格是 5 小格,所以是 5 分。
师:分针走 1 小格是 1 分,走 1 大格是 5 分。
师:分针继续走,从 12 走到 12 现在是多少分呢?
生:60 分 生:分针走一圈是 60 分。
(3)时和分的关系
师:有没有同学留意到分针走 1 圈,时针的变化?
生:时针走了 1 大格。
师:时针走 1 大格是几小时呢?
生:时针走 1 大格是 1 小时。
师:也就是分针走了 1 圈,时针走了 1 大格,时和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生:1 时 = 60 分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时钟拨一拨,看看是不是时针走 1 大格,分针走 1 圈。
三、独立思考,突破难点
师:生活中我们主要用钟表看时间。同学们请看这是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请问开幕式是几时几分开始的?你能运用刚刚所学的知识解决吗?
生:8 点 8 分 追问:你是怎么认的?
活动:完成学习单第二题
生:独立写出钟面所表示的时间。
师:鼓励学生汇报时用不同的方法来确认时间。
四、总结升华,促进理解
活动:我说你拨 同桌之间合作,一名学生在钟面上拨出时间,另一名学生认读相应的时间。请一组同桌上台演示。
师:指针滴答滴答,时间悄悄溜走。我们这节课认识了钟表,并学会了如何看时间,那大家看看他现在指向了几时几分呢?!这也意味着我们这节课要结束了,一节课 40 分钟,我们在这 40 分钟里收获了知识。
【教学设计二稿】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师:同学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
师:小白兔失败之后非常后悔,决心不再骄傲,想要再进行一场比赛。比赛规则谁先绕完一圈就获胜。我们一起喊 321,让他们同时开始!
师:同学们!刚刚龟兔赛跑的画面特别像我们生活中的一样常见的东西,你们猜是什么?
生:钟表
师:真聪明!我们今天继续学习有关时、分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探究,观察钟面
师:请观察学习单上的钟面,钟面上有什么?(和同桌说一说)
师:同学们观察地真仔细,接下来我们先来看钟面上的格子。
(1)认识大格、小格
师:我们把这样的一小段叫做小格,12~1 之间的一段叫做大格,1 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
生:1 大格里有 5 小格。
师: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呢?
生:一共有 12 个大格子,因为是 1~12
师:那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子呢?
生:我们可以数一数,一共有 60 个小格子。
(2)认识分
师:我们知道什么是 1 小格,那分针走 1 小格 是几分呢?
生:分针走 1 小格是 1 分钟。
师:那分针从 12 走到 1 又是几分呢?
生:1 大格是 5 小格,所以是 5 分。
师:分针走 1 小格是 1 分,走 1 大格是 5 分。
师:分针继续走,从 12 走到 12 现在是多少分呢?
生:60 分
生:分针走一圈是 60 分。
(3)时和分的关系
师:有没有同学留意到分针走 1 圈,时针的变化?
师:也就是分针走了 1 圈,时针走了 1 大格,时和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生:1 时 = 60 分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时钟拨一拨,看看是不是时针走 1 大格,分针走 1 圈。
三、独立思考,突破难点
师:生活中我们主要用钟表看时间。同学们请看这是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请问开幕式是几时几分开始的?你能运用刚刚所学的知识解决吗?
生:8 点 8 分 追问:你是怎么认的?
活动:完成学习单第二题
生:独立写出钟面所表示的时间。
师:鼓励学生汇报时用不同的方法来确认时间。 (重点突破 8:55 和 9:55 辨析,带领学生拨一拨直观感受)
三、总结升华,促进理解
活动:我说你拨
同桌之间合作,一名学生在钟面上拨出时间,另一名学生认读相应的时间。请一组同桌上台演示。
师:指针滴答滴答,时间悄悄溜走。我们这节课认识了钟表,并学会了如何看时间,那大家看看他现在指向了几时几分呢?!这也意味着我们这节课要结束了,一节课 40 分钟,我们在这 40 分钟里收获了知识。
时间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但时间比较抽象,而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也较为复杂,所以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感知时间的变化。张老师教学设计中通过动手探究,观察钟面,我说你拨,你拨我说等活动,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
时间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但时间比质量更加抽象,而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也较为复杂,所以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感知时间的变化,以及要运用多样化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
时间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但时间比较抽象,而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也较为复杂,所以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感知时间的变化。张老师教学设计中通过动手探究,观察钟面,我说你拨,你拨我说等活动,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
从学生的已有的认知出发,在对比中发现规律。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钟表再认识。教师把整时与过几分的对比,掌握时针,分针的变化规律。这样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和渗透,使学生在观察中认知、在交流中补充,在合作中理解知识。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经历观察对比、发现猜想、验证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在积累合情推理的活动经验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这节课的设计重点很突出,教师思路也很清晰,个人觉得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该注重学生的感受,真正地让学生体会到钟表的应用就在身边,对培养学生的量感有很大帮助。学生的体验应该是在活动中去感知,本节课设计的学生活动较少,建议可以加一点游戏活动,比如我说你拨等游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奥运开幕》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在一年级认识了钟表以及钟面上整时、半时的时刻。本节课是在之前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认识分,知道 1 时 = 60 分。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容易感知,所以要注意运用多样化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这节课张老师主要是给学生讲解时间。时间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但是张老师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亲自动手操作等方法让学生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本节课教学设计比较简单但也很清晰。本节课的设计上主要是教师的主导,知识点划分清晰,教师问学生答,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完全发挥,让学生真正结合实际,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在生活实例中运用数学才会对培养学生的量感有很大帮助。
@南山外国语学校滨海小学张筱 猜谜语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钟表的样子,观看时针与分针是怎样运动的,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分针与时针的关系更益于学生接受一小时等于 60 分!
时间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而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更加抽象也较为复杂,老师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感知时间的变化。建议可以通过活动让学生小组观察,再去交流,尽量避免问答式,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再去体验。
时间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但时间比质量更加抽象,而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也较为复杂,本节课张老师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感知时间的变化,以及要运用多样化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
时间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但时间比较抽象,而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也较为复杂,所以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感知时间的变化。通过动手探究,观察钟面,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实践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较少,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该注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有所感觉,真正地让学生体会到学生就在身边,对培养学生的量感有很大帮助。
时间这个量非常的抽象,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时间概念不强,时间量感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关注和培养。 《奥运开幕》这节课,重点在引导学生会认表、读表,知道 1 小时 = 60 分。 张老师的设计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认表、读表,通过读时、拨表、写出时间一系列操作活动,加深学生对小时、分钟之间关系的理解。其中课堂导入的情境非常的新奇有趣。 还有一些细节,想和张老师探讨,如果每个环节结束,都请学生读出、写出当时时刻是几时几分,再说一说过了几分钟,对于学生的时间量感的形成是否会有所帮助呢?
时间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但时间比较抽象,而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也较为复杂,所以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感知时间的变化。张老师教学设计中通过动手探究,观察钟面,我说你拨,你拨我说等活动,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本节课的设计上主要是教师的主导,知识点划分清晰,教师问学生答,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完全发挥,让学生真正结合实际,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在生活实例中运用数学才会对培养学生的量感有很大帮助。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时间这个量非常的抽象,不容易感知。本课《奥运开幕》,张老师的设计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认表、读表,通过读时、拨表、写出时间一系列操作活动,加深学生对小时、分钟之间关系的理解。但和 “量感” 联系不够深,可以再探索。
教师结合实际情境,帮助学生认识钟面,知道 1 时 = 60 分。并借助拨钟表等操作活动,实际体验时、分之间的关系。同时在教学中渗透了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
@南山外国语学校滨海小学张筱
张老师教学设计中通过动手探究,观察钟面,我说你拨,你拨我说等活动,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紧贴生活,让学生把复杂的时间通过实际操作感知,让学生真正体会学生就在身边。
@能见度低 刘老师这个观点很好,在时刻的认识中,对于几 “时” 的认法是个难点,一年级认半时就已经出现这个难点,二年级再认时刻,依然是个难点。尤其是让学生感知分针指向 12 分、24 分、30 分、40 分、45 分、53 分等时刻时,时针应该指向什么位置,应该怎么认,并理解其中的道理。突破这个难点,通过真实钟表的实际操作(拨一拨),让学生经历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的动态观察,在观察时针和分针的动态变化中,感知关系,理解认识钟表的原理,从而突破认识的难点,培养学生的量感。张筱老师在昨天的磨课中,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在钟面上拨出一个时刻,除了让学生说说分针指向哪里,还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时针的位置,对巩固和强化学生对这个难点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黄盟 对 8:55 这个时刻的认识,是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在教学中有意设置这个环节,制造认知冲突,让学生在辨析中突破认识时刻的难点是非常有意义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强化问题冲突,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争辩的愿望,然后让学生来说你为什么认为是 8:55,你为什么又认为是 9:55,这个地方不要着急,要让学生手指钟面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两种方法的同学表达完,还可以请其他同学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说说自己认同谁的观点,在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再把钟表拿出来,用拨一拨的方法,从 8:00 拨到 8:30,再拨到 8:40,再拨到 8:55,再拨到 9:00,再拨回 8:55,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同时观察时针和分针的变化,了解时针是如何从 8:00 走到 9:00 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8:55 是快到 9 点了,时针应该指向快到 9 的位置。也可以继续从 9:00 拨到 9:55,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如果是 9:55,时针就应该指向快到 10 的位置了。
@南山外国语学校滨海小学张筱 很多老师都提到了,时间这个量的认识对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的确与长度、质量等量相比,时间确实有些看不见,摸不着。但是钟表就是一个将时间具象化的工具,在钟表上,学生能感受到 1 分钟有多长,1 小时有多长,1 天的 24 小时是怎样过去的,又怎么迎来新的一天。因此,利用钟表动态运动的过程,可以帮学生形象的感受时间,感受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突破时间认识的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的量感。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把真实的钟表用好!
@张馨予 张馨予老师阅读非常仔细,确实在前面两稿的教学实录中,教学方式以师生对答的一问一答的方式为主,教师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之后,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感受和思考,并通过分享、质疑、交流等方式,将对时分的认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例如,时和分之间的关系,可以以一个大问题来引领,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的活动去发现,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通过分享、讨论得出 1 时 = 60 分。
@张馨予 张馨予老师阅读非常仔细,确实在前面两稿的教学实录中,教学方式以师生对答的一问一答的方式为主,教师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之后,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感受和思考,并通过分享、质疑、交流等方式,将对时分的认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例如,时和分之间的关系,可以以一个大问题来引领,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的活动去发现,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通过分享、讨论得出 1 时 = 60 分。
张老师帮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素材,激发他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学生能看一看、拨一拨、说一说等,让他们在深度体验中深刻感知,促进量感的建立。张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直接用奥运开幕的情境进行导入,尝试让学生认 8:08 这个时刻,学生会出现一些不正确的答案,在后面再次认识钟表后,再把这个问题拎出来,讨论到底哪个答案是对的,分析之前的错误点,再总结看时刻的方法,进而帮助学生规避一些容易出现的错误,在后面的认、拨时钟的过程中,可能会更顺畅。在认识时钟的大格小格的过程中,教师的问题感觉会有点碎,可以设置一个大问题,比如分针走一圈,走了多久,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自己说出几个大格、几个小格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样可能更能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
【教学设计第三稿】
教学内容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奥运开幕”(认识分)
学情分析 :
《奥运开幕》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在一年级认识了钟表以及钟面上整时、半时的时刻。本节课是在之前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认识分,知道 1 时 = 60 分。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容易感知,所以要注意运用多样化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
1. 知识与能力:结合实际情境,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分,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知道 1 时 = 60 分。
2. 过程与方法:借助拨钟表等操作活动,实际体验时、分之间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爱国主义情怀,体会数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知道 1 时 = 60 分。
教学难点 :知道 1 时 = 60 分,体会分针时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师:2008 年在北京鸟巢举行了盛大的奥运会,我们一起去开幕式现场看看吧!(视频引入)
师:钟表帮我们记录了开幕式的时刻,请问是几时几分呢?
生:发表意见。
师:到底是几时几分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时分。
二、动手探究,观察钟面
师:请观察的钟面,钟面上有什么?
生:
① 钟面上有数字
② 钟面上有格子
③ 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
师:介绍大格小格,1 大格里有 5 小格。
问题一:那钟面上有几个小格?几个大格呢?(画一画,算一算,记录你的方法)
师:展示学生作品,不同的方法
师:总结钟面上有 12 个大格子,60 个小格子。
师:介绍时针走 1 大格是 1 小时。
师:分针走 1 小格是 1 分,1 大格是 5 分,分针走 1 圈是 60 分钟。
问题二:分针走 1 圈时针是怎样变化的?你有什么发现?(拨一拨,写一写)
师: 我们从 8 时整开始,将分针转 1 圈,观察时针的变化。
生:分针走 1 圈,时针走了 1 大格。
生:分针走 1 圈是 60 分,时针走 1 大格是 1 小时,所以 1 时 = 60 分。
师:拨一拨感受 1 时等于 60 分。
生:学习单任务一填一填。
三、独立思考,突破难点
师:同学们,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再来看看奥运开幕是几时几分,到底黑板上哪个是对的呢?请你和同桌说一说。
追问:你是怎么认的?(让学生充分地说)
师:我们看时间可以先看时针指向数字几,再看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子(总结)
师:读作八时零八分,写作 8:08。
活动:完成学习单
生:独立写出钟面所表示的时间。
师:学生交流
生 1:我觉得 9:11 是对的,分针指向 11 所以是 11 分
生 2:分针指向 11,11 格大格子表示 11 个 5 也就是 55 分。时针指向 9 所以是 9 时 55 分。
生 3:我觉得是 8:55 时针快到 9 还没有到 9 呢,还差一点点。
拨一拨再次感受时针的位置
四、总结升华,促进理解
活动:拨一拨
师:淘气也像同学们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学习,同学们来拨一拨。
生:交流时针的位置。
师:指针滴答滴答,时间悄悄溜走。我们这节课认识了钟表,并学会了如何看时间,那大家看看现在指向了几时几分呢?!这也意味着我们这节课要结束了!
“奥运开幕” 教学设计
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滨海小学 张筱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75-76 页内容。(认识分)
【教材分析】
《奥运开幕》这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认识了钟表并且会认读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分,并为三年级上册继续学习年、月、日,认识 12 时记时法与 24 时记时法打下基础。教科书由 “奥运开幕” 的情境引出对时间单位的认识,渗透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安排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让学生结合已有经验,认识钟面上的内容;第二个问题借助拨钟表的操作活动,实际体验时、分之间的关系;第三个问题认识钟面上的时间。
【学情分析】
通过课前调查,我发现:“1 时为什么等于 60 分”“分的认识” 以及 “快接近整时” 对学生来说有困难。这困难其一在于学生原有的对十进制的认识给六十进制的理解带来负迁移;其二在教材中呈现的都是静态钟面上的时间,而生活中钟表上的时间却无时无刻不在走动,学生对动态钟面进行静态判断有落差。基于以上考虑,我在教学中采取静态呈现,动态演示,动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 “画”“算” 将学生思维显性化,“拨” 钟面表针,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 “看得见、摸得着” 的东西,这样的深度体验助推儿童的量感拔节生长,从而突破时间量感培养的难点。
【 教学目标 】
1. 知识与能力:结合实际情境,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分,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知道 1 时 = 60 分。
2. 过程与方法:借助拨钟表等操作活动,实际体验时、分之间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爱国主义情怀,体会数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
【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知道 1 时 = 60 分。
【 教学难点 】1 时为什么等于 60 分?怎样认识几时几分?
【教学过程】
一、开幕时间,引起冲突
师:2008 年在北京鸟巢举行了盛大的奥运会,我们一起去开幕式现场看看吧!(视频:倒数 10-1, 烟花播放)
交流问题:钟表帮我们记录了开幕式的时刻,请问是几时几分呢?
预设学生思考:8:08 8:10 8:09......
究竟是几时几分?让我们一起来探究钟面时间。
二、聚焦问题,探究钟面
问题一:观察的钟面,钟面上有什么?
预设学生:
① 钟面上有数字
② 钟面上有格子
③ 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
教师板书并讲授:什么是大格、小格?1 大格里有 5 小格。
问题二:那钟面上有几个小格?几个大格呢?(画一画,算一算)
(1) 学习单呈现问题。你的想法记录下来。
(2)展示学生作品,不同的方法
①一个一个地数
②5 个 5 地数
③用乘法计算
1×5=5
2×5=10
......
12×5=60
(3)边动态演示,钟面上有 12 个大格子,60 个小格子。
时针走 1 大格是 1 小时。
分针走 1 小格是 1 分,1 大格是 5 分
分针走 1 圈是 60 分钟。
问题三:分针走 1 圈时针是怎样变化的?你有什么发现?(看一看,拨一拨)
(1)看一看,分针和时针的变化
我们从 8 时整开始,将分针转 1 圈,观察时针的变化。
预设:
①分针走 1 圈,时针走了 1 大格。
②分针走 1 圈是 60 分,时针走 1 大格是 1 小时,所以 1 时 = 60 分。
(2)拨一拨,感受 1 时等于 60 分
(3)填一填,梳理知识
三、几时几分,提升认知
同学们,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再来看看奥运开幕是几时几分,到底黑板上哪个是对的呢?请你和同桌说一说。
(1)怎么认?(让学生充分地说)
(2)教师指导
我们看时间可以先看时针指向数字几,再看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子。
读作八时零八分,写作 8:08。
(3)巩固提升
活动:完成学习单
1. 独立完成后,交流分享
预设学生:
生 1:我觉得 9:11 是对的,分针指向 11 所以是 11 分
生 2:分针指向 11,11 格大格子表示 11 个 5 也就是 55 分。时针指向 9 所以是 9 时 55 分。
生 3:我觉得是 8:55 时针快到 9 还没有到 9 呢,还差一点点。
2. 拨一拨再次感受时针的位置
四、生活运用,珍惜时间
(1)淘气几时几分在做什么?拨一拨
交流时针的位置。
(2)珍惜时间,谈收获
指针滴答滴答,时间悄悄溜走。我们这节课认识了钟表,并学会了如何看时间,那大家看看现在指向了几时几分呢?这也意味着我们这节课要结束了!
【教学反思】
本节课包括试讲和正式录课一共 9 次,通过长达一个月的磨课,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思考:
【大问题教学】 本节课知识点较多,比如认识格子、时、分和时分之间的关系。在前几节课的试讲中,教学环节比较碎片化。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一问一答,效果并不好。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且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被学具(闹钟)吸引。所以我们修改了教学设计将之前老师带领学生思考,填一填的部分改成两个大问题教学。
问题一:钟面上有几个小格?有几个大格?(画一画,写一写)
问题二:分针走一圈时针是怎样变化的?你有什么发现?(拨一拨,写一写) 通过两个有挑战性的问题改变之前的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能够思考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
【直观操作拨一拨】 时间较长度、重量更抽象,学生更不易感知。所以本节课有关时间的教学要注重直观操作和感知。学生对于 8:55 和 9:55 容易混淆,这类问题是本节课的易错点也是难点,如果只是口头讲授并不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突破易错点。所以我们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拨一拨,教学中学生一共有三处拨一拨:
1. 体会时分之间的关系,转动分针 1 圈观察时针的变化。
2. 辨析 8:55 和 9:55 时针位置的区别,体会 8:55 时针快到 9 还差一点点,所以是 8:55
3. 我说你拨环节,学生通过看时刻在钟面上拨一拨再次感知,分针转动时时针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制造矛盾冲突】 最开始本节课是通过新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入的,将奥运开幕的情境后置了。但是后面多次试课发现这样并没有发挥北师大教材 “奥运开幕” 这个情境的优势。所以修改为直接奥运开幕视频导入,让学生大胆地认时间,并将学生的结果记录。制造认知冲突,自然就有继续研究学习的必要性。老师也不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通过前面的研究学习,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讨论如何认时刻呢?这个时候再来让学生讨论解决本节课核心问题 --- 如何看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是能动性的主题,所以会遇见各种各样的生成,面对这样那样的生成性的问题,老师要能够巧妙的解决。当学生存在质疑时,教师不要急于给与答案。而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或实验验证等,教会学生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时间的感知更是如此,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感知时间。进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课的导入环节非常新颖,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容易感知,张老师的课件制作极具直观形象性,形象的演示了大格、小格,以及时针、分针如何运动。清晰的演示能够给孩子建立很直观的表象,以及清晰的概念。表象建立得好,就给予学生进行想象的平台,为后面继续解决钟表问题打下基础。
课的导入环节非常新颖,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容易感知,张老师的课件制作极具直观形象性,形象的演示了大格、小格,以及时针、分针如何运动。清晰的演示能够给孩子建立很直观的表象,以及清晰的概念。表象建立得好,就给予学生进行想象的平台,为后面继续解决钟表问题打下基础。
课的导入环节非常新颖,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容易感知,张老师的课件制作极具直观形象性,形象的演示了大格、小格,以及时针、分针如何运动。清晰的演示能够给孩子建立很直观的表象,以及清晰的概念。表象建立得好,就给予学生进行想象的平台,为后面继续解决钟表问题打下基础。
本节教学中采取静态呈现,动态演示,动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 “画”“算” 将学生思维显性化,“拨” 钟面表针,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 “看得见、摸得着” 的东西,这样的深度体验助推儿童的量感拔节生长,从而突破时间量感培养的难点。
时间量感的学习是比较抽象的,不易于理解,本节课在设计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拨一拨、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知,帮助学生建立起量感,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张老师的教学设计围绕认识时、分的主线,带领学生通过拨钟表观察、体验时、分关系,判断时间,通过呈现学生多元作品开拓思维,在思考、碰撞中帮助学生梳理难点、易错点,并不断地通过拨钟表进行再探索、再验证的过程。本节课在设计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知,帮助学生建立起量感。
张老师让学生通过 “画”“算” 将学生思维显性化,“拨” 钟面表针,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 “看得见、摸得着” 的东西,这样的深度体验助推儿童的量感拔节生长,从而突破时间量感培养的难点。
张老师认为时间较长度、重量更抽象,学生更不易感知。所以张老师将有关时间的教学要注重直观操作和感知。学生对于 8:55 和 9:55 容易混淆,这类问题是本节课的易错点也是难点,如果只是口头讲授并不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突破易错点。
本节课老师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新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在活动中获得时间量感,真正体会到 60 进制量感的体验。
“【直观操作拨一拨】 时间较长度、重量更抽象,学生更不易感知。所以本节课有关时间的教学要注重直观操作和感知。学生对于 8:55 和 9:55 容易混淆,这类问题是本节课的易错点也是难点,如果只是口头讲授并不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突破易错点。所以我们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拨一拨,教学中学生一共有三处拨一拨:
体会时分之间的关系,转动分针 1 圈观察时针的变化。
辨析 8:55 和 9:55 时针位置的区别,体会 8:55 时针快到 9 还差一点点,所以是 8:55
我说你拨环节,学生通过看时刻在钟面上拨一拨再次感知,分针转动时时针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这些教学环节设计得非常好,加深孩子对时间的理解和体会,要通过各种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时间在生活中的流动性,在变化中体会和理解。
【活动总结】
在这一个多月的磨课、辩课准备中,我们团队受益匪浅。本次比赛过程,奥运开幕这节课,张筱老师上了 9 次,我们团队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一起改进张筱老师的这节课。对比一开始的课和最后上传的课,有很多的改变。
(1)教学开始的导入情境,从 “龟兔赛跑” 到 “奥运开幕”,从一开始的认识钟面后再引出 “奥运开幕”,到之后的先有 “奥运开幕”,再有学生认读、认识钟面、对比分析的过程,整个过程更行云流水,不仅更贴切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还没有细致认识钟面前先有自己大概的认读,之后有一个对自己认识的推翻过程,制造矛盾冲突,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且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体会学习本节课的必要性。
(2)教法、学法的改动很大。在前几节课的试讲中,教学环节比较碎片化。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一问一答,比较没有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动性。但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的主课堂,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应从 “领导者” 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 “组织者”。所以在后期的课堂,张筱老师改变了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高的参与度,能够真正地变成课堂的主人。
(3)问题设计的改变。问题是数学课堂的心脏,张筱老师在 9 节课中,把问题从碎片化变成了两个大问题:钟面上有几个小格?有几个大格?分针走一圈时针是怎样变化的?你有什么发现?时针分针走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说一说等过程,解决这两个问题,也是学生对量感的初步感知。
在这次的听课过程中,团队注意应用这些理念去观察和把握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方法是否得当,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攻破,知识建构是否合理,训练是否有效,活动的效果是否好,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是否高,各环节的时间安排是否科学,教师的数学功底和教学基本功是否深厚和扎实等等。我们只有从整体上观察,从宏观上把握,才能对一节课的优与劣、高效与低效、成功与失败作出科学、准确的评判。
时间较长度、重量更抽象,学生更不易感知。本节课虽有很多改动,但是每一次的改动都很到位,而且每一节课都紧扣量感的培养,在课堂上将 “量感” 培养融入在动手实践之中,提供真实的钟表给孩子,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去学习、去感知,多方建构、多种体验,经历新知形成的过程,把握度量本质,培养学生量感。量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老师给予更大的空间、更多时间,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建构,多感官体验。把握本质抓细致,丰富感知体验,才能提高对时间单位的认知力,量感才能驻入学生心间。
本次辩课,是我们第一次深入接触 “量感”,学会从 “培养量感” 的角度去看一节课,小学阶段是学生感受数量、形成量感的重要时期,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要注重学生量感的培养。量感的培养是一个较长期的、反复体验、不断矫正的过程,与学生的个体体验有关。辩课环节需要对本课及教材十分熟悉,并且对时间量感的建立有深入研究,这是本次辩课活动中我们团队欠缺的版块,在相关理论研究上的了解尚有不足,因此在辩课比赛中发挥欠佳,今后希望能多在这方面努力,深挖教材、深入研究。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对量的体验和感知,量感是对量的感觉,所以在本节课中,我们特别注意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帮助学生把看不到摸不着的时间变成可感可观的。这也给我之后的教学提供了很不一样的思路。
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围绕认识时、分的主线,带领学生通过拨钟表观察、体验时、分关系,判断时间,通过呈现学生多元作品开拓思维,在思考、碰撞中帮助学生梳理难点、易错点,并不断地通过拨钟表进行再探索、再验证的过程,引发学生思考,产生生生对话。
小学阶段是学生感受数量、形成量感的重要时期,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要注重学生量感的培养。量感的培养是一个较长期的、反复体验、不断矫正的过程,与学生的个体体验有关。辩课环节需要对本课及教材十分熟悉,并且对时间量感的建立有深入研究,这是本次辩课活动中我们团队欠缺的版块,在相关理论研究上的了解尚有不足,因此在辩课比赛中发挥欠佳,今后希望能多在这方面努力,深挖教材、深入研究。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对量的体验和感知,量感是对量的感觉,所以在本节课中,我们特别注意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帮助学生把看不到摸不着的时间变成可感可观的。这也给我之后的教学提供了很不一样的思路。
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容易感知,张老师的课件制作极具直观形象性,形象的演示了大格、小格,以及时针、分针如何运动。清晰的演示能够给孩子建立很直观的表象,以及清晰的概念。表象建立得好,就给予学生进行想象的平台,为后面继续解决钟表问题打下基础。
量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老师给予更大的空间、更多时间,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建构,多感官体验。把握本质抓细致,丰富感知体验,才能提高对时间单位的认知力,量感才能驻入学生心间。
本节课知识点较多,教师通过画一画写一写,拨一拨写一写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能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感知,分针转动时时针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让学生学会如何感知时间,进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教师在教学中采取静态呈现,动态演示,动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 “画”“算” 将学生思维显性化,“拨” 钟面表针,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 “看得见、摸得着” 的东西,这样的深度体验助推儿童的量感拔节生长,从而突破时间量感培养的难点。
在认识时钟的大格小格的过程中,教师的问题感觉会有点碎,可以设置一个大问题,比如分针走一圈,走了多久,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自己说出几个大格、几个小格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样可能更能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