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邓老师的分享中,比 10 多 1 就是 11,那么多 2,多 3 呢?一连串的追问抓紧思维的推理,使思维的形成顺理成章。课程的最后用计数器拨 11、2 和 20,同样都是两颗珠子,但是在计数器上表示有什么不同意义?请同学说一说分表表示什么意思。我觉得这一环节设计的太好了,加深孩子们对数位的理解。
就《古人计数》这一节内容,我简单谈谈我对 “度量” 的点滴感悟,任何事物都具有可以用自身的一部分为 “尺度” 标准,来进行度量这样一个共同属性。事物的这种能够度量的属性就是事物的量。度量时产生的次数,用文字符号表示出来的就是数。因此说,数是刻划,表达量大小的概念名称,数是由度量产生的。
古人计数这节课首先是体现了一一对应的思想,一只羊一个石头。然后是度量在这节课中的体现,学生开始用 “一” 去度量事物,有 “一” 又认识了新的度量单位 “十”,同时也让学生感受了数位这个概念,为后面的课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