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736157872 于 2020-4-16 21:18 编辑
案例研究背景:
六年级备课加上新世纪组织的辩课活动,让我研究网络辩课时对方的课程《生活中的比》,于是先向自己提问。
①常规发问:什么是比?回答:两个数相除就是这两个数的比。
②进阶追问:比有什么用处?回答:表示两个量之间倍数的关系。
③思维叩问:除法能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为什么还要学比?这个问题,也来自于张丹教授对学生的提问。
④定向质问:新世纪将 “比” 归于 “度量”,何意?
除法能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为什么还要学比?这个问题很值得去思考,在教学的时候忽略了,记录下来。
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深入思考,这几个问题直指本课知识本质。值得学习。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从而让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也为比的应用比例的相关知识等后续学习平坡架桥。
我个人非常喜欢第三个问题:除法能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为什么还要学比?我在教学过程中冶和学生深入探讨了这一问题,学生兴趣极高。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从而让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从而让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比有什么用?为什么要学比?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可以体现出比和现实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教学中可以围绕生活中的各种比来讨论,有表示两数之间的关系,有表示比赛的比分,有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学习比的必要性。
此研究背景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进行,不同阶的一步步提问,让学生思维有梯度的进行思考提升,明白比的概念,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生活中比的产生的意义和作用,体会度量在生活中的广泛作用。
如何让研究走向深度,让课堂思辨起来,让作业可爱起来,让数学好玩起来,基于儿童立场,改变学习方式,聚焦核心素养,基于学科本质,步入深度项目,这是一个深度研究的过程。
比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个量,也是学生高年级最后接触的一个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教师能够与前面所学的相关联的知识入手,将生活中的比引入本节课的新知的学习。再结合度量的相关方法,将一个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触手可及的感觉,增加了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是一节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案例。
比可以表示同类量的关系,也可以表示不同类量间的关系
常规发问、进阶追问、思维叩问、定向质问…… 这样的四个问题维度,为我们做教学研究提供了一个范式,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