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杨雪青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展示大赛-2020

【2020春】黑龙江大庆基地杨雪青二下《铅笔有多长》

  •  
  •  
    杨雪青 · 5年前 · 10653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1735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本帖最后由 杨雪青 于 2020-7-31 16:36 编辑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

    大家好!

    我是黑龙江省大庆市一中奥林学校杨雪青老师。非常荣幸,能作为黑龙江大庆基地教师代表参加 “第十五届全国教学设计和课堂展示” 活动。非常感谢新世纪小数编委会的各位专家和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数学工作室的各位领导,为广大一线教师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感谢领导们把专家、教研员与我们普通教师聚集在了一起,让我们这些普通教师与异地的同行、专家们一路同行。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结合新世纪小学数学二年下册《铅笔有多长》一课,紧紧围绕本次大会主题 "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的课堂教学 --- 度量主题",展开本次活动。衷心希望各位专家和同行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将认真阅读每一份帖子,不断学习、研究、实践、反思。

    最后预祝本届新世纪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大赛圆满成功!                                         
    
                                            <font face="宋体"> 本帖目录(点击下面链接,可快速跳转到相应版块)</font>

    1.[教材图片](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6003&pid=181046)

    2.选课思考

    3.[教学设计初](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6003&pid=181064) 稿 [4.教学设计第二稿](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6003&pid=205782)

    [5.教研反思](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6003&pid=209930)

    [6.教学设计最终稿](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6003&pid=212240)

    7.[预设问题答辩](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6003&pid=216229)

    [8.追问问题回答](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6003&pid=216230)

    9. 活动综述 10. 答辩课件



    10653 次点击  ∙  0 人收藏  
      Tweet Weibo 忽略主题 
    255 条回复   2020-11-27 10:48:12 +08:00
    杨雪青
    杨雪青5年前

    本帖最后由 杨雪青 于 2020-2-27 17:48 编辑


    北师大版二年级第四单元《铅笔有多长》教材图片

    1071410715


    图片:

    2x034_46REE9.jpg 2x035_EaUMdS.jpg

    杨雪青
    杨雪青5年前

    本帖最后由 杨雪青 于 2020-2-27 16:43 编辑


    《铅笔有多长》选课思考

    度量” 是绝大多数国家中小学课程发展的一条主线。而我国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度量” 则主要分布在 “数与代数” 和 “图形与几何” 两大领域中。纵观本次大赛推荐的北师大版的课题可见一斑。为什么会选择《铅笔有多长》作为参赛课题呢?我们主要缘于以下的思考:

    1.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围绕本届网络教研主题 —— 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的课堂教学 ——“度量” 确定的。王智明教授在《小学数学中度量性概念的教学思考》中指岀:“度量概念教学始于学生活动,是学生从活动到活动经验提取、感知、形成表象过程,因而数学活动在度量概念学习中难舍难分。”

    《铅笔有多长》是 “图形与几何” 领域中测量部分需要承载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今后继续学习周长、面积、体积等知识做铺垫。

    2. 《铅笔有多长》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 1 课时的内容,隶属于 “图形与几何” 领域 “测量” 中的内容,是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基础上,学习毫米、分米。本单元的学习思维框架(1)丰富对测量单位的认识。(2)积累测量经验。(3)发展空间观念。如何在测量内容领域落实核心素养,理解并发展度量的概念,这是一次艰难的探索,因为我们要去思考,如何引起广大教师在这一类内容领域中促进学生对度量概念的理解,并加强对度量方法的掌握等问题。

    3. 测量是重要的平面几何图形研究对象之一。 通过《铅笔有多长》一课体会度量的本质,在适宜的任务情境驱动下,组织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测量活动,对毫米、分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清晰的表象,通过认知冲突,自然而然的类比、迁移自主建构、创造的过程,形成数学思维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感悟度量单位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数感,形成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

    就是在这样的思考下,《铅笔有多长》一课进入了我的研究视线。


    杨雪青
    杨雪青5年前

    本帖最后由 杨雪青 于 2020-2-27 17:05 编辑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初稿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量》第一课时《铅笔有多长》。(教材 34~35 页)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借助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引入对新的长度单位 “分米”“毫米” 的认识。围绕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材安排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借助测量活动,结合对厘米的认识,认识分米和毫米;第二个问题借助对生活中熟悉物品的估测,体会分米和毫米的实际意义。第三个问题梳理米、分米、厘米、毫米四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第四个问题学习简单的长度测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学情分析】 在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接触了有关于测量的知识,学习过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并且对米和厘米的关系有了一定的掌握;同时,学生的测量经验也有一定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使用工具(尺)的能力和抽象比较的能力,这些都为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其他长度单位奠定了基础。



    杨雪青
    杨雪青5年前

    本帖最后由 杨雪青 于 2020-2-27 16:38 编辑


    【学习目标】

    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 1 分米和 1 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通过寻找生活中 “1 分米”“1 毫米” 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通过测量活动,认识 1 分米和 1 毫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米尺、10 厘米长和 6.3 厘米长的铅笔图。2 分硬币,IC 卡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

    复习旧知:我们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有哪些?(厘米、米)

    2. 请用手势表示出 “1 米大约有多长?”“1 厘米大约有多长?”

    3. 今天,老师借助铅笔有多长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对所学过的长度单位进行回忆,让学生再一次感知 1 米和 1 厘米的长度,为下面的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杨雪青
    杨雪青5年前

    本帖最后由 杨雪青 于 2020-2-29 13:42 编辑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量一量,分别有多长?认一认。

    同桌合作:请利用学具量一量,并把测量所得的数据填写在表格内

    在测量活动做到三清:1. 想清:怎么量。2. 写清:把数据填写在学习单 上。3. 说清:和同桌说一说你的结果。

    同桌交流,全班共享。

    【设计意图:借助实际的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引入长度单位分米、毫米的必要性。】

    活动二:找一找,说一说。

    1. 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找一找身边的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 1 分米?

    如果学生不能找到 “一拃长” 的例子,看教材上的讨论,哪两个手之间大约 1 分米,再用身体上的这个 “尺子” 去量一量课桌的长大约是几分米。

    2. 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找一找身边的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 1 毫米?

    让学生准备 2 分的硬币,用尺子量一量它的厚度,还可以橡皮、练习本的厚度大约多少毫米。

    独立寻找,小组交流。全班分享。

    设计意图: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观念,是进行测量的基础,通过看、比、找,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静态的 “1 毫米 、1 分米” 在学生的心中逐渐变得 “ 生动”“鲜活” 起来,对度量单位就会有多方面的理解和体验。
    杨雪青
    杨雪青5年前

    本帖最后由 杨雪青 于 2020-2-27 16:44 编辑


    活动三:在尺子上找出 1 毫米、1 厘米、1 分米。填一填,想一想。

    1. 会议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并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

    2. 组织学生讨论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扩大学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发现、讨论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

    活动四:填一填,说一说。

    3 分米 =( )厘米 40 毫米 =( )厘米

    师:说说为什么?

    设计意图: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估测、操作、分析、判断等能力。


    杨雪青
    杨雪青5年前

    三、巩固练习,丰富新知。

    1. 师:学习数学的目的是用数学,现在我们估一估,量一量。(35 页 1 题)

     <p align="left"><font face="宋体"> </font></p>    <p align="left"><font face="宋体"> 你的估计 </font></p>

    你的测量

    你的铅笔盒长

    你的食指长

    生活中估测应用广泛,课后我们可以用身上的小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2. 做 2、3 题

    3. 看看淘气的日记。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实际感受 1 分米和 1 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提高估测能力。

    四、全课小结
    1. 谈收获

    2. 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梳理,让学生将知识内化。

    附:板书设计

    铅笔有多长(分米、毫米的认识)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 米 = 10 分米 1 分米 = 10 厘米 1 厘米 = 10 毫米

    上善若_t8v0u
    上善若_t8v0u5年前

    度量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它是一条贯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主线。因而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积累丰富的工具测量经验,感悟度量所蕴含的数学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上善若_t8v0u
    上善若_t8v0u5年前

    度量在数学的角角落落,他很微小,但作用却很巨大,让我们脚踏实地,静心感受度量的魅力

    王海丽
    王海丽5年前

    度量是计量物体长短、体积、轻重的统称。这节课是学习度量物体的长度,学习新的度量单位,学生已经具备度量意识,具有度量经验,能够掌握度量的基本方法。

    王海丽
    王海丽5年前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

    复习旧知:我们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有哪些?(厘米、米)

    1. 请用手势表示出 “1 米大约有多长?”“1 厘米大约有多长?”

    2. 今天,老师借助铅笔有多长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板书课题)


    复习时,如果也复习下 “测量时要注意的问题”,是否对后续的测量活动更顺利的进展有帮助呢?

    lisa
    lisa5年前

    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引入长度单位分米、毫米的重要!

    lisa
    lisa5年前

    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解决这部分问题的基础!

    chenyingzhuo
    chenyingzhuo5年前

    度量是学生从活动到活动经验提取、感知、形成表象过程,因而数学活动在度量概念学习中难舍难分。”

    上善若_t8v0u
    上善若_t8v0u5年前

    本节课是学生第二次学习长度测量单位,侧重体会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杨老师在教学设计中让学生经历了实际测量过程,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长度进行想象推理等活动来加深学生对分米毫米实际意义的体验。在教学设计中的实践活动应该在丰富一些。

    wx_kPAhLNcH
    wx_kPAhLNcH5年前

    1 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

    2 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上善若_t8v0u
    上善若_t8v0u5年前

    小学度量单位的教学要把握度量单位的形成过程和表达方式。虽然度量单位是认为规定的,但就度量单位的形成过程而言大体分两类:一类是通过抽象得到的,是人类思维的结果,一类是借助工具得到的,是人类实践的结果,显而易见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借助工具参与实践活动对于孩子提升度量意识有很重要的作用。

    王海丽
    王海丽5年前

    讨论 4 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时,充分展开在尺子上的单位换算活动,有利于学生在直观、低难度的情况下,熟练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积累度量经验。

    杨雪青
    杨雪青5年前
    [上善若_t8v0u发表于2020-2-2909:4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270&ptid=126003)
    
    度量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它是一条贯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主线。因而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有效的途径之一。

    杨雪青
    杨雪青5年前
    [上善若_t8v0u发表于2020-2-2909:5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271&ptid=126003)
    
    度量在数学的角角落落,他很微小,但作用却很巨大,让我们脚踏实地,静心感受度量的魅力 ...

    史宁中教授在《度量单位的本质及小学数学教学》中指出:“度量的本质在于表现事物某些指标的顺序,是人类创造出来的认识世界进而认识现实世界的工具,在小学数学相关内容的教学中,应当利用与发展学生的先天本能 (对数量多少的感知和对距离远近的感知) 和特殊能力(抽象能力和想象能力),分清两类度量的本质特征,构建合适的教学方法,包括设计合适的教学情境和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度量单位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数感,形成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

    上善若_t8v0u
    上善若_t8v0u5年前

    本节课学生在度量中是如何认识数学,体验数学的,这是我们在设计教学时应该考虑的问题。

    王海丽
    王海丽5年前

    这节课中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有了对 1 毫米,1 分米的概念,但是在估计具体生活中的物体长度时,由于学生年龄小,对度量的经验还比较薄弱,会出现较大的误差,这也是我们在研课中要更好的解决的问题

    王海丽
    王海丽5年前

    杨老师设计的这节课比较注重动手操作与估算,尤其是做到 “三清”:想清、写清、说清,从而积累测量经验,有意识的发展学生的量感、度量意识和空间观念。

    王海丽
    王海丽5年前

    在设计中,应该怎样让学生感受为什么需要产生毫米和分米这样的度量单位呢?利用已经有的度量单位米和厘米不够吗?在创造出认知冲突后,体会有的时候米和厘米不够方便,尤其是在估测时,比如量课桌有多长?明显用分米是最好的。

    上善若_t8v0u
    上善若_t8v0u5年前

    无论使用非正式单位还是标准单位,学生在完成测量之前,估测都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用三种方式帮助孩子估测:1、要求比较的估测,而非测量。2、询问哪一个测量与实际测量更接近。3、提供一个实际单位或此单位的倍数大小作为比较之用。

    上善若_t8v0u
    上善若_t8v0u5年前

    度量长度的本质是度量两点间距离。这样的度量依赖的是人对距离远近感知的本能,这样的度量是需要参照物的.人们最初度量距离的参照物都是人体自身的器官.因此在课堂教学上我们要更多的开发身体上的 “尺子”

    lisa
    lisa5年前

    整个教学活动完全是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从而建立新的长度单位的概念。

    王海丽
    王海丽5年前

    以下是关于 “度量” 的一些基本概念,供同仁们一起研究学习

    史宁中在《度量单位的本质及小学数学教学》中说到:度量是数学的本质,是人创造出来的数学语言,是人们认识数学,进而认识现实世界的工具,正如庞加莱所论述的那样:“如果没有测量空间的工具,我们便不能构造空间。”

    度量的本质在于表示事物某些指标的顺序,人之所以能够进行度量,在并且能够对度量单位得到广泛共识,是基于人的两个先天本能,这就是对数量多少的感知和对距离远近的感知。人还具有两个特殊的能力,这就是抽象能力和想象能力。因此对于人而言,能够基于两个特殊的能力,把两个先天本能延伸到对事物的某些指标进行量化和对量化顺序的感知。

    度量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通过抽象得到的,是人思维的结果,另一类是借助工具得到的,是人实践的结果。形成过程的不同必然蕴含着思维形式的不同。

    度量单位是计量事物标准量的名称。几乎所有的度量单位的产生和发展都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承载了度量单位由多元到统一,由粗略到精细的过程。

    上善若_t8v0u
    上善若_t8v0u5年前

    教师备课时要把握度量的本质,设计活动时让学生经历单位的产生过程、单位的累加过程,形成单位的概念,培养学生数感,积累度量活动经验年。

    lisa
    lisa5年前

    合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

    王海丽
    王海丽5年前

    估测既是一种意识的体现,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不仅具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助于学生感受度量单位的大小。我认为在学生测量铅笔的长度之前,应该让学生先估一估铅笔有多长,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为学生后面找长约 1 分米、1 毫米的物体做准备,这是我的个人想法。

    杨雪青
    杨雪青5年前
    [上善若_t8v0u发表于2020-2-2909:4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270&ptid=126003)
    
    度量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它是一条贯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主线。因而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

    本节课四个问题串的引领下,组织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测量活动,对毫米、分米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清晰的表象,通过认知冲突,自然而然的类比、迁移自主建构、创造的过程,形成数学思维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这种感悟,贯穿整节课的过程。

    杨雪青
    杨雪青5年前
    [上善若_t8v0u发表于2020-2-2909:5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271&ptid=126003)
    
    度量在数学的角角落落,他很微小,但作用却很巨大,让我们脚踏实地,静心感受度量的魅力 ...

    度量在生活中中应用广泛,我们虽然学习了毫米、分米、厘米、米的认识,但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一定估测的准确,所以课堂延伸到课外,应用课堂学习的方法,多观察、多估算、多测量。

    杨雪青
    杨雪青5年前
    [lisa发表于2020-3-311:25](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529&ptid=126003)
    
    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解决这部分问题的基础!

    本课在前三个问题串解决好的基础上,那么单位之间的关系迎刃而解。

    杨雪青
    杨雪青5年前
    [lisa发表于2020-3-311:18](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526&ptid=126003)
    
    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引入长度单位分米、毫米的重要!

    通过操作,让学生在认知上存在冲突,在疑问中产生新单位的必要性。

    杨雪青
    杨雪青5年前
    [王海丽发表于2020-3-516:48](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2220&ptid=126003)
    
    讨论 4 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时,充分展开在尺子上的单位换算活动,有利于学生在直观、低难度的情况下,熟练 ...

    本节课重要的是学生细细的观察自己的尺子,找到之间的关系、

    杨雪青
    杨雪青5年前
    [王海丽发表于2020-2-2910:5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274&ptid=126003)
    
    度量是计量物体长短、体积、轻重的统称。这节课是学习度量物体的长度,学习新的度量单位,学生已经具备度量 ...

    谢谢你,很受益的内容。

    杨雪青
    杨雪青5年前
    [王海丽发表于2020-2-2910:5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274&ptid=126003)
    
    度量是计量物体长短、体积、轻重的统称。这节课是学习度量物体的长度,学习新的度量单位,学生已经具备度量 ...

    谢谢你,学习了。

    杨雪青
    杨雪青5年前
    [王海丽发表于2020-2-2911:0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275&ptid=126003)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
    
    复习旧知:我们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有哪些?(厘米、米)
    
    2. 请用手势表示出 “1 米 ...

    接受这个好的建议。

    杨雪青
    杨雪青5年前
    [lisa发表于2020-3-311:18](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526&ptid=126003)
    
    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引入长度单位分米、毫米的重要!

    本节课操作活动贯穿始终。

    上善若_t8v0u
    上善若_t8v0u5年前

    无论是什么样的度量和度量单位,其中的量最终都必须通过数予以表达,并且都是基于 1 度量单位进行表达的。不同的是 1 的后面必须有度量单位称谓。在教学中让学生知道应当根据事物的背景选用合适的度量单位,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形成直观想象的数学核心素养。

    上善若_t8v0u
    上善若_t8v0u5年前

    活动二:找一找,说一说。

    1. 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找一找身边的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 1 分米

    学生认识 1 分米感受 1 分米之后再来寻找生活中 1 分米的物体,这是在学生建立 1 分米的表象之后对身边物体进行估测,利于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

    王海丽
    王海丽5年前

    张丹教授在《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一书中指出:“重视建立测量单位的必要性,注意单位的实际意义,重视估测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鼓励学生在测量过程中,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工具。这些理论在本节课中充分体现出来了。

    王海丽
    王海丽5年前

    发展空间观念:长度单位体现的是一维空间的测量,人类对长度作为量的认识起源于生产生活的需要,运用数及适当的测量单位丈量、得到现实生活中被测物体的长度。在确定被测对象并开展测量时,以怎样的长度作为测量单位是首先需要考虑的,这是认识线段长度的基础。

    王海丽
    王海丽5年前

    长度单位的重心是建立长度单位的现实表象。让学生感受各个单位的现实长度,在头脑中建立 1 厘米、1 米、1 毫米、1 分米、1 千米的表象。这就离不开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这里的基本活动经验,既有上课时的一些感知、操作等活动,也包含学生生活中的活动经验。

    杨雪青
    杨雪青5年前
    [上善若_t8v0u发表于2020-2-2909:4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270&ptid=126003)
    
    度量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它是一条贯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主线。因而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

    众所周知,度量是数学的本质,是人创造出来的数学语言,是人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工具。

    杨雪青
    杨雪青5年前
    [王海丽发表于2020-3-1315:4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3332&ptid=126003)
    
    长度单位的重心是建立长度单位的现实表象。让学生感受各个单位的现实长度,在头脑中建立 1 厘米、1 米、1 毫米 ...

    王智明教授在《小学数学中度量性概念的教学思考》中指岀:“度量概念教学始于学生活动,是学生从活动到活动经验提取、感知、形成表象过程,因而数学活动在度量概念学习中难舍难分。”

    杨雪青
    杨雪青5年前
    [王海丽发表于2020-3-1315:4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3332&ptid=126003)
    
    长度单位的重心是建立长度单位的现实表象。让学生感受各个单位的现实长度,在头脑中建立 1 厘米、1 米、1 毫米 ...

    王智明教授在《小学数学中度量性概念的教学思考》中指岀:“度量概念教学始于学生活动,是学生从活动到活动经验提取、感知、形成表象过程,因而数学活动在度量概念学习中难舍难分。”

    杨雪青
    杨雪青5年前
    [王海丽发表于2020-3-1315:37](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3331&ptid=126003)
    
    发展空间观念:长度单位体现的是一维空间的测量,人类对长度作为量的认识起源于生产生活的需要,运用数及适 ...

    王智明教授在《小学数学中度量性概念的教学思考》中指岀:“度量概念教学始于学生活动,是学生从活动到活动经验提取、感知、形成表象过程,因而数学活动在度量概念学习中难舍难分。”

    杨雪青
    杨雪青5年前
    [上善若_t8v0u发表于2020-3-1214:3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3257&ptid=126003)
    
    活动二:找一找,说一说。                             
    
    1. 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找一找身边的哪些物体的 ...

    数学教学理论告诉我们,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是提高有效学习的很好手段。

    杨雪青
    杨雪青5年前
    [王海丽发表于2020-3-1315:3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3330&ptid=126003)
    
    张丹教授在《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一书中指出:“重视建立测量单位的必要性,注意单位的实际意义,重视估测 ...

    通过课本问题情境,让学生感知已有的测量经验存在一定的问题,那就是度量单位不一致,进而引出尺子,让学生认识,熟悉和了解尺子,然后再通过量一量铅笔有多长,获得测量方法与技能,明白度量的本质就是度量单位的叠加,最后再通过画一画量一量,认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度量的能力得到提升,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体会并建立 1 厘米的表象,这一环节在处理上没有看到教师的设计,而且我觉得这是一个重点,建立模型本身就是形成度量意识的基础。

    杨雪青
    杨雪青5年前
    [王海丽发表于2020-3-917:2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2899&ptid=126003)
    
    以下是关于 “度量” 的一些基本概念,供同仁们一起研究学习
    
    史宁中在《度量单位的本质及小学数学教学》中说 ...

    学习了。度量是数学的本质,是人创造出来的数学语言,是人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工具。

    杨雪青
    杨雪青5年前
    [王海丽发表于2020-3-917:2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2899&ptid=126003)
    
    以下是关于 “度量” 的一些基本概念,供同仁们一起研究学习
    
    史宁中在《度量单位的本质及小学数学教学》中说 ...

    一起研究,一起进步。学习了。

    上善若_t8v0u
    上善若_t8v0u5年前

    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置合适的教学情景,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根据情境和问题的需要,自己或小组决定用什么样的工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知选取度量工具的不同,可能会影响度量的精确性。比如度量课桌的长度,用铅笔的长度做度量单位与用橡皮的长度做度量单位,度量的精确性是不一样的。

    杨雪青
    杨雪青5年前
    [lisa发表于2020-3-311:18](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526&ptid=126003)
    
    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引入长度单位分米、毫米的重要!

    低段学生形象思维丰富,他们的思维需要借助具体形象的材料进行。因此,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很多操作活动。

    杨雪青
    杨雪青5年前
    [王海丽发表于2020-3-516:48](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2220&ptid=126003)
    
    讨论 4 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时,充分展开在尺子上的单位换算活动,有利于学生在直观、低难度的情况下,熟练 ...

    通过观察直尺,学生亲身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有充分的感知基础,印象深刻。还让学生比一比的活动对已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进行整理与排序,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认识这些长度单位。

    杨雪青
    杨雪青5年前
    [chenyingzhuo发表于2020-3-312:15](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537&ptid=126003)
    
    度量是学生从活动到活动经验提取、感知、形成表象过程,因而数学活动在度量概念学习中难舍难分。” ...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有效的途径之一。

    杨雪青
    杨雪青5年前
    [lisa发表于2020-3-919:1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2917&ptid=126003)
    
    合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中 ...

    你的建议很好。本节课我以 “测量” 为主线,以教材文本为依托,链接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让学生在估一估、说一说、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中获取关于 “毫米”、“分米” 的直观体验,建立表象,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杨雪青
    杨雪青5年前
    [上善若_t8v0u发表于2020-3-1416:4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3400&ptid=126003)
    
    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置合适的教学情景,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在教学活动 ...

    度量意识的培养和发展,不能靠简单的告诉而达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认识分米和毫米。学生对尺子有了一定的了解。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借助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引入对新的长度单位 “分米”“毫米” 的认识。感悟量感,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杨雪青
    杨雪青5年前
    [上善若_t8v0u发表于2020-3-1016:05](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3035&ptid=126003)
    
    无论是什么样的度量和度量单位,其中的量最终都必须通过数予以表达,并且都是基于 1 度量单位进行表达的。不 ...

    这个建议很好。

    杨雪青
    杨雪青5年前
    [王海丽发表于2020-3-1315:3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3330&ptid=126003)
    
    张丹教授在《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一书中指出:“重视建立测量单位的必要性,注意单位的实际意义,重视估测 ...

    本节课放手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扩大学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发现、讨论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

    上善若_t8v0u
    上善若_t8v0u5年前

    杨老师这节课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分米、毫米的认识,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测量活动,有利于学生把抽象的长度单位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的东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从而发展度量意识。

    肇源一小王丹
    肇源一小王丹5年前
    [杨雪青发表于2020-2-2617:0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070&ptid=126003)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活动一:量一量,分别有多长?认一认。同桌合作:请利用学具量一量,并把测量所得 ...

    先估计再测量,培养学生的终身受用的估测能力

    上善若_t8v0u
    上善若_t8v0u5年前

    怎样帮助孩子发展度量的概念,简单概括就是使用典型活动发展概念性知识:一、进行比较。建立某些测量属性相同,是另一种类型的比较活动。例如:把一根吸管剪得跟这支铅笔一样长。二、使用单位模型,如用不同大小的单位测量相同的物体,更小的单位产生更大的数字测量,反之亦然。三、制造和使用工具。

    王海丽
    王海丽5年前

    毫米和分米是在学习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长度单位的丰富。在毫米和分米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并积累测量经验,发展学生的量感、度量意识和空间观念。

    杨雪青
    杨雪青5年前
    [上善若_t8v0u发表于2020-3-1608:45](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3493&ptid=126003)
    
    杨老师这节课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分米、毫米的认识,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测量活动,有利于学生把抽象的长度单位 ...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杨雪青
    杨雪青5年前
    [王海丽发表于2020-3-1812:5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3673&ptid=126003)
    
    毫米和分米是在学习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长度单位的丰富。在毫米和分米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进 ...

    通过认知冲突,自然而然的类比、迁移自主建构、创造的过程,形成数学思维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

    王海丽
    王海丽5年前

    非常期待杨老师的二稿设计:)

    王海丽
    王海丽5年前

    本帖最后由 王海丽 于 2020-3-25 19:21 编辑


    探究新知环节,在具体测量铅笔长度之前先进行估测,体会分米和毫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杨雪青
    杨雪青5年前
    [上善若_t8v0u发表于2020-2-2909:5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271&ptid=126003)
    
    度量在数学的角角落落,他很微小,但作用却很巨大,让我们脚踏实地,静心感受度量的魅力 ...

    我们踏实的去做,静心感受。

    杨雪青
    杨雪青5年前
    [上善若_t8v0u发表于2020-2-2909:4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270&ptid=126003)
    
    度量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它是一条贯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主线。因而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

    王智明教授在《小学数学中度量性概念的教学思考》中指岀:“度量概念教学始于学生活动,是学生从活动到活动经验提取、感知、形成表象过程,因而数学活动在度量概念学习中难舍难分。”

    上善若_t8v0u
    上善若_t8v0u5年前

    期待和伙伴们共同研究,期盼杨老师的二稿设计出炉。

    上善若_t8v0u
    上善若_t8v0u5年前

    度量单位是度量的核心。在各种量中,长度是最容易感知的。毫米和分米是在学习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长度单位的丰富。在毫米和分米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并积累测量经验,发展学生的量感、度量意识和空间观念。

    上善若_t8v0u
    上善若_t8v0u5年前

    本课中绿色铅笔的长度,若是用 “1 厘米” 进行度量,便是 10 厘米长;若是用 “1 分米” 进行度量它就是 1 分米长。同一个物体,正是因为度量标准的不同,所以度量结果也会不同。

    wx_i6dF3e8q
    wx_i6dF3e8q5年前

    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扩大学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发现、讨论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

    上善若_t8v0u
    上善若_t8v0u5年前

    在小学阶段,获得度量值的方法之一是度量法,即先确定度量单位,度量单位的个数就是度量值的大小。

    李中君
    李中君5年前
      度量是数学的本质,杨老师这节《铅笔有多长》,充分体现了度量在数学中的应用,教学中教师利用学过的长度单位引入,让学生进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认识分米,让学生通过找一找,量一量等多种情境,感受 1 分米的实际长度,在多种活动中体会度量的广泛应用。
    王海丽
    王海丽5年前

    教师备课时把握度量的本质,让学生经历单位的产生过程、单位的累加过程,形成单位的观念并以此为标准学会估计,培养数感,积累度量活动的经验。

    王海丽
    王海丽5年前

    在研究四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时,学生对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能了解得很透彻,但是间隔单位之间的进率可能有部分学生就易出错,这里教师需要及时补充,可以结合图示,让学生能对四个长度单位中的任意两个单位进行自由转换。

    上善若_t8v0u
    上善若_t8v0u5年前

    活动三:在尺子上找出 1 毫米、1 厘米、1 分米。填一填,想一想。

    1. 会议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并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

    2. 组织学生讨论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



    在对度量的认识中说到 “‘量’主要描述可测物体的某种物理属性,其中包括‘离散量’和‘连续量’”。在实际测量中需要感受单位产生的必要性。在实际教学过过程中,老师采用什么样的活动让学生感受 1 分米呢?这里是不是应该详细设计一下?

    雅蕊如梅
    雅蕊如梅5年前

    杨老师的教学设计突出:

    1. 在任务情境驱动下,组织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测量活动,对毫米、分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清晰的表象。

    2. 通过认知冲突,类比、迁移自主建构、创造的过程,形成数学思维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

    王海丽
    王海丽5年前

    附:板书设计

    铅笔有多长(分米、毫米的认识)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 米 = 10 分米 1 分米 = 10 厘米 1 厘米 = 10 毫米


    杨老师的板书设计清晰明了,能简洁而全面的将内容传递给学生!

    xionghaizi
    xionghaizi5年前
    [杨雪青发表于2020-2-2617:0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070&ptid=126003)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活动一:量一量,分别有多长?认一认。同桌合作:请利用学具量一量,并把测量所得 ...

    学生直观感受更重要,可以让学生先自己估一估,再测量。

    xionghaizi
    xionghaizi5年前

    在板书设计部分,可以更加用心。比如画小弧线,确定谁和谁之间的关系等等。

    瑜凤
    瑜凤5年前

    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观念,是进行测量的基础,杨老师通过看、比、找,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静态的 “1 毫米、1 分米” 在学生的心中逐渐变得 “生动”“鲜活” 起来,对度量单位就会有多方面的理解和体验。

    wx_qNUL4EuG
    wx_qNUL4EuG5年前

    度量概念教学始于学生活动,是学生从活动到活动经验提取、感知、形成表象过程,因而数学活动在度量概念学习中难舍难分。这点杨雪青老师一直在本课中纳入其中。

    上善若_t8v0u
    上善若_t8v0u5年前

    操作是为思考服务的,本节课杨老师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时间,从外部刺激到内部构建,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王海丽
    王海丽5年前

    我认为,杨老师的教学设计中,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实际长度有了更深的表象认识,使学生认识到了学习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lijian1980
    lijian19805年前

    度量概念教学始于学生活动,是学生从活动到活动经验提取、感知、形成表象过程,因而数学活动在度量概念学习中难舍难分。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实际长度有了更深的表象认识,使学生认识到了学习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上善若_t8v0u
    上善若_t8v0u5年前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本节课杨老师通过实际测量活动让孩子认识 1 分米和 1 毫米有多长,丰富了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王夫人
    王夫人5年前
    [杨雪青发表于2020-2-2616:5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064&ptid=126003)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初稿)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


    利用身边的 1 毫米、用毫米表示身边物品的厚度等活动,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王夫人
    王夫人5年前
    [杨雪青发表于2020-2-2617:0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070&ptid=126003)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活动一:量一量,分别有多长?认一认。同桌合作:请利用学具量一量,并把测量所得 ...

    导入部分,杨老师从学生熟悉的铅笔引入,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王夫人
    王夫人5年前
    [杨雪青发表于2020-2-2617:1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075&ptid=126003)
    
    活动三:在尺子上找出 1 毫米、1 厘米、1 分米。填一填,想一想。1. 会议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并按照从大到小的顺 ...


    习题设计有层次,适应不同学生,做到由浅入深

    王海丽
    王海丽5年前
    1. 看看淘气的日记

    练习题第三道题目设计趣味性强, 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不枯燥富有趣味性,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能被大大的提高。这道题目也很好的考察了学生对度量单位的掌握情况,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记忆........
    记忆........5年前

    度量能力的形成一定实在大量的感受和体验的前提下,只有学生亲身经历了,亲自体验了,才能更好地达到从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本节课老师设计了很多的操作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表象。

    王海丽
    王海丽5年前

    在学生进行测量活动之前,如果能让学生先估计铅笔有多长,再测量,通过估计与测量活动初步发展估测意识,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进一步体会度量单位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度量意识。

    弦动我昕
    弦动我昕5年前

    杨老师这节课充分体现度量意识,在课堂上让学生亲子参与测量活动,遇到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做到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对于度量 —— 测量活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让学习长度单位变得生动有趣!

    wx_GqJEUvQ8
    wx_GqJEUvQ85年前

    杨老师首先通过量一量、找一找等直观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 1 分米有多长,建立 1 分米的量感,为后续的估测打下度量的基础。通过估测课桌的长度和让学生体会到分米这一新度量单位产生的必要性;同时发展估测意识,进一步培养度量知觉。再通过寻找身边的 1 毫米、用毫米表示身边物品的厚度等活动,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进一步培养度量知觉。最后通过尺子找到毫米与、厘米、分米的关系。

    liutingting
    liutingting5年前

    教学设计层次清晰,活动导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借助直观的铅笔帮助学生比一比,量一量,想一想,有利于建立 1 分米和 1 毫米的表象。借助直尺去数和量,帮助学生自主建构 1 分米 = 10 厘米,1 厘米 = 10 毫米的关联,帮助学生直观记忆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十进关系。

    liutingting
    liutingting5年前
    [杨雪青发表于2020-2-2617:0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069&ptid=126003)
    
    【学习目标】 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 1 分米和 1 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 ...

    导入部分设计巧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创造了一种神秘的感觉,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liutingting
    liutingting5年前
    [杨雪青发表于2020-2-2617:0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070&ptid=126003)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活动一:量一量,分别有多长?认一认。同桌合作:请利用学具量一量,并把测量所得 ...

    过估计与测量活动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度量意识。课堂中的学生交流,增强学生对于度量的认知。

    liutingting
    liutingting5年前
    [杨雪青发表于2020-2-2617:1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075&ptid=126003)
    
    活动三:在尺子上找出 1 毫米、1 厘米、1 分米。填一填,想一想。1. 会议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并按照从大到小的顺 ...

    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不枯燥富有趣味性,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被大大的提高了,很好的考察了学生对度量单位的掌握情况,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liutingting
    liutingting5年前

    教学设计层次清晰,活动导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借助直观的铅笔帮助学生比一比,量一量,想一想,有利于建立 1 分米和 1 毫米的表象。借助直尺去数和量,帮助学生自主建构 1 分米 = 10 厘米,1 厘米 = 10 毫米的挂你,手指歌帮助学生直观记忆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十进关系。

    刘公长女
    刘公长女5年前
    [杨雪青发表于2020-2-2617:0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070&ptid=126003)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活动一:量一量,分别有多长?认一认。同桌合作:请利用学具量一量,并把测量所得 ...

    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帮助学生建立 1 分米和 1 毫米的空间表象,然后再在直尺上探讨毫米、厘米、分米和米中间的关系,进行单位换算。整个环节非常清晰,但感觉每个环节还不够具体,可以再细化一些,更加凸显度量本质。

    刘丽萍
    刘丽萍5年前

    杨雪青老师《铅笔有多长》通过 “估一估、量一量” 铅笔有多长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估测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测量、比较、找实物等活动体验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估测、操作、分析、判断等能力,进而积累度量活动的经验。

    刘娟娟
    刘娟娟5年前
        长度这一测量属性就是需要多少长度单位的计数以填满、覆盖或相匹配物体的长度这一属性。分米和毫米就是用以测量物体长度属性的长度度量单位。本课中,老师通过操作活动,在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说一说的活动中认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将抽象的单位变得可感,体现了度量的本质。
    王丹_bPe0P
    王丹_bPe0P5年前

    探究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充分让学生感受认知分米和毫米,充分体现了度量的本质。让学生经历由模糊到建立长度单位概念的过程。

    王海丽
    王海丽5年前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借助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引入对新的长度单位 “分米”“毫米” 的认识。围绕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材安排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借助测量活动,结合对厘米的认识,认识分米和毫米;第二个问题借助对生活中熟悉物品的估测,体会分米和毫米的实际意义。第三个问题梳理米、分米、厘米、毫米四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第四个问题学习简单的长度测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杨老师对教材中的四个问题串理解分析的较为透彻,通过四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进而掌握四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对度量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王海丽
    王海丽5年前

    复习导入部分请学生用手势表示出 “1 米大约有多长?”“1 厘米大约有多长?”,这样的活动为本节课学生用手势表示 1 毫米、分米大约有多长做了铺垫,学生的学习活动能更有效的进行。

    wx_rDtll39z
    wx_rDtll39z5年前

    度量是数学的本质,是人创造出来的数学语言,是人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工具。感悟度量单位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数感,形成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

    王海丽
    王海丽5年前
    活动一:量一量,分别有多长?认一认。
    
    同桌合作:请利用学具量一量,并把测量所得的数据填写在表格内。
    
    <br />

    这一环节如果先让学生估一估铅笔的长度,并充分的让学生说说估算的结果和方法,再让学生进行测量,是否更好一些呢?这是个人的一点想法。

    wx_rDtll39z
    wx_rDtll39z5年前

    杨老师的课前思考很详尽,教学设计很合理,有特别多的测量活动,孩子们通过多观察、多估算、多测量,对毫米、分米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清晰的表象,通过认知冲突,自然而然的类比、迁移自主建构、创造的过程,形成数学思维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

    王海丽
    王海丽5年前
    在测量活动做到三清:1. 想清:怎么量。2. 写清:把数据填写在学习单上。3. 说清:和同桌说一说你的结果。

    杨老师在测量活动这部分运用到了 “六清” 中的 “三清”,让学生能够清晰的知道这一环节要如何去完成,使原本较为杂乱的活动过程有序的完成,值得大庆小数人学习。

    王海丽
    王海丽5年前

    我认为,在杨老师的教学设计中,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 1 分米、1 毫米的长度,不但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度量单位的重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值得我们所有人借鉴和学习。

    王海丽
    王海丽5年前

    通过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使我更清楚的认识到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设探究空间,激活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探究中感悟度量概念产生的必要性,激发他们主动接受或是积极 “创造” 的愿望。

    王海丽
    王海丽5年前

    二年级的学生是具体形象思维,让学生亲自体验感知 1 分米、1 毫米有多长,积累活动经验,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活动经验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分米、1 毫米,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增强对长度单位感受的准确性。

    王海丽
    王海丽5年前

    培养学生的度量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过程。在本节课中,杨老师首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感受 1 分米、1 毫米的长度,从而让学生在一系列教学活动中去感知度量,认识度量单位。

    wx_Y87fVYz6
    wx_Y87fVYz65年前

    借助实际的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引入长度单位分米、毫米的必要性。产生学习心得长度单位的欲望,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个人认为:以此入手比较简单直接自然。

    姚婷婷
    姚婷婷5年前

    杨老师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环节,帮助学生建立 1 分米和 1 毫米的空间表象。然后在直尺上探讨毫米、厘米、分米和米中间的关系,进行单位换算。整个环节清晰,凸显度量本质。

    姚婷婷
    姚婷婷5年前

    杨老师在探究环节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观念,是进行测量的基础。再通过看、比、找,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静态的 “1 毫米、1 分米” 在学生的心中逐渐变得 “生动”“鲜活” 起来,让学生对度量单位有多方面的理解和体验。

    a悠闲
    a悠闲5年前
    [杨雪青发表于2020-2-2616:4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059&ptid=126003)
    
    《铅笔有多长》选课思考 “度量” 是绝大多数国家中小 ...

    度量的核心:

    1、体会度量单位产生的必要性,建立 “一个长度单位的观念”,“数” 出度量单位的个数,培养学生的 “量感” 并发展 “量感”,让学生在度量过程中使学生感悟度量单位的价值,体会 “无限分割和累加” 的思想。

    1. 培养学生自主建构概念的能力、抽象能力和想象能力。

    2. 积累 “量” 的活动经验,把握住度量的核心要素(度量单位和度量值)

    3. 架构起工具度量与数量度量的联系,建构完整的度量体系。

    a悠闲
    a悠闲5年前
    [杨雪青发表于2020-2-2716:45](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193&ptid=126003)
    
    三、巩固练习,丰富新知。1. 师:学习数学的目的是用数学,现在我们估一估,量一量。(35 页 1 题)生活中估测 ...

    估测是为了更好的实际测量,培养学生体会估测时度量单位的可加性,将估测与实测相结合就会提高测量的准确性以及度量单位的量感。练习中涉及估测,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倔强的vivin
    倔强的vivin5年前

    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观念,是进行测量的基础,通过看、比、找,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静态的 “1 毫米、1 分米” 在学生的心中逐渐变得 “生动”“鲜活” 起来,对度量单位就会有多方面的理解和体验。

    刘洁_R8678
    刘洁_R86785年前
    [杨雪青发表于2020-2-2617:0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070&ptid=126003)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活动一:量一量,分别有多长?认一认。同桌合作:请利用学具量一量,并把测量所得 ...

    此环节通过量一量、找一找的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 1 分米、1 毫米有多长,在学习了 1 厘米、1 米后扩充 1 分米、1 毫米的长度单位,这两个活动都是在让学生体会长度度量单位的产生过程,对度量长度单位的认识。

    刘洁_R8678
    刘洁_R86785年前
    [杨雪青发表于2020-2-2617:1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075&ptid=126003)
    
    活动三:在尺子上找出 1 毫米、1 厘米、1 分米。填一填,想一想。1. 会议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并按照从大到小的顺 ...

    在组织讨论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关系这一部分,我认为可以设置不同的体验环节,孩子们可能会借助格尺或米尺,直观的进行观察研究, 通过对长度度量单位的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得出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学生动手实践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的有效的方法,体会度量长度的单位的过程也是在活动中产生的。

    王海丽
    王海丽5年前

    从杨老师的前期对度量的研究到后面选择教材的分析、学生的分析等看出了老师对这节课的用心,真正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每一步设计都是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非常值得学习。

    wx_Bz1W1Ter
    wx_Bz1W1Ter5年前

    刚刚学习了 谭红玉老师的《铅笔有多长》一课,觉得这节课的功课没有做足,新课的引入没有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没有让大家体会到度量是人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工具,度量单位是应现实生活所需而产生的。这节课的一大亮点就是在尺子上找出 1 毫米、1 厘米、1 分米,通过这一活动理清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

    赵亚楠
    赵亚楠5年前

    度量概念教学始于学生活动,是学生从活动到活动经验提取、感知、形成表象过程,本节课教师在设计过程中通过量一量等活动积累学生的测量经验,建立对长度单位的观念。建议在测量之间加入估测环节,生活中更常用的是估测,并且估测也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本节课可以加入横向的测量拓展 —— 估测,也可以加入纵向的测量拓展 —— 测量工具的多样化等,丰富学生的认知。

    紫叶
    紫叶5年前

    杨老师通过学生动手比一比、量一量,亲自体验,让学生感受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度量单位,建议课后,让孩子多测量身边的物体,把度量意识带到生活中去,加深学生对度量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王妮Icy
    王妮Icy5年前

    测量是重要的平面几何图形研究对象之一。 本节课教师能够设置适宜的任务情境驱动,组织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测量活动,对毫米、分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清晰的表象,通过认知冲突,自然而然的类比、迁移自主建构、创造的过程,形成数学思维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感悟度量单位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数感,形成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

    王宇宁
    王宇宁5年前

    本节课杨老师采用复习导入,通过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唤醒学生旧知。在讨论毫米厘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时,借助直尺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并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上善若_t8v0u
    上善若_t8v0u5年前

    《铅笔有多长》一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认识分米和毫米,杨老师的设计能够抓住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认知生长点,通过估一估再量一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实际测量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数学来源于生活,杨老师的设计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了学习的起点。

    肖海燕
    肖海燕5年前

    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观念,是进行测量的基础,杨老师通过看、比、找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静态的 “1 毫米、1 分米” 在学生的心中逐渐变得 “生动”“鲜活” 起来。

    彩虹_CMSm9
    彩虹_CMSm95年前
    [杨雪青发表于2020-2-2617:0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069&ptid=126003)
    
    【学习目标】 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 1 分米和 1 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 ...

    杨老师紧紧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联系已学过的知识,进而学习新知,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复习旧知引出新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新知的欲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彩虹_CMSm9
    彩虹_CMSm95年前

    杨老师紧紧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联系已学过的知识,进而学习新知,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复习旧知引出新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新知的欲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入环节简洁明了。

    探究 1 分米和 1 毫米环节:杨老师细致有方,先通过量一量、认一认感知 1 分米的长度,建立度量单位的意识;接着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 1 分米,帮助学生形成 1 分米的表象,加深对 1 分米的认识;如果再增加一个画一画环节,更好地让学生形成 1 分米的认识,拓宽度量单位的空间,完善度量方法的灵活应用。

    最后的巩固练习很好的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培养了学生估测能力。

    liwenjing
    liwenjing5年前
    [杨雪青发表于2020-2-2616:4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059&ptid=126003)
    
    《铅笔有多长》选课思考 “度量” 是绝大多数国家中小 ...

    《铅笔有多长》本节课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借助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引入对新的长度单位 “分米”“毫米” 的认识。

    liwenjing
    liwenjing5年前
    [杨雪青发表于2020-2-2617:0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069&ptid=126003)
    
    【学习目标】 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 1 分米和 1 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 ...

    杨老师本节课教学目标详细具体,教学重难点突出,首先帮助学生复习旧知,用手势表示 1 米,1 厘米的长度,亲身经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自然而然引入新的长度单位,展开新知的探究。

    liwenjing
    liwenjing5年前
    [杨雪青发表于2020-2-2617:0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070&ptid=126003)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活动一:量一量,分别有多长?认一认。同桌合作:请利用学具量一量,并把测量所得 ...

    通过活动 “量一量”,同桌合作,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杨老师的活动任务明确,注重细节,接着通过借助身边物体,找一找,说一说,分享交流,丰富感知,建立具体的长度观念。

    liwenjing
    liwenjing5年前
    [杨雪青发表于2020-2-2617:1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075&ptid=126003)
    
    活动三:在尺子上找出 1 毫米、1 厘米、1 分米。填一填,想一想。1. 会议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并按照从大到小的顺 ...

    在尺子上找一找,学生独立探索发现,结合已有知识经验,形成自己对于长度单位的认知,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加深理解。

    李梦杨
    李梦杨5年前
    [杨雪青发表于2020-2-2716:45](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193&ptid=126003)
    
    三、巩固练习,丰富新知。1. 师:学习数学的目的是用数学,现在我们估一估,量一量。(35 页 1 题)生活中估测 ...

    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不枯燥富有趣味性,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被大大的提高了,很好的考察了学生对度量单位的掌握情况,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赵婷婷0320
    赵婷婷03205年前
    [杨雪青发表于2020-2-2716:45](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193&ptid=126003)
    
    三、巩固练习,丰富新知。1. 师:学习数学的目的是用数学,现在我们估一估,量一量。(35 页 1 题)生活中估测 ...

    学习了杨老师的教学设计,感受到杨老师基于学情设计教学环节,收获很大!

    同时,我也在思考,在建构了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之后,是否可以追问孩子:还存在更大的长度单位吗?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李梦杨
    李梦杨5年前

    赵老师详细的查阅了有关度量的知识,对度量有深入理解,在《铅笔有多长》这节课中,能更好地体现度量的本质。赵老师对教材剖析的很深刻、细致,教学环节层层深入,由直观 ---- 抽象,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魏鸿莹
    魏鸿莹5年前
    [杨雪青发表于2020-2-2617:0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069&ptid=126003)
    
    【学习目标】 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 1 分米和 1 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 ...

    复习导入,有利于知识迁移,导入简洁干脆,直揭主题,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魏鸿莹
    魏鸿莹5年前
    [杨雪青发表于2020-2-2617:1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075&ptid=126003)
    
    活动三:在尺子上找出 1 毫米、1 厘米、1 分米。填一填,想一想。1. 会议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并按照从大到小的顺 ...

    活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 “量、认、找、说、想、填 ” 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认识了分米和毫米,建立了 1 分米和 1 毫米的表象,理解并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姚佳佳
    姚佳佳5年前
    [杨雪青发表于2020-2-2617:0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069&ptid=126003)
    
    【学习目标】 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 1 分米和 1 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 ...

    关于分米、毫米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要通过设计测量等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的实际体验,构成表象,帮助学生再学习中体会学习新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姚佳佳
    姚佳佳5年前
    [杨雪青发表于2020-2-2617:0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070&ptid=126003)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活动一:量一量,分别有多长?认一认。同桌合作:请利用学具量一量,并把测量所得 ...

    动手操作的环节,杨老师设计的非常合理,动手操作更利于孩子们体会这些长度单位的概念,与生活联系,孩子们印象更加深刻。

    黄慧章
    黄慧章5年前

    铅笔有多长,其实是学习,毫米和分米。在过程中需要体现测量的必要性,及监理标准的必要性,这样才能感受度量单位产生的价值。在教学过程汇中,学生通过,认

    量、找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度量单位

    上善若_t8v0u
    上善若_t8v0u5年前

    度量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我们虽然学习了毫米、分米、厘米、米的认识,但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一定估测的准确,所以课堂延伸到课外,应用课堂学习的方法,多观察、多估算、多测量。

    上善若_t8v0u
    上善若_t8v0u4年前

    学生对经常使用的单位的大小及其要测量什么都应该有基本概念,能够估计一个学习桌的高度是 70 多厘米,这种估测的能力比正确的测量更重要。因为生活中用到估测的时候更多。

    王海丽
    王海丽4年前

    杨老师通过复习导入复习了厘米和米这两个度量单位的知识,又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引出了分米、毫米的知识。而后利用手、尺子来感知 1 分米、1 毫米。一环扣一环,挖掘出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我的建议:在引出毫米时可以追问:你想怎么表示这支铅笔的长呢?用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可以表示吗?从而体会到毫米产生的必要性,也可以体会大度量单位可以细分为更小的度量单位。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本帖最后由 杨雪青 于 2020-5-30 16:24 编辑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第二稿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量》第一课时《铅笔有多长》。(教材 34~35 页)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借助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引入对新的长度单位 “分米”“毫米” 的认识。围绕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材安排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借助测量活动,结合对厘米的认识,认识分米和毫米;第二个问题借助对生活中熟悉物品的估测,体会分米和毫米的实际意义。第三个问题梳理米、分米、厘米、毫米四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第四个问题学习简单的长度测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学情分析】 在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接触了有关于测量的知识,学习过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并且对米和厘米的关系有了一定的掌握;同时,学生的测量经验也有一定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使用工具(尺)的能力和抽象比较的能力,这些都为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其他长度单位奠定了基础。

    【学习目标】

    1. 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 1 分米和 1 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 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3. 通过寻找生活中 “1 分米”“1 毫米” 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通过测量活动,认识 1 分米和 1 毫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米尺、10 厘米长和 6.3 厘米长的铅笔图。2 分硬币,IC 卡等。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本帖最后由 杨雪青 于 2020-5-30 17:06 编辑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知。

    1. 请同学们估一估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2. 请用手势表示出 “1 米、1 厘米” 大约有多长?

    3. 今天,我们借助铅笔有多长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估计老师身高的情景,复习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

    先让学生对所学过的长度单位进行回忆,让学生再一次感知 1 米和 1 厘米的长度,为下面的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认识毫米、分米

    问题串一:量一量,分别有多长?认一认。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本帖最后由 杨雪青 于 2020-5-30 16:37 编辑


    11588

    同桌合作:请利用学具量一量,并把测量所得的数据填写在表格内。

    在测量活动做到三清:

    1. 想清:怎么量。

    2. 写清:把数据填写在学习单上。

    3. 说清:在测量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和同桌说一说你的想法。

    同桌交流,全班共享。

    测量结果:绿色铅笔长度是 10 厘米。红色铅笔的长度比 6 厘米多 3 个小格。

    11587

    师:对我们的测量结果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学生说出:10 厘米就是 1 分米。比 6 厘米多 3 个小格,不到 7 厘米,为了测量得更精确,我们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是毫米。

    【设计意图:借助实际的操作活动,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使学生体会到引入长度单位分米、毫米的必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图片:

    360截图1792090677116119.png 360截图168004158810975.png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本帖最后由 杨雪青 于 2020-5-30 17:06 编辑


    (一)毫米、分米的认识

    问题串 二:找一找,说一说。

    1. 毫米认识

    (1)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毫米的知识。直尺上 1 厘米中每小格的长就是 1 毫米,我还知道毫米可以用字母 mm 来表示。

    (2)拿出手中的直尺看看、数数 1 厘米中有几个小格,直观感受 1 厘米中有 10 个这样的小格。

    (3)课件演示:我们把尺子中的 1 厘米放大,细细地数一下,一起来。演示边数出 1 厘米 = 10 毫米。用字母表示就是 1cm=10mm

    11592

    (4) 用手比一比,再闭上眼睛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物体的厚度是 1 毫米?

    (5)组织学生准备 2 分的硬币,IC 卡,光盘等用尺子量一量它的厚度,还可以量一量橡皮、练习本的厚度大约多少毫米。

    2. 分米认识

    (1)师:这只绿色的铅笔的长度就是 1 分米,用手比一比 1 分米有多长?

    (2)师:你能从尺子上找到 1 分米吗?(说清从哪找到哪是 1 分米?)

    (引导学生说出从 0 刻度到数字 10 是 1 分米。从 1 厘米到 11 厘米。从 5 厘米到 15 厘米之间是 1 分米。只要是 10 厘米就是 1 分米)

    (3)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找一找身边的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 1 分米?


    11591

    (4)如果学生不能找到 “一拃长” 的例子,看教材上的讨论,哪两个手之间大约 1 分米,再用身体上的这个 “尺子” 去量一量课桌的长大约是几分米。

    独立寻找,小组交流。全班分享。

    【设计意图: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观念,是进行测量的基础,通过看、比、找,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静态的 “1 毫米、1 分米” 在学生的心中逐渐变得 “生动”“鲜活” 起来,对度量单位就会有多方面的理解和体验。】

    图片:

    360截图1789123111111495.png 360截图16400221538352.png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本帖最后由 杨雪青 于 2020-5-30 17:07 编辑


    问题串三:在尺子上找出 1 毫米、1 厘米、1 分米。填一填,想一想。1. 想一想我们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并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

    2. 组织学生讨论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扩大学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发现、讨论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

    问题串四:填一填,说一说。

    3 分米 =( )厘米 40 毫米 =( )厘米

    师:说说为什么?

    设计意图: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估测、操作、分析、判断等能力。

    三、巩固练习,丰富新知。

    1. 师:学习数学的目的是用数学,现在我们估一估,量一量。(35 页 1 题)

    你的估计

    你的测量


    你的铅笔盒长


    你的食指长


    生活中估测应用广泛,课后我们可以用身上的小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2. 做 2、3 题

    3. 看看淘气的日记。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实际感受 1 分米和 1 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提高估测能力。

    四、全课小结
    1. 谈收获

    2. 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梳理,让学生将知识内化。

    附:板书设计

    铅笔有多长(分米、毫米的认识)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 米 = 10 分米 1 分米 = 10 厘米 1 厘米 = 10 毫米

    上善若_t8v0u
    上善若_t8v0u4年前

    (4) 用手比一比,再闭上眼睛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物体的厚度是 1 毫米?这一环节给学生一个更好的想象空间,在想象中再次感受 1 毫米,建立 1 毫米的表象,同时也会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王海丽
    王海丽4年前
    2. 分米认识
    
    (1)师:这只绿色的铅笔的长度就是 1 分米,用手比一比 1 分米有多长?
    
    (2)师:你能从尺子上找到 1 分米吗?(说清从哪找到哪是 1 分米?)
    
    (引导学生说出从 0 刻度到数字 10 是 1 分米。从 1 厘米到 11 厘米。从 5 厘米到 15 厘米之间是 1 分米。只要是 10 厘米就是 1 分米)

    在学生初步建立起 1 分米的概念后,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找到 1 分米的长度,使学生建立了对度量单位的直观感受和印象。

    上善若_t8v0u
    上善若_t8v0u4年前

    专家对于度量和度量单位的小学教学提出 3 个基本原则:1、把握度量单位的数学功能和本质特征。2、把握度量单位的形成过程和表达形式。3、把握学生认知度量单位的先天本能和特殊能力。通观杨老师这节课,很好的诠释了这三个基本原则。

    上善若_t8v0u
    上善若_t8v0u4年前

    度量意识的培养和发展不能靠简单的告诉而达成,我们在杨老师的设计中看见老师在本节课中设计的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 1 分米、1 毫米,建立表象;在头脑中想象 1 分米 1 毫米形成表象;在生活中寻找 1 分米 1 毫米的物体,体会实际意义,感悟量感,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王海丽
    王海丽4年前
    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找一找身边的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 1 分米?
    
    (4)如果学生不能找到 “一拃长” 的例子,看教材上的讨论,哪两个手之间大约 1 分米,再用身体上的这个 “尺子” 去量一量课桌的长大约是几分米。

    学生通过量一量、找一找的活动感受 1 分米有多长,这个过程要让学生在反复比划、验证、再找、再比划、再验证过程中理解 1 分米有多长。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王海丽发表于2020-6-620:3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07160&ptid=126003)
    
    学生通过量一量、找一找的活动感受 1 分米有多长,这个过程要让学生在反复比划、验证、再找、再比划、再验证 ...

    本节课重点让学生在生活实际操作活动中感悟长度单位。

    上善若_t8v0u
    上善若_t8v0u4年前

    (4)如果学生不能找到 “一拃长” 的例子,看教材上的讨论,哪两个手之间大约 1 分米,再用身体上的这个 “尺子” 去量一量课桌的长大约是几分米。

    这一环节我认为设计很好,让学生感知到身体上的尺子,这个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切实做到 “学以致用”。

    上善若_t8v0u
    上善若_t8v0u4年前

    估测既是一种意识的体现,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不仅具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助于学生感受度量单位的大小。

    王海丽
    王海丽4年前

    杨老师对 “度量 '” 认识非常到位,值得我学习,在教材分析中,杨老师关于本单元本节课及前序知识的理解与把握精准。教学设计层层递进,通过引发学生思考开始,一步一步理解认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直指 “度量” 的本质与核心。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上善若_t8v0u发表于2020-6-916:0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07678&ptid=126003)
    
    (4)如果学生不能找到 “一拃长” 的例子,看教材上的讨论,哪两个手之间大约 1 分米,再用身体上的这个 “尺子 ...

    身体上的 “尺子” 作为学生的参照标准,为估测物体的长度作参考。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上善若_t8v0u发表于2020-6-916:0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07678&ptid=126003)
    
    (4)如果学生不能找到 “一拃长” 的例子,看教材上的讨论,哪两个手之间大约 1 分米,再用身体上的这个 “尺子 ...

    一拃有多长,2 分硬币的厚度,学生一般找不到,这就要借助数学书,跟同学们一起讨论,学习,操作。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上善若_t8v0u发表于2020-6-916:12](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07680&ptid=126003)
    
    估测既是一种意识的体现,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不仅具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助于学生感受度量单位的大小。
    
     ...

    估测能力的培养建立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测量的过程,动手操作中增进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感悟。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王海丽发表于2020-6-920:4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07736&ptid=126003)
    
    杨老师对 “度量 '” 认识非常到位,值得我学习,在教材分析中,杨老师关于本单元本节课及前序知识的理解与把 ...

    估测既是一种意识的体现,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不仅具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助于学生感受度量单位的大小。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上善若_t8v0u发表于2020-6-415:5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06763&ptid=126003)
    
    度量意识的培养和发展不能靠简单的告诉而达成,我们在杨老师的设计中看见老师在本节课中设计的一系列操作活 ...

    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观念,是进行测量的基础,通过看、量、找和说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静态的 “1 毫米、1 分米” 在学生的心中逐渐变得 “生动”“鲜活” 起来,对度量单位就会有多方面的理解和体验。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黄慧章发表于2020-5-1121:07](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01444&ptid=126003)
    
    铅笔有多长,其实是学习,毫米和分米。在过程中需要体现测量的必要性,及监理标准的必要性,这样才能感受度 ...

    通过看、量、找和说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静态的 “1 毫米、1 分米” 在学生的心中逐渐变得 “生动”“鲜活” 起来,对度量单位就会有多方面的理解和体验。】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王海丽发表于2020-6-121:07](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06302&ptid=126003)
    
    在学生初步建立起 1 分米的概念后,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找到 1 分米的长度,使学生建立了对度量单位的直观感受和 ...

    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观念,是进行测量的基础,通过看、量、找和说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静态的 “1 毫米、1 分米” 在学生的心中逐渐变得 “生动”“鲜活” 起来,对度量单位就会有多方面的理解和体验。】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上善若_t8v0u发表于2020-6-415:5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06763&ptid=126003)
    
    度量意识的培养和发展不能靠简单的告诉而达成,我们在杨老师的设计中看见老师在本节课中设计的一系列操作活 ...

    教材改变传统教学单存认识长度单位的做法,利用四个层层递进的问题串,通过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测量活动,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建立的长度观念,丰富对测量工具、手段、实际测量结果的认识,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上善若_t8v0u发表于2020-6-916:12](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07680&ptid=126003)
    
    估测既是一种意识的体现,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不仅具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助于学生感受度量单位的大小。
    
     ...

    估测进一步的辨析中增强对数感与量感的感悟。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上善若_t8v0u发表于2020-6-316:5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06597&ptid=126003)
    
    专家对于度量和度量单位的小学教学提出 3 个基本原则:1、把握度量单位的数学功能和本质特征。2、把握度量单 ...

    史宁中教授在《度量单位的本质及小学数学教学》中指出:“度量的本质在于表现事物某些指标的顺序,是人类创造出来的认识世界进而认识现实世界的工具,在小学数学相关内容的教学中,应当利用与发展学生的先天本能 (对数量多少的感知和对距离远近的感知) 和特殊能力(抽象能力和想象能力),分清两类度量的本质特征,构建合适的教学方法,包括设计合适的教学情境和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度量单位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数感,形成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记忆........发表于2020-4-2716:58](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95810&ptid=126003)
    
    度量能力的形成一定实在大量的感受和体验的前提下,只有学生亲身经历了,亲自体验了,才能更好地达到从直观 ...

    《小学数学中度量性概念的教学思考》中指岀:“度量概念教学始于学生活动,是学生从活动到活动经验提取、感知、形成表象过程,因而数学活动在度量概念学习中难舍难分。”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本帖最后由 杨雪青 于 2020-6-22 12:32 编辑


    [杨雪青发表于2020-6-2211:08](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09915&ptid=126003)
    
    《小学数学中度量性概念的教学思考》中指岀:“度量概念教学始于学生活动,是学生从活动到活动经验提取、 ...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本帖最后由 杨雪青 于 2020-6-22 12:28 编辑


    《铅笔有多长》网络教研反思

    受疫情影响,我们上传的《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一直没有机会试教,但我们团队人员一直在市教研王利主任和世纪阳光李红校长的指导与组织下,在各位数学同仁的支持下,充分利用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平台,通过微信、钉钉视频等方式,针对《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展开了研讨。

    各位老师对于我们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仔细的研读,大家分别从选题思考,读懂教材,读懂学生,教材分析,教学过程情境设置、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针对《铅笔有多长》一课,我们有了以下思考:

    1. 本课的设计理念是注重实测、估测、发展空间观念,那么估测应在什么时候比较合适。

    估测既是一种意识的体现,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不仅具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助于学生感受度量单位的大小。生活中精确测量的结果有时需要用估测的方法来感受,对事物进行估测时则需要对度量单位有很好的认识与把握、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观念。因此本课教学时,新课开始最好进行实测,在学生对分米、毫米策长度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空间观念得到一定的发展后,再进行大量的估测活动比较好。

    要合理有效的运用估测,培养学生度量的意识。

    2. 本课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体会分米、毫米两个新的度量单位产生的必要性,如何让学生对两个度量单位建立起表象,建立起空间观念。

    学生已经认识米和厘米,对度量单位有了一定的表象,因此本课活动设计中通过比一比、量一量、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到,在实践中理解知识。

    3. 对于学生活动的思考。

    本课学生度量操作的活动很多,在认识分米时,可以给学生多一点时间进行操作,在找的活动中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从 0—10 是 1 分米,从 30—40 厘米是 1 分米,从 15 到 25 厘米也是 1 分米,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仅是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更为学生创造了开放式探究学习的方式。学生有了 “1 分米” 的知识作为基础,在认识毫米时,可以适当的缩短时间,使课堂节奏有松有驰。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们团队成员会继续思考研讨,还请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上善若_t8v0u
    上善若_t8v0u4年前

    杨老师针对 “度量” 知识进行了深入的学习,思考,并结合《铅笔有多长》一课深入浅出的做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表述,使我受益匪浅。通过网络教研对 “度量 “” 这部分知识结构我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上善若_t8v0u
    上善若_t8v0u4年前

    杨老师备课时紧紧围绕度量的本质,设计教学活动时:让学生经历单位的产生过程、单位的累加过程,形成单位的观念并以此为标准学会估计,培养数感,积累度量活动的经验。

    上善若_t8v0u
    上善若_t8v0u4年前

    生活中有六种常用常见的量:长度、质量、容积、角度、面积、体积。对这些常见量的测量在本质结构上是一致的,都是所测物体包含几个标准单位,即度量。

    王海丽
    王海丽4年前

    杨老师对于教材的分析、学情的把握准确、透彻,教学设计逻辑清晰、重点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展开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认识了两个新的度量单位 --- 分米、毫米,积累了度量经验

    王海丽
    王海丽4年前

    本节课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王海丽
    王海丽4年前

    无论度量单位的称谓如何,人们都是用 1 来表示一个度量单位,这是数学研究最为基本的概念。虽然度量单位都是人规定,但就度量单位的形成过程而言,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通过抽象得到的,是人思维的结果;另一类是借助工具得到的,是人实践的结果。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liutingting发表于2020-4-2812:5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96337&ptid=126003)
    
    过估计与测量活动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进一步体会单 ...

    学生的测量经验也有一定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使用工具(尺)的能力和抽象比较的能力,这些都为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其他长度单位奠定了基础。所以我在本节课设计上不仅考虑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活动经验为基础,而且创设有趣的情境、游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探究和发现,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王丹_bPe0P发表于2020-4-2819:17](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96666&ptid=126003)
    
    探究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充分让学生感受认知分米和毫米,充分体现了度量的本质。让学生经历由模糊到建立长 ...

    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观念,是进行测量的基础,通过估、比、找,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王海丽
    王海丽4年前

    教学设计直观,杨老师能放手让学生进行度量,充分启发学生,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建立 1 分米和 1 毫米的表象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王海丽发表于2020-6-2521:5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10504&ptid=126003)
    
    教学设计直观,杨老师能放手让学生进行度量,充分启发学生,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建立 1 分米和 1 毫米的表象 ...

    本课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体会分米、毫米两个新的度量单位产生的必要性,如何让学生对两个度量单位建立起表象,建立起空间观念。

    学生已经认识米和厘米,对度量单位有了一定的表象,因此本课活动设计中通过比一比、量一量、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到,在实践中理解知识。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王海丽发表于2020-6-2420:3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10328&ptid=126003)
    
    本节课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

    本课学生度量操作的活动很多,在认识分米毫米时,可以给学生多一点时间进行操作,在找的活动中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王海丽发表于2020-6-2420:2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10326&ptid=126003)
    
    杨老师对于教材的分析、学情的把握准确、透彻,教学设计逻辑清晰、重点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展开了一系列的教 ...

    生活中精确测量的结果有时需要用估测的方法来感受,对事物进行估测时则需要对度量单位有很好的认识与把握、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观念。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上善若_t8v0u发表于2020-6-2312:07](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10064&ptid=126003)
    
    杨老师备课时紧紧围绕度量的本质,设计教学活动时:让学生经历单位的产生过程、单位的累加过程,形成单位的观 ...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达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王海丽发表于2020-6-920:4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07736&ptid=126003)
    
    杨老师对 “度量 '” 认识非常到位,值得我学习,在教材分析中,杨老师关于本单元本节课及前序知识的理解与把 ...

    让小学生参与操作,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的一种有效的方式。活动形式主要以动手操作为主,在本节课中,我们通过引导学生比一比、找一找、量一量、画一画等活动丰富学生动手操作的经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可以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体会 “学数学就是做数学” 的理念。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上善若_t8v0u发表于2020-6-916:0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07678&ptid=126003)
    
    (4)如果学生不能找到 “一拃长” 的例子,看教材上的讨论,哪两个手之间大约 1 分米,再用身体上的这个 “尺子 ...

    度量教学的关键不仅仅是一个长度单位的标准量,更多的是标准量的叠加应用。在问题串 2 建立 1 分米的表象后,注重引导学生经历 1 分米的类比推理过程,多种方法在直尺上找,注重建构丰富、科学的分米表象。这种 “分割和累加” 的思想更多的是靠推理、想象来理解,促成对 “多个单位” 的感悟,使学生感悟到度量单位的价值。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上善若_t8v0u发表于2020-4-1711:52](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91668&ptid=126003)
    
    本课中绿色铅笔的长度,若是用 “1 厘米” 进行度量,便是 10 厘米长;若是用 “1 分米” 进行度量它就是 1 分米长。 ...

    度量的结果相同,只是我们的度量的标准不同。

    王海丽
    王海丽4年前

    杨老师在每个环节都有意的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教学设计新颖,环节流畅,紧扣教材,对教材理解的很透彻。

    王海丽
    王海丽4年前

    通过阅读资料知道度量不只与测量有关系,度量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通过抽象得到的,是人思维的结果;另一类是借助工具程得到的,是人实践的结果

    上善若_t8v0u
    上善若_t8v0u4年前

     “测量” 就是选取恰当的测量单位对图形进行度量,进而从量的角度挖掘图形中所隐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这些隐性的知识、思想才是关键的,是形成学生空间观念的基础,有利于数学素养的长远发展。

    上善若_t8v0u
    上善若_t8v0u4年前

    数学思想的形成需要在过程中实现,只有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才能体会到数学思想的作用,才能理解数学思想的精髓。本节课,杨教师不仅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也非常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王海丽
    王海丽4年前

    通过复习引入,教学目标明确,充满趣味性,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设计循序渐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受益颇多!

    王海丽
    王海丽4年前

    今天查到的关于度量的知识,我们共同学习

    测量即 “度量”,指用一个带单位的数值来描述可测量物体或现象的某一个属性,从而形成某个具有特殊含义的 “量”,如长度、面积、容积、体积、角度、质量、方位、温度、时间、货币等。度量的核心要素有两个:度量单位、单位的个数即度量值。从概念上来看,度量是用一个数值来表示物体的某一属性;从行为上看,度量是一个待测量和一个标准量(单位)进行比较,“标准” 的个数就是度量的结果。

    上善若_t8v0u
    上善若_t8v0u4年前

    杨老师能把握度量的本质结构,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建立分米、毫米的表象。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上善若_t8v0u发表于2020-6-3016:3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11331&ptid=126003)
    
    杨老师能把握度量的本质结构,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建立分米、毫米的表象。 ...

    ,没有感性认识做支撑,对单位之间换算关系的理性认识学生不容易建立起来。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王海丽发表于2020-6-2720:42](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10870&ptid=126003)
    
    杨老师在每个环节都有意的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教学设计新颖,环节流畅, ...

    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于空间特性的认知是需要具体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感知、操作等来认识的。

    王海丽
    王海丽4年前

    在学习分米时,杨老师直接用生活中的情境铅笔的长度引出,经过测量得出 10 厘米 = 1 分米,体现出分米的学习是生活中产生的。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王海丽发表于2020-6-2820:57](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11045&ptid=126003)
    
    通过复习引入,教学目标明确,充满趣味性,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设计循序渐进,培养了学 ...

    刘加霞老师的文章让我们知道:度量的内容结构是相同的,核心要素两个(度量单位、单位的个数即度量值),基本性质三条(运动不变性、合同性、有限可加性)。教师备课时把握度量的本质,让学生经历单位的产生过程、单位的累加过程,形成单位的观念并以此为标准学会估计,培养数感,积累度量活动的经验。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王海丽发表于2020-6-2820:57](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11045&ptid=126003)
    
    通过复习引入,教学目标明确,充满趣味性,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设计循序渐进,培养了学 ...

    刘加霞老师的文章让我们知道:度量的内容结构是相同的,核心要素两个(度量单位、单位的个数即度量值),基本性质三条(运动不变性、合同性、有限可加性)。教师备课时把握度量的本质,让学生经历单位的产生过程、单位的累加过程,形成单位的观念并以此为标准学会估计,培养数感,积累度量活动的经验。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上善若_t8v0u发表于2020-6-3016:3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11331&ptid=126003)
    
    杨老师能把握度量的本质结构,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建立分米、毫米的表象。 ...

    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让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使学习数学真正为学生生活中的需要;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王海丽发表于2020-6-3021:1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11387&ptid=126003)
    
    在学习分米时,杨老师直接用生活中的情境铅笔的长度引出,经过测量得出 10 厘米 = 1 分米,体现出分米的学习是生 ...

    度量概念教学始于学生活动,是学生从活动到活动经验提取、感知、形成表象过程。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王海丽发表于2020-6-2820:57](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11045&ptid=126003)
    
    通过复习引入,教学目标明确,充满趣味性,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设计循序渐进,培养了学 ...

    复习主要还是对学生进行前侧,了解学生以前的知识起点在那里。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王海丽发表于2020-6-3021:1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11387&ptid=126003)
    
    在学习分米时,杨老师直接用生活中的情境铅笔的长度引出,经过测量得出 10 厘米 = 1 分米,体现出分米的学习是生 ...

    度量单位的确定,测量过程的经历及测量结果的获得,能帮助学生由对物体的定性描述发展到对物体的定量刻画,有助于学生在理解常见的量的基础上,用数量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王海丽发表于2020-6-2820:57](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11045&ptid=126003)
    
    通过复习引入,教学目标明确,充满趣味性,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设计循序渐进,培养了学 ...

    度量意识的另一层内涵是感受 “度量单位” 的内涵与价值。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王海丽发表于2020-6-2420:3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10328&ptid=126003)
    
    本节课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

    在小学阶段,获得度量值的方法主要有 3 种,一是度量法,即先确定度量单位,度量单位的个数就是度量值的大小。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王海丽发表于2020-6-2420:3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10328&ptid=126003)
    
    本节课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

    让学生经历单位的产生过程、单位的累加过程,形成单位的观念并以此为标准学会估计,培养数感,积累度量活动的经验。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上善若_t8v0u发表于2020-6-2408:5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10203&ptid=126003)
    
    生活中有六种常用常见的量:长度、质量、容积、角度、面积、体积。对这些常见量的测量在本质结构上是一致的 ...

    小学阶段的度量主要有一维空间的度量(长度、周长),其中线段是最基本的度量对象。二维空间的度量(面积),平面是基本度量对象、三维空间的度量(体积、容积),长方体是基本度量对象。还有角的度量以及其他可度量的属性,例如质量、时间等;速度,密度等量不是可以直接度量的量,是由两个可直接度量的量的比值来刻画的。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liutingting发表于2020-4-2812:38](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96327&ptid=126003)
    
    教学设计层次清晰,活动导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借助直观的铅笔帮助学生比一比,量一量,想一想,有利于 ...

    度量内容的教学策略也是相通的,即教师备课时要把握度量的本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注意:让学生经历单位的产生过程、单位的累加过程,形成单位的观念并以此为标准学会估计,培养数感,积累度量活动的经验。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王海丽发表于2020-4-2720:5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95954&ptid=126003)
    
    在学生进行测量活动之前,如果能让学生先估计铅笔有多长,再测量,通过估计与测量活动初步发展估测意识, ...

    课前调研,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唤醒度量的自觉。通过调动以往的经验来参与当下的学习,又将当下的学习内容与已有的经验建立起结构性的关联。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王海丽发表于2020-4-2720:5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95954&ptid=126003)
    
    在学生进行测量活动之前,如果能让学生先估计铅笔有多长,再测量,通过估计与测量活动初步发展估测意识, ...

    度量某个物体的时候,其实我们在进行比较,比较我们正在度量的物体和用来度量的物体,换句话说,度量是相对的。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liutingting发表于2020-4-2812:38](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96327&ptid=126003)
    
    教学设计层次清晰,活动导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借助直观的铅笔帮助学生比一比,量一量,想一想,有利于 ...

    本课借助铅笔的长度,通过比一比,量一量的活动在头脑中构建了 1 分米的表象,再估一估,再量一量,借助测量第二支铅笔的长度让学生在头脑中构 1 毫米的表象,发展了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度量意识。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王海丽发表于2020-4-2720:5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95954&ptid=126003)
    
    在学生进行测量活动之前,如果能让学生先估计铅笔有多长,再测量,通过估计与测量活动初步发展估测意识, ...

    通过估计与测量活动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度量意识。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王海丽发表于2020-4-2720:5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95954&ptid=126003)
    
    在学生进行测量活动之前,如果能让学生先估计铅笔有多长,再测量,通过估计与测量活动初步发展估测意识, ...

    谢谢你的建议。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王海丽发表于2020-6-3021:1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11387&ptid=126003)
    
    在学习分米时,杨老师直接用生活中的情境铅笔的长度引出,经过测量得出 10 厘米 = 1 分米,体现出分米的学习是生 ...

    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让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使学习数学真正为学生生活中的需要。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上善若_t8v0u发表于2020-6-2819:4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11034&ptid=126003)
    
     “测量” 就是选取恰当的测量单位对图形进行度量,进而从量的角度挖掘图形中所隐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度量 ...

    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于空间特性的认知是需要具体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感知、操作等来认识的。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王海丽发表于2020-6-2821:0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11046&ptid=126003)
    
    今天查到的关于度量的知识,我们共同学习
    
    测量即 “度量”,指用一个带单位的数值来描述可测量物体或现象的 ...

    谢谢你,我们共同学习。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本帖最后由 杨雪青 于 2020-7-4 16:53 编辑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最终稿)

    大庆奥林学校 杨雪青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量》第一课时《铅笔有多长》。(教材 34~35 页)

    【教材分析】长度测量单位的内容,教科书在第一学段安排了两次。二年级上册,第一次学习长度测量单位,侧重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进行简单的测量和估测,初步形成长度概念。在二年级下册,第二次学习长度测量单位,侧重体会分米、毫米和千米的实际意义,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能恰当选择单位长度,进一步发展测量和估测能力。

    本节课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材借助 “铅笔有多长” 这一生活情境,引入对新的长度单位 “分米”“毫米” 的认识。围绕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材安排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借助测量活动,结合对厘米的认识,认识分米和毫米;第二个问题借助对生活中熟悉物品的估测,体会分米和毫米的实际意义。第三个问题梳理米、分米、厘米、毫米四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第四个问题学习简单的长度测量单位之间的换算。为后续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在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接触了有关于测量的知识,学习过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并且对米和厘米的关系有了一定的掌握;同时,学生的测量经验也有一定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使用工具(尺)的能力和抽象比较的能力,这些都为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其他长度单位奠定了基础。所以我在本节课设计上不仅考虑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活动经验为基础,而且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量一量、找一找、估一估、画一画、说一说中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

    【学习目标】

    1. 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 1 分米和 1 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 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3. 通过寻找生活中 “1 分米”“1 毫米” 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通过测量活动,认识 1 分米和 1 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 1 分米、1 毫米的长度观念,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米尺、10 厘米长和 6.3 厘米长的铅笔图。2 分硬币,IC 卡等。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本帖最后由 杨雪青 于 2020-7-8 09:41 编辑


    【教学过程】

    一、 回顾导入,引入新知。

    1.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关于 “长度” 的哪些知识?

    2. 请用手势表示出 “1 米、1 厘米” 大约有多长?

    3. 今天,我们借助铅笔有多长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开放性的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关于 “长度” 的知识,甚至学生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课本以外的知识。让学生再一次感知 1 米和 1 厘米的长度,及学习本节课的热情,为下面的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㈠、分米、毫米认识

    问题串一:量一量,分别有多长?认一认。

    12002


    1. 分米认识

    量一量:

    我们先量这只绿色的铅笔,并把测量所得的数据填写在表格内。

    在测量活动中做到三清:

    想清:测量时要注意什么?想清后动手量一量。

    写清:把数据填写在学习单上。

    说清:在测量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全班共享。

    测量结果:绿色铅笔长度是 10 厘米。

    12003

    ⑵ 说一说:

    师:智慧老人有话要说,请同学们读一读,通过这句话,你能得到什么新知识?

    请同学想清之后说清并写清,把它记录下来吧!

    生:1 分米 = 10 厘米 可以用字母表示:1dm=10cm

    ⑶找一找、画一画:

    师:那你能在尺子上找到 1 分米吗?(说清:从哪找到哪是 1 分米?)

    生 1:从 0 刻度到 10 刻度是 1 分米。

    生 2:从 1 刻度到 11 刻度是 1 分米,从 2 刻度到 12 刻度是 1 分米,5 刻度到 15 刻度是 1 分米…… 只要是 10 厘米的长度就是 1 分米。

    师:只要是 10 厘米就是 1 分米,刚才我们知道这只绿色的铅笔的长度是 1 分米,2 只铅笔连在一起有多长呢?3 只呢……10 只呢,还可以怎么表示?

    师:请同学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数一数,画一画。

    想清:从几刻度到几刻度是 1 分米。

    做清:用手指着米尺上的刻度数一数,用铅笔画一画。

    说清:分米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师:我们也把它记录下来吧。

    1 分米 = 10 厘米 1dm=10cm 1 米 = 10 分米 1m=10dm

    1. 毫米认识

    ⑴ 现在我们测量红色铅笔的长度是多少?

    12004

    生:这支铅笔的长比 6 厘米多一些,我数了数比 6 厘米多 3 个小格。

    师:我们以厘米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常常不能读到整厘米数,有时会多出 1 个小格,这时候需要一个比厘米还小的单位毫米来帮忙。

    ⑵ 拿出手中的直尺看看、数数 1 厘米中有几个小格,直观感受 1 厘米中有 10 个这样的小格。

    ⑶ 课件演示:我们把尺子中的 1 厘米放大,细细地数一下。同学们拿出尺子数一数,画一画。

    数出 1 厘米 = 10 毫米。用字母表示就是 1cm=10mm

    师:现在我们可以说这支红铅笔的长是 6 厘米 3 毫米。

    ㈡、体会分米和毫米的实际意义

    问题串二:找一找,说一说。

    1. 拿着尺子在房间里,找一找、量一量、说一说、画一画身边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 1 分米,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 1 毫米。

    2. 同学们看书讨论 “一拃长” 大约是 1 分米和 2 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 1 毫米的例子,哪两个手之间大约 1 分米,再用身体上的这个 “尺子” 去量一量书桌的长大约是几分米。

    【设计意图: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观念,是进行测量的基础,通过量、找、画、估和说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静态的 “1 毫米、1 分米” 在学生的心中逐渐变得 “生动”“鲜活” 起来,对度量单位就会有多方面的理解和体验。】

    ㈢、梳理米、分米、厘米、毫米四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问题串三:在尺子上找出 1 毫米、1 厘米、1 分米。填一填,想一想。

    1. 在尺子上找出 1 毫米、1 厘米、1 分米和 1 米,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请同学们想清之后再做清。)

    2. 借助尺子说一说多少毫米是 1 厘米,多少厘米是 1 分米,多少分米是 1 米,完成书上的填空。

    1 分米 =( )厘米 1 厘米 =( )毫米 1 米 =( )分米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扩大学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发现、讨论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

    ㈣、学习简单的长度测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问题串四:填一填,说一说。

    3 分米 =( )厘米 40 毫米 =( )厘米

    说清为什么这样填。

    【设计意图: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操作、分析、判断等能力。】

    三、巩固练习,丰富新知。

    12005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鼓励学生借助身边熟悉的 “尺子” 进行估测,发展实际测量技能。巩固测量技能。学生经过换算,体会长度单位间的关系。结合淘气的日记,鼓励学生体会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选择。进一步体会 “分米、毫米” 的实际意义。】

    四、全课小结

    1. 谈收获

    2. 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梳理,让学生将知识内化。】

    附:板书设计

    铅笔有多长(分米、毫米的认识)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 分米 = 10 厘米 1dm=10cm

    1 米 = 10 分米 1m=10dm

    1 厘米 = 10 毫米 1cm=10mm



    图片:

    360截图17360621598489.png 360截图17190716406568.png 360截图1679052386111104.png 360截图17680802121534.png

    上善若_t8v0u
    上善若_t8v0u4年前

    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首先在知觉水平上,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于空间特性的认知是需要具体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感知、操作等来认识的。因此,在教学时,杨老师引导学生借助实物或模型等,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实践活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度量单位蕴含的数学思想,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度量意识。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上善若_t8v0u发表于2020-7-508:3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12378&ptid=126003)
    
    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首先在知觉水平上,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于空间 ...

    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让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使学习数学真正为学生生活中的需要;

    王海丽
    王海丽4年前

    杨老师最终稿的教学设计环节更加流畅,关于分米和毫米两个度量单位的学习,通过一系列的活动 “量一量、找一找、画一画” 来建立 1 分米、1 毫米的表象,适合低段儿童的认知特征,同时在具体的体验活动中积累度量经验。

    上善若_t8v0u
    上善若_t8v0u4年前

    再读杨老师的最后一稿教学设计我们可以发现杨老师始终关注学生,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开展教学,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动手操作中建立 1 分米 1 毫米的表象,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度量意识。

    上善若_t8v0u
    上善若_t8v0u4年前

    度量教学始于学生活动,是学生从活动到活动经验提取、感知、形成表象过程。杨老师进行了课前调研,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唤醒度量的自觉。通过调动以往的经验来参与当下的学习,将当下的学习内容与已有的经验建立起结构性的关联,从而使知识转化为与学生个体有关联的能够操作和思考的内容。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王海丽发表于2020-7-519:27](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12606&ptid=126003)
    
    杨老师最终稿的教学设计环节更加流畅,关于分米和毫米两个度量单位的学习,通过一系列的活动 “量一量、找 ...

    度量概念教学始于学生活动,是学生从活动到活动经验提取、感知、形成表象过程。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上善若_t8v0u发表于2020-6-2819:57](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11036&ptid=126003)
    
    数学思想的形成需要在过程中实现,只有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才能体会到数学思想的作用,才能理解数学思想的 ...

    在小学数学相关内容的教学中,应当利用与发展学生的先天本能和特殊能力,分清两类度量的本质特征,构建合适的教学方法,包括设计合适的教学情境和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度量单位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数感,形成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

    上善若_t8v0u
    上善若_t8v0u4年前

    在小学阶段获得度量值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度量法,即先确定度量单位,度量单位的个数就是度量值的大小;二是将不规则物体转化为规则物体来测量;三是用公式计算。很显然这节课是三种方法中的第一种,是后续学习的基础。数标准单位的个数是度量活动中的基础活动,贯穿度量内容教学的始终。

    上善若_t8v0u
    上善若_t8v0u4年前

    同一个物体,正是因为度量标准的不同,所以度量结果也会不同。度量的结果是用 “数量” 来表示的。同样是数字 “1”,带有不同计量单位的 “1 毫米”、“1 厘米”、“1 分米”、“1 米” 具有不同的属性,形成的是不同的具象度量的量感,所以度量活动也会培养抽象度量的数感。当然,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要学会灵活地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测量,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测量效果。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上善若_t8v0u发表于2020-2-2909:4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270&ptid=126003)
    
    度量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它是一条贯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主线。因而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

    学生经历直观感知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数学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形成数学智慧。

    上善若_t8v0u
    上善若_t8v0u4年前

    台湾师范大学林福来教授则认为:度量、测量、测度这几个词在数学上是同一件事。数学基本的三种元素:数、量、形。人们为了比较跟分类,需要对基本元素进行测量。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上善若_t8v0u发表于2020-7-710:0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12907&ptid=126003)
    
    度量教学始于学生活动,是学生从活动到活动经验提取、感知、形成表象过程。杨老师进行了课前调研,激活学生 ...

    学生所学的知识不再是零散、碎片式、杂乱无章的信息,而是有逻辑、有体系、有结构的知识;学生不是孤立地学习知识,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当前的学习活动去联想、调动、激活以往的经验、知识,以融会贯通的方式对学习内容进行组织,从而建构出自己的的知识结构。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上善若_t8v0u发表于2020-7-508:3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12378&ptid=126003)
    
    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首先在知觉水平上,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于空间 ...

    在读懂教材,在读懂编者意图的基础上,我们根据教材设定的情境 + 问题串,让学生经历 “有过程的学习”,促进深度学习的实现。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杨雪青发表于2020-7-509:55](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12431&ptid=126003)
    
    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让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使学习数学真正 ...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知、自主建构起一把度量的尺子,帮助学生把握度量的本质,积累度量活动经验。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上善若_t8v0u发表于2020-7-617:22](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12798&ptid=126003)
    
    再读杨老师的最后一稿教学设计我们可以发现杨老师始终关注学生,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开展教学,丰富学生的感 ...

    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扩大学生的探索空间。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lisa发表于2020-3-311:25](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529&ptid=126003)
    
    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解决这部分问题的基础!

    但度量单位之间的关系换算可以借助直尺等工具进行直观演示,这样具体化一些就更加让学生理解其进率关系。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本帖最后由 杨雪青 于 2020-7-26 10:07 编辑


    2020 大庆基地答辩:

    老师们好,我们来自黑龙江大庆基地

    吉林长春基地提出的问题:您在认识分米环节让学生在尺子上找到了 1 分米,并厘清了分米和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在认识毫米环节让学生在尺子上找到了 1 毫米,并厘清了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而在㈢、梳理米、分米、厘米、毫米四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环节中又出现了让学生在尺子上找出 1 毫米、1 厘米、1 分米,并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一环节,请问,这两处的设计有何不同之处?

    对于我们的教学设计对方辩友的理解和我们的设计初衷有些偏差。我们在理解教材编者意图的基础上,紧紧围绕 “情境 + 问题串” 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团队有必要就本节课四个问题串,从以下三方面阐述一下设计思考及实际执教情况。

    一、 读懂教材编排,把握认知起点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习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认识分米和毫米。教科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借助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引入新的长度单位 “分米” 和 “毫米” 的认识。此外随着对长度单位认识的增多,教科书还关注对长度单位之间关系的学习。围绕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材安排四个问题。这四个问题串存在着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让学生经历单位的产生、单位的累加过程,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并以此为标准学会估计,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知、自主建构起一把度量的尺子,培养数感,积累度量活动经验。

    二、 重视实践操作,培养度量意识

    前侧中了解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在问题串一中,主要通过这两个单位来认识分米,毫米。

    (一)问题串一:借助测量活动结合对厘米的认识,认识分米和毫米。

    1. 认识分米教学中,设计了四个环节:

    学生测量得到一只铅笔长 10 厘米,10 厘米就是 1 分米,让学生记录下来这样的关系。(出示学生操作图)学生借助直尺想清、做清、说清、画清从哪到哪的长度是 1 分米?不管从 2 刻度到 12 刻度,还是 5 刻度到 15 刻度,只要是 10 厘米也就是 1 分米,在直尺上直观感知 1 分米的长度,建立 1 分米的表象。如果把这样 1 分米长的铅笔,一根一根的连接起来,有这样的 10 根会是多少呢?拿出米尺找一找,画一画。此时通过单位的累加,顺势而为的发现 1 米 = 10 分米。通过类比推理过程,促成对 “多个单位” 的感悟,使学生感悟到度量单位的价值。

    2. 认识毫米。教学中设计了三个环节。测量时发现,为了精确表达这支红铅笔的长度,就需要一个比厘米小的单位,从而引出毫米概念。感受学习毫米的必要性。在动手操作中直观感受 1 厘米中有 10 个这样的小格。每个小格长 1 毫米。1 厘米 = 10 毫米。

    这样的活动丰富了学生对单位长度的认识,积累了测量的经验,并初步发展了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度量意识。为后面自主探索测量物体的长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进一步的辨析中增强对数感与量感的感悟。

    在问题串一中我们力求将当下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建立起结构性的关联,从而使新知识转化为与学生个体有关联的、能够操作和思考的内容。

    (二)问题串二:找一找 说一说。主要是借助对生活熟悉物品的估测,体会分米和毫米的实际意义。

    身边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 1 分米,1 毫米。操作活动中让学生在想清、做清、说清,和问清, 100%的同学在生活中能够找到。指导学生用身体上的这个 “尺子”“一拃”,去量一量书桌的长大约是几分米。

    这样的学习设计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建立数学模型的数学发现过程。学生在活动中积累体验和经验,从而建立了 1 分米 1 毫米的观念,体会 1 分米、1 毫米的实际意义。把学习目标落到实处,培养了学生的估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度量意识。

    三、 聚焦度量本质,提高核心素养

    在问题串三这个环节通过找、填、想、画的活动,让学生系统的整理所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中设计 2 个环节。学生在找、填、想、画的过程中一目了然的理清四个单位长度的大小顺序,发现相邻的 2 个单位间进率是 10。10 个 10 是 100, 10 个百是 1000。充分开展在尺子上的单位换算活动,边画边说,从而有利于学生在直观,低难度下熟练掌握长度之间的关系。学生所学的知识不再是零散、碎片式、杂乱无章的信息,而是有逻辑、有体系、有结构的知识。

    理清毫米、厘米、分米、米这些长度测量单位之间的关系后,回忆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计数单位之间也存在这样的关系(出示数的关系图)。此时工具度量与数量度量之间就可以建立联系,有助于体会两种度量类型的整体结构。

    问题串四:填一填,说一说。学习简单的长度测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在前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类推进行单位换算。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 “想清、做清、说清、看清、听清和问清”,“卷入” 深度学习,看见思维,看见学习,实现终极目标: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发展了学生的度量意识,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请问对方辩友还有问题吗?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长春农安基地向大庆基地(一)追问问题:

    您在教研反思中第三点对于学生活动的思考中说道:学生有了 “1 分米” 的知识作为基础,在认识毫米时,可以适当的缩短时间,基于您以上的观点,请您将对本课教材问题串的设计以及对本课的重难点的理解与我们分享一下。

    大庆基地(一)回答:

    学生事先在实物感知中认识了 1 分米的长度,我们在认识 1 分米时就是借助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认识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的 1 分米,在这个实际操作感知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测量经验,对 1 分米的实际表象也形成了,所以在认识毫米时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上就可以适当缩短一些时间,然后自主地去探索毫米,在认识毫米时,我们也没有忘记将孩子的旧知与新知进行一个有关联的学习,把厘米和毫米这两部分知识进行了适当的联系,在这个联系过程中学生通过一定的测量活动认识了 1 分米和 1 毫米的长度,掌握了四个米、分米毫米、厘米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在学生感知实际的操作中来突破重点。同时在操作中为学生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也有利于学生突破教学难点。

    那在问题串一中主要就是量一量分别有多长,认一认这两支铅笔。那么绿色的铅笔长度是 10 厘米,那么对于学生来说,这是已有的知识经验。那么这节课还可以用另外的一个长度单位分米来建立。所以在认识分米的时候,我们延长了他的教学时间,主要是来动手测量问题串儿一,建立分米和厘米这样的一个关系,在尺子上再来找一找,画一画,认清 1 分米到底有多长?我们深度的挖掘学生思维的梯度。从 0 刻度到 10 刻度是 1 分米,那么 2 刻度到 12 刻度、5 刻度到 15 刻度、9 刻度到 19 刻度都是 1 分米,只要是 10 厘米,就是 1 分米。那么接下来我们让学生记录下来,如果把这些一分米顺势的连接起来,那么 10 根长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那么又是这样的一个 1 米。我们知道 1 米等于 100 厘米,100 厘米正好是 10 分米,也就是 1 米。所以我们建立了 10 分米和 1 米之间的联系。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这样单纯的去模仿或者记忆,必须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才能去认识和建立这种表象,才能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果我们把 1 分米的教学认清了,那么顺势而为的 1 毫米的这个教学,在测量红色铅笔的时候同学们就可以利用我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学习毫米,我们通过测量活动建立毫米的认知表象的必要性,这个必要性解决之后,我们还没有结束,同时让学生在尺子上画一画加强表象。最后在生活当中我们在问题串二中,我们解决这种表象让学生去量一量、测一测,学生在生活实践操作中得到一分米和一毫米的实际经验,抽象出来了有效的长度概念,以上就是我们对您们提出问题的解答,谢谢。

    杨雪青
    杨雪青4年前
    [杨雪青发表于2020-7-2609:55](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16230&ptid=126003)
    
    长春农安基地向大庆基地(一)追问问题:
    
    您在教研反思中第三点对于学生活动的思考中说道:学生有了 “1 分米 ...

    活动综述

       首先,感谢新世纪小学数学举办的第十五届教学设计与展示大赛,为我们搭建了学习与研究的平台,创造了沟通和交流研究的机会。以主题性的研究活动,更加聚焦于数学知识的本质教学,让教师的目光从研讨一节课放大到研讨一个主题,这对于像我这样一线的数学教师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很荣幸,能作为大庆基地的一名代表,与王红老师,王丹老师,王海丽老师一起组成大庆基地的参赛团队,我们非常珍惜和大家共同研讨,共同学习的美好历程!通过这次活动让我在教学思考和课程分析上学到了不少,受益良多!

    一、 查找资料学习,领会度量本质。

    我们团队人员一直在市教研王利主任和世纪阳光李红校长的指导与组织下,最终选定《铅笔有多长》一课。本节课组织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测量活动,对毫米、分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清晰的表象,通过认知冲突,自然而然的类比、迁移自主建构、创造的过程,形成数学思维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感悟度量单位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数感,形成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

    我们认真研读相关资料,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发展测量概念 - 中小学数学科教材教法》、《全局测量指导下的度量问题教学》、史宁中教授在《度量单位的本质及小学数学教学》、王智明教授在《小学数学中度量性概念的教学思考》等等,团队成员们一起研究,商讨,共同分析,在细细品读。渐渐明确了度量的意义,领会了度量的本质。

    二、 借助平台,深度研讨。

    从组队到至今,近 6 个月的时间。虽然由于疫情的原因,大家只能线上交流,我们利用钉钉直播会议,网络教研。我们团队认真研读各位老师的意见,在网络试教中不断整改,过程中,有汗水,有迷茫,有困惑,有彷徨,但更多的是收获,是成长。市教研员王利主任带领我们从 “四个读懂” 入手,围绕教材提供的问题串展开教学设计,采取大庆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教学理念 “六清” 策略,使学生卷入深度学习,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分享的机会,体现 “从头到尾” 的思考过程,打造了 “‘六清’+ 情境 + 问题串” 的教学模式,引领团队成员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带领团队成员前后共经历多次线上研磨活动,使我们每个成员对教材、对学生、对课堂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对度量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三、增进友谊,收获满满。

    通过参加此次活动,我们在研讨的过程中,团队的凝聚力更强了,大家集思广益,相互帮助。在网络答辩中,我们见证了对方辩友 —— 长春农安基地团队的实力与魅力,我们双方都秉承交流、学习的精神,共同完成了比赛。希望在未来工作中还能有机会能够互相切磋,共同进步。

    在长达半年的的网络研磨和答辩过程中,重要是让我们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去多阅读、多思考、多积累。这样才能将知识在头脑中结构化,并在实际需要时灵活运用,这样的知识才能转化为能力。意识到教师对教材、学生、课堂的深入研读,才能真正体会编者的意图,才能领悟每个问题串之间的逻辑内涵,设计合乎学生思维的活动,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适应终身发展的数学学科素养,真正发挥数学教育的作用。

    大庆小数团队会一如既往的走下去,坚持 “六清” 教学策略,选择恰当的学教方式,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构建智慧数学课堂。

    我们非常感谢北师平台,也非常珍惜这次的学习机会。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会继续认真钻研教材,上好每一节课,助力每一个生命的成长;虚心学习,共同成长!也祝我们的这项活动越办越好!

    吉林长春刘玉凤
    吉林长春刘玉凤4年前

    在研究四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时,学生对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能了解得很透彻,但是间隔单位之间的进率可能有部分学生就易出错,这里教师需要及时补充,可以结合图示,让学生能对四个长度单位中的任意两个单位进行自由转换。

    hzdzcc
    hzdzcc4年前

    利用实际的动手操作,让学生们体验学习策略的混合、学习资源的混合、学习环境的混合,以及学习模式的混合。为学生学习理论、动手实践提供了最好的解决途径和手段。

    三小王玲
    三小王玲4年前

    利用实际的动手操作,让学生们体验学习策略的混合、学习资源的混合、学习环境的混合,以及学习模式的混合。为学生学习理论、动手实践提供了最好的解决途径和手段。

    天音附小—张娜
    天音附小—张娜4年前

    建立度量单位是本课的学习重点,让学生通过测量周围事物,并熟悉掌握每个单位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脑海里建立概念,在度量其他事物时才可以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并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xukaifu
    xukaifu4年前

    通过练习,鼓励学生借助身边熟悉的 “尺子” 进行估测,发展实际测量技能。巩固测量技能。学生经过换算,体会长度单位间的关系。结合淘气的日记,鼓励学生体会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选择。进一步体会 “分米、毫米” 的实际意义。

    李文竹
    李文竹4年前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教学《铅笔有多长》这一课时,乔老师为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情境,把测量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做中学。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让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使学习数学真正为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同时拓宽应用数学知识的渠道,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李文竹
    李文竹4年前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教学《铅笔有多长》这一课时,乔老师为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情境,把测量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做中学。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让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使学习数学真正为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同时拓宽应用数学知识的渠道,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木子
    木子4年前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鼓励学生质疑,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Eternally
    Eternally4年前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教学《铅笔有多长》这一课时,乔老师为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情境,把测量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做中学。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让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使学习数学真正为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同时拓宽应用数学知识的渠道,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绛县第二实验小学陈晓丽
    绛县第二实验小学陈晓丽4年前

    一系列的活动串连起来,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参与动手操作、合作实践、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

    实验二小闫爱萍
    实验二小闫爱萍4年前

    一系列的活动串连起来,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参与动手操作、合作实践、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9ms · UTC 14:12 · PVG 22:12 · LAX 07:12 · JFK 10:12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