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彭建华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展示大赛-2021

[2021春]成都市杨薪意名师工作室彭建华三下《面积单位的换算》

  •  
  •  
    彭建华 · 3年前 · 178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1139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 大家好!我是成都市杨薪意名师工作室的彭建华老师。非常感谢新世纪小数编委会的各位专家和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数学工作室的各位领导,为广大一线教师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感谢您们的指导!感谢工作室领衔人和朋友们的帮助!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同小组的刘述蓉、胡跃庆、李朝霞老师一起,紧紧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 “学生学会 —— 发展学生量感的学习方式探索” 以及数学课程标准、教材、学情等方面分析、思考,设计出本次活动的研讨课例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单位的换算》展开本次活动。衷心希望各位专家和同行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将认真阅读,思考每一份帖子,不断反思并完善这节课 ! 最后预祝本次大赛圆满成功!祝各位专家、同仁们身体健康!
    . 教材图片:https://bbs.xsj21.com/t/1708#r_73625
    . 课前思考:https://bbs.xsj21.com/t/1708#r_73707
    . 教材分析:https://bbs.xsj21.com/t/1708#r_73852
    . 学情分析:https://bbs.xsj21.com/t/1708#r_73862
    .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https://bbs.xsj21.com/t/1708#r_73887
    . 教学设计(一稿):https://bbs.xsj21.com/t/1708#r_73924
    . 教学设计一稿反思:https://bbs.xsj21.com/t/1708#r_92121
    . 教学设计 (二稿) 构思:https://bbs.xsj21.com/t/1708#r_92122
    . 教学设计(二稿):https://bbs.xsj21.com/t/1708#r_92123

    . 教学设计(二稿)反思:https://bbs.xsj21.com/t/1708#r_97560

    . 教学设计(终稿)构思:https://bbs.xsj21.com/t/1708#r_97561

    . 教学设计(终稿):https://bbs.xsj21.com/t/1708#r_97562

    . 教学视频链接地址: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EzODgzMjgxMg==.html

    178 次点击  ∙  0 人收藏  
      Tweet Weibo 忽略主题 
    82 条回复   2021-09-07 15:09:40 +08:00
    彭建华
    彭建华3年前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单位的换算》教材图片如下:

    面积单位的换算1.jpg 面积单位的换算2.jpg

    彭建华
    彭建华3年前
                              课前思考  

    “面积单位的换算” 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主要的学习内容是探究面积单位的换算,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在这之前,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了面积的概念、面积的单位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些知识正是本课的学习基础。执教本课,我进行了如下思考:

    1、如何触发学生的疑惑?

    学生在系统学习面积的单位后,还并不能把面积的单位联系起来,还处于一种比较朦胧的状态,比如在一些数字过大的填写单位的题中,学生出错的比重就比较大,主要原因就是学生还不能实现单位之间的换算,在比如给学生出示一张面积为 1 平方分米的纸片,让学生说一说他的面积是多少?大部分学生会说大约 1 平方分米,再通过学生的实际测量会发现这张纸片的面积是 100 平方厘米,出现了两种结果,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把这个疑惑作为本课的触发点。

    2、如何带领学生经历 “换算” 的过程?

    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中,我们发现直接告诉学生 1 平方分米 = 100 平方厘米,再告诉学生转换的方法,学生能解决一些简答的问题吗?我想是能的。但这样的方式明显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建立与发展,因此在本课中,让学生经历 “换算” 的过程就十分必要了,我想让学生经历直观的操作感知,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是本课的关键。

    3、如何培养学生的量感?

    学生的量感,不是靠记忆,而是借助周围熟悉的事物或工具,在学习生活中慢慢形成的。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多的提供材料,鼓励学生借助这些材料进行估计和实际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量感。

    彭建华
    彭建华3年前
                             教材分析

    在本课中,教材呈现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探究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关系,教科书呈现了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正方形每隔 1 厘米画一个小点,其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画图体会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每行有 10 个 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有 10 行,因此一共有 100 个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所以 1 平方分米 = 100 平方厘米。第二个问题通过推理,探究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学生会借助第一个问题的探究经验,实现知识的迁移。

    彭建华
    彭建华3年前
                              学情分析

    纵观小学阶段,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过长度单位以及周长的计算,但这些知识都属于一维的长度,而本单元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次接触的二维的面积,相对于一位的长度,二维的面积更加的抽象,是学生空间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纵观本单元来说,本课是第四课的内容,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以及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这些知识这是本课的学习基础。

    彭建华
    彭建华3年前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面积单位进率的过程,能用图示等方式解释面积单位的进率,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能正确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3、提高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量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实际操作过程,探究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难点:提高推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量感。

    彭建华
    彭建华3年前

    教学设计(一稿)

    一、独立研习、探寻新知

    在前面的学习当中,我们认识了面积以及面积单位,老师想让孩子们猜一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出示一个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预设: 生 1:1 平方分米(大多数学生的答案) 生 2:100 平方厘米 生 3:90 平方厘米 .................

    师:感谢孩子们的配合,想要准确的知道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生:量出正方形的边长后再计算。

    师:那就请孩子们量一量,算一算吧!(每一个孩子都准备了一个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预设: 生 1:10×10=100 平方厘米(大多数孩子的做法)

    生 2:1×1=1 平方分米(少数孩子的做法或者没有这个答案,如果没有这个答案就从学生的才想入手引起置疑)

    师:(置疑)有的孩子计算出是 100 平方厘米,而有的孩子计算出是 1 平方分米,那究竟谁计算的是正确的呢?为什么?

    预设:生 1: 都是正确的。因为它们所用的单位不同,而实际大小是一样的

    生 2: 都坚持自己的答案。

    师:如果这两个答案都是正确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做出这样一种猜想:1 平方分米 = 100 平方厘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面积单位的换算》

    二、同伴研讨、探究疑惑

    师:为了验证我们的猜想,请孩子们利用老师提供的工具,自己制作一个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并说说您有什么发现?

    教具一:剪刀一把,方格纸一张(每个小方格边长位 1 厘米)

    教具二:100 个面积为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具三:白纸一张,铅笔一枝、直尺一只。

    说明:每一种教具只提供给一个小组(4 个人),小组合作探究然后汇报。

    预设:

    教具一

    要求:请利用剪刀和方格纸剪出一个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并说一说 1 平方分米和 1 平方厘米有什么关系?

    生 1: 因为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 1 厘米,数 10 格就是 10 厘米,也就是 1 分米,再数 10 行,就是一个面积为 100 平方厘米,也就是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生 2:通过剪下来的方格纸发现,1 平方分米 = 100 平方厘米。

    教具二

    要求:利用面积为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出一个面积为 1 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并说一说需要多少个?有什么发现?

    生 1:一行摆 10 个,摆 10 行,刚好就是一个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生 2:10×10=100 个,也就是说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也是 100 平方厘米。所以 1 平方分米 = 100 平方厘米。

    教具三

    要求:请用铅笔和直尺在白纸上画出一个面积为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并说一说您是怎么画的,有什么发现?

    生 1:因为 1 分米 = 10 厘米,边长为 1 分米的正方形面积为 1 平方分米,10×10=100 平方厘米,所以 1 平方分米 = 100 平方厘米。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证实了 1 平方分米 = 100 平方厘米,借助刚才的活动经验,你能说一说 1 平方米 =( )平方分米吗?

    预设:生 1:我们可以把刚才的方格纸想象成边长为 1 分米的正方形,也需要 10 行 10 列,也就是 1 平方米 = 100 平方分米。

    生 2:我们可以把小正方形想象成 1 平方分米,需要 10 行,每行 10 个,才能摆出 1 平方米的正方形,所以 1 平方米 = 100 平方分米。

    生 3:因为 1 米 = 10 分米,10×10=100 平方分米,所以 1 平方米 = 100 平方分米。

    师:孩子们真棒,能够学以致用。

    三、团队研述、探索提炼

    师:通过猜想、验证,我们得到了这两个结论。老师把他们画成了一幅图,不知道孩子们从图中能看出些什么呢?

    预设:生 1:1 平方米 = 100 平方分米

    生 2:1 平方分米 = 100 平方厘米

    生 3:1 平方米 = 10000 平方厘米

    四、练习巩固,拓展提升

    1、教材 75 页第 2、4 题。

    2、拓展题。

    李果 成都行知
    李果 成都行知3年前

    通过帖子可以看出彭老师在课前对教材、对学生做了详尽到位的分析,对如何培养学生的 “量感” 做了大量的思考。量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体验活动中慢慢形成的。在彭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的体验,在剪一剪、摆一摆的活动中发现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卡洛儿
    卡洛儿3年前

    彭老师在培养学生量感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经历剪一剪、摆一摆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从 “朦胧”,到 “清晰”,发现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量”,形成 “感”。

    左手哥
    左手哥3年前

    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的体验,在剪一剪、摆一摆的活动中发现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白雪梅
    白雪梅3年前

    彭老师的课前思考很充分,学情分析到位。在教学环节,让孩子们在操作过程中直观感受 1 平方分米 = 100 平方厘米,然后通过思维的碰撞,推导出 1 平方米 = 10000 平方厘米,不仅注重学生的操作体验,还培养了孩子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黄敏
    黄敏3年前

    非常欣赏彭老师的设计,借助多种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量感。实现学生对知识本质的理解。

    guoxia
    guoxia3年前

    彭老师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量感。

    15567078709
    155670787093年前

    学习面积单位的换算,是在学习长度单位换算基础上进行的,是从一维到二维空间的提升,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单位换算的结果,更要让学生经历换算的过程。否则学生的知识始终是停留在记忆而非真正的理解阶段,无法实现深度学习,在本课学习中让学生经历直观的操作感知,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是本课的关键。是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量感意识,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把握!

    郭宝义
    郭宝义3年前

    生活中,对于 “面” 学生已经接触了很多,但如何从生活中的 “面”,到数学中的 “面积”,相信侯老师设计的大量的动手的活动经验,会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

    郭宝义
    郭宝义3年前

    学生在生活中常常遇到一些与面积有关的问题,但在其观念中并没有形成面积的定义,对孩子们来说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通过以魔术的形式来进行引入新授,以书本、硬币等具体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面积。

    @苗春丽
    @苗春丽3年前

    彭老师在培养学生量感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经历剪一剪、摆一摆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从 “朦胧”,到 “清晰”,发现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量”,形成 “感”。生活中,对于 “面” 学生已经接触了很多,但如何从生活中的 “面”,到数学中的 “面积”,相信侯老师设计的大量的动手的活动经验,会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

    guohongli622
    guohongli6223年前

    《面积单位的换算》彭建华这节课从每个环节的精心设计,到课堂实施落实等等,都非常到位非常精彩,可见沙老师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很强的驾驭和调控课堂的能力,希望沙老师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guohongli622
    guohongli6223年前
            

    在彭建华老师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了探索不同的面积单位之间如何进行换算的过程,能用不同的表达方法解释相邻的面积单位为什么可以这样换算。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体会面积单位之间换算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进一步提高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量感、空间观念,在练习中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guohongli622
    guohongli6223年前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体会到学习面积单位之间换算的必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提升了学生的量感。

    guohongli622
    guohongli6223年前

    彭老师这节课先借助学具让学生充分在猜想、操作、探究、经历的过程中,感受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关系,再运用知识、方法的迁移,让学生独立探究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发现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100,经历探索不同的面积单位之间如何进行换算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自主探究的乐趣与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姜羽秋
    姜羽秋3年前

    学生的量感,不是靠记忆,而是借助周围熟悉的事物或工具,在学习生活中慢慢形成的。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多的提供材料,鼓励学生借助这些材料进行估计和实际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量感。在培养学生量感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经历剪一剪、摆一摆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从 “朦胧”,到 “清晰”,发现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量”,形成 “感”。生活中,对于 “面” 学生已经接触了很多,但如何从生活中的 “面”,到数学中的 “面积”,相信侯老师设计的大量的动手的活动经验,会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

    刘立娟
    刘立娟3年前

    彭建华老师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了探索不同的面积单位之间如何进行换算的过程,能用不同的表达方法解释相邻的面积单位为什么可以这样换算。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体会面积单位之间换算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提升了学生的量感。

    李百凤
    李百凤3年前

    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量感。

    wanglpingping123
    wanglpingping1233年前

    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学思路,注重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训练,每个操作环节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活动来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理解,突出重点难点的内容,整个教学详略得当,重,难点把握准确。

    liying888
    liying8883年前

    彭老师在如何培养学生的量感中能借助周围熟悉的事物或工具,在学习生活中慢慢形成的。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多的提供材料,鼓励学生借助这些材料进行估计和实际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量感。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Tina
    Tina3年前

    学生对面积单位的换算与长度单位的换算发生混淆,教师跟学生一起总结从大单位到小单位或者从小单位到大单位的换算方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liujiayao
    liujiayao3年前

    学生的量感,不是靠记忆,而是借助周围熟悉的事物或工具,在学习生活中慢慢形成的。本节课,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提供材料,鼓励学生借助这些材料进行估计和实际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量感,实现学生对知识本质的理解。

    wdm6666
    wdm66663年前

    彭老师的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量感,学生在剪一剪的操作中感知一平方分米和一平方厘米的大小,并在摆一摆的活动中理解单位之间的进率,我们知道学生的量感,不是靠记忆,而是借助周围熟悉的事物或工具,在量中去感悟。但教具二中这一教具的使用如何进行有效的操作呢?面积单位的换算是计量单位中容易出错的一个点,如何有效地突破这一易错点呢?期待下次的精彩呈现。

    王琳17839982987
    王琳178399829873年前

    本节课彭老师主要从三个方面的思考入手:如何触发学生的疑惑?如何带领学生经历 “换算” 的过程?如何培养学生的量感?三年级的学生在系统学习面积的单位后,还并不能把面积的单位联系起来,面积单位之间的联系是本课的触发点。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感知经历 “换算” 的过程本课的关键。学生借助教学过程中的材料进行估计和实际操作是培养学生的量感的主要手段。

    Candyeva
    Candyeva3年前

    如何让学生准确理解各个面积单位的含义,记住单位换算的进率,一直是面积中的一个难点。剪一剪、摆一摆,以这样的活动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的理解,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再借助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做参照,让学生在脑中深刻性成量的概念。

    成都龙泉陈昌伦工作室谢玲琳
    成都龙泉陈昌伦工作室谢玲琳3年前

    彭老师在培养学生量感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经历剪一剪、摆一摆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来学习,从初探,到熟悉,到理解。能更好地培养量感。

    wuxiaona021314
    wuxiaona0213143年前

    有效的数学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体验。彭老师在培养学生量感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经历剪一剪、摆一摆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从 “朦胧”,到 “清晰”,发现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量”,形成 “量感”。

    林笑笑
    林笑笑3年前

    单位的换算不管是在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还是体积单位的换算都是难点,学生不容易掌握的,考试中最容易丢分的,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太少了。本节课中,彭老师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摆一摆等活动,让知识与孩子的生活经验连接起来。通过多种活动让他们发现单位之间的进率,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量”,形成 “量感”。

    lantian
    lantian3年前

    本节课开始让先让孩子估算长方形的面积,然后再让学生具体计算,在学生得到冲突之后,开始去通过活动探究,1 平方分米和 100 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在猜想验证和动手探究的过程去发展学生的量感.

    lantian
    lantian3年前

    本节课开始让先让孩子估算长方形的面积,然后再让学生具体计算,在学生得到冲突之后,开始去通过活动探究,1 平方分米和 100 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在猜想验证和动手探究的过程去发展学生的量感.

    18636361851
    186363618513年前

    学生的量感,不是靠记忆,而是借助周围熟悉的事物或工具,在学习生活中慢慢形成的。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多的提供材料,学生借助这些材料进行估计和实际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量感。

    18636361851
    186363618513年前

    通过实际操作过程,探究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对学生的量感培养落到实处。

    dongfang5518
    dongfang55183年前

    让学生经历直观的操作感知,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是本课的关键。教师不直接告诉进率,而是让活动占据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才是最深刻的。

    点石成金
    点石成金3年前

    注重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训练,每个操作环节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活动来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理解,突出重点难点的内容,整个教学详略得当,重,难点把握准确。

    点石成金
    点石成金3年前

    这节课先借助学具让学生充分在猜想、操作、探究、经历的过程中,感受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关系,再运用知识、方法的迁移,让学生独立探究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发现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100,经历探索不同的面积单位之间如何进行换算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自主探究的乐趣与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河南郑州赵璐
    河南郑州赵璐3年前

    让学生经历 “换算” 的过程就十分必要了,我想让学生经历直观的操作感知,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是本课的关键。 学生的量感,不是靠记忆,而是借助周围熟悉的事物或工具,在学习生活中慢慢形成的。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多的提供材料,鼓励学生借助这些材料进行估计和实际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量感。

    四川成都舒艳
    四川成都舒艳3年前

    课前思考体现 3 个层次 1、如何触发学生的疑惑?2、如何带领学生经历 “换算” 的过程?3、如何培养学生的量感? 课中围绕面积单位换算展开,从测量结果 100 平方厘米和 1 平方分米对比开始,揭示单位间的进率关系,在如何培养学生量感的环节稍显薄弱。

    燕子
    燕子3年前

    面积单位的换算,是在学习长度单位换算基础上进行的,是从一维到二维空间的提升,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单位换算的结果,更要让学生经历换算的过程。否则学生的知识始终是停留在记忆而非真正的理解阶段,无法真正形成量感。彭老师在培养学生量感的中,注重引导学生经历剪一剪、摆一摆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从 “朦胧”,到 “清晰”,发现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量”,形成 “感”。

    侯志慧
    侯志慧3年前

    @彭建华 陈老师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发展 “量感”,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理解知识。

    931563581
    9315635813年前

    学生的量感,,而是。彭老师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材料,借助周围熟悉的事物或工具,鼓励学生借助这些材料进行估计和实际操作,在学习生活中慢慢形成的量感,不是靠记忆,从而培养学生的量感。

    wt13554472812
    wt135544728123年前

    同样的,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也应该尽可能多的给孩子们提供材料,鼓励学生借助这些材料进行估计和实际操作,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形成量感。

    zhaohuimin37
    zhaohuimin373年前

    学生之前学习的长度单位的换算经验,很容易对面积单位的换算产生消极影响,依靠之前的记忆,去混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因此面积单位的换算是一个学生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而彭老师的教学活动,很好的解决了这个教学问题,通过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通过剪一剪,摆一百的活动,让学生理解单位换算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体会了探究的乐趣,页更扎实的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康晓岗
    康晓岗3年前

    彭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课前对教材、对学生做了详尽到位的分析,对如何培养学生的 “量感” 做了大量的思考。量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体验活动中慢慢形成的。在彭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的体验,在剪一剪、摆一摆的活动中发现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lxr000106lxr
    lxr000106lxr3年前

    直接告诉学生 1 平方分米 = 100 平方厘米,再告诉学生转换的方法,这样的方式明显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建立与发展。如让学生经历 “换算” 的过程,历经直观的操作感知。我想学生们在 “摆”“画”“类推”“估” 等实际活动中体现 “量”,形成 “感”。学生的量感,不是靠记忆,而是借助周围熟悉的事物或工具,在长期学习生活中慢慢形成的。

    积木知客
    积木知客3年前

    彭老师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材料,借助周围熟悉的事物或工具,鼓励学生借助这些材料进行估计和实际操作,在学习生活中慢慢形成的量感,不是靠记忆,从而培养学生的量感。

    成都 何青清
    成都 何青清3年前

    彭老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思考,不仅对教材进行了全面的解读,还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不同方面的分析。教学设计中,彭老师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进行自主探索,亲身经历单位的换算过程,在不同的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量感。

    王朝霞
    王朝霞3年前

    教学中教师能有效引导学生通过画图体会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每行有 10 个 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有 10 行,因此一共有 100 个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所以 1 平方分米 = 100 平方厘米。教师设计了有层次的问题,通过推理指导探究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liumeirong
    liumeirong3年前

    彭老师在课前对教材、学情做了充分的分析,并对如何培养学生量感做了深入思考,活动中让学生经历 “” 猜想 — 操作 — 验证”,在 “剪一剪、摆一摆” 的活动中来逐渐得出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在操作活动中培养了学生量感,又教给了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方法

    李燕
    李燕3年前

    教材的设计从直观到抽象,呈现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通过画图,体会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第二个问题通过推理,探究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学生会借助第一个问题的探究经验实现知识的迁移。彭老师让学生经历直观的操作感知,经历 “换算” 的过程,充分发展了学生的 “量感”。

    罗海荣
    罗海荣3年前

    本节课是对面积单位换算的详细说明,其实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对面积单位的换算与长度单位的换算发生混淆,彭教师跟学生一起总结从大单位到小单位或者从小单位到大单位的换算方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其中在猜想、操作、探究、经历的过程中,感受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关系,这个情节设计的很好,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们对面积单位的换算理解的更加清晰,理解面积量感。再运用知识、方法的迁移,让学生独立探究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发现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100,经历探索不同的面积单位之间如何进行换算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自主探究的乐趣,为彭老师的设计点赞。

    陈佩
    陈佩3年前

    学生已经学过长度单位以及周长的计算,而这些知识都属于一维的长度,本单元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次接触的二维的面积,更加的抽象,难以理解。但本节课开始教师借助学具让学生在猜想、操作、探究中,感受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独立探究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发现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100,直击重点、突破难点。

    陈佩
    陈佩3年前

    彭老师从抽象到具体,一步步引导学生从画、剪、摆、算等方面总结归纳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又将本节课的知识点有效攻破,一举多得,值得我学习。

    木子525
    木子5253年前

    通过猜一猜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引出两种方式表示,从而进行活动验证,彭老师设计活动丰富,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剪一剪、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 100 平方厘米大小与 1 平方分米大小一样,只是运用了两种方式进行表示。建议可以多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感受面积大小一样的情况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录,从而理解单位换算本质。

    wangqian
    wangqian3年前

    从课前思考可以看出彭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直接告诉学生 1 平方分米 = 100 平方厘米,再告诉学生转换的方法,学生也能解决问题,但这样的方式明显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建立与发展,因此在彭老师的课堂设计中,让学生经历 “换算” 的过程,经历直观的操作感知,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

    wangqian
    wangqian3年前

    彭老师注重通过实践,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去感悟面积单位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学生的量感,不是靠记忆,而是借助周围熟悉的事物或工具,在学习生活中慢慢形成的。彭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些材料,鼓励学生借助这些材料自己动手操作,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量感。

    wangqian
    wangqian3年前

    在进行猜想的时候,学生容易把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和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混淆,建议加一个环节让学生说一说长度和面积的不同,从直观上感受长度和面积的区别,先有一个意识,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是不一样的,让学生在区别中建立起量感。

    wangqian
    wangqian3年前

    在探索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关系的活动中,可以更具开放性,鼓励学生大胆设计,本课只预设了三种情况,实际上学生可能会有更多的想法,给学生留足够的思维空间。剪一剪、摆一摆的活动可以引导学生想一些简便的办法,比如只摆一行一列,用乘法去算总数,真的剪出 100 个小正方形太麻烦了。

    zxy123
    zxy1233年前

    学生的量感,不是靠记忆,而是借助周围熟悉的事物或工具,在学习生活中慢慢形成的。在培养学生量感的教学中,彭老师注重引导学生经历剪一剪、摆一摆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从 “朦胧”,到 “清晰”,发现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量”,形成 “感”。生活中,对于 “面” 学生已经接触了很多,但如何从生活中的 “面”,到数学中的 “面积”,相信作课老师团队设计的大量的动手的活动经验,会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

    彭建华
    彭建华3年前

    第一稿教学反思

    在第一稿的教学中,主要让学生经历了多做操作活动,在操作活动中体验 “量”,并找到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再通过想象推理发展到更多的 “量”。从实际效果来看,我们团队对学生进行了后测,从后测中发现:学生对练一练第二题正确率达到 96%,而第四题第二个问,学生的正确率却只有 48%。

    以上数据说明了什么呢?我们团队对学生进行了访谈,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

    一、学生已经掌握了换算的方法,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要换算。比如:给她一块 6 平方分米的纸板,他能快速的估计出它的面积是 6 平方分米,但是你要问他是多少平方厘米?她就会想,我一眼都看出了它的面积是 6 平方分米,我为什么还要知道她是多少平方厘米呢?

    二、学生对面积单位的实际体验不够,比如:你要问她门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她会很快的告诉你,大约是 2 平方米,但是你要问她,门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大多数学生并不能想到要先想是多少平方米,再换算成平方分米。

    三、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换算非常熟悉,这即是本课的基础,同时也是本课的阻碍。

    彭建华
    彭建华3年前

    第二稿教学构思

    1、重新定位教材,把教学定位到换算上。即为什么要换算 —— 怎么换算 —— 怎么用换算

    (1)为什么要换算

    我想要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体验,换算是一种需要,因为需要,所以才换算;也是一种计算的需要,要统一单位。

    (2)怎么换算

    从为什么要换算中,要学生体会到要先找标准 1 平方分米 = 100 平方厘米,1 平方米 = 100 平方分米,用标准进行换算。

    (3)怎么用换算

    先找到最适合的面积单位,再把它换算成我们所需要的面积单位。

    2、重新定位量感,落实量感

    (1)从生活中激发量感 (2)从操作中培养量感 (3)从推理中发展量感 (4)从运用中深化量感

    彭建华
    彭建华3年前

    教学设计第二稿

    一、独立学习,探寻新知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在地面上,墙壁上都贴上了瓷砖,这些瓷砖有大有小。(出示生活中的照片)

    一个孩子测量了一下这些地砖的大小,你知道他们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吗?(出示照片)

    生:1 平方米 1 平方分米 1 平方厘米

    师:老师家里的墙壁上也贴了一些瓷砖,可是我想把这些瓷砖换成 1 平方分米大小的瓷砖,通过测量,我发现我家墙壁上的瓷砖长 3 分米,宽 20 厘米。(出示瓷砖实物)换掉这一块瓷砖,我需要几块 1 平方分米的瓷砖呢?

    生:6 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因为 20 厘米 = 2 分米,2×3=6 平方分米,所以需要 6 块。(学生边说,教师边展示)

    师:你为什么要把 20 厘米换算成 2 分米呢?

    生:因为我们需要的是平方分米的瓷砖

    师:如果用 1 平方厘米的瓷砖来换,又需要多少块呢?

    生:600 块,因为 3 分米 = 30 厘米,30×20=600 平方厘米

    师:嗯,这里需要的是平方厘米,所以换算的是 3 分米

    师:你知道这一块瓷砖有多少个 1 平方厘米吗?

    生:100 个,因为 600÷6=100

    师:也就是说 1 平方分米 = 100 平方厘米了,有这么多吗?接下来请孩子门任选其中一种学具验证 1 平方分米是否等于 100 平方厘米呢?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对基本面积单位的已有知识储备,再通过替换瓷砖,让学生感受因为替换的需要,需要对单位进行换算,同时借助生活情境和实际物体,激发学生对 “量” 的感知,这里的量指换算的标准量,即因需求而换算,要换算就要有标准。

    二、团队研讨,探究疑惑

    生: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小组合作要求:

    1、从 3 个信封中任选一个信封,做一做说一说 1 平方米是否等于 100 平方厘米(一次只能选一个信封)

    2、4 人一组,组内人人发言

    3、时间充足,可再选一个信封验证。

    学具(一)摆一摆 要求:利用面积为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出一个面积为 1 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并说一说需要多少个?有什么发现?

    生 1:一行摆 10 个,摆 10 行,刚好就是一个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生 2:10×10=100 个,也就是说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也是 100 平方厘米。所以 1 平方分米 = 100 平方厘米。

    学具(二)画一画

    要求:请用铅笔和直尺在白纸上画出一个面积为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并说一说您是怎么画的,有什么发现?

    生 1:因为 1 分米 = 10 厘米,边长为 1 分米的正方形面积为 1 平方分米,10×10=100 平方厘米,所以 1 平方分米 = 100 平方厘米。

    学具(三)算一算

    要求:请写出你的计算过程。 生:1 分米 = 10 厘米,10×10=100,所以 1 平方分米 = 100 平方厘米。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可以发现 1 平方分米厘米还真有 100 个 1 平方厘米呢。

    师:这是数学书的封面,你知道她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吗?

    生 1:太多了,不好估计

    生 2:可以先估计出大约是 5 平方分米,再换算成 500 平方厘米。

    师:对了,我们可以先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进行估计,再换算成我们需要的面积单位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多种自主操作活动,验证标准,积累活动经验,为后续学生的想象推理打下基础;同时借助数学书封面这一学生熟知的情境,让学生体验用标准进行换算,在换算的同时再一次让学生体验换算因需求而产生。

    三、团队研述、探索提炼

    师:孩子们,请看:这是 1 平方米的纸板,如果把它剪成 1 平方分米的纸板,能剪多少个呢?

    生 1:100 个,因为用 1 平方分米的去铺,一行可以铺 10 个,可以铺 10 行,10×10=100

    生 2:100 个,因为 1 米 = 10 分米,10×10=100

    生 3:100 个,因为可以把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想象成 1 平方米的,也能画 100 个

    师:孩子们都说得有理有据,那我们就来看看它是 10 个吗?(把纸板翻过来展示)哇!和孩子们的想象一样,还真是 100 个呢。如果我们把这 100 个方格想象成瓷砖,就在这小小的 1 平方米内,就能铺 100 个 1 平方分米。

    师:孩子们请看这扇门,你知道它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吗? 生:200 平方分米,因为门大约有 2 平方米,再换算成平方分米就是 200 平方分米了

    师:哇!孩子真棒,懂得了先用平方米这个合适的单位估计,再换算成需要的单位。这个小小的门,就有 200 个 1 平方分米,那这个们又有多少 1 平方厘米呢?

    生 1:2000

    生 2:20000 师:究竟是 2000 还是 20000 呢?请孩子们再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就能找到答案哦!

    生:是 20000,因为 1 平方米 = 100 平方分米,1 平方分米 = 100 平方厘米,1 平方米内就有 100 个 100 平方厘米,100×100=10000。

    师:哎呀,这个们有 20000 个 1 平方厘米,如果我们把这 20000 个 1 平方厘米贴上去,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密密麻麻的,眼睛都会看花了。

    师:孩子们再看我们的教室,如果我告诉你,它大约是 4800 平方分米,你知道它是多少平方米吗?

    生:48 平方米,因为 1 平方米 = 100 平方分米,4800 里面有 48 个 100,所以 4800 平方分米 = 48 平方米。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共同研讨了面积单位的换算,知道了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利用标准实现面积单位之间的相互换算,他们换算的标准师 1 平方米 = 100 平方分米;1 平方分米 = 100 平方米厘米,1 平方米 = 10000 平方厘米。(板书)

    设计意图:借助 1 平方米的实物,为学生的想象推理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有的放矢,有物参照,而不是凭空想象。同时借助学生可视的门为参照物,进行实际的换算,体验标准换算量,并进行拓展延伸。

    Eegene
    Eegene3年前

    彭老师这节课不仅是讲授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也是培养学生从猜想 - 验证 - 结论的一个思想,在制作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活动中,利用各种工具,落实学生对 “量” 的感知,从而得出结论。

    王学娟
    王学娟3年前

    在本课中第一个问题探究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关系,教科书呈现了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正方形每隔 1 厘米画一个小点,其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画图体会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每行有 10 个 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有 10 行,因此一共有 100 个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所以 1 平方分米 = 100 平方厘米。第二个问题通过推理,探究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学生会借助第一个问题的探究经验,实现知识的迁移。

    伍婉婷
    伍婉婷3年前

    本节课以问题争论为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刺激学生动脑思考,教师顺势引出活动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画图等活动体会平方厘米与平方分米的关系,发展学生的面积量感。

    武丽丽
    武丽丽3年前

    学生的量感,不是靠记忆,而是借助周围熟悉的事物或工具,在学习生活中慢慢形成的。本节课,彭老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多的提供材料,鼓励学生借助这些材料进行估计和实际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量感。

    武丽丽
    武丽丽3年前

    本节课彭老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引导学生经历剪一剪、摆一摆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从 “朦胧”,到 “清晰”,发现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量”,形成 “感”,培养学生的量感。。

    liyan123
    liyan1233年前

    这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面广。教学设计一直以学生为主体,所有结论的得出都是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动脑、自己总结得出来的。

    彭建华
    彭建华3年前

    第二稿教学反思

    第二稿的教学中,注重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根据需求进行换算。因此设计了瓷砖的长和宽分别为 3 分米和 20 厘米。虽然学生在课堂中能够体会把两个单位进行统一,分别得到 6 平方分米和 600 平方厘米,但是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把这两个数据分别用不同的单位来描述,容易造成误解,同时因为电脑显示屏无法准确的显示出实际物体的大小,而是按等比例缩小的,但学生所看到的和实际的是不一样的,也容易给学生造成误解。不利于学生的量感培养,因此在第三稿的教学设计中,会对本环节做出修改。
    
    在第二稿的教学设计中发现,面积单位的换算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在课程过半时就没有了积极性,因此在第三稿的教学设计中加入适当的情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更利于学生对量感的发展。
    
    在第二稿的教学设计中,学生的空间想象、类比推理相对不足,因此在第三稿的教学设计中要加大这方面的设计。
    彭建华
    彭建华3年前

    教学设计(终稿)构思

    1、用故事情境贯穿课堂始终,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在故事中体会换与不换,为什么 “换”,同时数据的积累变化,体验 “量” 的累积,并发展量感。

    2、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体验 “算”,怎么用标准换算量进行换算。

    3、提高学生想象,类比推理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发展量感。

    彭建华
    彭建华3年前

    教学设计(终稿)

    一、独立研习 探寻新知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讲从一个故事开始,故事的名称叫《换与不换》。(播放故事视频)

    故事内容:在很久以前,有一个财主,他特别喜欢炫耀自己的财富,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把自己的金元宝制作成一平方分米大的金片,然后贴在客厅的一面墙上,只要有客人来,就能看到这些金片,不就能显示出自己的富有了吗。这个消息很块就传了出去,很多人都前来观看,有一天,来了一个商人,商人说:“我也想有一些 1 平方分米的金片,可我的手里只有 1 平方厘米的金片,我用 10 片和你换一片,你换吗?” 财主说:“不换,10 片 1 平方厘米的金片明显没有 1 平方分米大”“那 50 片呢”“50,算了,还是不换了吧!”“哎,那就 80 片换你一片吧!”“80 片,我考虑一下吧!恩……..” 财主拿不定注意,不知道自己该换还是不该换呢?

    师:孩子们,如果你是财主,你是换还是不换呢?(多问几个孩子换还是不换)

    预设:有的孩子说换,有的孩子说不换。

    师:说一说你们换与不换的理由是什么?

    预设:有的说 80 片那么多,可以换,换了就赚了。有的说不换,1 平方分米米能换 100 个 1 平方厘米,换了就亏了。 师:有什么办法能证明该不该换?

    生:我可以用 1 平方厘米的来摆

    生:我可以画

    生:我可以算(说道算的情况比较少)

    师:那就用你们的方法去验证一下吧!

    生:操作验证(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从 10 片、50 片到 80 片让学生体验量的变化,引起学生质疑,要多少片才能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以及初步的进行了换算,通过换算才能比较,换就得找个标准换,体会换算的必要性。而这个过程又是学生的一个初步猜想过程,为后面的想象类比推理打下基础。

    二、同伴研讨 探究疑惑

    师:孩子们找到这么多的方法,现在就请孩子们在小组内用你们的方法验证一下吧!

    生:组内研讨后汇报

    (一)摆

    生 1:一行摆 10 个,摆 10 行,刚好就是一个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生 2:10×10=100,也就是说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100 平方厘米。所以 1 平方分米 = 100 平方厘米。

    (二)画

    生 1:因为 1 分米 = 10 厘米,边长为 1 分米的正方形面积为 1 平方分米,10×10=100 平方厘米,所以 1 平方分米 = 100 平方厘米。

    (三)算

    生:1 分米 = 10 厘米,10×10=100,所以 1 平方分米 = 100 平方厘米。

    师:从刚才的操作中,我们都能证明 1 行有 10 个,知道为什么一行只能贴 10 片吗?

    生:因为 1 分米 = 10 厘米

    师:你认为财主和商人换了吗?(多请几个人来回答)

    生:换了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视频)

    视频内容:财主和商人换了,又叫来了工匠,一行帖 10 片,2 行,3 行,4 行 5 行 6 行 7 行 8 行,遭了,我亏大了。 师:说一说,财主发现了什么?

    生:他亏大了,少了 20 片。

    师:也就是说,1 平方分米的金片能换多少个 1 平方厘米的金片。(板书)

    生:100 个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我说你拿。5 平方分米

    生:一个拿 5 张 1 平方分米的,一个拿 5 袋 1 平方厘米的(每袋 100 个 1 平方厘米的)

    师:300 平方厘米

    生:一个拿 3 张 1 平方分米的,一个拿 3 袋。

    师:商人又来了,他想用 1000 个 1 平方厘米的金片换 1 片 1 平方米的金片,你换还是不换呢?(多请几个人来说)

    生:有的换,有的不换

    师:能不能换,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吧!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多种操作,证明换还是不换。在活动中积累经验,为后续的想象类比推理打下基础;同时通过活动找到换算的标准,再通过游戏巩固换算的经验。不同的方法对比,都能发现一行有 10 个,因为 1 分米 = 10 厘米。同时又接上故事,让学生用 1000 个 1 平方厘米换 1 平方米,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想象、类比、推理的空间,从数据变化中有一个量的感受。

    三、团队研述 探索提炼

    师:学生汇报

    生:我不同意换,因为 1 平方米 = 10000 平方厘米的,8000 平方厘米不到 10000,所以不能换。

    师:你怎么知道 1 平方米 = 10000 平方厘米的?

    生:因为 1 平方分米 = 100 平方厘米,我想 1 平方米 = 100 平方分米,100×100=10000 平方厘米。

    师:你有怎么知道 1 平方米 = 100 平方分米的?

    生 1:因为用 1 平方分米的去铺,一行可以铺 10 个,可以铺 10 行,10×10=100

    生 2:因为 1 米 = 10 分米,10×10=100 平方分米

    生 3:因为可以把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想象成 1 平方米的,也能画 100 个

    师:让学生到黑板上演示板书(边说边写)

    师:那我们也来验证一下吧!(出示 1 平方米的图)谁能用图来说一说呢?

    生:一行有 10 个 1 平方分米,有 10 行,一共有 100 个 1 平方分米,1 平方分米又有 100 个 1 平方厘米,就有 100 个 100,所以 1 平方米 = 10000 平方厘米的。

    师:我们再回到刚才的问题,用 8000 个 1 平方厘米能换 1 平方米吗?

    生:不能

    师:从刚才的问题中,我们知道了平方米和平方分米的换算标准是多少呢?

    生:100

    师:平方米和平方厘米呢?

    生:10000

    师:一天,笑笑和淘气争吵了起来,你能帮他们判断出谁对谁错吗?PPT 出示教材 57 页第 4 题。

    生 1:淘气和笑笑都对,因为 5 平方分米 = 500 平方厘米

    生 2:门大约有 2 平方米,也就是 200 平方分米,所以淘气错了。

    师:讲述你知道吗?你能理解 “幕” 和 “积” 吗?

    生:..........

    师:请孩子们在课后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设计一下自己的班级展示栏吧!下课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再全班交流汇报,让 “理” 更明,让 “感” 更深。

    dxr8317
    dxr83173年前

    通过慢学习,让学生从模糊到清晰的理解。

    mwl123
    mwl1233年前

    好的情境和引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彭老师的故事引入很有趣,有冲突,有问题,有挑战性,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非常值得学习借鉴。

    13666233499
    136662334993年前

    彭老师在培养学生量感的教学中,不是靠记忆,而是借助周围熟悉的事物或工具,在学习生活中慢慢形成的。通过观察发现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100,经历探索不同的面积单位之间如何进行换算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自主探究的乐趣与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GRJ475
    GRJ4753年前

    彭老师这节课先借助学具让学生充分在猜想、操作、探究、经历的过程中,感受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关系,再运用知识、方法的迁移,让学生独立探究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发现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100,经历探索不同的面积单位之间如何进行换算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自主探究的乐趣与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liujuan0303
    liujuan03033年前

    教师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感受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了学生浓郁的学习兴趣。

    15643739990
    156437399903年前

    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感知经历 “换算” 的过程本课的关键。学生借助教学过程中的材料进行估计和实际操作是培养学生的量感的主要手段。

    罗涛123
    罗涛1233年前

    老师运用知识、方法的迁移,让学生独立探究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发现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100,经历探索不同的面积单位之间如何进行换算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自主探究的乐趣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5ms · UTC 23:27 · PVG 07:27 · LAX 16:27 · JFK 19:27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